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点中学初一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初一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2019.1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总分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
A.传说、遗址
B.化石、遗址
C.遗物、记载
D.传说、记载
2、生活在距今约71万---23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人类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
3、某同学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彩陶”等。
请你判断此文化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某一学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他在遗址及遗址内的博物馆里看到了如下展览品。
依据材料判断,当时这里生活的人们()
刻画猪纹黑陶钵骨耜
栽培稻谷遗存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①不再进行狩猎和采集②制造陶器,饲养家畜
③用铁器牛耕地,种植水稻④从事农业,定居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火了之后,为拍第二部,摄制组来到大西北,想以北方培植最早的农作物为主要食材来做一种粥,你会给他推荐()
A.水稻
B.高粱
C.玉米
D.粟
6、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
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石斧骨耜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7、201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5日上午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
黄帝和谁()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A.炎帝
B.尧
C.舜
D.禹
8、原始社会末期,确定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A.抽签
B.世袭
C.战争
D.禅让
9、以下各项中人物与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禹——夏朝的创立者
B.汤——商朝的建立者
C.纣——迁都殷的商王
D.周武王——东周的建立者
10、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
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
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约公元前约公元前约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
2070年1600年1046年770年221年202年220年
②③
①
A.①盘庚迁都②武王伐纣③楚汉战争
B.①武王伐纣②嬴政建秦③高祖建汉
C.①盘庚迁都②楚汉战争③嬴政建秦
D.①武王伐纣②楚汉战争③高祖建汉
11、公元前2000年比公元前1500年()
A.晚500年
B.早500年
C.早5000年
D.晚5000年
12、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
13、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诸侯赶至都城,保卫周王。
诸侯这样做,反映了西周的()
A.礼乐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4、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A.商鞅变法B.百家争鸣
C.楚庄王称霸中原D.合纵与连横中学
15、春秋时代,有诸侯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借此达到争取中原盟主的目的。
这个口号中的“王”是指()
A.齐桓公
B.周天子
C.秦穆公
D.晋文公
16、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争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1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农业方面成就的主要表现在()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筒车的发明
C.耧车的发明
D.青铜器的出现
18、《尚书》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典”“册”主要是()
A.竹木简
B.纸草文
C.甲骨文
D.泥版文书
19、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哪一项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通济渠
C.灵渠
D.大运河
20、右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的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21、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仁”。
提出“仁”的学
说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20题图
22、某班同学准备编写战国时期诸子辩论的历史剧本,张明同学扮演韩非子时应选择的台词是()
A.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D.“为政以德”“仁者爱人”
2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4、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
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属于他思想的是()
A.仁政B.无为
C.兼爱D.法治
25、北京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A.墨家B.儒家
C.道家D.法家
26、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27、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B.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
D.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28、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
A.夏
B.商
C.西周
D.秦朝
29、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右图所示中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30、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学科的严谨性。
下
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
B.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史记》
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31、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唐朝
C.汉朝
D.西周
32、小明搜集了以下资料:“商鞅变法”“修郑国渠”“李斯的《谏
逐客书》”,小明研究主题是()
A.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B.秦国的变法改革
C.秦国的外交策略
D.秦王嬴政的功绩
33、“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秦朝历史事件是()
A.统一六国,定都咸阳
B.政治改革,平定匈奴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统一文字
34、“文景之治”这一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①轻徭薄赋,休养生息②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③吸取秦亡的教训④变法图强,建立县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
综合下图中的要素可知,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A.秦始皇巩固统治措施
B.汉武帝的大一统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36、汉武帝在位时,首创了用年号纪年的方式,于公元前140年定年号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
请算一算,“建元三年”应属于()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1世纪
D.公元2世纪
37、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的时间和标志是()
A.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B.汉武帝时丝绸之路开通
C.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D.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38、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那么,这一“主轴”起点是()
A.东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
C.汉代的成都
D.秦的咸阳
39、刘邦与刘秀的政绩相同之处在于()
A.分封诸侯,加强中央集权
B.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
C.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政权
D.统治时期朝代中兴
40、“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4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邲之战
42、从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C.局部统一,为重新统一创造了条件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43、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中国局势的是()
44、“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这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材料上看,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统治者残暴
B.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C.北方战乱频繁
D.南方经济发达
45、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优越自然环境
D.南方人口增多
4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可以概括为()
A.建立帝国新秩序
B.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
C.巩固大一统局面
D.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
47、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
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B.战国《御龙图》出土于长沙
C.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
D.祖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删)
48、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中的记载,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
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篇数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家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开始
C.活字印刷广泛应用
D.受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儒家学派进入鼎盛。
49、上图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路线图,请指出图中①出发地②③两关和④最远当时欧洲某国。
A.①洛阳②玉门关③阳关④大秦
B.①长安②玉门关③阳关④大秦
C.①咸阳②嘉峪关③阳关④波斯
D.①汉中②函谷关③玉门关④波斯
50、《三字经》是中国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増改。
以下节录的是“叙史”部分:“①
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②……魏蜀吴,争汉鼎,③迄两晋……”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
A.①汉业建②号三国③嬴秦氏
B.①号三国②汉业建③嬴秦氏
C.①嬴秦氏②号三国③汉建业
D.①嬴秦氏②汉建业③号三国
二、识图题(本题共12分,每点2分) 5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
A.辽东-临洮-咸阳-灵渠-南海-长城
B.临洮-辽东-咸阳-灵渠-南海-长城
C.辽东-临洮-长安-都江堰-南海-长城
D.辽东-临洮-长安-郑国渠-南海-长城
11
三、连线题:(每题2分共16分,) 52、赵括 A.三顾茅庐 53、刘邦 B.破釜沉舟 54、项羽 C.草木皆兵 55、陈胜 D.纸上谈兵 56、苻坚 E..推恩令
57、诸葛亮 F.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8、主父偃 G 揭竿而起 59、董仲舒 H.约法三章
四、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2分):
60、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
② ③
④
东海
⑤
⑤⑥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⑴结合材料一中你可以看出商鞅具有什么精神?(2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这一观点正确吗?(1分)请阐述你的理由(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⑵根据材料二,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5分)
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罢免),各宜深戒。
”
————《资治通鉴》
⑶根据所学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在位期间颁布的哪一项具体改革措施?(2分)“北语”“正音”分别指什么?(2分)你还能举出相关事例吗?(4分)
材料四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
⑷结合课本所学并根据材料四,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政策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2分)
⑸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
四、材料解析题
60.⑴创新精神。
正确。
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社会就会发展滞后;只有不断改革,社会才会向前发展。
⑵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
分析:改革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⑶学习汉语;“北语”是鲜卑语;“正音”是汉语;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回答两项即可)
⑷孝文帝学习中原文明、促进民族交融的改革措施,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答出任何两点即可得分)
⑸相同作用: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