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句孝名言

100句孝名言
100句孝名言

100句孝的格言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第一》。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第一》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第一》有子说:“若其人是一个孝弟之人,而会存心喜好犯上的,那必很少了。若其人不喜好犯上,而好作乱的,就更不会有了。君子专力在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起,道就由此而生了。孝弟该是仁道的根本吧?”

4.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第一》

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追念祖先,这样百姓的道德风尚就归于淳朴厚道了。”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第二》

意思是: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6.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7.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

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第二》

意思是: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告诉他说:“不违背。”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违背’”樊迟说:“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活着,以礼事奉,死了,以礼安葬,以礼祭祀。”

8.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9.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第二》

意思是: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1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第四》。

意思是: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11.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12.“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第四》

意思是:孔子说:“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1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孔子家语·弟子行》。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15.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荀子·君子篇》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篇上》

意思是: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17.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意思是:只有孝顺父母,才能解除内心的忧虑。

18.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意思是:父子之间有慈爱,君臣之间有礼义,夫妇之间有区别,老少之间有等级,朋友之间有诚信。

19.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孟子·离娄章句上》

意思是:哪一种侍奉最重要?侍奉父母最重要;哪一种守护最重要?守护自身(的善性)最重要。不丧失自身(善性)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听说过;丧失了自身(善性)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从来没听说过。

20.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离娄章句上》

意思是:仁的实质,就是侍奉双亲;义的实质,就是服从兄长。

2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章句上》

意思是:亲友都疏远的人,说明他做人有问题”“不懂孝顺的人,就不是好子女。

2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章句上》

意思是: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23.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下》

意思是:孟子说:“一般人所谓不孝的事情有五件:四肢懒惰,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喝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钱财,偏爱妻室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因此蒙受耻辱,四不孝;逞勇好斗,危及父母,五不孝。”

24.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

25.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26.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27.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28.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29.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孟子》

意思是:最孝顺的人却是终身都爱慕父母。到了五十岁还爱慕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见到了。

30.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意思是: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3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意思是: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3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意思是: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33.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意思是: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34.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第二》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35.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孝经·士章第五》

意思是: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

36.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庶人章第六》

意思是: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

37.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经·庶人章第六》

意思是: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38.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三才章第七》。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39.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圣至章第九》

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是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其中以人最为尊贵。人的一切行为再怎么大, 再怎么了不起, 都不能超过" 孝"。

40.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孝经·圣治章第九》

意思是:不敬爱自己的父母却去爱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礼法。

41.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经·纪孝行章第十》

意思是: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全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

42.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孝经·纪孝行章第十》

意思是: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

43.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孝经·五刑章第十一》

意思是:用武力胁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没有君主的存在;诽谤圣人的人,是眼中没有法纪;对行孝的人有非议、不恭敬,是眼中没有父母双亲的存在。44.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意思是:孔子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

45.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意思是:尊敬他人的父亲,其儿子就会喜悦;尊敬他人的兄长,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兴。敬爱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愉快。所尊敬的对象虽然只是少数,为之喜悦的人却有千千万万,这就是礼敬作为要道的意义之所在啊。

46.子曰: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孝经·广至德章第十三》

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让天下为父亲的人都能得到尊敬。

教人以为弟之道,是让天下为兄长的人都能受到尊敬。

47.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于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于后世了。”

48.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感应章第十六》

意思是: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于神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

49.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孝经·丧亲章第十八》

意思是:在父母亲在世时以爱和敬来奉事他们,在他们去世后,则怀着悲哀之情料理丧事,如此尽到了人生在世应尽的本分和义务。养生送死的大义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为孝子侍奉亲人的义务。”

50.曾子曰:“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久为难;久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殁,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曾子说:“人类根本的教化就是孝道,能够给父母衣食财物叫做供养。供养父母是可以做到的,但尊敬父母就难以做到了;尊敬父母是可以做到的,但使父母安乐就难以做到了;能使父母一时安乐是可以做到的,但长时间使父母安乐就难做到了;长时间使父母安乐也是能够做到的,但父母去世后终生行孝就难以做到了。父母即使去世,自己也要慎重行事,不让父母留下坏名声,可以说是终生行孝了。”

51.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52.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内则》

意思是:孝子的孝心体现在让被孝敬的人快乐,不要做违背他意愿的事情。

53.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意思是: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4.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意思是:孝子不奉承他的父母,忠臣不谄媚他的国君,这是忠臣、孝子尽忠尽孝的极点 。

5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内篇》

意思是:侍奉自己的亲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均可以使亲人感觉安定,是孝顺的最高境界。

56.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

意思是: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爱,国与国不互相攻打,家与家不互相争夺,没有盗贼,君臣父子都能忠孝慈爱,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57.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意思是:荀子指出,礼是用来谨慎对待生死问题的,人不能厚生而薄死。同时,礼又是用来谨慎处理吉凶的,使吉凶各不相掩。此外礼还是用来取长补短、损有余补不足、表达爱敬、养成良好品行的。人的天性是质野的,而人为的东西(礼)则有漂亮的外在形式。二者合一,则天下大治。

58.子孝父心宽。——(明)《增广贤文》。

意思是: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59.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明)《增广贤文》。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6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明)《增广贤文》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6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6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劝报亲恩篇》。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

63.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劝报亲恩篇》。

64.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劝报亲恩篇》。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65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6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格言集锦》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67.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意思是:父母养育的大恩尚未报答,人却已经走了,自己深感惭愧;父母在世时自己没有做出让他们骄傲的大事业来,真是羞于为人。

68.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69.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意思是:用丰厚的祭品祭祀先人,不如趁先人在生时多尽孝道;与其等到事后后悔,不如事前考虑周全。

70.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71.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7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73.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7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清)李毓秀《弟子规》。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7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清)李毓秀《弟子规》。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76.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清)李毓秀《弟子规》。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77.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清)李毓秀《弟子规》。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78.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清)李毓秀《弟子规》。

意思是: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7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80.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8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意思是:司马迁说:“父母者,人之本也”就是说,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人的根本。他们培养我们成才,在人生的道路上为我们劈荆斩棘,为的只是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能够有一个好的前程。

82.事亲以敬,美过三牲。——(西晋)挚虞

意思是:父母长辈活着的时候尊敬他们胜过死后用猪头羊头牛头三牲祭礼来祭祀。用现代话说就是父母在世时要好好孝敬,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场面。

83.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臣轨下·诚信章》

意思是:父子相互猜嫉,家庭就会不和睦。

8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85.内睦者,家道昌。——(宋)林逋《省心录》。

意思是:家庭内部和睦,家道就会昌盛;能与外面的人和睦相处,事情就能成功。

86.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北宋)苏辙

意思是:父慈子孝之心,是人本身就应该有的。

87.孝子事亲,不可使吾亲生冷淡心,不可使吾亲生烦恼心,不可使吾亲生惊怖心,不可使吾亲生愁闷心,不可使吾亲有难言心,不可使吾亲有愧恨心。——罗氏《训世编》

意思是:孝子事奉父母,不能使父母感觉到冷淡和嫌弃的意思,不能使父母心中感到烦恼,不能使父母为自己担惊受怕,不能使父母忧愁郁闷,不能使父母心中有难言之隐,不能使父母感到对不起子女而产生惭愧和悔恨之心。

88.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89.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宋)林逋《省心录》。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90.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意思是:孝行,是所有行为中第一要做到的,所有的美德中第一要拥有的。

91.诗书立业,孝悌做人。——(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92. 意思是:读书人将读书看做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做人必须以孝顺友爱作为基础。

92.百善孝为先。——(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意思是: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93.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何铸

意思是:能打动天地的品德莫过于孝道,能感动万物的品德莫过于诚实。9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汉·韩婴·韩诗外传》

意思是: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95.好人先忠信,好人重孝弟。好人知廉耻,好人守礼义。——《吕新吾·好人歌》

96.父令生我,母兮鞠我。附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小雅·蓼莪》

意思是:父亲啊,生了我。母亲啊,养育我,抚摸我,爱护我,喂大我,教育我,照顾我,关怀我,出入抱着我。我要报答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德比天还大。

97.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礼记·内则》

[译文]父母去世以后,将要做善事的时候,要想到会给父母留下好名声,就必定会做出成效来;将要做恶事的时候,要想到这会羞辱父母的名声,就必定不去做。

98.·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礼记·中庸》

意思是:所谓孝,就是善于继承前人的遗志,善于叙述前人的事业。

99.持善心行合道谓真孝。——《康熙教子庭训》

意思是: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其可谓真孝者矣。

100.孝道何尽?及时为贵。毋使亲年日短,而悔吾心之未尽;毋使子力日裕,而伤吾亲之不逮。——《六事箴言》

意思是:怎样才算是恪尽孝道呢?最重要的是要及时行孝,越早越好。不要等到父母年事已高,活在世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时,才后悔自己未能尽到孝心;不要等到儿子的财富一天天增多时,才悲叹父母已没有多少时间享受了。

子女进孝格言

父母双亲恩似海深,生儿育女历尽艰辛;

年老衰迈精疲力尽,子女成人理当孝顺;

衣食住行勿使受困,健康状况经常过问;

父母所需竭力奉进,不应吝钱刻薄双亲;

夫妻情重父母恩深,不可宠妻虐-待老人;

父母教诲谨记在心,父母有过婉言谏行;

父母有病精心侍奉,求医诊治搀扶护送;

千方百计减轻病痛,久病不愈坚持始终;

媳对婆翁应与女同,婿待岳丈依照子行;

上有父母下有子孙,前车后鉴将心比心。

孝顺父母十六要

一要全天性以乐亲生二要和兄弟以慰亲心三要教妻子以解亲忧四要择交游以免亲虑五要怡颜色以博亲欢六要喜奉养以适亲身

七要勤服事以替亲劳八要审冷热以防亲疾

九要受偏憎以隐亲过十要用几谏以冀亲悟

十一存天理以报亲恩十二全廉耻以保亲名

十三多为善以观亲福十四放生命以永亲年

十五慎殓殡以护亲肤十六急营葬以安亲灵

改良《百孝篇》

嘉祥县政府政务科

人间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为人须当孝父母

孝顺父母如敬天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儿照样还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要问如何把亲孝

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令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动天福禄皆与孝相连

人将孝子另眼观孝子贫穷终能好不孝虽富难平安

诸事不顺因不孝回心复孝正义还孝贵心诚无它妙

孝字不分女和男爹娘面前能尽孝孝亲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和睦兄弟共尽孝孝行叫做顺气丸和睦妯娌共尽孝尽孝家中老少欢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源女得淑名先学孝贤淑勤俭孝为先孝字本是传家宝孝子门高孝路宽能孝何在贫和富量力尽心孝不难富孝鼎烹能致富贫孝菽水也承欢贫孝孝中有乐趣富孝孝中有吉缘富孝瑞气满府第贫孝祥光透青天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心不容一时偏赶紧孝来都尽孝亲由我孝寿命添亲在当孝不知孝亲殁知孝孝难全生前尽孝亲心悦死后尽孝后悔晚为人能把祖先孝孝敬能使子孙贤贤孝子孙钱难买孝字买来不用钱孝能正心心术正孝字修身身能端孝字齐家家能好孝字治国国能安天下儿孙尽学孝一孝能致太平年戒淫戒赌都是孝孝子成才亲心欢戒杀戒伐都是孝孝能积寿通昊天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积亲福孝非凡真心为善是真孝万善都在孝里边孝子在世声价重孝子去世万古传孝经孝文把孝劝赶紧孝来莫迟延父母双全正宜孝孝顺温和孝味甘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难周全念得十遍千个孝消灾免难百孝篇

古人写出百孝篇今人孝字亦当先身心和谐是为孝

家和事兴孝满园孝亲延及老吾老慈幼换得孝承欢

经商诚信是为孝孝子从政更勤廉忠于祖国是大孝

爱民利民孝无边和谐社会基于孝孝德五湖四海延

孝为中华无价宝环球亦颂孝亲篇期盼天下多孝子

孝道推行天下安

“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孝道八荣八耻

以晨昏问候父母为荣以无视双亲尊长为耻

以归家欢悦父母为荣以役使双亲劳作为耻

以病榻服侍父母为荣以弃离双亲独欢为耻

以父母丰衣足食为荣以害怕双亲拖累为耻

以常陪父母交流为荣以厌恶双亲唠叨为耻

以坚持反哺父母为荣以嫌弃双亲老迈为耻

以善待父母失误为荣以难容双亲过错为耻

以父母生前尽孝为荣以丧葬双亲铺张为耻

孩子,我想对你说

当你吹灭13岁生日蜡烛的瞬间,孩子,我想对你说:你成长中走过的每一个脚步,都印着父母关爱的眼神;你的每一次磕磕绊绊,都时时拧揪着父母的心。在你的童年成长过程中,其实近乎黯淡失色,因为在你身上背负着过多的重负,文化与才艺的学习几乎占据了你所有的业余时间,尽管你已经很努力了,但得到的总是鞭策之语,妈妈希望你能从此慢慢成熟起来,以便更好地保护好自我。

孩子,我想对你说:长久的自责心理一直在折磨着我,因为妈妈不能给你营造一个童话的世界,不能让你尽情享受童年玩耍的乐趣。每当看着你伏案埋头赶着作业;每当看着你放学后匆匆赶往艺校的情景;每当看到你扒在窗前看着门外小朋友玩耍时流露的羡慕之情的时候,妈妈的心都会很痛很痛,因为妈妈觉得扼杀了你的童年幸福时光。

孩子,我想对你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生命,第二重要的是健康,其次才是才智和本领。妈妈给了你生命的同时也给了你健康,妈妈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你能幸福平安地生活着,期待你能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孩子,我想对你说:人的一生总是要面临许多的苦难,苦难是一个人成长的催化剂,所以,我亲爱的孩子,不要惧怕贫穷和苦难,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做个真正坚强的男子汉,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要学会从容迎接生活带给你的一切,不管是如意的坦途还是失败的痛苦,只有敢于迎接才能观赏一路走来的最美风景。

孩子,我想对你说:尽管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富足,但是你一定要学会节俭,奢侈浪费只能让自己更加迂腐,对金钱过多的贪欲会给你的成长路上撒下一路石子,影响你的判断了决策,会让你走很多的弯路。

孩子,我想对你说:以前我总是教育你“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天我要收回这句话,有苦有泪就尽情释放出来,不要让自己的内心承受过重的负担,这样会损害你的身体健康的。不管今后你遇到任何的困难,妈妈都会在家里亮起一盏灯,等待你的归来。

孩子,我想对你说:感谢你给爸爸妈妈带来的温馨和欢乐;感谢你延续和传承着我们的生命;感谢你留给我们值得一生享用的美好记忆;感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