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引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规范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解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通过物理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物理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物理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力学。
包括力的性质和力学基本定律、质点运动学、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内容。
2. 热学。
包括热能和温度、热量传递与功、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内容。
3. 光学。
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内容。
4. 电磁学。
包括电荷和电场、电流和电路、电磁感应、电磁波等内容。
5. 原子物理与核物理。
包括原子和分子结构、核反应和核能的利用等内容。
三、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实验与观察的能力培养。
3.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问题导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
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和分析思维等,培养学生的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多元化评价方式。
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考试评价、实验评价、实际操作评价、课堂参与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
3. 强调过程评价。
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基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修订版高中物理教材解读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版”)修订的普通高中物理教材(本文特指鲁科版,又名司南版,以下简称修订版教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定后,分别于2019年7月(必修三册)和12月(选择性必修三册)正式出版。
那么,修订版教材有怎样的变化呢?下面分别从教材结构、教材定位、教材内容、教材实验、教材习题及教材栏目几个方面解读。
一、教材结构解读:体现学科中心与学生中心融合的课程观根据课标2017版的课程结构要求,修订版教材共有九册(图1)。
必修1、必修2和必修3是必修教材,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教材,是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3是选择性必修教材,是学生选择性学习的教材,学完后,学生才能参加用于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选修1、选修2和选修3是地方或校本教材,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倾向等自主选择学习,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设,自主考核等。
从物理内容看,必修第一册主要是力学的基础内容,所含内容主题为“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必修第二册仍然是力学的内容,与生活、自然、科技联系密切的内容,所含内容主题为“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必修第三册为电磁学的基本内容,与现代生活联系密切,所含内容主题为“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为力学循环,更具综合性、抽象性,与生活联系更紧密,所含内容主题为“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其应用”;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为电磁学循环,概念更深入,侧重量化,联系实际,所含内容主题为“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振荡与电磁波”“传感器”;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主要是热学和原子物理,与现代技术结合紧密,所含内容主题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实验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1. 运动与力学a)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规律b) 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规律c) 力的基本概念与牛顿定律d) 转动与力矩e) 力的合成与分解2. 热学与热力学a) 温度与热量b) 热传递与热平衡c) 热力学第一定律d) 热力学第二定律e) 熵与热力学循环3. 光学与光学现象a) 光的本质与光的传播b) 反射与折射c) 光的干涉与衍射d) 光的偏振与波动性4. 电学与电磁学a) 电荷与电场b) 静电场与电场能c) 电流与电路d) 电磁感应与电动势e) 电磁波与电磁辐射5. 原子与核物理a)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b) 化学中的物理现象与原子物理c) 原子核与核反应d) 放射性与核能利用e)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三、教学要求:1. 遵循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实例分析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融通知识与技能,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理解和接受科学的发展和变化,了解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4. 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报告撰写等实验技能。
5. 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观察力、分析力、创新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评价方式:1. 知识和应用:通过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进行学生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的评价。
2. 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过程记录、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评价学生实验技能的发展情况。
3. 科学探究与创新能力: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课题研究等评价学生科学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4. 学科素养和能力:通过课后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发展情况。
解读03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解读

解读03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对高中物理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1.什么是物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1)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
(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文流等要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以及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2.对高中物理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核心素养是对国家教育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是高中课程体系和各学科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实际上,核心素养也属于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和具体化要求。
对于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都是不同的,高中物理课程要求的“核心素养”有四个维度,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每个维度对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有不同的水平要求,体现培养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纠正过去教育的偏差,体现“立德树人“的方针和时代1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基于经验证据、建构理想模型、利用数学工具、形成抽象理论,研究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基本粒子等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物理学的这一“基础”特性,决定着它始终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的制度规范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古希腊时代的自然哲学,到十七、十八世纪的经典物理学,直至近代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等,皆体现了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也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和深入认识。
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高中物理课程立足于促进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联,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高中物理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与发展性,既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又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选择空间。
(二)基本理念1.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117高中物理课程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的本质特征,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实践应用、科学态度、科学责任等方面深入发掘和提炼学科育人价值,充分体现物理学科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独特作用,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2.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高中物理课程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升学或就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020年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科学
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 实践活动
科目 语文 外语 数学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中国初级教育考察报告(1979年)
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背后,除非 老师发问时举右手,否则不轻易改变; 2、早晨7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 生; 3、中国学生也有家庭作业,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 续;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优秀的学生, 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 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 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 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 • • • •
共同点: 注重社会责任感、强调个性发展 重视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重视与人交流与合作;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通过设置多 样化的课程,使学生享有尽可能多的选 择机会。
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定位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 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 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 发展发展,让每个人 成功 • 高中教育不应该是面向少数人的 “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大众的基 础教育 • 关注个性发展,关注终身发展 • 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的定位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 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 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 生的科学素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黄 国 雄 湖南株洲市二中 特级教师
西南大学 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为题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该课程标准旨在指导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学习指导。
本文将对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解读,探索其重点和意义。
首先,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在教学目标方面,标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探究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这些目标旨在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物理知识,还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标准要求将实验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此外,标准还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开展科学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要求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科研究,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标准要求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科学史、科技发展史和科学哲学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历史、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这一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培养他们的科学人文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此外,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科学竞赛。
此外,标准还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创新项目,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这一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起来,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精选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课标解读

本章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必修(1)共有两个主题,其中(一)运动的描述,在本书中分为两章,本章是它的第一部分。
知识与技能方面:本章应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理解描述运动的主要物理量,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方面:在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的过程中,体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在理解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的过程中,认识定量描述运动的必要性和引入物理量的科学思维方法;在具体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过程中,初步领会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教材注意加强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的人文特色及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4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 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 观念
科学 思维
物理核 心素养
科学 探究
科学态 度与责 任
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集中体现了物理学科的 育人价值,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炼与升华。
5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 • • •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
• • • • •
选择性必修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 (2学分) 其应用
必修3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 (2学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2 必修课 程 (2学分)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 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必修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2学分)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学态度,以及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 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与责任
• 科学本质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 ……
• • • • •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 ……
10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为本” “以人为本” 三维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双基目标
1、形成物理基本观念 2、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形成良好科学思维 4、培养正确科学态度
8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理解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为了适合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理解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动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注重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二、课程理念:
中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 国 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 生 发 展 核 心 素 养 体 系 :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 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 观念
科学思 物理核心 科学探
例1结合瞬时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极 限方法; 例2结合加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物理学中的抽象思维; 例3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工具研究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五、内容标准:
▲必修课程内容分析: (一)内容结构
必修 1:大体和 03版课标的必修①相同 必修 2:大体和 03版课标的必修②相同 必修 3:静电场和电路,与03版的选修 3-1相同;电磁场和 电磁波初步,由 03版选修 3系列的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 中最基础的内容组成。
四、课程结构:
四、课程结构: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自主
课程
物理学与
物理学与
近代物
考核
社会发展
技术应用
理学初步
选择性必修3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原子与原子核, (2学分) 波粒二象性
选修性 必修课
程
选择性必修2 (2学分)
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传感器
维
素养
究
科学态度 与责任
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集中体现了物理学科的 育人价值,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炼与升华。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物质观念 •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 能量观念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程基本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构建高中物理课程的背景研究等,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目的的延续,即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的仍然侧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尽管高中物理教育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仍属于基础教育,因此提升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仍然是高中物理课程肩负的主要责任。
高中物理课程仍然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理念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仍然是基础教育课程,因此课程的基础性非常重要,在建构高中物理课程时,应该考虑到全体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基本的必修课程。
但是,高中物理课程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它不仅应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
理念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需要加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联系,而且还应反映科技进步带来的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另外,还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注重让学生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养成一定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课程的选择性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上,而且还体现在课程内容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
理念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探究,需要教师较多的指导和帮助,而高中阶段则应
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较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注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理念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评价应始终围绕课程培养目标进行,不仅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应评价学生经历的过程与学得的方法,评价学生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发展。
应改革教学评价,推动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发挥教师的创造才能。
二、课程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总目标提出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
这四条总目标中,第一条主要是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第二条是对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要求;第三条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了总体要求;第四条则对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渗透提出了要求。
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中,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知识与技能”中提出了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
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在这四条和“知识与技能”有关的具体目标中,强调了让学生学习物理学核心概念,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应用等。
在“过程与方法”中,提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在这五条和“过程与方法”有关的具体目标中,强调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提出让学生“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在这六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关的具体目标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总之,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具体目标都分别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