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中医常见病(必背)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中医常见病(必背)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中医常见病(必背)————————————————————————————————作者:————————————————————————————————日期: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感冒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咳嗽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风燥伤肺疏风散寒,润燥止咳杏苏散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内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肺阴亏虚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哮病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发作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定喘汤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汤加石膏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缓解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麦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喘证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实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虚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肺胀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肺痨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气虚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or参苓白术散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胸痹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心悸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or朱砂安神丸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桃仁红花煎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胃痛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上痛香苏散合良附丸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上痛黄芪建中汤泄泻寒湿泄泻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暴泻湿热伤中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久泻肾阳虚衰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四神丸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痢疾湿热痢清肠化湿,调和气血芍药汤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腹痛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湿热壅滞泻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腑逐瘀汤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肋痛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黄疸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阳黄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疫毒炽盛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犀角散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阴黄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疏肝解郁逍遥散合鳖甲煎丸消退温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or归芍六君子汤鼓胀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水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瘀结水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or济生肾气丸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积聚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合木香顺气散聚食滞痰阻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积瘀血内结祛瘀软坚,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汤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水肿风水相博疏风清热,宣肺利水越婢加术汤阳水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水湿浸渍运脾化湿,通阳利水胃苓汤合五皮饮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阴水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真武汤合济生肾气丸瘀水互结活血化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淋证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消渴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上消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中消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下消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瘿病气郁痰阻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痰结血瘀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海藻玉壶汤肝火旺盛清肝泄火,消瘿散结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心肝阴虚滋阴降火,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or一贯煎眩晕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肾精不足滋补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头痛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外感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内伤血虚头痛滋阴养血,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肾虚头痛补肾填精大补元煎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中风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中经络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痰热腑实通腑泄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闭中脏腑痰火郁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痰浊瘀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合苏合香丸阴竭阳亡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脱风痰瘀阻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恢复期气虚络瘀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痹证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风寒湿痹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肝肾两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不寐肝火扰心清泻肝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归脾汤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鼻衄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齿衄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咳血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吐血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气虚血溢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便血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尿血下焦湿热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脾不统血温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紫斑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郁证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呕吐 外邪犯胃 解表疏邪,化浊和中 藿香正气散 实证食滞内停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保和丸痰饮内阻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肝气犯胃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半夏厚朴汤 脾胃气虚 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香砂六君子汤 虚证 脾胃阳虚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理中汤 胃阴不足 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麦门冬汤 便秘 热 秘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麻子仁丸 实秘 气 秘 顺气导滞六磨汤 冷 秘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 气 虚 秘 益气润肠黄芪汤 虚秘 血 虚 秘 养血润燥 润肠丸 阴 虚 秘 滋阴通便 增液汤 阳 虚 秘 温阳通便济川煎 腰痛 寒湿腰痛 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甘姜苓术汤 湿热腰痛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 瘀血腰痛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肾 阴 虚 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左归丸 肾阳虚衰 补肾壮阳,温经通脉 右归丸 气虚肺 气 虚 补益肺气补肺汤 虚 劳 心 气 虚 益气养心 七福饮 脾 气 虚 健脾益气 加味四君子汤 肾 气 虚 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血虚心 血 虚 养血宁心 养心汤 肝 血 虚 补血养肝 四物汤 阴虚 肺 阴 虚 养阴润肺 沙参麦冬汤 心 阴 虚 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脾胃阴虚 养阴和胃益胃汤 肝 阴 虚 滋养肝阴 补肝汤 肾 阴 虚 滋补肾阴 左归丸 阳虚 心 阳 虚 益气温阳保元汤 脾 阳 虚 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 肾 阳 虚 温补肾阳右归丸肠痈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泻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湿热证通腑泻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热毒期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颈椎病风寒湿证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桂枝附子汤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舒筋汤痰湿阻络除湿化痰,温通经络温胆汤肝肾不足补益肝肾,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气血亏虚补益气血归脾汤急惊风风热动风疏风清热,熄风定惊银翘散气营两燔清气凉营,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惊恐惊风镇惊安神,平肝熄风琥珀抱龙丸痄腮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常证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变证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小儿泄泻伤食泻消食化积保和丸常证风寒泻疏风散寒藿香正气散湿热泻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脾虚泻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伤阴证酸甘敛阴连梅汤变证伤阳证温阳救逆参附龙牡汤疳证疳气调脾健运资生健脾丸常证疳积消积理脾肥儿丸干疳补益气血八珍汤眼疳养血柔肝,滋阴明目石斛夜光丸兼证口疳清心泻火,滋阴生津泻心导赤散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消肿防已黄芪汤合五苓散崩漏脾虚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肾气虚补益肾气,固冲止血苁蓉菟丝子丸肾阴虚滋水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血瘀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逐血汤血热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虚热滋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滋汤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有机磷农药中毒毒邪犯脑肝风痰浊熄风涤痰,镇惊解毒涤痰汤毒热炽盛肌肤失养清热凉血解毒银黄解毒汤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脾胃气虚益气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中药学速记必背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中药学速记必背
6.苦参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7.白鲜皮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2、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连翘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3.穿心莲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4.大青叶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5.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6.青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2.白薇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3.地骨皮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4.银柴胡 退虚热,除疳热。
5.胡黄连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泻下药
1、攻下药
1.大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2.芒硝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3.番泻叶 泻下通便。
4.芦荟 泻下通便,清肝,杀虫。入丸散,每次1~2g。
4.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5.砂仁 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6.白豆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7.草果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
1.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2.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3.猪苓 利水渗湿。
4.泽泻 利水渗湿,泄热。
5.香加皮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2、润下药
1.火麻仁 润肠通便。
2.郁李仁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松子仁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3、峻下逐水药
1.甘遂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2.京大戟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3.芫花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4.牵牛子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5.巴豆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祛风湿药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知识点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知识点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知识点汇总一、中医基础理论。

1. 阴阳学说。

-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 阴阳的特性。

- 相关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上,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 普遍性:凡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皆可划分阴阳,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等。

- 相对性: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昼为阳,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对立制约: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 互根互用: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并且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还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

- 交感互藏: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 消长平衡: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如四季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阳长阴消”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热逐渐变寒,是“阴长阳消”的过程。

- 相互转化: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虚寒危象,这种病征性质的转化,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

2. 五行学说。

- 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 五行的特性。

- 木曰曲直: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

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精华汇总屮医内科速记屮医内科笔记(屮医很多选择是对证型方药的考试,所以有基础的一背这个歌很多主方药就能记下来,对考试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病证一个歌就能把它的证型方的记下來。

)•、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威气参寒热解1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帅散寒一荆防败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一银翘散清暑祛湿解表一新加香需饮益气解表一参苏饮滋阴解表一加减裁蕤汤6. “寒包火”(表寒里热人解表清里一双解汤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 凉燥杏苏肺阴沙1 •风寒咳嗽:疏风散寒、止咳散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汤6•肝火犯帅:清肺平肝、散合黛蛤散7. 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汤三、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1. 初期:清肺解表散邪一银翘散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一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解毒排脓一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一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四、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 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一射干麻黄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一定喘汤2 •缓解期1)肺虚证:补肺固卫一玉屏风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一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摄钠一金陕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五、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 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1. 实喘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一麻黄汤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一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一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一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一五磨饮子2. 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一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2)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一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一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一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一真武汤合伍苓散3)痰浊壅肺:涤痰泻肺平喘一尊苗大枣泻肺汤4)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一越婢加半夏汤5)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一涤痰汤七、肺疥阴月火合保真造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一月华丸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一百合固金丸合秦芜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一保真汤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一补天大造丸八、痰饮: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 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正虚肾气丸1 •痰饮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一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一甘遂半夏汤已椒苗黃丸2悬饮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一柴枳半夏汤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一十枣汤控涎丹散2 •风热感冒3•暑湿感冒4 •气虚感宣肺止咳一三拗汤合宣肺化痰一桑菊饮润燥止咳一桑杏汤化痰止咳一二陈汤合化痰止咳一清金化痰顺气降火一加减泻门止咳化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一香附旋覆花汤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一沙参麦气汤、泻白散3•溢饮解表化饮一小青龙汤4•支饮温肺化饮、下气平喘一小青龙汤5•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一金匮肾气丸、苓桂术廿汤九、自汗、盗汗:肺屏营枝阴虚六,心血归脾邪热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书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参考书籍:
1.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通关题库》:全二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金英杰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命题规律之应试讲义全7册》:中医应试讲义。

3. 《2024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及精解》:此书对历年
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试内容。

4. 《2024年金英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用书职业助理医师超级大脑之思维导图》:此书提供了思维导图,有助于考生系统地梳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还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等教材也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参考书籍。

以上书籍仅供参考,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多帮助。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诊一、舌诊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①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虚证、寒证、气血两亏②红舌:热证。

③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伤阴虚火旺,血瘀.④紫舌: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舌形:•老舌:实证•嫩舌:虚证。

•胖大舌:因水淡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湿盛虚浊相搏上渍。

脾肾阳虚,舌质红,胖大,苔黄腻。

•肿胀:a、心脾有热,气血上壅引起的-舌鲜红,伴疼痛,肿胀b、邪热夹酒毒上壅-舌紫c、中毒致血液凝滞-毒紫晦暗。

•瘦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点舌:均为热毒炽盛,深入血点a、红点-主温毒、热毒、湿热。

b、白点:主脾胃气虚而热毒入冲,将糜烂。

c 、黑点:主血热而气血壅滞。

•芒刺:热邪内结,邪热亢盛。

•痰斑:外感热入营血,内伤引起血瘀•裂纹:主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光滑:胃气将绝之候,胃阴枯竭,胃气大伤•齿痕:主脾虚、气虚、湿盛.•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细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正常:脉络不粗,不分枝、瘀点。

•if舌下紫或紫黑小疱:肝郁失疏,痰血阻络•if络脉青紫且粗张:寒凝血瘀or痰热内阻(意义与青紫舌相似)。

4、舌态:①强硬:内伤痰吐内阻,中风先兆。

②颤动:虚损、动风.气血两虚、热极动风③歪斜:中风or中风先兆。

风邪中络or风痰阻络。

④痿软: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己极。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气己绝。

⑥弄舌:动风先兆或小儿智力障碍。

(4)望舌苔:1、苔色:白苔:表证、寒证.黄苔:里证、热证灰苔:里热证、寒湿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重点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重点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1.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来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3. 事物属性五行系统归类表(那个表的内容必须全部牢记!)4.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5.《难经》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即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如以火行为例,生我者为木,我生者为土,这样就称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

6.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内经》称作“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即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如以火行为例,克我者为水,我克者为金,这样就称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

8.五行制化,是一种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结合的自我调节。

故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

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9.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胜之行的过度制约和克制。

即相克太过。

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

10.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

又称“反克”。

11.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

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现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色赤,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

12.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法。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泻南补北等法。

13.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因而称为“五神脏”。

故其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14. 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

15. 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

中医执业医师各科复习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各科复习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各科复习资料西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精华汇总中医内科笔记(中医很多选择是对证型方药的考试,所以有基础的一背这个歌很多主方药就能记下来,对考试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病证一个歌就能把它的证型方药记下来。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2.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3.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一加减葳蕤汤6. 寒包火”(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双解汤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 凉燥杏苏肺阴沙1. 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 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 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 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1. 初期: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4. 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四、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 肺脾六君肾生地。

1. 发作期1 )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一定喘汤2. 缓解期1 )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五、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 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1 •实喘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2 )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五磨饮子2 .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2 )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一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是中医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格考试,对于想要成为中医执业医师的人来说,准备充分的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复习资料,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基础理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基础理论部分是考试重点,准备相关的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考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中医学教材,如《黄帝内经》、《难经》等,系统地学习其中的理论知识。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专门为考试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往往会更加注重考试的重点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临床实践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临床实践部分是考生实际操作的环节,因此准备相关的复习资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考生可以参考一些临床实践指南,如《中医临床操作指南》等,了解临床操作的流程和要点。

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可以找一些实验室或医院的实践机会,亲自进行操作练习。

三、中药学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的中药学部分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复习的内容之一。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中药学的教材,如《中药学》等,系统地学习其中的知识。

同时,还可以参考一些中药方剂的教材,了解中药的配伍规律和应用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来加深对中药的理解,可以亲自制作一些中药方剂,进行观察和实验。

四、针灸学针灸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准备相关的复习资料对于考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针灸学的教材,如《针灸学》等,系统地学习其中的理论知识。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针灸技法的教材,了解针灸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针灸技能,可以找一些实验室或医院的实践机会,亲自进行针灸操作练习。

五、辅助资料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复习资料外,考生还可以选择一些辅助资料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备考。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习题集,通过做题来巩固自己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培训班或线上课程,通过与老师和其他考生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中医常见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中医常见病
肺痨
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
月华丸
虚火灼肺
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气虚耗伤
益气养阴
保真汤or参苓白术散
阴阳虚损
滋阴补阳
补天大造丸
胸痹
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瓜蒌薤白半夏汤
寒凝心脉
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瓜蒌薤白白酒汤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心肾阴虚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心肾阳虚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参附汤合右归饮
心悸
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归脾汤
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or朱砂安神丸
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感冒
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咳嗽
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
外感
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风燥伤肺
疏风散寒,润燥止咳
杏苏散
痰湿蕴肺

中医执业医师:总论考试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总论考试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总论考试资料1、单选一首方剂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为()A.反佐药B.使药C.佐助药D.臣药E.君药正确答案:E2、填空题程钟龄《医学心悟》中说“一法之中,()备焉,八法之中,()备焉。

(江南博哥)”正确答案:八法、百法3、单选治法是依据下列哪项确立的()A.症B.舌C.证D.脉E.病因正确答案:C4、多选下列属于“吐法”范畴的有()A.中风痰壅B.痰涎壅盛之癫狂C.干霍乱吐泻不得D.燥屎内结E.宿食积滞于肠正确答案:A, B, C5、填空题《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是(),作者是()。

正确答案:东汉;张仲景6、单选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是()A.浓缩丸B.软膏C.硬膏D.流浸膏E.膏滋正确答案:E7、填空题《成方切用》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吴仪络8、单选银翘散和桑菊饮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A.连翘杏仁桔梗B.银花杏仁桔梗C.连翘薄荷芦根D.银花薄荷芦根E.杏仁甘草芦根正确答案:C9、多选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A.方从法立B.以法统方C.方剂是治法的体现D.治法是方剂的依据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 B, C, D10、多选“以法统方”的全部内容包括()A.以法组方B.以法遣方C.以法释方D.以法类方E.以法煎方正确答案:A, B, C, D11、单选君药的涵义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针对次要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辅助臣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D.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E.减缓方中其他药物的毒烈性正确答案:D12、名词解释十剂正确答案:“十剂”说始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原是针对药物按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

宋•赵佶《圣济经》于每种之后加一“剂”字,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用为方剂分类法。

13、单选开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A.《成方切用》B.《医方考》C.《医宗金鉴》D.《成方便读》E.《医方集解》正确答案:E14、多选关于使药的意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引领方中诸药以达病所B.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C.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D.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E.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正确答案:B, C, D15、单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A.《祖剂》B.《伤寒明理论》C.《医方考》D.《医方集解》E.《普济方》正确答案:C16、单选能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称为()A.调和药B.引经药C.反佐药D.佐制药E.佐助药正确答案:B17、单选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工具书是()A.《医方发挥》B.《简明中医方剂辞典》C.《中国药典》D.《中医方剂大辞典》E.《中医类方辞典》正确答案:D18、单选下列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A.汗B.下C.攻D.和E.温正确答案:C19、填空题首开本草附列医方先例的本草著作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一、A1型题型题(每道考题下面有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产后三急”是指( )。

A.产后血晕、产后痉病、产后腹痛B.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产后郁冒C.产后小便不通、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小便淋痛D.产后呕吐、泄泻、盗汗E.产后冲心、冲肺、冲胃【答案】D2、胸胁脘腹胀闷、胀痛、窜痛,属于( )。

A.气虚证B.气滞证C.气逆证D.气陷证E.气滞血瘀证【答案】B【解析】A项,气虚证指机体远气不足,脏腑组织机能减退,以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B项,气滞证指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碍,运行不畅,以胀闷、疼痛、脉弦为主要表现的证。

又称气郁证或气结证。

C项,气逆证,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以咳喘、呕恶、头痛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D项,气陷证,指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以自觉气坠,或内脏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证。

E项,气滞血瘀证,指由于气滞导致血行瘀阻,或血瘀导致气行阻滞,出现以气滞和血瘀症状相兼为主要表现的证。

3、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答案】D【解析】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4、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

A.生化乏源B.血虚不荣C.肌肤失养D.阴虚火旺E.脾胃失调【答案】A【解析】由于母体素虚,或孕期失于调护,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致使胎儿精血未充,气血内亏而致贫血。

小儿脾常不足,易受损伤,多食、偏食、过饥、厌食等均可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而发为贫血;或患各种疾病失于调护,伤及脾胃心肝,气血无以资生,亦可形成缺铁性贫血。

5、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上的五期经过顺序正确的是( )。

A.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B.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C.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D.发热期、出血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E.发热期、出血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答案】A6、与面瘫眼睑不能闭合有关的经筋是(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题
1. 请简述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

2. 描述中医诊断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

3. 列举并解释中医常用的几种脉象。

4. 论述中医治疗学中的“辨证论治”原则。

5. 请解释“八纲辨证”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

6. 列举并阐述中医经典方剂中的几种主要方剂。

7. 描述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主要经络及其功能。

8. 论述中医养生学中的饮食调养原则。

9. 请简述中医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

10. 列举并解释中医常用的几种草药及其功效。

11. 论述中医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12. 请解释“气血津液”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

13. 描述中医治疗学中的“治未病”理念。

14. 列举并阐述中医在妇科、儿科、外科等方面的特色治疗方法。

15. 论述中医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6. 请简述中医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贡献。

17. 论述中医在处理急危重症时的策略和方法。

18. 描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理解和干预措施。

19. 列举并解释中医在美容养生方面的应用。

20. 论述中医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发展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诊一、舌诊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①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虚证、寒证、气血两亏②红舌:热证。

③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伤阴虚火旺,血瘀。

④紫舌: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舌形:•老舌:实证•嫩舌:虚证。

•胖大舌:因水淡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湿盛虚浊相搏上渍。

脾肾阳虚,舌质红,胖大,苔黄腻。

•肿胀:a、心脾有热,气血上壅引起的-舌鲜红,伴疼痛,肿胀b、邪热夹酒毒上壅-舌紫c、中毒致血液凝滞-毒紫晦暗。

•瘦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点舌:均为热毒炽盛,深入血点a、红点-主温毒、热毒、湿热。

b、白点:主脾胃气虚而热毒入冲,将糜烂。

c、黑点:主血热而气血壅滞。

•芒刺:热邪内结,邪热亢盛。

•痰斑:外感热入营血,内伤引起血瘀•裂纹:主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光滑:胃气将绝之候,胃阴枯竭,胃气大伤•齿痕:主脾虚、气虚、湿盛。

•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细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

•正常:脉络不粗,不分枝、瘀点。

•if舌下紫或紫黑小疱:肝郁失疏,痰血阻络•if络脉青紫且粗张:寒凝血瘀or痰热内阻(意义与青紫舌相似)。

4、舌态:①强硬:内伤痰吐内阻,中风先兆。

②颤动:虚损、动风。

气血两虚、热极动风③歪斜:中风or中风先兆。

风邪中络or风痰阻络。

④痿软: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己极。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气己绝。

⑥弄舌:动风先兆或小儿智力障碍。

(4)望舌苔:1、苔色:白苔:表证、寒证。

黄苔:里证、热证灰苔:里热证、寒湿证。

黑苔:里证,热极,寒盛。

2、苔质:厚苔:邪盛入里,痰饮食湿积滞薄苔:正常或主外感表证、内伤轻病润苔:正常,痰中津液未伤。

燥苔:热盛伤津或阴液亏耗,阳虚气不化津致燥气伤肺。

滑苔:寒,湿。

腐苔:食积,痰浊,内痈,湿热如糜腻苔: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①黄厚腻:痰热、湿热、暑湿、湿温、食滞、湿痰内、腑气不利。

②白滑腻:寒湿、湿浊。

③白腻:脾虚湿重。

④厚腻不滑:时邪夹湿。

⑤白腻不燥:自觉胸闷,脾虚湿重。

⑥白厚粘腻:口中发甜,脾虚湿热,所取上泛剥苔:①光剥苔:胃气将绝之候。

②地图舌:气阴不足,过敏体质③花剥苔:胃之气阴两伤。

二、脉诊1、诊脉方法①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室诊也要保持安静。

②体位:让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脘(手腕伸直)手心向上,在脘关节下面垫与布棕。

松软的脉枕。

③指法: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以指腹按触脉体,用指腹感觉灵敏。

(1)举按寻:①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以探索脉象一种手法。

②轻手循之日举,阳、腑,心肺之应,重手取之曰按阴、脏、肝肾之应,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脾胃之候。

③医生呼吸自然。

④拳: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又叫浮取,轻取。

按:用轻指力按在筋骨间,沉取,重取。

寻:指力不轻不重,亦轻亦重,以委曲求。

(寻者寻找之意,不是中耳之义)。

(2)五十动:•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

•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

诊脉时间,每次候脉2-3min宜。

•意义:①防止漏诊(促、结、代脉),了解五脏,全部情况。

②说明诊脉草率从事,辨清目的。

if第一个五十辨不清,延至第二,三个五十动。

三、按诊:临床上以按肌肤,按手足,按胸膜等为常用。

其外有按俞穴。

•手法:触:了解浅部凉热,润燥情况。

摸:探明局部的感觉情况及肿物形态大小等。

按:了解深部有无压痛,肿块的形态、质地、肿胀的程度、性质。

1、按肌肤:为了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热,润燥以及肿胀等情况。

①阳气盛-身多热阳气衰-身多寒。

②软硬:肌肤濡软异喜按-虚证;患处硬痛拒按-实证;轻按即痛-病在表浅;重按方痛-病在深部;③润燥:皮肤湿润者-身己汗出;皮肤干燥者-身未汗出;皮肤甲错者-伤阴或内有瘀血;皮肤干瘪者-津液不足。

④肿胀:按之凹陷,不能即起-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气肿2、按胸腹(按虚里/按胸胁/按腹部)•按虚里:虚里位于左乳下心搏动处为“诸脉所宗”,按索虚里搏动的情况可以了解宗气的强弱,病在虚实,预后之吉凶。

①正常: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宗气充盛)。

②虚里动微而不显为“不及”-宗气内虚。

③动而应衣为“太过”-宗气外泄。

④按之弹手,洪大而搏-危重证候(注意:孕妇胎前产后,劳瘵病者)。

⑤动欲绝而无死候的-痰饮等证。

•按腹部:1)辨凉热①腹壁冷,喜暖,手按之抚者-虚寒证②腹壁灼热,喜冷,勿按放者-实热证。

2)辨疼痛①腹痛喜按者-虚证②腹痛拒按者-实证③按之局部灼热,痛不可思-内痈。

3)辨腹胀①腹胀满,按充实,有压痛,叩之重浊-实满。

②腹膨满,按之不实,无压痛,叩之作空声-气胀,属虚满。

③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膨胀。

4)辨痞满:(自觉心下或胃脘部痞寒不适,胀满症状)①按之柔软,无压痛-虚证②按之较硬,抵抗感、压痛-实证③脘部按之有形胀痛,推之漉漉有声-冒中有水饮。

5)辨积聚(腹内结块)①痛有定处,按之有形而不移者-积、属血分②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而聚散不定-聚,属气分。

6)辨结胸①胃脘胀闷,按之则痛-小结胸②胸骨腹硬满疼痛且拒按者-大结胸。

7)①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肠中有宿类②右少腹作痛,按之疼痛,有包块应手者-肠痈。

3、按手足1)①手足俱冷-阳虚阴盛,属寒;手足俱热-阳盛或阴虚,属热(注意:内热炽盛,而阳郁于里不能外达的四肢厥冷,却是寒热实证)。

②手足的背部较热-外感发热;手足较热-内伤发热③额上热手心热-表热;手心热额上热-里热。

2)儿科:①小儿指尖冷-惊厥②中指独热-外感风寒③中指指尖独冷-麻痘将发之象。

3)阳虚之证,四肢犹温-阳气尚存,尚可治疗,若四肢厥冷-亡阳之证。

四、望小儿指纹(3岁以内小儿,代替脉诊一种辅助诊断方法)1、指纹:即食指内侧络脉-手太阴之脉分支而来。

3、风关:食指第一节。

气关:食指第二节。

命关:食指第三节。

4、正常:色泽浅红,红黄粗兼,隐隐可见。

5、病理:①浮沉分表里②红紫辨寒热③淡滞定虚实④三关测轻重。

舌诊总结色:淡红常表白虚寒,红绛热证青紫瘀。

形:舌形荣枯吉凶辨,老嫩虚实胖瘦证。

点剌热证脏腑候,裂纹血虚与伤津。

态:痿软阴虚气血虚,强硬热盛痰动风,歪斜肝风颤动风,吐弄内风短缩危。

质:厚薄进退润燥津,腐腻湿积剥脱虚。

真假胃气偏全证。

小儿舌:白主表证黄里实,灰黑里实危重候。

脉诊:指力:轻举重按委求寻,动静结合候五十,正常脉:三部缓浮大疾除,不长不短应中各和,鉴别:一比类脉:1、脉位相似:1)脉位浅:洪、浮、濡、散、芤、革2)脉位浮:沉、伏、牢、弱。

2、脉数相似:1)脉率快:数、疾2)脉率慢:迟、缓3)律不齐:促、结、代、涩。

3、脉形相似:1)脉宽大:大、洪、芤。

2)脉细小:细、微、濡、弱3)脉体长:长、弦4)脉体短:短、动。

5)脉紧张:弦、革、紧、牢。

4、脉势相似:1)脉动:濡、弱、软。

2)脉有力:实、洪。

二、对举脉:1、脉位:浮、沉。

2、脉数:迟、数。

3、脉形:滑涩、洪细、紧缓、长短。

4、脉势对举:虚实、微伏。

脉象主病:浮主表证洪热盛,濡虚湿证散脏绝。

芤主失血与伤阴,革为亡血失精漏。

沉里伏厥邪痛闭,弱虚牢疝寒积癥。

迟寒缓脉脾虚湿。

涩瘀气滞结痰淤。

数热疾竭元气脱,促热淤积动痛惊,虚虚细湿劳损虚,微主暴脱阴阳虚,代痛损伤脏气衰,短与气郁与气损,实实滑实痰实热,弦痛痰饮肝胆病,紧寒痛证与宿食,长主热证阳有余,大脉健康与病进。

中药学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丸俱战草、诸参辛芍反藜芦。

十九畏歌: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佗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服药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庶虫。

中药用法:1.先煎——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贝壳类。

先打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

如磁石、鳖甲。

2.后下——芳香气味的药物。

久煎易挥发而降低药效,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之后放入。

如薄荷。

3.包煎——黏性较强、粉末状及带绒毛的药物。

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如滑石、青黛、旋复花。

4.另煎——名贵药材为了更好的煎出有效成分,另煎2-3小时。

如人参、羚羊角。

5.溶化(烊化)——胶类及黏性大二易溶的药物。

如阿胶、龟甲胶。

6.泡服(焗服)——有些成分易溶于水火久煎易破坏药效的药物,用少量开水侵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可服用。

7.冲服——贵重药,用量轻,为防止散失研成细末成散剂(麝香)或为提高药效(三七)8.煎汤代水—取其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

质量轻用量多体积大,如玉米须。

五味:辛“能散能行”。

甘“能补能和能缓”。

酸“能收能涩”。

苦“能泻能燥能坚”咸“能下能软”一般升浮药主温热,味属辛、甘、淡,质地多为轻清至虚之品,作用多主上升、向外。

一般沉降药主寒凉,味属酸、苦、咸,质地多为重浊坚实之品,作用多主下行内向。

七情配伍关系: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病轻,不复杂的疾病。

相须:两种性味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增强原有药物功效。

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抑制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相反:两种药物能同时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解表药: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行气安胎)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太阳头痛—巅顶头痛)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