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探讨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探讨与分析
随着“互联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不断对传统教
育教学模式形成巨大冲击,促使教育行业的服务理念、工作方式、以
及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备课电子化、手段信息化、资源云端化、管理
智能化是今后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未来的“互联网+教育教学” 应
实现四大功能:一是利用云端的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二是利用
平台的互联互通的便利优势,打造功能集约的综合性网络学习空间。三是利用大数据的分析预测,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四是利用互联
网的便利、快捷,构建覆盖面广、功能多样化的智能教学模式。
一、中小学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教育发展至今,教育革新深入人心。致力于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人才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目的。但受限于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部分地区教育教学的观念陈旧、手段落后,对推进素质教育
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存在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是生源分布不均衡。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地理位置的偏僻
导致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偏弱;消息不灵通,政策平均化使教师发展成
长受限,导致真正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教师不愿到偏远地区工作。公
办学校的办学质量良莠不齐,差别较大。师资力量强、升学率高的学校
吸纳优质生源的能力愈来愈强,导致强者越强,弱者恒弱。
二是学校分布不均衡。学校分布的不均衡,更多的体现在学区范
围的不合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愈演愈烈。在经济建设和人口涌入的推动下,大城市急剧膨胀,一、二城市逐渐成为超级城市。三、四线城市也得到了人口和地域的扩张。问题随之而来,目前的学校的分布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布局,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地区生源减少明显;新开发地区的教育发展空白,未能及时办学。愈发凸显教学需求的不合理不均衡。
三是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以来,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走进校园,发散思维培养和自主、探究式教学也逐渐应用于课堂。促进了培养多样性人才和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但是也不得不看到,“升学率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观念,不仅存在于家长群体,也广泛存在于教师队伍中。高考是绝大多数学生的人生十字路口,成绩就是选择的筹码。无论拥有再多的素质教育加分项,理论知识的成绩是占了巨大的比重的。所以,在面对升学的压力和家长的意愿,素质教育也不得不“让步”。这就导致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上补习班、请家教很有市场,教学工作中针对考点的“猜题”、“压题”更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介绍
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对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对教育和教学工作也产生了深远地影响。我们近年来不断地听到一些新名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端、互联网、互联网+等,感觉很新鲜、好高端。其实不然,也许你并不了解它的意义,但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工智能(AI),集多项技术与一身,是机器可以感受、理解学习并采取行动,不断地改变工作方式和强化人的作用。市面上售卖的各种可与人交互的机器人、手机中的智能语音助手(比如siri、小爱同学),都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完成一些指令。
大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我们通过网络进行各种活动,在各大互联网公司都会形成和积累大量的数据信息,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会根据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来推送适合于个人的信息。同时,通过对所有人数据信息的分析来预测趋势和制定合理的计划。
云端,集成大量的软件和资源,为他人提供共享的资源的平台。
VR,是指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仿真系统生成一种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延伸和扩展。通过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联系起来,实现人、机、物的互联互通。简单来讲就是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管理。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家居,通过一部手机能够控制家里的所有电器,就是一个简单的互联网。
“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发展生态。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于现代制造业结合。”
三、互联网技术与教育工作的结合、实现方法途径。
随着“互联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不断对传统教
育教学模式形成巨大冲击,促使教育行业的服务理念、工作方式、以
及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如今的校园不再局限于教师、粉笔和黑板这样枯
燥乏味、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视频、PPT 等多媒体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形式的多样化也带
动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当然,“互联网+教育教学”能做到不
仅仅是这些,笔者认为它还应实现以下功能:
一是利用云端的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
在突破了硬件上技术难题后,未来的云端服务器应该容纳功能更全、种类更多的海量资源。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需求来获取课堂素材,也可
借鉴他人高效的教学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还能进行自我提升、进修。同时学生也能在资源库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丰富课外教学
内容,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充分助力素质教育。只有想不到,没有搜不到。当知识没有了界限,跨领域学科没有鸿沟,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
登上了快速提升的快车道。
二是利用平台的互联互通的便利优势,打造功能集约的综合性网
络学习空间。
所谓网络学习空间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
进行交流、分享、沟通、传承等活动虚拟空间。此空间既是网络虚拟的
工作和学习环境,也是个体能够存放知识、分享知识的物理空间。教育部
门根据需要建立适合于本省、本地区、甚至是本校区的网络学习空间,
能够实现教育活动的精准化,准确把握共性问题、精确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