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红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1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文章目录*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二、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三、如何预防三叉神经痛发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1、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1.1、蔓荆子60克炒至焦黄后研为粗末浸泡于高度白酒500毫升中3天~7天,加入凉开水至700毫升时充分摇匀后滤出药液。
每日2次,每次内服50毫升。
1.2、大枣1枚,红矾0.9克。
将红矾研为细面放入除去枣核的大枣内,用镊子夹枣放木炭火或蜡烛火上烧烤,待烤出味即用患侧鼻孔吸。
反复烧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
1.3、当归、川芎、白芍、细辛、红花、乳香、没药、丹参各15克,冰片5克,加入75%酒精100毫升,密封浸泡7天后外擦患处。
每日3次,连用3~5天。
2、三叉神经痛常见治疗方法2.1、手术治疗:一般比较常用的就是,射频电凝方法及微血管减压技术。
用此方法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上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效果。
它是在X线监视或CT导向下,将射频电极针经皮过卵圆孔,插入三叉神经节,经电生理检测准确测定,病变神经的位置,根据电生理参数确定病变神经根,与正常神经根,以及射频电极的距离,计算出精确的毁损范围,进而确定所需毁损温度。
2.2、西药治疗:在病程开始的时候,很多患者可通过服用一定剂量的来控制病情,但长期使用一般会产生耐药性,而且很多患者无法耐受,服药所产生的头晕、嗜睡、注意力不能集中、手脚不稳等副作用。
同时,长期服用药还会导致造血机制障碍及肝肾功能损害,为此,患者要定期化验血象及肝肾功能。
3、三叉神经痛日常护理3.1、饮食供应方式可给流质:每日5~6餐,应配制高蛋白、高糖液体食物,如牛奶冲藕粉,牛奶冲蛋花,鸡汤甩蛋花、肉松过箩粥等厚流质,使患者有饱足感。
或用高速度捣碎机,将面条、米饭、粥、饺子、炒菜、红烧肉等,皆可捣成乳糜状食物,供患者食用,预防发作。
3.2、防止感染,讲究卫生:一些感染性疾病可能会造成三叉神经节内发生炎性侵润或三叉神经痛,其病原体可能是外毒素或内毒素,而且可直接致使患者出现营养障碍性。
老中医祖传三代,特效10秘方
老中医祖传三代,特效10秘方1.我服十三味治愈了三叉神经痛我是多年患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经多方治疗终未能治愈。
后在医院手术治愈后又复发。
犯病时,似刀割、如火灼,痛苦不堪。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中国著名老中医赵希愚传方(赵老自患此症,配了此药方),经服药,我病已痊愈,现已5年多没犯病。
为了解除患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特将此药方献上。
配方及用法:生石膏25克,葛根19克,黄芩9克,荆芥穗9克,赤芍13克,勾藤13克,苍耳子13克,薄荷6克,甘草9克,蔓荆子13克,柴胡13克,全蝎6克,蜈蚣3条。
水煎服,每日服2次。
(张富本)2.丹钩六枝饮加减治脑血栓效果很好百姓验证:张某,男,70岁,农民,于1974年5月2日就诊。
素有眩晕症,于10天前突觉头晕肢麻,旋即昏倒,服用小续命汤、资寿解语汤等药物未见病情好转。
症见左侧偏瘫,小便短黄,舌质黯,苔黄厚腻,脉弦大有力。
血压25.27/14.63kPa(190/110毫米汞柱)。
证系肝阳偏亢,风阳内动,迫血上逆,脑络受伤,阻塞清窍。
治宜平肝熄风,潜阳通络。
投以上方加僵蚕9克,碧玉散12克,通草6克,石菖蒲6克,胆草9克,血竭3克,银花藤30克。
服药12剂,神志清醒。
但仍见手足屈伸不利,头晕胀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血压21.28/13.3kPa(160/100毫米汞柱)。
方中去血竭、通草、碧玉散、菖蒲,加入白菊花9克,白蒺藜9克,鸡血藤12克。
又连服15剂后,诸症除。
(湖南彭述宪)3.银黄熏洗剂治痔疮100例均有效配方及用法:银花30~50克,苍术、五倍子各15~30克,黄柏、苦参各15~20克,芒硝20~60克。
上药加水3000~5000毫升,文火煎煮5~10分钟,即将药液倒入盆中(或罐中),滤去药渣,趁热气盛时坐在盆上熏蒸患处。
待药液不烫时再行浸洗,每次30分钟左右。
每天1剂,早晚各熏洗1次。
疗效:此偏方治疗痔疮100例,痊愈95例,好转5例,无一例失败,有效率100%。
三叉神经痛验案3则
・
32 ・ 7
利 , 气 凌 心 , 宜 清 化 湿 热 , 腑 泄浊 。 宗 三 仁 汤 合 枳 术 丸 化 水 法 通 方 裁: 白豆 蔻 9 , 苡 仁 3 g炒 杏仁 1g 竹 叶 9 , 甘 草 6 , 朴 g薏 0, 2, g生 g厚 2 g 清 半 夏 1g 滑 石 9 , 莱 菔 子 1g 生 白术 1 g 枳 实 1g 0, 2, g炒 2, 5, 2, 鸡 内金 lg O 。3剂 。2剂后 大便 得 畅 , 解 出 粪球 数枚 , 解 出成 先 后 型 大便 长 约 3 c 随 即 可 半 卧 位 , 息 、 胀 、 肿 均 减 轻 。再 0m, 喘 腹 浮 诊 , 仍 弦濡 滑有力 , 方 改厚朴 6 , 莱菔 子 6 , 实 6 , 脉 上 g炒 g枳 g 坚 持 服 用 , 持 大便 通 畅 每 日 1次 , 能 搀 扶 下 地 行 走 , 保 后 高枕 位 入
热化痰 , 腑降浊。 通 方宗 清 气 化 痰 汤 和 三子 养 亲 汤 、 白散 化 裁 : 泻
陈 皮 9 , 半 夏 1g 茯 苓 1g 生 白术 lg 黄 连 1g 黄芩 1g g清 2, 2, O, 2, 2, 胆南 星 1g 莱 菔 子 9 , 0, g 白芥 子 9 , 苏 子 9 , 蒌 仁 3 g 桑 白 g紫 g瓜 0, 皮 1g 地 骨 皮 1g鱼 腥 草 2 g 5剂 后 , 2, 0, 0。 咳嗽 减 轻 , 咳痰 易 出 , 心
症 状 , 脉 弦 滑 数 有 力 , 红 , 黄 腻 , 证 为 痰 热 蕴 结 、 焦 不 凭 舌 苔 辨 三
哪些偏方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
哪些偏方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文章来源:北京二院哪些偏方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很多三叉神经痛患者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常常难以选择,并且对于这种疾病又没有很多的了解,所以导致患者随意治疗的出现。
偏方治疗就是其中一点。
那么,哪些偏方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呢?我们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哪些偏方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北京二院专家说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不同,所以同一种偏方不一定对所有的患者都有用,在这方面要明确。
1)白芷、川芎、南星各6克,葱白12厘米。
上药共研细末,用蜂蜜15毫升调成糊状,敷于太阳、印堂上30分钟。
2)生南星、白附子、五味子、川芎各30克,细辛、木香各9克,全蝎20个,共研细末,水调为糊状。
每次用药10克,贴敷于太阳、百会,每日换药一次。
3)马钱子30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5克,共研细末,加香油、清凉油适量,调膏状。
贴敷于患侧下关、太阳、颊车、扳机点,每次贴2次,隔日换药1次。
切忌入口。
在对偏方的使用上也要按照正规的治疗来进行,因为如果不正规用药,可能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1)蜈蚣1条,地龙10克,蝼蛄10克,五倍子10克,生南星15克,生半星10克,白附子10克,木香10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适量用醋调成糊状,贴于患侧太阳穴上,纱布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2)地龙5条,全蝎20个,路路通10克,生南星、生半夏、白附子各50克,细辛50克。
上药共研细末,加一半面粉,用酒调成饼,并摊贴于太阳穴上,敷料固定,每日换药1次。
以上就是专家李晓荣介绍的哪些偏方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相关介绍了。
因为患者的病情各有不同,因此对于这些偏方要正确看待,即使使用过后没有什么效果也不要灰心。
选择一个科学的方法才是治疗的关键。
祝您早日康复。
【名老中医医案16】三叉神经痛
【名老中医医案16】三叉神经痛于某女 79岁 2015年7月 8日就诊。
【主诉】左侧面颊部阵发性疼痛二十年加重四个月。
【病史】患者二十年前因与人争吵生气后,出现左下眼睑不自主跳动,逐渐扩展到左侧面颊部,后出现左侧面颊部疼痛,以上齿第二磨牙处为中心沿颧弓呈电击样放散,略加刺激即可诱发。
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第二支),予以中药汤剂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有所缓解。
后平均1-2年发作一次,均无明显诱因,无明显规律,患者各处寻求中医中药治疗方法,辗转多地,口服大量不同汤药,但随其复发次数增多,疼痛程度逐渐加重,治疗时间亦随之延长,疗效不佳。
今年三月份突发左侧面颊部疼痛,口不敢开,进食、对话、刷牙、漱口均受到严重影响,夜间疼痛加剧不能入睡。
百般无奈寻求手术治疗,医院考虑其年岁已高,手术风险大,遂给予西药卡马西平,一次两片,一日两次口服。
患者服药后出现口干、头晕、乏力、恶心等药物不良反应。
听闻针灸可以治疗此病,故来我处就诊。
现:患者手捂左侧面颊步入病室,形体略胖,面色少华,表情痛苦异常,语声低微,哀哀欲哭,双目干涩,口不敢开,口干,饮食仅以流食用小勺试探入口,夜不能寐,大便2-3日一次质干,舌体瘦舌尖红,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细。
【查体】当以棉签轻触患者左侧面颊部颧髎穴、迎香穴即诱发电击样剧烈疼痛,伴下颌关节酸胀不适。
【诊断】中医诊断:面痛瘀血阻络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痛【处方】主穴:患侧四白、颧髎、迎香、下关、夹承浆、合谷、中渚、侠溪、内庭。
配穴:血海、太冲。
【针法】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循经远取动法先针患侧侠溪、内庭、太冲、中渚、合谷。
得气后行捻转提插泻法,以酸胀为度,同时嘱患者试探做叩齿、咀嚼动作。
再针其余穴位平补平泻。
针刺面颊部穴位颧髎、下关等穴时进针深度应达2.0寸,以局部出现放电样神经刺激感觉为佳。
电针密波翳风、颧髎穴,下关、迎香穴。
一次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初诊中药处方:予以天江中药颗粒剂熟地龟板地龙川芎白芍藁本延胡索蜈蚣杜仲萸肉白芷甘草各一袋七付冲服。
三叉神经痛的神方——芍药甘草汤
三叉神经痛的神方——芍药甘草汤3 暴燥王某,女40岁,素争强好胜,凡事不遂心,便怒不可遏,迁怒他人,真河东狮吼,胭脂啸虎也。
近因其子考试名落孙山,又气冲牛斗,肝火横逆,致头痛如劈,左颞,左眉棱骨痛不可忍,恶心欲呕,胸满烦燥,口干口苦,饮食不思,大便干秘,二三日一行。
视其形瘦颊赤,舌红苔薄。
诊得脉象沉弦有力。
观其脉证,知其怒火伤肝,肝火上逆为患,治宜平肝降逆,舒肝清热,拟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20克,甘草10克,柴胡10克,紫帷齿15克,石决明15克,茵陈15克,龙胆草10克,二剂,服后至夜,疼痛渐止。
按;肝火横逆,肝阳上亢,故而头痛;肝气行于左,故左厕尤剧;眉棱骨痛,恶心呕吐,脉象沉弦,皆为肝木克土,肝火横逆之象。
故用芍药、甘草、柴胡舒肝,介贝平肝,龙胆、茵陈清肝,药证相合,故疼痛速愈。
病虽得愈,然总须移情易性,大度宽容,方可断根。
若依然我行我素,常兴无名之火,病证必将彼伏此起,永无宁日。
论;脉象沉弦,是为虚证,但见有力,则不为虚,肝郁横逆,不能升降也。
此就是肝木枯燥,不能藏火。
相火不藏,所以容易发火疏泄,此当是易怒之根源。
肝阳上亢,当是胆经上逆,相火不降之义。
后世之论,大多为肝阳上亢,怎么不见肝阴下陷之语。
眉棱骨疼,胆木经气上逆,恶心呕吐,甲木刑胃,胃气上逆,所以呕吐。
本案的头痛如劈,恶心呕吐,有点像吴茱萸汤主症,但是这个病是因发怒引起的,明显不是脏腑之寒。
脉弦有力,此有力者,也不是虚证。
这个紫贝齿是什么药,我也没听说过。
本案茵陈或可以换成半夏,病愈之后,可以在用芍药甘草汤几付以善后,我个人的观点。
网络搜索;1 紫贝齿是一种贝壳,贝壳长卵形,前后两端均凹入呈口状,长约7厘米,宽约4厘米,高可达3.5厘米,每年5~7月间捕捉,除去贝肉,洗净,晒干贮存。
表面几全被珐琅质,具光泽,背面褐色或淡褐色,具棕褐色纵横交错的断续条纹,两侧缘灰褐色,可见紫褐色斑点,唇周具紫褐色齿。
质坚硬。
气微,味淡归肝经。
清心安神,平肝明目。
李春红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
李春红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作者:孟庆宾李春红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24期【摘要】通过李春红教授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论述胡希恕先生六经八纲辨证理论体系,并总结李春红对三叉神经痛的六经辨证及用药经验,以期开拓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思路。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经方;六经辨证【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4..01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以单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的剧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多为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1]。
其在临床中的西医治疗,多以缓解疼痛为主,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易复发。
中医自古就有“六经钤百病”的说法,六经辨证非伤寒独有,百病皆可通过六经辨证分型。
何秀山曾经指出,“病变无常,不出六经之外,《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非伤寒所独也。
”故本病亦可从六经来辨证施治。
经方大师胡希恕老先生研读《伤寒论》,认为仲景虽称六经为病,但其实质为一类证,且源自八纲,故六经出自八纲,六经辨证的實质是八纲辨证[2],并提出六经八纲辨证理论体系,即三阳经证为热性、实性病证,其中太阳证病位在表,为表热证;阳明证病位在里,为里热证;而少阳证则为半表半里之热证。
三阴经证为寒性、虚性病证,其中少阴证病位在表,为表虚寒证;太阴证病位在里,为里寒证,厥阴证则为半表半里之寒证或寒热错杂证。
胡老临证主张方证相应,可以根据临床疾病的不同症状,将各种疑难杂症根据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归纳到六经辨证的体系中,通过六经辨证寻求简单而有效的诊疗方法。
导师李春红教授根据胡希恕老先生六经八纲辨证理论体系,运用经方,谴方用药,在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经验探讨1.1 病性三叉神经痛初次发病或久病急性加重患者较多见,并常兼有烦躁易急等情绪变化,阳热症状较明显,其病性多为实性、阳热性,虚性、阴性较少见。
从医三十多年来,治疗数百例三叉神经痛患者
从医三十多年来,治疗数百例三叉神经痛患者
从医三十多年来,治疗数百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我从经方入手,以伤寒六经辩证作为基础,结合专病专药,取效甚佳。
我针对西医的病提出中医的独特治疗方案,希望对临床实践提供现实有用的信息。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
本病属中医学“偏头痛”、“头风”、“面痛”、“首风”、“脑风”等病证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脉均会于此,五脏六腑之气血精华皆上注于头。
或因外邪,或由内伤,或内外合邪,脏腑功能失调,经脉痹阻,气血逆乱上犯于头面而痛。
外邪入侵,多责之于风寒、风热邪气,如《证治准绳》云:“面痛皆属于火… …暴痛多实”
【案例分享】
张某,男,58岁。
2019年6月19日初诊。
现病史:面部触痛5年伴加重3月余,在多家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予以卡马西平,面部神经消融术等,效果差,且疼痛时轻时重,经常夜不能寐,口干、口苦、口渴,腰酸,大便正常。
舌淡苔白,脉弦滑。
辨证:少阳阳明合病。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小柴胡汤合石膏加味。
二诊2019年7月4日:药后无疼痛,无口渴,胃时反酸,舌淡苔白,脉弦滑。
原方去石膏加乌贼骨
三诊2019年7月28日:面部无疼痛,口干,继续以上方巩固治疗。
总结:
三叉神经痛有一部分患者表现,少阳阳明证。
此时可根据脉诊来决定石膏的用量,若脉弦滑数,大便干结,石膏可用60~100g,以清阳明之热。
治三叉神经痛秘方
治三叉神经痛秘方8。
1通络头风汤【来源】李寿山,《名医治验良方》【组成】川芎10~30克,当归10~20克,细辛5克,蜈蚣2条.【用法】每日1~2剂。
先将上药用冷水浸泡15分钟,浸透后煎煮。
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
煮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早晚分服,或6小时服1次。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系《卫生宝鉴》芎归汤加细辛、蜈蚣组成。
方中川芎为主药,辛温味薄气雄,功擅疏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擅理气活血,搜风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功专通经止痛。
辅川芎增强止痛之效,抑川芎辛窜太过之弊;细辛祛寒止痛,蜈蚣搜风通络,二味虽为佐使之药,然不可缺,乃本方行军破敌之先行,为止痛之上品。
二则量大而专,有的放矢。
前人以为川芎辛温香窜不可过用,其实不然。
顽症痼疾,不用足量,难以获效。
余用川芎,最小剂量起于15克,以后递增其量,对头痛剧烈者,常用之30克以上,实践证明并无伤阴香窜之弊。
当然与当归性柔而润防止副作用有关,此君臣佐使配伍之妙也。
另外,细辛不过钱之说,亦不足信。
余于细辛止痛,最少起步于3克,递增至9克,并无不良反应;蜈蚣有毒,人皆畏之,但治瘀血头痛,确有祛风镇痛、搜风通络、逐瘀止痛之效,一剂药用2条或3条,并无毒性反应,研末冲服其效更著。
再者随证加减,伍以适当引经药,更能提高疗效。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等病。
症见剧烈的偏正头痛,甚则泛恶呕吐,用止痛药或麻醉剂难以止痛,舌偏淡紫,舌下络脉多呈淡紫而长,脉弦或涩,妇女常在经期前发作。
中医辨证属于风痰血瘀阻滞清窍络脉所致之偏正头痛顽症。
【加减】头部冷痛加白芷;头部热痛加甘菊、苍耳子;头痛如锥如刺如灼加僵蚕、生石膏、蜈蚣(研末冲服);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白芥子、白芷;妇女经期头痛则当归量应大于川芎;后头痛加羌活;前头痛加白芷;偏头痛加柴胡;巅顶痛加藁本.【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附记】一般宜在头痛发作时服药,效果更好。
引火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二则
引火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二则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近10年来用清·陈士铎《辨证录》引火汤为主加减,配合针刺,针药结合,治疗20余例,除2例愈后复发,再治效差外,均获痊愈,今将2例治疗过程记录较全者,整理如下:案一:王某,男,67岁。
农民。
峄城区吴林乡人。
2013年10月4日初诊:阵发性左面颊部电灼样剧烈疼痛1年,加重30天,日发作20余次,持续数秒或数分钟自行缓解,西医诊为三叉神经痛,中西药物治疗罔效,信心丧失,欲求一死。
其子女甚孝,寄望于针灸。
年老清瘦,面色晦暗,语声有力,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
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痛(原发性)。
中医诊断:面风痛,中医辨证:阴不制阳,龙雷之火上扰于面。
治疗原则:针药结合,滋阴潜阳,引火归元,柔肝缓急,通络止痛。
方用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止痉散加味。
处方:熟地90g,天门冬30g,麦冬30g,巴戟天30g,茯苓15g,五味子6g,白芍100g,甘草20g,全蝎12g,蜈蚣4条,细辛12g,肉桂2g(后下)。
15剂,水煎服,两煎混合分3次温服,日一剂。
同时针刺患侧下关、牵正、翳风、完骨穴及第一颈椎横突尖结节处、合谷、太冲,日一次,留针30分钟,泻法以通经活络止痛。
2013年10月19日二诊:针药并施15天后,疼痛程度及次数均减过半。
嘱其休息,病家治病心切,坚持治疗,继以上法治之,15天后其病若失,休息3天。
2013年11月8日三诊:疼痛全除,然病家唯恐复发,继治10天以固之。
按:面痛是临床常见难治之症。
本案患者阴虚体质,脉细数乃阴虚之征,又年近七旬,年高阴虚益甚,阴不制阳,龙雷之火上扰于面,面部经脉挛急而痛。
方用大剂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止痉散加细辛、肉桂治之,针药并施,相得益彰,共取滋阴潜阳,引火归元,柔肝缓急,通络止痛而获全效。
案二:褚某,女,66岁。
退休职工。
峄城区坛山镇人。
2021年01月22日初诊:右侧面部阵发性疼痛7天。
现症:右侧面颊、前额、口角,频繁阵发电灼样剧烈疼痛,3-4分钟一次,痛如火灼电击,蛇咬蝎蛰,难以忍受,历行数秒后可自行缓解,吃饭、说话、刷牙、触碰均会引起疼痛发作,时时惊恐,紧张,担心下一次疼痛的来临,夜间痛甚影响睡眠。
国医大师任继学内外兼施治疗三叉神经痛
国医大师任继学内外兼施治疗三叉神经痛任继学教授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
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中医人网站转载刘艳华记录的任老采用酸甘化阴、清热缓急、内外兼施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医案一则,以飨读者。
李某, 女, 56 岁。
初诊日期: 2003 年11 月5 日。
因反复左侧面部疼痛1 个月而就诊。
患者1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产生左侧面部颊车处疼痛, 痛如电掣, 每次持续1 min 左右, 但疼痛剧烈难忍, 反复发作。
现症: 时有左侧颊车处疼痛, 遇热则剧, 冷敷则缓, 苔薄黄, 脉弦数。
诊断: 三叉神经痛。
治法: 酸甘化阴, 清热缓急。
方药: 生白芍50 g, 甘草15 g, 葛根20 g, 炒川椒5 g, 生地黄15 g, 天竺黄15 g, 全蝎3 g。
4 剂。
水煎服。
细辛2 g, 白芍10 g, 甘草5 g, 川芎5 g, 没药3 g,冰片0.3( 后下) g。
4 剂。
水煎取汁, 用纱布浸药液,敷于痛处。
用药后疼痛再未发作而痊愈。
按: 该患疼痛遇热加剧, 冷敷则缓, 是为热结经络证。
此乃温热火邪作用于肌表筋骨, 温主散, 热主蒸,火主灼, 致使分肉之间津液受灼, 津亏液少, 筋、肉、骨失养, 血脉干涩, 脉络绌急, 经络不畅, 神机受阻, 发生疼痛。
治疗应以酸甘化阴、清热缓急为大法。
内服方中, 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 缓急止痛; 生地黄、葛根滋阴生津, 以润血脉之干涩, 活血通络; 炒川椒止痛力强; 天竺黄清热化痰通络; 全蝎虫类善行, 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全方配伍, 酸甘缓急, 络透痛止。
外用药中, 除用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外, 川芎、没药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加入细辛止痛力量更强; 冰片辛寒透络, 清热止痛。
外用药中, 酸甘化阴与辛润温通并用, 可达镇静止痛之效。
如此内外兼施治疗痛证, 效果显著。
三叉神经痛中西医临床治疗案例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由于三叉神经的炎症、损伤或压迫引起的神经疼痛,主要表现为面部剧烈疼痛,疼痛发作时伴随着面部抽搐和口眼歪斜等症状。
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气滞血瘀、虚实夹杂所致的疼痛证,因此治疗应以舒肝解郁、活血化瘀、调和虚实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消风散、当归四逆散、丹参酮注射液等,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火针、艾灸、拔罐等。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案例:患者张某,女,53岁,因面颊疼痛、口眼歪斜,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认为其病属于肝胆郁滞、气滞血瘀所致的“面痛口眼歪斜”证型。
采用中药治疗,方剂为消风散加减,同时配合针灸和火针治疗。
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面颊疼痛、口眼歪斜等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由于三叉神经的炎症、损伤或压迫引起的神经疼痛,主要表现为面部剧烈疼痛,疼痛发作时伴随着面部抽搐和口眼歪斜等症状。
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以镇痛药、抗痉挛药和抗抑郁药为主,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文拉法新等。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植入神经刺激器、神经减压术、甘氨酸注射等。
放射治疗则是针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区域的放射治疗。
以下是一个西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案例:患者李某,女,65岁,因面颊疼痛、口眼歪斜,就诊于神经内科。
经过检查和诊断,患者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
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口服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但效果不佳。
随后进行了植入神经刺激器的手术治疗。
手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面部抽搐和口眼歪斜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患者张某,男,50岁,因右侧面颊部疼痛、针刺感、牙痛样疼痛,就诊于神经内科。
经过检查和诊断,患者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
患者首先进行了药物治疗,口服文拉法新和卡马西平,但效果不理想。
因此,医生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中医内科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149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8 年 3月 C 第 6 卷第 9 期Mar. C 2018 V ol. 6 No. 9通络、活血消肿止痛、补益肝肾之功。
推拿主要选取踝关节周围腧穴,点穴法、推揉法、拔伸法等可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松解粘连,舒筋活络,流通气血,增强踝关节韧带和肌腱的韧度,矫正关节位置,扩大关节活动范围。
本研究将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按摩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其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唐佩福,王岩等.骨折手术学[M].2013.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554.[2]李小平.中药熏洗结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07):本文编辑:王雨辰中医内科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王思燕,赵春红,王淑杰,张乐宇,程彩虹,陈 莹(大庆油田东海医院内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中医内科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为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按患者意愿及病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采用西药卡马西平口服治疗,研究组60例用中药活血化瘀及祛风组方口服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经过治疗对比后,研究组:患者治愈4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例,总有效率98%,不良反应发生率3%;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27例,无效9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5例,总有效率85%,不良反应发生率41%。
两组患者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上看,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一种治疗肝胆风热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肝胆风热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管清华,王润英,李洪娜
申请号:CN201610513474.5
申请日:20160701
公开号:CN105920142A
公开日:
2016090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胆风热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及制备方法,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水翁花,大虎耳草,满江红,虾筏草,岩七,大沙叶,窝儿七,野苋菜,毛大丁草,笔筒草和白花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对肝胆风热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申请人:管清华
地址:262200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密州街道驻地北路山东省诸城市密州卫生院
国籍:CN
代理机构: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代理人:王希刚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诊疗故事
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诊疗故事在古老的中医传统中,有一位名叫李医师的智者,以其独特的中医技艺而闻名。
有一天,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来到了李医师的门前,抱怨着剧烈而难以忍受的面部疼痛。
经过仔细询问和检查,李医师确定了老人患上了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神经疾病,常表现为短暂而剧烈的面部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李医师知道,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他轻轻地握住老人的手,关切地说道:“老人家,您的病情我已经了解了。
依照中医理论,您的三叉神经痛是由体内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
我将为您提供一种患者体质调理的中药方剂,以及一些针灸疗法,希望能够减轻您的疼痛。
”李医师开出了一剂特制的中药方剂,其中包括柴胡、黄连等草药,并嘱咐老人每日按时服用。
此外,李医师还使用了一种名为“微针”的针灸疗法。
这种疗法是将微细的针头轻轻地插入特定的穴位,以刺激患者的经络和气血流动,从而调理患者的体质。
老人经过连续几周的中药和针灸治疗后,疼痛感明显减轻了。
他感激地对李医师说:“医者仁心,您的治疗方法真是神奇。
我的三叉神经痛已经大大缓解,我再也不用忍受那种难以言喻的痛苦了。
”李医师谦虚地笑了笑,说道:“中医讲究以治未病,以调理身体平衡为主要目标。
我只是帮助您恢复了身体的平衡,让自然的疗愈力量发挥作用。
如果您能坚持中药和针灸治疗,并且注重日常的生活调理,您的病情将会得到更好的改善。
”老人满怀信心地离开了李医师的门诊,他终于找到了自己苦苦寻求的疼痛缓解之道。
这个中医诊疗故事告诉我们,中医疗法悠久而神奇,在面对神经病痛等顽固疾病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疗效。
重视中医的传统智慧,无疑能够为我们的健康带来更多选择。
李春红滋补肝肾养阴柔筋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经验
李春红滋补肝肾养阴柔筋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经验
伊万里;李春红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14(035)007
【摘要】李春红教授认为不安腿综合征的病机多为肝肾阴亏,筋脉失养.标在筋,本在肝肾,治疗以滋补肝肾、养阴柔筋为法,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页数】2页(P8-9)
【作者】伊万里;李春红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济南25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加服三阴柔筋汤治疗偏瘫肢体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2.滋补肝肾、舒筋缓急法治疗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
3.滋阴柔筋息风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4例
4.自拟三阴柔筋汤治疗中风恢复期伴偏瘫肢体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5.滋补肝肾、养血柔筋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体会
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体会
师江红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5(000)014
【摘要】笔者自中医学院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门诊中常遇到一些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后效果较好,现将方药与大家一同分享。
1临床资料本组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均在40岁以上;病程最长3年,最短1周,其中以单纯牙痛症状为主有6例,余多以单侧面部及颞侧部疼痛为主。
【总页数】2页(P1951-1951,1952)
【作者】师江红
【作者单位】平陆县人民医院,山西平陆 044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Meta分析
2.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
3.半月神经节阻滞加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4.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
5.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33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叉神经痛痼疾一兼论火不归元证与傅山引火汤
三叉神经痛痼疾一兼论火不归元证与傅山引火汤血管神经性头痛铁厂女工李秋兰,38岁,住院病人(住院号002194),患者因剧烈右偏头痛7日,于1984年3月24日入院。
经山医一院神经内科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经用安络痛、当归注射液穴位封闭不能控制,邀余会诊。
见患者面赤如醉,自觉近1个月以来,每到太阳出山便觉有热流上攻头面,轰热难忍。
至3月19日拂晓,突觉热流攻冲不止,右下颌角突然如电击、火灼,阵阵剧痛,约3-5分钟发作1次。
每次发病,皆从下颌角颊车穴下方呈弧形向后经风池穴窜至右太阳、下关复入颊车穴。
如此反复发作10余次,戛然而止,移时又发作如前。
每日5时痛起,日中痛剧,下午5时渐松,太阳落山痛止,入夜则如常人。
每日如此循环不已,已17日。
便燥口干,双膝独冷,夜难成寐。
脉洪大而虚,舌光红无苔。
脉证合参,当属肾阴亏损,阴不抱阳,水浅不养龙,故龙雷之火上奔无制。
阴虚之患,寅末日将出而病,日中阳气大盛,故病重。
日落阳气衰,得天时之助而暂愈。
入夜阴气渐充,故如常人。
法宜大剂滋水,导龙归海,引火归元,佐入酸甘柔肝缓急:引火汤(九地90克,盐巴戟肉、天麦冬各30克,云苓15克,五味子6克),白芍100克,炙草30克,枣仁30克,葛根60克。
4月6日再诊,药进3剂,药后当天热流攻冲之势大缓,次日轰热止而痛亦止。
偶于下午2-3时有短暂发作。
一闪即过。
脉敛,面色转淡,舌上生出薄白苔,带原方3剂出院。
追访3年未复发。
三叉神经痛痼疾组织部长裴义林之妻,55岁。
1984年3月26日初诊,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年,迭用酒精封闭、针灸,服中药百剂皆无效。
近年来发作频繁,外受风寒,大喜大怒,过度劳累,高声讲话,咀嚼食物,洗脸刷牙、打呵欠皆能触发。
8年前仅下颌支患病,2年之后累及上颌支,1983年冬,眼支亦病。
以为龋齿作痛,牙已拔光,病势日见严重。
以致不敢进食咀嚼,以流质食物维持不饿,致消瘦脱形,弱不禁风。
此次发病已3日,病前无故右眼赤如鸠目,泪如泉涌,日夜不止,右耳鸣如潮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春红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
通过李春红教授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论述胡希恕先生六经八纲辨证理论体系,并总结李春红对三叉神经痛的六经辨证及用药经验,以期开拓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思路。
标签:三叉神经痛;经方;六经辨证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以单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的剧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多为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1]。
其在临床中的西医治疗,多以缓解疼痛为主,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易复发。
中医自古就有“六经钤百病”的说法,六经辨证非伤寒独有,百病皆可通过六经辨证分型。
何秀山曾经指出,“病变无常,不出六经之外,《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非伤寒所独也。
”故本病亦可从六经来辨证施治。
经方大师胡希恕老先生研读《伤寒论》,认为仲景虽称六经为病,但其实质为一类证,且源自八纲,故六经出自八纲,六经辨证的實质是八纲辨证[2],并提出六经八纲辨证理论体系,即三阳经证为热性、实性病证,其中太阳证病位在表,为表热证;阳明证病位在里,为里热证;而少阳证则为半表半里之热证。
三阴经证为寒性、虚性病证,其中少阴证病位在表,为表虚寒证;太阴证病位在里,为里寒证,厥阴证则为半表半里之寒证或寒热错杂证。
胡老临证主张方证相应,可以根据临床疾病的不同症状,将各种疑难杂症根据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归纳到六经辨证的体系中,通过六经辨证寻求简单而有效的诊疗方法。
导师李春红教授根据胡希恕老先生六经八纲辨证理论体系,运用经方,谴方用药,在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经验探讨
1.1 病性
三叉神经痛初次发病或久病急性加重患者较多见,并常兼有烦躁易急等情绪变化,阳热症状较明显,其病性多为实性、阳热性,虚性、阴性较少见。
1.2 病位
其病位表、里、半表半里均可见,但以半表半里居多。
半表半里实指胸腹腔间的部位,既不在表,也不在里。
如果热邪郁积在半表半里,邪气即不能出表,也不能入里,循经上行至头面部,即可引发头面部不适,发于面则可表现为三叉神经痛。
临床上对于半表半里证定位的诊断,有时并不是十分明确,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指出:“少阳病之辨,与其求之于正面,还不如求之于侧面,更较正确。
即要辅以排除法,因为表里易知,阴阳易判,凡阳性证除外表里证,即寓半表半
里阳证,也即少阳病。
”凡半表半里之阴证或寒热错杂证即为厥阴证。
风寒袭表,侵犯头面,引起三叉神经痛、恶寒发热、颈项僵等表现属太阳证。
年老体衰,气血亏虚,复感外邪,出现三叉神经痛、脉细、周身乏力等表现,则属少阴证。
里热炽盛,循经上犯头面,引起三叉神经痛、口干饮水多、大便干、腹胀满等证,证属阳明。
脾胃虚寒,痰湿内生,水饮化热上犯,出现三叉神经痛、胸闷气短、呕吐清水痰涎则证属太阴。
1.3 病因病机
三叉神经痛根据疼痛的性质可分为实证、虚证以及虚实夹杂。
实痛主要是由于寒、热、气滞、血瘀、痰饮郁滞筋脉,上犯头面,其病机为“不通则痛”。
虚痛则为患者气血阴阳亏虚,筋脉失养,其病机为“不荣则痛”。
虚实夹杂证则两者兼而有之。
1.4 治疗
三叉神经痛临床上多见少阳证,故柴胡剂应用较多。
若三叉神经痛兼有口苦、咽干、寒热往来、胸胁胀满、不欲食、心烦等症状,则予小柴胡汤加减;若三叉神经痛证见小柴胡汤证兼有大便干或黏腻不畅、腹胀满微痛,应予大柴胡汤加减;若三叉神经痛兼见胸胁苦满、心烦、腹痛、大便干稀不调者治宜四逆散加减。
临床上疾病复杂多样,多为两经或多经合病,遣方用药也多用合方。
现特举李春红教授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典型病案二例,探讨六经八纲辨证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运用。
2 病案举隅
王某某,男,69岁,初诊:2017年02月01,主诉:发作性左侧头面痛半月。
现病史:左侧头面部痛,钻痛,多在洗脸、刷牙、进食时发作,伴口中异味,口干略苦,饮水多,纳食可,胃感胀满,隐痛,大便2-3日一行,小便可。
既往糖尿病、高血压病、脑梗塞病史。
查: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柴胡12 g,黄芩10 g,清半夏15 g,炒枳实15 g 白芍15 g,生大黄9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4个僵蚕10 g,蝉衣10 g,姜黄6 g,水煎服,4付,早晚分服。
二诊:上症减轻,大便2日一行,时口干、苦。
查: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处方:中药上方加生石膏45 g,乌梢蛇10 g,继服7付。
三诊:头面痛消失。
后随诊两月,未再发作。
按:患者口干略苦,属少阳;口中异味,胃胀,微痛,大便不畅,属阳明。
故本患者为少阳阳明合病,方选大柴胡汤合升降散加减。
方中以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合以升降散升清降浊、清阳明郁热。
3 结论
《伤寒论》之六经辨证并不是仅用于外感病的辨证,中医自古就有“六经钤百病”的说法,百病皆可用六经辨证,故三叉神经痛亦可通过六经来辨证。
导师李春红教授运用六经八纲理论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取得了良好疗效的经验,为我们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4-447.
[2] 冯世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书-胡希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5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