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进一步系统化,槐树作为 阴树身份的认定逐步完成。《春秋维· 说题辞》: “槐木者,虚星之精。”虚星即虚宿,二十八 宿中北方玄武七星(斗、牛、女、虚、危、室、 壁)中第四宿。又《云笈七签》卷二四:“槐 者,虚星之精也,……孟神四人,姓木,名徐他, 鼠头人身,衣银黑单衣,带剑,虚星神主之。” 穿黑衣正是北方(玄武)的本色。这种将槐树 对应于北方虚宿、色主黑的观念其实无非是指 称此树颇具阴气(五行之水、五季之冬、五方 之北、五色之黑),与阳气相对。后来,历代 经史、诗文、民俗等文献中,凡言及槐树,必 以此寓意为根本。
2.槐树是“神树”,俗界仙境过往之中介 仙境是道家教人出世所致的一种境界,也即 教人去阳归真,真即阴,仙境都具有阴性 (隐性)特征,而这又与槐叶的阴寒之性、 槐花的性凉苦降、槐籽清降泄热息息相关。 加上槐树(尤其古槐树)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神 树极力崇拜,于是在神仙思想走向成熟并向 民间深入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有关槐树通神 的记载。
槐树作为人们常用之树,之所以能以鬼而得字, 当是因其自身固有的特点所致。槐树作为乔木, 有两点最易引起人们的关注:第一,槐树是长 寿树,老槐树树龄悠久,数百年之老槐并不罕 见。槐树的这一特点在人类早期尤其受到观注, 人自身生命的短促,导致人们对这种长命树(不 死树)产生敬畏之情。在自然崇拜时代,老槐有 灵的观念自然就会产生,所以槐树才能从众多 树中脱颖而出,成为人的灵魂象征。第二,槐 树枝繁叶茂,高大蓊郁,浓荫之下,阴气旺生, 使人遂生敬畏之心。于是槐从得名之始,便与 鬼魂精灵产生不解之缘。
4.槐树是“祖树”,祖先牌位之标识 与时推移,明以后,“山西洪洞大槐树”成为移民文化的一种象征,槐树遂又 成为“祖”树之标识,在明清时期形成新的民俗文化内涵。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民国 《洪洞县志》载:“大槐树在城北广济寺左。按《文献通考》,明洪武、永乐 间屡徙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处,树下为集会之所,传闻广济寺设局置 员,发给凭照川资。”是说明初,由于长年战乱,中原荒芜,朝廷多次组织将 山西之民移往冀鲁豫皖等地。当时洪洞县人口稠密,地处交通要道,官府就在 广济寺“设局驻员”,凡移民,都要集中在这里登记造册,发给“凭照川资”, 并由这里编队迁出。所以移民们在这里登上了背井离乡的不归征程,他们拖儿 带女,扶老携幼,悲伤哭啼,频频回首,渐行渐远,亲人的面孔逐渐模糊,所 能见的便是那棵大槐树。因此,大槐树就成了移民惜别家乡的标识。据考证, 洪洞古大槐树移民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的227个县[3]。槐树也就成了移民们怀 祖的寄托,以致于移民们到达新地建村立庄时,多在村庄最显要的地方[⑯]种 植一棵槐树,以此表达对故土祖先的怀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幼槐成了古 槐,古槐就成了故乡、祖先的象征。所以古槐就被移民的后裔们视为祖先,向 古槐祈求吉凶祸福,希望通过祭拜槐树,获得思想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寄托。
由于人们视槐树为神并可以通神,所以为之 造祠立庙供奉。河北《唐县志》记载:“古 槐在县署二堂东,大数围,高耸旁阴,无一 枯枝,下有槐神祠。”山西《汾阳县志》载: “仙槐观在城隍庙之北,相传其地有槐,枯 朽如刳舟。金皇统中,遇异人投药其中,倏 长茂如初。故州人饰观以仙槐名。今观中他 愧亦盛。”在民间,常见有一些老槐树下或 旁边有人搭建一座小庙或高台,四周的居民 都向它烧香磕头,祈求保佑,请赐丹药。
槐树“官树”文化意象还表现在行道树上。自古官道, 皆立树表道。左思《吴都赋》:“驰道如砥,树以青 槐。”《晋书》卷一三零:“关陇清晏,百姓丰乐, 自长安至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 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周书》 卷三一:“(韦孝宽)为雍州刺史。先是路侧一里置一 土堠,经雨颓毁,每须修之。自孝宽临州,乃勒部内 当堠处植槐树以代之。既免修复,行旅又得庇荫。周 文后见,怪问,知之,曰:‘岂得一州独尔,当令天 下同之。’于是令诸州夹道一里种一树,十里种三树, 百里种五树。”李肇《唐国史补》:“贞元中,度支 欲取两京道中槐树为薪,更栽小树,先下符牒。渭南 县县尉张造牒曰:‘召伯所憩,尚勿剪除;先皇旧游, 岂宜斩伐!’乃止。”以槐立道,至清未绝.
1.康熙帝为什么要亲手栽植“铁锅槐”,而不 是“铁锅松”、“铁锅柏”、“铁锅柳”、 “鼎中槐”、“缸中槐”、“盆中槐”,抑或 其他呢?其目的与用意何在? 2.康熙帝栽植“铁锅槐”与其御笔“当堂常赏” 有怎样的关系与联系? 3.从一般道理上讲,出家人多以慈悲为怀,看 不得一事一物在受苦受难,若视之总尽其所能 去拯救。白云禅寺内一棵备受铁锅限制、折磨, 甚而刺杀的槐树,三四百年来寺内众僧为何都 视而不见?为什么都不愿把铁锅去除而让槐树 更自由更健康的生长呢?这又该作何解释?当 中又隐含着什么意在言外的秘密呢?
无论是官道还是街道,植槐的意义不难理解。表面看,最直接的 功用无非是槐树高大阴浓,可以为行路人遮阴憩息;又因其树龄 长,以免其常枯常换。但官道之槐还有一层政治寓意,官道的根 本用途是政治性的而不是商业性与生活性的(即使有也属第二 义),官道是为官员调行、发配戍卒、度支纳贡和政府驿邮服务 的,既象征了朝廷的威严高大,又包含着官运升迁的暗示。长安 大道因植槐而称“槐衙”,更是一种政治机构的现实泛化,目的 是让人感到权力的威严和政治的神秘。 除官道表槐外,同时槐树又向庭院移植,出现了“宫槐”或“殿 槐”[⑭]。历代宫苑皆植槐树。汉代上林苑中就种有“槐六百四 十株”[⑮]。宋代钱易《南部新书· 甲》:“(尚书省)都堂南门道 东有古槐,垂阴至广。或夜闻丝竹之音,则省中有入相者。俗谓 之音声树”,是为政治升迁的象兆。另一种称“庭槐”,主要是 民间所有,多为高官大户之家。
锅里怎么长出槐树?关于它有许多传说。有说 铁锅是康熙皇帝所赐三口大锅中的一口,寺中 拿它熬粥济贫,后弃置不用,锅内淤满黄土, 有喜鹊嘴里落下一颗槐籽,也有说是仙鹤飞落 于锅上,将所衔槐籽掩埋于锅内泥土里,以至 于后来槐籽生根发芽,树根透过锅底裂缝扎植 于土内,遂长出一棵槐树,还有人讲这是康熙 皇帝和行兴大和尚[②]共同栽植的。 看过《白云禅寺的石碑解开历史谜团》[③]、 《解康熙御碑 破顺治谜案》[④]等研究文章之后,我更倾向于 后者。为什么呢?我们不妨暂且认定“铁锅槐” 为康熙皇帝亲手所栽,姑且提几个问题思考着。
《山海经· 中山经· 中次五经》:“又东五百 里,曰槐山,谷多金锡。又东十里曰历山, 其木多槐,其阳多玉。”槐山其实是神灵所 居之地,其地有金、锡、玉等坚凝不易之物, 所以人若居于此,必能长寿不死,故曰槐山。
正因为槐树可以通神,所以槐树又往往通过“槐相”来暗示即将 出现的天灾人祸、政令不公、失礼乱伦等现象,以警示治政者和 百姓。多数情况下,老槐报凶相,但也偶有喜讯。这类灾异、祥 瑞之兆史载很多。《汉书》卷二七:“建昭五年,兖州刺史浩赏 禁民私所立自社。山阳橐茅乡社有大槐树,吏伐断之,其夜,树 复立其故处。”《北史》卷八四:“子士雄,少直质孝友。丧父, 复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庭前有一槐树,先甚茂郁及士雄居丧, 槐遂枯死。服阕还宅,死槐复荣。隋文帝闻之,叹其父子至孝, 下诏褒扬,号其居为累德里。”当然,还有《太平广记》载两京 道上江叟在深夜听槐王和荆山槐神对话并受荆山槐神点拨入荆山 拜鲍仙师学道成仙的故事、《夷坚志》记载的神槐送药的故事、 《南柯太守传》中书生淳于芬梦入槐安国,被招为附马,迁官晋 爵,享尽荣华富贵的“南柯一梦”成语典故,更有传说老槐树能 开口讲话,劝董永莫错过天赐良缘,这便是黄梅戏《天仙配》中 的故事情节,等等。
一方面槐树高大蓊阴,有招风集鸟之特性,可以借其招远人;另 一方面槐树树龄长久,像三公之年长德厚。所以“三公面三槐” 成为一种位高权重的政治象征,再加上“阴树”、“神树”身份 使得槐树更增添了一层政治神秘性。其中由“食槐”而引申为 “思君”的政治寓意,便是这种政治神秘性的典型例证。 人类从最初不得已食槐,到后来认为“世间美味,独有两种,谓 槐煮饭、蔓菁煮饭也。”[2]食槐遂成为文人标榜风雅和恶甘厌肥 的一种调剂手段,并寻出“思君”的政治意义。杜甫《槐叶冷 淘》:“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 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宋代王禹俑《小畜集》卷五 “甘菊冷淘”:“经年厌粱肉,颇觉道气浑。孟春奉斋戒,敕厨 唯素飧。……既无甘旨庆,焉用品味繁。子美重槐叶,直欲献至 尊。起予有遗韵,甫也可与言。”宋代梅尧臣《宛陵先生集》卷 四六“依韵和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会”:“……明当馔汤 饼,疾雨晦天地。一日不见君,何止如三岁。口腹尚乖期,荣华 可推类。嗟嗟勿复问,安恬固无媲。”
1.槐树是“阴树”,追怀先人之符号 槐树在先秦时代获得了阴树身份,后逐渐向民间延伸, 形成多种形态的槐俗和信仰。在汉唐民俗观念中,槐树 的阴树特征根深蒂固。在神仙思想产生后,槐树的“不 死”特征和阴树身份便成为民间追怀先人的象征符号。 《旧唐书· 吴凑传》卷一八三:“官街缺树,所司植榆以 补之。凑曰:‘榆非九衢之玩。’亟命易之以槐。槐阴 成而凑卒,人指树而怀之。” 从造字的角度看,槐是鬼魂观念产生之后才成字的。鬼, 与神有所不同,神是万物之灵,而鬼只指死人之灵,意 指人死魂归。《说文解字》:“槐,木也,从木鬼声。” 可见槐与鬼有染并不是指树死后为鬼,而是指这种树充 当了人死为鬼[⑥]的一个中介,是介于“人鬼之间”的一 种神秘存在物。槐本生长于阳,却能通阴,这就是槐树 不同于其他树种的特殊性。
国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摘要:环顾中国历史上的寺庙观庵,都是中华 传统文化的荟萃地。研究寺庙观庵,固然应重 视它的外部形制和空间布局,更应当重视其文 化内涵的挖掘,因为任何事物的外形都是由其 内容决定的。对此,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 所以然。所以,研究当中应使形式表现与内容 实质结合起来,从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政 治或经济上去追寻渊源的深层,才会对该研究 对象的深刻内涵理解得更加透彻。本文就是顺 着这一思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从中 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视角介入,针对民权白 云禅寺“铁锅槐”的文意 槐树在古代是三公[⑦]之尊的象征,具有神圣性 和崇高性。《周礼· 秋官· 朝士》载:“朝士掌建 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 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 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后人 因以三槐喻三公,由此槐便与古代官职有了联 系,成了官职的代名词,如槐鼎[⑧]、槐卿[⑨]、 槐宸[⑩]、槐掖(宫廷)、槐岳[⑪]、槐蝉[⑫]、 槐府[⑬],等等。
一、问题的提出
白云禅寺位于河南省民权、睢县、杞县三县 接合部,地处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坐落于商 丘市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处位置偏僻、交通 闭塞的尹店乡白云寺村。白云禅寺于唐贞观 元年由高僧杰安初创,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 年的历史,清康熙年间曾达到鼎盛。
白云禅寺,一座千年古刹,是古代公认的中原四大古 刹[①]之一;白云禅寺,一座皇家寺院,是传说中顺 治皇帝出家修行的寺院。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寺院到 底隐藏着多少不为常人所知的玄机呢?走进白云禅寺, 不必说古朴典雅、风格独特的殿堂,也不必说雕工精 细、潇洒隽秀的勒石碑刻,更不必说“韦陀托钵化 缘”、“鲁班帮建藏经楼”和“康熙皇帝三下白云禅 寺寻父”的民间传说。单是“铁锅槐”这一奇观,就 足能引起人们众多的猜测、遐想与探讨了。 “铁锅槐”是该丛林一镇寺之宝,实为一口大铁锅内 生长出一棵大槐树,故名。铁锅口径2.5米,腹深1.5 米,古槐树干周长约2.4米,高4米,在一口破裂为几 片的铁锅中盘根错节,铁锅碎片被包进树体,但至今 铁锅不锈、槐树枝繁叶茂,甚为奇特。据专家推测, “铁锅槐”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paj1okj4 国槐
二、“槐树”的文化意蕴
在数千年的生产实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自 古以来习见的槐树,因广泛参与了人类的生 产与生活,便逐步由实用之材上升为文化符 号[⑤],且不断上升到更高的文化意义领域, 累积了不同方向的文化象征意义,尤其在阴 阳学说、仙方玄境、政治寓意和寻根祭祖等 方面都建立了明确而稳固的形象。
想必其后一定隐藏着秘不可告人的玄机,很有考论的必 要了,我们不妨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生活,从传 统民俗文化的视角去推测、探讨与阐释。 符号人类学和阐释人类学的宗师、美国当代著名人类学 家克利福德· 格尔茨曾提及:“文化符号作为意义的载体, 不是封闭于人们头脑之内的某种东西,而是存在于公共 符号之中,社会成员透过这些符号彼此交流世界观、价 值观、文化精神及其他观念,并传承给下一代。”[1]也 就是说,通过对文化符号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文化符 号是如何形塑世人对世界的看法、感知和思想的方式。 文化符号由形式(能指)和内容(所指)两方面构成, 形式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的对象,而内容则是形式 所蕴涵的意义。因此,遵循上述理论,破解“铁锅槐” 这一文化符号的关键点就在于能否正确解读“槐”、 “锅”的文化意蕴。为此,我们不妨先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考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