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冉姓的历史名人
冉姓的来源,姓冉的名人百家姓
冉姓的来源冉姓是一个在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据史书和家谱记载,冉姓的起源与春秋时期有关,下面将介绍冉姓的来源和相关的史实。
1. 冉姓的起源据《姓氏考略》等古籍记载,冉姓的起源始于春秋时期晋国。
当时有一位名叫冉韩的人,为晋国宰相,他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为姓。
《五行大义》也有对此的记载:“冉姓,晋国宰相冉韩之后,因以为氏。
”据另一种说法,冉姓来自氐族。
氐族起源于古代的西戎,是一个原始部落,后在华夏文明交流中,逐渐与汉族融合并扩展,形成了一个广泛的族群。
而在氐族中,有一个姓冉的部落,因此也有人认为冉姓来自氐族。
2. 姓冉的名人除了冉韩外,冉姓在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知名的人物。
下面列举一些比较著名的人物及其事迹。
2.1 冉求冉求,字季思,汉朝武帝时期的一位名将,曾参与镇压过单于,加封为定远侯。
他治军严明,作战勇猛,在战场上多次表现出色,被誉为“虎豹帅”。
此外,冉求还是一位忠诚的臣子,多次奏请朝廷为百姓请命。
2.2 冉闵冉闵,北魏时期的皇帝,是魏孝文帝的儿子。
他继位后,秉承了父亲的治国方针,推行轻徭薄赋等改革措施,使得北魏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但不幸的是,由于其执政策略不当,加上奸臣操纵,最终导致他的政权被夺取。
2.3 冉耕冉耕,唐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曾任安禄山的功曹。
他少年时便深爱诗书,成年后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书法研究。
他尤其善于写景,擅长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除了文学才华外,冉耕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行草书结体规整,气势雄浑。
2.4 冉硕冉硕,明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以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著称。
他曾任左都御史、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务,在担任这些职务的期间,他推行了一些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政策,深得百姓信任。
他年轻英俊,才华横溢,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3. 姓冉的人口分布经过统计发现,冉姓在中国的分布区域比较广泛,有较多的人口。
现代的冉姓人口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南等地。
其中,河南是中国冉姓人口最为密集的省份。
历史趣谈:解析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冉闵大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解析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冉闵大帝
导语:中国历史上因屠尽五胡,挽救了中华国运而被称为“汉家英魂”的北魏皇帝冉闵,于公元352年就义于遏陉山,至此,轰轰烈烈的冉魏王朝,如一颗
中国历史上因屠尽五胡,挽救了中华国运而被称为“汉家英魂”的北魏皇帝冉闵,于公元352年就义于遏陉山,至此,轰轰烈烈的冉魏王朝,如一颗光芒璀璨的流星,瞬间的惊艳过后,立刻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陨落。
冉闵死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其后人为躲避战乱而隐姓埋名,散落西南各地。
相传,后世学者通过对南方冉氏世系的调查,认为现在冉氏一族的后代主体主要为聚居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
据史料记载,土家族人的先祖冉守忠在南宋徽宗皇帝时期,曾奉命征讨苗族部落而进入川东南的蛮荒之地,后因种种原因落户,因而冉氏一族血脉流落于此,也不难理解。
光阴流转千年,至新中国建国后,民族划分,现在当地冉姓居民绝大部分是土家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居民,鲜有汉人。
他们绝大多为冉闵的后人,即使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也知晓他们的先辈之中曾出现过一位皇帝,尽管后代子孙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亡之苦,然而至要提起先祖的丰功伟绩,他们依旧带着一份难掩的自豪感。
当然,除可自豪感,还有一些羞耻感,因为儒学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其深远,那位所谓的皇帝,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暴君,亦是一个不忠不孝的篡位自立者,想到这些,后人便不愿再提起有关先祖的事迹。
冉闵此人,究竟是挽救汉家存亡的民族英雄,还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屠夫,正史并未给出太多评价,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传奇历史人物,
生活常识分享。
冉耕 春秋末鲁国学者
冉耕春秋末鲁国学者冉耕,春秋末鲁国学者,被称为“冉氏三杰”之一,在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冉耕一生以一名儒生的身份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他曾是鲁国丞相,辅佐周天子灭商;他是学者,著述宏富,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之一。
在冉耕之前,还有一位学者冉季。
冉耕字季连,为孔子弟子之一。
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五经之王”周公、孔子、孟子、韩非子等都出自他门下。
冉耕著有《易》《春秋》和《论语》三部经典著作。
—、出生炱寒,却立志报国冉耕,字季连,为鲁国冉姓一世祖。
他是冉氏的先祖之一,曾在齐国任职过。
鲁文公十六年(前618 年)九月十八,齐国攻打鲁国。
冉耕被齐文公任命为“守城大夫”。
二、学成回国,辅佐周天子灭商周成王三十三年(前843年),周武王灭商。
冉耕以太傅的身份辅佐周武帝,帮助武王伐纣,史称“三王之乱”。
武王伐纣成功后,又将冉耕送回鲁国。
周公是当时的名士,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
冉耕为周公推荐了很多好苗子,为其治理鲁国出谋划策。
三、著《易》,辅佐周公灭商周公在鲁国执政期间,曾对冉耕说:“汝之行于天下也,为善。
不与汝同出而行在天下,与恶也。
” (《史记•周本纪》)冉耕主张:“以礼治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原则,但并不是每个君王都能正确执行这一原则。
因此,他认为对天子要多加爱戴和尊重;对臣民要多加爱护和约束;用法律的手段管理国家事务,使之有秩序而不乱;不违背道德规范。
同时要用善恶二义去解释、判断事物的善恶,使其具有正义感。
因此在他执政期间,他大力提倡道德建设,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著述宏富,“五经之王”周公周公在位时,冉耕为周王室卜筮,并写下了一部《易》,后来被后人称为“五经之王”。
冉耕在周公的辅佐下,成为周朝的开国功臣。
“周公卒,子产即位”时,孑L子、孟子等均被周公请到宫里担任顾问。
为庆祝建国30周年的庆典,周公让弟子冉耕将自己所有收藏的书籍都送给自己当礼物。
冉耕去世后,周公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也给予了不少帮助和支持,被后世称为“五经之王”。
冉姓的来源,姓冉的名人
冉姓的来源,姓冉的名人导读:本文是关于冉姓的来源,姓冉的名人,希望能帮助到您!冉一、姓氏起源1、出自高阳氏,是帝喾之后,帝喾为炎帝部落首领,其下由八个部落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
文王第十子季载,武王封之于聃(今河南新郑,一说为四川茂县),称聃季载,以有令名于天下而辅佐成王。
其后世子孙以封邑名为姓,去耳旁为冉姓。
3、出自楚国叔山氏。
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祖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为姓,称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4、按史冉本凤姓,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
重为高辛氏火政,是谓祝融以罪诛其弟,吴回复为火政。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曰樊,曰惠连,曰钱,曰来言,曰安季,曰季连。
六人皆有后,各分为数姓。
安季为曹姓,曹挟于邾,为邾附庸,其支食邑于冉,遂为冉氏。
鲁穆公改邾为邹,遂为鲁之邹人。
故山东渭河实发迹之所,陕西京兆乃住止之区,而黄之麻城孝感又其官寄迁寓之地耳。
二、郡望堂号【郡望】武陵郡:汉高帝置,治所义陵,在今湖南省溆浦县南。
魏郡:汉高帝置,治所邺县,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堂号】"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气羕ao砗辏聊睾瘢鬃涌渌腥司缍龋琝"可使南面"。
"迎圣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谦逊,多才多艺,知兵,任左统帅,大败齐师,将流亡在外14年的孔子迎回鲁国。
三、历史名人冉季载: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弟季载于聃。
因他有驯行,周公就举他为周司空,辅佐周成王,有令名于天下。
冉耕:孔子弟子,字伯牛,唐赠郓侯,宋封东平侯,加封郓公。
冉雍:孔子弟子,字仲弓,唐赠薛侯,宋封下邳公,改封薛公。
冉求:孔子弟子,字子有,即冉有,春秋时鲁国人,唐赠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
因为冉求做了季孙氏的家臣,帮助季孙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所以孔子对他极其不满,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要他的学生"鸣鼓而攻之"。
一门三贤——冉耕、冉雍、冉求●荣海生
一门三贤——冉耕、冉雍、冉求●荣海生冉氏乃少昊之裔,曹国开国之君振铎之后,世居“菏泽之阳”。
时至今日,每年农历的三月,冉氏后人都要参与到仿山祭祖活动中。
到孔子时期,冉氏已非常贫困,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
故孔子有“犁牛之子且角,虽欲无用,山川岂舍诸”之说。
有一种说法,三冉(冉耕、冉雍、冉求)为亲弟兄,世居定陶东的冉堌。
冉耕的父亲冉离娶妻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
颜氏死,离又娶公西氏,生三子求。
后公西氏听说孔子设教阙里,便命三个儿子前往求学。
三兄弟承母命从学孔子,虽寒暑易节,学习不辍。
归各成器,名扬后世,被称为“一门三贤”。
另一说法,三冉乃同一族人,并非一家人。
《孔子家语》在记载冉雍的情况时说:“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
”就是说,冉耕和冉雍是同一家族。
《史记》载:“仲耕父,贱人”,那么,冉耕当然就是“贱人”出身了。
《孔子家语》载“冉求……仲弓之宗族”,冉求和冉雍也是同族,出身于微贱的家族。
冉氏三贤皆名列“孔门十哲”,是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
曾子曾与“三冉”在成武云亭山弘儒会文,留下了文亭山遗迹,“文山夕照”是成武八大胜景之一。
冉耕,字伯牛。
据《圣门志》和《阙里广志》记载,冉耕(伯牛)比孔子小七岁,系孔子学生中年龄较大的一个。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
”《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善于讲话,冉牛、闵子、颜渊善于阐述道德”。
这里更把冉耕放在颜渊、闵子骞的前边,可见他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造诣。
又据《白虎通奉命》载:“冉伯牛危言正行。
”【“危”即端正的意思,是说冉耕说话做事都很端庄正派。
因此,冉耕不论在大的道德修养方面,还是在待人接物方面,都能做得恰到好处,所以他和颜渊一样,以“善行”而出名。
《文献通考》记载,孔子为鲁司寇时,冉耕曾为中都宰。
孔子周游列国之后,回到鲁国时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可见,冉耕在孔子七十岁左右时还活着。
不久冉耕患“恶疾”先于孔子而死。
冉姓的来源,姓冉的名人
冉姓的来源,姓冉的名人冉一、姓氏起源1、出自高阳氏,是帝喾之后,帝喾为炎帝部落首领,其下由八个部落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
文王第十子季载,武王封之于聃(今河南新郑,一说为四川茂县),称聃季载,以有令名于天下而辅佐成王。
其后世子孙以封邑名为姓,去耳旁为冉姓。
3、出自楚国叔山氏。
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祖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为姓,称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4、按史冉本凤姓,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
重为高辛氏火政,是谓祝融以罪诛其弟,吴回复为火政。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曰樊,曰惠连,曰钱,曰来言,曰安季,曰季连。
六人皆有后,各分为数姓。
安季为曹姓,曹挟于邾,为邾附庸,其支食邑于冉,遂为冉氏。
鲁穆公改邾为邹,遂为鲁之邹人。
故山东渭河实发迹之所,陕西京兆乃住止之区,而黄之麻城孝感又其官寄迁寓之地耳。
二、郡望堂号【郡望】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
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华罗庚武陵郡:汉高帝置,治所义陵,在今湖南省溆浦县南。
魏郡:汉高帝置,治所邺县,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堂号】"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气kao砗辏沉默重厚,孔子夸他有人君风度,\"可使南面"。
"迎圣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谦逊,多才多艺,知兵,任左统帅,大败齐师,将流亡在外14年的孔子迎回鲁国。
三、历史名人冉季载: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弟季载于聃。
因他有驯行,周公就举他为周司空,辅佐周成王,有令名于天下。
冉耕:孔子弟子,字伯牛,唐赠郓侯,宋封东平侯,加封郓公。
冉雍:孔子弟子,字仲弓,唐赠薛侯,宋封下邳公,改封薛公。
冉求:孔子弟子,字子有,即冉有,春秋时鲁国人,唐赠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
因为冉求做了季孙氏的家臣,帮助季孙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所以孔子对他极其不满,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要他的学生"鸣鼓而攻之"。
孔子弟子冉雍
孔子弟子冉雍冉雍是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陶人,字仲弓,是孔子的弟子,也是七十二贤之一,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孔子弟子冉雍,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弟子冉雍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是冉伯牛的“宗族”,生于不肖之父。
为人敦厚、气度宽宏,孔门十哲之一,在孔门以德行著称,早年拜师于孔子,孔子称赞他可以做南面王,《论语》记其名与字11次,《论语》并尊冉雍为孔子四大德行特优之弟子。
仲弓曾问政于孔子,孔子教仲弓存心敬恕重修身,办事从大体着想,多举贤才。
随孔子周游列国后,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鲁国季氏的总管。
孔子弟子冉雍简介《论语注疏》记载到:“雍,(孔门)弟子,仲弓名,姓冉。
”,孔子弟子冉雍,与冉耕、冉求都是在孔门十哲之列,世人称之为“一门三贤”。
孔子弟子冉雍由于家庭是以游牧为生,加上父亲冉离是个品行不好的人,所以很是自卑。
但是主张因材施教的孔子针对他的心理状况进行开导。
于是孔子就鼓励他说:“用来犁地的牛生下小牛长着红色的毛、端正的角,就是不想把它作为祭祀山神的祭品。
但是难道山神也会舍弃它吗?”在中国古代,供祭祀用的牲畜常用红色的牲畜,一般情况下不用耕牛,所以自然也不用犁地的牛产下的子。
孔子这番言论的大致意思是,你的父亲虽然是个品行不好的人,但如果你自己很优秀,别人就不会在意你的出身地位低下而抛弃你。
根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冉雍是孔子弟子里较早一批里边的。
这样推算下来那么他成为宰相时也许还比较年轻。
在当时仲弓得到季桓子的任命时,将自己要当宰相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并征求老师的意见。
从这点就能看出好像仲弓是很开心的,比较乐意接受这个使命,而且有了长期为季氏家族服务的准备。
冉雍以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
做官时,他“居敬行简”,冉雍主要主张“以德化民”。
但是在季氏“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
”于是冉雍就辞去这一职,重新跟随孔子。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是其“德行”科四大代表人物之一。
秦朝大将军魏冉
秦朝大将军魏冉魏冉秦国一代名相,历史上第一个太后宣太后的弟弟,同姐姐一起拥护秦昭王赢稷登上王位。
下面是有秦朝大将军魏冉,欢迎参阅。
秦朝大将军魏冉魏冉,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
战国时秦国大臣。
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
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
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
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
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
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齐国,约齐湣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准备联合五国攻赵,并三分赵国。
但秦国这一连横策略没有成功,被苏秦的合纵破坏。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
由于他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前266年,被秦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于陶邑。
秦朝大将军魏冉人物生平拥立秦昭王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所以立武王的弟弟公子稷为国君,是为秦昭王。
秦昭王的母亲原是宫内女官称为芈八子,等到秦昭王即位,芈八子才称为宣太后。
宣太后并不是武王的生母。
武王的母亲称惠文后,死在武王去世之前。
宣太后有两个弟弟:她的异父长弟叫魏冉,姓魏,名冉;她的同父弟弟叫芈戎,就是华阳君。
秦昭王还有两个同母弟弟:一个叫高陵君,一个叫泾阳君。
诸多人中,魏冉最为贤能,从惠王、武王时即已任职掌权。
武王死后,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能力物色并拥立了秦昭王。
秦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卫戍咸阳。
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秦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
当时秦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关于冉姓的历史名人
关于冉姓的历史名人冉姓是中国姓氏之一,始祖古代有冉氏国,据考证,冉姓源于中华著名的古代政治家冉有,他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夫,为吴王呉夫差所熟知,经常为吴国出谋划策,有时还担任吴国的主帅,将军等职位,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重要人物。
在冉姓的历史上,除了冉有外,还有不少的历史名人。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冉怀,他是汉代的大臣,为历史上的忠臣名君。
他在汉武帝的时代,先后担任过长陵侯,河南尹等职务,一生忠诚于汉室,为汉朝做出了很多贡献。
据史书记载,在汉朝时期,他曾经领导战役,表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是历史上著名的统帅之一。
冉怀在历史上被誉为“溢美之臣”。
此外,还有冉闵、冉魏等历史名人。
冉闵是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曾经在西晋灭亡后,建立了南凉国,统治了河西、河东一带。
他建立的南凉国,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在古代的中原地区却是有一定影响的。
冉闵的七世孙冉魏,是唐朝时期的贵族,是当时宰相冉耐之的弟弟。
冉魏曾经任宰相,为唐朝政治做出了贡献,他的政治成就非常突出,被后人尊称为“冉家二宰相”。
此外,还有冉耕、冉亨等历史名人。
冉耕是清代的历史学家,他曾经在乾隆年间担任大学士,是清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历史界的高度评价。
冉亨是中华民国时期的教育家,他曾经担任校长等职务,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冉姓历史上有不少的名人,他们或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有所建树,或是在文化、教育方面有所成就,都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们的事迹,对后人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继承他们的精神传统,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冉氏最大当过什么官
冉氏最大当过什么官你知道姓冉的在中国历史上当过最大的“官”是谁,又是什么职位吗?小编来告诉你: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以勇猛著称。
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人物生平一战成名冉闵冉闵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
冉闵的父亲冉良,字弘武,是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
其祖先曾任汉朝黎阳骑都督,家族世代担任牙门将。
后赵明帝石勒击败陈午,俘获冉良,当时冉闵十二岁,石勒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
冉良勇猛多力,攻战无敌。
历任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冉闵年幼时就果断敏锐,石虎很宠爱他,如同对待自己孙子们一样抚养他。
冉闵成年后,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勇力过人,多计谋。
[3] 授任建节将军,改封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
咸康四年(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石虎在昌黎之战中大败,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由此冉闵威名大显。
石虎回到邺城后,任命刘群为中书令、卢谌为中书侍郎。
苻洪因功授任使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封为西平郡公。
冉闵对石虎说:“苻洪才智杰出,得到将士的拼死效力,他的儿子们又都有非凡的才能,而且拥有强兵五万人,驻屯在都城近处,应当秘密地除掉他们,以安定国家。
”石虎说:“我正倚仗他们父子攻取东吴和巴蜀,为何要杀死他们!”便没有除掉苻洪,反而给苻洪的待遇愈加优厚。
咸康五年(后赵建武五年,339年)八月,当时东晋征西将军庾亮镇守武昌,派豫州刺史毛宝、西阳太守樊峻戍守邾城。
石虎憎恶,任用夔安为大都督,率领石鉴、冉闵、李农、张貉、李菟五位将军,兵众共五万人侵犯荆州和扬州的北部边境,另派二万骑兵进攻邾城。
毛宝向庾亮求救,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
关于冉性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冉性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
《冉姓的历史和现状》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很特别的姓氏——冉姓。
你们知道吗?冉姓可是有着很久很久的历史呢!据说在古代,冉姓的祖先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冉求的人,他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哟!冉求非常聪明好学,而且很有才华,他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冉姓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
经过了好多朝代,冉姓的人越来越多,分布在全国各地。
到了现在呀,冉姓依然存在,而且还有很多出名的人呢!比如说在各行各业中表现出色的叔叔阿姨们。
虽然冉姓不像“王”“李”“张”这些大姓那么常见,但每一个姓冉的人都在努力为社会做贡献,让自己的姓氏闪闪发光。
小朋友们,你们身边有姓冉的小伙伴吗?
《冉姓的历史和现状》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冉姓的奇妙世界!
先来讲讲冉姓的历史。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勇敢又智慧的人,他们就姓冉。
比如说,在古代有个叫冉闵的大将军,他特别厉害,打仗可勇敢啦,保护了很多老百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冉姓家族不断发展。
他们在不同的地方生活,有着不同的经历。
现在呢,冉姓的人依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
也许你的同学、老师或者邻居就姓冉。
比如,我认识一个叫冉冉的小姐姐,她画画特别棒,经常在学校的比赛中获奖。
虽然冉姓不是最常见的姓氏,但它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多了解不同的姓氏,感受中华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冉姓来源:传统说法新解
冉姓来源:传统说法新解冉姓为中国第162常见姓。
2010年统计,⼈⼝约有97万,约占全国⼈⼝的0.073%。
约69%分布于重庆、贵州、四川3省、市(其中重庆市最多,约占39%),39%分布于湖北、河南、河北3省 (《中国四百⼤姓》,2013)。
湖北及西南地区冉姓多为⼟家族。
冉姓望出武陵郡、鲁郡(东鲁郡),有武陵堂、敬简堂、南⾯堂、迎圣堂等堂号。
孔⼦弟⼦冉雍,孔⼦夸他有⼈君风度,可使“南⾯”,⼦孙因以“南⾯”为堂号;孔⼦弟⼦冉求,知兵法,曾率鲁军⼤败齐军,将流亡在外14年的孔⼦迎回鲁国,他的⼦孙以“迎圣”为堂号。
冉姓有3个主要来源:①商代族⽒。
见于殷墟⼘辞(见丁⼭《甲⾻⽂所见⽒族及其制度》)。
②冉⽒,姬姓,周⽂王第10⼦季载封聃国,其地在今河南开封县与中牟县间,⼦孙以国为⽒;或作冉⽒。
旧说“聃”⾳“丹”。
按聃季载,《史记·管蔡世家》作冄季载。
冄,即冉字,是聃字当读“染”。
或说聃国当作冉阝国,其国在(晋代)南郡编县那(nuó)⼝城,即今天湖北钟祥市胡集镇⼀带。
晋代的杜预(222-284)和唐代的司马贞即持此说。
关于这个问题,历来史学界都有异议。
按那⼝地处偏远,周初时,周王朝的控制范围还达不到那⼉。
季载作为周成王时司空,地位仅次于 “三公”( 师、保、太宰),不可能封到偏远的蛮荒之地。
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和宋代吕夏卿(1015-1068)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以为季载⾷采于沈,其地即汝南平舆沈亭。
故《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以聃国在今河南平舆县北。
但早在南宋的时候,洪迈(1123-1202)就对《新唐书》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见《容斋随笔》)。
清代学者梁⽟绳(1716-1202)也不赞同此说(见《⼈表考》)。
清代的江永(1681-1762)认为季载封国聃在河南开封县境内(见《春秋地理考实》)。
朱绪曾(1805-1860)的《开有益斋读书续志》,沈家本(1840-1913)的《诸史琐⾔》,杨伯峻(1909-1992)的《春秋左传注》亦持此说。
孔子门徒冉求的生平简介
孔子门徒冉求的生平简介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中国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
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孔子门徒冉求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冉求的生平简介冉求,姓冉名子有,一般后世都尊称为冉子,而且是周文王第十个儿子冉载的嫡裔子孙。
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学者,也是孔子的徒弟之一。
冉求是孔子的七十二贤之一,多问政事,最擅长的是理财,而且还多才多艺,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冉求曾经担任过季氏的宰臣,在公元前484年的时候,冉求带着一队军队入侵齐军,而且还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前面,以步兵和长矛打突击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之后又趁机说服季康子,接回了在外面流亡了十六年的孔子。
冉求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帮助季康子进行了田赋改革,聚敛了许多老百姓的财富,也因此受到了孔子的严厉批评,孔子还一度将冉求逐出师门。
但是冉求终归是孔子的得以门生,在孔子的教导之下,冉求的品行也逐渐向儒家所倡导的“仁德”靠拢,逐渐臻于完美。
冉求并不是十分看重仕德的修养,在孔子众多的学生中,没有发表过自己对于仁、礼、义、孝等方面的看法,也没有向孔子请教过这方面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但是冉求就是其中的一个。
冉求自认为自己学习“仁”的能力不够,孔子批评他这是不努力学习。
冉求不注重礼乐方面的修养,认为礼乐之事是教化人的东西,是贤人君子要做的事情。
冉求对孔子不是绝对的服从,具有改革精神,这一点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冉求的父亲是冉雍吗在《冉氏族谱》中这样记载,“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
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冉离娶了颜氏,生了长子冉耕、次子冉雍。
后来颜氏死了,冉离有趣了公西氏,生下了冉求。
所以这样就明朗了,冉雍不是冉求的父亲,而是冉求同父异母的哥哥。
而且他们两个人,包括冉耕都是孔子的门生。
而且冉耕,也就是伯牛,还有冉雍和冉求,都是孔门十哲之一,有“一门三贤”的美称。
冉姓的来源,姓冉的名人
冉姓的来源,姓冉的名人冉姓的来源,姓冉的名人冉一、姓氏起源1、出自高阳氏,是帝喾之后,帝喾为炎帝部落首领,其下由八个部落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
文王第十子季载,武王封之于聃(今河南新郑,一说为四川茂县),称聃季载,以有令名于天下而辅佐成王。
其后世子孙以封邑名为姓,去耳旁为冉姓。
3、出自楚国叔山氏。
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祖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为姓,称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4、按史冉本凤姓,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
重为高辛氏火政,是谓祝融以罪诛其弟,吴回复为火政。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曰樊,曰惠连,曰钱,曰来言,曰安季,曰季连。
六人皆有后,各分为数姓。
安季为曹姓,曹挟于邾,为邾附庸,其支食邑于冉,遂为冉氏。
鲁穆公改邾为邹,遂为鲁之邹人。
故山东渭河实发迹之所,陕西京兆乃住止之区,而黄之麻城孝感又其官寄迁寓之地耳。
二、郡望堂号【郡望】武陵郡:汉高帝置,治所义陵,在今湖南省溆浦县南。
魏郡:汉高帝置,治所邺县,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堂号】"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气羕ao砗辏?聊?睾瘢?鬃涌渌?腥司?缍龋琝\"可使南面"。
"迎圣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谦逊,多才多艺,知兵,任左统帅,大败齐师,将流亡在外14年的孔子迎回鲁国。
三、历史名人冉季载: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弟季载于聃。
因他有驯行,周公就举他为周司空,辅佐周成王,有令名于天下。
冉耕:孔子弟子,字伯牛,唐赠郓侯,宋封东平侯,加封郓公。
冉雍:孔子弟子,字仲弓,唐赠薛侯,宋封下邳公,改封薛公。
冉求:孔子弟子,字子有,即冉有,春秋时鲁国人,唐赠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
因为冉求做了季孙氏的家臣,帮助季孙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所以孔子对他极其不满,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要他的学生"鸣鼓而攻之"。
孔子门下弟子冉求
孔子门下弟子冉求冉求多才多艺,这一点也是受到孔子的认可的。
而且孔子也认为冉求是有治世的才能的。
冉求在跟随孔子的的时间里,受到孔子的教化,德行上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孔子门下弟子冉求,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门下弟子冉求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
小孔子二十九岁。
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
多才艺,以政事闻名。
孔子称赞其才可于千户大邑,百乘兵马之家,胜任总管职务。
冉有曾一度因为为季氏征税而被孔子责备,论语记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氏比周公的嫡裔鲁国还富有,而冉求却为他征更多税。
孔子于是向弟子们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击鼓声讨他的罪状,是可以的。
孔子门下弟子冉求典籍记载有一回孟武伯问孔子说:"冉有是否能够办政治?"孔子就回答说:"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
"就是说冉求可以在诸侯国当邑宰,或在卿大夫家里当家臣。
这也就表示说;冉有他很有政治才华。
而政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办好政治必须具备各种才能。
像子贡通达物理,以及子路的果敢、果决,都是办政事的好人才;而冉有他在政治上的天赋,主要是多才多艺。
像有一次季康子就问孔子:“冉有可以从事政治吗?”孔子回答他说:"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就是说冉求多才多艺,对于办政治有什么困难呢?又有一次,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是一个完备的人?孔子回答说:“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及卞庄子的勇敢,再加上冉求的才能、技艺以及礼乐的陶养;也就可以算是一个人格完备的人了。
”可见冉求的才艺在当时是非常出色的。
而且他能够受到当政者的赏识,有机会出来办理政事,虽然冉有跟子路同样有政治才华,同属政事科,但两个人的个性完全不一样;子路是较果敢、果决,冉有比较退让。
也因此孔子对子路、冉有的教导方式有所不同。
比如说同样听到一件合于义礼的事,孔子对子路说要请教父兄才可以去做;而对冉有说,听到了就马上去做。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零三:魏冉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零三:魏冉魏冉,亦称穰侯,为中国战国时代的政治家。
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
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
之后推荐了白起,加上自己的战功,多次战胜魏赵等,得到很多赏赐,比王室更富有。
魏冉可以说是战国时最大、最厉害的权臣,也是掌权时间最长的权臣。
他在秦国大权独揽,位尊势重;在诸侯各国中叱咤风云,翻云覆雨,无人能及。
他四登相位,为秦国立下了赫赫功劳,掌控秦国朝政近四十年,即使后来的吕不韦亦不能与之相比。
但是最终被赶出秦国,一、显赫身世、拥立昭王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异父同母的弟弟,从惠王、武王时起就任职处理国事。
秦武王去世,因没有儿子,几个弟弟争夺王位,昭王凭借魏冉的力量得以即位。
秦昭王即位后,让魏冉为将军,护卫咸阳。
诛杀了作乱的季君,驱逐秦武王的王后到魏国,昭王各兄弟中存心不良的都杀掉了,威震秦国。
二、四任丞相、权倾朝野秦昭王七年(公元前300年),魏冉首次成为秦国丞相。
昭王十四年,推荐白起,让他领兵去攻打韩国、魏国。
在伊阙取得大胜,斩首二十四万。
第二年,又攻下楚国的宛城、叶城。
魏冉因病辞去丞相,用客卿寿烛坐丞相。
第二年(公元前291年),寿烛免职,魏冉第二次成为丞相,把穰邑封给魏冉,又增封陶邑,称为穰侯。
这个陶邑是秦国的一块肥地,它与齐、鲁、卫、魏四国交界,在现在邓州市附近。
四年后,作为秦国将领,攻打魏国。
魏国现出了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又攻下魏国的河内,夺取大小城邑六十余座。
魏冉二任丞相第六年,被免职。
又过了两年,第三次出任丞相。
三任丞相第四年,派白起攻取了楚国的郢都,秦国设置为南郡。
当时魏冉之富,超过了王室。
书中没有讲他第三次被罢相和第四次任丞相的过程,只讲到,昭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75年)魏冉作相国,带兵攻打魏国,使魏将战败而逃,接着围攻大梁,但通过魏大夫须贾的机辩,使魏冉退了兵。
三、重用白起、战功赫赫秦昭王三十三年,魏国背叛秦国,和齐国合纵相亲。
三分钟了解历史名人——魏冉,宣太后的同母异父弟
三分钟了解历史名人——魏冉,宣太后的同母异父弟一、魏冉简介魏冉又叫魏厓或魏焻,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
他是战国时秦国权臣,又是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
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
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
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
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
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齐国,约齐湣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准备联合五国攻赵,并三分赵国。
但秦国这一连横策略没有成功,被苏秦的合纵破坏。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
由于他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前266年,被秦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于陶邑。
二、魏冉功劳1.保举白起。
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齐国,约齐湣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准备联合五国攻赵,并三分赵国。
但秦国这一连横策略没有成功,被苏秦的合纵破坏。
2.领兵攻魏。
秦昭王三十二年(前275年),魏冉任相国,带兵进攻魏国,•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进入北宅,随即围攻大梁。
魏国大夫须贾劝说魏冉道:“我听魏国的一位长吏对魏王说:‘从前梁惠王攻打赵国,取得了三梁,拿下了邯郸;而赵王虽然战败也不肯割地,后来邯郸终于被收复。
三、历史评价司马迁:“魏冉,秦昭王亲舅也。
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天下皆西乡稽首者,魏冉之功也。
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司马贞:“穰侯智识,应变无方。
两晋时期武将冉瞻简介
两晋时期武将冉瞻简介晋朝人物本名:冉瞻别称:冉良字号:字弘武出生地:魏郡内黄出生时间:299年去世时间:328年冉瞻冉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
两晋时期武将。
其祖先是汉朝黎阳(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骑都督,世代为牙门将。
永嘉四年庚午(公元310年),七月,石勒破乞活军陈午于河内,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石勒之子侄,石虎)子之。
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历位左积射将军、西华侯。
父,冉隆;妻:王氏;子,冉闵。
冉瞻战绩永嘉四年庚午(公元310年),秋,七月,汉楚王聪、始安王曜、石勒及安北大将军越国围河内太守裴整于怀,诏征虏将军宋抽救怀。
勒与平北大将军王桑逆击抽,杀之;河内人执整以降,汉主渊以整为尚书左丞。
河内督将郭默收整馀众,自为坞主,刘琨以默为河内太守。
罗尚卒于巴郡,诏以长沙太守下邳皮素代之。
(历史)又,勒破陈午于河内,获瞻,时年十二。
(赵王)六年甲申(晋肃宗明皇帝下太宁二年,公元324年),勒将兵都尉石瞻寇下邳,败晋将军刘长,遂寇兰陵,又败彭城内史刘续。
东莞太守竺珍、东海太守萧诞以郡叛降于勒。
刘遐退保泗口。
勒征徐、扬州兵,会石瞻于下邳,肃宗明皇帝下太宁三年(乙酉、公元325年),晋都尉鲁潜叛,以许昌降于勒。
夏,四月,石瞻攻陷晋兖州刺史檀斌于邹山,斌死之。
晋肃宗明皇帝下咸和元年(丙戌,公元326年),十二月,石瞻攻河南太守王瞻于邾,陷之。
龙骧将军王国叛,以南郡降于勒。
济岷太守刘等杀下邳内史夏侯嘉,以下邳叛,叛降于后赵,晋彭城内史刘续复据兰陵、石城,石瞻攻陷之。
晋纪十六显宗成皇帝上之下咸和三年(戊子、328),七月,后赵中山公石虎率士众四万人从轵关西进,攻击前赵的河东,有五十多个县应从,石虎于是进攻蒲阪。
前赵主刘曜派河间王刘述调遣氐族、羌族士众屯驻在秦州,防备张骏和杨难敌,自己率领中外精锐的水、陆各军救援蒲阪,从卫关北渡黄河。
石虎畏惧,率军退走,刘曜追击。
八月,在高候追上石虎,与石虎交战,石虎大败,石瞻被杀,尸体枕籍达二百多里,刘曜缴获的军资上亿。
酉阳部分历史人物
酉阳部分历史人物1、冉守忠(生卒不详),北宋宣和年间授郎官之职。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因奉命入酉助思州土官田祐恭镇压金魁领导的苗族起义有功,而被南宋朝诰封为武略将军(从五品),授閤门宣赞舍人,知制御前兵马使,仍命镇守诸寨獠夷,便宜行事,于是改寨(酉阳寨为今酉西和贵州等地约2000平方公里)为州,子孙世袭。
治所设李溪官坝感坪里。
冉守忠是酉阳第一任土知州2、白再香(1587—1631),女,酉阳后溪人。
少时容颜举止俱佳,勤学武艺,是为女中豪杰。
适值土司选美,被宣抚使冉跃龙看中,迎娶司衙,为冉跃龙庶夫人。
因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援辽抗金和天启元年(1621年)平息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之乱而战功卓著,天启皇帝敕封她为汉土官兵中军都督,诰封一品夫人。
白夫人和石柱女土司秦良玉一起被时人誉为土家女中豪杰。
3、耿寿平(生卒不详),山东馆陶人(今河北馆陶县),由廪生保举孝廉方正。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耿寿平以成都府通判权黔彭军民厅事,奉委办理酉阳“改土归流”事宜,改酉阳宣慰司为酉阳县,隶属黔彭厅,耿寿平兼任酉阳县知事。
次年废黔彭厅,置酉阳直隶州,辖秀山、黔江、彭水3县,隶四川省。
耿寿平为清朝实行“流官制”时期时酉阳直隶州第一任知州。
他为废除酉阳600年的土司土官封建世袭制,实行“改土归流”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乾隆四年(1739年)离任。
4、赵藩(1851—1927),字樾村,别号猿仙,晚年自号石禅老人,云南剑川人,白族,清末举人。
诗人、书法家、中国近代历史文化名人。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授酉阳州知州。
他任职三年,勤政廉洁、执法公正、倡导文化,深得百姓爱戴。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赵藩奉调四川盐茶道、按察使。
在成都为官时他为武侯祠撰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幅传诵古今的名联。
他告老还乡后,滇人公推他为孔教会长,立国学社,被聘为《云南文史丛书》总纂、云南省图书馆馆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冉姓的历史名人
冉求:字子有,春秋时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孔子弟子。
有治政之术,列政事科,曾为季氏宰。
冉季:字子产,春秋时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孔子弟子。
冉耕:字伯牛,春秋时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孔子弟子。
以德行称,后得恶疾而亡。
冉雍:字仲弓,春秋时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孔子弟子。
出身贫寒,有德行。
孔子以为可任诸侯治民之官,后曾为季氏宰。
冉孺:一作冉儒,字子鲁,春秋时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孔子弟子。
敏于学。
勤于问。
冉瞻:魏郡内黄(今属河南)人,十六国时后赵大臣,石虎养子。
有勇力,骁猛善战,以功累迁为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冉闵:十六国时冉魏建立者。
幼果锐,善谋策,勇力绝人。
穆帝永和五年,季龙死,他利用石氏内乱,夺取后赵政权,建立魏国,史称冉魏,冉氏唯一皇帝。
三年后,为前燕所败,被俘而死。
冉安昌:巴东(今重庆奉节)人,唐代大臣。
隋末据巴东,高祖初归唐,为招尉使,官至潭州都督。
冉实: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唐代官吏。
弱冠登进士第,累迁并府参军。
中八科举,授绵州司户,转扬府仓曹。
又举四科,除益州导江令。
所任有能名,官至河州刺史。
其子冉祖雍亦出身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后因倡饮省中,被赐死。
冉通: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人,明代官吏。
洪武三十年二甲第三名进士,官兵科都给事中。
面折廷诤,颇有直声。
好学问,读书不辍。
冉觐祖:河南中牟人,清代学者。
康熙二年乡试第一,康熙三十年三甲第十三名进士,授检讨。
有《四书五经详说》、《阳明疑案》、《正蒙补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