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

合集下载

中药汤剂外用药的用法

中药汤剂外用药的用法

中药汤剂外用药的用法一、煎汤法1.选择合适的药材:中药汤剂外用药常以较粗的原料药制成,一般包括根、茎、皮、叶、果等植物部位。

药材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进行合理的搭配。

2.研磨药材:将所选的药材按照相应的比例粉碎或研磨。

3.煎煮药材:取适量的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后用中火煮开,再转小火煮30分钟至1小时。

煎药时要保持水的温度,不要过热或过凉。

4.过滤药液:将煎好的药汁倒入干净的容器中,用纱布或滤网过滤掉渣滓,获得纯净的药液。

二、浸泡法1.选择合适的药材: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材,药材可以是鲜品或者是干品,但都需要事先洗净。

2.研磨药材:将所选的药材研磨成粉末状或切成小片。

3.泡制药液:将药材放入适量的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清水,药材与水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

让药材充分浸泡,一般需要浸泡3-8小时,有些较难煎煮的药材可以浸泡一夜。

4.滤出药液:将浸泡好的药材倒入干净的容器中,用纱布或滤网过滤掉药渣,获得纯净的药液。

三、使用方法1.外湿疮疡:将煎煮或浸泡好的药液,用棉球或纱布蘸取,轻轻浸润到患处,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固定。

湿疮疡一般需要连续敷药,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钟。

2.皮肤瘙痒:将煎煮或浸泡好的药液,加入适量的温水中,泡浸患处20-30分钟。

3.烫伤烧伤:将煎煮或浸泡好的药液降温至适宜的温度(约40℃左右),然后用棉球轻柔地涂抹在伤口上,每日3-4次。

4.外用湿敷:将煎煮或浸泡好的药液倒入浸泡盆中,将患部浸泡其中10-20分钟。

四、注意事项1.中药汤剂外用药一般只能外用,不能内服。

如果需要内外治疗,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2.使用药液前要清洁伤口,保持皮肤干燥,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3.使用药液时要保持温度适宜,不要烫伤患者的皮肤。

总之,中药汤剂外用药是中医外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中药汤剂外用药需要严格按照药材的选取、煎煮或浸泡、使用方法等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一些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外用药在治疗皮肤病、创伤、烫伤等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要慎重,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是将草药煎煮后取汁饮用的一种常见中药制剂形式,它具有
方便易服、吸收迅速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中药汤
剂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不是很容易掌握,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冲服法:将中药汤剂倒入碗中,加入适量温开水,搅拌均匀后饮用。

2.吞服法:将中药汤剂倒入杯中,直接饮用。

3.穿心法:用吸管将中药汤剂吸入口中,迅速送达咽部。

4.密封法:将中药汤剂倒入瓶中,加入适量温开水,盖严瓶盖后摇匀,再饮用。

不同的服用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
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其次,中药汤剂的服用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遵循医嘱:中药汤剂的使用应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

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和服用时间。

2.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中药汤剂在饭前30分钟或饭后1小时服
用效果较好。

3.温度控制:中药汤剂一般以温热饮用为宜,避免口服太烫或太凉刺
激胃肠道。

4.空腹服用: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应尽量避免空腹,以免刺激胃肠道。

5.注意个人体质:中药汤剂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药性,服用过程中要根据自身体质情况注意调整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6.避免致敏物质:中药汤剂中可能含有一些致敏物质,如果患者对一些草药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7.孕妇与儿童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婴儿、幼儿对中药汤剂应慎用。

8.注意饮食:服用中药汤剂期间,需注意清淡饮食,尽量避免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健康域用药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中药汤剂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适应范围广、吸收快、疗效高等特点,已被广大患者广泛接受。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可最大限度发挥中药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治疗效果。

1.煎煮容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煎煮设备对药液的煎煮效果影响很大,避免使用铜、铁、铝、锡等金属容器,因为这些容器的化学性质非常不稳定,容易与中药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使药液变色或产生异味,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中药的效应降低或消失。

煎煮中药首选砂锅,砂锅为硅酸盐成分,化学性能稳定,有受热均匀、兼具保温、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

也可选用白色搪瓷器或不锈钢锅作为煎煮容器。

2.煎煮用水选择和水量控制煎煮中药可以选用井水、泉水、蒸馏水及矿泉水等。

原则上,第一汤剂加水量应大于药面2~5厘米,第二汤剂加水量应大于药面2~3厘米。

对于质地相对松散、易挥发的药物,水不应超过药物最表面2厘米。

质地较硬的药物需水量较多,一般控制在3~6厘米为佳。

滋补调理药物需要长时间熬制,应多加水,一般口服中药,成人每次煎药在150~200毫升,儿童100毫升左右,儿童服药困难,可分几次服用。

3.药材浸泡很多中药都是经过干燥加工的,所以煎煮时基本需要先浸泡,才能恢复中药原有的细胞壁和细胞管,保证疗效。

浸泡还可以增加药物溶出浓度,在加热过程中促进有效成分快速溶解,从而保证中药煎煮的功效。

一般用冷水浸泡中药材,浸泡时间多为30分钟。

如果药材是植物根、茎、果实、矿物药、动物内脏等,浸泡时间应适当延长。

如果药材是花、叶等,应适当减少浸泡时间。

如是先煎或后下的药材,则无需浸泡。

4.煎煮时间应控制好中药的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不足会影响药效,但也不是煎煮时间越久越好。

中药汤剂通常每剂要煮两次,从沸腾的时候开始计时,一般第一次煎20~25分钟,第二次煎10~20分钟。

如果药物质地坚实,则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40分钟左右。

中药煎煮方法 ppt课件

中药煎煮方法  ppt课件

PPT课件
13
三、煎煮时间
• 煮汤药的时候长短也会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那 么一剂汤药一般要煮多长时间最好?
PPT课件
14
煎煮时间
• 由于药物的质地不同,煎药的方法、程序也各有 不同,比如说有些药要先煎后下,有些要另煎等 等,这样做起来虽然是很讲究,但比较繁琐,如 果不这样做是会影响药物质量和它的治疗效果的。
• 冲服:将冲服药调入适量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
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 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 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有绒毛或细小籽粒等需包煎药物应装入布袋扎 紧后,再于其他药物同煮。或易于沉底焦化和糊化、难以 过滤的药物,可用纱布将药包好或装入纱布袋内,再放入 锅内煎煮。
PPT课件
9
煎煮的水量
一剂汤药在煎制前加多少水才最好呢?
PPT课件
10
煎煮的水量

煎煮中药的水量是根据药物的性能、具体服
用要求、药物的大小以及药味的多少来定的。
PPT课件
11
煎煮的水量
• 加水量通常为药物的5~10倍。或者加到高出药 面2~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
PPT课件
12
煎煮的水量
• 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者应酌情加水量。
PPT课件
32
忌口
一般在服药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 的食物。
皮肤病信疮伤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等。
PPT课件
33
六、煎煮中药应注意
1.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 2.加水量要适当,煎之前要浸泡,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3.注意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保证疗效。 4.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切勿再服,以免中毒。 5.注意服药时间和方法,谨遵医嘱。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的一种常见用药形式,具有疗效明显、安全性高、用法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正确的服用方法不仅可以确保药效的发挥,还能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下是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方法。

一、了解医生开具的处方在服用中药汤剂之前,第一步要了解医生开具的处方。

对于中药汤剂而言,通常会标注药名、剂量、用法和用量等信息。

药名是指处方中各种中草药的名称,剂量是指各种中草药在处方中的用量,用法是指中药汤剂的煎煮方式和服用方法,用量是指每次服药的数量和频率。

只有了解清楚这些信息,才能正确服用中药汤剂。

二、准备煎药工具正确煎煮中药汤剂是确保药效发挥的关键步骤。

为了准备好煎药工具,首先要准备药罐和袋子。

药罐是用于煎药的容器,通常是瓷制或搪瓷制的,避免使用金属等材质的容器。

药袋是用于装载中草药的袋子,也叫煎药袋或过滤袋,一般采用无染色、无漂白的布料制作。

此外,还需要准备刷子、档板、锅铲等工具。

三、煎药的步骤正确的煎药步骤包括洗药、泡药、煎药、冲服。

首先,洗药是指将中草药用清水放入药罐中,用刷子轻轻洗净表面的泥沙等杂质,然后倒入足够的水将药罐装满,约为药材的2-3倍。

其次,泡药是指将洗净的中草药浸泡片刻,通常需要泡药30分钟到几小时,这样有助于提取有效成分。

然后,将药罐放在火上加热,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保持沸腾20-30分钟,注意定时漂去浮泡。

最后,煎好的药液通过过滤袋过滤出来,分成几剂冲服。

四、服用中药汤剂中药汤剂通常是温服,所以在冲服之前要等药液降温至合适的温度,一般是40-50摄氏度。

同时,应根据医生的处方要求,按时按量饮用。

通常情况下,中药汤剂一般分为一日或三次服用,每次服用剂量为100-200毫升。

冲服时,可以先化解为适量的热水中,再逐渐饮用,或者直接饮用,但要小口慢饮,以免引起呕吐等不适。

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服用注意事项》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服用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服用考前须知中医以其中药汤剂医生能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疗效宽、吸收好、副作用小而见长,所以汤剂的煎煮就显得很重要了。

所以我们要掌握有关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服用考前须知,保证汤药的质量和疗效,为临床用药效劳。

一、煎药的工作制度煎药是制备中药汤剂的一项专业技术操作过程。

汤剂的质量不仅与煎药器具、煎药热源、饮片规格、加水量、煎煮次数、煎药时间等有直接关系,也与煎药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专业水平有关。

汤剂的质量对药物的疗效有很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汤剂的质量,必须建立完善的煎药规程及工作制度。

1.煎药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精神病、皮肤病,每年必须检查一次身体并建立健康档案。

2.煎药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熟悉煎药技能和煎药操作常规,经培训后在药师指导下上岗工作。

3.煎药人员在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所用煎药器具应随时刷洗干净,保持清洁。

经常保持煎药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4.煎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核对、记录及交接手续,防止过失事故的发生。

5.煎药宜选择化学性质稳定、传热均匀、较牢固的器皿。

家庭煎药可选择砂锅,医疗单位或经营企业宜选用较牢固的搪瓷器皿或不锈钢器皿。

煎药应防止直接接触铁、铝和有害塑料制品,防止发生化学反响影响疗效或污染药液。

剪液瓶必须洁净,不宜使用回收的旧平瓶。

二、中药煎药操作常规〔一〕煎前查对煎药人员收到待煎药后,应与处方药味、剂数、重量核对,查看是否有需特殊煎煮的饮片核对瓶签所记科别、患者姓名、日期、取药号或病床号等是否与处方内容相符,发现疑问应及时与医师或调剂人员联系,确认无误前方可加水煎煮。

〔二〕煎中留意群药按一般煎药法煎煮,需特殊煎煮的饮片按特殊煎煮法处理。

注意经常搅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使饮片充分煎煮,防止出现煎干煎糊现象。

如果不慎出现煎干煎糊现象时应另行调配,重新煎煮。

〔三〕煎后处理每剂药煎好后应及时趁热滤出煎液,以免温度降低后影响煎液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与服用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与服用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与服用中药由于原材料来自天然的动物、植物、矿物,毒付作用比西药要小的多,所以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而汤剂是我国中医药常用的一种剂型,它是将炮炙后的各种中药材,经过中医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的巧妙配伍后所配成的药剂,加上水置于有盖的煎药器具内,在火上加热,藉水滚沸煎熬而提取它的有效成分的液体制剂。

因为它的药力容易被病人吸收,能迅速发挥药效,对人身体的全面调理非常合理,而且操作简单易行,无刺激性及副作用。

那么如何煎煮中药才能更合理的发挥汤剂的治病优势,而不降低药效呢?下面介绍一下煎煮和服用中药应注意的问题。

1 煎煮中药器具的选择:究竟选什么器具煎药最好呢?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梁代陶洪景说:“温汤勿用铁器”。

明代李时珍曾说:“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

”这是因为铜铁器能与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首先选药锅最好选用陶器砂锅,因其性质稳定,价格便宜。

也可以用不锈钢锅、玻璃和搪瓷锅,忌用铁锅或带油垢的锅。

2 加水量:将中药放入药锅中后,加入凉水,水要清洁没有杂质,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

药多水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

”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药物有效成分会因为局部高温而遭到破坏。

药少水多,虽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但药量太大,不宜病人服用。

另外因为药物质地不同,吸水量也不同。

因此煎药用水量的多少,要随药物的用量和质地而定。

煎煮花、叶、全草及质地轻松的药物,其水量要大于一般用水量,煎煮矿物、贝壳及其他质地坚实的药物,其水量要小于一般用水量。

当加入水时,药随水浮起后可以搅拌一下,第一煎的水位要高于药物表面3至5厘米,第二煎可超过药渣表面1~2厘米,浸泡药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腐败。

3 煎药火侯:煎药的火候:煎药温度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

中医常用文火、武火来表示。

文火就是弱火,武火就是强火。

李时珍说:“凡一切补液诸膏宜桑柴火(即文火)煎之”。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通常是将中药药材煎煮后浓缩而成的。

以下是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服用方法:
1. 摇匀:在服用中药汤剂之前,需要先将药品瓶摇匀,使得里面的药物混合均匀。

2. 加水:将中药汤剂放入温水中,一般是1:3的比例,即一份药剂加三份水。

然后将汤剂充分搅拌均匀。

3. 热饮:将药汤加热到适宜温度(一般是40℃左右),然后慢慢饮用。

二、注意事项:
1. 注意剂量:中药汤剂是由多种药材组成的,剂量控制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自行更改剂量。

2. 注意饮用时间:中药汤剂最好在饭后30分钟-1小时内饮用,以免影响消化和吸收。

3. 注意饮用温度:中药汤剂应该在适宜的温度饮用,过热或者过冷都不利于药效的发挥。

4. 注意药品保存:中药汤剂应该保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或者高温潮湿。

5. 注意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会对某些草药产生过敏反应,在服用中药汤剂之前,应该了解每种药材的性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总之,中药汤剂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使用时需要
注意剂量、饮用时间、饮用温度等问题,同时保持良好的药品保存方式,以确保药效的有效发挥。

中药汤剂正确煎煮与饮服方法

中药汤剂正确煎煮与饮服方法
2 .徐 徐 服 : 用 于 病 在 上 焦 , 适 胃气 不 和 , 吐 或 妊 呕
2 .煎 煮时 间 、 候 及 煎 液 量 。先 用 武 火 煮 沸 后 改 火
用文 火 , 3 mi 宜 , 约 0 n为 如芳 香 或 解 表 药 物 适 当 缩 短 时
间 , 2 mi 右 , 补 药 可 增 加 至 4 ~ 5 ri , 可 约 5 n左 滋 0 0 n 也 a
组织 。
中医 的饮服 方 法 主要 是 依 据 患者 的病 情 需 要 和 所 服药 物 的治 疗作 用 来确 定 。 1 .急用 频 频 服 、 服 : 顿 适用 危 重 患 者 或病 在 下 焦 的 重 症 患者 。危 重 患者 , 阳气 欲脱 或 大 汗 亡 阳 , 气 随血 或 脱, 急服 参 附汤 、 参汤 , 独 以留 人治病 。
寒 宜热 服 , 以免 寒 凉 伤 阳。寒 湿 痹 证 , 服 有利 于 温通 热
血 脉 , 寒 除湿 。另外 , 散 阳盛 格 阴 的 真 热假 寒 证 宜 寒 药 热服 。冷服 适用 于 热 证 、 阳证 患 者 。有 些 患 者 , 服 可 冷
黄 等含 挥发 油 的药 物 , 煎 可失 去有 效 成分 或起 相 反作 久
娠恶阻, 重病 , 高体 虚不 能 耐受 药力 者 , 年 胃气 不 和引起
呕吐 , 闻药 气 即作 呕 吐者 , 或 大量 快速 饮 服恐 加剧 呕 吐 ,
视情况 而 定 , 每次 煎 出药液 量 约 1 0 0 ml 0 ~2 0 为宜 , 3 煎
次 即可 。
此 类 患者 饮药 宜少 量 多次 , 徐 温服 。 徐
是 将需 烊 化 的饮 片置 锅 内加水 适 量 , 加热 融化 或 隔水炖

中药的煎煮及服药方法

中药的煎煮及服药方法

中药的煎煮及服药方法一、煎煮方法中药的疗效与剂型类别的选择及制剂工艺的操作当否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最为常用的剂型,且大多由病家自制,因此,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也是保证临床用药疗效发挥的重要条件。

尤其是用水与火候的掌握,更是煎药的关键。

故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则药亦无功。

”(一)煎药器皿最好先用陶瓷器皿,如沙锅、砂罐。

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

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煎药器皿切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因这些金属元素易与药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致使疗效降低,甚至还可产生毒副作用。

(二)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无污染的井水、长流水为好,现在城市里,则多以自来水为主。

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

但必须是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加水多少也是煎好药的重要一环。

加水量的掌握,原则上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来确定。

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若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而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少。

为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

煎煮之前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三)煎煮火候煎煮中药还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的长短。

一般药物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解表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以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

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中药汤剂是中药常用的制剂形式之一,具有剂量方便、易于储藏等特点。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是制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关系到汤剂品质和药效。

下面重点介绍10条关于中药汤剂煎煮方法的详细描述。

1.选料选用新鲜、无虫、无霉变、无异味污染的药材,按照处方所需量准备。

对于粉末剂和现代制剂,要保证质量合规,购买合法经营的产品。

2. 清洗用清水将药材洗净,干坚果类药材可以先用清水浸泡2-3小时,保持水位高于药材,再用清水冲洗。

3. 切片药材要按要求切片,马蹄形、长条形、斜切或整干等不同形式均需根据处方要求进行处理。

4. 加水将切好的药材加入适量清水,一般为使用药量的8-10倍,大枣等药材可加入冰糖,煮出的汤苦涩者,可加枣仁、桂圆等食用即可。

5. 入锅将加好水的药材放入专用陶瓷煎药罐或不锈钢锅中。

锅子一定要干净,煮药前可以将锅子先焙热一下,排除残留的脏东西和异味,避免影响药材汤剂的质量。

6. 加热将药材和水一起煮沸,转中小火,保持微沸或慢煨,药材不得煮过头。

7. 收汁待浓度适宜后(火炉煎1.5小时,炉温控制在90-100℃;加压蒸煮15分钟,炉温控制在110-120℃;机械煮制2-3小时),用滤网过滤,压榨余汁,连接过滤袋后挤干,取汁。

8. 加药部分汤剂煎煮完后,还需要再加入一些药材或制剂,此时应坚持清洁和卫生的原则,保证不污染药材。

9. 再煎加药后再次加水,按照上述煎煮流程再次煮制,依照处方要求选择慢煨或急火加热。

10. 加工待煎制好的药材汤剂放晾,倒入容器中盖紧,可保鲜至一周左右,也可进行其他加工处理制成颗粒、胶囊等剂型,更便于保存和使用。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是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按照处方操作,保证过程中的卫生和质量,以保证煎制出的中药汤剂具有较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一、一般煎煮方法
1.煎药器具宜用砂锅、砂罐等陶瓷器皿。

忌用铁、铝、铜等金属器皿。

因为金属容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煎药水量头煎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应高出饮片 1.5-3cm,
二、三煎水面没过药材即可。

3.煎前浸泡一般药物宜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

以种子、果实为主者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夏季气温高,适当缩短浸泡时间以免药液变质。

4.煎煮火候一般宜用武火使药液迅速沸腾,然后改用文火使药液保持沸腾。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介壳类药物及补虚药,一般宜文火久煎1小时左右,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

解表药及其他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宜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沸腾10分钟左右即可。

5.及时滤汁将药煎好后趁热滤取药液,防止药液温度降低后有效成分反渗入药渣内。

取汁时宜绞榨药渣,充分利用药物有效成分减少浪费。

6.煎煮次数一剂药一般煎煮2~3次,将煎好的药液混合后分次服用,急性病则一煎一服。

注: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适量开水,并适当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糊锅的药禁止饮用
二、特殊煎煮方法
一般药物可全方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药材理化特性及临床用途不同,需要特殊处理:
1.先煎----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的药,与不宜久煎的药同入汤剂时,前者应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后者同煎。

如龙骨牡蛎(粉碎后无需先煎)、磁石、紫石英、等。

久煎可使其毒性降低的药也必须先煎。

如川乌、附子等。

2.后下----一般在药熬好前5-10分钟入锅共煮。

3.包煎----入汤剂时应当用纱布包裹入煎。

4.单煎----人参、西洋参等名贵药材与其他药同用,入煎剂时宜单煎取汁,再与其他药物的煎液兑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药渣吸附,造成名贵药材的浪费。

5.烊化----胶类药物放入开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用黄酒蒸化与药同服效果更佳。

6.冲服----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与蜂蜜等液体类药,以及羚羊角粉、熊胆粉等药,不需入煎剂,直接用开水水或药汁冲服。

中药服法
一、服药时间
1.驱虫药等治疗肠道疾病的药,需要在肠内保持较高浓度宜在清晨空腹时服用。

2.峻下逐水药在晨起空腹服用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夜间频频入厕影响睡眠。

3.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肠道疾病的药宜饭前服用。

4.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

5.消食药宜饭后及时服用,使药物与食物充分接触,以利其充分发挥药效。

6.除消食药外,一般药物不论饭前饭后服用,服药与进食都应该间隔30~60分钟。

7.如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4h、2h、1h各服药一次。

8.安神药用于安眠时,睡前0.5~1h应服药一次。

9.缓下通便药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10.急性病则不拘时服用。

二、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是每日一剂,每剂分2~3次服用。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h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以利顿挫病势。

呕吐患者服药宜少量频服。

服用药力较强的发汗药、泻下药时,服药应适可而止,一般以得汗或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因汉、下太过,损伤正气。

三、服药冷热
汤药多宜温服。

治疗热病用寒凉药,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

治疗真寒假热
证也有热药凉服者。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肥甘厚味之品,忌烟、酒、茶水、绿豆汤等。

若服用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建议少量频服或加生姜汁数滴,也可喝完药后含一片生姜于舌下。

服药期间作息时间宜规律,避免熬夜以利身体康复。

注:以上说明为常规情况,特殊情况请遵医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