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剂-方剂学-云南中医学院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方剂学各论清热剂课件
方剂学各论清热剂课 件
目录
• 清热剂概述 • 常见清热剂介绍 • 清热剂药理作用及机制 •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清热剂概述
清热剂定义与分类
定义
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于 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分类
清气分热剂、清营凉血剂、清热 解毒剂、气血两清剂、清脏腑热 剂、清虚热剂。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药物因素
药物成分、剂量、用法等。
个体差异
年龄、性别、体质等。
合并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等。
长期用药
药物蓄积、慢性毒性等。
预防措施和建议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清热剂。 注意药物剂量和用法,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
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
治疗方剂
五味消毒饮加减,主要成分有金银花、野菊 花、蒲公英等。
治疗效果
患者服用5天后红肿消退,疼痛感消失。
05
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肾损害
尿频、尿急、尿痛、肾功能异常等。
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
肝损害
肝区不适、黄疸、转氨酶升高等。
通过运用现代制剂技术,可以开发出更高效 、安全、便捷的清热剂新剂型,提高临床治 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如黄芩、黄柏等,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病毒也有 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清热解毒类中药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 轻炎症反应,对多种炎症性疾病有治 疗作用。
目录
• 清热剂概述 • 常见清热剂介绍 • 清热剂药理作用及机制 •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清热剂概述
清热剂定义与分类
定义
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于 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分类
清气分热剂、清营凉血剂、清热 解毒剂、气血两清剂、清脏腑热 剂、清虚热剂。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药物因素
药物成分、剂量、用法等。
个体差异
年龄、性别、体质等。
合并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等。
长期用药
药物蓄积、慢性毒性等。
预防措施和建议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清热剂。 注意药物剂量和用法,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
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
治疗方剂
五味消毒饮加减,主要成分有金银花、野菊 花、蒲公英等。
治疗效果
患者服用5天后红肿消退,疼痛感消失。
05
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肾损害
尿频、尿急、尿痛、肾功能异常等。
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
肝损害
肝区不适、黄疸、转氨酶升高等。
通过运用现代制剂技术,可以开发出更高效 、安全、便捷的清热剂新剂型,提高临床治 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如黄芩、黄柏等,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病毒也有 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清热解毒类中药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 轻炎症反应,对多种炎症性疾病有治 疗作用。
中医方剂学第2讲清热剂ppt课件
5、现代用于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 性白血病,急性再障,流脑,溃疡病出血。
23
五、温病治疗大法及代表方归纳 1、卫分热证—在卫汗之可也—银翘散 2、气分热证—到气方可清气—白虎汤 3、营分热证—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清营汤 4、血分热证—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 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24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中病即止。 3、阴虚火旺者禁用。 4、现代用于败血病,脓毒血症,肺炎,泌尿
系感染,流脑,乙脑。
32
凉膈散
《和剂局方》
一、主治:中、上两焦邪热炽盛之证。
热聚于上,内扰胸膈
身热口渴,胸膈烦热
火热上攻
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
热伤血络,迫血上行
吐血、衄血
热在于胃,燥热内结
便秘尿赤
一、来源: 二、组成:14药,重用芩连5钱(15克),
余药2钱—7分。 三、主治:大头瘟(大头天行、大头风、
大头伤寒) 1、特点 2、病机 3、主症: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
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 脉浮数(可发热恶寒) 25
四、方解:
1、治法:清热解毒泄心肺,辛凉疏散除风热。 2、配伍
芩、连:清泄上焦热毒(酒炒)
内热炽盛
舌红苔黄,脉滑数
33
二、治法:清上泄下,泻火通便
三、配伍结构:
疏外 连翘、竹叶、薄荷 疏散热邪
清内 黄芩、栀子
清泻里热
泻下 大黄、芒硝、甘草、蜜 通便泄热
l 配伍特点:清上泄下,内清外疏
34
四、应用: 1、辨证要点: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 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2、加减: 上焦热盛,心烦口渴 天花粉、芦根 心经热盛,口舌生疮 黄连、莲心 咽喉肿痛 桔梗、山豆根、马勃 吐衄不止 鲜茅根、鲜藕汁 小儿急惊风 钩藤、羚羊角
23
五、温病治疗大法及代表方归纳 1、卫分热证—在卫汗之可也—银翘散 2、气分热证—到气方可清气—白虎汤 3、营分热证—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清营汤 4、血分热证—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 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24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中病即止。 3、阴虚火旺者禁用。 4、现代用于败血病,脓毒血症,肺炎,泌尿
系感染,流脑,乙脑。
32
凉膈散
《和剂局方》
一、主治:中、上两焦邪热炽盛之证。
热聚于上,内扰胸膈
身热口渴,胸膈烦热
火热上攻
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
热伤血络,迫血上行
吐血、衄血
热在于胃,燥热内结
便秘尿赤
一、来源: 二、组成:14药,重用芩连5钱(15克),
余药2钱—7分。 三、主治:大头瘟(大头天行、大头风、
大头伤寒) 1、特点 2、病机 3、主症: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
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 脉浮数(可发热恶寒) 25
四、方解:
1、治法:清热解毒泄心肺,辛凉疏散除风热。 2、配伍
芩、连:清泄上焦热毒(酒炒)
内热炽盛
舌红苔黄,脉滑数
33
二、治法:清上泄下,泻火通便
三、配伍结构:
疏外 连翘、竹叶、薄荷 疏散热邪
清内 黄芩、栀子
清泻里热
泻下 大黄、芒硝、甘草、蜜 通便泄热
l 配伍特点:清上泄下,内清外疏
34
四、应用: 1、辨证要点: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 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2、加减: 上焦热盛,心烦口渴 天花粉、芦根 心经热盛,口舌生疮 黄连、莲心 咽喉肿痛 桔梗、山豆根、马勃 吐衄不止 鲜茅根、鲜藕汁 小儿急惊风 钩藤、羚羊角
方剂学课件10清热剂
病机:肺胃热盛,灼伤津液,未成结实。
二、治法:清热生津。
三、组成:
1、主要配伍 2、石膏用量 3、粳米
2019/8/15
课件
7
四、方解: 石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肺胃之热
寒能清热,辛能解肌 透热外出 生津止渴
知母 :苦寒质润,清热养阴 粳米、甘草 :益胃护津,缓和石膏寒凉沉降之性、 以防寒凉伤中之弊。 l 用药特点:甘寒质润,清热不伤津。
2019/8/15
课件
29
三、主治:三焦火毒热盛之证。
火热毒盛,充斥三焦 大热烦躁 小便短赤
心火炽盛,内扰神明 错语不眠
血为热迫,随火上逆 吐衄
热伤血络,外溢肌肤 发斑
火毒壅于肌肉
疮疡肿毒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019/8/15
课件
30
四、应用: 1、辨证要点:大热烦躁,口干咽燥,尿赤,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中病即止。 3、阴虚火旺者禁用。 4、现代用于败血病,脓毒血症,肺炎,泌尿
2019/8/15
阳症疮课疡件 病机?
35
三、方解:
银花、甘草
热毒内壅 清热解毒,疏散邪热 防风、白芷
活血祛瘀止痛 归尾、赤芍
气血壅滞
乳香、没药
行气疏通壅滞 陈皮
痰热内郁 清热化痰,排脓消肿 花粉、贝母
脓未成或脓已成
消肿溃坚 穿山甲、酒、 皂角刺
2019/8/15
课件
36
四、应用:
1、原则:疮疡初起属于阳证。
2019/8/15
课件
44
咽喉肿痛 吐衄不止
桔梗、山豆根、马勃 鲜茅根、鲜藕汁
小儿急惊风 钩藤、羚羊角
2019/8/15
方剂学清热剂.课件
(南通医学院学报.1982,(2):75)
第三节 清热解毒
适应证:温病热毒炽盛证
代表方:黄连解毒汤 普济消毒饮 凉膈散
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
本方要点
集大苦大寒之品于一方,直折火毒之邪
三焦并治 配入清气、凉营、凉血剂中,以增清热解 毒之效。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要点
组成:重用连翘清热解毒
(《伤寒论》)
何谓痢疾?
治痢法之沿革?
宋以前沿用白头翁汤
金· 刘河间提出“泻而便脓血,行血则
甘草——兼调和药性
配伍特点:清散同用,升降并行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临床应用]
病机:风热疫毒壅于上部 主症: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恶寒,舌 红苔黄脉数。
吴瑭:“去柴胡、升麻者,以升腾飞
越太过之病,不当再用升也。……去黄芩、
黄连者,芩、连里药也,病初起未至中焦,
不得先用里药,故犯中焦也。”
普济消毒饮去升麻柴胡黄芩黄连方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犀角 生地黄 芍药 丹皮
[主治]原书
1.热伤血络证
2.蓄血留瘀证 后世用于热入血分证
为什么?
[制方原理]
病机:血热血瘀
立法:凉血散瘀
配伍意义
犀角 生地 芍药、丹皮 清热凉血止血 解毒 养阴 化瘀
(君) (臣) (佐)
[ 功 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凉血散瘀
临床应用
此时产妇已高热达41.6℃,烦躁异常,辗
转不安,喊叫不息,周身大汗淋漓,极渴
而善饮。以手扪其头额、肌肤,灼若燔炭。
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洪大滑数。证属阳 明白虎证。即处白虎汤,处方:生石膏30g, 知母15g,甘草6g,粳米1撮。1剂。先煮粳 米,去渣,后纳诸药,煎成约300ml,1次 顿服,药后不过30分钟,诸症渐次消失。 随即宫口开全,胎儿顺产而下。
第三节 清热解毒
适应证:温病热毒炽盛证
代表方:黄连解毒汤 普济消毒饮 凉膈散
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
本方要点
集大苦大寒之品于一方,直折火毒之邪
三焦并治 配入清气、凉营、凉血剂中,以增清热解 毒之效。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要点
组成:重用连翘清热解毒
(《伤寒论》)
何谓痢疾?
治痢法之沿革?
宋以前沿用白头翁汤
金· 刘河间提出“泻而便脓血,行血则
甘草——兼调和药性
配伍特点:清散同用,升降并行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临床应用]
病机:风热疫毒壅于上部 主症: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恶寒,舌 红苔黄脉数。
吴瑭:“去柴胡、升麻者,以升腾飞
越太过之病,不当再用升也。……去黄芩、
黄连者,芩、连里药也,病初起未至中焦,
不得先用里药,故犯中焦也。”
普济消毒饮去升麻柴胡黄芩黄连方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犀角 生地黄 芍药 丹皮
[主治]原书
1.热伤血络证
2.蓄血留瘀证 后世用于热入血分证
为什么?
[制方原理]
病机:血热血瘀
立法:凉血散瘀
配伍意义
犀角 生地 芍药、丹皮 清热凉血止血 解毒 养阴 化瘀
(君) (臣) (佐)
[ 功 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凉血散瘀
临床应用
此时产妇已高热达41.6℃,烦躁异常,辗
转不安,喊叫不息,周身大汗淋漓,极渴
而善饮。以手扪其头额、肌肤,灼若燔炭。
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洪大滑数。证属阳 明白虎证。即处白虎汤,处方:生石膏30g, 知母15g,甘草6g,粳米1撮。1剂。先煮粳 米,去渣,后纳诸药,煎成约300ml,1次 顿服,药后不过30分钟,诸症渐次消失。 随即宫口开全,胎儿顺产而下。
方剂课件第四章 清热剂.ppt
因此,在现代临床上清热剂 常用于治疗多种急性传染性、感 染性热性疾病,同时还治疗一些 非感染性疾病,如变态反应性疾 病、白血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中医辨证属里热证者。
第一节 清气分热
清气分热剂,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等 作用,适用于热在气分证。以气分无形邪热弥 漫为其特征,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阴津耗伤。 邪入气分,里热正盛,故症见壮热烦渴,大汗 恶热,脉洪大等,治宜清热、除烦、保津为法。 常用辛甘大寒的石膏、苦寒质润的知母等药为 主组方。由于邪热易伤气阴,故常配伍益气养 阴生津之品,如人参、麦冬、粳米等。代表方 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
余热未尽 身热汗多、口干喜饮 阴津亏损 舌红苔少、脉虚而数 邪热内扰—心胸烦闷、虚烦不寐 胃失和降—气逆欲呕 气虚失养—虚羸少气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竹叶石膏汤--方义分析
君 竹叶、石膏—清热除烦止渴 臣 人参、麦冬—益气养阴生津 佐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 使 甘草、粳米—和中养胃调药
1.辨证要点 凡热病过程中见气津己伤, 身热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 临床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 口干,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之 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加石斛、天花粉、 沙参等以清热养阴;胃火炽盛,消谷善 饥,舌红脉数者,加知母、元参、天花 粉等以加强清热生津的作用。
三、分类 里热证的治疗,根据病邪的部位不同,发病阶段的
不同,病变性质不同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清热方法,选择 不同的清热方剂。主要分五大类:
气血之分 气分——清气分热 血分——清营凉血
虚实之别 虚热——清虚热 实热——清热解毒
五脏——清脏热
脏腑之殊
清脏腑热
六腑——清腑热
四、使用注意:一是要辨别热证所在部位。二是辨 别热证真假,勿为假象迷惑,如为真寒假热,不可 误用寒凉,以免雪上加霜,益增其寒。三是辨别热 证的虚实,要注意屡用清热泻火之剂而热仍不退者, 乃阴虚火旺,即王冰所说:“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此时切忌再用苦寒,以免化燥伤阴,当以甘寒滋阴 壮水之法,使阴复则其热自退。四是清热剂在遣方 用药方面,对于邪热炽盛,服凉药入口即吐者,可 凉药热服,或加用少量热药,此即反佐法,正如 《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言:“治热以寒,温而行 之”,意在消除寒热格拒的现象。五是要注意苦味 寒凉药物久服每易伤阳败胃劫津,必要时可配醒脾 和胃,护阴生津之品,防生他变。
方剂与中成药——清热剂.ppt
运
辨证要点
用
以头面红肿焮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 黄,脉浮数为要点。
大头瘟以头面肿大为特征,常见于春秋两 季,发病较急,有传染性,是儿科常见病种 之一。
普济消毒饮
加减变化
兼大便秘结者,加酒军; 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者,加川楝子、龙胆
草以清肝经湿热。 肿胀明显,加青黛、丹皮、赤芍,并用
青黛外敷
现代运用
君 :黄芩、黄连 ★重用,清上焦头面风热(酒制)
臣 :牛蒡子、薄荷、连翘、僵蚕
散热
板蓝根、马勃、玄参
解毒
佐
桔梗 陈皮
利咽;宣肺 行气
升麻、柴胡 ★火郁发之火郁发之;引药上行 使 :甘草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饮
配伍特点
● 集苦寒解毒药于一方相得益彰; ● 清疏并用; ● 升降并用,相反相成。
普济消毒饮
(表) (里)
❖脏腑(经络)
❖热(邪)——阴(正)
清
概述·分类
热
剂
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清营凉血剂 清热解毒剂 清脏腑热剂 清热祛暑剂 清虚热剂
清
概述·使用原则
热
剂
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而且 是里热虽盛,但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 用清热剂
清
概述·使用注意
热
剂
(1)辨清热证的虚实、病位和真假; (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普济消毒饮
用法
上药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 拌为丸,噙化。 现代用法:水煎 服。
普济消毒饮
主治
【病证】大头瘟
普济消毒饮
主症:—头面红肿,
焮痛
兼症—- 恶寒发热
大 头 瘟
目不能开 咽喉不利 舌燥口渴
发壅风 于于热 头上疫 面焦毒
《方剂学》PPT课件:04-清热剂
浙贝母、花粉---清热化痰散结
山甲、皂刺---通行经络,散结消肿 溃坚透脓
佐使:甘草节---助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酒---行血通脉,助药力直达病所
“
痈
疡
之
清热解毒
圣 药
消肿溃坚 ,
活血止痛 外
科
之
首
方
”
[运用] 本方是外痈内治中“消法”的代表方。清热解毒,行
气活血,消肿止痛,并能溃坚透脓,脓未成者,服之可消, 脓已成者,服之可溃。临床以局部红肿热痛或身热恶寒, 舌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紫花地丁
四妙勇安汤 组成: 金银花 玄参 当归 甘草 功用: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 脱疽 (热毒炽盛之阳证脱疽 )
4、清脏腑热
心经热证--黄连、木通、生地、竹叶--导赤散
肝胆热证--龙胆草、黄芩、山栀--龙胆泻肝汤
脏 肺热证--石膏、黄芩、桑白皮、芦根--泻白散
腑
苇茎汤
热 证
脾胃热证--石膏、知母、黄连—清胃散
清热解毒 凉血散瘀
[运用]
主治热入血分证,以各种出血,斑色紫黑,或神昏 谵语,身热,舌绛为证治要点。
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比较
同
异
配以清气透热之品 ,
组成 犀牛角、生地
清营汤
使入营之热从气分而解。 主治热传营分,
尚未动血之证。
主治
热入营血证
配活血散血。
犀角 地黄汤
主治热毒深陷血分,
耗血动血证。
附方
清温败毒饮
第四章 清热剂
【目的要求】
一、熟悉清热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事项。
二、掌握白虎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 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清胃散、葛根黄芩黄连汤、 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中医方剂学课件清热剂ppt课件
过食辛辣
中焦(脾胃):唇焦、便秘
泄下(有形之积)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 君:连翘
大剂量 轻、清、透
• 臣:1、黄芩
清上焦之热
2、栀子 清热利尿
3、大黄 芒硝
扬汤止沸
前后分消
泻热通便
• 佐:竹叶、薄荷
清上焦之热
透散热邪
• 使:甘草、蜂蜜 :调和药性,生津润燥
以泻代清
凉膈散
运用
辨证要点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
第三节
清热解毒
清热剂
清热解毒
• 温、热、火、毒(异名同性,程度差异) • 毒的来源(外邪化热、情志化火、辛辣饮食)
主治:三焦火毒证
上焦 中焦 下焦
心 肺 脾胃 肝胆 大小肠等
烦热谵语、出血
口燥咽干 疮疡肿毒
不 必 悉 具幻灯片 46
黄疸
下利、小便短赤
功用 泻火解毒
• 形象记忆法
第四章 清热剂
1、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 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 热剂。
清热剂
里热证
≠
高热 里实热证
炎症
清热剂
里热证
实热
里 热
虚热
经热
散漫之热
郁热 热毒
局部之热 搏结气血,腐败血肉 热陷心包
热结
热实互结、瘀热互结、痰热互结 、水热互结
热病后期,阴虚发热
• 治疗:清营汤加大黄、杏仁宣肺通腑,2日后,大便通畅,高 热渐退,下肢皮疹趋淡,舌红苔薄,脉弦略数,去大黄,加 鸡内金10克调理脾胃,3剂后,热退疹退。
清营凉血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翘等轻宣透邪之品, 芍、丹皮等泻热散
寓有“透热转气”之 瘀之品,寓有“凉
意
血散血”之意
异
主治
邪热初入营分未动 血之证
邪入血分之耗血、 动血之证
功用 透热养阴
凉血散瘀
同
均为清营凉血之剂,均以犀角、生地为主, 共治热入营血证,都具有清热凉血之功
-
40
犀角地黄汤
运
辨证要点
用
本方为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 证的常用方。
麦冬
【主治】
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
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 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清营汤
【方解】
君—犀角
清营凉血之要药 清解营分之热毒
生地:凉血滋阴
臣
麦冬:养阴生津
玄参:降火解毒 清热解毒
银花、连翘、竹叶 透热转气
佐 黄连:清心解毒
清营汤
丹参: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配伍特点】
竹叶石膏汤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方解 竹叶石膏汤
竹叶:清心利水除烦
君 石膏:清热生津除烦
臣
人参 麦冬
补气养阴生津
配麦冬,去性存用
佐 半夏:
使参、麦补而不滞
降逆和胃止呕 使石膏清而不寒
使 粳米、甘草:和胃养脾
-
22
竹叶石膏汤
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 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医宗金鉴》称本方为:“以 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以清热解毒为主,配伍养阴生津和“透 热转气”之品。
【证治要点 】
本方为治疗热邪初入营证的常用方。临 床应用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脉数为辨证要点。
清营汤
【加减应用】
清营汤
寸脉大,舌干较甚者 - 黄连,以免苦燥伤阴
热陷心包而窍闭神昏者 + 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以清心开窍
营热动风而见痉厥抽搐者 + 紫雪丹,或 + 羚 羊角、钩藤、地龙以熄风止痉
临证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 神昏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小品方》, 录自《外台秘要》
组成 犀角地黄汤 犀角 生地 赤芍
丹皮
-
35
犀角地黄汤
主治
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
热 脉细数 入 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 血 血,便血,尿血等 分 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
咽,大便色黑易解。
-
36
犀角地黄汤
功用(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竹叶石膏汤
运
辨证要点
用
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 未清,气津耗伤的常用方 。
临证以身热多汗,心胸烦闷, 短气神疲,口干喜饮,气逆欲呕, 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竹叶石膏汤
现代运用
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 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以 及糖尿病属胃热阴伤者。
第二节 清 热 凉 血
一、适应证: 热入营血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
白虎汤
使用注意
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 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 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 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 误用。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
组成
竹叶 半夏
石膏 粳米
麦冬 甘草
人参
竹叶石膏汤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证。气分热盛后期,身 热多汗,心胸烦闷,短气神疲, 口干喜饮,气逆欲呕,或虚烦不 寐,舌红少苔,脉细数。
3、了解: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
3
【药为主组成, • 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 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二、立法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 者清之”
-
4
三、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清气分热—气分热盛—白虎汤等 2、清营凉血—热入营血—清营汤等 3、清热解毒—三焦火毒热盛证—黄连解毒汤 4、清脏腑热—脏腑热盛证—龙胆泻肝汤等 5、清虚热—热邪伏阴证—青蒿鳖甲汤等
以辛甘大寒的石膏与苦寒质润的知母 为主组方。
三、代表方: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
-
8
白虎汤
《伤寒论》
组成
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白虎汤
主治
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 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白虎汤
功用
清热生津
方解
白虎汤
君 石膏:清热透邪,生津除烦
臣 知母:清热滋阴
粳米
佐
益胃生津,顾护脾胃
第四章 清热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 汤、凉膈散、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 泻肝汤、苇茎汤、清胃散、葛根黄芩黄连 汤、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
2
2、熟悉:(1)清热剂的含义、适应证、分类及注意 事项(2)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左金 丸、泻白散、玉女煎
甘草
白虎汤
用法
➢ 煮米熟汤成。 ➢ 温服。
白虎汤
运
辨证要点
用
本方为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的 基础方。
临证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 渴、脉洪大(“四大症”)为辨证 要点。
白虎汤
现代运用
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 牙龈炎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 湿性关节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
5
五、使用注意:
1、辨别里热所在部位; 2、辨别热证真假; 3、辨别热证的虚实; 4、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5、邪热炽盛,服清热剂即吐者,可采用“从 治”之法(反佐法)。
-
6
第一节 清 气 分 热
一、适应证:
热在气分证。 症见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多汗,口
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
7
二、方剂配伍特点: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
37
方解 犀角地黄汤
君 犀角:凉血清心解毒
臣 生地:凉血滋阴生津
佐 赤芍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丹皮
“凉血散血”
-
38
犀角地黄汤
配伍特点
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使热 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滤,凉血 止血又无冰伏留瘀之弊。
-
39
类方比较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配伍 清营凉血中伍以银花、 清热凉血中配伍赤
热痰 + 竹沥、天竺黄、川贝母之属,清热涤痰
营热多系由气分传入,如气分热邪犹盛,可重 用银翘、黄连,或 + 石膏、知母、大青叶、板 兰根、贯众之属,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药理研究】 1、解热、抗炎作用 2、抑菌作用 3、抗血栓作用 4、改善微循环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败血症、肠伤寒、川崎病或其他热 性病证属热入营分者。
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等;热入血分则见出血, 发斑,昏狂,谵语,舌绛起刺,脉数等。
二、方剂配伍特点:
清营凉血药为主,适当配伍清宣透达及 凉血散瘀之品。
三、代表方: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
清营汤
《温病条辨》
【组成】 犀角 生地 玄参 竹叶心 丹参 黄连 银花 连翘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病因病机】 邪热内传营分,耗伤营阴
寓有“透热转气”之 瘀之品,寓有“凉
意
血散血”之意
异
主治
邪热初入营分未动 血之证
邪入血分之耗血、 动血之证
功用 透热养阴
凉血散瘀
同
均为清营凉血之剂,均以犀角、生地为主, 共治热入营血证,都具有清热凉血之功
-
40
犀角地黄汤
运
辨证要点
用
本方为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 证的常用方。
麦冬
【主治】
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
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 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清营汤
【方解】
君—犀角
清营凉血之要药 清解营分之热毒
生地:凉血滋阴
臣
麦冬:养阴生津
玄参:降火解毒 清热解毒
银花、连翘、竹叶 透热转气
佐 黄连:清心解毒
清营汤
丹参: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配伍特点】
竹叶石膏汤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方解 竹叶石膏汤
竹叶:清心利水除烦
君 石膏:清热生津除烦
臣
人参 麦冬
补气养阴生津
配麦冬,去性存用
佐 半夏:
使参、麦补而不滞
降逆和胃止呕 使石膏清而不寒
使 粳米、甘草:和胃养脾
-
22
竹叶石膏汤
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 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医宗金鉴》称本方为:“以 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以清热解毒为主,配伍养阴生津和“透 热转气”之品。
【证治要点 】
本方为治疗热邪初入营证的常用方。临 床应用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脉数为辨证要点。
清营汤
【加减应用】
清营汤
寸脉大,舌干较甚者 - 黄连,以免苦燥伤阴
热陷心包而窍闭神昏者 + 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以清心开窍
营热动风而见痉厥抽搐者 + 紫雪丹,或 + 羚 羊角、钩藤、地龙以熄风止痉
临证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 神昏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小品方》, 录自《外台秘要》
组成 犀角地黄汤 犀角 生地 赤芍
丹皮
-
35
犀角地黄汤
主治
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
热 脉细数 入 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 血 血,便血,尿血等 分 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
咽,大便色黑易解。
-
36
犀角地黄汤
功用(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竹叶石膏汤
运
辨证要点
用
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 未清,气津耗伤的常用方 。
临证以身热多汗,心胸烦闷, 短气神疲,口干喜饮,气逆欲呕, 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竹叶石膏汤
现代运用
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 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以 及糖尿病属胃热阴伤者。
第二节 清 热 凉 血
一、适应证: 热入营血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
白虎汤
使用注意
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 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 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 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 误用。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
组成
竹叶 半夏
石膏 粳米
麦冬 甘草
人参
竹叶石膏汤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证。气分热盛后期,身 热多汗,心胸烦闷,短气神疲, 口干喜饮,气逆欲呕,或虚烦不 寐,舌红少苔,脉细数。
3、了解: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
3
【药为主组成, • 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 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二、立法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 者清之”
-
4
三、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清气分热—气分热盛—白虎汤等 2、清营凉血—热入营血—清营汤等 3、清热解毒—三焦火毒热盛证—黄连解毒汤 4、清脏腑热—脏腑热盛证—龙胆泻肝汤等 5、清虚热—热邪伏阴证—青蒿鳖甲汤等
以辛甘大寒的石膏与苦寒质润的知母 为主组方。
三、代表方: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
-
8
白虎汤
《伤寒论》
组成
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白虎汤
主治
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 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白虎汤
功用
清热生津
方解
白虎汤
君 石膏:清热透邪,生津除烦
臣 知母:清热滋阴
粳米
佐
益胃生津,顾护脾胃
第四章 清热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 汤、凉膈散、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 泻肝汤、苇茎汤、清胃散、葛根黄芩黄连 汤、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
2
2、熟悉:(1)清热剂的含义、适应证、分类及注意 事项(2)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左金 丸、泻白散、玉女煎
甘草
白虎汤
用法
➢ 煮米熟汤成。 ➢ 温服。
白虎汤
运
辨证要点
用
本方为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的 基础方。
临证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 渴、脉洪大(“四大症”)为辨证 要点。
白虎汤
现代运用
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 牙龈炎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 湿性关节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
5
五、使用注意:
1、辨别里热所在部位; 2、辨别热证真假; 3、辨别热证的虚实; 4、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5、邪热炽盛,服清热剂即吐者,可采用“从 治”之法(反佐法)。
-
6
第一节 清 气 分 热
一、适应证:
热在气分证。 症见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多汗,口
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
7
二、方剂配伍特点: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
37
方解 犀角地黄汤
君 犀角:凉血清心解毒
臣 生地:凉血滋阴生津
佐 赤芍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丹皮
“凉血散血”
-
38
犀角地黄汤
配伍特点
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使热 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滤,凉血 止血又无冰伏留瘀之弊。
-
39
类方比较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配伍 清营凉血中伍以银花、 清热凉血中配伍赤
热痰 + 竹沥、天竺黄、川贝母之属,清热涤痰
营热多系由气分传入,如气分热邪犹盛,可重 用银翘、黄连,或 + 石膏、知母、大青叶、板 兰根、贯众之属,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药理研究】 1、解热、抗炎作用 2、抑菌作用 3、抗血栓作用 4、改善微循环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败血症、肠伤寒、川崎病或其他热 性病证属热入营分者。
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等;热入血分则见出血, 发斑,昏狂,谵语,舌绛起刺,脉数等。
二、方剂配伍特点:
清营凉血药为主,适当配伍清宣透达及 凉血散瘀之品。
三、代表方: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
清营汤
《温病条辨》
【组成】 犀角 生地 玄参 竹叶心 丹参 黄连 银花 连翘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病因病机】 邪热内传营分,耗伤营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