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期末复习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全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孙权劝学》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四)课文分析1/ 10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木兰诗》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字词)1.不闻机杼声。
(机杼声)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流水鸣溅溅)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鸣啾啾)2/ 10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七下期末文言文复习要点
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复习要点第16课陋室铭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世称刘宾客。
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文言词语★★★★[名]有名,著名。
[灵]灵验,显灵。
[斯]这。
[德馨(xīn)]品德高尚。
馨,香气。
[鸿儒(rú)]博学的人。
鸿,大。
儒,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丝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三、理解探究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
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0.《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D.可据理/臆断/欤(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棹数小舟________③是非木柿________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3)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阅读本文后,你有何启示?【答案】(1)C(2)崩塌,倒塌;划船;此,这;原来(是)(3)①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怎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呢?(4)启示我们: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
【解析】【分析】(1)C项,“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的正确句读是: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人教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人教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伤仲永一、重点字词ﻪﻭ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仲zhòng 谒yè称c hèn前时之闻泯mǐn然ﻪﻭ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ﻭ(1)世隶耕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父异焉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奇:认为……(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6)或以是奇才。
ﻪﻭ钱币乞之乞:求取。
ﻭ(7)环谒于邑人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ﻪ(9)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解释为:牵,引。
ﻪﻭ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ﻪ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ﻪ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2.自是指物自己题写了名字。
ﻭ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ﻪﻭ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ﻭ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ﻪﻭ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ﻪ3.泯然众人矣。
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ﻭ点拨:重点理解4.其诗以养父母、“泯然”的意思,“泯”,消失。
然,……的样子。
ﻪﻭ收族为意。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ﻪ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ﻪﻭ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ﻪﻭ◇词语解释:P37注释1、3、4、6、7、9、10、11;P38注释2、3、5、6、7、9、10、11、14、15、16、17、18、19ﻪﻭ◇通假字:“扳”通“攀”,牵,引1.仲永变化的三ﻪ◇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7-38 六至八ﻪﻭ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ﻭ(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ﻭ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下文言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5.伤仲永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世隶.耕()称.前时之闻()仲永之通悟..()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彼.其受之天也()泯然..()..众人矣()贤.于材人环谒..皆有可观者()..于邑人()其文理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的意思③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 余闻.之也久()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其父()2于是宾客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④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今义:)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今义:)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今义:)稍稍..宾客其父(古义:今义:)泯然众人..矣(古义:今义:)三、句式积累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省略介词“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
3.倒装句“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
10.木兰诗一、通假字对镜帖花黄()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旦.辞爷娘去()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策勋木兰不用..尚书郎()出郭相扶将..()雄兔脚扑朔...()..()双兔傍地走②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期末复习资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谓…曰:对……说。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以:用。
务:事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罢了”。
孰:谁。
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以为:认为。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及:到,等到。
过:经过。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即:就。
更:重新。
刮目相待:拭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见事:知晓事情。
遂:于是,就。
拜:拜访,拜见。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课文分析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31分)世隶.耕()见.往事耳()赏赐百千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固.众人()弛.担持刀()会.宾客大宴( ) 传一.乡秀才观之()问其故.()盖.以诱敌()顾.野有麦场()蒙辞.以军中多务()方.欲行()缀.行甚远()曳.屋许许声()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屠暴.起()但.当涉猎()意.暇甚()狼亦黠.矣()宾客意少.舒()策.勋十二卷()及鲁肃过.寻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两狼之并.驱如故.()()二、通假字。
(7分)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对镜贴.花黄通出门看火.伴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满坐.寂然通止.有剩骨通三、古今异义词(16分)双兔傍地走.古:今稍稍..宾客其父古:今:见往事耳古:今虽.人有百手古:今:两股.战战古:今: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今四、词类活用。
(10分)父异.焉()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愿为市鞍马()不能名.其一处也()恐前后受其敌.()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五、一词多义。
(18分)愿.为市鞍马()昨夜见军帖.()出郭相扶将.()愿.驰千里足()对镜帖.花黄()将.军百战死()木兰当户织()妇扶儿乳.()手有百指.()但当.涉猎()儿含乳.啼()不能指.其一端也()以为妙绝.()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投以骨()众响毕绝.()蒙辞以军中多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六、重点句子翻译。
(18分)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
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断2处)。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太夫人以荻画地________②教以书字________③或因而抄录________④抄录未毕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4)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 欧阳修聪明过人B. 欧阳修刻苦攻读C.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 太夫人教子有方【答案】(1)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用,拿;写;有时;完毕(3)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4)B【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译为: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书”:写。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毕”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完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昼”:白天。
“寝”:睡觉。
还有“唯读书是务”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4)“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可分析“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等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欧阳修刻苦攻读。
所以选B。
故答案为:⑴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⑵用,拿;写;有时;完毕;⑶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⑷B。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古文下复习资料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古文下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古文下复习资料第二部分(二)《山中杂诗》(吴均)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三)王维《竹里馆》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峨眉山月歌》(李白)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七年级下册文言复习资料.doc
5、伤仲永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题目中的“伤”意即哀伤、叹息。
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
本文叙事先扬后抑。
二、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弓I)三、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对……感到惊奇"父异焉”之中的“异”:对……感到诧异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1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1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以:1其诗以养父母、(把)2或以钱币乞之(用)3环谒于邑人(在)其:1其诗以养父母(这)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那些)3并自为其名(自己)4如此其贤也(加强强调语气)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于:1贤于材(比)2.受于人(被)%1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从此”。
今义:判断动词)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四、古汉语句式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1)即书诗四句(省主语“仲永”)(2)令作诗(“令”后省略宾语“之”)(3)还自扬州(省主语“我”)(4)不使学(“使”后省宾语“之”)(5)受之天(“之”后省略“于”)五、 1、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由幼年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阐明了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
七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
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二、文学常识1.《孙权劝学》选自____ ,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2.司马光,字_____,(北宋)家、家。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理解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孙权劝学》的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
2.本文通过哪三件相互关联的事来表现学习的重要性?答: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3.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并解释。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4.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个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权:平易近人,待人坦诚,深谋远虑,循循善诱。
吕蒙:坦率真诚,机敏能干的将才,知错能改。
七 年 级 下语 文 期 末 文 言 文 总 复 习
七年级语文期末文言文总复习《伤仲永》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邑.人___扳.___环谒.___泯.然___2.解释加点的词⑴.世隶.耕( ) ⑵.未尝.识书具( )⑶.借旁近与.之( ) ⑷.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⑸.稍稍宾客..其父( ) ⑹.余闻之也.久()⑺.从.先人在家( ) ⑻.受.之天也( )⑼.卒.之为众人( ) ⑽.今夫.不受之天()⑾.泯然..众人矣( ) ⑿.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 ⒀.称.前世之闻()⒁.父异.焉()⒂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⒃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⒄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3.解释下列多义词。
父利其然也()贤于材人远也()A、然B、于于舅家见之()泯然众人矣()环谒于邑人()4.翻译下列句子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
B.父利其然也。
译:。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
D.邑人奇之译:。
E.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译:。
F: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
H: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I:泯然众人矣。
译:。
5.《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王安五。
他字,号,是杰出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6.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A、借旁近/与之B、金溪民/方仲永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7.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8.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9.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0.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伤仲永》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宦新义》残卷、《老子》若干条。
4.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A.字音:环谒〔ye〕泯〔min〕然称〔chen〕夫〔fu〕B. 词义:⑪.通假字: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⑫.古今异义: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⑬.一词多义: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⑭.词语活用: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
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⑮.重点词语翻译: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
(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
(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
(省略主语“我”)(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
(“之”后省略“于”)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
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备注:文章属于一篇随笔,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写法。
二、《木兰诗》1.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2.字词句:A.字音:机杼〔zhu〕鞍鞯〔an jiang〕辔〔pei〕头鸣溅溅〔jian〕金柝〔tuo〕阿姊〔zi〕霍霍〔huo〕可汗〔ke han〕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B.词义:⑪.通假字: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⑫.古今异义: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⑬.一词多义: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
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⑭.词语活用: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
策勋十二转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⑭.重点词语翻译: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
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
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D.备注:本课出现很多句式,如复沓句、顶真句/联珠句、排比句等。
内容上详略处理得当。
三、《孙权劝学》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文学影响: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294卷,记述了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
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讲经济、文化,长于描写战争。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
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字词句:A.词义:⑪.古今异义:①.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②.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⑫.一词多义:①.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当:a.掌管,eg:当除掌事;b.应当,eg:但当涉猎。
③.见:a.知道,eg: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
);b.认清,识别,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
④.若:a.动词,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词,好象,eg:仿佛若有光。
⑤.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eg:于厅事之东北角。
⑬.重点词语翻译:①.当涂:当道,当权。
②.辞:推托。
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④.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⑤.涉猎:粗略地阅读。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⑥.更:更新。
⑬.成语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
(“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
D.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详略得当。
四、《口技》1.出处: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
①.3.代表作:《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4.文学影响:《虞初新志》是清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共二十卷,多数作品文字优美,有些也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有所反映。
5.字词句:A.字音:少顷〔qing〕呓〔yi〕语齁〔hou〕曳〔ye〕屋许许〔hu〕声B.词义:⑪.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
⑫.古今异义:①.但:古义为只,eg: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
②.闻:古义为听,eg: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
③.股:古义为大腿,eg:两股战战;今为屁股。
④.走: 古义为跑, eg: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今为步行。
⑤.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eg: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⑬.一词多义:①.乳:a.动词,喂奶,eg: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eg:儿含乳啼。
②.绝:a.副词,极,eg:以为妙绝;b.动词,尽、消失,eg:群响毕(全,都)绝。
③.妙:a.名词,妙处,eg:众妙毕备;b.形容词,美妙,奇妙,eg:以为妙绝。
④.指:a.名词,指头,eg: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eg: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拟声词,eg: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eg:…百千其作。
⑥.间: a.动词,夹杂,中eg:间有里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eg:遂与外人见隔。
⑦.是:介a.词,这,eg:当是时;b.判断动词,eg:问今是何世。
⑭.词语活用: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③.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⑮.重点词语翻译:①.少顷:一会儿。
②.既而:不久,紧接着。
③.是时:…的时候。
④.未几:不久。
⑤.一时:同时。
⑥.呓语:说梦话。
⑦.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⑧.中间〔jian〕:其中夹杂着。
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