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林分密度对直径
采伐林木现场立木蓄积量的测算方法

采伐林⽊现场⽴⽊蓄积量的测算⽅法在办理盗伐、滥伐林⽊或其他毁林案件中,均需要测算被采伐林⽊的⽴⽊蓄积量,具体测算按照以下三种情形进⾏:⼀、伐倒⽊全部遗留在现场的情况1、对于伐倒⽊尚未造材的,实测伐倒⽊每⽊树⾼、胸径,按照实验形数法计算蓄积量,具体公式V=g1.3×(h+3)×f9(式中 V为⽴⽊蓄积;h为树⾼;g1.3为胸⾼断⾯积;f9为该树种实验形数)2、对于伐倒⽊已经全部按照规格材进⾏造材的,实测规格材每⽊材长、⼩头直径,然后查原⽊材积表求算出原⽊材积,按照原⽊材积数量除以该树种出材率参数,即可计算出伐倒⽊⽴⽊蓄积。
3、对于伐倒⽊已经全部按照⾮规格材进⾏造材且互相堆叠存放的,实测每⽊材长⼩头直径计算需要搬动⼤量⽊材,⼯作量较⼤,可以采⽤实测现场伐根直径进⾏测算(详见⼆)。
⼆、现场林⽊灭失但存在伐桩的情况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查处盗伐、滥伐林⽊案件中测算⽴⽊蓄积有关问题的复函》,⼀般采⽤测量伐根直径的⽅法,测算被采伐林⽊的⽴⽊蓄积,具体⽅法如下:1、实测每⽊伐根直径,⽤加权平均数法计算出平均伐根直径。
2、根据平均伐根直径,在采伐迹地周围相同起源和⽴地条件的林分中寻找5株左右的对照标准⽊。
3、实测5株标准⽊胸径,计算出平均胸径。
(1)根据平均胸径查《⼀元材积表》,确定单株⽴⽊蓄积×株数=伐倒⽊总蓄积量。
(2)⽤测⾼仪测量标准⽊树⾼,计算出平均树⾼,采⽤《⼆元材积表》法或者实验形数法计算单株⽴⽊蓄积×株数=伐倒⽊总蓄积量。
此⽅法同《⼀元材积表》法相⽐更为精准。
对于采伐株数较多的,可以分径阶选取标准⽊并实测计算。
三、对于现场林⽊及伐桩均已灭失的情况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毁林案件中被毁坏林⽊及其伐桩灭失的⽴⽊蓄积测算有关问题的复函》规定,可以根据相应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森林资源档案资料等计算确定采伐⽊蓄积量。
没有森林资源清查或者森林资源档案资料的,可以采取选择与被毁坏林⽊相同起源、⽴地条件和林分⽣长状况相近似的其他林分样地,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程规定的标准地法、⾓规测量法等计算蓄积量。
第三章 林分结构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为了研究复层异龄混交林分的直径结构规律,前苏联特烈其亚
科夫(Tpetb.B.B.,1927)提出了“森林分子”学说,主张把复杂
林分划分成若干个森林分子进行调查,研究森林分子的结构规律。 森林分子是指“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起来的同一树种同一年
龄世代和同一起源的林木”。若某林分有两个树种,每个树种都分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2.直径变动幅度
林分中各株林木胸径(di)与林分平均胸径(Dg)
的比值,称作相对直径(Ri),即
Ri =di /Dg (4--1)
这样,林分平均直径(Dg)的R=1.0,而林分内
最粗林木的相对直径Rmax=1.7~1.8倍,最细林木的相
对Rmin=0.4~0.5倍。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第三章 林分结构
不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在未遭受到严重地干扰(如自然因
素的破坏及人工采伐等)的情况下,林分内部许多特征因子,如
直径、树高、形数、材积、树冠以及复层异龄混交林中的林层、 年龄和树种组成等,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状态,而且表现出较为稳 定的结构规律性,在测树学中称它为林分结构规律( law of stand structure)。因此,林分结构内涵着这些反映林分特 征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规律。探讨这些规 律,对森林经营技术、编制经营数表及林分调查都有着重要意义。
即林分中最粗林木直径一般为平均直径的1.7~1.8倍,最细
林木直径为平均直径的0.4~0.5倍。当然,林分直径变动幅度与林 龄有关,一般幼龄林的直径变幅大些,而成过熟林的直径变幅略小 些。根据这一特征,在同龄林调查中,可目测选定林分内最小或最 大树木,然后可依据最小或最大胸径实测值,分别与林分平均直径 (Dg)的关系估测林分平均直径(Dg);另外,也可依据目测林 分平均直径(Dg),利用0.45 Dg(或1.75 Dg),确定林分 内最小(或最大)直径值,进而确定林分调查起测径阶及相应的径 阶距。
【课程大纲】《测树学》

《测树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测树学(英文):Forest Mensuration课程编号:14241017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测树学是论述树木、林分、大面积森林及其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为森林资源调查及其它林学相关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技术和方法,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单株木及林分的4大量(材积或蓄积、出材量、生长量、生物量)的调查测算,林木及林分各因子的调查测算,林分结构调查,林分密度及林地质量评价,角规测树原理及其应用,林分生长收获预估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熟练开展森林的外业调查以及内业分析处理工作,理解林业数表编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了解新技术(3S技术等)、新方法在林业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林学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服务,并进而为林学专业学生适应林业生产、成为合格的林业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理解测树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对林学学科的重要意义;了解测树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先验知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难点:测树学先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一、测树学的概念和内容二、测树学的目的、任务三、测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在林业中的地位四、测树学发展简史五、测树学中的误差、精确度及准确度六、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七、本书调查因子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树木树高、直径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伐倒木及立木材积的常规测定方法;理解树干干形及其研究方法,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测树新仪器、新方法,立木材积测定的其它方法。
第3章 林分结构

第3章林分结构●内容提要●林分直径结构●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林分树高结构幻灯片2林分结构●林分在未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林分内部存在着一些比较稳定的结构规律。
●林分结构:指树木在林分中的分布状态●林分结构主要研究:●(1)林木在林分中的空间占有状态-生态学●(2)林木各调查因子按林木大小的分布状态-测树学幻灯片3第一节林分直径结构●一、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林分直径分布(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林分内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配状态,也称作林分直径结构。
●林分直径结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林分直径便于测定,且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的树木的分配状态,将直接影响树木的树高、干形、材积、材种及树冠等因子的变化。
●各因子的结构规律与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紧密相关。
幻灯片4一、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1)林分材种结构与林分直径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对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及特点,林分直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林分直径结构是编制林分材种出材量表的基础。
2)林分直径结构规律是研究、推断相关因子(如树高、断面积、干形和材积)的结构规律。
3)林分直径结构是测定、预测林分断面积和蓄积及其生长过程的一个依据。
4)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可作为制定、检查营林措施(如抚育间伐)效果的主要依据。
幻灯片5二、同龄纯林直径结构(一)直径正态分布●静态分布-近似正态的单峰有偏分布:以林分算术平均直径()为峰点、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数占多数、向其两端径阶的林木株数逐渐减少的对称的山状曲线●同龄纯林直径分布曲线(一)直径正态分布●直径分布截尾正态分布幻灯片7(二)描述直径分布的统计特征数●林分算术平均直径:●变动系数:●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幻灯片8(三)直径分布动态规律●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平均直径(Dg):由小→大;●变动系数(CD):由小→大;●偏度(α3):左偏(α3>0,正偏)→正态(α3=0)→右偏(α3<0,负偏);●峰度(α4):高峰态(α4>0)→正态(α4=0)→低峰态(α4<0)。
2006-2007年度A卷答案_森林计测学

4
解:
M l Fg Z ij sec( ) ( fh)ij
j 1 i 1
K
nLeabharlann M 1 79.5182m3 M 2 75.6849m3 M 3 78.2438m3 M ( M 1 M 2 M 3 ) / 3 77.8156m3
该混交林的总蓄积为:3*778156=233.4469m3
六、计算及证明(共计 25 分) 1、证明:f 1.3 =q 2 2(5 分)
证明:当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时:
f1.3
d1 4 2 V干 2 2 q2 g1.3 h 2 d 1.3 d1.3 h 4
2 d1 h
2
2、某混交林总面积 3 公顷,平均坡度为 19 度,角规控制检尺结果如下表 1 所示,计算该混交林的总蓄积及 树种组成式。 (10 分)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在实际 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在营林工作 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进行实测, 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 积。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 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 数表法等, 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 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标准木法可分为单级标准木和分级标准木两类,材积表法又分为一元材 积表、二元材积表、三元材积表、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
树种组成:6 油 3 柞 1 白
3、已知某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总断面积为 25.6m2,林分平均高为 21m,兴安落叶松平均实验形数为 0.41,计 算该林分的蓄积量。 (5 分)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复习)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三、近似求积式精度:精度高低为:牛顿式精度最高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正误差”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 g 1、g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比,即: f1.3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
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
能较好的反映不同的干形。
3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 )加3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
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第三章 林分结构

第三章林分结构一、名词解释1.林分结构2.林分直径结构3.相对直径4.森林分子5.林分树高结构6.树高曲线方程7.林分结构规律8.树高表9.相对树高10.形高二、填空1.经过对各种树种不同条件的林分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树种、年龄、密度和立地条件如何,其林分平均直径在株数累积分布曲线上的位置大致在%~%,一般近于%处。
2.在同龄纯林中林木株数按树高分布具有棉线的结构及变化规律,一般呈现出。
3.林分直径结构是测定、研究、、以及这些因子生长的一个依据。
4.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即幼龄林平均直径较小,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为;其峰度为;这种直径分布属于截尾正态分布。
5.林分平均直径的相对直径R= ,而林分内最粗林木的相对直径R max= , 而林分内最细林木的相对直径R min= 。
6.异龄林分中较常见的情况是最小径阶的树木株数,随着直径的增大,林木株数开始时,达到一定直径后,株数减少幅度_,而呈现为_曲线。
7.林分树高结构规律的特征是,相对树高R h=1时,相应的株数累积%近似于%,林分中的R max= ,R min= ,与直径相比,树高变幅较。
8.胸高形数和形率不仅是反映_的重要干形指标,也是计算_及的重要因子。
9.同龄纯林中的林木形率变动幅度一般为。
10.树木的形数和形率依胸径、树高的增加而。
三、简答1.简述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的特征和主要作用。
2.如何描述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果?3.简述异龄混交林分的典型直径分布规律。
4.简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的拟合方法。
5.简述树木高与胸径的关系。
6.简述胸高形数和形率的结构。
7.简述胸高形数和形率随直径、树高的变化规律。
8.简述林分材积的变化规律。
9.简述林分内树干材积与断面积的关系。
10.简述研究林分结构的意义。
11.简述实验形数的特点及结构规律。
12.研究林木材积与直径关系有何意义?。
实训三 标准地调查

实训三标准地调查一、实训目的1、熟悉标准地的选设原则。
2、掌握标准地的境界测量方法。
3、掌握标准地调查的实测方法。
二、实训用具与材料每组配备:罗盘仪、计算器各1台,花杆4根,轮尺、围尺、皮尺、测高器、生长锥、直尺、曲线板各1个,记录夹1本,方格纸1张,材积表1本三、实训方法步骤1、踏查实训地点确定后,应首先进行现地踏查,了解调查区的林况及森林分布特点,目测主要调查因子,取得平均标志的轮廓,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当的地段作为标准地,在选择时尽量避免主观性,否则容易出现偏差,根据不同目的与需要,建立不同规格的标准地。
2、标准地的选择(1)在选择标准地(样地)时应多方面考虑,其基本原则是:①标准地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调查地所选择的标准地应该是调查地区一定类型林分的代表。
②标准地应在一个林分中选取,每块标准地内的林木特征和立地条件均一致。
③标准地应避开林缘、林班线、防火线、路旁、河边及容易遭受认为破坏的地段。
(2)标准地的形状:标准地以便于测量和计算面积为原则,一般为方形、矩形、圆形或带状。
(3)标准地大小:在原始林区以优势树种株数作为标准,成过熟林200~250株,中龄林250~300株,幼龄林不少于300株为限。
林相整齐的人工林不少于150株。
在次生林区,因林分生长的规律性受严重破坏,零星杂乱,虽用株数控制,可采取林分面积的控制法,必须属于同一林分,而面积又不得少于0.1公顷。
近年来森调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经验,标准地面积视林分年龄而定,如设置森林抚育标准地时,一般幼龄林面积为0.2~0.3公顷;中龄林0.5公顷;近熟林0.5~1.0公顷。
3、标准地境界测量测量标准地境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标准地位置、范围及计算面积;标准地周界需伐开一米宽以上,以能通视为原则,砍掉胸径10~20厘米以下的幼树,下木和灌木。
标准地四周界线外侧的树应挂号(或用粉笔做记号),用罗盘仪测量方位角,用皮尺或测绳量距,坡度在5以上时,应改换成水平距,境界测量的闭合差一般要求不超过各边长总长1/200,在标准地四角应埋设标桩,将标准地与已知测线或林班连接,并绘标准地略图,便于日后查找,固定标准地边界伐开宽2米,永久标准地的标桩用针叶树剥皮制作,粗20厘米,长1.5米。
造林密度对林木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林木的影响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5年第5期李鹏一、造林密度1、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1)在一定的树木间开始有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这个作用的程度是很明显的。
(2)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还表现在直径分布上。
直径分布是研究林木及其树种结构的基础,在林分生长量、产量测定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密度对直径生长的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密度对产量效应的基础,另一方面树木直径又是成材规格的重要指标。
2、密度对干材质量的作用造林密度适当增大,能使林木的树干饱满(尖削度小)、干形通直(主要对阔叶树而言)、分枝细小,有利于自然整枝及减少木材中节疤的数量及大小,总的来说是有利的。
但如果林分过密,干材过于纤细,树冠过于狭窄,既不符合用材要求,又不符合健康要求,应当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3、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的作用研究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的作用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对于以生物产量为收获目标的薪炭林、短轮伐期纸浆材林等来说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其次,因生物量是林分净生产力的全面体现,更能反映林分的光合生产力。
如加杨在生长的最初时期里密度与生长无关,各密度的平均个体重几乎相等,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时间的变化个体不断增大,到一定时间后,竞争首先从高密度开始.并逐渐向低密度扩展。
4、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作用木的单株材积决定于树高、胸高断面积和树干形数3个因子,密度对这几个因子都有一定的作用。
密度对树高的作用是较弱的。
密度对于形数的作用,是形数随密度的加大而加大,但差数也不大。
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作用规律与直径生长的相同,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材积越小,而且较平均胸径降低的幅度要大得多,其原因基本上来自于个体对生活资源的竞争。
二、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对策1、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可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行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森林培育学》课程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局部。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但凡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环境。
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种子平安含水量: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含水率。
林分密度:是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主伐: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局部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的过程。
适地适树:使培育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到达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到达培育目标。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数。
纯林:把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混交林: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生理成熟(physi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morph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
生产上多以形态成熟做为确定采种期的标志。
生理后熟:还有少数树种,如银杏的种实,虽然在形态上已呈现出成熟的特征,但种胚还未发育完全,只有采收后经过层积处理,种胚才逐渐伸长至正常的大小而具有发芽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生理后熟。
防护林(protective forest):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修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用材林(timber forest):以生产木材为目的的森林。
经济林(economic forest):以生产除木材之外的其他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薪炭林(fuel forest):以生产木材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杨树林分密度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190219 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60040304) 作者简介:杨 飞(1984— ),男,山西霍州人,2007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工程师。 通讯作者:郑智礼(1967— ),男,山西大同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正高级高级工程师。
第 2期
杨 径生长与单株营养面积呈 正相关关 系。 徐 宏 远 等[5]认 为,随 着 树 木 的 生 长, 密度增大,可利用的环境空间减小,树木对光线、水 分及营养物质等的竞争开始显现,胸径随密度的增 大逐渐递 减。 张 全 锋 等[6]在 研 究 造 林 密 度 对 杨 树 生长的影响 时 发 现,1年 生 时,由 于 树 冠 间 未 交 接, 林木对营养空间竞争不激烈,密度几乎不影响胸径 的生长;3年 生 以 后,密 度 较 大 的 林 分 开 始 郁 闭,林 木逐渐表现出对营养空间的竞争,林木的胸径生长 受到制约。综上所述,不同的造林密度显著影响胸 径的生长,即随造林密度增大,胸径生长减慢。在造 林后不同时期,密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也不同,这是 由于林木对营养空间的竞争及养分吸收利用受限造 成的。 1.3 林分密度对材积的影响
密度。 1.1 林分密度对树高的影响
杨文 斌 等[1]研 究 认 为,随 着 林 分 密 度 降 低,林 木的平均株高有所增加。据刘杏娥等[3]研究报道, 栽植 密 度 对 小 黑 杨 的 树 高 生 长 影 响 不 显 著。吴 敏[2]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杨树林分在 7年生 以前树高差异不显著;从 8年生开始,出现显著差 异,且 随 林 龄 增 加,其 差 异 有 所 增 大。 因 此 一 般 认 为,杨树生长初期的高生长受密度影响不大,后期高 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密度影响,即林分密度降低, 林木的平均株高有所增加。 1.2 林分密度对胸径的影响
《测树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测树学实验》课程教学⼤纲《测树学实验》课程教学⼤纲⼀、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测树学实验(英⽂):Forest Mensuration Experiment课程编号:14241019课程学分:0.6课程总学时:1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前修课程:测树学⼆、课程内容简介测树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为森林资源调查及林业的其它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法和技术,任何林业⼯作者都需要在不同程度上掌握⼀定的测树学知识。
测树学是⼀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测树学实验是测树学的实践环节,是测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是让学⽣能熟练掌握森林资源调查的内外业⼯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测树仪器的使⽤⽅法,单⽊及林分的3⼤量(材积或蓄积、出材量、⽣长量)的测定,林分各调查因⼦的测算⽅法,林业数表的编制,以及遥感在森林蓄积测算上的应⽤等。
三、实验⽬标与要求测树学实验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能灵活运⽤课堂所学知识,熟练掌握森林资源调查的外业的⼀般程序与⽅法以及内业的分析处理⼯作,培养学⽣综合处理分析问题的能⼒,为林学学⽣顺利⾛上林业⼯作岗位,适应林业⽣产,成为合格的林业技术⼈员及研究⼈员奠定坚实基础。
四、学时分配注:测树学实验课程总计0.6学分,安排9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11.1%,综合性实验占22.2%、设计性实验占66.7%。
五、实验内容安排实验⼀:⽴⽊胸⾼直径和树⾼测定1、实验⽬的与要求(1)掌握直径卷尺测定⽴⽊胸径的⽅法步骤、径阶整化⽅法;(2)掌握勃鲁莱斯测⾼器的原理及其测定⽴⽊树⾼的⽅法步骤。
2、实验主要仪器直径卷尺、勃鲁莱斯测⾼器、⽪尺等。
3、实验内容与⽅法(1)每⼈选测5株⽴⽊⽤直径卷尺测定其胸径并进⾏径阶整化;(2)每⼈选测5株⽴⽊⽤勃鲁莱斯测⾼器测定其树⾼。
4、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内容及之后的思考题。
实验⼆:伐倒⽊与⽴⽊材积测定1、实验⽬的与要求(1)掌握伐倒⽊材积测定基本技术,尤其是中央断⾯区分求积式的区分⽅法及计算⽅法;(2)掌握胸⾼形数、胸⾼形率及⽴⽊材积的计算⽅法;(3)熟练掌握《林业调查设计常⽤⼿册》上相关数表的查定⽅法。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复习)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三、近似求积式精度:精度高低为:牛顿式精度最高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正误差”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 g 1、g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比,即: f1.3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
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
能较好的反映不同的干形。
3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 )加3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
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母树林的林分密度对林分质量影响的研究分析

均 良好 。为探 讨母 树 林 综 合 质 量指 标 的最 佳 密度 ,
采 用不 同的林 分 质量 比率 , 各 种 林分 密度 下 的林 分 质 量 比率 分 别 为 : 2 1 0株/h m 、 2 3 %, 2 0 0株/h m 、
草本植物 的繁殖与生长情况 、 林 内卫生状况几个方面论 述了林分密度对林 分质量的影响情 况 , 并得 出母树林合理
的定 株 密度 能 使 林 分质 量 最 佳 的结 论 。
关键词 : 母树林; 林分密度; 林分质量
中图分 类 号 : ¥ 7 2 2 . 8 2
文献 标识 码 : B
2 0 0株/ h m 的林 分 , 并在 其 中共 布设 调查 标 准地 3 6 块 。标 准地设 置成 面积 为 0 . 0 6 h m 的矩 形样 地 1 0
× 6 0 ( m) , 以标 准 地 内每 木 调 查 的方 式 来 推 算 全 小 班 林木 分布 状态 , 冠 形 发育 状 况 采 用 冠 幅衔 接 程 度
盖度 、 生长 势 、 平 均 高度 等 指 标 确定 , 林 分 卫 生 状 况 通过感 染病 虫 害林木 株率 和标 准地 内害 鼠 鼠巢 面积 测 量来 确定 。综 合上 述各 个指标 可 以确定母 树林 的
质量
满 足母 树林 大量 结 实 的要 求 , 也 依 此 确 定 出一 个 适 合种 子达 到最佳 产量 的林 分密度 值 。经过 对母 树林 设立 的标 准地调 查 结 果统 计 得 出结论 : 林 分 密度 在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6 9 9 3 ( 2 0 1 3 ) 0 2— 0 0 3 2一 O 1
森林计测学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计测学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森林计测学思考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填空题:(每空1分)1、测树学是以()和()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和()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
()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近似( )及(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
4、在测树工作中,(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 )三、论述或计算题: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实验三:林分密度对直径

(8)实验报告的图表要单独一页,夹在实验报告中
九 注意事项
1 选择树种时最好包括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因为不同树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这样在实验中可以进行比较
2 在同一树种内进行林木调查时,应该在不同密度的林木中选择对象木和竞争木,这样才能从不同距离上分析密度对树木生长指标的影响
例如,图3是采用SigmaPlot软件绘制的图
该图表示不同密度(距离)条件下,三个树种平均直径的变化
仿照该制图过程,可以得到树高、材积和冠幅的图
3 仿照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绘制出不同密度(距离)上,各个树种的竞争指数的变化
竞争指数的图仅需要作出一个图,如图4
图3 不同密度(距离)上,三个树种平均直径的变化
图4 不同密度(距离)上,三个树种平均竞争指数的变化
七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密度(距离)对不同树种直径、树高、材积和冠幅生长的影响
例如,利用表1中的虚拟数据计算树号1对象木的竞争指数如下:
CI1=((23.4/31.4)×3.2-1+(22.6/31.4)×4.2-1+(21.8/31.4)×3.5-1
+(32.6/31.4)×2.9-1)=0.96
4 计算完每株对象木的竞争指数后,再计算每组平均竞争指数(平均数和标准误差)
表中数据为虚拟数据
3 计算每株对象木的竞争指数
对根据平均距离已经分成3组,计算每组树木的竞争指数
计算公式如下:
CIj =
其中:CIj为第j株对象木的竞争指数,Di为第i株竞争木直径(i=1
2
3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1.实验方法试验地设在柳河林场二台子工区二台子林班9小班,试验树种为彰武小钻杨的二年根一年干Ⅰ级苗木,在产地条件、经营措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2×4、3×4、4×4、4×5、4×6m五个密度类型试验,每个密度类型为一个小区,面积0.333hm2,三次重复,共15个小区,总面积5.0hm2,保护区面积1.67hm2。
造林时间2006年春季,造林后间种2-4年,连续追肥五年,每株共施尿素1.0kg。
每年人工除草松土两次,机械抚育一次,连续进行五年。
2.结果分析2015年12月对试验地进行调查,其胸径、树高调查结果如下表。
2.1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综合试验资料及生产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无论任何条件下,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要比对其他生长指标的作用弱,在相当宽的一个中等密度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几乎不起作用,不同密度间的树高生长无显著差异。
树木的高生长主要由树种的遗传特性、林分所处的立地条件来决定。
2.2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在造林初期,幼树个体基本上处于孤立状态,密度效应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树木个体生长发生明显变化,造林密度对环境的调控作用开始显示出来,当林分中林木开始出现竞争以后,不同密度间胸径生长差异极显著,密度越小,胸径平均值越高。
密度加大使小径阶林木的数量增大,而大中径阶的数量减少。
2.3不同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表由于直径受密度的影响较大,因而它就成为不同密度下单株材积的决定性因子,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材积越小。
林分蓄积量是其平均单株材积和株数的乘积。
这两个因子互为消长,其乘积值取决于哪个因素居于支配地位。
试验数据显示,在较稀的密度范围内,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林分蓄积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但当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密度的竞争效应增强,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平衡,蓄积量就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再随密度增大而增大,这个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树种、立地及栽培集约度等非密度因素。
林业基础作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林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林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对林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三、实验地点某国有林场四、实验内容1. 林木资源调查2. 林地土壤采样与分析3. 林木生长测量与估算4. 林分结构调查与分析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五、实验步骤及结果1. 林木资源调查(1)调查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随机选取10个样地,每个样地面积为1公顷。
(2)调查内容:记录样地内林木的种类、数量、胸径、树高、冠幅等。
(3)调查结果:共调查到树种10种,其中乔木7种,灌木3种;样地内林木数量共计5000株,平均胸径为20厘米,平均树高为12米。
2. 林地土壤采样与分析(1)采样方法:在每个样地内,随机选取5个采样点,采用环刀法采集土壤样品。
(2)采样内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
(3)分析结果:土壤pH值为5.8,有机质含量为2.5%,全氮含量为0.15%,速效磷含量为10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为60毫克/千克。
3. 林木生长测量与估算(1)测量方法:使用测高仪和皮尺分别测量树高和胸径。
(2)估算方法:根据林分密度、胸径和树高,利用相关公式估算林木生物量。
(3)估算结果:样地内林木生物量为1500吨。
4. 林分结构调查与分析(1)调查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记录样地内林木的种类、数量、胸径、树高、冠幅等。
(2)分析内容:计算林分密度、胸径分布、树高分布、冠幅分布等。
(3)分析结果:样地内林分密度为5000株/公顷,胸径分布范围为10-30厘米,树高分布范围为5-15米,冠幅分布范围为2-4米。
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调查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记录样地内林木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等。
(2)防治方法:根据病虫害种类,采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
(3)防治结果:经过防治,样地内病虫害发生程度明显降低。
第三章林分结构一、名词解释1相对直径2林分结构3地位指数4疏...

第三章林分结构
一、名词解释
1相对直径2林分结构
3地位指数4疏密度,地位级
5形高
二、填空
1形高(fh)随着林木的树高和而变化,当树越高而(fh)越。
2在相对直径处,最小相对直径,最大相对直径是,林分平均直径是。
3根据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不论树种、年龄、密度和立地条件如何,林分平均直径的位置大致在株数累积的%处。
4直径分布是指同龄纯林直径分布的具体形态有时虽有所变化,但基本上都可以认为是遵从。
三、判断
1林分中树木中央直径与林分平均直径之比称为相对直径。
( )
2反映林分密度的尺度有立木度、疏密度和郁闭度。
()
四、简答题
1 研究林分结构有何重要意义?
2 同龄纯林直径结构规律及其特点是什么?
3 林木高随胸径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在林分调查中有何作用?
4 胸高形数、形率随直径、树高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5 实验形数有何特点?
6 研究林木材积与直径关系又何意义?
7简述郁笔度、疏密度的概念并说明测算步骤。
8图示:林分形高随树高的变化规律,林分林木累积株数百分比与相对直径的关系,林分平均高和林分平均年龄,同龄林的林分结构,形数与树高
9 试述研究同龄纯林的结构规律,为何以直径结构为基础?试述如何用数理统计及其
特征数研究直径分布,当前国内的状况如何?
10说明同龄林纯林林分生长规律。
11简述林分结构规律。
测树学

名词解释1. 实验形数:)3(3.1+=∂h g Vf ,式中:V —树干材积,g1.3—断面积,H —树高。
2. 形高: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3.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form factor )。
4. 正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十分之一树高处直径(d0.1)之比称作正形率。
1.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2. 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3. 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4. 地位级:地位级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D 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等级。
5. 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简称标准地。
6. 林分平均高:从树高曲线上按照林分平均直径确定的树高。
1. 林分直径结构: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林分直径分布。
2. 林分树高结构:在林分中不同树高的林木按树高组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树高结构,亦称林分树高分布。
3. 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树冠层次称作林层。
4. 单层林:只有一个树冠层组成的林分称作单层林。
5. 复层林:林分中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次林分,称复层林。
6. 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纯林。
7. 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混交林。
8.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最大的树种称作优势树种。
9. 主要树种:在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林分中最适合经营目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
10. 同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别在一个龄级以内,这样的林分可称作同龄林。
11.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1. 立地:立地在生态学上又称作“生境”,指的是“林地环境和由该环境所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及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每木调查时,测定和记录过程要准确,不同遗漏或错记
在数据处理时,各个指标的计算过程也要准确,否则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4 图表绘制要仔细,图表大小要合适,最好每个图的大小控制在 50mm×60mm (高×宽)范围内
用坐标纸绘图要干净
5 实验报告撰写要清楚、简捷、明了,结论要准确
例如,图3是采用SigmaPlot软件绘制的图
该图表示不同密度(距离)条件下,三个树种平均直径的变化
仿照该制图过程,可以得到树高、材积和冠幅的图
3 仿照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绘制出不同密度(距离)上,各个树种的竞争指数的变化
竞争指数的图仅需要作出一个图,如图4
由于每组都代表了不同密度(距离),因此,每组的平均竞争指数的大小,也代表了不同密度(距离)林木之间的竞争程度
将计算结果汇总于表4
表 4不同密度(距离)上林木竞争指数汇总表
平均距离 平均竞争指数 样本数 备注 树种1 3.5 0.81?0.13 13 3.1 1.45?0.22 10 2.5 2.21?0.31 12 树种2
分析过程最好分别生长指标(直径、树高、材积和冠幅)论述
要从密度(距离)的变化与生长指标的变化方面去论述
例如,以图3直径为例,随着密度增加,即林木之间的平均距离减小,三个树种的平均直径降低,表明密度对直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2 对各个树种的竞争指数,仿照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述
例如,以图4为例,随着密度增加,即林木之间的平均距离减小,三个树种的竞争指数上升,表明林木之间的竞争增加,密度与竞争指数大小呈正相关
图3 不同密度(距离)上,三个树种平均直径的变化
图4 不同密度(距离)上,三个树种平均竞争指数的变化
七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密度(距离)对不同树种直径、树高、材积和冠幅生长的影响
6 各个调查数据、各种计算过程原稿要保存,不要丢失,这样出现错误时,可以查对原始数据和计算过程
??
??
??
??
(二)数据处理
1 计算每株对象木与4株竞争木的平均距离,根据30-40株树木平均距离的计算结果,将这些树木按平均距离分成2-3组
2 计算每一组中树木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平均材积、平均冠幅,得到平均值和标准误差,将计算结果列在下表中
表2 不同密度(距离)上林木直径、树高、材积和冠幅汇总表
八 实验报告撰写
每位同学做完实验后都要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撰写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
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验报告的要求,将各项内容填写到实验报告书中
(1)实验名称:将本实验题目写上;(2)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将本实验指导书第一节"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中的内容写上;(3)实验原理:将本实验指导书第二节"实验原理"中的内容写上;(4)实验仪器:将调查中和内业分析中使用的工具写上;(5)实验药品和实验材料:根据你调查的林分,填写林分特征(包括树种、林龄、面积、地点等);(6)实验内容:按本实验的内容填写;(7)实验结果与分析:这部分需要用比较多一点的文字去论述
本实验涉及课堂教学中林木生长、造林密度、种内种间关系等章节
二 实验原理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每株林木生长都需要一定的营养空间
在营养空间充足的条件下,林木生长发育良好,营养空间不足,林木生长发育较差
林分密度增加(或林木之间平均距离减小),意味着每株林木的营养空间减小,林木之间竞争加剧,导致林木单株直径下降、材积减小或冠幅变窄等
说明:表中数据为虚拟数据
(三)实验计算结果图绘制
1 对于实验计算结果最好用图表示结果
作图最好采用Excel等软件,也可以采用坐标纸绘制
2 对于不同密度(距离)对树木生长的影响,需要绘出4个图:直径、树高、材积和冠幅
如果调查3个树种,在每个图中把各个树种的生长指标一并绘制出来
要从密度对不同树种直径、树高、材积、冠幅和竞争指数5个方面分别论述
(8)实验报告的图表要单独一页,夹在实验报告中
九 注意事项
1 选择树种时最好包括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因为不同树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这样在实验中可以进行比较
2 在同一树种内进行林木调查时,应该在不同密度的林木中选择对象木和竞争木,这样才能从不同距离上分析密度对树木生长指标的影响
平均距离 直径(cm) 树高(m) 材积(m3) 冠幅(m) 样本数 树种1 1 3.5 35.32?1.21 14.32?1.51 1.34?0.11 6.35?0.81 13 2 3.1 10 3 2.5 12 树种2
说明:表中1、2、3代表3种密度,如1:平均距离3.5m,代表低密度;2:3.1m,代表中等密度;3:2.5m,代表高密度
四 实验仪器(工具)
1 测胸径用围尺;2 测定林木之间距离用卷尺;3 皮尺;4 测高器;5 记录夹;6数据记录表;7 记录用铅笔;8 计算器;9 坐标纸;10 三角板;11彩色粉笔;
五 实验材料(药品、试剂、样品、树种、林分)
在哈尔滨实验林场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蒙古栎、白桦任选3个林分(包括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开展实验
因此,从林分密度高低或林木之间平均距离大小与林木生长指标(如直径、材积、冠幅)关系方面,可以得到密度对林木生长影响,判断种内或种间竞争的程度
三 实验内容
1 不同密度(距离)上某一树种平均直径、树高、材积和冠幅变化;
2 计算某一树种种内竞争指数,分析不同距离上种内竞争指数变化;
3 从不同密度(距离)上某一树种生长指标和竞争指数的变化分析密度对生长的影响;
表中数据为虚拟数据
3 计算每株对象木的竞争指数
对根据平均距离已经分成3组,计算每组树木的竞争指数
计算公式如下:
CIj =
其中=1
2
3
4),Dj为第j株对象木直径,dij为第i株竞争木与第j株对象木的距离
六 实验步骤
(一)数据收集
1在选定的林分中设置调查样地
面积30mX30m,样地内林木空间分布最好不均匀(有疏有密),这样在分析中能够显现密度作用的效果
2 在样地内随机选择30-40株树木,进行编号
然后确定对象木和竞争木,每株林木在林分中既是对象木,又是竞争木
这样有的树木在上一个测定中是竞争木,但是在这次测定中可能成为对象木,如图2所示
这样反复测定,直到测定完30-40株对象木为止
5 如果调查多个树种,每个树种单独一套表格,各个树种的调查数据不能混淆
图2 对象木和4株竞争木测定示意图
原来图1中对象木A在这次调查中成为竞争木,而竞争木 B1在这次调查中成为对象木
树号 对象木 竞争木 直径
(cm) 树高
(m) 材积
(m3) 冠 幅(m) 距离 东 西 南 北 di(m) 1 1 31.4 14.5 2.4 3.2 4.1 2.6 1 23.4 12.4 3.1 2.3 3.6 3.2 3.2 2 22.6 11.1 2.4 1.5 4.2 2.3 4.2 3 21.8 13.2 1.8 3.2 1.5 4.1 3.5 4 32.6 13.6 1.6 2.5 2.4 2.2 2.9 2 2 1
文档来自网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
实验三:林分密度对直径、树高、材积和冠幅生长的影响
一 实验目的和意义
森林是由许多林木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群体结构,密度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林分调查,分析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认识密度的作用规律,对造林树种选择、林分结构调整、林分抚育间伐、造林规划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A是确定的对象木,B1、B2、B3和B4是离对象木最近的竞争木,d1-d4是对象木与4株竞争木之间的距离
表1 密度对直径、树高、材积和冠幅林木生长影响实验调查表
地点: 调查时间: 树种: 林龄:
记录者:
3 测定方法见图1
首先选择对象木A,然后确定周围距离最近的4株竞争木B1、B2、B3和B4,测定对象木和4株竞争木的直径、树高、冠幅(四个方向),对象木与竞争木的距离d1、d2、d3和d4
将各个测定结果记录在表1各个拦目中
图1 对象木和4株竞争木测定示意图
说明:(1)表中数据为虚拟数据
(2)对象木与竞争木之间的距离di(i=1
2
3
4
)是4个方向上最近距离,测定时要注意每株树的位置与距离相对应,避免混淆
(3)直径、树高、冠幅和距离的测定精度均保留小数点2位
(4)每株树的材积在实验室通过《黑龙江立木材积表》查算得到
4 当第一株对象木和竞争木测定后,其它林木的测定采用相同的方法
例如,利用表1中的虚拟数据计算树号1对象木的竞争指数如下:
CI1=((23.4/31.4)×3.2-1+(22.6/31.4)×4.2-1+(21.8/31.4)×3.5-1
+(32.6/31.4)×2.9-1)=0.96
4 计算完每株对象木的竞争指数后,再计算每组平均竞争指数(平均数和标准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