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操作系统二、学分:4、三、先修课程:《运算机原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四、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操作系统》课程是网络教育考试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这门课程的要紧特点是概念较多,明白得和把握都较困难。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从资源治理的角度领会操作系统的原理、功能和实现技术。

使学生系统科学地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的教学大体要求及要紧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在运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操作系统形成进展的缘故,了解操作系统研究的3种大体观点,和该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重点把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成熟的标志,操作系统的功能。

二、课程内容一、操作系统的概念(1)操作系统的概念(把握)(2)操作系统在运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二、操作系统进展历史(1)CPU速度与外设速度的矛盾与解决策略(了解)(2)批处置系统到多道程序系统的演变(了解)(3)多道程序系统中的问题与解决方式(把握)3、操作系统的功能与结构(1)运算机系统中的资源(了解)(2)资源治理方式与策略(了解)(3)操作系统的大体功能(把握)4、操作系统的类型(了解)第二章作业治理一、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作业的成立进程与方式,了解JCB的大体结构,了解SPOOLING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重点把握作业的概念,作业调度,系统挪用与用户程序挪用的区别。

二、课程内容一、作业的概念(1)作业的概念(把握)(2)JCB的结构与作用(了解)二、作业成立(1)作业输入(了解)(2)JCB成立(了解)3、作业的状态和调度(1)作业的大体状态(把握)(2)态转换及缘故(把握)(3)调度的实现方式(了解)4、用户接口(1)命令接口(了解)(2)系统挪用(把握)五、作业治理的功能(了解)三、实践环节内容和大体要求一、内容:Windows环境下系统接口模拟二、要求:程序完成的功能包括(1)挪用经常使用的SDK函数(2)较大文件写入方式比较第三章处置机治理一、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程序、进程、线程的联系与区别,进程的大体状态及其状态转换的缘故,了解原语的概念及进程治理的要紧原语,把握进程制约的概念及引发进程彼此制约的缘故,进程互斥与同步的概念与实现方式。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全面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原理、管理方式和资源调度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输入输出等。

2. 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技术,了解多道程序设计、并发控制、死锁处理等核心概念和算法。

3. 熟悉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了解实时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课程安排1. 操作系统概述- 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 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基本组成部分。

- 介绍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 进程管理- 介绍进程和线程的基本概念,了解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

- 学习进程同步和互斥的方法,包括信号量、互斥量、条件变量等。

- 理解死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包括银行家算法和资源分配图。

3. 内存管理- 了解内存的层次结构和地址映射技术。

- 学习内存分配和回收的方法,包括连续内存分配、分段式内存分配和分页式内存分配。

- 熟悉虚拟内存的概念和实现机制。

4. 文件系统- 理解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织方式。

- 学习文件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文件的存储结构、目录管理和文件访问控制。

- 掌握文件系统的缓存管理和磁盘调度算法。

5. 输入输出系统- 了解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工作方式。

- 学习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包括缓冲区管理、设备驱动程序和中断处理。

- 熟悉输入输出设备的特性和性能评价方法。

6. 操作系统设计和实现- 介绍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法。

- 学习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和模块划分。

- 进行实验和项目实践,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原型。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操作系统教学大纲一、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掌握操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理解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关键原理;4. 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实践应用;5.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1.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1.2 操作系统的历史演变1.3 操作系统分类和特点2. 进程管理2.1 进程的定义和特点2.2 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 2.3 进程同步与通信2.4 死锁及其避免与解决3. 内存管理3.1 内存的层次和管理需求3.2 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3.3 虚拟内存和页面置换算法3.4 内存保护与共享4. 文件系统4.1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4.2 目录结构与文件操作4.3 文件系统的实现与管理4.4 文件存储与磁盘管理5. 输入输出管理5.1 输入输出设备的特点和分类 5.2 缓冲区管理和设备驱动程序5.3 文件IO与设备IO的区别和联系5.4 IO性能优化和错误处理6. 操作系统安全6.1 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6.2 安全性漏洞与攻击类型6.3 数据加密和防护机制6.4 安全策略和审核措施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演示:通过操作系统实验,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和解决方案的思考;4. 团队项目: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团队项目。

五、考核方式1. 课堂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编程或理论作业;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操作系统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4. 期末项目:要求学生独立或团队完成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的项目。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操作系统》是信息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

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又往往难于理解。

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管理,是所有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唯一接口,所有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得到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因此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如UNIX、xinux)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了解它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的,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先修课要求,本课程在学习之前最好具有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操作系统发展过程、新技术的应用。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及它们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为今后的进修、应用实务作好技术准备。

掌握:基本概念包括:多道程序设计、并发、分时、作业、进程、互斥与同步、周转时间、吞吐量、重定位、连接、虚拟存储、虚拟设备、死锁、线程。

基本知识:计算机系统资源(处理机、存储器、设备、文件)的管理策略。

基本技能:管理系统资源的常用命令、系统配置与维护的方法和技术。

理解重点:进程概念、存储管理(尤其虚拟存储)的各种策略、文件系统的管理、设备的管理和配置。

结合具体现代操作系统加深理解。

了解难点:进程的概念及其与程序的区别、进程间同步与互斥的正确实现、虚拟设备与虚拟存储。

Unix,Windows NT的系统结构、功能特点。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1、本课程概念多、较抽象、涉及面广,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

约佔80%。

实验与自学约佔20%。

教师应该提供自学提纲并适当辅导。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进程管理12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存储管理12第五章设备管理10第六章文件管理8第七章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UNIX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性和共享性、虚拟和异步性。

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设备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

5. OS结构设计。

第二章进程管理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现代的操作系统中程序并不能独立运行,作为资源分配和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都是进程。

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四大特征也都是基于进程而形成的,并可以从进程的观点来研究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协调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资源。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操作系统课程提供一个全面而结构化的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实现。

一、课程目标1.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3.培养解决实际操作系统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二、课程内容1.操作系统概述1.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1.2 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发展历程2.进程管理2.1 进程的概念和特征2.2 进程调度算法2.3 进程同步和互斥3.内存管理3.1 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3.2 内存分配算法3.3 虚拟内存管理4.文件系统4.1 文件系统的基本组成4.2 文件的存储和管理4.3 文件系统的调度和优化5.设备管理5.1 设备管理的概述5.2 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5.3 设备的分配和调度6.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护机制 6.1 安全性的基本概念6.2 用户身份验证与权限管理6.3 数据保护和恢复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编程实践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现一些常用的操作系统功能,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操作系统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 《操作系统教程》高清影印版,陈向群-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Andrew S. Tanenbaum参考资料:- 《操作系统导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公认的经典教材- 《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第3版,Remzi H. Arpaci-Dusseau, AndreaC. Arpaci-Dusseau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报告(20%):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原理和实现,熟悉操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具备设计和开发简单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1.1 操作系统定义和作用1.2 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功能1.3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 进程管理2.1 进程的概念和特征2.2 进程调度算法2.3 进程同步与通信2.4 进程死锁及其预防与避免3. 内存管理3.1 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3.2 内存分配与回收3.3 虚拟内存管理3.4 内存保护与共享4. 文件系统管理4.1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4.2 文件的组织和存储4.3 文件的访问控制和保护4.4 文件系统性能优化5. 输入输出(I/O)管理5.1 I/O设备和I/O控制器的概念5.2 缓冲区管理5.3 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5.4 I/O调度算法与性能优化6. 文件系统和操作系统安全6.1 文件系统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 6.2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和安全机制 6.3 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6.4 安全漏洞和防范措施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解、示例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传授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方法。

2.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系统的实践操作和编程实践,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操作系统相关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实验: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实践价值的操作系统实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和项目:布置操作系统相关的作业和项目,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书写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操作系统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教材和参考书目:1. 教材:- 《操作系统原理》- 《现代操作系统》2. 参考书目:-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操作系统概念》- 《操作系统导论》备注:以上为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大纲,可根据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学校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代码:10411290课程名称(中/英文):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5总学时:56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8适用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教学环境:多媒体开课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二、课程简介《操作系统》是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本课程讲述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偏重于操作系统功能与结构的理论分析,对其中的重要算法辅以实验,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概论;进程的概念、进程的描述与控制、进程的同步与互斥以及进程管理的常用算法;处理机调度的策略和处理死锁的方法;存储器管理的方案和分配算法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文件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关键的数据结构;设备与系统的结合方式,设备驱动程序的结构及加载机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培养分析、比较操作系统实现方法优劣的基本能力,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提高深入编程和借鉴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算法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同步和互斥等;操作系统的各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原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2.课程教学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主要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1.主要内容:阐述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基本特性;操作系统主要功能;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2.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理解操作系统目标、作用和功能;。

3.重点: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之一,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3.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4. 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主要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1.1 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发展1.2 操作系统的功能与特点1.3 操作系统的分类与应用领域2. 进程管理2.1 进程的概念与特征2.2 进程的状态与转换2.3 进程调度算法2.4 进程同步与互斥2.5 进程通信与线程3. 存储管理3.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与地址映射 3.2 内存分配与回收算法3.3 虚拟存储器与页面置换算法3.4 页面替换算法与缓存管理4. 文件管理4.1 文件系统的组织与管理4.2 文件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4.3 文件的存取与共享4.4 文件的保护与安全性5. 设备管理5.1 设备的分类与特性5.2 设备的分配与控制5.3 设备的中断与异常处理5.4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等内容;2. 实验演示:设计实际的操作系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4. 课程项目:指导学生参与操作系统的开发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和课堂参与等;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操作系统课程的综合能力。

五、参考教材1. 《现代操作系统》(第四版),作者:Andrew S. Tanenbaum;2. 《操作系统概念》(第九版),作者:Abraham Silberschatz、Peter B. Galvin、Greg Gagne。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实现技术,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思想;2、熟悉常见的操作系统结构和组织;3、理解并掌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网络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能够分析和解决操作系统相关的实际问题;5、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原理;2、进程管理:进程的概念、创建与终止、并发控制;3、内存管理:内存的分配与回收、虚拟内存的概念和实现;4、文件系统:文件的概念、组织和访问、磁盘管理和文件系统的安全性;5、网络: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服务,操作系统的网络功能;6、安全性: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机制和攻击方式,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课堂讲解:系统地介绍课程知识和理论;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和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五、考试方式本课程的考试采用以下方式:1、平时作业: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期中考试:通过书面考试,检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3、期末考试:通过书面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4、实验实践:完成实验和实践任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书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操作系统概念》(第9版),由Abraham Silberschatz、Peter B. Galvin和Greg Gagne合著,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同时,学生可以参考以下参考书:1、《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第3版),由陈渝和谌卫军合著,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现代操作系统》(第4版),由Andrew S. Tanenbaum合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3、《操作系统概念》(第8版),由Abraham Silberschatz、PeterB. Galvin和Glenn H. Babb合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方便、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操作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

2、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性能优化和资源管理策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操作系统中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一)操作系统概述1、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

(二)进程管理1、进程的概念、状态和转换。

2、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和作用。

3、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4、线程的概念和实现。

(三)内存管理1、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内存分配算法和策略。

3、虚拟内存的概念和实现。

4、页面置换算法。

(四)文件系统1、文件和文件系统的概念。

2、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3、文件目录的组织和管理。

4、文件的访问控制和保护。

(五)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设备的分类和特性。

3、设备驱动程序的原理和实现。

4、设备分配和回收策略。

(六)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和策略。

2、操作系统的可靠性保障措施。

3、容错技术和故障恢复。

(七)操作系统的性能优化1、性能评估指标和方法。

2、操作系统的优化策略和技术。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让学生建立起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

2、实验教学: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操作系统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

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

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

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文件存取控制(B);文件共享的实现方法(B);文件的备份转储(C)。

第四章:进程管理(12学时)
第一节:进程的基本概念(2学时)
程序的顺序执行(C);程序的并发执行(B);进程的定义和特性(B)。

第二节:进程状态和进程控制(2学时)
进程的状态及转换(A);进程的实体(A);进程控制(A)。

第三节:进程调度(2学时)
进程调度的功能(B);进程调度性能准则(C);进程调度方式(B);进程调度算法(B)。

第四节:进程的互斥与同步(2学时)
进程的互斥(A);进程的同步(A)。

第五节:P、V操作(2学时)
P、V操作原语(A);用P、V操作实现进程互斥(A);用P、V操作实现进程同步(A);生产者一消费者问题(B)。

第六节:进程通信(1学时)
进程通信机制(A);消息通信(B);信箱通信(B)。

第七节:死锁(1学时)
死锁的产生(B);发生死锁的必要条件(A);死锁的预防(B);死锁的避免(B);死锁的检测和恢复(C)。

第五章:存储管理(8学时)
第一节:存储管理的目的与功能(1学时)
存储管理的目的(B);存储管理的功能(A)。

第二节:地址重定位(1学时)
作业的地址空间(A);静态地址重定位(A);动态地址重定位(A)。

第三节:分区存储管理(2学时)
固定分区管理(A);可变分区管理(A);分区管理的存储保护(B)。

第四节:分页存储管理(1学时)
简单分页存储管理(B);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A);页表(A);快表(B);
主存空间管理(A);存储保护和存储共享(B)。

第五节:存储扩充技术(1学时)
覆盖技术(C);交换技术(B);虚拟存储技术(A);请求式分页存储管理(A)。

第六节:分段存储管理(1学时)
分段存储管理原理(A);段表(A);地址转换(A);存储共享(B);存储保
护(C)。

第七节:段页式存储管理(1学时)
段页式存储管理原理(A);段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转换(B)。

第六章:设备管理(6学时)
第一节:设备与设备管理(1学时)
设备的分类(B);设备管理的设计目标(B);设备管理的功能(B)。

第二节:I/0控制方式(1学时)
CPU控制方式(C);通道方式(C)。

第三节:缓冲技术(1学时)
缓冲技术的引进(A);缓冲器的种类(B)。

第四节:设备分配(1学时)
设备管理的数据结构(A);设备分配策略(B);设备分配算法(C)。

第五节:设备处理程序与I/O进程(2学时)
设备处理程序(B);I/O进程(B)。

习题课(2学时)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
实验目的:掌握文件系统的管理功能。

实验内容:加密文件或文件夹;访问RSM服务;分配磁盘配额;磁盘清理;创建紧急修复盘;备份;使用CHKDSK维护磁盘的完整性;整理磁盘碎片。

实验要求:验证文件系统提供的管理命令,掌握文件系统提供的管理实用程序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理解文件系统的管理功能。

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2
实验目的:掌握存储管理的管理功能。

实验内容:提高Windows 2000的内存性能,包括:分页过程、内存共享、分页合并内存等的知识;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内存结构和虚拟内存的管理。

实验要求:通过Windows 2000提供的实用程序进行内存参数配置,以提高Windows 2000的内存性能;编程获取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内存设置信息,以
获知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内存结构和虚拟内存的管理知识。

写出实
验报告。

实验3
实验目的: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声音设备的管理。

实验内容:编写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声音设备控制程序,通过改变程序运行的参数获知系统对设备的控制原理。

实验要求:编写Linux操作系统的声音设备控制程序,调试、编译、运行,改变运行参数,记录运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4
实验目的:掌握操作系统的若干进程管理功能。

实验内容:Windows 2000“任务管理器”的进程管理;Windows 2000的进程对象;
Linux进程管理;Windows 2000线程间的通信。

实验要求:通过对进程管理不同知识点的综合实验,掌握操作系统进程管理的若干实现技术,理解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功能。

写出综合实验的每个子实验的
实验报告。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1、徐得民.《操作系统原理 Linux篇》.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周苏,金海溶,李洁.《操作系统原理实验》.科学出版社.2003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陈向群,扬芙清.《操作系统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汤子瀛,哲凤屏,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出版社.2005
3、张丽芬,刘美华.《操作系统原理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实验课考试方式:
按实验课堂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情况给出实验考核成绩。

执笔:
审核:
批准人:
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