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5. 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评展价 5.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三、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
价值
结构
核心 素养
能力
品格
缩短 时空
驾驶 技术
四个 科目
安全 意识
三、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
提 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纲
•科学本质 •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感
物理 科学 观念 思维
(株洲21.1)快速行驶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身很快停止运动,安全气囊
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如图所示。安全气囊的作用之一是增大 1.68/0.84
A.司机的动能
B.司机的惯性
C.司机受到的压强
D.司机的受力面积
(株洲21.3)如图,我国一艘第三代093B型攻击核潜艇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停在水面下
200m处,后根据演习指令,下潜至300m处悬停,在此过程中 1.02/0.51
务取得圆满成功。已知火星质量约为地球的 1
9
,体积约为地球的 1 ,则
7
1.88/0.63
A.巡视器登陆火星后质量不变
B.巡视器登陆火星后质量变小
C.火星的密度约为地球的 1
63
D.火星的密度约为地球的 7
9
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物理概念) 1. 认识物质的形态、属性及结构,认识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 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 际情境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株洲21.14)身高1.9m、体重80kg的运动员,在一次撑杆跳训练中的成绩是5m,则他克服重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公布以来,我在线上认真学习了新课标的解读,让我对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深刻的反思。
一、对新课标的认识1.物理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凸显育人价值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十四个要素。
课标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相关要素,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局部,旨在引导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2.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构建物理课程内容新课标的课程内容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构成。
这些主题不仅包含物理概念与规律,而且包含物理探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主题,凸显了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以及物理学与一般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开展等的跨学科联系,表达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思想,强调了物理课程的根底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3.强化实验探究,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新课标增加了“实验探究〞一级主题,含21个学生必做实验,分别为测量类和探究类实验。
与2011版课标相比,有13项完全相同,8项不同,在这不同的8项中有4项实验跟2011版课标在表述上略有区别,有3项在实验内容方面作了调整,有1项实验是新增加的即“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新课标中不仅含物理实验的内容要求,而且通过样例、活动建议等进一步引导和说明,同时还提出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等,这些皆旨在培养学生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搜集证据的能力、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发挥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4.引入跨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新课标增加了“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提炼出“物理学与一般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开展〞三个二级主题。
2023年初中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课件

丰富课程价值
目 录 (202110年1版1)年版与2022年版目录对比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例
也是 方法论 怎么办?
1
自然人
教化
理解 信奉
2
社会人
前言——课程的底层逻辑
教育:培养适应于终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升级
双基
掌握“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
具 体 化
升级
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
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备适应终生发展和未 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内容不断丰富 视野不断拓展
务取得圆满成功。已知火星质量约为地球的 1
9
,体积约为地球的 1 ,则
7
1.88/0.63
A.巡视器登陆火星后质量不变
B.巡视器登陆火星后质量变小
C.火星的密度约为地球的 1
63
D.火星的密度约为地球的 7
9
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物理概念) 1. 认识物质的形态、属性及结构,认识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 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 际情境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课程是教育的施工蓝图; 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 是以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 科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与 进程的总和。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报告一、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和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自2001年颁布实施以来,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教育部要求,对《标准(实验稿)》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应用性,注重增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与评价性。
修订参考的主要依据有: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案、政策,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及会议研讨得到的各类调研结果;基础教育物理(科学)课程的国际比较结果;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课程提出的要求,等等。
《标准(实验稿)》五部分内容的修改原则如下:“前言”部分,根据教育部对所有学科统一的修改要求,调整表述;“课程目标”部分,保持原结构不变,调整表述;“内容标准”部分,保持原结构不变,微调“科学探究”,修订“科学内容”;“实施建议”部分,保持原结构不变,侧重修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附录”部分,补充学生必做实验,增加案例及评析,规范行为动词。
本次修订的主要目标是深化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修订保持了《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结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等,对部分内容进行完善性调整。
如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功能,突出该课程的定位,将“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将“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另外,将原来的“课程标准设计”改为“课程设计思路”,突出课标对教学的引导作用,分别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科学探究及科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本课程的设计思路。
202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202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2022年4月21 日,教育部发布了新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课标研学成为当下各学科老师教研的当务之急。
课程标准的主体是内容标准,在这里我们对2022年和2011 年两版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做了逐一的罗列比较,希望能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课标研学提供方便。
物理课标变化——2022年版VS2011年版一、物理课程标准目录变化从2022年和2011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目录内容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的变化: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增加实验探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 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二、物理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变化2022年版课标在一级主题中新增了“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内容主题。
通过实验探究及跨学科的实践,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同时能够更直观的引领学生了解物理学的本质,从物理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三、物理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变化2022年版课标继承物理组2001 年便提出的“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加强物理课程与自然、生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2022年物理新课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04
实施建议及策略探讨
教材编写建议
强调物理学科本质
新教材应更加聚焦于物理学科本 质,突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注重 科学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物理
核心素养。
贴近学生生活
教材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 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创 设生动有趣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注重实验探究
新教材应加大实验探究的力度,通 过实验探究来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 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 力和实验技能。
展科技小制作、物理实验设计等活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评价。
05
面临挑战与解决对策
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
01
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程 度不一,可能导致教学 实施中的差异。
02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需 要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03
教学资源不足,难以满 足新课标的教学需求。
04
评价方式与新课标不匹 配,影响教学效果的评 估。
系。
体现综合性
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强调时代性
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 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更新课
程内容。
03
知识体系与技能要求
知识体系结构梳理
01
02
03
经典物理基础
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 、光学等基础知识,构建 物理学的基石。
现代物理知识
引入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现代物理理论,拓展学生 的知识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科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 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物理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 遇。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
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 断深化,物理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 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一、修订情况(一)修订背景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于2019年1月启动,对2011年版课标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了培养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的具体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有力回答。
这次课标修订吸纳和继承了我国物理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借鉴了国际上物理课程改革的新成果和理念,增强了物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凸显了课程在育人工程中的核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所以物理教学要实现学科育人,除了体现培根铸魂,更主要的是通过物理教学增长学生的智慧。
(二)修订指导思想新课标修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其修订有以下关键三点需要注意: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
(三)修订原则1.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
另外也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和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
2.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落实减负提质。
202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2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是WORD版的哦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是WORD版的哦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感悟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感想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
由于探究教学的放开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比照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打算及电脑课件的设计制作中等等这些方法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放开,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例如:在每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特别参加了“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及“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及处理方法〞等板块。
在这些板块中,有的教师写道:1、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将本章后面的知识提出来。
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应予以鼓舞,并告知大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探究的课题,只是本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究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学生可能得到的有错误的认识和结论。
不轻易否认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搜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改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3、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
欣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肯定程度上援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奇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
二、创设情境,精彩导入。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
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安排到纯粹的一般话、优美的言语和各种教学情境的打算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
研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

研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近期通过研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目标局部,使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以下是我对课程目标的研修心得:2022版的课标要求是立足学生全面开展,依据核心素养内涵及学生身心开展特点,确定课程目标,表达物理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行和关键能力。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对物理观念的思考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的总体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根底。
其主要包含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
物理观念并不是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而是学生在思考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一个具体思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去发觉物理现象并认识物理世界。
对科学思维的思考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法;是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和批判,予以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制造性见解的品行与能力。
科学思维主要包含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依据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开展水平特点,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在基于事实证据和推理的根底上,敢于质疑与批判,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见解和创新给予鼓舞和肯定。
对科学探究的思考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猪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猎取与处理信总、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科学探究主要包含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21世纪初,我国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2001年由教育部首次颁布。
经过多年实践后,在2003年和2007年两次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部署了对实验稿的修改,并于2011 年底颁布《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等要求。
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2019 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以下简称“修订组”)正式启动对2011年版课标的修订,最终于2022年形成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
从修订背景、修订思路和主要变化、实施重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01.修订背景迄今,2011年版课标实施已有11年。
为了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修订组在课标修订前做了国际比较、实施调研等基础研究,如初中阶段物理(科学)课程的国际比较、教材国际比较以及经合组织 (OECD) 统领下的课程内容图谱分析 (CCM) 比较等。
(一)国际比较2019年初,修订组对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物理(科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研究。
经比较研究可知,以上国家(或地区)皆强调物理(科学)课程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上的作用,强调加强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让学生了解科学本质、学会动手操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等。
多数国家(或地区)的物理(科学)课程目标都涵盖对物理自然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重视对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内容的要求,重视对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及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对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体看,我国2011年版课标在上述方面与国际物理(科学)课程的要求是一致的,但特别强调物理课程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我国物理课标的特点。
此外,我国2011年版课标重视核心概念的要求,在内容难度和广度方面也都比较适中。
国际比较的结果为本次的修订提供了参考。
(二)实施调研2019年初,修订组针对2011年版课标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了解其实施中取得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等,以便为进一步修订提供依据。
在课程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方面,88.6%的教师认为“非常合理”和“合理”,多数教师提出期待义教物理课标能像高中物理课标那样提炼物理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
在课程内容方面,90%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难度适中,68.7%的教师认为内容容量适中;此外,在物理实验方面,51.9%的教师认为合理,36.4%的教师认为非常合理,10%的教师认为基本合理,教师总体认同2011年版课标的实验设计。
在实施建议方面,教师总体肯定“教学与评价建议”对物理教学的指导作用,但建议增强过程性评价的可操作性,并提出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教学器材、及时更新实验装置、开放实验室等建议。
总体看,教师高度认同2011年版课标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认同课程内容的难度与广度,认为实施建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他们期待课标能进一步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加强过程性评价的可操作性指导等。
调研获得的信息也为修订提供了依据。
02.修订思路和主要变化(一)修订思路1.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2022年版课标在继承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物理课程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及课程目标,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
以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使其具有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注重课程基础性与综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2022年版课标继承了2011年版课标的主题式结构,即以主题为引领,围绕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完善课程内容结构。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凸显物理实验整体设计,关注跨学科渗透,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体现课程的时代性2022年版课标继承物理组2001年便提出的“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加强物理课程与自然、生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4.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2022年版课标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倡通过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了解物理学的本质,从物理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5.注重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022 年版课标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致力于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
不仅重视对学生终结性学业成就的考核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二)主要变化1.提炼物理课程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根据国际比较和国内调研的结果,修订组针对物理学科性质和教育功能,提炼出物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同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相关要素,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部分,旨在引导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2.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构建物理课程的内容主题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构成。
这些主题不仅包含物理概念与规律,而且包含物理探索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这样的主题式设计继承了2011年版课标的内容结构优势,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主题,凸显了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以及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等的跨学科联系,体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思想,强调了物理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3.加强实验探究,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2022 年版课标进一步强调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2011 年版课标仅在附录中罗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没有明确的要求及引导。
2022年版课标新增了“实验探究”一级主题,含21个学生必做实验,分别为测量类和探究类实验,不仅含物理实验的内容要求,而且通过样例、活动建议等进一步引导和说明,同时还提出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等,这些皆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发挥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4.加强跨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依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课标新增“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
修订组根据前期的研究,提炼出“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二级主题,从低碳生活、健康生活、动手实践及社会热点等方面提出跨学科实践的内容要求,同时给出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
这些设计皆凸显了物理课程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加强了物理学与能源、环境、材料、工程、信息技术等的联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以及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5.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教学与评价改革修订组依据核心素养内涵,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描述。
具体而言,修订组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综合程度等,描述学生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明确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与关键行为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能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等提供指导。
03.实施重点(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注重继承与发展从2001年的实验稿到2011年版课标,再到2022年版课标,一以贯之的课程改革目标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实践者应注意理解课程标准在这些方面的继承与发展,更好地践行课程理念、落实课程育人功能,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体验和基本概念等,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 年版课标在一级主题中新增了“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 内容主题,因此,在与此有关的教学中,建议教师结合“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内容主题一并进行,这样既能降低课程难度,又能凸显物理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建议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实验,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在进行与“跨学科实践”有关的教学中,注意选择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题,制定合理的实践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实践,同时注意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日常教学日常教学中的具体教学内容(与物理概念、规律、实验等有关), 皆蕴含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机械运动“动与静”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对参照物(初中阶段)的学习,其实,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含有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契机与元素。
大自然的运动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可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描写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那么,物理学怎样描述“动与静”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为参照物。
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从物理学视角描述物体“动与静”的物理自然观(物理观念)。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自然观,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在2022 年版课标中,修订组凝练并凸显了物理学科要培育的核心素养,这有利于引导教师的物理教学迈上新的台阶,使其有更高远的教学价值追求。
(三)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凸显“做中学”育人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提出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并继承至今,但要真正落实此理念仍有一定挑战。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后的今天,教学方式已明显多样化,但很多教师仍更擅长使用传授式教学法。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做中学”的育人价值还未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下面通过探究案例[4]来谈谈“做中学”的育人价值。
某桥在建造过程中,建筑工人需用钢缆将桥梁板从江水中提起,施工时采用了将桥梁板与水面成一定倾角的出水起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