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第5套真题

合集下载

河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河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河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 (共15题;共45分)1. (3分) (2020高二下·武清月考) 古代世界各地区的思想、文化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

比如早期希腊雕刻,在发式、表情、站立姿势等多方面都与某一文明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此文明是()A . 埃及文明B . 罗马文明C . 印度文明D . 波斯文明2. (3分) (2015高一上·巴彦期中)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材料中的“法律”指的是()A . 《罗马法》B . 《十二铜表法》C . 《人权宣言》D . 《德意志帝国宪法》3. (3分) (2015高一上·山东期中)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私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 . 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B . 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 . 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 . 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4. (3分) (2019高二下·忻州月考)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

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

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

……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A . 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B . 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C .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D . 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5. (3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月考) 诞生于古代印度的世界性宗教是()A . 婆罗门教B . 佛教C . 伊斯兰教D . 基督教6. (3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月考) 《古兰经》是一个世界性宗教的经典。

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联考试卷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联考试卷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联考试卷一、单选题1. 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耜,教民农耕”。

材料中提到的“来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A . 青铜B . 骨头C . 铁D . 钢2.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 .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 .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 .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D .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3.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 . 灌溉B . 制瓷C . 耕种D . 冶铁4. 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 . 丝—棉—麻B . 麻—棉—丝C . 麻—丝—棉D . 丝—麻—棉5. 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 . 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B . 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C . 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D . 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6. 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

”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A . 草市B . 都市C . 早市D . 夜市7.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 .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 .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 .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8. 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

”材料表明当时()A . 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B . 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C . 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D .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河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

河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

河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50道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共50题;共53分)1. (1分) (2019高一下·齐齐哈尔期中) 《孟子•梁惠王》载:神农,斲(音灼)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故号“神农”。

这表明()A . 我国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工具简陋B . 当时中国社会处在新石器时代C . 农业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部门D . 中国农业是从神农时期出现的2. (1分) (2017高一下·钦州港开学考) 我国的古代农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如下图所示耒耜的使用,说明我国的农业生产已进入()A . 刀耕火种阶段B . 石器锄耕阶C . 青铜器阶段D . 铁器阶段3. (1分) (2019高一上·海口期中) 周公参酌殷礼,制定了田制、官制、禄制、乐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等,称为“周礼”,以此为后人所称道。

这反映了西周()A . 全盘继承商朝礼乐制度B . 形成了较完备的典章制度C . 确立天子至高无上权力D . 完善了古代官僚行政体制4. (1分) (2018高二上·马关月考) 如果我们要通过《诗经》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最好是依据其中的()A . 《风》B . 《大雅》C . 《颂》D . 《小雅》5. (1分) (2019高一上·东辽月考)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 家国同构观念B . 中央集权意识C . 宗法血缘关系D . 安土重迁理念6. (1分)《三字经》中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A . 齐桓公秦朝B . 晋文公齐国C . 齐桓公秦国D . 楚庄王秦国7. (1分)下列关于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表速中错误的是:()A . 一次历史的倒退B .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C . 中国从此进入文明社会D .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8. (1分) (2019高三上·河南月考)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A . 通过构建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B . 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巩固统治C . 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D . 将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强化王权9. (1分) (2017高一上·辽宁期中) 史学家白寿彝考证后指出:“(晋国)原县,第一个县大夫为赵衰,称为原季,而继任者为赵衰之子赵同,亦称原同。

河北省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河北省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盛赞舜“恭己正南面”实现了“无为而治”。

老子建议统治者“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商鞅则提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治国思想A.无为是治国之道B.尚古崇德是根本C.重视规则和秩序D.强调要顺应自然2.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的记述,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史记》因是当世史籍,可信度最高 B.记述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参考价值C.记述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可采信 D.综合多种史籍记述可确认真实原因3. 唐玄宗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

”这一规定为了A.规范普通民众生活 B.加强官员监督考核C.增加户口发展生产 D.婚姻生活受到重视4. 从以下统计表中能够得到的历史信息是崇宁元年(1102年)9892.7 64.1% 35.9%13世纪初(南宋中期)12440.0 64.8% 35.2%元至元廿八年(1291年)6715.2 85.1% 14.9%A.经济重心南移过程最终完成B.北方丧失了政治中心地位C.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矛盾尖锐D.北民南迁的趋势愈演愈烈5. 明朝在废丞相制、提高六部地位后,为防止部权过重,原为谏诤皇帝而设的给事中,变成了直接对皇帝负责、以监督六部官员为主要职能的独立监察机关。

明朝给事中职权的变化表明A.监察制度更加完善B.谏官制度从此废除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内阁制度开始确立6. 杂字书是明清时期采辑生活中常用字汇编而成的识字读物,多由无名塾师编撰,流传广泛。

《山东庄农日用杂字》提及: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要记日用帐,先把杂字观;《妇女杂字》中有:劝尔妇女,识字为先,居家度日,务要淑贤。

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2.小农经济的特征是()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④小农对土地拥有所有权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土地是人类赖以生产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是()A.小农土地所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C.封建政府土地所有制D.庄园制4.白居易诗:“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列对唐都长安商业活动的评价,叙述正确的是()①频繁的商业活动提高了长安的国际地位②是唐朝前期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③“市”中的商业活动是长安城商业繁华的标志④“坊”“市”分置限制了长安城商业活动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

……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材料说明中国古代()A.奉行“重农抑商”政策B.官营手工业素称兴旺发达C.官办商业促使城市发展D.城市具有专制集权的功能7.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一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40题;共80分)1. (2分)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 . 贸易通道的改变B . 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 . 世界市场的形成D . 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2. (2分) (2019高一下·会宁期中) 经过长期的殖民争夺,到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殖民帝国。

期间与英国进行过激烈殖民争夺的列强主要有()A . 葡萄牙、西班牙、德国B . 葡萄牙、荷兰、美国C . 意大利、西班牙、法国D . 西班牙、荷兰、法国3. (2分) (2017高三上·荆州模拟) 洲际物种交流约在1500年开始掀起新的高潮,它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惊人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直接表现之一是()A . 引起欧洲所谓“价格革命”B . 促进饮食文化全球化推进C . 提高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D . 改善食物供应的品种和数量4. (2分)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 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 . 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 . 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 . 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5. (2分)(2019·杭州模拟) 某位欧洲航海家的临终遗言说到:“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的小西班牙。

”该航海家应该是()A . 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B . 返航时物品中有烟草玉米C . 受葡萄牙王室支持D . 带回来中国的茶叶6. (2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50道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共50题;共53分)1. (1分) 2011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

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里的“耒耜”是指A . 生产工具B . 作战武器C . 生活用具D . 祭坛礼器2. (1分)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里的“耒耜”是指()A . 生产工具B . 作战武器C . 生活用具D . 祭坛礼器中/华-资*源%库3. (1分)(2020·上饶模拟) 商朝把祭祀和军事,视为国家的两件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

这说明()A . 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 . 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C . 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D . 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4. (1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A . 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 . 是中国诗歌成熟的标志C . 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 .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5. (1分)(2017·河北模拟)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

”“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

这反映出当时()A . 实行工商食官政策B . 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C . 政府提倡工商皆本D . 主张实施重商主义政策6. (1分) (2020高三上·长治月考) 据《论语·八偷》记载鲁国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祭祀祖先完毕后撤除祭品时唱着周天子能用的颂词。

下学期高一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下学期高一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大理州民族中学2022-2023 学年下学期3 月月考试卷高一历史考试时间:75 分钟;卷面分值:100 分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8 分,每小题2 分)1.“它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促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剩余产品的出现B.文字的产生C.阶级和国家的出现D.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2.《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其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意思是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

这可以用来说明《汉谟拉比法典》()A.强调公平公正B.宣扬了君权神授C.重视经济发展D.体现了人文主义3.“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这段话反映的制度是()A.雅典民主制度B.西周的分封制C.埃及君主专制D.印度种姓制度4.古代埃及历法是目前所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该历法以尼罗河水开始泛滥作为一年的开始,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分一年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3 季,每季4个月,每月30 天,年终加5 天节日,一共365 天。

据此可知古代埃及()A.对天文历法有了科学认知B.生产力水平取得了较大提高C.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D.对水利工程的作用认识不足5.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0 年─公元前425 年)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被西方誉为“史学之父”,他的主要贡献是()A.奠定西方政治史传统B.首创“历史”一词C.制定《汉谟拉比法典》D.通过谈话教授哲学6.它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该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税收体系(如下图)。

根据以上材料和以下图片,推断该国是()A.罗马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波斯帝国D.阿拉伯帝国7.公元2 世纪,演说家阿利斯提德说,所有的货物,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罗马城汇合。

山西省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一文科综合(历史)命题人:安丽翮校对人:岳占斌、张友、张琦、赵侠 2017.3第I卷(客观题共30分)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中《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其耘,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 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 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 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 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2.《管子·海王》载:“今铁官之数曰……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然后)其事立。

”这段材料反映出()A. 铁制农具已为农家广泛使用B. 铁制农具归政府统一管辖C.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D.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3.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1 图2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耕犁技术的成熟C. 精耕细作的开始D. 单位亩产量提高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 ①②B. ②④C.②③D. ③④5.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A. 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6.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A. 租佃式经营B. 雇工式经营C. 田庄式经营D. 自耕农式经营7.下列材料中,最能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河南省开封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时间:50分钟分数: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重视家畜养殖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日渐完善 D.以“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为主2.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与董永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征?(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缴纳赋税④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4.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

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5.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B.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涌现出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等名窑C.元代有青花瓷,明代有五彩瓷D.在欧亚非地区都曾有中国古代的瓷器出土6..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农业经济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大运河的开通 D.纸币的发行8. 在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古代中国,商品经济一直在潜滋暗长,在繁华的城市出现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机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2021年整理)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2021年整理)

安徽省固镇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固镇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固镇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1。

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A. 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B.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

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片中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从古代原始农业使用骨器到到汉代二牛一人的牛耕法再到隋唐时曲辕犁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即铁犁牛耕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因此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2. 有人认为,潮汕方言当中,男人意为“打捕",女人意为“煮娘”。

这可能反映了古代潮汕地区A。

男女分工明确,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B。

纯粹的海洋渔猎文明,不存在农业生产C. 女性居于家庭主导地位,男性地位不高 D。

男女平等,排斥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男人意为‘打捕’,女人意为‘煮娘’”等信息可得出古代潮汕地区男的外出捕鱼,女的忙于家务,说明了男女分工比较明显,且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

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3。

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A。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50道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1.(1分)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

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

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

据此可知,当时可能()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B.形成礼乐制度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D.出现早期国家2.(1分)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是()A.从事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会使用火;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崇拜自然;定居生活;使用青铜器C.属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禅让制;祖先崇拜D.已经形成早期国家;有监狱、城防、官员、武装3.(1分)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建立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请问,夏朝的建立者是()A.黄帝B.蚩尤C.禹D.汤4.(1分)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

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

下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5.(1分)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 )记述出处“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殷周制度论》A .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B .以血缘为纽带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C .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D .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6.(1分)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 ) A .禅让制B .科举制C .行省制D .内外服制度7.(1分)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

江苏省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

江苏省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

江苏省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50道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共50题;共53分)1. (1分) (2020高三上·合肥月考) 在良渚遗址考古中,发现了都邑、宫殿、祭坛、大型水利系统等遗址及随葬品不等的墓地;出土大量的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等文物。

这揭示了良渚文化()A . 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 . 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C . 开启了中华五干年文明史D . 国家组织形态已经出现2. (1分) (2019高一下·驻马店月考) 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耜,教民农耕”。

材料中提到的“来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A . 青铜B . 骨头C . 铁D . 钢3. (1分) (2020高三上·长安月考) 周公参酌殷礼,制定了田制、官制、禄制、乐制、法制、谥制、谶服制、嫡长子继承制等,称为“周礼”,以此为后人所称道.这反映了西周A . 继承了商朝的礼乐制度B . 形成了完备的典章制度C . 建立了理性的礼制社会D . 完善了官僚行政体制4. (1分) (2017高二下·阿拉善盟期中) 关于《诗经》中《硕鼠》的创作背景,王符在其《潜夫论·班禄》中这样说道:“履亩税而《硕鼠》作。

”桓宽在其《盐铁论·取下》也持同样的观点:“周之末涂,德惠塞而嗜欲众,君奢侈而上求多,民困于下,怠于公事。

是以有履亩之税,《硕鼠》之诗作也。

”材料中的“履亩税”出现的根源是()A . 铁犁牛耕的出现B . 诸侯国君生活奢侈C . 周王室衰微D . 土地私有制的产生5. (1分) (2019高一上·浙江月考) 下图下列西周的诸侯国中,姬姓贵族封国是()A . ①③B . ②④C . ②③D . ①②6. (1分) (2020高三上·庄浪月考) 《孟子·万章》中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50道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共50题;共53分)1. (1分)(2020·南海模拟) 在良渚遗址考古中,发现了都邑、宫殿、祭坛、大型水利系统等遗址及随葬品不等的墓地;出土大量的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等文物。

这揭示了良渚文化()A . 已经有了文字可考的信史B . 制定了完整的礼乐制度C . 开始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D . 具备了古国的初始形态2. (1分)(2017·吉林模拟) 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是麻、黍、稷、麦、菽,后来最流行的是稻、黍、稷、麦、菽。

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由于()A . 水稻出现较晚B . 经济重心南移C . 粮食需求增加D . 饮食结构变化3. (1分) (2019高一上·佛山期中)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 家族血缘关系B . 中央集权意识C . 家国同构观念D . 安土重迁理念4. (1分) (2019高二下·鹤岗期中) 周代的采诗官定期到民间收集歌谣。

《诗经》是周王朝约五百年间社会面貌的形象反映,被称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其中《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

这表明()A . 周朝统治者非常顺应民情B . 诗歌能够真实地再现社会面貌C . 平民对政治有一定发言权D . 《诗经》是周朝制定政策的依据5. (1分) (2020高三上·贵溪月考) 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

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

这说明西周初期的统治者()A . 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 . 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C . 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 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6. (1分) (2020高三上·奉新月考) 有学者统计,商代31位君主中,真正能向诸侯发布强力号令的只有6人,而西周君主与诸侯之间形成了分封与受封的主从关系,天子可以号令诸侯。

高一下学期(b部)历史3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下学期(b部)历史3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下学期(b部)历史3月月考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

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

这反映了A .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 . 反映了古代重农思想盛行C . 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D . 政府还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 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中反映的信息包括()A . 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B .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 . 农村经济不存在性别分工D . 当时的纺织材料主要是麻和丝3.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可以推知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次数37549387451351055344频率0.85次/年1.7次/年2.7次/年5.31次/年18.5次/年18.9次/年A . 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有限B . 明清农业生产形势严峻,面临防治灾考验C . 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D . 农业发展受阻4. “他们—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墓,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信息带来的影响A . 提高了商人政治地位B .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 . 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D . 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缺少资本5. 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B .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C . 始终压抑社会经济的活力D . 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6.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 . 铁犁牛耕B . 刀耕火种C . 个体农耕D . 石器锄耕2.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①②④D . ②③④3. 观察汉代画砖《犁耕图》。

它反映的信息是()A . 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B . 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C . 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D . 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4. 某古代水利工程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

“造福亿万家,凿山分水,作堰淘滩,开数万顷,陆海粮川,其功不下禹矣。

”上述描述的这项水利工程是:()A . 白渠B . 郑国渠C . 芍陂D . 都江堰5.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A . 商品经济B . 小农经济C . 市场经济D . 计划经济6. 著名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一件素纱蝉衣,如下图,其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9克。

从纺织技术方面判断,它可能出自:()A . 官营手工业B . 家庭手工业C . 私营手工业D . 以上都有可能7. “南海I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

专家认为,“南海I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

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④制瓷技术的进步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8.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聊城之东,旨习机业……匠有常主,什暖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以辈衣食无所矣。

“这则材料所反映的最本质的问题是()A . 出现劳动力市场B . 存在失业现象C .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D .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9.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

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A . 《东京城的辉煌》B . 《坊墙去除利工商》C . 《汴河两岸好风光》D . 《西京城的衰落》10.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 . 交通方式的变革B . 土地制度的调整C . 货币制度的改变D . 地区经济的差异11.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 .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 .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 .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 .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12. 据《阅世篇》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挟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这充分反映了()①明末上海商业的发达②当时入市的富商巨贾拥有雄厚资金③ 商人的地位贵如王侯④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中介机构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13.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A . 禁止走私贩运B . 重农抑商C . 抑商、禁海D . 加强外航海管理14.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 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A .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B .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C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D .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欧洲15. 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的“全球分裂”是指()A . 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B . 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C .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格局形成D . 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16.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A .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B . 促进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 .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D .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17. 16世纪-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

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 . 新兴城市大量出现B . 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C . 工业革命的进行D .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18. 史仲文的《世界全史》提到:英国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

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

据此可知,英国A . 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B . 已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C . 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 . 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19. 19世纪下半叶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A . 主要源于技术工人经验积累B . 使蒸汽机成为产业革命原动力C . 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开始建立D . 使资本主义由此确立全球优势20.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这一“革命力量” 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 .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B . 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C . 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广度D . 导致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21. 1851年5月,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A .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B . 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C . 君主立宪制的完善D . “光荣革命”成功22. 澳大利亚向英国输送羊毛和矿石、加拿大向其输送木材、开普敦向其提供钻石和驼毛、印度为其种植棉花。

英国则向这些国家输送工业制成品。

“以上现象说明了()A . 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B . 英国资源很匮乏C . 英国与其他各国平等贸易D . 英国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23. 从图中《19世纪晚期美国纽约街景》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①电力广泛应用②电极大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③人们处在相对和平稳定时期④交通领域发生了革新A . ①④B . ①②③C . ①②③④D . ①②④24.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机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机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 . 取决于资金保障B . 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 . 源自于劳动实践D . 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25. 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 .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 .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 .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 .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22分,第27题28分,共计50分。

26.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陕西剪纸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

因以为寇,郡县以闻。

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四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根据材料请回答:(1)请根据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

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政策的?27. 公元1500年以后,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逐步走向整体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通途变天堑图二财富流荷兰,英国成海盗图三世界成一家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

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

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请回答:(1)在世界史上促成“天堑”变“通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与图二、图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