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中国地理》复习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中国地理》复习学教案

第一节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重点、难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第1课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一般是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四方面去分析。

本节教材在讲述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时,就是从半球位置、大洲与大洋位置、纬度位置、五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我国地理位置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半球、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部、太平洋的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疆域:⑴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领土四端点最北端:黑龙江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纬度)最南端:南海群岛上的曾母暗沙(纬度)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经度)最西端:新疆高原(经度)南北跨纬度近,约5500千米,东西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因此当祖国北方还是冰天雪地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10 中国的地形(讲)(提升版,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10 中国的地形(讲)(提升版,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区域地理专题10 中国的地形(讲)】之小船创作【课标细化】1.中国地形总特征;2.各类地形特征及分布;3.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4.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核心突破】一、地形和地势1.我国地形、地势及其影响环境要素主要影响气候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④影响热力环流,如形成山谷风;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水文①影响河流流向;②影响河流的落差及流速;③影响河网密度,一般平原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形河网密度小土壤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农业平原、盆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涵养水源工业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交通①影响交通运输线的方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②影响交通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交通网密度大城市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城的理想区域,这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投资【方法技巧】重要界线的山脉山脉海拔较高,对水热状况有较大影响,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山脉是天然的屏障,往往又是划分政区的界线。

西侧山脉名称东侧地形区省份其他地形区省份其他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非季风区大兴安岭东北平原黑龙江、吉林、辽宁季风区黄土高原山西第二级阶梯太行山华北平原河北第三级阶梯四川盆地重庆第二级阶梯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北第三级阶梯青藏高原西藏第一级阶梯横断山四川盆地、四川、第二级阶梯问题。

(1)图中①所在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景象形成的原因是( )①年降水量大②纬度低③相对高差大④土壤肥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关于②③两地农业生产条件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光照强,③地热量足 B.②地热量足,③地光照强C.两地均光照强 D.两地均热量足【答案】(1)B (2)A【针对练习】1.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2)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学案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学案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学案1. 简介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多样化的地形和地貌。

区域地理以探究中国的地理环境为核心,通过研究地形学,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各个地区的地貌特征、地势变化和地质背景,为我们解析地理现象和推动地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档将介绍中国的地形学概念,探讨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中国地形学概念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表遗迹(地貌)的学科。

在中国的地形学中,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塬、河流、湖泊、海洋等。

其中,中国的地形主要由喀斯特、冰川、河谷、河流、丘陵、山地等地貌类型组成。

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反映了地质构造运动、河流侵蚀和风蚀作用等自然过程的结果。

3. 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3.1 高原中国西部地区拥有广阔的高原地貌,其中最著名的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之一。

高原地势平坦,山脉连绵起伏,河流纵横交错。

高原地形对于中国的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影响。

3.2 平原中国东部地区是平原地貌的主要分布区域。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平原地区。

平原地形相对平缓,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的发展。

这些平原地区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3 山地中国是世界上山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华山等都是中国山地地貌的代表。

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气候的形成、水资源的储存和土地利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山地也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2024年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实用

2024年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实用

2024年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实用【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掌握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及其成因。

3.分析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2.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及其成因3.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问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了解?有哪些问题想要探讨?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三、课堂讲解1.讲解中国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地形:我国地形复杂,山地、平原、高原等地形多样,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

气候: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南方湿润,北方干旱,为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同的气候条件。

土壤:我国土壤类型丰富,但部分地区土壤贫瘠,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水资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

2.讲解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及其成因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地区:地势较高,土壤贫瘠,水资源短缺,农业发展以旱作农业为主。

华东地区: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以水稻种植为主。

华南地区:气候炎热,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以热带作物种植为主。

3.讲解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问题: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解决途径: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绿色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四、课堂讨论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势在哪里?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五、课后作业1.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我国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及其成因、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高二地理公开课教案

高二地理公开课教案

高二地理公开课教案高二地理公开课教案11.在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的基础上,学会经纬网定位中国地形单元的方法;2.学会提取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3.使学生掌握联系知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入手分析我国区域地理要素分布情况的方法。

1.准确定位地形单元的范围和位置。

2.根据地形单元的区域特征,结合具体区域分析相应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1课时一、导入:近几年来,浙江省文综高考的第37题属于中国地理,面对26分,区域定位是攻克这个堡垒的先锋队,定位准确了,特征清晰了,就可以稳操胜券。

这是高考考查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也是今后更加注重考查的方向。

那么如何做到中国地理空间的准确定位呢?二、方法:1、是什么:先要确定对象,是自然还是人文,其中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应从我国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方面入手,人文地理要素分布应从我国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等方面入手。

2、在哪儿:即定位,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和范围,事先要求学生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3、有什么:即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分析;4、为什么:即成因分析和联系比较。

5、怎么办:即措施和进展方向。

三、例题分析: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问:1、划出关键词2、答案是什么?为什么?3、请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

总结:例2、(26分)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实行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 问:1、图12在哪儿2、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

3、该地形单元的'区域特征是什么?总结:该区域实际上是由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组成,如果没有找到区分两者的界线,就会将内蒙古高原或黄土高原的特征混答,干扰答案,影响得分。

高二区域地理讲课教案

高二区域地理讲课教案

高二区域地理讲课教案教案标题:高二区域地理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区域地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3. 了解中国及其他重要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教学重点:1. 区域地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3. 中国及其他重要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2. 理解中国及其他重要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教学准备:1. 电脑和投影仪;2. 区域地理相关的教材、课件和地图资料;3. 课堂活动所需的小组讨论材料,如问题或案例。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一张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提问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理解,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区域地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地理的重要性,并启发他们提出问题或疑惑。

知识呈现与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直接在黑板上介绍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包括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考察和分析。

2. 结合地图和案例,讲解中国或其他重要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如中国的区域差异、中美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等。

讨论与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区域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是中国的某个省份或其他国家的特定区域。

2. 学生们根据所学到的区域地理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3.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与全班分享,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学生们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与概括,强调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发展问题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继续关注并研究区域地理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报告,总结他们的研究结果,并提出对该区域地理的见解和建议。

2. 鼓励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区域地理的研究成果和案例。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1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2【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括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演变历史。

高二必修三区域地理教案5篇

高二必修三区域地理教案5篇

高二必修三区域地理教案5篇地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二必修三区域地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必修三区域地理教案1绿色小区——理想的人居环境1.绿色小区的概念在人类迈入21世纪门槛的时候,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本世纪的流行主题,与自然和谐共处则成为人们共同的关注和期待。

在这样一个呼唤环保的时代里,绿色小区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绿色建材与绿色技术为基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配套齐全的生活小区。

绿色,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

绿色小区作为一个生态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要素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包括了节能、节地、节水,资源的再利用等各方面。

它的提出表现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文化意识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强烈责任意识,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21世纪人类运用科技手段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人居环境。

2.建设绿色小区的原则基于绿色小区属于可持续发展小区,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那么在它的规划和建设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选址的原则首先,小区应位于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居住区在选址上要远离产生污水、垃圾、噪声的工业区,尽量少在宜商的大城市中心地带建造住宅,多利用荒地、坡地、丘陵地段建造住宅,少占或不占耕地,尽量发挥地下空间的作用,适当鼓励高层、中高层建筑。

其次,为了确保居住区的清洁,在选择居住地时应查阅有关土地的使用管理档案及了解其地基的地质特点,以核实被选土地有无原污染,是否为放射性元素的高辐射区。

例如在我国北方曾有一处居住区便是建在一处受化工厂严重污染的地面上,当化工厂迁出后,地面、地基未经彻底清理就建成住宅,导致了迁入居民的癌症发病率高。

最后,小区的选址还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一致,并注意到居住区内外交通的方便程度。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二讲中国的地形教案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二讲中国的地形教案

第二讲中国的地形知识:知道:主要地型类型及分布特点、多地震的国家、海底地形的种类和分布记住: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和丘陵的名称和分布、珠穆朗玛峰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中国地形的特征及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技能:初步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学会:在实地和地图上识别常见的地形类型、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能力:记忆: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和丘陵的名称和分布、珠穆朗玛峰观察:在实地和地图上观察我国地形、地势环境及其要素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观察结果描述我国地形景观特征和某种地形的特点想象:根据地图和景观图片想象我国地形、地势的空间状况、想象我国的地形特征,并能用地理语汇加以描述。

思维:根据地理图像和资料综合我国的地形特征1.我国地形特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也可通过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地势西高东低(陆上最高处珠峰8844.43米、最低处艾丁湖面-154。

31米),呈阶梯状分布从下面地形剖面图不难看出,我国的地形大势和呈阶状分布的基本状况。

(下图学生用书《三维设计》中国地形空间定位部分有北纬40、36度剖面图或考试地图册P103)(补充1:新中国成立后,利用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测记录,确定了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基准面,并且在青岛观象山埋设了永久性的水准原点。

水准原点的高程是以青岛验潮站平均海平面为零点,经过精密水准测量进行连测而得。

以黄海平均海平面建立起来的高程控制系统,通称“1956年黄海高程系”。

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中国的高程基准面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原国务院批准启用的“黄海平均海平面”。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比“黄海平均海平面”高29mm2:我国陆地最低点:-154.31米据新华社电国家测绘局08年9月28日公布了我国陆地最低点——新疆吐鲁番艾丁湖洼地高程新数据为-154.31米。

艾丁湖洼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南,是我国内陆最低处,也是世界著名低地.197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局采用传统光机型测绘仪器首次测定了艾丁湖洼地最低点高程数据为-155米.29年来,由于环境及地质结构变化、地壳运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风沙淤积的影响,艾丁湖洼地最低点的位置和高程发生一定变化。

高二中国地理中国自然资源教案

高二中国地理中国自然资源教案

高二中国地理中国自然资源教案高二中国地理中国自然资源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火山的概念、组成及其形成;【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能描述火山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自然地理的神奇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火山的组成以及火山的形成。

【教学难点】火山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设置情境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PPT展示一组日本富士山的图片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大家看看图片上的地方是哪里?我听到很多同学都认出来了,说是日本的富士山,很正确,富士山是日本人的象征和骄傲。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富士山是属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三种山岳类型中的哪一类?对,属于火山。

这节课,我就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火山。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教师做演示实验,模拟火山形成过程:在桌上放一个锥形瓶,瓶中装适量白醋和洗涤剂,用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入小苏打溶液。

滴入后,瓶内产生泡沫,随着泡沫的不断增加,溢出瓶外,堆积在锥形瓶周围。

教师做实验时,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观察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解决以下问题:(1)学生观察后,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2)学生运用初中所学化学知识——酸碱中和反应,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学生类比演示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推理火山的形成过程。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火山的形成过程: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这样形成的山体就是火山。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的是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2、结合课本和实验后的泡沫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1)火山由哪几部分组成?(2)每个部分分别对应泡沫堆的哪个部位?3、结合课本,学生回答:火山的规模范围有多大?(三)巩固拓展(1)PPT展示我国长白山天池的视频和图片。

(2)介绍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的相关小知识。

湘教版选修:高二地理《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

湘教版选修:高二地理《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

第一节中国的区域与行政区划中国地理部分考点解读:本部分内容包括中国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主要部分。

在高考中主要是以中国政区为基础和背景,考查有关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等相关内容,或是根据区域的各要素综合分析概括一些规律性的事物。

此外新闻地理也是本部分常考的内容。

复习建议:1、读懂书本、读透书本:熟悉各个考点。

2、必须熟练掌握有关中国的各种图形,包括位置图、分布图、剖面图等等。

本节高考考点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国土构成、中国的行政区划基础知识复习一、中国的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2、辽阔的国土,海陆兼备二、中国的行政区划规律技巧点拨1——国家地理位置的分析评价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可以从数理位置(经度位置、纬度位置)、自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依傍的山河平原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与邻区、邻国的相关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加以说明。

通常侧重于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加以分析。

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就是对地理位置优缺点的分析和评价。

1、请你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1)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和东半球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2)影响纬度位置——气候复杂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交通便利,降水丰沛,有利于农业发展2、辽阔的国土●面积广大:国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四端(注意经纬度)●陆疆与邻国●濒临的“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海)●海峡、岛屿、半岛●海岸线长度●隔海相望的国家2008年10月14日上午11时,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中国军队及地方政府在仪式结束后登岛。

标志着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全部确定。

黑瞎子岛的地理方位是北纬48°17′至48°27′,东经134°24′至135°05′,中方称抚远三角洲,民间称黑瞎子岛。

高二中国区域地理教案

高二中国区域地理教案

高二中国区域地理教案高二中国区域地理教案高二中国区域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

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一、基本概况1.位置和范围2.人口和民族【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Article/Index.html>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学案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学案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学案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貌多样的国家,地形的多样性是由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的学科,通过对中国地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为地质灾害防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支撑。

本文将对中国的地形学进行探讨,重点关注中国的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台地等地形类型。

一、中国的高山地形中国的高山地形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高山资源。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横亘于西南高原与高原之间,被称为“世界屋脊”,它的存在使得中国拥有丰富的冰川、湖泊和河流资源。

另外,中国还有其他著名的高山地形,如巴颜喀拉山、昆仑山等,这些高山地形对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的平原地形中国的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平原、黄河平原和珠江平原等。

这些平原地形肥沃土壤,气候温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平原地形还有助于交通和经济发展,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由于平原地区的人口密度大,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也较大,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的丘陵地形中国的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包括华北丘陵、黔中丘陵等。

丘陵地形起伏不平,地貌形态多样,具有良好的水源和生态环境。

丘陵地区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也是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四、中国的盆地地形中国的盆地地形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川西盆地等。

盆地地形被群山环绕,气候干燥,但由于盆地内地貌地形平坦,水文条件适宜,有利于农业和人类居住。

盆地地形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五、中国的台地地形中国的台地地形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如云贵高原等。

台地地形是由于地壳抬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起伏不大,水系发达,盛产水力资源。

台地地形因高程较高,气温低,适宜农牧业发展,也是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的热点区域。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
环节二
中国地形分布和特征
1.中国的地形特征: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中国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2.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图片或视频
2.中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大的高原)、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广布)
3.我国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
4.我国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准格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
第三
层级
知识
运用
监督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即《技能应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达标,可以不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征
2.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位置
教学建议
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对学习小组进行公正评价,对探究内容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讲授时,一定要注重强化对地图的使用,知识点需从图中得出,并落实到图上。
课后督促学生完成《固学案》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互查,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PPT展示相关答案
第四
层级
思维
建模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关键词:中国地形、地势,阶梯状分布的地势,高原、盆地、平原
学生做好记录,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好思维导图的填写
PPT展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总结概括提升创设 Nhomakorabea总结

地理高中二年级中国的区域发展教案

地理高中二年级中国的区域发展教案

地理高中二年级中国的区域发展教案中国的区域发展教案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着广阔的领土和多样化的区域发展情况。

了解中国的区域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既有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本教案旨在通过地理教育,帮助高中二年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区域发展。

二、目标1. 了解中国区域发展的特征和差异。

2. 理解不同地区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分析中国区域发展对国家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地理概述: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和人口等基本情况,并介绍中国的主要地理特征,如高原、平原、山脉和河流等。

2. 区域划分:学生了解中国的四个主要地理区域,即东部沿海地带、西部内陆地带、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解释每个区域的特点和发展差异。

3. 东部沿海地带:重点介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化进程。

学生应了解沿海城市的发展优势、外贸经济以及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4. 西部内陆地带:介绍该地区的地理特点,如高原和盆地,并了解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该地区发展的影响。

学生应认识到该地区的资源丰富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东北地区:介绍该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现状,特别是重工业和农业。

学生应了解该地区经济转型的困难性以及国家政策对该地区的支持。

6. 西南地区:介绍该地区的地理特点,如高山和盆地,并重点讨论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力发电和矿产资源。

学生应了解资源开发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教师通过直接讲解的方式介绍中国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以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加强学生的理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研究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并就各自地区的特点和问题发表意见。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3. 地理资料分析:为学生提供有关中国区域发展的真实数据和报告,让他们学会分析数据和报告,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区域发展。

中国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区域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一、高考展望中国区域地理内容在高考中常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以中国重点工程和时政热点的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1.以某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为背景,分析其成因的分布规律,评价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区域特点和差异的比较。

3.区域内资源的配置,人类生产和生活与区域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考点透析1、我国的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地势能影响气流的运行、水流的方向及水流的落差,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水能资源的储量。

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级阶梯状分布。

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另外,许多大河在从高一级阶梯进入低一级阶梯时,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地形指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不同地形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和半干旱的平原、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和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才能发展种植业。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类地形齐全,为我们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而平原仅占12%,因而耕地资源不足。

但山区的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2、我国的资源与工业部门为了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各地工业的发展,应立足当地资源条件,根据各地的资源类型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

如东北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因此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机械、化工等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地区,煤、石油、铁矿、海盐等资源丰富,又临近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因此,既有钢铁、石化、制碱、煤炭工业,又有发达的轻纺工业。

高二区域地理教案5篇

高二区域地理教案5篇

高二区域地理教案5篇高二区域地理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二区域地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学生阅读]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展示] 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承转]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引入下一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完整word版)地理试卷讲评课教案

(完整word版)地理试卷讲评课教案

地理试卷讲评课教案高三地理备课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中国区域地理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以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与一些相近知识点的区分,做到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做到举一反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试卷的评讲,首先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有信心,然后能发现地理学习上的不足。

尤其是引导学生如何提高地理解题能力。

这份试卷是高二文科班周五的测试卷,试题由高二地理备课组出。

这节课把试题进行重组,重点讲解了学生错的比较多的几个选择题和综合题。

重难点: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 分析试卷考查的内容和反馈试卷的批改情况 1、这份试卷主要考查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地球运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考查天气、气候: (3)、另外一个突出点是考查农业、工业的区位条件比较多,环境保护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治理措施。

2、试卷的批改情况综合题部分:26和27题通过读材料和图上信息分析问题部分做得不是很好。

批改试卷过程当中,还发现了学生在解题答题时一些相似的问题:主要是同学没有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没有掌握正确的地理解题的基本技能,甚至有的同学连题目都没有看懂,连地理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

二、通过解读高考地理大纲考核目标和要求,结合试卷的典型题例,重组试题,分项进行讲评。

典型例题:图1为30°N 附近海平面某月气压示意图(单位:hPa )。

读图回答1~2题。

30°60° 90° 120°1004 1000 996 1000 1004 996 甲 图1●乙●1. 图中反映季节与下列叙述相吻合的是A .北京日出东南方B .天山牧民在山麓牧场放牧C .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D .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 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A .海陆位置B .太阳辐射C .地形地势D .大气环流第一组通过昼夜长短的变化考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教案】《区域地理》复习(人教版)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教案)

【教案】《区域地理》复习(人教版)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教案)

中国自然地理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抚顺市十二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卷(中国地理综合)组题人:姜囯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分)1.下列叙述不是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是()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地形复杂多样C.山地主要集中在第三级阶梯D.山区面积广大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①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②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4.我国不少山脉走向不仅控制了主要河流的走向,还是这些河流的分水岭,如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是()A.天山B.阴山C.秦岭D.南岭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

回答5~6题。

5.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6.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7.关于下图中四个省区叙述正确的是()A.四个省区由北而南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B.四处省区中没有一个濒临海洋C.四个省区彼此之间互不相邻 D.图中①省位于四川省北边 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东北 5.56℅8.76℅16.97℅①46.44℅19.55℅14.44℅②33.72℅38.64℅25.1℅③ 6.14℅26.02℅31.9℅④8.14℅7.03℅11.9℅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10.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①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②离海远近的不同③大气环流的影响④山脉的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左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A.高压脊控制B.锋面活动C.反气旋过境D.热带气旋影响15.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A.江汉平原B.四川盆地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读右上图,回答16~17题。

16.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A.季风水田农业;土壤贫瘠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D.季风水田农业;光照不足17.当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A.水土流失、酸雨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D.风沙危害、寒潮18.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A.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B.青藏高原地区C.内蒙古高原北部地区D.新疆的天山以北地区读右图,所示的气候统计资料,回答19题:19.该资料显示的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20~21题。

20.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21.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A.小麦B.水稻C.棉花D.青稞22.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 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23. 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 )A.南涝北旱B.北涝南旱C.西涝东旱D.东涝西旱24.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下图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

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的在零下40℃以下。

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

”据此回答25~27题:25.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A.漠河 B.喜马拉雅山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26.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 )A.黑土 B.棕壤 C.红壤 D.荒漠土27.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 )A.芒果 B.荔枝 C.龙眼 D.柑橘28.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29.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点是: ( )A.水力资源丰富B.含沙量大C.有冰期D.流量小、灾害多30.下列四组国家中,全部为我国海上邻国的是 ( )A.俄罗斯、泰国B.蒙古、朝鲜C.菲律宾、日本D.越南、印度3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③32.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 )A.秦岭 B.太行山 C.阴山 D.大兴安岭33.下图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34. 下列正方形代表亚欧大陆,图中圆圈能正确反映中国位置的是()A B C D35.我国疆域四个端点中,位于北温带的有()①北端②南端③东端④西端A.①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36.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A.西南地区B.西北地区C.东部沿海地区D.中南地区37.下列省份都与江西省接壤的是()A.湖北、江苏、浙江 B.安徽、江苏、福建C.湖南、江苏、浙江 D.湖南、广东38.在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中,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分别是()A.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 B.俄罗斯印度C.俄罗斯蒙古 D.缅甸朝鲜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于2013年08月31日-09月12日在辽宁省举行,全运会的圣火缓缓熄灭,运动的激情化为难忘的回忆。

在沈阳奥体中心体育馆闭幕。

据此完成39—40 题。

39.身为志愿者的汪华为了做好不同民族运动员的服务工作,搜集了四项有关我国各民族的知识,正确的是()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B.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C. 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相互交错居住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40.全运会期间汪华在沈阳街头看到一辆车牌为“滇A—56778”的车,这辆车来自我国哪个省份()A.贵州省B. 安徽省C.云南省D.河南省江南是什么?气象学家说“江南是梅雨”,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赋”,而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

41.梅雨和伏旱出现的地区在()A.西南地区B.江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42.江南丘陵的范围是()A.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B.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C.长江以南、珠江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D.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43.江南丘陵范围内的名山有A.庐山与恒山B.泰山与黄山C.衡山与井冈山D.峨眉山与武夷山44.下列地区中,水土搭配不合理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45.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46解决水资源空间变化大的主要措施有()A.跨流域调水B.防治水污染C.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47.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B. 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C. 阳光、土地、水、草原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48.由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是()A.农业 B.工业 C.旅游业 D.交通运输49.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3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50.工业布局要求合理,你认为下列哪个地区最适宜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A. B.准噶尔盆地 C.青藏高原D.珠江三角洲地区51.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又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B.藏北高原C.塔里木盆地D.南岭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52~54题。

52.上图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53.关于上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54.关于上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55.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有()A.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B.维吾尔族、苗族、哈尼族C.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D.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读下列四幅我国不同地区的景观图,回答56--57题①②③④56.四幅景观与可能所在的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A.①图---浙江B.②图---新疆C.③图---广西D.④图---云南57.四幅景观图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58.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区正确的是( ) A.①——青藏高原 B.②——塔里木盆地C.③——华北平原D.④——南海59.此图主要反映了我国的( )A.地形类型特征B.地势特征C.轮廓特征D.位置特征60.下列地区中,雨期最长的是(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读下面地形剖面图,回答61—6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