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支撑 的养 老服务 体 系 , 家 养 老 和社 区 养老 服务 居
网络基 本健全 , 国每 千名 老 年人 拥 有养 老 床位 全
数达到 3 O张 。
— —
全 面推行城 乡建设 涉老工 程技术标 准规
型化 、 空巢化 相伴 随 , 与经 济社会转 型期 的矛盾相
.
范 、 障碍设施 改 造 和新 建 小 区老 龄设 施 配套 建 无
根 据《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国 民经 济 和 社会 发 展 第 十
二个 五年 规划 纲要 》 《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老年 人 权
益保 障法 》 中共 中 央 国务 院关 于加 强 老 龄 工 和《
研究 、 国际交 流 与合 作 取 得 了新 的进 展 。广 大 老
作 的决定 》中发 [O 0 1 )制 定本 规划 。 ( 2 0]3号 ,
一
年群 众坚 持老 有所 为 , 积极 参 与 经 济 社会 建 设 和
公 益 活动 , 在构 建 社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中发挥 了重 要作用。 ( ) 十二 五” 二 “ 时期 老龄 事业 面临 的形 势 。 “ 十二 五 ” 时期是 我 国全 面建设 小康社 会 的关 键 时 期 , 是老 龄事 业发 展 的重要机 遇期 。 也
设规 划标 准 。
_ 一 —
交织 , 会养 老保 障 和养 老 服 务 的需求 将 急剧 增 社
加 。未 来 2 0年 , 国人 口老 龄 化 日益 加 重 , 我 到 23 0 0年全 国老年人 口规模 将 会 翻一 番 , 龄 事业 老
增加 老年文 化 、 育 和体 育 健 身 活动 设 教
长期 以来 , 党和 政府 十分关 心 老年群 众 , 断 不 采 取 积极措 施 , 推动 老龄 事业 发展进 步 , 得举 世 取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4.08
•【字号】昌政发[2011]10号
•【施行日期】2011.04.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昌政发〔2011〕10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公司):
《〈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已经第50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
二○一一年四月八日《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
“以房养老”指望得上吗?
银行 、 险公司等金 融机构 , 者在综合 保 后 评 估 借 款人 年 龄 、 生命 期 望 值 、 房产 现
值, 以及 预计 房主 去世 时房 产估 值 等因 素后 , 每月给房主一笔 固定的钱 , 房主可
定赡养 人可 以作 为借款 人 , 即子女 可 以
通过 住房抵押贷 款方式为父母提供 养老 资金 。与此 同时 ,养 老按揭 ” “ 要求 老年 人 或法 定赡养 人有 多套 房屋 , 中一 套 其
商业 保险企业 开发 推广老年人 意外伤害 保险产 品 , 并采 取政 府引导 、 个人 交费 、 企 业让 利相 结合 方式 , 点探 索建 立长 试 期 照料护理保 险。 对 于 此 次 在 规 划 中 提 出 “ 房 养 以
老” 进行 论证研究 , 针对企业 的相关鼓励
措施也在研究 中。
热 点聚 焦 …………………………………………………………………………………………………………………………………. .
‘ ‘ 以房养老" 指望得 上吗?
口本刊 综合
1月2 日 O 1 发布的《 北京市 “ 十二五” 时期 老龄 事业发展规划》 提出 , 北京市鼓励商业保险企业 、 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管理部 门, 建立公 益性 中介机构以开展“ 以房养老” 试点业务 。中信银行也率先破题 , 在业界率先推 出养老按揭业务 , “ 将 以房养老” 在实操 方面 推进了一步。继之而起 , 上海市 、 山东省以及温州市也纷纷试水 “ 以房养老”在 中国社会 “ , 跑步进入老龄化” 的当下 , 这种新养老模 式
“ 以房养 老 ” 被称 为 “ 房反 向抵 也 住 押 贷款” 倒按 揭” 是指 老人将 自己的 或“ , 产 权 房抵 押给金 融机 构 , 以定期取 得一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欢迎大家出席全国老龄办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通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有关情况。
一、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背景及意义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
一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
二是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三是底部和顶部老龄化相叠加,推动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
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同时,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一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提高。
到2025年之前,我国的高龄老年人口将一直保持年均100万的增长态势。
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三是慢性病患病老年人数持续增加,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将突破1亿人大关。
四是空巢老年人口数量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也将突破1亿人大关。
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公开稿)1 规划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促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积极应对北京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解决当前养老服务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自2009年起,市规划委和市民政局共同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至2010年底基本编制完成初稿。
此后,根据市政府要求,市规划委会同区县政府、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委等部门,梳理和落实了2015年前有条件建设的集中养老设施用地。
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13]32号)、《关于加快本市养老机构建设的实施办法》(京政办发[2013]56号)对编制成果进行完善补充,进行专家评审,并征求相关委办局意见,形成了《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最终成果。
1.1 规划依据1.1.1 政策文件(1)《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国办发[2006]6号)2006年2月(2)《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63号)2000年10月(3)《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京民福发[2008]543号)》2008年12月(4)《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2009年10月(5)《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005年1月(6)《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作的实施意见》(京发[2009]17号)2009年6月(7)《老年人权益保护法》2013年7月(8)《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2013年7月(9)《养老机构管理办法》2013年7月(10)《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2013年8月(11)《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13]32号)2013年10月(12)《关于加快本市养老机构建设的实施办法》(京政办发[2013]56号)2013年10月(13)《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2015年5月1.1.2 规范标准(1)《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 50437-2007)(2)《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试行)》(京政办发[2008]19号)(3)《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144-2010)(4)《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43-2010)(5)《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6)《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京政发[2015]7号)(7)《关于住宅适老性规划设计有关意见的通知》(市规发[2015]164号)(8)《关于印发<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技术要点>(试行)的通知》(市规发[2014]1946号)1.2 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1.2.1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覆盖市域16406平方公里。
关于印发北京市 “ 十二五 ” 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 2012 年发布)
【法规标题】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2012年发布)【发布部门】北京市人民政府【发文字号】京政发[2012]1号【适用区域】北京市【发布时间】2012-01-10【生效时间】2012-01-10【关键词】其它生态管理【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12]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附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二〇一二年一月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发展实施引导 第三章 发展建设重点 第四章 规划实施保障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第二个五年建设时期;是首都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新城完善功能、提高水平、形成系统、规模发展的重要阶段。
通州、顺义、亦庄等重点新城作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的主要载体,迎来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新城的重要机遇期。
充分发挥重点新城在首都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潜力和重要作用,对于推进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 规划范围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的市域城镇体系,本次规划范围为通州新城、顺义新城、亦庄新城。
同时结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大兴区行政资源整合的新要求,规划统筹研究了亦庄新城与大兴新城的整合发展,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统称为“亦庄—大兴新城”。
第三条 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新城建设以“强化重点、示范带动;分类发展、全面推进”为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创新、机制适应、改革突破的基本方针,以全市统筹的产业布局带动提升新城产业层次和产业特色,以市级及新城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改善新城的生活服务水平,以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城的市政及交通支撑条件,加快形成与承载首都功能相配套、与区域城市群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新城。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篇一: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全文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22-2022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跨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首都北京在成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之后,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风险挑战,制定科学的战略安排对首都立足新的阶段变化、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首都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五年规划,是首都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二五”期间首都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2年)》的批复。
第一篇新时期的战略选择第一章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力推动了全市的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过去五年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首都经济实现重大跨越。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总量达到13777.9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快我市老年服务行业发展的提案按照国际上通常的看法,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显而易见,我市已步入老龄社会,近10年来,我市老年人口增长迅速,60周岁以上老年人数达38.5万人,其中70至79岁老年人10.8 万人,80岁以上老年人4.2万人,90岁以上老年人0.495万人,百岁以上70人。
农村老年人26.9万人,城镇老年人11.6 万人,五保老人30897人,城市“三无”老人2965人。
老年人口数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2.69%,而且,家庭结构变小,“空巢”老人增多,养老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会出现“421”结构(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小孩)甚至还有8421四世同堂家庭,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养老问题解决不好,小则不利于家庭安定,大则影响社会稳定,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存在的主要问题:1、养老体系不健全,居家养老难实现我市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养老政策体系,居家养老服务也存在问题①服务单一且价格不菲,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有些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较多,但实际提供给老人的服务往往比较单一,且收费难以让低收入老年人接受;②服务体系运转困难,涉老部门难以形成合力。
各社区居家养老基本上是按县(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分工负责,但居民发动不够、社会参与不力、社区压力过重,导致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名无实;③资金投入少,享受补贴的服务对象不多。
目前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或服务站除了财政拨有少许资金外,很难通过市场化运作或社会捐助获取资金来源;④服务队伍的规模、素质有待扩大提高。
绝大部分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资质。
2、社区养老理念尚未形成当前,随着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养老的新载体。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4.15•【字号】•【施行日期】2021.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老年人保障正文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北京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落实。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21年4月15日北京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一)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医疗机构结合辖区及自身实际可举办养老机构。
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收费标准原则上应当以实际服务成本为基础,综合市场供求状况、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核定。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增加的床位日常重点用于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
探索医疗机构运营养老服务机构。
完善居家医疗服务收费政策,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各区政府)(二)增加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资源。
通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等方式,鼓励大中型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可引入医疗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将部分养老床位转化为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十三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第十三篇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五十六章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七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七十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3•【字号】西政任[2012]10号•【施行日期】2012.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通知(西政任〔2012〕10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现将《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七月三日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二○一二年七月)目录序言第一章“十一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工作成果回顾一、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基础二、“十一五”时期保护与发展的主要工作成效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保护规划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取得积极成果重点街区整治成效显著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三、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投入模式有待进一步深化城市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仍需完善保护与利用的认识尚未完全统一第二章“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工作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古都风貌特色进一步彰显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三、基本原则坚持整体保护坚持传统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引领坚持不断创新第三章“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重点一、分类引导,合理规划调整功能分区传统居住型功能服务型综合发展型二、以人为本,加快人口疏解有序疏解人口妥善安置外迁居民改善留住居民生活环境三、点、线、面结合,重点推进“四大工程”(一)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快文物腾退修缮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二)环境改善工程加强“一轴一线一带”周边环境提升分类推进有价值建筑修缮整治增强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优化美化生态环境(三)产业提升工程扶持文化创意产业规范调整商贸产业适度发展旅游产业(四)重点街区打造工程打造什刹海人文生态涵养发展区打造大栅栏及琉璃厂文化创意聚集区打造法源寺文化体验区打造白塔寺配套服务区打造皇城文化展示中心打造南闹市口功能服务区第四章“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工作的保障措施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实施机制强化规划引导作用注重专家论证和群众参与多渠道筹集保护发展资金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序言作为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城区是北京三千年建城史和八百年建都史的肇始之地,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
第三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第三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主要精神2011年10月21日,第三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老龄工作任务。
现将有关会议精神传达如下:一、回良玉副总理讲话主要精神回良玉副总理强调: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真应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和要事。
要在全社会树立积极的人口老龄观,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落实“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加快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加快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我国老龄事业迈上新台阶。
回良玉副总理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就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有力推动老龄事业的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全面完成,养老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老龄服务体系扎实推进,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在实践中我们也得到很多启示和经验:发展老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发展老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保障老年人权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长远战略谋划相统一。
这些启示和经验弥足珍贵,应当在今后的老龄工作中坚持和完善。
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在充分肯定我国老龄事业取得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老龄问题的特殊性和老龄工作的紧迫性。
我国已是世界是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老年人口、高龄老人增速加快乐,空巢老人增多,未富先老、区域不平衡、农村老龄人口比例高等问题突出。
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必须高度重视。
要树立积极的人口老龄观,全社会要积极接纳老年人,形成良好氛围;各方面要积极做好老龄工作,促进老年人的“保障、健康、参与、发展”。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
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
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
老龄服务体系从城市向农村逐步延伸,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日渐浓厚。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制订并实施好《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老龄事业更好发展,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
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一)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二)做好老年医疗卫生保健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定期体检。
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更加注重老年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
(三)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
完善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管理政策、家庭养老保障和照料服务扶持政策,提倡亲情互助,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
(四)大力发展老龄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所有的城市街道、社区和80%以上的乡镇、50%以上的农村社区。
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加快发展护理康复服务。
(五)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增加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设施,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
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构建健全的养老体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龄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我国制定了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旨在构建健全的养老体系,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福祉。
一、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首先,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其次,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享受服务。
此外,还将加强家庭养老服务的支持,提供家庭护理、居家养老等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中得到更好的照应。
二、促进老年人就业和创业在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重点关注老年人就业和创业问题。
通过鼓励企业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工作岗位,促进老年人就业。
同时,加强职业培训,提升老年人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还将鼓励老年人创业,提供创业支持和政策优惠,匡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经济独立。
三、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还将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首先,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其次,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同时,推动老年人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四、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强调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其次,加强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还将加强老年人社会参预和志愿服务,让老年人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加强老龄事业管理和人材培养在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加强老龄事业的管理和人材培养。
首先,建立健全老龄事业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其次,加强老龄事业人材培养,提高老龄事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此外,还将加强老龄事业信息化建设,提高老龄事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11.10•【字号】京老龄委发〔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老年人保障正文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京老龄委发〔2021〕2号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各区老龄委:《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老龄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市老龄委将对各成员单位、各区老龄委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2021年11月10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序言老龄事业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真编制和实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提出“十四五”时期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首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与北京市老龄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编制。
本规划期限为2021年——2025年。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全市老龄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五年来,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着眼首都城市发展全局,坚持从优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创制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着力,初步构建起老龄事业发展的总体架构,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老龄工作体系日趋完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被列为市级重点专项规划。
2024年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一、现状分析1.老年人口数量:根据北京市人口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了27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约为18%。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24年的207万人,老年人口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老年人口结构:北京市老年人口主要集中在60-74岁的人群中,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1%;75岁以上的人群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3%,7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3.老年人口性别比例:北京市老年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男性老年人口占比明显高于女性。
男性老年人口占比约为55%,女性老年人口占比约为45%。
4.老年人口居住分布:老年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其中通州和海淀区老年人口数量最多。
农村地区相对较少。
二、变化趋势分析1.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还将持续增加。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2.老年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老龄化: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北京市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将进一步老龄化。
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可能继续增加。
3.老年人口性别比例逐渐改善:随着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老年人口性别比例逐渐得到改善。
未来几年内,男女老年人口比例可能趋向平衡。
4.老年人口居住分布差异逐渐缩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发展的提升,老年人口居住分布差异可能逐渐缩小。
农村地区将提供更多适宜老年人居住的条件。
三、政策建议1.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加大投资力度,推动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的发展,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
2.加强老年人社会保障: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退休金和养老金水平,解决老年人经济困难问题。
3.优化老年人居住环境:加大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改善力度,建设更多老年人安乐、便利和适宜居住的社区和养老院。
4.强化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老年人的自尊和自信。
5.加强老年人法律保护:制定和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老龄工作方针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推进12345的工作思路,即建立一个体系、完善两大机制、提高三种能力、做好四项重点工作、落实五项措施。
建立一个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住房保障、老年教育、法律援助为主要内容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
完善两大机制。
一是政策保障机制。
以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线,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协调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为实现老龄工作目标的政策办法,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二是资金筹措机制。
在政府加大老年事业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建立社会参与、个人捐助、企业赞助等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老年事业发展资金的政策和措施,积极争取国家老龄委等机构和欧盟国际援助项目,建立资金投放使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检查制度。
形成相对稳定的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对老龄事业发展的资金筹措机制,为老年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
提高三种能力。
一是提高政府主导能力。
各级党政组织要从人口老龄化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各成员单位和涉老部门要按照职责要求,充分利用职能部门的优势,研究制定为老服务的办法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政府工作合力。
二是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动员全社会参与老龄工作,走社会化发展的路子,拓宽工作思路,改变老年事业单纯由政府举办的局面,逐步形成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发展,老年服务机构自主经营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工作者队伍,探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社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三是提高市场发展能力。
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按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丰富老年产品,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提高贫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要积极发展老年旅游业,办好夕阳红旅游活动,加强监督检查,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北京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规划委员会等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
北京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规划委员会等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12.24•【字号】京民福发[2008]543号•【施行日期】2008.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老年人保障正文北京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规划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京民福发[2008]543号)各区县民政局、发展改革委、规划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建立适应首都经济社会需要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以下意见:一、把握发展原则,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以人为本,促进公平。
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老年福利整体水平。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建立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逐步实现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
分类指导,统筹发展。
优化养老服务机构空间布局和行业结构,与居家养老服务协调发展。
建管并举,规范管理。
推进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调整存量、优化增量。
二、明确发展目标,构建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坚持以“全面关怀、重点照顾”为理念,不断推动老年福利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建立与老年人多层次、多样性需求相匹配的服务供给机制。
(一)制定总体发展目标和分步实施任务。
建立集中照料服务与社区居家服务互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2009年,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5万张。
到2015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1万张,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8张;到2020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4万张,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床位4张,并随着老年人口增加而不断提高床位总数,保持百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不降低。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一年九月十七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
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连续五年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
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
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逐步形成。
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城市深入开展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
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
老龄领域的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广大老年群众坚持老有所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公益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年群众,不断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进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权威报告 老年教育的现状和发展需求】老年教育》
《【权威报告老年教育的现状和发展需求】老年教育》文章摘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判明老年教育发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老年教育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应对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推进老年教育事业提出政策建议.调研内容: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国家和北京市老年教育相关政策和法规、北京市老年教育需求与……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需求调研报告——以北京市为例摘要:以北京市老年教育的人口变化、政策和法规、需求与现状为案例,并借鉴国内外老年教育实践展开了专题调查和研究.调查显示,伴随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大量老年人口对于教育的巨大需求与非常有限的现实教育资源、服务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要把国家为老年人口提供教育与学习服务的政策变成现实,还需要全社会付出巨大努力.目前的突出问题包括:缺乏老年教育的顶层规划和有效的社会协调机制;已有实践没有形成规模且不成体系;老年教育法规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亟须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政策,结合老年人的终身学习需求,制订出相应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并实施相应的老年教育工程.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xx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0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4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8%.并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全世界少有的(吴玉韶,xx).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及现实水平远高于全国均值.截至xx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共计279.3万人,占总人口的21.2%.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94.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7.5%.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一事实,在客观上要求政府规划并大力推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服务于国家和北京的人口老龄化战略和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如何满足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对于教育和学习服务的需求,必然成为现行教育系统的巨大挑战和全新任务,同时,也将成为研究制订老年教育规划的基础.一、北京市老年教育调研概况调研缘起: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引领老年教育工作,教育部按照国务院要求,于xx年8月启动编制《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xx-2020年)》,为此,北京开放大学配合国家开放大学开展了北京市老年教育的专题调研.调研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教育的现状与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判明老年教育发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老年教育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应对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推进老年教育事业提出政策建议.调研内容: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国家和北京市老年教育相关政策和法规、北京市老年教育需求与现状,以及国内外老年教育实践经验.调研方法:采用人口统计、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案例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完成了系列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专题研究.二、北京市与老年教育相关的人口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社会人口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日益加速的老龄化进程已经充分显现,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带来了对老年教育和学习服务的巨大需求.图1(一)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如图1所示,截至xx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共计279.3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1.2%,远高于10%这一国际通行的人口老龄化标准.同期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全国为14.9%,上海为27.1%,天津为20.01%.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在上海之后,位列全国第二(韩雯,xx).当前,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当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水平.(二)北京市xx年老年人口发展趋势xx年,北京市的老年人口在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方面的增加速度均十分显著.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对老年教育的巨大需求,也预示着今后将出现一个更为庞大的老年教育需求群体.如图2所示,xx年,北京市各年龄组的户籍老年人口数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尤其以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数量增长最为显著.如图3所示,xx年,北京市各年龄组的户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上升速度最为显著.(三)北京市xx-2020年老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如图4、图5所示,并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得出,到2020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94.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高达27.5%;60-69岁的老年人口数量达223.19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为56.6%;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170.91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为43.4%.综合以上关于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数据,以及老年教育规划编制针对xx-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的预测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其中60-69岁年龄段老年人口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占比50%以上.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制订老年教育规划的基础.北京市老年人口统计和预测数据揭示了老年教育对象群体的数量和分布特征,反映出老年人口群体对于教育和学习服务的客观需求.事实表明,老年人口的终身学习服务必将成为今后教育系统需要拓展的全新任务.三、国家和北京市发展老年教育的相关法规与政策(一)国家颁布的老年教育相关法规和政策国家颁布的老年教育相关法规和政策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xx]13号);《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xx]2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xx]60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xx]9号)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指出:“各地要重视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广播、电视、网络和函授教育,鼓励和指导社会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兴办各类老年学校.各地老年教育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物质文化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就近参加学习.”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加大对老年大学(学校)建设的财政投入,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老年教育,扩大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办学规模.”《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加强老年教育设施建设,推进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培训中心、老年远程教育机构的健康发展.探索老年大学教育内容与模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采取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开展养生保健、文学艺术和实用技能培训,提高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命健康品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办好老年教育机构,形成覆盖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二)北京市颁布的老年教育相关法规与政策北京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老年教育,已经颁布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主要包括:《北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北京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等.《北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指出:“本市鼓励和支持兴办各类老年学校,为老年人参加学习创造条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发挥老年大学(学校)、社区学院在老年教育中的带头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形成若干系列的老年教育课程.建立老年教育需求调研、教育效果反馈和成果统计等制度.创新教育载体,引导公共教育资源面向老年人有序开放,促进学校教育与老年教育双向互动,有计划为老年人提供终身学习服务,开展老年人学习成果认证试验工作.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设施,理顺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网上学习资源,方便老年人接受网络教育.”《北京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指出,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开展老年教育.”综上可知:第一,国家对于发展老年教育已经从法规与政策层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制定各项法规政策,明确了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明确要求加强和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着重强调了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发展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寻找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办学规模、加强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措施.第二,北京市政府的法规政策强调建立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发挥老年大学(学校)、社区学院的带头作用,开展多样化老年教育活动,建设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建立老年教育相关制度,创新老年教育载体,整合资源,完善教育设施,理顺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网上学习资源,方便老年人接受网络教育,充分发挥各渠道老年教育师资力量.上述已有法规和政策对于保障老年人的学习与教育权利及其提供方式、运行机制均有明确规定;但是,与现实发展情况相比,目前还缺乏实际可行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也没有形成可操作的实施制度和相对固定的专项经费投入,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也亟须加强.因此,老年教育的法规政策亟须配套以相应的实施规划、工作制度和推进机制才能最终落到实地.四、老年教育需求与现状调研结果(一)北京市老年教育需求1.老年教育需求的必要性、内容、特征和方式一项针对北京市千余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的老年人都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有针对性的老年教育与学习服务.老年人对于生存质量和生活品质的需求更为迫切和直接,他们平时参与最多的是基于自身兴趣、带有休闲性质的学习活动,其中看电视占58%,比例最高,读书看报占50%,参加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占38%,参加社区组织的学习培训仅占29%(李莉,xx).我们针对北京老年电视大学校本部及分校从事老年教育的人员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大部分老年人并没有太多的学历教育需求,他们更为注重的是学习内容能够贴近其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能就近参加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学习资源易于获得、教学内容易于学习;第二,学习内容受老年人欢迎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保健、文学艺术、文化娱乐、信息与科学技术;第三,受到老年人欢迎的教学组织形式,按其受欢迎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面授教学、线下体验学习、电视学习、网络教学;第四,受到老年人欢迎的学习终端,按其受欢迎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脑、电视、手机、pad.2.老年教育需求的特色内容为了解老年教育需求的特色内容,我们深入北京市某福利院进行了访谈调查.院内老年人的年龄段为60-90岁,生活均能自理,职业多为退休干部、教师、医生、工程师等.老人们的学习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文化娱乐类活动.这方面的需求基本上可以在福利院得到满足.第二,对电脑、智能手机使用的个别辅导.例如,如何在智能手机、pad上使用微信等网上聊天工具,如何通过收发邮件与子女或亲朋好友保持沟通联系等.综上可知,为老年人继续学习提供服务将成为发展老年教育的主要任务.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能够参与有益于提高生命质量、增强生活技能、丰富社会生活质量的相关学习;老年人参与的学习活动基本都具有公益性、非学历教育性,具有显著的多样化、非正规性、体验性特征,并基本都具备就近方便、收费低、容易学、有成就感这四个特点.(二)北京市老年教育现状目前,北京市面向老年人的教育服务主要由老年大学(含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各区(县)社区学院、养老机构、大众媒体、北京老教育工作者协会总会等机构提供.第一,以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主体的成人教育机构开展了大量的老年教育服务.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自开办老年教育以来,通过电视远程教学进行老年教育共计44.6万人次,通过面授教学进行老年教育共计43.4万人次,总计88万人次.但就其规模和效益而言,因为缺乏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和稳定的资源投入,其老年教育服务总体还没有走出初步探索阶段.此外,不同教育机构举办的老年教育服务项目之间也缺乏沟通协调,没有形成合力.第二,面向老年人的教育内容与服务覆盖面较小,缺乏针对性和参与性.从提供老年教育的机构看,包括老年大学(含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社区学院、养老机构、大众媒体等.从课程内容来看,主要为医疗保健、文学艺术、文化教育、信息与科学技术等,其中,回应老年人特定需求、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还不够丰富.学习组织形式主要以面授及活动教学、自主体验学习为主.xx年度,各类老年学校(包括老年大学、社区老年学校等)全年参加学习人数累计29.9万人,占xx年度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总数的10.7%;全市各级老年活动站(中心、室)全年参加活动378.7万人次,平均每位老年人全年参加活动1.4次.尽管如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北京市老年教育服务的覆盖面仍然比较小,活动频次比较低,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从老年教育的师资来看,基本为兼职且数量缺乏,其稳定性和持续性差,尤其是没有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作为老年教育师资的资源价值.从经费投入上看,大部分老年教育机构缺少稳定的经费投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老年教育的供给范围和质量保障.第三,随着以智能手机、pad为代表的移动互联设备的迅速普及,尤其是随着使用手机微信功能的老年人数迅速增加,各机构和个人创建的针对老年人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的数量快速增长.老年人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需求个性化定制学习资源,这将成为满足不同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有效手段.同时,微信群也极大地促进了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分享和互助学习.通过对这些提供老年教育及服务的机构进行的调查可知,巨大的老年教育需求和现有的老年教育资源及服务供给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五、国内外老年教育实践考察通过对以上海和江苏为代表的国内老年远程教育的考察发现,国内老年远程教育呈现出的特点包括:在建设模式上,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多家业务机构合作共建;在经费投入上,有相对稳定和充足的经费保障;在课程内容上,涵盖了社会人文、医疗卫生、文学艺术、信息服务、科学技术、生活安全等多方面内容;在技术平台上,主要采用电视网、互联网、移动网等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老年教育的考察发现,国外老年教育呈现出的特点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法制保障;政府承担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学习内容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密切结合;教学手段、学习方法更加多元;自主教育形式受到普遍关注;广泛重视和发展远程教育.(朱晓华,xx;王旭,xx;张晓霏,xx)六、初步结论、重要议题和规划建议本部分拟就调研基础上形成的初步结论、发展老年教育涉及的重要议题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规划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一)初步结论第一,老年教育现状与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严重不相适应,这必然成为今后教育系统服务老龄化发展趋势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全新任务,也必将成为各级政府制订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领域.第二,老年教育存在规模小、质量缺乏保障,且各教育单位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衔接沟通等突出问题.要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形势相适应的老年教育体系,亟须制订政府层面的中长期规划、确保稳定和充足的资源投入、建立能切实落实法规和政策的专门机构,以及形成有效的社会协调机制.第三,从现实情况看,国家和地方的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政策还缺乏实际可行的实施制度.对于举办什么样的老年教育及其所需要的体制机制保障、经费资源投入、社会协调配合以及老年教育的能力建设等问题,仍然需要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和解决方案.前已述及,当前发展老年教育的政府意愿、现实供给水平与老年教育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通过对老年教育现状及国内外老年教育成功实践的现实考察表明,当前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启动顶层规划,建立协调机制,同时,启动专项工程来增强老年教育法规政策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二)规划老年教育所涉及的重要议题通过专题调研以及对国内外实践的考察,我们认为,发展老年教育将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一个全新的重要领域,应特别需要关注以下主要议题.第一,明确发展老年教育的宗旨是落实“老有所学”,即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服务,通过学习充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第二,老年人的主要学习需求.老年人希望参与能够有益于提高生命质量、增强生活技能、丰富社会生活质量的相关学习活动,基本都具有公益性、非学历教育性,具有显著的多样化、个性化、体验性特征.因此,发展老年教育要注重为老年人提供与其个人生命质量和社会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服务.第三,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老年教育主要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①由机构、媒体、社会组织向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此方式具有教育资源丰富、规模大、受众范围广等特点.②社区的老年活动站(中心、室)等开展的教育活动.此方式具有能够满足老年人日常社交活动需求、实际生活需求等特点.③老年人居家自学活动.此方式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定制特点,能够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三种教育形式应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为老年人提供内容丰富、层次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育活动,兼顾满足老年人的普遍性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第四,建立在政府统一协调下的老年教育各相关方的社会合作工作机制.建议建立以各级老龄委、教委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老年教育的宏观规划与业务推进.鉴于老年教育涉及社会诸多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系统、社区学院、老年大学(学校)、养老机构、大众媒体、社会专业机构、社会志愿者组织等各方力量,共同合作开展相关工作.第五,全面持久推动老年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决策并给予财政投入、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还需要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提供稳定可靠的教育服务.作为政府依据发展终身教育需要而设立的开放大学,具有为各类人群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的社会职能,亦具有覆盖各省、市、县(区)和社会各行业事业单位的业务网络,应该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老年教育主力军的作用.第六,老年教育服务的成效应依据对象群体的实际体验来评判,即考察他们的预期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并且根据他们的反馈确定改进和扩大服务的举措.(三)关于制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的建议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政策,结合老年教育需求,研究制订xx-2020年老年教育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实施“老年教育工程”.为此我们建议:1.围绕“老有所学”目标,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终身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支持服务构建以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和多样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的系统优势,形成覆盖城乡社区的老年教育网络,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为老年群体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鼓励和支持开放大学系统和社区老年学校、各级老年活动站(中心、室)结合区域内老年人口的实际需求开展面授、体验学习和自主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多种学习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以及各类老年社团依托其已经形成的组织网络,更大范围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活动.鼓励和支持社区老年活动站(中心、室)组织老年人社区活动、邻里活动、短期学习活动等.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居家自学.根据老年人的个人兴趣、爱好和需求,做好广播电视节目、报纸书刊、网络学习、微信公众号,以及网上各类社交媒体等教育平台的推荐和定制服务.2.加强老年教育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建立老年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制度;建立提供老年教育服务的教师及其他服务人员的培训制度;建立面向老年教育服务的需求调研、效果反馈和成果统计等制度;建立老年人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立根据老年人学习需求调整教育服务供给内容和规模的动态机制;建立政府购买老年教育服务的公共服务制度.3.保障老年教育的经费投入,支持重大项目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序言规划意义:老龄事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是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编制实施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积极、主动、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对推动首都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性质:本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设,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健全老龄工作体系为目标,提出“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内容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全市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依据。
编制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首都老龄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本市围绕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敬老优待服务,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方面稳步推进,《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得到积极落实。
(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全体人口。
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了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制度上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的目标。
建立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科学调整机制,196.6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逐年上调。
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17.2万名参保人员享受到保险待遇。
建立了福利养老金制度,61.3万名无社会保障城乡老年居民享受福利养老金待遇。
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城乡老年社会救助体系,4万名老年人应保尽保。
建立了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现了五保人员供养模式从村民互助向公共财政供养的转变。
建立了高龄津贴制度,2.2万名9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
完善了征地超转人员生活保障制度。
实行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老年父母奖励扶助制度。
(二)老年人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老年人医疗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费用负担逐步减轻。
完善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制定了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制度,18万名老年人每年享受参保费用补贴。
提高了征地超转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
进一步健全了覆盖老年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以老年人为服务重点的康复医院、护理院正在试点,临终关怀医院(或病区)已出现。
大、中型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六优先”(挂号、就诊、化验、检查、交费、取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老年医疗服务作为重点,大力推行社区首诊制并为老年人提供“三优先”(就诊、出诊、建立家庭病床)服务,为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普及老年人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三)敬老优待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文体娱乐等方面共11项优待措施。
为160万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办理优待卡,老年人持卡免费乘坐市域内969条线路公交车,部分公园、景区、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院)、公共体育场馆、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优惠服务。
市、区老年心理咨询热线(96156)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
社会法律服务机构为老年人免费或优惠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
(四)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创新发展。
牢固树立大民政理念,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和新目标(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通过社会化服务在家庭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社区托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制定实施了《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建立了居家养老(助残)券服务制度和百岁老年人补助医疗制度,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床位总数达到71589张,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
(五)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开辟适合老年人使用和活动的文化娱乐场所,配备相关设施,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实施“山区星光计划”,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城乡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初具规模,成为老年人养老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的场所。
积极开展社区老年人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配备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体育器材。
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培育学习品牌,探索实践终身学习的实现形式和途径。
积极组织有益于老年人科学养老和文化养老等方面的选题出版。
(六)老龄社会宣传力度不断加大。
围绕各项老龄政策,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增强老年人和社会各界对政策的知晓度,大力倡导和弘扬敬老风尚。
建立了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发布制度。
认真做好老年人信访接待工作。
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市人大对落实老年法律法规开展的执法检查,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对发展老龄事业提出的建议、议案、提案。
“十一五”时期,首都老龄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养老保障制度覆盖全体人口,社会敬老优待服务惠及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创新发展,各项目标和任务全部实现,养老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为“十二五”时期首都老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①“160万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办理优待卡”加“70万60-64岁老年人办理优待证”。
②“34.1万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加“8万名重度残疾人”。
二、面临形势“十二五”时期,是首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全市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赋予了老龄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对老龄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一)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2010年,全市户籍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35万,占户籍人口的18.7%。
“十二五”时期,老年人口将以年均17万的数量增长,老年人口比例将增加2.8个百分点,处于快速增长期。
到2015年,户籍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0万,占户籍人口的23%;65周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12万,占户籍人口的15%;80周岁以上人口将达到54万,占户籍人口的4%。
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基本的市情特征之一。
当前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当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水平。
在当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老龄工作机构,规范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法规体系,养老福利事业向多元化模式发展,构建了政府监管下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始由重在养老机构建设向加快发展社区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转变。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本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压力更加凸显,统筹解决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问题的形势更加紧迫,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繁重,构建老年宜居社会环境氛围的需要更加强烈,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的要求更加急迫。
(二)老龄事业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是首都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老年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从物质、精神、制度、人才、文化等方面做好准备,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对老龄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二五”时期,本市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加注重首善之区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都老龄事业要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学习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先进经验,制定首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为实现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做出贡献。
2、首都经济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新要求,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动力2010年,本市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切实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着力点。
老龄事业是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要抓住机遇,围绕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丰富服务供给,构建首都特色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3、人口抚养比低和低龄老年人口比重大,为老龄事业发展赢得时间创造了条件“十二五”时期,15至59周岁人口的比重维持在70%以上,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在21%-25%之间,总抚养比在36%-41%之间。
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期。
同时,老年人口中70周岁以下低龄老年人口占总体老年人口的近一半,对日益增长的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服务需求压力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要抓住时机,加速养老资源配置,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健全老龄工作体系,全面推进老龄事业发展。
4、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为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支持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将作为“十二五”时期及今后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指导方针。
要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和各种有利条件,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按优先发展原则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健全体制机制,规范管理,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使老年人的生活更有尊严、更加便利、更加舒适、更加温馨、更加幸福。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工作目标,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大民政理念,从首都地位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特点出发,积极、主动、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完善老龄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养老社会环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稳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