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一、一般煎煮方法
1.煎药器具宜用砂锅、砂罐等陶瓷器皿。
忌用铁、铝、铜等金属器皿。
因为金属容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煎药水量头煎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应高出饮片 1.5-3cm,
二、三煎水面没过药材即可。
3.煎前浸泡一般药物宜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
以种子、果实为主者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夏季气温高,适当缩短浸泡时间以免药液变质。
4.煎煮火候一般宜用武火使药液迅速沸腾,然后改用文火使药液保持沸腾。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介壳类药物及补虚药,一般宜文火久煎1小时左右,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
解表药及其他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宜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沸腾10分钟左右即可。
5.及时滤汁将药煎好后趁热滤取药液,防止药液温度降低后有效成分反渗入药渣内。
取汁时宜绞榨药渣,充分利用药物有效成分减少浪费。
6.煎煮次数一剂药一般煎煮2~3次,将煎好的药液混合后分次服用,急性病则一煎一服。
注: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适量开水,并适当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糊锅的药禁止饮用
二、特殊煎煮方法
一般药物可全方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药材理化特性及临床用途不同,需要特殊处理:
1.先煎----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的药,与不宜久煎的药同入汤剂时,前者应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后者同煎。
如龙骨牡蛎(粉碎后无需先煎)、磁石、紫石英、等。
久煎可使其毒性降低的药也必须先煎。
如川乌、附子等。
2.后下----一般在药熬好前5-10分钟入锅共煮。
3.包煎----入汤剂时应当用纱布包裹入煎。
4.单煎----人参、西洋参等名贵药材与其他药同用,入煎剂时宜单煎取汁,再与其他药物的煎液兑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药渣吸附,造成名贵药材的浪费。
5.烊化----胶类药物放入开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用黄酒蒸化与药同服效果更佳。
6.冲服----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与蜂蜜等液体类药,以及羚羊角粉、熊胆粉等药,不需入煎剂,直接用开水水或药汁冲服。
中药服法
一、服药时间
1.驱虫药等治疗肠道疾病的药,需要在肠内保持较高浓度宜在清晨空腹时服用。
2.峻下逐水药在晨起空腹服用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夜间频频入厕影响睡眠。
3.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肠道疾病的药宜饭前服用。
4.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
5.消食药宜饭后及时服用,使药物与食物充分接触,以利其充分发挥药效。
6.除消食药外,一般药物不论饭前饭后服用,服药与进食都应该间隔30~60分钟。
7.如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4h、2h、1h各服药一次。
8.安神药用于安眠时,睡前0.5~1h应服药一次。
9.缓下通便药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10.急性病则不拘时服用。
二、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是每日一剂,每剂分2~3次服用。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h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以利顿挫病势。
呕吐患者服药宜少量频服。
服用药力较强的发汗药、泻下药时,服药应适可而止,一般以得汗或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因汉、下太过,损伤正气。
三、服药冷热
汤药多宜温服。
治疗热病用寒凉药,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
治疗真寒假热
证也有热药凉服者。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肥甘厚味之品,忌烟、酒、茶水、绿豆汤等。
若服用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建议少量频服或加生姜汁数滴,也可喝完药后含一片生姜于舌下。
服药期间作息时间宜规律,避免熬夜以利身体康复。
注:以上说明为常规情况,特殊情况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