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建筑技术交流---天华V7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指在工厂预制好的混凝土构件通过运输和组装的方式进行施工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技术。
它具有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可靠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商业建筑和住宅房屋等领域。
一、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的材料选择1.混凝土材料: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构件是预制混凝土构件,因此混凝土的材料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选择强度等级为C30以上的混凝土,并且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2.钢筋材料: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是起到增强混凝土承载能力的作用,因此选择优质的钢筋材料非常重要。
钢筋的规格和数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以确保钢筋的质量和稳定性。
3.粘结材料: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组装需要使用粘结材料,一般选择水泥胶浆或特殊的粘结剂。
粘结材料的选择必须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和抗水性能,以确保构件的粘结效果和稳定性。
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1.构件制作:首先在工厂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搅拌、浇筑、压实和养护,制作出预制混凝土构件。
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养护条件和质量检测,以确保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2.运输和组装:在制作好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质量检测后,采用运输工具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进行随机抽查和检验。
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主要包括构件的定位、连接和固定等工作,需要使用粘结材料和模板等辅助工具进行施工。
3.粘结和养护:组装完毕后,需要进行粘结和养护工作。
粘结主要是通过粘结材料来增加构件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根据设计要求来选择和使用粘结材料。
养护主要是对构件进行水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1.施工组织设计:在进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工艺流程、施工人员配备、施工设备配置等内容。
2.质量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质量,从材料选择到施工工艺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浅谈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技术的应用

浅谈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完成了。
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在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过程中,预制混凝土构建是建筑产业化实现的主要途径,因此装配式预制混凝土(PC)技术备受关注。
PC技术的应用探索工作一直在进行,但国内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
如今由于工业化水平提高、绿色建造概念盛行、劳动力结构转变,现浇结构体系难以应对,因此PC技术再次进发出了生机。
PC技术的再次盛行,是对整个建筑产业结构的一次调整。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PC技术的应用,以期PC技术在民用建筑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建筑业;PC技术;应用;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劳动生产率偏低;第二,能源和资源消耗大;第三,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PC技术成为建筑工程领域引领方向。
PC技术的运用,在新技术研发、新体系建立等方面取得大量突破,对推动行业快速发展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一、PC构件的主要特点混凝土构件将部分或所有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行组装预制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搭接和浇筑,拼装安全、高效。
正近年来,我国建筑工业化明显加速,很多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技术在建筑结构体系中逐步得到推广运用。
这种构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构件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
(二)预制构建生产模具化,投入一次,重复使用,降低资源消耗。
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管控措施研究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管控措施研究摘要: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和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但目前装配式结构在施工质量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目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质量问题,然后从预制阶段、装配阶段、验收阶段这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其中的风险因素和监管对策,最后以实际施工项目为例,具体论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监督管控措施。
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钢筋连接;构件接缝;管控措施引言随着建筑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数量不断增加,中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虽然相对较早,但是抗震性能和建筑使用性能较差,因此逐渐被淘汰。
新时期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环境污染也相对较少,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广泛的应用。
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多个因素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主要可以分为预制、装配、验收这三个阶段。
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质量问题1.1 厂家预制构件质量问题现如今,很多施工单位或者监理单位忽略材料常规进场验收的重要性,导致预制构件在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实体检验情况下即进入现场。
这样的情况下,预制构件在运输中或者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发现,最终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比如:在预制构件进场时,必须要检查构件数量、规格、间距、保护层情况等,如果没有对这些内容进行检查,就会导致钢筋偏位、长度不符、成型质量不佳、构件信息不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1.2 施工安装过程质量问题安装过程中也会出现质量问题,在安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钢筋发生碰撞,最终严重变形的情况,或者因为构件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信息不完整,最终造成相应的施工项目记录过于简单,对最终的验收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1.3 钢筋连接节点质量问题对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而言,钢筋连接点的质量问题十分关键,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灌浆施工落后于实际操作层,灌浆料的拌和工艺不规范、用水量没有得到明确规划,加水工艺过于随意等。
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简称PC建筑技术,即英文Prefabri

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简称PC建筑技术,即英文PrefabricatedConcrete预制混凝土的简称)是一种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新兴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技术,也是住宅产业化的核心技术
预制外墙板是目前国内PC建筑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预制外墙板表面平整度好,整体精度高,同时又可以将建筑物的外窗以及外立面的保温及装饰层直接在工厂预制完成
由于预制外墙是分块进行拼装的,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连接接缝的防水处理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预制外墙
防水节点的处理工作。
2.
3.
它作为日?月25日联
预??
??
准。
七层及以下与普通建筑一致,即达到结构封顶后再预售;八层及以上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商品住房,则在完成主体结构的二分之一以上后,(不得少于七层)即可预售。
对上海的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定新规,要求未来全市的公租房、廉租房、外环线内、八个低碳发展实践区和六大重点功能区域内,装配式商品住宅应同步实施
全装修;新建商品住房如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预售标准亦可适当放宽。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应用

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应用【关键词】工业化(PC)生产、预制构件、叠合板、吊装预制装配式工业化住宅楼(简称PC)作为新兴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PC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PC工程在当今世界建筑领域中,在海外得到较普遍运用,住宅工业化从本义来讲就是要实现住宅生产、供应等的工业化。
通过在工厂对楼房构件进行工业化加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
1、工程概况东丽湖•万科城阅湖苑49~51#楼工程,位于天津东丽湖度假村旁,建筑总面积17761平方米,为3栋地上11层住宅楼。
全部采部分PC结构构件厂生产,现场安装的建造工艺。
工程梁、柱、楼梯间外墙板(剪力墙)和卫生间楼板为现浇;阳台、楼梯等均为PC板,在现浇结构混凝土施工前安装好,通过预留钢筋与现浇梁、板锚固;楼板采用PC板与现浇板的叠合构造,先在排架上吊装搁置PC板,预留钢筋锚入现浇梁,再在PC板上绑扎钢筋网片,然后浇捣混凝土;外墙大部分为PC 板,PC板上预埋螺栓通过连接件和现浇结构预埋螺栓连接。
2、工程施工实施过程2.1、确定的施工方法和流程根据住宅工业化施工工艺,具体流程如下住宅工业化施工流程:测量定位搭设脚手架PC楼梯板搁置架吊放PC楼梯板楼板、阳台板搁置架,梁下排架梁钢筋、模板、预埋件吊放PC叠合楼板、阳台板柱插筋、梁预埋件复核、叠合板现浇部分钢筋绑扎柱、梁、楼板混凝土循环施工至屋顶层拆除脚手架吊装外墙板(先角板,再边板,最后中间板)砌体结构安装吊篮外墙板缝防水外墙涂料内装修。
2.2、PC构件施工预制构件进场后检查编号(型号)、构造、预埋件;外墙板、楼板(阳台板)、楼梯板几何尺寸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外墙板施工工程墙板与结构连接构造:两点支撑,四点连接。
即现浇结构梁上预埋螺栓,安装两个悬挑钢扁担,PC外墙板搁置在两个悬挑钢扁担上,重量主要由这两个悬挑支撑点承担;另PC外墙板上预埋螺栓,通过“L”型连接件和现浇结构预埋螺栓连接,连接件和预埋螺栓连接件三维可调节。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技术应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技术应用预制混凝土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于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建筑方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预制混凝土技术正逐渐成为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重要选择。
其能够提高施工速度、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且提供卓越的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预制混凝土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一、预制混凝土技术概述预制混凝土是指在控制好水灰比和混合料配合比的条件下,在专业化生产设备中进行浇注、养护和加固,以提高构件整体强度和质量稳定性。
与传统现场浇筑相比,预制混凝土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在厂房内进行浇注养护,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可以大规模生产统一规格的构件,显著提高施工效率。
2. 保持质量稳定:由于专业化生产设备以及标准化生产流程的应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强度更加稳定可靠。
3. 减少对现场环境影响:预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尘埃、污染物和噪音等因素得到控制,有效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提高施工环境。
4. 便于迁移重复使用:预制混凝土构件一般设计成模块化,易于拆卸运输和组装安装,方便实现建筑物的拆除与重建。
二、预制混凝土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1. 构件墙板预制混凝土构件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墙体系统。
通过模具生产出标准化的墙板,再通过吊装或卡接等方式进行组装。
这不仅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并且保证了施工质量和结构强度。
同时,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嵌入电线槽、管道槽等结构腔体,为后续改造和维修提供方便。
2. 楼梯及楼板预制混凝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楼梯的生产。
通过预制构件,可轻松安装各种类型的楼梯结构。
而楼板方面,则可以生产出标准化的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楼板,再进行现场组装,既提高施工效率又有效控制质量。
3. 其他构件除了墙体、楼梯和楼板外,预制混凝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它不同的建筑构件中。
例如,预制混凝土柱和梁可用于支撑建筑物结构;预制混凝土外立面板能够增强建筑物耐久性和美观性;预制混凝土桥梁等特殊构件在公路和铁路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
探索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技术

探索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技术在当今日益快节奏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建筑项目需要迅速完成,同时要保证质量和可持续性。
而预制混凝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可靠和环保的解决方案,正在逐渐成为现代建筑行业的热门选择。
本文将探索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技术,并讨论其优势、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预制混凝土技术的概述预制混凝土是指在工厂或生产场地进行加工和浇注,在运输过程中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然后在现场通过组装连接完成施工的建筑材料。
与传统现场浇筑相比,预制混凝土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施工效率:由于预制混凝土在工厂内进行加工和检验,可以避免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此外,它还可以与其他系统集成,使得整体施工流程更加紧密顺畅。
2. 确保质量和一致性:预制混凝土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可以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施工一致性,并减少因现场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质量问题。
这种可靠性使得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工程要求。
3. 减少对资源的需求:预制混凝土技术有效地节约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相对于传统浇筑方式,它更加环保,并且对周围绿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小。
4. 提高安全性:预制混凝土在拼装过程中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固定,能够有效提升安全系数,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同时,由于现场施工时间缩短,也减少了工人和行人在施工现场受到事故威胁的可能性。
二、预制混凝土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1. 住宅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快速建设高品质住宅成为一个重要任务。
采用预制混凝土技术可以极大地缩短项目周期,并确保建筑品质。
基于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生产的预制住宅已在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2. 商业建筑:商业建筑项目通常有较高的要求,包括功能复杂性、工程量大和时间紧迫等。
通过使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如墙板、楼梯和梁柱等,可以加快施工速度并确保质量。
3. 公共设施:预制混凝土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如学校、医院、体育馆和地铁站等。
预制构件的标准化使得设计和施工更加简单,并且能满足大量人流需求。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技术交流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技术交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在减少施工时间、降低成本以及提高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在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如何完成各种复杂操作和确保施工质量就需要通过技术交流来解决。
1. 施工技术交流的重要性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相对复杂,涉及到制造、运输、安装等多个环节。
通过有效的技术交流可以帮助各个环节之间更好地协作,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和纠正成本。
同时,技术交流还能够推动行业进步,促进创新。
2. 施工技术交流的方式(1)经验分享会:经验分享会是一种常见的技术交流方式。
在这种会议上,各个参与者可以分享他们在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所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和交流,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可以从其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2)培训课程:为了提高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可以组织一些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由专业机构或学术机构提供,涵盖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包括材料使用、设备操作以及安全措施等。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施工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施工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3)技术交流会议:定期举行技术交流会议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中不同公司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样的会议通常邀请行业内专家发表演讲,并组织圆桌讨论和问题解答环节。
通过与其他公司分享经验和观点,参与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并寻找共同解决方案。
3. 施工技术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尽管施工技术交流对于推动整个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包括技术信息的保密性问题、交流平台的建设以及行业标准的确定等。
这些问题需要行业组织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以便更好地推动施工技术交流的进行。
4. 施工技术交流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加直观地理解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一、预制混凝土结构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装配式建筑是一种以工厂化生产模式为基础,通过将各个构件预先加工、组装成整体再进行现场安装的建筑方式。
作为其中重要的施工材料之一,预制混凝土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和应用技术两个方面探讨其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二、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优势1. 提高施工效率预制混凝土结构可实现与建筑设计和施工并行进行,节约了大量施工时间。
在工厂内进行加工,不受季节和环境限制,可以快速生产出标准化、规范化的构件,在现场直接安装即可。
相比于传统砌筑或浇筑混凝土的方式,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2. 提高质量控制预制混凝土结构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个构件都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由于采用专业设备和模具,加工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
而传统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到施工环境和操作技术的限制,存在一定的施工质量风险。
3. 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预制混凝土结构采用标准化工艺和设备进行生产,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在装配式建筑中,构件可以被循环利用,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这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符合现代社会对于绿色建筑的追求。
三、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1. 构件加工与运输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借助专门设备进行加工,并经过严格质检后才能运输至现场。
其中涉及到模具设计、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注等步骤。
加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灰比、料浆密实度以及搅拌时间等参数,确保产品质量。
2. 安装与连接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现场安装时需要遵循精确的顺序与方法进行。
首先要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构件的吊装和连接。
过程中应保证构件之间的密实性,采取合适的连接件或粘接剂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3. 质量检验与保养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预制混凝土结构进行质量检验和保养。
质量检验包括材料验收、模具尺寸检测等环节,以确保每个构件符合标准。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技术预制混凝土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于高效、快速建筑方式的需求与日俱增。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先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而其中,预制混凝土技术作为装配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诸多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生产工艺以及施工现场等方面探讨预制混凝土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材料选择预制混凝土技术是指将混凝土构件在生产厂进行预先浇铸成型,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一种施工方法。
因此,在预制混凝土技术中,材料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择选水泥品牌时,应该考虑其强度、耐久性以及适合性等因素。
同时,在骨料方面,需要选择粒径分布合理、颗粒形状好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骨料。
此外,钢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钢筋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生产工艺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是保证质量和效率的基础。
首先,在模具设计上,需要根据具体构件形状和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以确保构件可以顺利脱模,并保证表面光滑度。
其次,在混凝土搅拌和浇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参数,以确保混凝土均匀一致,并避免气孔和缺陷产生。
最后,在养护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喷水养护、防风遮阳等方面来确保构件养护质量。
施工现场预制混凝土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并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预制构件较大且重量较重,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机械设备和工艺来确保施工安全。
其次,在现场组装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和尺寸误差,以确保整个建筑系统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和监管。
预制混凝土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优势预制混凝土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具有许多显著优势。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浇筑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浇筑技术随着现代建筑技术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式在市场上得到了迅猛发展。
预制混凝土作为装配式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在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探讨。
一、预制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预制混凝土浇筑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模板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模板表面平整、无明显破损,并涂抹防粘剂以便于拆模。
其次,对坍落度和骨料搭配比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浇注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强度。
此外,还需要确保环境温度适宜,并采取相应的防止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硬化产生影响的措施。
二、预制混凝土浇注技术1. 振捣技术振捣是预制混凝土浇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通过振捣可以有效排除混凝土中的空隙和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压强度。
在振捣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振动器,并控制好振动时间、频率和力度,以充分发挥振动器的作用。
2. 自流平技术自流平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预制混凝土浇注方式。
它通过调整混凝土配比和添加控制剂使得浇注后的混凝土能够自行流平并形成平整的表面。
在使用自流平混凝土时,应注意调整好施工现场的坡度,以保证混凝土能够顺利地流动至各个角落,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漏水。
3.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为了满足装配式建筑对材料性能和结构强度的要求,常常需要使用到高性能混凝土来进行浇筑。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耐化学腐蚀等优点,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时,需要进行充分的材料试验和成品检测,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三、预制混凝土浇注后的处理1. 养护技术混凝土浇注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其正常硬化和强度发展。
养护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养护方法,如保温、湿润等。
同时还应注意避免突然温度变化和水分蒸发过快等情况对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
2. 拆模技术当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可以进行模板拆除。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施工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施工技术预制混凝土是一种在工厂或生产现场先制造好再运至施工现场的建筑构件。
预制混凝土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满足不同项目需求。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施工技术,包括设计、生产和安装等方面。
一、设计阶段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混凝土构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构件设计可以保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并兼顾美观性和实用性。
首先,需要根据项目需求确定构件类型、尺寸以及混凝土强度等参数。
其次,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协调性。
同时,还需要确定模板材料选择、加固措施以及后续维护等因素。
二、生产阶段1.原材料选择在预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原材料至关重要。
常见的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等。
水泥是预制混凝土的基础材料,可以选择不同牌号的水泥根据需要调配混凝土强度。
骨料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具体施工要求选用粗细骨料进行混合使用。
粉煤灰作为一种掺合料,在预制混凝土中起到节约资源和改善混凝土性能的作用。
2.搅拌与浇注预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搅拌是一个关键环节。
搅拌应采用适当的时间、速度和方式,确保各种原材料充分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同时,浇注时应防止料液分离、渗漏或气孔等缺陷产生,并控制好浇注速度和压力,以保证构件质量。
此外,在模板中应采取合适的振动装置对混凝土进行震实处理。
三、安装阶段1.运输与卸载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输至施工现场,并进行卸载操作。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做好固定与保护工作,以防止在途中发生挤压、碰撞等损坏情况。
卸载时应采取合理的操作方法,避免冲击和倾斜造成结构破坏。
2.连接与定位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与定位也是装配式建筑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通常采用焊接、螺栓或槽钢连接等方式进行。
在连接过程中,需要保证构件之间的稳定性和紧密度,确保整体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同时,在定位过程中需考虑准确性,避免出现偏差以影响后续施工和使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组建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组建技术预制混凝土是一种在工厂或者其他集中生产场所进行制作的建筑构件。
它能够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具有成本控制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势。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混凝土组建技术被广泛运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项技术。
一、概述预制混凝土组建技术是指将事先预制好的混凝土构件在现场进行组装安装的方法。
这些构件通常具有标准化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定制。
与传统施工相比,预制混凝土组建技术具有时间节约、资源利用高效等优势。
二、生产过程1.设计和模具制作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首先需要进行设计,并确定其尺寸、形状和强度等参数。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模具的制作,模具通常采用钢板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材料。
模具必须具备一定的刚性和精度才能保证最终构件的尺寸和质量。
2.混凝土浇筑在模具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充分搅拌,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然后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并采取振捣或震动等工艺措施,在排除空气和坍塌现象的同时提高混凝土结实度和密实度。
3.养护和固化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和固化。
通常采用湿润保温的方法,定期喷水或覆盖湿布等措施来保持混凝土的水分含量和温度。
这样可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提高其整体性能。
三、组装安装1.运输和卸载预制好的混凝土构件需要通过专用运输设备将其从生产场所运送到建筑施工现场。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对构件进行适当的固定和防护,确保其不受损坏。
到达施工现场后,需要使用起重机等设备进行卸载。
2.构件组装在卸载完成后,开始进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组装工作。
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和安装顺序,将各个构件逐层组装起来。
通常采用螺栓连接、焊接或者粘接等方法将构件与结构体连接起来,确保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3.补充施工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组装完成后,可能需要对其进行补充施工。
例如填充蜂窝空隙、修整边角、增加防水层等。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使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混凝土使用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在这种施工方式中,预制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材料,具有诸多优点,如高强度、耐久性和效率等方面上的优势。
本文将重点讨论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混凝土的使用。
一、预制混凝土简介预制混凝土是指在生产厂家利用专业设备进行加工,并且经过养护后被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建筑构件或构造。
与传统现场浇筑混凝土相比,预制混凝土有较好的一致性、密实性和强度保证。
由于其精确度高、质量可控以及适用性广泛,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预制混凝土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优势1. 提高施工效率预制混凝土构件可以在离开厂家之前就完成设计和生产过程。
这意味着在现场安装时只需组合构件即可,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
此外,预制混凝土还可以与其他装配式建筑技术相结合,例如钢结构和模块化设计,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2. 提供一致性和质量保证预制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严格控制配比、自动浇注和养护等环节来确保一致性和质量。
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在预制混凝土中不存在因气候、操作员技能或施工现场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变化。
这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3. 提高建筑质量和强度通过使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可以实现更好的材料性能控制并增强建筑物整体的质量和强度。
由于生产过程受到良好管理,并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拼装接缝等特点,预制混凝土比传统浇筑的混凝土更耐用,并能够应对地震、风压等自然灾害。
4. 减少对资源的依赖预制混凝土利用工业化生产手段,在厂家进行集中生产,可以有效降低对资源的消耗。
相比传统建筑施工方式,预制混凝土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料少,并且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减少了对原材料的浪费。
5. 降低施工噪音和污染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噪音和粉尘污染,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使用预制混凝土则有效地减少了这些问题。
由于主要构件在厂家加工完成,现场只需进行简单的组合安装,避免了传统现场浇筑的大部分噪音和粉尘污染。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发表时间:2018-09-14T15:15:44.1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作者:高潜[导读] 在建筑领域当中,有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技术,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也叫做PC技术。
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摘要:在当今社会中,城市发展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住房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对于民用建筑的建设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的城市中,民用建筑逐渐朝着高层化发展,而采用过去的建筑形式,现浇式施工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工期和较高的成本,费时费力,对于民用建筑产业的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和较大的制约作用。
传统现浇结构施工当中,施工操作量非常大,在工程施工中,消耗的劳动力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工程施工一般都有着很长的工期,也不容易合理控制施工成本。
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技术,在民用建筑中应用,相比于过去的现浇式技术,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和作用,采取工业生产的方式完成建筑生产,使工期得到缩短、成本得到降低,进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民用建筑;应用与发展前言:在建筑领域当中,有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技术,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也叫做PC技术。
该技术是把建筑中主要的各种构件,都采用预制的方法提前制作好,在实际施工当中,只需要完成连接和装配等相关的工作,不用再现场浇筑混凝土结构。
这种技术和传统的混凝土技术比较,优势非常明显,预制装配,就是在工程中拆分建筑各个构件,分别生产,最后组装拼接形成完整的建筑。
目前,其它国家很多建筑生产中都应用了这种方式,极大的推动了建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而我国现在的民用建筑大多还是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因此,对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还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
一、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的概述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其应用的构件和部件,都是通过预制的方式提前制作,在施工现场中,采取部分现场浇筑、节点连接、装配等操作,形成需要的完整混凝土结构。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结构施工技术浅探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结构施工技术浅探摘要:近些年来,在社会的发展之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呈现出一种蓬勃的发展趋势,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的混凝土建筑主要使用现场施工的生产模式,设计粗放、材料损耗大、建筑垃圾多、质量不稳定、工业化程度低,这是难以满足社会发展。
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正是基于此产生,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无论是在安装施工、构件生产还是建筑设计上都远远优于传统的建筑结构,节能效果、外观质量都十分的理想。
本文就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结构施工技术进行讨论。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结构;施工技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PC),其工艺是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结合部分现浇而形成的混凝土结构。
PC工程在当今世界建筑领域中,作为新兴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在海外得到较普遍运用。
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1.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优点首先是环保节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强调在工厂中将各个预制构件进行加工成型,然后在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根据实际的施工条件和构件受力特点来进行定位和安装,这样的建设方式和结构体系能够更加适合目前绿色施工的建设理念,减少建筑垃圾,降低雾霾,实现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等各种绿色建设要求,保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这样的装配式结构能够连续不间断的完成工程建设中的各个工序,减少进场施工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有效减少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不但减少了其中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同时还能够高效的完成整个施工内容,有效避免了由于外界天气因素对工程所造成的影响。
最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是在工程中就已经完成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施工人员的变动对结构构件的影响,施工的整体质量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之间不再有较大的联系,从而更好的保证构件质量。
1.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缺点这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缺点,目前我国对这种结构体系的研究并不成熟,对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在装配式结构形式和抗震性能的研究上,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地震频发区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结构施工技术浅探 张燊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结构施工技术浅探张燊摘要:当前时代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而施工技术的发展在现有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中,预制装配式的运用所具备的意义十分显著。
本文就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技术为对象展开研究,为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莫定基础。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技术1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城市建筑中,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一施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节省工期,具有较大优势。
2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的概念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通过工厂统一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然后将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借助可靠的安装方式装配而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其中包含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简称为装配式建筑。
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具有:现场工人数量大幅度减少50%左右、但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缩短施工工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与提高、施工安全得到保障;资源消耗明显降低、避免了建筑工地“脏乱差”的传统印象。
3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主要特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尤其是土建工程项目的规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施工效率。
而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出现以及在项目工程中的广泛应用,让项目工程从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正是因为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拥有符合标准的模块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同时在防水性以及耐久材料的制作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专业优势。
将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有效应用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非常高率地提高整体混凝土施工效率,以及让整个土建工程项目的经济收入得到更好的保障。
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减少项目施工中所产生的粉尘以及噪音,从而更好地保障了施工安全,可以让整个项目圆满完成。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PC)生产与施工技术交流大会圆满结束

新型建筑工业化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PC)生产与施工技术交流大会圆满结束2014年3月20,新型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PC)生产与施工技术交流大会在安徽世纪金
和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有关构件加工工厂、构件生产设备公司等业内人士共千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场面空前盛大。
图1 交流大会现场
开场,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周善武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稍作精炼致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产业中心文林峰主任发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趋势与建议》演讲,正式拉开交流大会的序幕。
图2 “千人大会”现场坐无虚席
当前,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已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为了大力促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本届交流会以“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为主题,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生产与施工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预制构件工厂的规划建设与工艺设备》、《预制构件配套附件和施工相关材料、技术》二个专题进行全面、系统的专题讲座和互动交流。
从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内涵与发展模式,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技术规程、施工技术与管理、预制构件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全系统、全方位的大会交流,对于指导和帮助有关开发、设计和施工企业全面掌握工业化生产方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PC)生产和施工技术起到重要作用,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
专题一:预制构件工厂的规划建设与工艺设备【预制构件生产的工厂规划与设备】
会议历时两天,与会代表的演讲与发言对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全国各省市积极推广建筑工业化拉开了序幕。
沈阳卫德住宅工业化科技有限公司。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
它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还能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就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论述与分析,重点探讨其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发展前景。
一、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1.1 精密度高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精密设备和模具进行生产,保证了构件尺寸的精确度和一致性。
1.2 施工速度快相比于传统的现场浇筑施工方式,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无需等待混凝土硬化时间,可以直接进行组装安装。
这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缩短了整个项目周期。
1.3 资源节约由于预制构件是在工厂里生产完成后再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的,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现场施工所需材料的浪费,并且减少运输中的能源消耗。
1.4 质量可控由于预制构件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和质量监控,可以实现对每个构件的质量进行全面把控,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二、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领域2.1 住宅建筑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技术在住宅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将结构体系和墙体分离,可以灵活地进行空间布局,并且提高了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2.2 商业建筑对于商业建筑来说,时间是利润。
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技术可以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快速完成项目交付。
同时,由于其精准的尺寸控制和优异的质量表现,也非常适合商业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多变的需求。
2.3 公共设施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公共设施领域,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等。
这些建筑对于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要求较高,采用预制构件可以确保建筑的整体质量,并且快速完成施工。
三、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传统的施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而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等优势,正逐渐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浅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与...

浅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与...建筑工业化概念自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便已存在并发展至今,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技术作为建筑工业化实现的主要途径之一,备受关注。
PC技术的应用探索工作一直在进行,但国内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末之后便言之较少。
如今,由于工业水平提高、绿色建造概念盛行、劳动力结构转变,现浇结构体系难以应对,因此PC技术再次进发出了生机。
PC 技术的再次盛行,是对整个建筑产业结构的一次调整。
全新社会环境和工业水平之下,对PC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不应局限在工业技术层面,更多的应在其创造力方面,比如PC技术的建筑表现力。
本文仅从建筑设计和表现的角度,对PC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加以研究。
绪论部分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对象及范围、方法及框架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是对PC技术应用概况的综述,分别从国内、国外角度叙述了PC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总结PC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结构体系、标准化、多样化三个方面。
第三、四章是本文关键章节,主要探讨PC技术的建筑表现力。
第三章是对PC技术应用形态的研究,结合市场归纳了PC构件产品的具体类型,并介绍了预制工厂的相关信息;结合国内外PC技术应用案例,以预制构件结构化的程度大小为依据,探讨了PC技术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应用形态,初探了PC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巨大创作潜力。
第四章针对PC外墙这一具体应用形态,探讨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外墙的建筑表现力:本章首先对比了装配式外墙和传统墙体的优劣,再结合案例,分别从构成形式、材料质感表达、形式肌理表征三个角度,剖析了PC外墙在构成、材料、肌理三个方面存在的创作潜力,进一步探索了PC技术的建筑表现力。
第五章是对本文总结,归纳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同时指出由于专业、时间、精力等因素而产生不足与局限,最后提出针对后续研究的展望,以期PC技术能在民用建筑的设计、建造、管理层面有更好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下游供应商资源不足,未形成市场化竞争
预制构件及部品的生产商太少,生产能力也还不够 总承包企业往往不同时具备生产和装配的能力 有成熟经验和技术能力的施工单位寥寥无几 有PC建筑全过程(含深化)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很少 配套连接件、临时支撑、钢筋套筒及灌浆料等供应商不足 运输设备、吊装设备等专用配套设施的生产商不多
同期开工的两栋楼,结构相同、面积相近,左 面采用传统建筑方式施工刚刚接近封顶,右边 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施工已交工可以入住。
装配式建筑工地整洁,外 立面无脚手架及防护网, 建筑垃圾大幅度减少。
1.4 实际工程案例施工效率对比
1.5 各省市的建筑产业化政策
2011年,沈阳市 创建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
1.5 各省市的建筑产业化政策
浙江省的相关政策
到2015年,全省PC建筑开工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保障房PC率达到30%。
政府投资项目必须确保一定面积比例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 采用节能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化示范项目。 对于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商品房项目给予面积奖励。
北京: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房和投资中心建设的保障房必须采用预制 装配式建筑。对于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商品房项目给予面积奖励。 济南:工程招投标时,有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的投标单位同等 条件下优先中标。优先返还或免收墙改基金及散装水泥基金。
设计已完成对各种样品、详细报价的对比分析
建筑企业管理运行机制的瓶颈
传统的企业运行管理模式根深蒂固,各自为战、以包代管、层层分包的管理模式严重 束缚了产业化的发展,必须要打破。
生产活动过程中利益链的瓶颈
传统的生产方式早已形成了固有的利益链,要在工程总承包(EPC)管理模式下,形 成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2.2 装配式PC建筑的成本增加因素
河北、安徽、山东、江苏、深圳、合肥等省市均已出台扶持政策
1.6 区位发展现状分析
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和以上海、江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 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两大引擎,由于具备良好产业基 础、技术研发及人才集聚优势、以及较成熟的市场分工协作, 未来将成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核心区。 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沈阳、大连、长春为中 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是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第二梯队,产业基 础好、市场需求大,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建筑垃圾等对环境影响大
4
1.2 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的挑战
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 劳动力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招工难 如何应对?
① 减少现场作业需要人工 ② 提高效率、节能环保 ③ 规范作业,确保质量和安全
人口红利 消失
建筑业、制造业等 传统劳动密集型 产业面临挑战
装配式 工业化建造
产业升级
5
1.3 工业化建造方式与传统方式对比
目 录
一. 建筑工业化的背景及意义 二. 目前发展瓶颈及成本分析 三.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和技术 四. 相关技术标准及设计要点 五. 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
六. 我司PC项目设计经验简介
1.1 建筑业的现状
以现场建造为主,问题:
现场建造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能耗大 建筑品质难以保证 粉尘、泥浆、噪音、
合肥、济南、青岛、成都、武汉等部分中心城市将成为我国建 筑产业现代化的第三梯队,初步具备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基 础条件。
目 录
一. 建筑工业化的背景及意义 二. 目前发展瓶颈及成本分析 三.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和技术 四. 相关技术标准及设计要点 五. 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
六. 我司PC项目设计经验简介
台湾润泰的预制住宅(框架结构),成本较传统现浇结构增加10 %~15%左右。
北京市工业化增量成本参考值:1、建筑高度60m以下409元/m2 (包括预制外墙);2、建筑高度60m以上436元/m2(包括预制外 墙);3、建筑高度60m以上115元/m2(不包括预制外墙)。
目 录
一. 建筑工业化的背景及意义 二. 目前发展瓶颈及成本分析 三.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和技术 四. 相关技术标准及设计要点 五. 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
在三环范围内以及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浑南新城、沈抚新城等有条 件的区域,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开发房地产项目,单体工 程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的装配率必须达到20%以上。利用公积金 贷款买房,如选购的是装配式建筑,首付仅需20%;购买全装修商品 住宅,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30%。
全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建筑等符合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条件的 项目,在立项和招投标方案审批时,明确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 新开发房地产项目,都将采用全装修方式建设。今年,全市商品住宅
全装修的比例将达到30%,全年完成全装修商品住宅1000万平方米。 采用全装修的商品住宅开发项目优先参与各类工程建筑领域的评选、评优 以及申报国家绿色建筑等。
1.5 各省市的建筑产业化政策
2013年上海发布“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
鼓励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其住宅单体和公共建筑单体的 预制装配率(墙体、梁柱、楼板、楼梯、阳台等住宅结构中预制构件 所占的比重)应不低于30%,2016年起不低于40%,建筑外墙宜采用
PC
建 筑 技 术 交 流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建筑
2015-01
应用现状及技术要点
李 伟 兴
李伟兴
副总工程师
博士,教授级高工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
上海市建筑工业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上海市建交委总体设计文件评审专家
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评审专家
E-mail:liweixing@
PC建造成本增加参考数据如下:
上海万科数据:20%~30%左右装配率的PCF住宅,每平方米造价 增加300~450元左右。
上海城建数据:框剪结构装配率达到50%~70%时,每平方米成 本增加700~1000元左右。
上海建工康桥6号地块项目,预制夹芯保温外墙,预制率15%左右, 每平方米成本增加500元左右。
2.2 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增加因素
临时可调斜撑及支架
PCF及墙板连接件
叠合剪板或楼板
构件运输及吊装
灌浆套筒连接
定型钢台模
2.3 装配式PC建筑的成本分析
随着产业化住宅量逐年提高,其建安成本将逐年下降。
预计未来2~3年可实现与传统住宅建造成本持平。 数据来源:第四届中国预制混凝土技术论坛
2.3 装配式PC建筑的成本数据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2012) 《钢筋套筒连接用灌浆料》(JG/T 408-2013)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已完成征求意见稿)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
4.1 相关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
4.1 相关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
已制定或正在制订中的技术标准:
2.2 装配式PC建筑的成本增加因素
预制装配式技术本身导致成本的增加
钢筋及混凝土用量增加: 1)构件拆分后拼接部位连接钢筋和加强钢筋增加 2)夹芯保温外页墙增加了钢筋及混凝土用量
3)叠合板、叠合墙、预制梁、预制柱等尺寸大于现浇
4)叠合楼板、叠合剪力墙的桁架筋增加用钢量
钢筋连接及夹芯墙板的内、外页墙之间的连接件费用较高 临时支撑、运输、吊装、就位等增加了施工安装费用 定型钢模板以及各种预埋件、吊环等增加了制作成本 预制构件或部品作为建筑产品,需要交纳17%的增值税
工业化 生产方式
建立技术体系
完善产业链
3.2.1 装配式PC建筑的技术关键
结构类型: 装配式PCF或剪力墙结构 ——住宅建筑 装配式框架、框剪结构 ——公共建筑
关键技术:
构件拆分设计 构件连接技术
节点构造处理
3.3 目前常见的装配式建筑体系
“外挂内浇”PCF剪力墙体系
双面叠合板式剪力墙体系
六. 我司PC项目设计经验简介
3.1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征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方式的工业化,主要体现在:
建筑设计标准化——以标准单元为基础 部品生产工厂化——以工厂制作为条件 现场施工装配化——以建造工法为核心 结构装修一体化——以建筑设计为前提 建造过程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4年完成报批稿)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 224-2010)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标准》JGJXX(即将立项编制) 地方标准:安徽、黑龙江、江苏、辽宁、北京、上海、深圳等
4.1 相关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
已制定完成的相关地方标准:
2.1 目前国内的发展瓶颈
先期成本提高的瓶颈
初期建造成本提高,根本原因是企业还没有完全掌握技术,没有专业队伍和熟练工人, 没有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做好了这些准备,成本自然会降下来。
行业管理体制的瓶颈
工业化生产方式与现行的管理体制机制不相适应是发展的现实,设计、生产、施工、
监理等环节都发生移位,主体责任范围都将发生变化。
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体系
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体系 全装配整体式框架体系
3.3.1 “外挂内浇”PCF剪力墙体系
3.3.2 双面叠合板式剪力墙体系
3.3.3 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体系
3.3.4 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体系
3.3.5 全装配整体式框架体系
3.3.6 常见的拆分预制构件
夹芯保温剪力墙
内部剪力墙
整体预制厨卫间
框架梁柱及外挂墙板
预制梯板
预制阳台
3.3.7 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