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静脉系统
脑血管解剖(脑静脉系)
小脑后静脉
小脑后静脉是小脑静脉中最小 的一条,主要收集小脑半球下 面外侧缘部分的血液。
它从小脑半球下面外侧缘开始 ,沿小脑半球后面前行,汇入 岩静脉或直接汇入大脑后静脉 。
小脑后静脉沿途与小脑下动脉 分支伴行,收集小脑表面的血 液。
小脑后静脉在小脑半球下面外 侧缘部分的分支较少,变异较 小。
05
中脑静脉
01
中脑静脉是脑干静脉中的一支, 主要收集中脑的血液,并将其回 流至相应的脑静脉。
02
中脑静脉通常与中脑动脉伴行, 为中脑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中脑静脉在解剖学上具有一定的 复杂性,与邻近的神经和血管结 构关系密切。
03
中脑静脉在脑干静脉中占据重要 位置,对于维持中脑的正常功能
具有重要意义。
02
大脑静脉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上静脉是大脑静脉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收集大脑
上半部分的血液回流。
它通常与大脑表面的浅静脉相 连接,将血液导入到上矢状窦
等较大的静脉窦中。
大脑上静脉对于维持大脑的正 常功能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如脑外伤或脑 出血,大脑上静脉可能会受到 压迫或损伤,导致颅内压升高 或脑水肿等并发症。
04
04
小脑静脉
小脑上静脉
01
小脑上静脉是小脑静脉中最大的一条,主要收集小脑半球上面部分的 血液。
02
它从小脑半球背外侧向内下方走行,与小脑中脚交叉后汇入岩静脉。
03
小脑上静脉沿途与小脑中动脉和小脑前动脉分支伴行,收集小脑表面 的血液。
04
小脑上静脉在小脑半球上面部分的分支较多,变异较大,有时可分成 两支或一支较小的支进入小脑半球内侧面。
延髓静脉
脑静脉系统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随 着 影像 医学 的 飞 速 发 展 , 设 备 和 新 技 术 的 不 断 出 现 及 应 新 用 , 静 脉 系统 疾 病 的 检 出 率 大 为 提 高 。本 文 从 解 剖 学 、 像 脑 影 技术 、 影像 诊 断及 I 意 义 等 方 面 对脑 静 脉 系 统 疾 病 的 研 究 进 临床
展进行综述 。
1 脑 静 脉 系统 的 解 剖 研 究 脑 静 脉 和硬 膜 静 脉 窦共 同 组 成 脑 静 脉 系 统 Ⅲ 。 国 内 具 有
rp yC a h , TV)是 一 种 非 侵 袭 性 血 管 造 影 方 法 。脑 C 静 脉 成 , T 像 技术 主要 包 括 :1 精 确 静 脉 显 示延 迟 扫 描 时 间 , 用 对 比剂 () 使 智 能 跟 踪 S rpe matrp技 术 或 小 剂 量 预 注 射 软 件 测 得 个 体 化 的
间 , 减 低 了 Wii 环 相 对 于 海 绵 窦 的 对 比 剂 密 度 , 且 保 持 并 ls l 而 上矢 状 窦 在 峰 值 强 化 期 成像 , 利 于 静脉 血 栓 诊 断 [ 。在 实 际 有 6 ]
工 作 中根 据 病 变 性 质 、 点 灵 活 选 择 扫 描 方 向 有 助 于 疾 病 诊 特
断 。( ) 过 减 骨 方式 _ 实 现 D A 显示 图像 效 果 。利 用工 作 3通 7 S 站 软 件 去 除颅 骨 及 软 组 织 得 到 减 骨 的 图像 , 这样 有 利 于 显 示 临
近颅 骨及 岩 骨 而 又 受 其 影 响 的 静 脉 窦 、 绵 窦 病变 。不 足 之 处 海
大脑的静脉系统(MRV)
大脑的静脉系统MRV 绿色:上矢状窦
浅蓝:下矢状窦
暗紫:直窦
橙色:窦汇
深蓝:横窦
黄色:乙状窦
淡紫:颈静脉及球部
剪除了深静脉系统的MRV
由大脑半球引流至上矢状窦的静脉:
1、额极静脉
2、前额静脉
3、后额静脉
4、上吻合静脉(trolard静脉)
5、前壁静脉
由大脑侧面引流的静脉:
6、大脑中浅静脉至蝶顶窦和海绵窦
7、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至横窦
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皮层引流静脉的引流区域:绿色:汇入上矢状窦
黄色:汇入基底硬脑膜窦
蓝色:汇入横窦
大脑深静脉系统的MRV
1、丘脑纹状静脉
2、透明隔静脉
3、大脑内静脉
4、基底静脉
5、Galen静脉
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深部静脉的引流区域:紫色: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
蓝色:髓静脉
基底硬脑膜窦(为更好显示,去除了深浅静脉)
1、海绵窦
2、岩上窦
3、岩下窦
4、大脑中浅静脉
5、导静脉与枕静脉丛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大脑深静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比分析
RESEARCH WORK引言大脑深部静脉具有复杂的先天变异和不对称解剖等特点[1-2],其位置较深,血管管径纤细,走形蜿蜒迂曲。
加之常见栓塞、血管破裂出血[3-6],同时也是手术入路,在手术过程中极易受损。
为此,能清晰、完整地显示其解剖结构,进而了解血管的数目、管径大小及走行方向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用于评估大脑深静脉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脑CT静脉成像技术(CT Venography,CTV)、脑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MR Venography,MRV)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和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
但DSA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对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有一定的要求,存在手术并发症,且检查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7]。
而多层螺旋CT,乃至双源CT技术仍无法避免X线带来的辐射损伤以及碘对比剂所致的过敏风险[7]。
而磁共振成像由于具有无辐射、无创性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2D时间飞越磁共振静脉成像(2D-time of flight-MR venography,2D-TOF-MRV)、3D相大脑深静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比分析刘小艳1,王骏2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南通 226000;2.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摘 要] 目的 评估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技术对大脑深静脉系统的显示能力,对比、分析不同大脑深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差异。
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
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脑动静脉血管系统解剖一、脑血管的特点血管的分类动脉:大动脉:(弹性动脉)管壁含有大量的弹力膜(~)层主动脉肺动脉等中动脉:(肌动脉)管壁富含平滑肌细胞除主动脉和肺动脉外所有解剖学上有名称的动脉都属中动脉小动脉:也为肌性动脉中膜~层平滑肌管径在cm以下的动脉。
微动脉:无弹力内膜中膜只有~层平滑肌管径在cm以下的动脉。
血管的分类静脉:血管腔大管壁薄而柔软管壁内、中、外三层膜分界不明显外膜较中膜厚结缔组织内含有较多的平滑肌束管径在mm以上的静脉常有静脉瓣。
颈内动脉椎动脉一、脑的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颈内动脉的海绵窦部颈内动脉的脑部Internalcarotidartery,Anteriorclinoidprocesssuperiorpart颈动脉管段c海绵窦段c交叉池段c前膝段c后膝段c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系统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thyroidartery舌动脉lingualartery面动脉facialartery颞浅动脉superficialtemporalartery上颌动脉maxillaryartery(脑膜中动脉middlemeningealartery)枕动脉occipitalartery耳后动脉posteriorauricularartery咽升动脉ascendantpharyngealartery颈外动脉系统脑动脉系人脑血供非常丰富左心室每分钟排血量为ml其中供应脑部的血液为ml占全身供血量的。
脑动脉系的特点脑动脉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再回绕到脑的背侧面。
脑动脉可以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或回旋支与旁中央支)两类分支。
皮质支与中央支之间吻合甚少但皮质支与皮质支之间中央支与中央支之间却存在较多的吻合不过前者吻合丰富后者吻合相对较差。
脑动脉为肌型动脉管壁薄血管周围没有支持组织。
脑动脉内膜厚有发达的内弹力膜但中膜和外膜较薄仅含少量的弹力纤维没有外弹力膜因此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
3. M R I M R V 3 /
状窦伴一侧或双侧横窦 、 乙状窦血栓 9例 , 脉窦伴脑深静脉系 静
血栓 4例 。静脉期显示相应静脉窦缺如或细小 、 或充盈缺损 , 见
图 3 图 4 6例伴静 脉性脑梗死灶 ( T及 MR 显示 ) , 、 。1 C I 者 相应部 位 的引流静脉 ( 大脑上 静脉 、 下吻合静 脉或大脑 内静 脉 ) 如或 缺
C N HIA MOD R OCT E ND OR 中 国现 代 医 生 2 5
・
临床 研 究 ・
2 1 年 2月第 4 01 9卷第 4期
8 例分布 于额 、 、 顶 枕叶大脑上静脉引流 区。5例假脑瘤 型脑实质
高压症状最 常见 , 为首发 。而且临床经过呈暴发性或进行性出 且
盈 缺 损 4例 , 急 性 期 平 扫 可 见 静 脉 窦 内 高 信号 血栓 影 1 例 。2 亚 1 0例 D A脑 血 管 造 影 可 见 静 脉 窦 及 / 相 应 的脑 静 脉 闭 塞 S 或
或缺如 ,侧支静脉凹流增多, 例单 纯皮层静脉血栓经开颅探查确诊 。 结论 熟悉 脑静脉系统血栓 的临床 表现 以及 静脉性 1 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的 C T特征 , 及时行 MR 及( ) S I 或 D A是早期诊断 的关键 。
n to a i n.
【 y wo ds C rba e o s T o o u ;ma e faue Ke r 】 ee rlv n u ; h mb s s I g e tr
脑 静 脉 系统 血 栓 包 括 脑 静 脉 、 静脉 窦 内发 生 的血 栓 。由 于相 对少见 , 人们 对静 脉性 脑梗 死 的 临 床 表 现 与影 像 学 特 征 不 熟 悉 , 临 床 上 极 易延 误 诊 断 。本 文 回顾 分 析 2 例 脑静 脉 系统 血 栓 患 者 1 的临 床 表现 与神 经 影 像 学 资 料 , 讨 l 期 诊 断 的规 律 。 探 其早
大脑静脉系统解剖
03
大脑静脉系统的循环
脑静脉的循环路径
脑静脉主要负责收集大脑各部 分的血液,并将其输送到颈部 的大静脉。
脑静脉分为深、浅两组,深静 脉组主要收集大脑深部的血液, 浅静脉组则收集大脑表面的血 液。
脑静脉的循环路径包括:脑深 静脉、脑浅静脉、颈内静脉等。
脑静脉的血流动力学
脑静脉的血流动力学与动脉系统有所 不同,其血流速度较慢,压力较低。
预防措施
01
预防大脑静脉系统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 方式。
02
建议多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 床不动。
03
饮食方面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 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04
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和控制病情, 以降低大脑静脉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治疗
脑静脉曲张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 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 抗凝剂和抗炎药,手术治疗则包
括导管介入和开颅手术。
脑静脉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因
脑静脉瘤通常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创伤、感染等原因引 起的。
症状
脑静脉瘤的症状可能包括头痛、视觉障碍、意识障碍、偏瘫等。
治疗
脑静脉瘤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凝 剂和抗炎药,手术治疗则包括导管介入和开颅手术。
表面的硬脑膜和部分脑组织。
它起源于颈内动脉的脑膜支,沿 着脑沟、脑池和硬脑膜裂隙走行, 为硬脑膜和部分脑组织提供营养
和氧气。
脑膜中动脉的分支和毛细血管网 广泛分布于大脑表面,对维持大
脑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脑膜后动脉
脑膜后动脉是大脑静脉系统的另一重要血管,主要负责供应后脑部的硬脑膜和部分 脑组织。
详解脑静脉系统解剖与血栓形成
炎症因子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导 致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系统激活,从而 促进血栓形成。
血管壁改变
血管内皮损伤
脑静脉系统的血管内皮损伤可以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损伤部位聚集,从而 形成血栓。
血管壁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同时刺激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性,增 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脑出血
脑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可能出现脑出血并发症,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 呕吐、偏瘫等症状。
脑水肿
脑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可能出现脑水肿并发症,表现为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 等症状。
04
CATALOGUE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等症状,以及是否有脑膜刺 激征、眼部症状等体征。
新药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如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 耐药性问题。此外,还需要考虑药物 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等问题 。
THANKS
感谢观看
检测血液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 指标,有助于诊断脑静脉系统血栓形 成。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 察脑静脉系统是否存在血栓形成,以 及是否存在脑水肿、脑出血等并发症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抗凝 、溶栓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溶解
血栓、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维持脑代谢平衡
脑静脉系统通过运输营养 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大 脑的正常代谢。
脑静脉系统的结构特点
结构复杂
脑静脉系统的结构复杂,包括许 多分支和吻合支,以确保血液的
正常流动。
血流缓慢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__CVT2
最近的一项对26例CVT患者的研究表明,在发病22天内, 其中的20例D二聚体升高,所以对D二聚体升高的可疑患 者应急诊行MRI和MRV检查已明确是否患有CVST。
Jukic I, et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07;24(1):77-80.
脑电图检查:缺乏特异性。
颅内肿瘤和其它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或促发CVST。 约15 %的CVST病例病因未明。
临 床 表 现
起病形式:急性起病,48小时内,28%;亚急性 起病,48小时--30天,较常见,42% ;慢性起病, 病情进展超过30天,30%。
CVST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取决于血栓形成部 位、范围、进展速度、静脉侧支循环情况、继发 的脑实质损害的范围和程度、是否有感染等。
A
B
C
上矢状窦血栓
左乙状窦血栓 Acute thrombus in a 35-year-old woman with a severe headache for 5 days. (a, b) Axial T2-weighted MR image (a) and axial T1-weighted MR image (b) show a thrombus in the left sigmoid sinus (arrows). The signal in the thrombu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normal brain parenchyma, is hypointense in a and iso- to hyperintense in b. (c) Frontal image from coronal TOF MR venography shows a lack of flow in the distal portion of the left transverse sinus and the sigmoid sinus (arrows).
颅内静脉系统解剖
颅内静脉系统解剖:了解颅内静脉系统的结构,有 助于诊断疾病
颅内静脉系统病变:颅内静脉系统病变可能导致多 种疾病,如脑静脉血栓形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等
诊断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 以诊断颅内静脉系统病变
治疗方法: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 治疗方法,如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
治疗方法
2
颅内静脉系统包括硬脑膜静脉窦、 大脑静脉、小脑静脉等
3
颅内静脉系统负责将脑部血液回流 至心脏
4
颅内静脉系统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 脑部疾病,如脑水肿、脑出血等
调节颅内压
1
颅内静脉系统 是调节颅内压 的重要结构
2
颅内静脉系统 通过吸收脑脊 液和血液,维 持颅内压的稳 定
3
颅内静脉系统 与脑脊液循环 密切相关,共 同调节颅内压
静脉回流途径
硬脑膜静脉窦:位于硬脑 膜内,收集颅内静脉血
脑静脉:位于大脑表面, 收集大脑皮质的血液
静脉窦:位于颅底,收集 颅内静脉血
颈内静脉:位于颈部,收 集颅内静脉血
椎静脉:位于脊柱,收集 颅内静脉血
静脉导管:位于颅内,连 接静脉窦和脑静脉
2
颅内静脉系统的 功能
血液回流
1
颅内静脉系统是脑部血液回流的主 要途径
药物治疗:针对 病因,使用抗炎、 抗凝、抗血小板 等药物进行治疗
01
介入治疗:通过 导管、支架等介 入手段,进行血 管扩张、支架植 入等治疗
03
02
手术治疗:针对 静脉血栓、静脉 畸形等疾病,进 行手术切除、修 复等治疗
04
康复治疗:针对 术后恢复,进行 康复训练、心理 辅导等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 夜
解剖学习-脑静脉回流图解
看来不新发帖子不引起注意呀! Re:大脑的静脉系统
剪除了深静脉系统的MRV
由大脑半球引流至上矢状窦的静脉:
1、额极静脉
2、前额静脉
3、后额静脉
4、上吻合静脉(trolard静脉)
5、前壁静脉
由大脑侧面引流的静脉:
6、大脑中浅静脉至蝶顶窦和海绵窦
7、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至横窦
Re:大脑的静脉系统
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皮层引流静脉的引流区域:绿色:汇入上矢状窦
黄色:汇入基底硬脑膜窦
蓝色:汇入横窦
Re:大脑的静脉系统
大脑深静脉系统的MRV
1、丘脑纹状静脉
2、透明隔静脉
3、大脑内静脉
4、基底静脉
5、Galen静脉
Re:大脑的静脉系统
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深部静脉的引流区域:紫色: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
蓝色:髓静脉
Re:大脑的静脉系统
基底硬脑膜窦(为更好显示,去除了深浅静脉)
1、海绵窦
2、岩上窦
3、岩下窦
4、大脑中浅静脉
5、导静脉与枕静脉丛。
不容忽视的静脉窦及颈内静脉系统疾病
MEDICAL HEALTH医学健康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及国人健康、导致人口死亡及致残的第一位疾病。
为了最大程度实现减残的目的,每年的10月29日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世界卒中日”。
静脉系统疾病虽然发病率没有动脉系统疾病高,但其危害程度较大,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大脑静脉系统常见的疾病包括脑静脉血栓、静脉窦血栓或狭窄和颈内静脉血栓或狭窄。
前两者病因多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各种炎症、肥胖、蛛网膜颗粒增生、肿瘤压迫、颅高压等;后者病因多见于炎症、血栓机化、骨性压迫等。
颅内静脉窦及颈内静脉血栓或狭窄因为症状隐匿,临床上常易被忽略,但因为其致残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健康问题。
本文从颅内静脉窦及颈内静脉狭窄的定义、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方面予以阐述,希望广大群众对该疾病有所了解,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识别率和治疗效果。
1 什么是颅内静脉窦及颈内静脉狭窄?颅内静脉窦及颈内静脉是头部和颈部血液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回流血液、运输代谢产物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颈部受伤、病毒感染、血栓形成等),这些静脉会变得狭窄或阻塞,导致血流减少或完全中断,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视力下降、发作性黑蒙等。
2 颅内静脉窦及颈内静脉狭窄的病因有哪些?颅内静脉窦及颈内静脉狭窄的病因有很多种,一些常见的病因如下。
(1)血栓形成:颅内静脉窦及颈内静脉狭窄可能是血栓形成引起的。
血栓是血液中凝块形成的,可能会完全或部分阻塞血管。
(2)颈部受伤:颈部受伤可能会导致颅内静脉窦及颈内静脉狭窄。
受伤可能导致血管受损或血管周围的组织肿胀,从而引起血流受阻。
(3)病毒或细菌感染:一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颅内静脉窦及颈内静脉内膜增生,进而发展成窦内或静脉腔内狭窄。
(4)骨性结构压迫:某些患者的颈内静脉狭窄是外源性的压迫所致,常见的压迫结构见于第二颈椎横突增生过长和茎突综合征。
茎突位于颞骨岩部和乳突部的相接处,尖端一般位于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之间,周围有舌咽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等分布。
脑静脉系统血栓降颅压治疗体会
【】 金美 玲 , 礼 贤, 伟 吾等 . 孢 哌酮 舒 巴坦2:与 1:两种 配 方 3 何 邓 头 l l
治 疗 下 呼吸 道感 染 的 疗 效 比较 【J J_ 中国新 药 与 临 床杂 志 ,04 20,
2 () 7 8 . 23 : - 9 8
者对 1 内酰胺酶 包括超广谱酶 的稳定性 ,从而增 强其抗 菌活性 与扩大 3 .
1资料 与方 法
1 . 般资料 1一
成 。海 绵 窦及 乙状 窦最 易 发生 炎症性 血栓 。海 绵 窦接 受大脑 中下静
3例患者 中男性 l例 ,女性l例 ,年龄最小 的2 岁,最在 的6岁, 0 2 8 6 8
平均年龄4 岁。上矢状窦血栓 l例 ,横窦血栓 l例 ,乙状 窦血栓5 , 7 5 0 例 头M I R 检查均 发现上 矢状窦 、横窦 、乙状窦等处静脉血栓形成 。
中 图分类 号 :R4 .3 7 33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7- 14 (00 4 0 7- 2 6 1 8 9 2 1 )3— 0 7 0 药 及妊 娠 、产褥 热 。外伤及 口服避孕 药是本病 的常 见病 因”。上 矢状 窦最易 发生非炎症性 血栓形成 。上矢状 窦位于大脑 半球凸面 上缘 ,接 受大脑上 静脉收集 的大脑 内侧面 及 凸面 的静脉血 ,上矢状窦 内的血流 缓 慢 ,因蛛 网膜颗粒 的影响 内壁 凹凸不平 ,易于形成 血栓 ,并且往往 累及大脑 上静脉形成 血栓 。炎症 性血栓 形成多继 发于全身或 局部的感 染灶 ,病 原菌直接 或循静脉 回流通路造 成静脉及静 脉窦 内炎性 血栓形
中国 医药指 南 2 1 0 0年 l 2月第 8卷 第 3 4期
Gud f hn Me iie Dee e 0 0 V 1 , .4 ieo C ia dc , cmb r 1, o. No3 n 2 8
综述颅内、外静脉交通的部位及途径
综述颅内、外静脉交通的部位及途径在人体中,血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运输血液及其所携带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运转。
而脑部血管通畅对于大脑的正常功能也非常重要,因此颅内外静脉交通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话题。
颅内静脉交通是指位于颅腔内的静脉通路,到达大脑内部的血管。
头颅内的静脉主要由大脑静脉、静脉窦和颈静脉三部分组成。
大脑静脉分为上、中、下静脉,它们分别引流来自大脑半球表面、深部和中央灰质的静脉血液。
静脉窦是位于脑膜中的一系列硬膜窦,主要负责引流静脉分流口的血液。
颈静脉则是颅腔外的最后通道,它负责引流颅腔内的静脉血液并连接到体外的静脉。
颅内静脉交通的顶点为大脑静脉的共同汇聚点:大静脉的后端、横窦、乙状窦和直窦。
这些部位总汇成为颅内静脉窦。
颅内静脉交通的血流方向通常是从大脑内部的微小血管,进入到基底静脉丛和大脑静脉,最后通过颈静脉引出体外。
另一方面,颅外静脉则是位于颅腔外的静脉通路。
颅外静脉通常由头颅外的静脉和脊髓周围静脉组成。
头颅外的静脉可以分为浅、深和中静脉,分别位于头皮、面部和深部组织中。
它们在头颅外周围形成网状结构,引流头颅外部的血液并连接到颅内静脉。
脊髓周围静脉起源于脊髓周围组织中的微小血管网,负责引流脊髓周围的静脉血液并进入颈静脉。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关系非常紧密,二者之间通过静脉窦连接。
颅内和颅外静脉交通的主要通气路径是颈静脉,它们通过颈部的颈内、颈外静脉连接。
此外,在头脑袋会的前庭部分,还有一些特殊的静脉管道,如短静脉、前庭静脉等。
整个颅内、外静脉交通系统的顺畅与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如果出现颅内、外静脉阻塞、血流反向性改变等情况,就会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栓、脑血管病、血管性痴呆等。
因此,了解颅内、外静脉交通的部位和途径,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总之,颅内、外静脉交通的部位及途径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组织和器官之间的协调。
通过对颅内、外静脉交通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生理结构,还能为医学研究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交感干名词解释
交感干名词解释交感干(transverse sinus)是人体中的一种静脉结构,位于颅内,是颅内静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感干位于大脑半球后部,位于硬膜下沟和硬脑膜之间,是一条弯曲的窄通道,连接了大脑的两个侧脑。
交感干的形状略呈"S"形,上部向下接近中线,下部则偏向两侧。
交感干的长度约为14至16厘米,宽度约为0.5至1厘米。
交感干是静脉血液在大脑中的重要通道之一。
它起源于大脑深部结构的静脉血管,如大脑深中静脉、大脑桥静脉。
通过这些支持的合并,交感干成为大脑深部静脉血液的主要路径之一。
交感干两侧连接的大脑静脉汇入左右大脑静脉窦,最终流入颈内静脉窦。
交感干功能重要且复杂。
它不仅起到了静脉回流的作用,同时也是大脑内部脑脊液循环的一部分。
脑脊液是大脑固定在颅腔内的液体,起到了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脑脊液通过被称为脑室系统的通道流动,并在大脑和脑脊液之间形成平衡。
交感干作为脑脊液循环的一部分,通过连接脑室系统和额叶深静脉窦,起到了将脑脊液带回到静脉系统的作用。
除此之外,交感干还与其他重要的结构相互连接。
它与海马、球后皮质、眶后沟、顶叶和颞叶的血液灌注紧密相关。
这些结构的血液供应与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某些疾病情况下,交感干可能出现异常。
例如,交感干狭窄(stenosis of transverse sinus)是指交感干的狭窄或阻塞,可能导致颅内压增加和血液循环障碍。
此外,在脑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中,交感干也可能受到影响,引起颅内静脉血液循环的紊乱。
总的来说,交感干作为人体内部的重要静脉结构,连接了大脑的两个侧脑,起到了静脉回流和脑脊液循环的作用。
了解交感干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脑血液供应和脑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上矢状窦浅蓝:下矢状窦暗紫:直窦橙色:窦汇深蓝:横窦黄色:乙状窦淡紫:颈静脉及球部
基底硬脑膜窦(为更好显示,去除了深浅静脉)
1、海绵窦
2、岩上窦
3、岩下窦
4、大脑中浅静脉
5、导静脉与枕静脉丛
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深部静脉的引流区域:
紫色: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蓝色:髓静脉
大脑深静脉系统的MRV
1、丘脑纹状静脉
2、透明隔静脉
3、大脑内静脉
4、基底静脉
5、Galen静脉
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皮层引流静脉的引流区域:
绿色:汇入上矢状窦黄色:汇入基底硬脑膜窦蓝色:汇入横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