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十对点聚焦练3对散文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赏析(含解析)
2023年11月浙江杭州市高三一模语文真题及答案(含解析)
2023年11月浙江杭州市高三一模语文真题及答案(含解析)2023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消费社会不仅仅意味着财富和服务的丰富,更重要的还意味着一切都是服务,被用来消费的东西绝不是作为单纯的产品,而是作为个性服务,作为额外赠品被提供的。
从“吉尼斯对你很好”到空姐的微笑及有些自动售货机的道谢声,我们每个人都被一种美妙的热心服务包围着,被奉献和善意的组合包围着。
即使小到一块香皂,那也是一群专家为使您皮肤光滑而进行了几个月的研究思索后的成果。
今天没有任何东西是单纯地被消费的,即被购买、被拥有,而后就这样被耗尽。
要特别指出的是它们是为“您”服务的,如果没有个性化的“您”这一直接宾语,没有这套完整的个性供给的意识形态,那么消费只会是消费而已。
正是这种额外赠品、这种个性效忠的热情为它赋予了完整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满足。
当代消费者们沐浴在关切的阳光中。
这种额外赠品和关切的机制,在当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中,都有其官方支持,即所有的社会再分配制度(社会保障、退休金保管、多种津贴、补助、保险、证券交易),就像F.佩鲁所说:“当局发放社会津贴,目的不在于酬劳生产服务,而是满足需求,来纠正权力的过分垄断。
”我们不去讨论这种再分配的真实效率及其经济机理,我们感兴趣的是它造成的那种集体心理机制。
由于其财产的提取和拨付,已建立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种宽厚慷慨的心理利益,表现出乐于助人的愿望。
指称这些制度的完全是一套母性的、充满保护色彩的词汇:社会保障、保险、保护儿童、保护老人、失业津贴。
领薪者非常高兴能收到以赠予或“无偿供给”形式出现的、他以前被剥夺的财富中的一部分。
简要地说,这便是J.M. 克拉克所指的“伪市场社会”。
除了经济和政治制度以外,令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社会关系中一种完全不同的系统,一种更加非官方、非制度化的系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语言特点(含答案)
散文专题训练------语言特点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柳戎飞①柳就柳吧,偏偏叫清明柳,读着就伤感。
柳就让人想起杨柳依依,情绵意隽地长情,加了“清明”两字,有了古意,就这么雨纷纷地潮湿起来了。
古人折柳相送,惜别怀远。
想着那情形,沉甸甸的情绪就会蓄满心头。
②几年前,清明只是个节气,只是个假日,除了休息,与我没有什么关联。
蓦地一天,清明突然就与我无法割舍了,成了心底不能愈合的痂。
③在清明还未到来的时候,一股情一种思就随着春意殷勤欲动地苏醒了,火山岩浆一样,汩汩地冒着泡泡,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薄发,不能设防无以按捺。
那感觉又像心头有只小兽,用尖尖的牙齿一小口一小口地啃噬我。
只有自己知道这小兽的存在,只有自己知道那疼是什么感觉,那痛是因何而起。
医生治不了这疼痛,时间也不是良药,疼痛必将如影随形地陪伴着我,相偕终老。
而我,会渐渐接受这疼痛,继而由接受到适应,再到共生。
实则,有时是这疼痛温暖着我。
④清明柳居然是味中药,性微凉,味淡,清热。
那么,煮上一碗清明柳的汤汁,降降岩浆的温度,熨帖一下心头的疼痛吧。
⑤要去看她了,像她给她母亲准备东西那样,先仔细地为她准备些可心的东西。
在准备东西的一举手一投足中,我不停地和她说着话,只有我和她懂得的话。
有时想起过去的趣事,甚至会笑起来,轻轻地笑,在心里。
这几年,渐渐懂了过去她每年清明时节,给她母亲准备东西时的虔诚。
每年清明,时光是透明的,空气清薄澈丽,她是那个时节开花的玉兰,那幽幽的香气,染上她的手指,挂在她的发际,系于她的衣襟,就连家里也是暗香浮动。
她站在光影里,背影清瘦。
她的衣着总是那么端庄,仿佛时时提醒她:她是老师,要为人师表。
这是她的职业素养,也是我对她最敬仰的一点。
⑥我总会在离她不远不近的地方,看她认真地为她母亲准备清明节祭拜的东西,神色专注而虔诚,偶尔有微笑荡过嘴角眸间。
那时,我猜测不出她心里在想什么,现在知道了。
她会准备几种精致的点心,然后再亲自去炒四样小菜。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十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既然艺术鉴赏是主客体的感情交流活动,那么,鉴赏者就不是完全被动的受感染者。
作为审美主体,他有很大的能动性,是艺术形象创造的积极参与者。
当然,他不是艺术生产过程中的参与者,而是消费过程中的参与者。
王朝闻把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叫作“再创造”。
他说:“艺术形象,其实不过是借有限的但也就是有力的诱导物,让欣赏者利用他们的那些和特定的艺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接受以至‘丰富’或‘提炼’着既成的艺术形象。
”②既然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的心理活动,那么,不同的鉴赏者对于某一部作品的艺术感受,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正如鲁迅所说:“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
”当然,因为鉴赏的是同一部作品,作家所提供的信息——诱导物是相同的,所以鉴赏者的再创造也不至于离题万里;而是大同小异。
③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先是鉴赏者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在感受的基础上,就进入体验。
体验是鉴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
因为没有体验,就不能进入作品的规定情景;没有体验,就不能深切地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
鉴赏者是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而再体现在头脑中。
体验是以本人的记忆为基础的。
演员在体验角色的感情时,需要在生活库存中唤起自己的情绪记忆;读者在鉴赏艺术形象时,也需要在生活库存中唤起自己的形象记忆。
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那就无从体验,也就无从“再体现”或“再创造”。
但即使在同一或相近的社会形态中生活的人们,其人生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就必然有所差别。
所以外国人说: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④艺术鉴赏的另一重要心理因素是想象,想象在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鉴赏活动中也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
鉴赏者总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丰富艺术形象。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练习附答案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一、考点解读《考试说明》对散文阅读的要求有:分析综合(C) 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鉴赏评价(D)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③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探究(F)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近年选取的散文篇目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厚重的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的人性的永恒光芒,因此在命题考查时更多考查考生对文本意蕴的探究能力,而不仅停留在对主题的概括、主旨的把握上。
题型也出现了比较灵活的个性解读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不同层面深入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讨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二、知识梳理(一)各类散文的特点散文具有记叙、抒情、议论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但为应考方便,本书将其分为四类:1、叙事类:以写人记事为主。
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讲究以小见大,常以若干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形散神聚;取材于真人真事,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感情细微,耐人寻味。
2、借景抒情类: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按照空间变换顺序,移步换景,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3、托物言志类: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其文蕴义含蓄,阅读难度较大,阅读时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4、议论类:以发表议论为主。
它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主要用文学形象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义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往往人题较小,具有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底蕴的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二)散文的主要写作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浙江宁波“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浙江宁波“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宁波“十校”2023届高三年3月联考语文试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假使每一个人的脸都像是从一个模(mó)子里翻出来的,一律的浓眉大眼,一律的虎额龙隼(sǔn),在排起队来检阅的时候固然整齐,但不便之处必定太多,那是不可想像的。
B.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绊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yù)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jiè)。
C.香港的火车电气化之后,大家坐在冷静如冰箱的车厢里,忽然又怀起古来,隐隐觉得从前的黑头老火车,曳(yè)着煤烟而且重重叹气的那种,古拙(zhuó)刚愎之中仍不失可亲的味道。
D.语言是这样一种器皿(mǐn);既可托举思想与文化,亦能腌制卑污与罪恶;既可盛放道路和花卉(huì),亦能蛰伏陷阱及坟墓;既能诉说光荣与梦想,亦可藏纳堕落与恐怖。
【1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模”读音错误,正确读音应为“mú”;B.“绊嘴”字形错误,正确字形应为“拌嘴”;C.“拙”读音错误,正确读音应为“zhuō”。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
【甲】因为这里不只有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还有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
【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及《国舅磨墨》《力士脱靴》的传说故事,都更深刻反映着前述那整个一代风姿绰约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
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的约束和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借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考点分析(含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考点分析(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的基本组成部分?A. 诗歌鉴赏B. 数学应用C. 历史分析D. 物理实验2.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的是哪方面的能力?A. 现代文学B. 古代文化C. 科学推理D. 美术鉴赏3. 在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中,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的是哪种类型的文本?A. 小说B. 论文C. 诗歌D. 戏剧4. 下列哪一项不是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写作部分?A. 作文B. 小作文C. 应用文D. 翻译5.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查的是哪种能力?A. 数据分析B. 文学欣赏C. 历史理解D. 物理实验二、判断题1.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
备战2022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 高三总复习
备战2022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高三总复习备战2022年浙江新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4诗歌鉴赏之语言【考点详解】赏析诗歌语言包括炼字、诗歌的风格和综合赏析诗句等内容,是诗歌考核的一个难点,应该重视。
考向一炼字【典例引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名师点睛】炼字一般是要求分析“诗眼”,诗歌的“诗眼”即为诗歌的关键所在,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炼字有两种类型:统摄全篇,或者一字传神。
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联(句)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眼。
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
字句的解说要具体,要联系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可按以下步骤操作: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释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第三步分析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情与景的关系,及写景方法)(明手法)第四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考向二语言风格【典例引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语言文字运用第3讲情境型语段组合题三练习含解析
情境型语段组合题(三)(时间:45分钟分值:5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尽管古代东方写意画的意境潇洒、品格高雅,但这恐怕还不是中国画主要的成就,西方绘画在表现个性情感方面所产生的经典作品应该也是不胜枚举。
况且西方画家生性淳朴,待艺术真诚,且开放包容,尤其越到近代,画面意味也越醇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画作品令西方羡慕的恐怕还是水墨写意画里因为书法线条的介入以及体系化理论的完善,最终完成了中国画的主体。
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书法线条的介入,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广博幽微,包含广大,这个语言系统又极具现代价值。
中国画赖以存在的基本特征是以毛笔线条表现为主导的“写意画”,( )。
有了“自然质朴”的社会情感,就会少很多矫揉造作的“假大空”的,脱离人民群众真实情感的美术样式,这也是中华文明以淳朴务实为基础的民族精神的特征——对“浮华制作”的厌弃以及对具有“朴实内美”精神品格的笔墨写意的尊重。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可以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并且也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B.它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并且也可以被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C.它可以被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并且也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D.它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并且也可以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B[本题所填句子分前后两个分句,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前一分句总结上文,指出中国写意画可以兼收并蓄,“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后一分句应为被动句,且与下文“自然质朴”的社会情感相呼应。
比较而言,只有 B项衔接最恰当。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24学年江浙皖高三语文 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江浙皖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955年1月26日)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令我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
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量·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河,莱菌,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治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库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苗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1956年2月29日)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需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向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
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
而且这个爱纯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茶的、忘我的爱。
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
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炼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滥情,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
鉴赏艺术技巧典例分析+对点训练(教师版)-新教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典例分析+对点训练
2023高考复习专题之散文阅读典例+对点训练(教师版)专题三鉴赏艺术技巧一、典题展示1.(2016年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
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6分)①联想。
从老腔的腔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②比喻。
将老腔的腔调比喻为骤雨拍击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③排比。
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④化用古诗句。
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2.(2015年山东卷《四堡雕版》)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①对比、比喻。
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②拟人。
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3. (《戈壁听沙》)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6分)①借代,用“枪炮”代指武力,突出西部文化遭武力破坏。
②运用叠词,“密密”“干干”“默默”,增加了音韵美。
③运用拟人手法,用“干瘦”、“痉挛”形象地写出了河消逝后的枯寂。
④运用比喻手法,将干枯的河谷比作问号,那些河早已消逝在风沙中而寻不到名称,表达了对西部文化的审视与思考。
4.(2015年湖南卷《童年随之而去》)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6分)①比喻,将碧波比作大匹软缎,形象生动写出了碧波的舒展柔软。
②以动衬静,用橹声、水声、人语声反衬环境的宁静。
③多感官结合,从听觉写橹声、水声;从触觉写风“又暖又凉”;从视觉写碧波、山色苍翠等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5.(2022年成都二诊《万里江山如是》)本文是如何描写黑龙江开江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6 分)①比喻;将大风比作手臂、鞭子,将江水比作狮子,生动地表现了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
高考散文阅读导练:探究意蕴题(考情简述+设问方式+解题思路+典题示例+对点训练)
高考散文阅读导练:探究意蕴题(考情简述+设问方式+解题思路+典题示例+对点训练)【考情简述】散文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从读者角度来说,理解作品意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作品本身蕴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二是对作品思想观点和情感态角度的个性思考。
【概念阐述】作品的意蕴是指文学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意蕴、道德意蕴、政治意蕴、历史意蕴、情感意蕴、生命意蕴、审美意蕴等多种内容。
作品的意蕴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
“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是对作品的一种纵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意义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等。
对散文来说,最重要的探究方法就是“因形悟神”法。
就是看散文写了哪些不同材料或材料的不同面,据此来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设问方式】(1)(2022·全国乙)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
请对此加以分析。
(《“九一八”致弟弟书》萧红)(2)(2021·天津)李大钊说:“中华自身无所谓运命也,而以青年之运命为运命。
”结合文章主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送一位远征的友人——给到×北工作的的L》方龄贵)(3)(2018·浙江)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汴京的星河》叶文玲)(4)(2017·全国II)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度”等表答题方向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我们的裁缝店》李娟)【解题思路】1.审清题干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蕴涵”等动词和“意蕴”类的名词。
2.探究原则挖掘文本意蕴要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则,即以题干中涉及的文本内容为依据和基础,可分析文本蕴含的民族心理(如“与世无争”“和谐相处”“精忠报国”“知足常乐”“中庸之道”等)和人文精神(包含“人生意义和价值”“人的尊严”“社会责任”“悲悯情怀”等),也可分析哲理、美感规律等。
分析构思技巧及句段作用典例分析+对点训练(教师版)新教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典例分析+对点训练
2023高考复习专题之散文阅读典例+对点训练(教师版)专题二分析构思技巧+句段作用一、典题展示分析构思技巧1.(2018年浙江卷《汴京的星河》)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最后写灯。
(6分)①先写街的繁柴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光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2.(2020年全国卷Ⅲ《记忆里的光》)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6分)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
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3.(2022年成都二诊《万里江山如是》)本文谋篇布局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①以“我”的奔逃路线(行踪)/奔逃中起伏波折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串联全文,再现一路所见万里江山。
②场景转换/空间变化/借景抒情,以黑龙江开江和祁连山暴风雪为主要场景,表现“我”从“启示”到“行动”的自我拯救过程/表现“我”奔逃过程中起伏波折的情感变化。
③卒章显志/文末点题/照应标题。
以“我”这样一个行走于山河之中失魂落魄的渺小的生命个体的角度告诉世人,无论如何,要好好活在这世上。
分析线索及其作用4.(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建水记》)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6分)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5.(2015年江苏卷《比邻而居》)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线索:气味。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某特点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含答案)
散文专题训练------某特点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元宵节的灯肖复兴①在老北京,上元灯节最辉煌要数明朝,最早起于宫廷而逐渐流入民间,是在明末清初,一直绵延到民国前后。
我小时候,赶上灯节的尾巴。
北京城灯节最热闹的地方,早已经从灯市口转移到前门,灯火最为灿烂的,要数廊房头条、大栅栏、西河沿和西打磨厂这几条街。
那时候,我家住在西打磨厂,买灯、看灯的好地方。
买灯笼,要到廊房头条,那里被称之为灯笼街,短短的巷子里,最多的时候曾经集中了二十多家灯笼铺子,可以说是鳞次栉比。
其中好多家灯笼铺子,一直开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公私合营,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南移至珠市口,成立了北京宫灯厂。
②去廊房头条买灯笼,大多是买卖人家,个人去,得是有钱的主儿。
反正,我是一次也没有去过那里买灯笼。
我们大院里的孩子,只是用彩纸(好一点儿的用电光纸,差一点儿的用糊窗户的高粱纸),自己糊个简单的灯笼,在里面插上支红蜡烛,拎着它满院子满街地跑,照样一个乐和,那是我们孩子的灯节。
③有时候,我们也到前门看灯去,穿过廊房头条,卖灯的吸引不了我们多少目光,我们主要是到大栅栏看灯。
大栅栏里,老店铺多,瑞蚨祥、同仁堂、马聚源好多家都在那里;广德楼、三庆园、同乐等几家老戏园子也在那里,它们的门前挂着的灯笼最是讲究,映照得大栅栏一条街灯火辉煌,看得人眼花缭乱。
④那时候,那么多灯,只知道看热闹,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认识的,只有一种叫做“气死风”的灯笼,一种是走马灯,觉得这两种灯已经很高级了。
⑤“气死风”,只是一种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提灯。
说它“气死风”,是说你提着它怎么跑,风也吹不灭,不过是夸张而已。
这种纸做的灯笼,跑不了多久,只要风稍微一大,里面的蜡烛一歪,灯笼就着了。
不过,这种“气死风”,一般物美价廉,有各种图案和造型,其中金鱼灯最受老幼欢迎,老人图它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孩子则图它好看玩着痛快,即使最后被风吹得呼呼地燃着成一个火球,也会让孩子在大呼小叫中获得一种难得的快乐。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金华十校2023年11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答案在最后)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戏曲”在文本结构上从未以“情节整一性”为前提,传奇剧本更是如此,它恰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卷轴手卷,具有典型的手卷式结构。
戏曲中的传奇与绘画中的手卷最为直观的相似点,就是特殊的长度。
正如手卷的长度超出了一般意义上应该让欣赏者“一目了然”地完整欣赏的绘画应有形态,传奇的长度也和通常为实际演出撰写的剧本不同,明显超出了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的需要。
明清传奇作为戏剧文本的长度,根本就不曾预设要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演出,其前身宋元南戏的文本,就超出了这一要求,而从传奇之始祖——元末时期高则诚的《琵琶记》开始,传奇的文体更有如一匹脱缰骏马,戏剧的逻辑从未对其构成制约。
值得特别提示的是,高则诚创作《琵琶记》之前,以四折为一本的格律严整的杂剧早就风行天下。
明清传奇均以数十出为常例。
按《六十种曲》所收录的传奇,40出左右的剧本在传奇中比比皆是,明清传奇不仅没有如元杂剧那种只有4折的作品,20出以下的都极为少见。
这是因为多数传奇作家创作剧本的最初动机,主要是供案头阅读的文学读本,他们要通过篇幅与容量证明才情,竞相以长度争胜。
传奇除了长度远离一般对剧本文学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传奇作者安置戏剧故事的铺排方式,与从开端、冲突、高潮直至结局的“整一性”的戏剧理念大相径庭,更缺乏作为“对立双方”之矛盾的戏剧冲突。
从传奇的文本结构看,尽管一部传奇叙述的故事本身是可以具有其完整性的,但是优秀的传奇作者,似乎都偏好于在故事发展过程的时间延展中,有意地点缀着几个间隙性的段落,就像长卷中的山水起伏一样,时有枝蔓逸出,形成有张有弛、错落有致的节奏感。
这样的结构安排,古代戏曲理论家和昆曲表演者称之为“冷热相剂”,显然为传奇作家普遍认可,它也强化了传奇的文本结构与绘画手卷相似和相通的特征。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赏析艺术技巧(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赏析艺术技巧(附答案解析)鉴赏艺术技巧一、掌握散文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二、掌握散文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2)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十三对点聚焦练1文化经典的内容概括与观点简析(含解析)
对点聚焦练1 文化经典的内容概括与观点简析1.(2018·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6分)①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③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1)从第①②两则材料看,“为政以德”的关键在于执政者。
(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或短语概括)(2分)解析:从“身”即亲身示范中概括。
答案:以身作则(或“率先垂范”)(2)结合第③则材料,分析说明执政者应该具有怎样的经济与政治思想?(4分)解析:理解句子的意义,即可概括。
答案:有若主张施行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或“彻”)(1分),并认为国君富足与否取决于百姓(1分)。
执政者应该“藏富于民”(或“轻徭薄赋”)(1分),“以民为本”(或“仁爱百姓”)(1分)。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在位者自身端正了,即使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自身不端正,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②季康子向孔子问什么是为政之道,说:“如果杀掉不守道义的人,来亲近道德高尚的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您治理国政,哪里用得着杀人呢?您向往善道,老百姓也就会从善了。
君子的道德好比风,小人的道德好比草。
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倒伏。
”③鲁哀公向有若问道:“年景饥荒,国家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十分之一的彻法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感到不足,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回答说:“老百姓富足了,您怎么会一个人不富足呢?老百姓不富足,您怎么又会一个人富足呢?”2.(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高中语文高考散文阅读题型专项复习(含最新模考练习及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题知识点(一)命题特点1.词语理解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常见的命题形式。
一般来说,散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
这就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种类型的词语:(1)体现作用思想观点的词语;(2)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3)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4)体现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6)表示指代性的词语。
2.句子理解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散文阅读主要的命题形式。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以下几种语句:①..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3.筛选整合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散文阅读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文章是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4.技巧分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
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点聚焦练3 对散文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赏析一、(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1分)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白费心神徒劳无功。
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
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
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
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
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
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
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遗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
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
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
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
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
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
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
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
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
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
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
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
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
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
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
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
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耀的过程。
虹关,坐落在和风细雨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A.文章开头运用“孑然一人”“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寻找徽墨时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
B.“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法,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
C.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
D.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
E.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
解析:AB A项,“身心疲惫、孤独失落”错,从全文看,“我”是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去寻找徽墨的,“孑然一身”“蹀躞”等词语表现的是“我”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寻找徽墨的执着。
B项,“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错,有“惋惜”但没有“不平”。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5分)解析:首先明确句子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其次结合语句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喁喁细语”“翩翩起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磨墨、运墨时的状态。
“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表明了作者对墨的喜爱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答案: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3.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6分)解析:解答时要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文中关键语句。
从文章第五段“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第六段“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第七段“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第十一段“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提取关键信息归纳出答案。
答案:①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
②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③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4.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分)解析:这道题实际上是问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的作用。
散文讲究“形散神聚”,“形散”就是要宕开笔墨,引进相关的资料、典故或传说等,以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吸引读者。
就本文来说,作者围绕“喜爱徽墨、敬畏传统文化”这一主旨描写虹关古村,要从内容、主旨等方面作答。
答案:①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
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④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
(答对3点即可)二、(2009·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18分)书房的窗子杨振声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
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于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
一句话,它打通与你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
我独喜欢北窗。
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
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
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阴翳,或枝叶扶疏的树阴下光波的流动。
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
“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
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
其实,雪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
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湿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
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
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
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坠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
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
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
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堆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溶冶、范铸出来的作物。
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
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
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
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
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
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