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精)

合集下载

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彭淼2013030304003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成都四川610054擅要:在现代战争中,伴随高技术武器投入使用,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得到了迅速提升,并逐渐成熟,在各类武器装备研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隐身技术必将有更好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隐身技术;发展;应用1引言在现代战争中,雷达要在监视和搜索敌方的同时,不被敌方侦察和电子支援系统发现,来消除反辐射导弹和隐身目标的威胁。

从这一层面说,兼具隐身与反隐身特性的雷达才能在现代战场环境中立足。

海湾战争中,联合部队的第一轮打击几乎摧毁了所有伊拉克雷达。

在失去了雷达情报的劣势下,伊拉克的空军的作战能力基本丧失。

因此,雷达及其隐身特性已成为左右现代战争战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由于现代隐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雷达低可视目标就此出现,如美国的F-117A,B-2等。

当下雷达在确保自身隐蔽的同时,又要有足以侦测到敌方目标,这样雷达技术就面临了一个新课题——探索反隐身技术。

隐身技术的应用致使战场军事装备偏向隐身化。

由于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和新型探测系统相继出现,隐身兵器变得越发重要,隐身技术得到各军事强国的积极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部分已经投入战场,在战争中显示出巨大威力。

本文在这里加以探讨。

隐身技术,其实质是指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措施来削弱、改变、降低兵器原有的声波、电磁波、辐射等信息特征。

其重点是缩减红外辐射功率和雷达反射功率等。

由于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和新型探测系统相继出现,隐身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制出隐身战斗机、隐身轰炸机、隐身舰船、隐身巡航导弹和隐身装甲车等。

隐身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战略和战术防御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迫使人们考虑如何摧毁隐身兵器并研究反隐身对抗技术。

隐身技术及隐身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

隐身技术及隐身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

隐身技术及隐身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隐身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军事技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日趋成熟。

隐身技术涉及的技术领域十分广泛,已经从最初应用在飞机的可视性控制,拓展到各种武器装备的雷达、红外、声、光、电磁等各种目标特征信号的控制。

隐身技术给现代战争的思维模式和作战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隐身与反隐身已成为战争双方争夺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

纵观隐身技术及隐身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可以把它分成3个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隐身技术发端于视觉隐身。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法国均开始在覆盖飞机的蒙皮上喷涂伪装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对付目视探测威胁和刚刚发展起来的雷达、声纳探测威胁,通过降低武器的目标特征信号进行隐蔽进攻的概念已经逐渐形成,并且在飞机、潜艇等武器中开始应用。

二次世界大战后,地面发射和空中发射的防御性导弹迅速发展起来,导弹与雷达火控系统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防空系统的作战效能。

1960年,美国U-2高空侦察机被苏联的SA-2防空导弹击落后,美国开始重视侦察机和巡航导弹的雷达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研究,先后研制了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AGM-28B“猎犬”空对地巡航导弹等具有一定隐身性能的武器,为美国隐身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SR-71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研制的高空、高速侦察机,可以在27千米高空以3马赫的速度飞行。

SR-71采用了双三角机翼、平底机身的翼身融合隐身外形,飞机表面涂有能吸收雷达波和红外线的磁性吸波材料。

因此SR-71具有一定的雷达隐身性能和红外隐身性能。

(SR-71“黑岛”高空侦察机为美国隐身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GM-28B“猎犬”导弹是罗克韦尔公司研制的战略/战术空地巡航导弹,最大飞行速度2马赫,射程960千米。

它采用鸭式气动布局,进气道唇口采用了雷达吸波结构。

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是现代隐身技术发展的先驱。

飞行器隐身技术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飞行器隐身技术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等 离 子体 隐 身 技 术 有 着 自身 独 特 的 优 势 , 体 而 言 主 大
要 包 括 : 先 , 以 大 大 降 低 维 护 费 用 。主 要 是 它 没 有 必 要 [ ]粱 百川 . 源 隐 身技 末研 究 ] 上 海 航 天 ,9 6 () 2l . 首 可 2 有 J. l9 ,4 1一6 改 变 装 备 的气 动 外 形 设 计 , 需 吸 波 材 料 和 涂 层 。其 次 . 无 可

3 O 一 2
术 美 国和 俄 国 始 终 处 于 世 界 领 先 水 平 。
3 2 等 离 子 体 隐 身 技 术 的 优 点 .
参 考 文 献
[]杨青 真 , 红梅 , 泽 辉 . 行 器 隐 身技 术发 展 状 况[] 航 天 电子 1 王 常 飞 J.
对 抗 , 0 4,6 5 . 比较 容 易 维 护 。 由 于 改 变 了 传 统 的 被 动实 现手段 , 由被 动 转 向 了 主 动 , 得 维 护 起 来 方 便 而 且 简 单 。 使
3 3 等 离 子 体 隐 身技 术 的 缺 点 .
2 传 统 飞 行 器 隐 身 技 术
隐 身 技 术 的 发 展 日新 月 异 , 成 为 了 各 国军 事 竞 相 追 也
也 是 极 其 庞 大 , 论 从 成 本 角 度 还 是 运 行 控 制 的 角 度 都 不 无 甚合算 。
雷 达 隐 身 有 其 自身 独 特 的 机 理 , 主 要 是 通 过 抑 制 、 它 减 4 飞 行 器 隐 身 技 术 的 未 来 发 展 趋 势
. 弱 、 收 和 偏 转 目标 的 雷 达 回 波 强 度 来 减 小 雷 达 的 散 射 截 4 1 材 料 发 展 趋 势 吸 飞行器未来 的发 展很 大程 度 上取 决于 其材 料 的进步 , 面 , 地 方 雷 达 接 收 不 到 足 够 强 度 的 回波 信 号 , 样 就 使 得 使 这

隐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隐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隐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介绍了隐身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各种各样的隐身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对未来隐身技术的发展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详细大胆的预测,并就隐身技术做出一些总结。

一、隐身技术的概述自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时首次使用F2117隐身战斗机后,隐身技术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军界的高度重视。

在海湾战争中,各种隐身兵器的精彩表演,尤其是F2117又一次的不凡战绩,令世界各强国对隐身技术刮目相看。

海湾战争后,美、俄等军事强国都加强了对隐身技术的研究,隐身技术因此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如隐身战斗机、隐身轰炸机、隐身舰船、隐身导弹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飞行器、舰船等作战装备的探测技术日益完善。

现在,各个军事强国在本土都有强大的雷达网,空中有预警机,在太空还有战略预警系统。

这些系统通过链路构成一张强大的预警网络,对飞机,舰船甚至是导弹的生存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所以,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已经成为考量整体战斗力的重要指标。

具有隐身性的装备,既拥有了在战场上赖以生存的法宝,又使得自己在进攻中处于主动的一方,加大了攻击的突然性。

在讲究快速反应的现代战场,隐身技术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隐身技术按照战斗平台分,可以分为飞行器隐身,舰船隐身,导弹隐身。

按照隐身的方式手段主要为雷达隐身,并辅之以红外、光学和声波隐身,其中雷达隐身是现代隐身技术的重中之重。

红外隐身在导弹突防中应用较为广泛。

而随着反潜技术的发展,潜艇的声波隐身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雷达隐身技术的关键若用一句话概括雷达隐身技术,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减小装备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一下简称RCS)。

所谓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就是定量表征目标散射强弱的物理量。

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越小,雷达接收能量越小,因而使敌方侦察雷达难于对己方目标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达到隐形目的。

RCS不是目标的几何截面积,而是一个与目标产生同等回波的金属圆球的等效截面积,几何截面积、材质和形状对雷达的反射率和反射的方向性都对雷达截面积有影响,所以雷达反射面积可以比几何截面积大,也可以比几何截面积小,就好像在黑夜里手电照射下,一块小镜子可以远比一个蒙面黑衣大汉显眼。

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隐身技术是指可以使人或物体具备隐身能力的技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科学家开始研究隐身技术,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隐身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未来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隐身材料的发展将是隐身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隐身材料是隐身技术的基础,通过使用特殊的材料,可以使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散射减小,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隐身材料,如纳米结构材料、金属材料和碳纤维材料等。

未来隐身材料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成本降低和实用性提高,同时也会深入研究材料的光学、电磁等特性,以实现更为完美的隐身效果。

其次,隐身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

目前隐身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于战机、导弹等军事装备的隐身。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隐身技术将逐渐应用于民用领域,如汽车、建筑物等。

隐身汽车可以降低车辆的反射信号,减小被雷达侦测的可能性;隐身建筑物可以减少外部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升建筑物的抗风防火等能力。

隐身技术的应用范围拓展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安全。

第三,隐身技术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多领域的交叉融合。

隐身技术的研究需要涉及到光学、物理、材料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未来隐身技术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如将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相结合,实现更为高效的隐身效果;将材料学知识与光学特性相结合,研究出更为适应不同环境的隐身材料。

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为隐身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突破口。

最后,隐身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法律。

随着隐身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和伦理问题,如是否合法使用隐身技术、如何防止隐身技术被滥用等。

因此,未来隐身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法律,确保隐身技术的应用符合社会的法律和伦理标准。

总之,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隐身材料的发展、应用范围的拓展、学科交叉融合和规范法律的制定。

未来隐身技术的发展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安全。

伪装、隐身、夜视技术

伪装、隐身、夜视技术

参战方
宣称对方损失
宣称己方损失
美国、 北约
炮辆打各伤9炸3类南辆毁火军、南炮事装军3人甲坦8员9输克门5送和0、车0自打01余行5死3人火。一无架战F-、斗11无伤7A人亡、机。F-1156架战,斗人机员各
南联盟
击落北约各型飞机61架、车、387辆5门坦火克炮、和142辆%的的装防甲空输兵送器,
无人机30架、直升机7架, 有524名官兵阵亡。(防空兵器
声波隐身技术
• 改进发动机结构、采用超低噪
声发动机或辅助机器、设置减 振和隔声装置等措施,使目标 本身发出的噪声尽量减小,减 小目标本身被发现的概率。
(二)隐身技术的军事应用
各种隐身技术的综合运用, 产生了一系列新型的隐身武 器装备。
各种隐身装备
1、已经制造出的 隐身武器装备
• 隐身飞机 • 隐身导弹 • 隐身舰艇 • 隐身坦克
• 超级植物毯 • 高技术迷彩 • 高技术涂料 • 新型多功能伪装网 • 新型气溶胶发生剂等
隐身技术
二、隐身技术
•(一)隐身技术的基本内容 •(二)隐身技术的军事应用 •(三)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隐身技术的基本内容
•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准
确的用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 术”。它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 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 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 技术。
• 改变外形,获得既保证气动升力的要求,
又能获得最小雷达反射面的效果;
• 阻抗加载,产生辐射场,以改变目标本
身的辐射特性,降低雷达信号电磁波散 射截面积,减小武器装备本身的电磁辐 射程度。
红外隐身技术
•采用弱红外辐射发动机、降
温隔热材料、燃料特种添加 剂、改变红外辐射波频带等 措施,对武器装备进行处理, 使敌方难以探测到己方武器 装备的红外辐射信息。

关于隐身技术的研究报告

关于隐身技术的研究报告

关于隐身技术的研究报告目录资料收集阶段: (3)隐身的定义: (3)隐身技术包括: (3)各国隐身技术发展的现状简述: (3)主要隐身技术的现状: (3)关于我国隐身技术的研究: (6)隐身技术和武器系统本身存在问题,为反隐身提供了契机 (7)1. 隐身平台本身存在的问题 (7)2. 隐身技术和武器系统作战方面的局限性 (7)个人观点: (8)1.以系统的观点发展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和武器系统 (8)2.以隐身理论指导隐身技术的发展 (9)3.发展隐身技术必须发展关键支撑技术 (9)4.建立雷达截面试验靶场 (10)5.利用隐身模型进行实验 (10)6.建立数据库 (10)参考网站: (11)资料收集阶段:隐身的定义:隐形技术(stealthtechnology)俗称隐身技术,准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lowlbservabletechnology)。

即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使己方目标,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发现和探测到。

(来自百度)隐身技术包括:隐形技术包括:雷达隐形、红外隐形、磁隐形、声隐形和可见光隐形等。

主要的技术手段:采用独特的外形设计和吸波、透波材料,以降低飞机对雷达波的反射;降低飞机发动机喷气的温度或采取隔热、散热措施,减弱红外辐射。

各国隐身技术发展的现状简述:当前,美、俄、英、法等国都大力研究隐身技术,隐身技术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一些新隐身机理的研究取得突破,一批新型隐身材料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

隐身兵器和作战平台将会有较大发展,并逐步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多功能的隐身,“隐身战场”正在形成中。

在传统的隐身外形、隐身材料、隐身结构等技术研究基础之上,各国都在探索新的隐身机理,如仿生学隐身技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微波传播指示技术和有源隐身技术等。

隐身材料的开发和运用是隐身技术发展的关键,是隐身兵器实现隐身的基石。

装甲车辆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装甲车辆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装甲车辆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简述了装甲车辆红外隐身的机理,分析了装甲车辆红外隐身的基本措施,综述了国内外装甲车辆红外隐身技术的研究现状,概括了新型红外隐身材料的发展,指出装甲车辆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研制多功能涂料、发展复合型隐身材料、开发新型智能隐身系统、加强多种隐身技术的综合。

0 引言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红外侦察、瞄准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光电成像卫星可获得分辨率为0.1 m的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并可在全暗的条件下拍摄地面目标,特别适于监视坦克、装甲车辆、机动式弹道导弹的动向。

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使杀伤手段向“发现即命中”方向发展。

不被发现成为生存第一要素,要提高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就要降低被探测和发现的概率。

各国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中,红外(含热寻的)制导占了60 %,使各种军事目标和武器装备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以降低装备红外特征和削弱敌方红外探测效能为宗旨的红外特征抑制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军事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发展。

装甲车辆是机械化部队的主要装备,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尤其是红外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装甲车辆红外辐射特征抑制技术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之一[1-3]。

文中对装甲车辆红外隐身主要技术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新型隐身材料,并探讨了装甲车辆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1 装甲车辆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红外线(0.78~1 000 μm)与物体温度密切相关,具有波长长,穿透大气烟雾的能力强,能揭示常规伪装的特点,在军事上倍受关注。

大气的红外窗口为1~2.7 μm、3~5 μm、8~14 μm,大部分探测器工作波长都集中在这3个波段内,其中,红外制导用的探测器工作波段在3~5 μm,热成像系统的工作波段则扩展到8~14 μm[4]。

装甲车辆红外隐身技术就是对装甲车辆进行处理,设法减少或消除装甲车辆与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别或温度差别,使装甲车辆与背景的红外线特征相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