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真实形状,理解地球仪的概念。
教学内容:通过地球仪模型展示地球的形状,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椭球体特征。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地球的形状,进行小组讨论。
1.2 地图的绘制学习目标:学习地图的绘制方法,理解地图的符号和比例尺。
教学内容:介绍地图的绘制过程,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活动: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解释比例尺的意义。
第二章:世界地理2.1 亚洲学习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气候、地形等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亚洲的位置和地理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多样性。
教学活动:观察亚洲地图,讨论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2 欧洲学习目标:了解欧洲的位置、气候、地形等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欧洲的位置和地理特点,让学生了解欧洲的特色。
教学活动:观察欧洲地图,讨论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第三章:中国地理3.1 中国的地理位置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理解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教学内容:通过地图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教学活动:观察中国地图,讨论中国的地理位置。
3.2 中国的地形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认识中国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教学内容: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让学生认识中国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教学活动:观察中国地图,讨论中国的地形特点。
第四章:人文地理4.1 人口与城市学习目标:了解人口分布与城市分布的关系,理解城市化的概念。
教学内容: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影响。
教学活动:观察地图,讨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关系。
4.2 农业与工业学习目标:了解农业和工业的分布特点,理解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内容: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农业和工业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观察地图,讨论农业和工业的分布特点。
第五章: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5.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利用学习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地球和地图》教案
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总结一下。
纬
度
度数起点线 赤道(0°纬线)
度数划分 向南向北各分作 90°
代 号 南纬(S)北纬(N)
半球划分 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
(用表格对比纬度和经度)
经
度
本初子午线 10°经线
向东西各分作 180°
东经(E)西经(W)
20°W、160°的 E 和经线圈作为划分东
西半球的界线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 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 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 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 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我们已经知道,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等 分为两个半球,那么东半球和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呢?
在国际上习惯用(3)20°W 和 160°E 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我们看 图 1:11 东、西半球的划分,那么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把 20°W 和 160°E 作为划分东 西半球的界线呢?同学们看,通过这样的划分,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通过,避免把非 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同学们看一看图,通过这样的划分,亚洲大部分在西 半球还是东半球?(东)北美洲在哪半球(西)好,刚才我们讲了纬度和经度。
(讲解)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度数,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一、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2. 教学重点(1)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
(2)地图和地理图表的使用方法。
3. 教学难点(1)地球的椭球形状及其推算方法。
(2)地图的投影方法和种类。
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学生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模型或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
(3)介绍地图和地理图表的种类、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教案:第二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 教学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的成因。
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分析、学生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亚洲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讲解亚洲的位置、范围,让学生掌握亚洲的基本知识。
(3)介绍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分析其成因。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三、教案:第三章《亚洲的国家和地区》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1)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2)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
3. 教学难点(1)亚洲国家和地区分布的规律性。
(2)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的成因。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的认识1. 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概念。
2. 了解经纬网的作用,学会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第二节:地图的阅读与制作1. 学会阅读地图,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
2. 学习地图的绘制方法,掌握简单的地图制作技巧。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世界地理概况1. 了解世界的地理分区,掌握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学习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如国家、首都、人口、面积等。
第二节:亚洲1. 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分布等。
2. 了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及其特色,如中国、日本、印度等。
第三章:非洲第一节:非洲的地理特征1. 学习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分布等。
2. 掌握非洲的主要国家及其特色,如埃及、南非、刚果等。
第二节:非洲的开发与挑战1. 了解非洲的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
2. 认识非洲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等挑战,学会分析其原因及解决办法。
第四章:欧洲第一节:欧洲的地理特征1. 学习欧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分布等。
2. 掌握欧洲的主要国家及其特色,如法国、英国、德国等。
第二节:欧洲的文化与历史1. 了解欧洲的历史背景,如古希腊、罗马帝国等。
2. 学习欧洲的文化遗产,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
第五章:美洲第一节:美洲的地理特征1. 学习美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分布等。
2. 掌握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特色,如美国、巴西、加拿大等。
第二节:美洲的历史与现状1. 了解美洲的历史背景,如印第安人、殖民化等。
2. 学习美洲的现状,如经济发展、社会问题等。
第六章:大洋洲与南极洲第一节:大洋洲的地理特征1. 学习大洋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分布等。
2. 掌握大洋洲的主要国家及其特色,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第二节:南极洲的地理特征1. 学习南极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分布等。
2. 了解南极洲的自然资源及保护措施。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 学习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第一篇: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重点】①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②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难点】经度、纬度东西半球的划分【课前预备】学生课前预备:量角器教学器材:两人或四人一个地球仪、绳子、直尺、彩色粘贴纸、经纬网仪教学课件:自编计算机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引入〕用远离地球的方法可以看到地球的外形,但对于这么巨大的星球,怎么争论它呢?生疏地球仪〔观看、演示〕观看地球仪,仿照教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提问〕1.观看地球仪描述地球仪的构造。
2.观看地球仪找出地球仪转时绕的轴。
3.观看地球仪外表都有什么?4.用地球仪我们可以干什么?〔小结〕地球仪是按确定比例将地球缩小后制成的模型,它由底座、支架、斜着的一根轴、球体等构造构成,我们把地球仪围着转动的轴称为地轴,它与地球外表相交于两点,其中一点正对天空中的北极星四周,这点我们称为地球仪上的北极点,地球上的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和北极点相对的点叫南极点,地球上的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到南、北两极等距离的大圆圈被称为赤道,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东,逆着的方向是西。
利用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还能演示地球的运动。
〔提问〕1.地球仪上的球体是正圆球体吗?为什么与实际的地球外形不符?2.地球里真有这么一根地轴吗?3.各种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在地球上能建一座四周都朝北的房子吗?假设可以,应建在哪里?〔活动〕1.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同学之间相互检查2.假设用一个圆圈代表地球,你能把看到的地球仪上的地轴、两极、赤道画在图上吗?〔承转〕1.学生利用在教室的座次描述某同学的位置,引出描述位置的常用方法。
2.通过设问“一艘轮船在太平洋中患病风暴攻击,船舱进水,现在需要紧急救援,这时船长该如何告知救援人员他所在的位置?海湾战斗时美军地面战士在沙漠中觉察目标,他该如何向指挥中心汇报目标的位置?……”,利用多媒体演示——将平面上的横纵网格〔教室座次〕经变形后绘成球面上的网格〔经纬网〕,引出在地球上准确定位的一种方法——利用经纬网来定位。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第1周3-4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3课时)执教人:执教班级:七(1)(2)【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纬线和经线、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准备】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表面积有5.1亿平方千米,地球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好像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什么事?(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纽约世界贸易大楼被轰炸)那么,同学们,有谁可以告诉我这两座城市的具体位置呢?(模糊不清)我们上堂课学习了一种手段,依靠它,就可以准确的辨别他们的位置,那样是什么呢?(展示手中地球仪)继续问还有什么方法?(地图)讲述:地球仪和地图的确可以比较准确地读出位置。
可是如何准确读出位置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讲的内容。
首先,同学们看看,地球仪上都画了什么?(喜马拉雅山、中国、海洋;还有一些相交的线)可能会回答经纬线那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经纬线?二、纬线和经线(板书)1、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1)纬线的定义和特点(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经线的定义和特点(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3)认识地轴、南极、北极、赤道(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提问:地球真的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够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2、让学生看教材图1.10(经线图)和1.11(纬线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的认识1. 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以及地球的运动。
2.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地图的基本知识1. 学习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坐标系等基本要素。
2. 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作图能力。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世界地理概况1. 学习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了解世界地理的研究内容。
2. 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分区,了解各大洲的特点。
第二节:亚洲1. 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
2. 了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地理特征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范围1. 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理解其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 掌握中国的四至点,了解其地理范围。
第二节:中国的自然地理1. 学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水系等特点。
2. 理解中国自然地理的多样性,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人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 学习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掌握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学习环境保护的意义,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
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解其在我国的实践。
第五章:区域地理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1. 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理解区域的特征。
2. 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第二节:案例分析1. 以我国某一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气候与天气第一节:气候概述1. 学习气候的概念,理解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 掌握气候的构成要素,了解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第二节:我国的气候类型1. 学习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理解其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学习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其分类和特点。
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地球与地图
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身处的家园,也是我们探索未知的起点。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球与地图是我们的重点内容。
下面我们将探讨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的具体内容。
一、主要内容地球和地图是初一地理上册的第一授课内容。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图则是我们认识地球的必要工具。
通过学习地球和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态、分布、气候、植被和动物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掌握使用不同类型地图的方法和技巧。
二、地球1. 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在地球上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无论哪个方向都是一样的。
根据地球上的重力场,地球的形状接近于一个椭球体。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2. 地球的分布地球的分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地球的人口分布和地球的自然分布。
人类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而地球的自然分布主要包括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四大领域。
3.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不同域、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上的气温、降水、云量、湿度和风向等气象条件,是地球上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的气候受全球大气循环、海洋循环、地球自转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中温带地中海式气候等。
4. 地球的植被和动物地球的植被和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上的植被分布往往与气候联系密切,例如热带雨林广泛分布于赤道地区,而草原多见于中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地球上的动物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海洋,其中许多物种受到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而濒临灭绝。
三、地图1. 地图的种类地图按不同用途、制图规格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分为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分部地图、平面地图、三维地图、电子地图等多种类型。
2. 如何使用地图使用地图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
了解地图的要素和符号。
地图上标注着各种地理要素,如山脉、河流、城市、海岸线等,需要掌握这些符号和标记的含义。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一、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绘制等基本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使用地图和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2. 教学内容2.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2.2 地球的运动2.3 地图的绘制与使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3.2 经纬网的构成及应用3.3 地图的绘制与阅读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采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具进行教学。
4.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
5. 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
5.2 讲解地球的形状、结构及运动,展示相关课件。
5.3 介绍地图的绘制方法,展示地图样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
5.4 组织学生进行地图绘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二、第二章《世界地理》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界各地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
2. 教学内容2.1 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2.2 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3 世界的地理分区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及特点3.2 世界地理分区及各国分布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采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教具进行教学。
4.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实践活动。
5. 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
5.2 讲解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展示相关课件。
5.3 介绍世界地理分区及各国分布,组织学生进行地图观察和分析。
5.4 组织学生进行世界地理知识竞猜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等。
2. 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种类、地图的阅读方法、地图的绘制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种类、地图的阅读方法、地图的绘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的确定,地图的绘制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运动和地图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 探究地球的形状: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图片,了解地球的形状,并解释地球为什么是圆形。
3. 探究地球的运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图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
4. 地图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习地图的比例尺、坐标系、图例等基本要素,并练习阅读地图。
5. 地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学习地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地图的投影、比例尺的确定、图例的绘制等,并进行实际操作。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并写一篇关于地球形状和运动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地球知识掌握情况,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
2. 评价学生的地图阅读和绘制能力,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识别、地图的阅读方法、地图的绘制技巧等。
3. 评价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理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地球科学的新进展和地图制作的技术发展。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第一章:地球的认识1.1 地球的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
讲解地球的赤道和极点的概念。
1.2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第二章:地图的基本知识2.1 地图的种类介绍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的分类。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2.2 地图的阅读讲解地图的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等基本要素。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三章:经纬网3.1 经纬度的概念讲解经度和纬度的定义及其度量单位。
让学生了解经纬度的作用,如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3.2 经纬网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经纬网在地图中的应用,如确定城市、国家的位置。
培养学生运用经纬网判断地理位置的能力。
第四章:地图的绘制4.1 地图的投影介绍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投影方式对地图形状和面积的影响。
4.2 地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地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如地图设计、制图资料准备、绘制等。
培养学生绘制简单地图的能力。
第五章:地图的使用5.1 地图的获取介绍地图的获取途径,如购买、等。
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适合自己的地图。
5.2 地图的应用讲解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如导航、旅游等。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气候和天气6.1 气候的概念讲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气候是某个地区长期天气状态的平均值。
解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强调气候是对长期时间的平均描述,而天气是短期的具体状况。
6.2 气候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
第七章:天气系统7.1 气压系统介绍气压的概念和气压系统的类型,如高气压和低气压系统。
讲解气压系统如何影响天气,例如高压系统通常带来晴朗天气,而低压系统则与阴雨天气相关。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的认识1. 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以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知识。
2. 掌握经纬网的概念,学会使用经纬网地图。
第二节:地图的阅读1. 学习地图的种类,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
2. 学会使用地图查找指定地点、方向、距离等信息。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三节:亚洲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学习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特点。
第四节:非洲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学习非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特点。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五节:长江流域1. 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范围、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学习长江流域的主要地理特点和环境问题。
第六节:黄河流域1. 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范围、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学习黄河流域的主要地理特点和环境问题。
第四章:人文地理第七节:人口与城市1. 学习人口增长、分布与迁移的基本知识。
2.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城市类型和城市化进程。
第八节:农业与工业1. 学习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农业部门和农业现代化。
2. 了解工业的概念、工业部门和工业化进程。
第五章: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第九节:自然资源1. 学习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
2. 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问题和保护措施。
第十节:环境保护1. 学习环境问题的种类、成因和影响。
2.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第六章:气候与天气第十一节:气候系统1. 学习气候的定义、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2. 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和气候变化的趋势。
第十二节:天气与气候1. 学习天气的定义、天气要素和天气预报。
2.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第七章: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第十三节:生态系统1. 学习生态系统的定义、类型和功能。
2.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十四节:生物多样性1. 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措施。
2. 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保护重点。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地球仪、经纬仪。
2.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二课时纬线和经线第三课时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
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
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多媒体画面1 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
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出问题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学生回答球体(球形)。
设问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
地球与地图章复习(第1课时)参考教案
《地球和地图》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参数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经线与经度图、纬线与纬度图,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利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难点】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三、教学策略地球和地球仪部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学会判读经纬度,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内容。
其中,地球的形状、大小较易理解和掌握,而经线、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判读较为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应借助图像、地图、地球仪等让学生有直观的认知,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经纬网判读、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流程示方向、形状、长度、数量、相互关系等任务四:纬度的划分说出纬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任务五:经度的划分说出经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环节三:攻克难点任务一:认识经纬网的构成——经纬线【小组讨论】利用前面所学的经、纬线知识,找出经纬网中的经线与纬线,总结经纬网定位的原理。
通过不同形式的经纬网,学会经纬网定位任务二:学会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1.方格状经纬网2.侧视经纬网3.俯视经纬网读图,写出A、B、C、D、E、F点的经纬度。
环节四:试题精炼发布针对不同知识点的易错题及中考真题练习。
讲评完成练习通过习题巩固所学五、当堂练习1.小明同学绕地球最大周长行走一圈,每天走50千米,你认为他最少需要多少天才能走一圈( )A.80天B.160天C.800天D.1600天2.读图,填空:(1)人们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径在图中用字母表示,约_____千米;赤道在图中用_____表示,约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约______平方千米;(2)地球围绕______自转,它与地球表面最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与地球表面最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_。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仪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首先,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其次,阐述地球仪的构成,如经纬线、刻度、比例尺等,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学习。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地球仪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某一地区的位置。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基本概念、自转和公转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已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仪的简单使用。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有的学生擅长视觉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还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讨论交流来掌握知识。
2. 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地球仪实物,引发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观察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比例尺等要素,并尝试运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教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地理第二章教案-地球与地图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球的形状。
2.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能够解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3. 能够使用经纬度坐标系统来定位地球上的地点。
4. 掌握地球上的四大洋和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形状。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经纬度坐标系统的使用。
4. 地球上的四大洋和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地图和地球模型。
4.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地球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 展示地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构造。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形状和构造,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
2.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3. 介绍经纬度坐标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并使用经纬度坐标系统标注。
2.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他们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地球的形状、构造和经纬度坐标系统的知识。
3.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使用地图找出四大洋和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并进行口头报告。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季节的影响,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形状,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2. 让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提出问题和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如完成练习册中的练习或写一篇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小作文。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图观察和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形状,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并能够使用经纬度坐标系统定位地球上的地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全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全册教案一、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探索地理的兴趣。
2. 教学内容2.1 地球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椭圆形状。
2.2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换的原因。
2.3 地图的种类及使用方法:介绍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地图。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3.2 难点:地球的运动。
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
4.2 使用地球仪、地图等教具,增强学生直观感知。
5. 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形状,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5.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的运动,使学生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换的原因。
5.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运动。
5.4 地图的使用:介绍地图的种类及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地图。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球的运动。
二、第二章《世界地理》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各大洲、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探索地理的兴趣。
2. 教学内容2.1 亚洲: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2 欧洲:介绍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3 非洲: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4 大洋洲:介绍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5 南北美洲:介绍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与地图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导语〕“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____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带着太阳女神的问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长阿姆斯特朗上校眼帘的地球是一轮蓝色的圆圆的星球。
〔投影:地球卫星照片〕人类是怎样逐步地认识到地球的形状的呢?〔设问导入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天圆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空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投影: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一只漂浮在大海中的巨大海龟。
〔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隔断了古印度同亚洲其它地区的陆上联系,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三面环绕,使古印度人无法理会海外的世界。
〕
3、有趣的地理现象:
〔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的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遮住了月亮,影子的边缘是圆的。
4、地球是球状的朴素地理思想的产生。
〔1〕古代人们在沿着任一直线上的不同地点,每天同一时刻观察天象,天空星辰高度有规律地升降。
说明地球是球状的〔理解的地面相当于现今的大地水准面〕。
〔2〕人们观察到太阳、月亮的形状是球状的,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3〕如果地球是球状体,那么沿着一定方向航海,一定能回到出发点〔起点〕。
为证明这一点,航海冒险家们进行了艰苦的冒险历程。
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美国以其姓名命名哥伦比亚州、哥伦比亚特区〕。
亚美利加发现美洲大陆〔以其姓名命名的大洲:南、北亚美利亚洲〕。
5、麦哲伦探险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放录音: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以近200名航海家的生命为代价,实际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具有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6、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和大地测量技术的突飞猛进,从理论和实际上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这一客观事实。
〔过渡:从七千万年前的第三纪结束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然的探索,亚里士多德、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伽利略、哥伦布、亚美利加、牛顿、阿姆斯特朗,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一串名字。
那么已得到证明的球状的地球有多大呢?〕
7、地球的大小:〔投影:地球的大小〕
引导学生读出相关数据:
R=6371km〔记忆:在祖国风景秀丽的庐山上吃鱼的感觉一定是很美妙的〕。
C=40000km〔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
S=5.1亿平方km
●三、小结:
1、人类为探索地球的形状进行了不懈地努力。
2、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的大球体,其5.1亿平方千米的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四、教学反馈与发散思维训练:
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体会“天圆地方”的说法。
2、从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五、基本训练:
1、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是千米,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六、板书设计 :(略)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