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材性状鉴别特征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别、鉴定与鉴别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我对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的总结:一、药材的鉴别1.外形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组织结构:研究药材的显微结构,如维管束、纤维束等的分布情况。
3.气味和味道:由于不同药材含有不同的挥发性成分,所以气味和味道对于鉴别药材非常重要。
4.理化性状:如气味、味道、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二、中药饮片的鉴别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结构形态:研究饮片的组织结构、细胞结构等。
3.纯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饮片中有无杂质,如土壤、微生物、金属等。
4.理化性状:如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指纹图谱分析:通过HPLC、GC等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中药饮片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和控制品质。
三、中药的品质与质量评价1.感官评价:通过观察、闻、尝来评价药材的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
2.理化性质评价:如水分含量、热胀冷缩性、灰分含量等。
3.质量评价:通过检测有关药材质量的指标,如挥发油含量、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含量等。
四、药材的加工与保藏1.饮片的制备:认识不同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药材的影响。
2.药材的保藏:掌握药材保藏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存放条件、防潮、防霉等。
五、中药制剂的检验与控制1.理化性质检验: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味道等。
2.含量测定: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3.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剂型、质量控制、药剂的保存与稳定性等。
六、有毒中药的识别与控制1.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与毒理作用:掌握常见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和毒理作用。
2.有毒中药的识别:通过药材的外观特征、结构形态、理化性状等来鉴别有毒中药。
3.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了解有毒中药的制剂与使用原则,避免毒副作用。
2020年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精讲班考试章节2015 2016 2017中药鉴定学33 32 31A型题B型题C型题X型题合计15 16 17 15 16 17 15 16 17 15 16 17看图认药 4 4 2 10 5 10 1 1 37 性状鉴定 4 4 3 5 4 7 1 2 30 产地及加工 2 5 2 2 11 科属来源 1 5 3 2 11 气味 2 2 4 1 1 10 矿物药组成1 12 2 2 8颜色1.重点中药的图片2.中药的性状鉴别3.产地、科属4.矿物药组成、条痕色第一节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显微主要区别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有放射状结构无放射状结构形成层明显无形成层无髓有髓有栓皮无栓皮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有放射状结构无放射状结构有髓无髓狗脊【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来源】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根茎和叶柄残基。
【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细辛【来源】马兜铃科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和根茎。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
【性状】常卷曲成团。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大黄【来源】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髓部可见星点,嚼之黏牙,有砂粒感。
虎杖【性状】切面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
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
何首乌【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牛膝、川牛膝【来源】苋科,牛膝主产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怀牛膝:散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筋脉点)。
川牛膝: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商陆【性状】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味稍甜,久嚼麻舌。
银柴胡【来源】石竹科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状】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根头部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202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叶类中药性状鉴定

202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叶类中药性状鉴定1500字在中药学专业中,叶类药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对叶类中药进行准确地鉴定,可以确保药材品质的标准化和药效的稳定性。
下面将从叶类中药的性状特征和鉴定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复习。
一、叶类中药的性状特征叶类中药的性状特征主要包括形态特征、表面特征、质地特征和气味特征等。
下面将对这些特征进行详细介绍:1. 形态特征:叶类中药的形态特征主要指药材的大小、形状和结构等。
不同的叶类中药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川贝母的叶片呈卵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齿状;菊花的叶片为卵状披针形,先端尖锐,边缘有锯齿。
2. 表面特征:叶类中药的表面特征主要指药材表面的颜色、光泽和纹理等。
不同的叶类中药在表面上也有明显的区别,例如,茶叶的表面呈光滑的绿色,具有一定的光泽;杨梅叶的表面呈深绿色,具有纹理。
3. 质地特征:叶类中药的质地特征主要指药材的质地和手感。
不同的叶类中药的质地也不同,例如,功劳叶的质地比较脆,易碎;酸枣仁的质地坚硬,不易压碎。
4. 气味特征:叶类中药的气味特征主要指药材的气味和味道。
不同的叶类中药具有不同的气味特征,例如,菊花具有特殊的花香味;荷叶具有独特的清香味。
二、叶类中药的鉴定方法叶类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宏观鉴定和显微鉴定两个方面。
下面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1. 宏观鉴定:宏观鉴定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外部特征进行鉴定。
宏观鉴定主要包括裸眼观察、触摸和嗅觉等。
对于叶类中药,宏观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特征:观察叶片的大小、形状和结构等是否符合药材特征。
(2)颜色特征:观察叶片的颜色是否符合药材特征,如色泽鲜艳、均匀等。
(3)质地特征:轻轻触摸叶片,感受其质地是否符合药材特征,如脆、硬等。
(4)气味特征:闻一闻叶片的气味,判断是否符合药材特征。
2. 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特征进行鉴定。
对于叶类中药,显微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叶片表皮:观察叶片表皮的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判断是否符合药材特征。
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女贞子鉴别方法1500字

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女贞子鉴别方法1500字女贞子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瘀、消肿等功效。
为了正确鉴别女贞子,执业药师需要了解女贞子的外观特征、理化性质、药材产地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女贞子的鉴别方法。
外观特征:女贞子通常呈不规则的扁平卵形状,长约1-2.5厘米,宽0.7-1.5厘米。
色泽呈紫红色或紫褐色,表面有明显的纵纹和褶皱。
质地坚韧,易折断,断面平坦而有光泽。
味辛、甘,略有苦味。
理化性质:女贞子的炮制品呈不规则的小块状,色泽较原药稍深。
气香,味辛、甘。
水中先沉后浮,汁液呈红色,有微酸味。
气干后,质硬而脆,易破碎。
煎煮后的女贞子水煎液呈红褐色。
药材产地:女贞子主要产自我国四川、云南等地。
其产地不同,有时雌雄同株,有时雌木少,为雄木讹传作雌木,但质量差异不大。
鉴别方法:1. 观察外观特征:女贞子应具备扁平卵形状,紫红色或紫褐色,表面有纵纹和褶皱,断面平坦而有光泽等特征。
如果药材的形状不规则,色泽不正常,表面无纵纹和褶皱,断面没有光泽,很可能不是女贞子。
2. 嗅辨气味:女贞子具有独特的香气,闻起来味道辛、甘而清香。
如果闻不到辛甘清香的气味,或者有异味,可能是其他植物材料混杂其中。
3. 检查质地及断面:女贞子质地坚韧,易折断,断面平坦而有光泽。
如果质地松软,易弯曲而不易折断,断面没有光泽,可能是其他物质冒充女贞子。
4. 滴水试验:将一滴水滴在女贞子的表面上,正常的女贞子表面会形成水珠,不容易渗透。
如果水珠容易渗透进女贞子,说明女贞子可能含有过多的杂质。
5. 化学检验:可以采用纸屑蘸上硝酸银溶液,在女贞子的表面涂抹。
正常的女贞子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出现颜色变化或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可能含有其他物质。
以上是女贞子的鉴别方法。
执业药师需要掌握女贞子的外观特征、理化性质等知识,并结合药材产地、使用药物化学方法等综合鉴别,确保药材的品质,以保障临床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鉴定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药鉴定考研知识点总结一、中药材的性状鉴别1. 外观特征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是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来鉴别品种和质量。
例如,黄芪的外观为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颜色为黄褐色,气味芳香;当归的外观为长圆柱形或不规则长块状,颜色为灰褐色,气味芳香。
2. 显微镜下特征显微镜下特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特征来鉴别材质和真伪。
例如,枸杞的显微镜下特征为胶质囊细胞壁表层、羊柴胆囊汁样器等。
3. 特殊性状特殊性状是指中药材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的特殊性状,如石膏具有易碎、无臭味、呈透明、玻璃光泽等特殊性状。
二、中药材的鉴定方法1. 有机物化学方法有机物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
例如,色谱法可以用来鉴定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红外光谱法可以用来鉴定中药材的化学成分。
2. 显微镜鉴定法显微镜鉴定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特征来鉴定中药材。
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鉴别枸杞的胶质囊细胞壁表层、羊柴胆囊汁样器等特征。
3. 理化性质鉴定法理化性质鉴定法是通过测定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折射率等性质来鉴定中药材。
例如,用密度计可以测定中药材的密度,用折射仪可以测定中药材的折射率。
三、中药材的鉴定原理1. 毒理学原理毒理学原理是通过毒性试验、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
例如,可以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来鉴定中药材的毒性。
2. 药理学原理药理学原理是通过药效试验、生物鉴定、药理学实验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
例如,可以通过动物实验来鉴定中药材的药效。
3. 化学分析原理化学分析原理是通过化学成分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
例如,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来鉴定中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四、中药鉴定的应用1. 药材加工鉴定药材加工鉴定是通过对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干燥、蒸馏等条件进行鉴定,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2. 药材质量鉴定药材质量鉴定是通过对药材的外观、显微镜下特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等进行鉴定,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鉴定汇总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鉴定汇总知识点中药鉴定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中药鉴别、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中药学中药鉴定的汇总知识点:1.中药鉴别方法:中药鉴别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口感等特征来确定其身份的方法。
常见的鉴别方法包括目视鉴定、嗅觉鉴定、触觉鉴定、望远镜观察、显微镜观察等。
2.中药品质评价:中药的品质评价主要包括药材性状评价、含量测定、质量控制等。
药材性状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口感等特征来评价其品质;含量测定则是通过分析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来评价其药效;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制定药材的质量标准,严格控制药材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
3.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贮藏控制、加工控制、生产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贮藏控制是指在药材的储存和保存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加工控制是指在药材的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等因素,保证药材的品质;生产控制是指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药典标准和制剂工艺,控制产品质量。
4.中药标准:中药标准是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的依据,它包括药材标准和制剂标准。
药材标准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含量、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标准;制剂标准是对中药制剂的配方、用量、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标准。
中药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对大量药材和制剂的研究和实验,结合临床应用和历史经验,确立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标准。
5.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用于鉴别和评价中药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构建中药的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能够准确鉴别中药的成分和品质,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是中药学中药鉴定的汇总知识点,包括中药鉴别方法、中药品质评价、中药质量控制、中药标准和中药指纹图谱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正确判断药材的品质和有效成分,并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中药鉴定内容

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
中药鉴定内容
本网站了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中药鉴定内容,更多执业药师复习资讯请及时关注本网站更新。
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中药鉴定内容
1、性状
系指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外表特征、质地、断面(折断面或切断面)特征及气味等。
2、鉴别
系指鉴定药材真实性的方法,包括经历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
3、检查
系指对药材纯度进展测定的方法,包括水分、灰分、杂质等检查。
(1)中药的杂质概念
①来与规定一样,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
②来与规定不同的物质;
③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
(2)水分测定方法及适用对象
①第一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枯燥温度为100-105℃);
②第二法(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③第三法(减压枯燥法):适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材,枯燥剂为新颖五氧化二磷;
④第四法(气相色谱法)。
(3)灰分测定法
①总灰分测定法:样品过2号筛,温度在500-600℃;
②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用无灰滤纸过滤)。
(完整版)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是对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简单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这是数千年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来的宝贵经验。
1、形状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
如园柱形(黄芪、甘草)、纺缍形(麦冬、百部)、鸡爪形(黄连)拳形(川芎)、团块状(泽泻,生地)等。
—些品种,老药师能使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药材外形特征:如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野山参:马牙芦(芦碗紧密排列、边缘齐棱如马牙)、灯草芯、枣核(不定根生于芦头上,中部较粗,多下垂,形如枣核),铁线纹、落肩膀、细结皮(紧皮细横纹)、少数腿(人字腿)、珍珠须(尾上小疙瘩——珍珠点,疙瘩须)。
蕲蛇: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纹(灰黄或灰白菱方形斑纹)、连珠斑(黑色园斑,位于腹面两侧)、佛指甲(尾尖端为三角形鳞片包裹)。
防风:蚯蚓头(根头部具有密集的环纹)。
川贝:怀中抱月(内外层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紧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只留一新月形的部分在外,称怀中抱月)。
其它如马兜铃状如马脖上下垂的铃铛;马鞭草穗状花序细长,形如马鞭;木鳖子扁平园板状如鳖;瓦楞子如房上瓦片排列之楞状;佛手果实具手状;冬虫夏草体似幼蚕,头部子座细长呈圆柱形。
所观察药材应是完整之品。
2、大小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 ,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如测量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可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数值。
必须选择有代表性和大多数的常见药材进行测量,大的用cm(厘米),细小的用mm(毫米)表示。
一般习惯测量时根茎、果实称长x直径;鳞茎称高x直径;皮作长、宽、厚;种子作长、宽或直径。
大小的测量,主要用于特殊商品的分等、分级。
3、色泽指药材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
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较固定,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关系很大,可反映出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药材品种不同,加工条件变化、贮存时间长短或加工不当,可改变药材色泽,表示药材质量降低。
执业药师中药一专业知识

执业药师中药一专业知识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名执业药师,对中药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
本文将围绕执业药师中药一专业知识展开论述,包括中药鉴别、药材加工和中药处方等内容。
一、中药鉴别中药鉴别是执业药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准确鉴别中药的真伪和质量,直接影响到药效和治疗效果的发挥。
鉴别中药的方法有多种,如外观鉴别、性味鉴别、质地鉴别和化学鉴别等。
其中外观鉴别是最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色泽、形态、气味等,可以初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性味鉴别则主要通过品尝药材的味道和辨别其性温寒凉等属性,从而进一步判断其品质。
质地鉴别则关注药材的纹理、质地等特征。
化学鉴别则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通过分析药材的化学成分来判断其真伪。
二、药材加工药材加工是中药制剂的一项重要环节。
药材加工包括药材的初加工和深加工两个阶段。
初加工是指将采摘来的药材进行初步处理,以便后续加工加工的需要。
初加工包括清洗、曝晒、润泡等步骤。
清洗是将药材表面的杂质洗净,以确保药材的纯净度。
曝晒是将药材晒干,以保持其原有的药效成分。
润泡则是将药材浸泡在适当的水中,以改变其性味和质地。
深加工则是指对初加工过的药材进行进一步的炮制和制剂加工。
深加工包括炮制、制粉、制丸、制剂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掌握不同的技术和方法。
三、中药处方中药处方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临床技能之一。
中药处方是医师根据病情、病人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并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合理搭配的药物组合。
合理的中药处方可以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并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中药处方的制订过程包括病情调查、辨证施治和处方设计三个步骤。
病情调查是指医师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来获取疾病信息。
辨证施治则是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对疾病进行辨证分析,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处方设计则是根据病情和辨证结果,选取合适的中药,并进行合理的组方。
综上所述,执业药师中药一专业知识包括中药鉴别、药材加工和中药处方等内容。
执业药师中药的药材性状鉴定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的药材性状鉴定总结在执业中药师考试中,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所占分值为1~3分。
考题多在最佳选择题中出现,也有可能以多选题的形式考查。
医疗卫生考试网现在对其中药材性状的鉴定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药材性状鉴定(十大内容)(1)形状:党参——狮子头防风——蚯蚓头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2)大小:药材的长短、粗细和厚度。
(3)色泽:自然光下—药材的颜色、光泽度药材的颜色与其成分有关,色泽通常能够反映药材的质量,是衡量药材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黄芩由黄变绿——质量下降丹参—红紫草—紫玄参—黑黄连—断面红黄色(4)表面特征:白芥子——表面光滑紫苏子——表面有网状纹理海桐皮——钉刺合欢皮——皮孔棕红色,椭圆形辛夷——苞片外密被长茸毛(5)质地:以薄壁组织为主,结构较疏松的药材一般较脆或较松泡——南沙参、生晒参富含淀粉的显粉性—山药、半夏含纤维的韧性强—桑白皮、葛根含糖、粘液的黏性大—黄精、地黄富含淀粉、多糖成分的药材加热后常质地坚实、半透明、角质样—红参、延胡索、天麻(6)断面:菊花心——黄芪、甘草、白芍车轮纹——防己、青风藤、大血藤朱砂点——茅苍术星点(髓部异型维管束)——大黄筋脉点(同心环点状异型维管束)——牛膝与川牛膝云锦状花纹(皮部异型维管束)——何首乌罗盘纹(同心环型异型维管束)——商陆(7)气:阿魏——强烈的蒜样臭气檀香、麝香——特异芳香气伞形科、唇形科——含挥发油、有特殊香气。
如:白芷、当归、薄荷、广藿香、紫苏花类药材具蜜腺,含挥发油,香气宜人木类中药大多有树脂及挥发油—特殊香气。
如:沉香、檀香、降香牡丹皮、徐长卿——含牡丹酚,有特殊香气香加皮——含甲氧基水杨醛等成分,具奶油话梅样香气(8)味:乌梅、木瓜、山楂——味极酸(有机酸)甘草含甘草甜素、党参含糖——味甜黄连、黄柏含小檗碱——味苦干姜含姜辣素——味辣海藻含钾盐——味咸地榆、五倍子含鞣质——味涩(9)水试:西红花——水浸后,水液染成金黄色秦皮——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葶苈子、车前子——加水浸泡,种子变黏滑,体积膨胀小通草——遇水表面显黏性熊胆——投清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呈黄色线状下沉,短时间内不扩散哈蟆油——温水浸泡,膨胀度不低于55(10)火试: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状物流出,灰烬白色海金沙——点燃,产生爆鸣声及闪光青黛——火烧产生紫红色烟雾以上便是对药材性状的鉴定的相关内容进行的总结,华图医疗卫生考试网将会继续推出其他考点的讲解,敬请关注。
202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叶类中药性状鉴定

202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叶类中药性状鉴定1500字叶类中药通常是指以叶子为药材的中药,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
为了正确鉴别和使用叶类中药,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药性鉴定知识。
本文将从叶类中药的性状、药材的采收加工和药效成分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性状鉴定1.叶片外型: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基部和顶端的形态特征,常见的有心脏形、线状、椭圆形、圆形等。
2.叶片边缘:观察叶片边缘的形态特征,常见的有整齐、锯齿状、波状等。
3.叶面颜色:观察叶面的颜色,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叶片的新鲜程度和质量。
4.叶质:用手轻轻触摸叶片的质地,判断是否柔软和韧性。
5.气味:闻叶片的气味,根据气味的浓淡和特殊气味判断叶类中药的质量和真伪。
二、药材的采收和加工1.采收时间:根据各种叶类中药植物的生长特点,选择正确的采收时间,通常以药材的生长周期、开花时间和收获时间等为依据。
2.采收部位:根据药材的采收部位不同,对于叶类中药可以采收整枝、全株或仅采叶片等。
3.干燥加工:采收后的叶类中药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常见的方法有晾晒、烘干、炒制等,以保持药材的营养成分和药效。
三、药效成分1.挥发油:叶类中药中常常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如薄荷脑、桉叶油等,具有清凉、祛风、镇痛等作用。
2.鞣质:叶类中药中含有的鞣质可以起到收敛、止血、抗菌等作用。
3.黄酮类物质:叶类中药中常常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如芍药苷、木脂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4.生物碱:某些叶类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生物碱,如茄碱等,具有抗炎、抗菌等作用。
以上仅为叶类中药性状鉴定的一些基本知识,叶类中药种类繁多,每一种药材都有自己的性状特点和药效成分。
在学习和应用中药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药材特点和相关的中药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正确鉴别和使用叶类中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鉴定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鉴定学常考知识点汇总中药鉴定学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重要一门科目,它主要内容包括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毒性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整理了中药鉴定学中常考的知识点,供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
1.中药的鉴别方法中药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外观鉴别、显微鉴别、生药鉴别和炮制鉴别等。
其中外观鉴别是中药的基本鉴别方法,包括外貌、大小、形状、组织结构等方面。
显微鉴别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的微观结构,包括细胞、纤维束、细胞外结构等方面。
生药鉴别是通过对中药材的生长环境、产地、外貌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是否为正品。
炮制鉴别是通过对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特性、质地等进行观察和比较,判断是否按规定炮制。
2.中药材的性味与归经中药材的性味包括寒、凉、平、温、热等,是中药材的特性之一、其中寒性药材具有清热、凉血、利湿等作用;凉性药材具有清热、滋阴、解毒等作用;平性药材具有调和阴阳、益气血、健脾胃等作用;温性药材具有温阳、散寒、活血等作用;热性药材具有热病、散寒、活血等作用。
中药材的归经是指其作用的主要功效和作用部位,如归肝经、归心经等。
3.中药的功效与适应症中药的功效是指中药在人体内的作用和效果,包括清热、祛风、活血、化痰等多种作用。
适应症是指中药用于治疗的疾病和症状,如感冒、咳嗽、腹痛等。
在执业药师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中药的功效和适应症,考生需要掌握中药的功效和适应症。
4.中药的毒性与禁忌中药的毒性是指中药对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包括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禁忌是指中药在一些人或一些情况下禁止使用的情况,如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禁用一些中药;同时,一些中药与一些药物有相互作用时也可能会禁用。
5.中药的贮藏与鉴别中药的贮藏是指中药材的保存和保鲜方法,包括干燥贮存、通风保鲜、防潮防蛀等。
中药的鉴别是指对中药材的真伪进行鉴定和评价,包括外观鉴别、药材组织结构鉴别、显微鉴别等。
以上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鉴定学常考知识点的简要汇总。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当归:1、用药部位:根;2、性状: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分归头、归身、归尾;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3、功能:补血活血; 黄芪:1、用药部位:根;2、性状:呈圆柱形,有分枝,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3、功能:补气固表;大枣:1、用药部位:果实;2、性状:类呈椭圆形或球形,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3、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麦芽:1、用药部位:果实;2、性状:呈梭形,表面淡黄色,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微甘;3、功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郁金:1、用药部位:块根;2、性状: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3、功能:行气化瘀,清心解郁;,黄精:1、用药部位:根茎;2、性状: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形似鸡头,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3、功能:补气养阴;白芍:1、用药部位:根;2、性状:呈圆柱形,两端平截,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红色,气微,味微苦、酸;3、功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白茅根:1、用药部位:根茎;2、性状:长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体轻,质略脆,3、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无臭,味微甜;3、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土茯苓:1、用药部位:根茎;2、性状: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无臭,味微甘、涩;3、功能: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益母草:1、用药部位:地上部分;2、性状:茎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3、功能: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广藿香:1、用药部位:地上部分;2、性状: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被灰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气香特异,味微苦;3、功能:芳香化浊;丹参:1、用药部位:根及根茎;2、性状:根茎短粗,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气微,味微苦涩;3、功能:活血通经;乌梅:1、用药部位:果实;2、性状:呈类环形或扁球形,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气微,味极酸;3、功能:敛肺,涩肠,生津莪术1、用药部位::根茎;2、性状:蓬莪术呈卵圆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多钝尖,基部钝圆,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上部环节凸起,有圆形微凹的须根痕或有残留的须根,体重,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皮层与中柱易分离,内皮层环纹棕褐色;气微香,味微苦而辛;3、功能: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三棱:1、用药部位:块茎;2、性状:呈圆锥形,略扁,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体重,质坚实,极难折断;无臭,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3、功能: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半枝莲:1、用药部位:全草;2、性状:根纤细;茎丛生,较细,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气微,味微苦;3、功能:清热解毒,化瘀利尿;苦参:1、用药部位:根;2、性状: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可见同心性环纹;气微,味极苦;3、功能:清热燥湿,利尿;白扁豆:1、用药部位:果实;2、性状:本品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眉状种阜;质坚硬;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3、功能:健脾化湿;山豆根:1、用药部位:根及根茎;2、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3、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川芎:1、用药部位:根茎;2、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呈波状环纹;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3、功能:活血行气;木香:1、用药部位:根;2、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周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气香特异,味微苦;3、功能:行气止痛;防己:1、用药部位:根;2、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形如猪大肠;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气微,味苦;3、功能:利水消肿,祛风止痛;防风:1、用药部位:根;2、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表面灰棕色,粗糙,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有的环纹上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3、功能:解表祛风;白芷:1、用药部位:根;2、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3、功能:散风除湿,通窍止通;葛根:1、用药部位:野葛,根;2、性状: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无臭,味微甜;3、功能:解肌退热,生津逶疹;柴胡:1、用药部位:根;2、性状: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3、功能:和解表里,疏肝; 苦杏仁:1、用药部位:种子;2、性状:本品呈扁心形,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无臭,味苦;3、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桔梗1、用药部位:根;2、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上部有横纹,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无臭,味微甜后苦;3、功能:宣肺,利咽,祛痰;薄荷1、用药部位:地上部分;2、性状: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3、功能:宣散风热,清头目,逶疹;紫苏叶:1、用药部位:叶;2、性状:本品叶片多皱缩卷曲、碎破,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带嫩枝者,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3、功能:解表散寒;芦根:1、用药部位:根;2、性状: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有小孔排列成环;无臭,味甘;3、功能:清热生津;板半根:1、用药部位:根;2、性状:呈圆柱形,稍扭曲,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3、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栀子: 1、用药部位:果实;2、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3、功能:泻火除烦,凉血解毒;连翘:1、用药部位:果实;2、性状:本品呈长卵形至卵形,稍扁,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果梗或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质硬;老翘自顶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质脆;气微香,味苦;3、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金银花: 1、用药部位:花;2、性状:呈鼓槌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气清香,味淡、微苦;3、功能: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紫菀: 1、用药部位:根及根茎;2、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根茎簇生多数细根,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3、功能:润肺下气,消痰止咳;前胡: 1、用药部位:根;2、性状: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圆锥形,稍扭曲,下部常有分枝,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上端有密集的细环纹,下部有纵沟、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较柔软,干者质硬,可折断,断面不整齐,淡黄白色,气芳香,味微苦、辛;3、功能:散风清热,山楂: 1、用药部位:果实;2、性状:本品为圆形片,皱缩不平,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气微清香,味酸、微甜;3、功能:消食行气知母: 1、用药部位:根茎;2、性状: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习称“金包头”;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3、功能:清热泻火;远志: 1、用药部位:根;2、性状:本品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3、功能:安神益智,祛痰,消肿;茯苓:1、用药部位:菌核;2、性状: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气微,味淡,嚼之粘牙,3、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麻黄:1、用药部位:草质茎;2、性状: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3、功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半夏:1、用药部位:块根;2、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剌喉;3、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1、用药部位:果皮;2、性状: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3、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羚羊角:1、用药部位:角;2、本品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纵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角的基部横截面圆形,直径3~4cm,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2 或1/3,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3、功能: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平贝母: 1、用药部位:鳞茎;2、性状:本品呈扁球形,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大抱合,顶端略平或微凹入,常稍开裂;质坚实而脆,断面粉性;气微,味苦;3、功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丁香:1、用药部位:花蕾;2、性状:本品略呈研棒状,花冠圆球形,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至褐黄色;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3、功能:温中降逆,补肾助阳;冰片:1、用药部位:合成;2.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气清香,味辛、凉;具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3、功能:清热止通,开窍醒神;升麻:1、用药部位:根茎;2、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3、功能:发表逶疹,升举阳气;玄参:1、用药部位:根;2、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3、功能:凉血滋阴;甘草:1、用药部位:根及根茎;2、性状:根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显菊花心;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3、功能: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沉香:1、用药部位:茎类;2、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片状或盔帽状,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表面多呈朽木状较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味苦;3、功能: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磁石:1、用药部位:矿物;2、性状: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或略带方形,多具棱角;灰黑色或棕褐色,条痕黑色,具金属光泽;体重,质坚硬,断面不整齐;具磁性;有土腥气,无味;3、功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 石膏:1、用药部位:矿物;2、性状: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3、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滑石:1、用药部位:矿物;2、性状:本品多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白色、黄白色或淡蓝灰色,有蜡样光泽;质软,细腻,手摸有滑润感,无吸湿性,置水中不崩散;无臭,无味;3、功能: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朱砂:矿物类,本品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体重,质脆,片状者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的光泽;无臭,无味;功能:镇惊安神; 芒硝:1、用药部位:矿物;2、性状:本品为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及粒状;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质脆,易碎,断面呈玻璃样光泽;无臭,味咸3、功能:泻热通便,清火消肿;2、性状: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臭,味微甜;3、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黄芩:1、用药部位:根;2、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3、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麦冬:1、用药部位:块根;2、性状: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3、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龙胆:1、用药部位:根及根茎;2、性状: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略扭曲,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着的横皱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呈点状环列;气微,味甚苦;3、功能:清热燥湿,泻肝胆火;2、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扁,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稍扭曲或明显扭曲的纵皱及沟纹,质软,久置后变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墨绿色或棕色,外缘褐色或淡褐色,气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涩;3、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牛膝:1、用药部位:根;2、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质硬而脆,易折断,受潮则变柔软,断面平坦,黄棕色,微呈角质样而油润,黄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3、3、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乳香:1、用药部位:树脂;2、性状:呈长卵形滴乳状、或不规则块状;黄白色,半逶明,破碎面有玻璃样光泽;具特异香气,味微苦;3、功能:活血化淤,行气止痛,消肿生肌;桃仁:1、用药部位:种子;2、性状:呈扁长卵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扁斜,边缘较薄;气微,味微苦;3、功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伸筋草:1、用药部位:全草;2、性状:品本匍匐茎呈细圆柱形,其下有黄白色细根;直立茎作二叉状分枝;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黄绿色至淡黄棕色,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无臭,味淡;3、功能:祛风散寒,舒筋止痛;黄连1、用药部位::根茎;2、性状: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3、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1、用药部位:树皮;2、性状: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甚苦,嚼之有黏性;3、功能: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赤芍:1、用药部位:根;2、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气微香,味微苦酸涩;3、功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巴戟天:1、用药部位:根;2、性状:本品为扁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似连珠;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无臭,味甘而微涩;3、功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淫羊藿:1、用药部位:茎叶;2、性状:茎细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具光泽;茎生叶对生,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叶片近革质;无臭,味微苦;3、功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补骨脂:1、用药部位:果实;2、本品呈肾形,略扁,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质硬;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气香,味辛、微苦;3、功能:温肾助阳,纳气止泻;锁阳:1、用药部位:肉质茎;2、本品呈扁圆柱形,微弯曲,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明显纵沟及不规则凹陷,体重,质硬,难折断,断面浅棕色或棕褐色,有黄色三角状维管束;气微,味甘而涩;3、功能:补肾阳,益精血;蛇床子:1、用药部位:果实;2、性状:本品为双悬果,呈椭圆形,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3、功能:温肾壮阳,山药:1、用药部位:根茎;2、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3、功能:补脾养胃,补肾涩精;海马:1、用药部位:动物全体;2、性状:呈扁长形而弯曲,表面黄白色;头略似马头,有冠状突起,具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深陷;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渐细卷曲,体上有瓦楞形的节纹并具短棘;体轻, 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3、功能:温肾壮阳,韭菜子:1、用药部位:种子;2、性状:本品呈半圆形或半卵圆形,略扁,表面黑色,一面凸起,粗糙,有细密的网状皱纹,另一面微凹,皱纹不甚明显;顶端钝,基部稍尖,质硬;气特异,味微辛3、功能:温补肝肾,壮阳固精;满山红:1、用药部位:叶;2、本品多反卷成筒状,有的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长倒卵形;上表面暗绿色至褐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近革质;气芳香特异,味较苦、微辛;3、功能:止咳,祛痰;熟地黄:1、用药部位:块根;2、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3、功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百合:1、用药部位:肉质鳞叶;2、性状:本品呈长椭圆形,表面类白色、淡棕黄色或微带紫色,顶端稍尖,基部较宽,边缘薄,微波状,略向内弯曲;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无臭,味微苦;3、功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红花:1、用药部位:花;2、性状: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3、功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五味子:1、用药部位:果实2、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3、功能:收敛固涩,补肾宁心; 莱菔子:1、用药部位:种子;2、性状: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无臭,味淡、微苦辛;3、功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苍术:1、用药部位:根茎;。
中药鉴定知识点总结

中药鉴定知识点总结一、中药材外观鉴别1. 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包括中药材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不同的中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
2.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气味、味道、质地、断面等性状,在鉴别中药材时,可以通过这些性状来进行初步的鉴别。
二、中药材理化性质鉴别1. 中药材的水分含量:中药材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着中药材的质量,也是中药材鉴别的一个重要指标。
2. 中药材的灰分含量:中药材的灰分含量是指中药材在800℃下灼烧后的残渣量,是中药材纯度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
3. 中药材的溶解性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溶解性、酸碱度等理化性质,这些理化性质可以根据药典或标准来进行判断。
三、中药材组织结构鉴别1. 中药材的维管束:中药材的维管束结构在显微镜下可以进行观察,不同中药材的维管束结构也各有特点。
2. 中药材的细胞形态:中药材的细胞形态也是中药鉴别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细胞形态可以进一步判断中药材的品质。
四、中药材成分鉴别1. 中药材活性成分的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种类鉴别。
2. 中药材毒性成分的鉴别:对于有毒的中药材,需要进行毒性成分的鉴别,以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
五、中药饮片的鉴别1. 中药饮片的外观鉴别:包括中药饮片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外观特征的鉴别。
2. 中药饮片的理化性质鉴别:包括中药饮片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理化性质的鉴别。
3. 中药饮片的成分鉴别:对中药饮片进行有效成分的鉴别,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总结:中药鉴定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进行鉴别。
只有通过系统的鉴别和分析,才能确保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本篇总结的中药鉴定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
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中药鉴定内容1500字

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中药鉴定内容1500字中药鉴定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材的形态特征、性状鉴别、品质鉴别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下面将从形态特征、性状鉴别和品质鉴别三个方面对中药材的鉴定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形态特征鉴别1. 外观形态:要观察中药材的外形特征,包括草本植物的根茎、叶片、花果等部分,以及动物性中药材的骨骼、壳片等。
例如,人参和枸杞的根茎呈圆柱形,石斛和薏苡仁的根茎呈纺锤形等。
积累并比对这些形态特征,可以帮助准确鉴别中药材。
2. 大小尺寸:观察中药材的大小尺寸特征,可以根据其标准尺寸与实际尺寸的对比来判断是否合格。
例如,中药材川芎的要求是长度应达到10cm以上,如果长度小于标准,说明可能不合格。
3. 质感观察:通过触摸和摩擦等方式来感受中药材的质感。
例如,真正的附子质地坚硬,与之相似的山指甲或草附子质地较软。
透过手感来判断是否为真正的附子。
二、性状鉴别1. 颜色鉴别:观察中药材的颜色特征,分为内部颜色和外部颜色。
例如,首乌的内部色泽应为黑色,如果发现有灰色或白色的斑点,则可能不合格。
2. 直观外观:观察中药材的质地、形态及其他特征。
例如,当归的质地应坚硬、有弹性,色泽鲜红,如果质地松软、颜色暗淡,说明可能不合格。
3. 味道鉴别:通过嗅闻和品尝中药材的味道来判断其品质。
例如,川椒的味道应辛辣、麻木,如果味道淡或没有味道,则可能为假货。
三、品质鉴别1. 水分含量:测定中药材的水分含量,根据国家标准来判断是否合格。
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中药材的品质。
2. 含量测定:通过方法学的分析测定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例如化学成分的含量、药材中特定活性成分的含量等。
这些含量测定结果可以反映中药材的品质。
3. 杂质检查:检查中药材中的杂质情况,例如杂草、沙石、异物等。
杂质过多或无法接受,会影响中药材的品质。
以上是中药鉴定的主要内容,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形态特征、性状鉴别和品质鉴别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对中药材进行准确的鉴定。
202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理化鉴别方法

202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理化鉴别方法
1500字
理化鉴别是中药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中药学专业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对理化鉴别方
法进行复习,具体内容如下。
理化鉴别方法是通过对中药的性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确定
中药的真伪和质量,并鉴别其种属、品种及药材部位。
以下是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
1. 形态学鉴别: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纹理和表面特征等方面的观察。
形态学鉴别
主要依靠人眼观察,可以较快速地判断中药的真伪和质量。
例如,防风的表面应该有
明显的纵向脱去而形成的红棕色的纹路,如果表面光滑且颜色偏黄,则可能为假冒品。
2. 显微鉴别: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细胞形态和结构,以确定中药的真伪和质量。
例如,青黛的叶片表皮细胞呈波浪状,并有多数长形细胞;苋菜的草鞘表皮细胞形态呈
直纹。
3. 化学成分鉴别:通过化学试剂对中药进行检验,以鉴定其中的有效成分。
例如,二
苯乙烯类化合物是判断红花真伪的重要指标,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试验。
真红
花仍然保持了其红色,而假红花则会变为黄色。
4. 理化性质鉴别:包括药材的溶解性、热性、气味、味道等方面的测试。
例如,重楼
的水溶液应呈红色,而金鸡纳霜酸则会呈现橙红色溶液。
总结起来,理化鉴别方法是中药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中药的形态学、显微鉴别、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定中药的真伪和质量,并鉴别其种属、品种及药材部位。
理化鉴别方法不仅是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药质
量控制和标准制定的基础。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之中药鉴定考点复习(二)

2.根及根茎类中药专题 (1)性状鉴别要点串讲 狗脊:残留金黄色绒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药材以肥大、质坚实、无空心者为佳,生狗脊片以厚薄均匀、外表无绒毛、质坚实、无空心者为佳 绵马贯众: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金毛非常蚌 狗脊有环纹 贯众去看鳞毛蕨 又是叶来又是束 细辛:卷曲成团,根细长 虎杖: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髓有隔或呈空洞状 仗着自己是老虎 又打嗝来又挖洞 麦冬:纺锤形,两端略尖,质柔韧,半透明,中柱细小,以个肥大、身干、色黄白、半透明、质柔韧、味甜,嚼之发黏者为佳 山麦冬:湖北麦冬、短葶山麦冬 天冬:长纺锤形,略弯曲,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质硬或柔润,以条粗壮、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佳 百部:纺锤形,有深纵沟,上端较细长,角质样,以质脆、断面平坦、角质样、皮部较宽为佳 太子参: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 相似药对比:麦冬、山麦冬、天冬VS百部、太子参——块根品种长度质地断面中柱麦冬 1.5~3质柔韧半透明中柱细小天冬5~18质硬或柔润,有黏性角质样中柱黄白色太子参3~10质硬而脆角质样无山麦冬 1.2~3质柔软角质样中柱细小百部5~12质硬,易折断角质样皮部较宽,中柱扁缩 威灵仙:根茎下侧着生多数细根,以根长、皮黑肉白、质坚实、无地上残基者为佳 紫菀:根茎簇生多数细根,多编成辫状 川乌:形成层环多角形,以饱满、质坚实、断面色白、有粉性者为佳 草乌: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层环多角形,以个大、质坚实、断面色白、有粉性、残茎及须根少者为佳 盐附子:圆锥形,以个大、坚实、灰黑色、表面起盐霜者为佳 黑顺片:外皮黑褐,切面暗黄,表面油润,以片大、厚薄均匀、表面油润光泽者为佳 白附片:无外皮,以片大、色白、半透明者为佳 白芍: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偶有残存外皮,饮片,筋脉纹放射状排列,以根粗、坚实、无白心或裂隙者为佳 赤芍:表面棕褐,有的外皮易脱落,断面,放射状纹理明显,以根粗壮,断面粉白色,粉性大者为佳 白芍爱美煮脱皮 白里透红味酸苦 赤药晒到脱落皮 因为不美味酸涩 北豆根:表面有弯曲细根,木部淡黄色,放射状排列,髓白色,味苦 山豆根:木部淡黄色,豆腥气、味极苦 升麻:有圆形空洞茎基痕,洞内壁网状沟纹,断面有裂隙,纤维性 地榆:放射状纹理,以条粗、质坚、断面粉色者为佳 苦参:外皮多破裂反卷,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以条匀、断面色黄白、无须根、味苦者为佳 葛根:厚片或小块,纤维性强,以块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粉葛:富粉性,横切面可见同心环纹 远志:有较密深陷横皱纹,皮部易与木部剥离 人参:芦头、艼、芦碗,以条粗、质硬、完整者为佳 红参:表面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 西洋参:断面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以体轻质硬、表面横纹紧密、气清香、味浓者为佳 三七:主根有瘤状突起,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以个大、体重、质坚、表面光滑、断面色灰绿或黄绿者为佳 五加三参最可爱 人参整容变红参 远道而来西洋参 体重个大质坚实 当归:皮部有裂隙及棕色点状分泌腔,以主根粗长、油润、外皮色黄棕、断面色黄白、气味浓郁者为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中抱月:松贝鳞茎外层2鳞叶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观音合掌:青贝鳞茎外侧2鳞叶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
虎皮斑:炉贝鳞茎常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赭石:钉头
川牛膝:断面点状维管束排成“同心环”
白芷:表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
牛膝:中心维管束木质部根较大,黄白色,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异型维管束(习称“筋脉点”),
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皮部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习称“云锦花纹”。
蜡样光泽:延胡索、三七、滑石
玻璃光泽:芒硝
筒朴:厚朴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
靴筒朴:厚朴根皮近根部的一端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
鸡肠朴:厚朴根皮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习称“鸡肠朴”。
星点:大黄断面有“星点”散列
林下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称“林下参”,习称“籽参”。
蝴蝶片:川芎根茎纵切片(饮片)边缘不整齐,习称“蝴蝶片”。
防己: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朱砂点:茅苍术根茎断面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习称“朱砂点”。
金包头:知母根茎一端残留淡黄色叶基,习称“金包头”。
凹肚脐:天麻块茎末端有自母麻脱落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乌金衣:牛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
骨塞:羚羊角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
通天眼:羚羊角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鸡爪黄连:味连根茎多簇枝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
过桥杆:味连根茎中段有细瘦的节间,光滑如杆,习称“过桥杆”。
菊花心:桔梗、黄芪、甘草
天麻:具有“环节纹”“鹦哥嘴”“肚脐眼”等特征
党参:含菊糖又含有淀粉粒的中药是
银柴胡“珍珠盘”和“砂眼”特征
大血藤:习称“红藤”
羌活: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
商陆:木部明显,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习称“罗盘纹”)
草乌: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
三七: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药材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
(“铜皮铁骨狮子头”)
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根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习称“狮子头”
断面具金井玉栏::“黄芪”、“板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