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说课稿(第一课时)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导入设疑,揭示课题1. 说到“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这些词,你首先会想到谁?(诸葛亮)在中国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词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为何偏偏选择了当时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呢?这里要引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三顾茅庐”2. 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设计意图】文中的第一主角无疑是刘备,而开头偏偏从诸葛亮身上展开话题谁都知道诸葛亮才高八斗,是少有的人才,这样的稀世之才又怎会被刘备所用的呢?由此设置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 分组出示三组词语,指名读,再齐读第一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第二组:群雄纷争茅塞顿开三分天下第三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你有什么发现?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说说写了哪些景物?仅仅是写景物吗?说说自己的理解【设计意图】这段景物描写,有一定的独立性率先品读这段,为后文感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铺垫,也避免影响品读刘备言行的整体效果2. “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快速浏览课文,刘备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都写了吗?(前两次一带而过,详写第三次)三、三顾茅庐表“诚意”1. 师简要介绍背景及前两次拜访的经过【设计意图】课文因篇幅限制,只详细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但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人物情感,有必要让学生对前两次的拜访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文本解读中,既要关注到教材的节选片段,也要对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有所知晓,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2. 读了本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会是什么字?(板书:诚)3. 第1自然段中哪些词让你读出了“诚心”?(两次前往,都没见着,但刘备并不灰心,还准备去第三次如果第三次还没见着,会怎样?——也许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直到见到为止)【设计意图】第1自然段内容简短,光从“两次”“诚心诚意”还不足以感知刘备的诚意这时,就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补充文本以外的资源,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四、察言观行话“尊重”1. 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屋,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下面,我们来读第24自然段2. 小组学习,思考:a.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画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b.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3. 重点品读张飞、刘备的话(1)指名读张飞的话,一个“嚷”字让你读出了什么?(表现出了张飞的性格粗鲁,对诸葛亮不屑一顾)(2)再读刘备的话,你又从中读出什么?(责怪、生气,也表现出自己不可动摇的决心)(3)分角色朗读,对比两人的不同态度,感受刘备对人才的渴求、尊重。
三顾茅庐上课稿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集邮吗?你能说说集邮给你带来的好处吗?生交流2、师:是啊,集邮不但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邮票题材十分丰富,从邮票上可以获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历史、天文、地理、体育、卫生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乐趣,所以集邮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邮票,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你有什么发现?3、这张邮票上讲述的故事就是:三顾茅庐(板书课题,故意把“茅”字写成“矛”)引导学生掌握“茅庐”的含义。
茅庐:草房子。
所以不能漏掉草字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老师想先考考大家。
出示题目“顾”:①回头看,泛指看。
②照管,注意。
③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
④拜访。
三顾茅庐:“顾”选择什么解释呢?(板书:拜访)2、师看看谁的本领更大,能把题目的意思说给大家听?(随即板书:刘备----诸葛亮)3、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预设:★刘备:(一句话介绍)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诸葛亮:(一句话介绍)字孔明,号卧龙,所以也叫诸葛孔明,卧龙先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通天文,晓地理,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刘备为什么拜访诸葛亮?★怎么拜访的?★结果怎样?评价:会提问就是会思考,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了不起!4、师:接下来,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字字入目,读通读顺。
三、词文结合,检查自学。
1、出示:课文里的词语蜿蜒起伏潺(chán)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秀丽宜人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恭恭敬敬等候半晌(shǎng)工夫快步走进刘备诸葛亮群雄纷争茅塞(sâ)顿开同榻(tà)睡觉讨论2、开火车读词,强调:“的”“地”要读得又轻又快“晌”读“shǎng”“塞”是多音字,读“s┓恭”字的写法要注意。
(师范写,生描红)评价:★你读得字正腔圆,真不错!★不要紧,这是生字,读错了没关系。
《三顾茅庐》说课稿15篇
《三顾茅庐》说课稿15篇《三顾茅庐》说课稿1各位同行、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刚才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三顾茅庐》一文,现在我就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思路、设计理念以及教学反思等,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我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第一,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真心诚意。
第二,在读、说、写等拓展性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
二、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我在把握这篇教材时,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目标为纲,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从学生对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等的体验中提炼出“诚”这条主线,在初读课文时发现诚;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诚,表达诚;通过引入《出师表》这一拓展资料,让学生感悟诸葛亮这一当事人所回味到的刘备对他的一片诚心来提炼诚;最后让学生与刘备进行对话,从而来赞美诚,升华诚。
我想抓住“诚”这条主线,既尊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又能展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通过教学,让“诚”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中,说实在的,这个“诚”也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我想,课堂确实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一段生命历程。
三、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我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课堂上试想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第一,预设了几套学路。
依据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的“阅读期待”,我预设了三条学路:学路一,学生可以先从描写刘备动作的语言入手来开展学习活动;学路二,学生也可以先从描写刘备和张飞的对话入手来开展学习活动;学路三,学生还可以先从描写当时的天气、环境的语言入手来开展学习活动等等。
我在试教的时候,大多学生都是先从刘备的动作来体会的,因为刘备的动作比较形像地表现出他的诚意,学生比较容易感悟到。
但在今天的课上,学生却先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诚意,这说明咱们衢州的孩子很会读书,很会思考,能透过语言,自读自悟,看到内涵。
《三顾茅庐》 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顾茅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文言文。
这篇文章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恳态度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这篇文章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范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质和智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初中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初步理解简单的文言文词句。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于历史故事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如“顾”“因”“乃”等,能够准确翻译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学习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
(2)培养学生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疏通文意。
(2)分析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品质。
2、教学难点(1)感受刘备求贤的诚心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理解“三顾茅庐”的深层含义。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们读过或看过《三国演义》吗?教师相机简介当时群雄纷争的局面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三顾茅庐》)
3. 理解课题“顾”:拜访。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一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并指导易读错的词语:山冈半晌讨论|]用不着
蜿蜒起伏疏疏朗朗青翠欲滴秀丽宜人恭恭敬敬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3. 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秀丽宜人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点评。
5. 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结果如何?)
6. 说说文中写了哪几个人?你喜欢谁?
三、指导作业:
1. 重点指导以下生字书写:
葛:注意下半部分的笔画笔顺。
恭:注意下半部分右边的两点的摆放。
]
2. 指导完成习字册。
3. 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8. 三顾茅庐
刘备拜访诸曷亮。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精选15篇)《三顾茅庐》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大著作?你知道《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的故事?2、板书课题,指导写好“顾”、“茅”,齐读课题。
二、质疑导读,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文与题对照,思考用一句话解释课题的意思。
2、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课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呢?3、默读第二节课文,思考:这段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刘备、张飞、关羽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4、张飞是以怎样的态度邀请诸葛亮的呢?这一节中,作者把张飞与刘备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对比着来写,从这样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1)指名读第三节中描写卧龙山岗景色的部分,体会第一句话的描写所采用的手法。
通过偏旁,引导学生理解“蜿蜒起伏”词意;通过文中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秀丽宜人”意思。
(2)学习第三节后面部分课文,其他同学画出描写刘备邀请诸葛亮时“诚心诚意”的词句。
通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刘备是个怎样的人(重点抓住“恭恭敬敬”一词)?6、学生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手法的运用。
7、齐读最后一节,引导体会“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三、赏读回归整体。
1、自由朗读全文,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虔诚态度。
2、总结延伸:《三顾茅庐》的故事从遥远的三国走来,走过了千年,多少风流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了,但在这个时代它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从而归纳到“尊重人才”这一主题上,最后老师做简短发言:同学们,要想赢得尊重,从现在起让我们首先努力做一个人才吧!四、作业布置:1、把本课生字认真描红后再每字临写两遍;2、练习感情读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有改动。
语文《三顾茅庐》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语文《三顾茅庐》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语文《三顾茅庐》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
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略写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
第二段(2—4)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第三段(5)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二)、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中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展开全文的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悟。
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三)、我的教学特色:“以读代讲”和“以读悟情”(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够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业。
(五)、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理解品味,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
(六)、教具准备:挂图(七)、教学时间:两课时二、说学情:教师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少年读本,初步了解一些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能力。
三、说教法:1、以读代讲法:也就是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悟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帮助,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诚意感动了诸葛亮,使得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刘备的仁德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刘备三次拜访的艰辛和诚意。
这篇课文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古代文学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文,对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 some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以及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教师讲解,来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信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 keywords and expressions 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到刘备的仁德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培养自己的诚信和敬业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 keywords and expressions 的用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如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高尚品质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查阅资料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 的用法。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说课稿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第四节通过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短短一句话,诸葛亮的奇才便可略见一斑。
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
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二、说教学目标《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我们农村的孩子对里面的一些小故事也能略知一、二,但毕竟只是支离破碎的知道一点,不够全面,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了解得更是不够透彻。
根据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结合我们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第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中年级段学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的特点,我将目标3、4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思路以上教学目标,我将通过如下教学过逐一落实:(一)、谈话导入,投石问路由于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面比较狭窄,家长与老师对孩子课外阅读的都不是太重视,所以导致孩子课外阅读材料的匮乏。
为了了解孩子课外知识面,我先以知道中国有哪四大名著吗?这一问题引出《三国演义》,从而引入我的课题。
这样,既了解了孩子课外知识的接收信息,又使本课的导入水到渠成。
四年级孩子处在中年级的末尾阶段,识字教学上强调的是自主识字,所以为落实课标的这一教学目标,我在识字环节上采用的是放手识字:即课题中的顾与茅是一类生字,板书课题时随机就完成写字教学,在检查读文中就可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这样,生字教学板块在老师的扶与放相结合中巧妙完成。
《三顾茅庐》说课稿 15篇
《三顾茅庐》说课稿 15篇《三顾茅庐》说课稿 1说教材:《三顾茅庐》出自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历史人物故事,分别是:刘备、祁黄羊、公仪休。
《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
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作为一篇历史故事题材的文章,《三顾茅庐》这课文略写一、二次拜访,把笔墨集中在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这件事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同时看出诸葛亮地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认真阅读了教材后,我发现课文的2、3、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先是以关羽、张飞反衬刘备。
课文第三自然段更是抓住细节,细腻地描写了刘备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那诸葛亮呢?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在三、四自然段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展现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基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以上提到的本文的特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说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重点关注两个多音字(没有见着茅塞顿开)以及课文中的四字成语。
3、学习文中一组比喻句,明白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之间关系。
4、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情感和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说重难点:1、抓住细节描写,从动作、语言、神态方面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2、学习文中三个精妙的比喻句,明白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之间关系。
并从中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刘备对人才的渴求。
三顾茅庐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读准生字新词,理解“三顾茅庐”“蜿蜒起伏”“茅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老师这里有一本书,谁能读出它的名字?同学们看过这本书吗?谁能说一说有关《三国演义》的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一起走进《三国演义》里一个有名的故事——《三顾茅庐》(课件出示)2、揭示课题:同学们伸出右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茅”的横钩要比草字头长一些,这样才好看。
齐读课题。
二、词语认读课前大家对本文进行了预习,预习的情况怎么样?我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词语: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结拜三顾茅庐、群雄纷争、三分天下、茅塞顿开蜿蜒起伏、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1)指名每组1号示范读(2)领读(3)小组内互相读(1号指导4号,2、3号互相读)(4)检查每组4号,做到人人读正确。
三、词语理解第一组词语: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结拜(1)诸葛亮,字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同学们真不简单,知道这么多。
(2)张飞、关羽、刘备,他们是什么关系?结拜兄弟。
看到这几个词语,我想起了他们之间还有一个故事呢?叫什么?桃园三结义。
第二组词语:三顾茅庐、群雄纷争、三分天下、茅塞顿开(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指什么?谁住的?(2)你能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来说说“群雄纷争”的意思吗?“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那些乱世英雄吗?(刘备、曹操、孙权、关羽)(3)正是因为英雄的争夺,使得当时的天下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地图)曹操的魏国,刘备的蜀国,孙权的吴国,这就是“三分天下”。
(4)“塞”是多音字,在这里读se,是什么意思?被什么堵住了?第三组词语:蜿蜒起伏、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1)这些词语你读懂了那些?学生交流,师出示课件,看到这个图片,你想到了那个词语?(2)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隆中景色的)(3)你能把这些词语恰当的填空吗?课件出示:冈前几片松林,潺潺的溪流,茂密的竹林,景色。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王国军[课题(学科和年级)]《三顾茅庐》(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简解]本文改编至着名古典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第一自然段略写了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的经过,二至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最后一自然段写了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的友情。
文章反映了刘备的胸怀大志,同时体现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本文在刻画人物上沿袭了小说的特点:一是细节描写,通过刻画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二是借助环境描写来表现诸葛亮等待机会实现自己远大志想。
另外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也是本文亮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研字边学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层次分解,学会概括课文,。
3.依托文体特征,多层次品读环境描写,体会诸葛亮志存高远的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在研字学文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环境描写中体会诸葛亮的志存高远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简介出处,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篇课文时根据我国着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的。
2.板书课题《三顾茅庐》。
3.指名读课题。
视机纠正“顾”和“茅”两个生字的读音。
二、分析“字源”,整体感知。
1.从字源入手,理解“顾”。
①板书篆书:边板书边讲解:在古代,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左边的部分像什么?这个部分就叫做“雇”,是一只鸟,一只候鸟。
右边的“页”在古代表示人,你看他的头很大。
古时候,农民们看到了候鸟回来后,就开始农耕。
这个字的本意是“雇”回头看的意思。
所以,“顾”字一直包含着“看”的意思。
2.你接触过哪些含有“顾”的词语当中的“顾”是表示“看”的?3.提问: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些什么?示范写“顾”字。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20、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研读刘备的言行,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3、初步懂得《三顾茅庐》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智力游戏a.看动作猜三国人物b.《三国演义》第一回的“桃园三结义”讲的就张飞、关羽——()的故事,c.歇后语凿壁偷光——()打一个三国人物2、结合讲古人的姓名、字、孔明也就是诸葛亮,他姓诸葛,名亮,孔明是他的字;张飞字翼德;关羽字云长;刘备字玄德。
3、揭题刘备当时汉朝天子的皇叔、大将军、手下有数千人马。
而诸葛亮是一位过着悠闲自得隐居生活的读书人,农忙时种种田地,农闲时读读书,诸葛亮怎样甘于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呢?《三顾茅庐》将告诉我们(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c.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外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1、生说理解刘备的礼贤下士、有耐心、诚心; 2、发散思维训练:刘备这一等就几个时辰,刘备人虽一动不动、傻傻地站着,可他的心复杂极了,心潮如涌、思绪万千,他此时会怎么想呢? 3、朗读指导。
)d.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渴见,都没有遇到。
”(1、学生说理解; 2、感情朗读 3、学生表演 4、板书“诚” )4、同学们还有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四、换位想象、深入体会同学们,你就是当时的诸葛亮,读到这里,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板书诚)五、联系生活、跳出课文同学们,刘备三顾茅庐已传为佳话,广为传颂。
我们今天学习《三顾茅庐》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几百年前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吗?学了这个故事,作为21世纪的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六、学了这一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七、作业看《三国演义》资料提供者:白杨。
《三顾茅庐》 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顾茅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
这篇文章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展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首先,它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情节的把握,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再者,文中所体现的尊重人才、真诚待人等价值观,对学生的品德修养也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学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
但是,对于《三国演义》这样的长篇古典小说,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文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特点,深入理解文本。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文言词汇和重要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能够概括出刘备三顾茅庐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尊重人才的意识。
(2)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济世情怀,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和重要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
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由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而成。
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
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四年级学生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茅塞顿开、晌午”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用写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教学重点: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教学难点: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我采用引导学生通过“读----思---悟”从而全面阐释课文的教学方法,运用开放性、拓展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避免烦琐的情节分析,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现为自信、自我调控、自主选择、独立判断等。
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解放个性,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老师应抓住
机会,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
另外,要求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四、说流程
为达到以上目标,本课的教学拟采用利用资料、自主研究、分工合作、交流汇报、表演等多种方法。
(一)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阅读、查资料、问长辈等形式,了解三国背景、故事、人物,在课前交流。
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更多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发展,学习语文的方法得到实践,而且这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自主的行为中,与教师融洽的合作中实现的,实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二)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用幻灯出示三国人物图,让学生猜,其中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达到两个目标:(1)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整体感知课文中讲的内容。
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3.研读感悟
(1)在初读的基础上,提炼“诚”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找伙伴对读、师生对读等方式,在阅读中发现、感悟、提炼并赞美“诚”。
课文开头写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围绕“诚心诚意”这个词语,具体写刘备怎样“诚心诚意”地邀请、尊敬诸葛亮的故事。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带着如下的问题阅读课文:A.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B.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
C.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
设计这样的阅读环节,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步步深入,从而,较好地完成“言——像——意”的转换,使学生不但能够准确地把握课文“意蕴层面”的含义,而且也能够深刻地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社会层面”含义,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刘备的一片诚心,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诚”的基础,实现人文性的整体回归。
(2)在表演中加深对“诚”的理解。
有刘备跟张飞的对话表演,有刘备与诸葛亮相见的表演。
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使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
小结:由此可见,刘备的诚心真的是达到了极点。
正是因为这样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刘备这样的诚心为了什么?——求才。
直至20年后,诸葛亮对这件还记忆犹新,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师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三)、课后延伸
延续性的活动使学生得到新的实践机会,实现了在实践中发展能力的目标。
为此,我设计了两道拓展题:
1.同学们,三顾茅庐已传为佳话,广为传颂,现在常用来形容一些像刘备那样诚心诚意的人或事。
我们今天学习《三顾茅庐》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几百年前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吗?学了这个故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大家有什么启发呢?
2.读《三国演义》,写读书笔记。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清晰、明了。
是根据引导学生“读----思---悟”的教学方法来设计的。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诸葛亮
←—————
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