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选读」课程纲要(精)
《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21500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新闻学专业。
【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实践学时】:10【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二、课程教学目标和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和以后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文学与写作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鲁迅《狂人日记》(一)教学要求了解鲁迅小说的反封建精神。
掌握狂人形象。
掌握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内容提要1.鲁迅生平及创作简介。
2.狂人的形象及意义。
3.“格式的特别”:(1)借实行虚,以虚证实。
(2)独特的心理描写。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
(三)重点、难点狂人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二章鲁迅《阿Q正传》(一)教学要求了解精神胜利法的表现与实质。
(二)内容提要1.《阿Q正传》发表的背景。
2.阿Q的形象。
受压迫受凌辱的地位;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3.《阿Q正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
(2)叙述体的结构。
(3)犀利的幽默和讽刺。
(4)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5)游戏模仿的解构性。
(三)重点、难点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第三章茅盾《子夜》(一)教学要求掌握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人物形象:人物众多,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
而主要的人物是资本家吴荪甫和赵伯韬。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3.在艺术上,这是—部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1)作品采用了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而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课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科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判性思维和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课程还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的了解,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把握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选取:课程应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涵盖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题材,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同时,也要注重选取一些较为新颖和具有时代性的作品,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要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对作品进行个人的思考和解读。
3. 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
因此,课程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通过对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的分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阅读、写作等。
其中,讨论和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
而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写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一、说明本课程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解读,熟悉并掌握它们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当代的审美眼光,独立地阅读、赏析和评价当代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鉴赏能力,加深学生对优秀的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本课程选取1917-2000年间以现代汉语写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种主要文学体裁,所选作品注意“典范性”和“先锋性”并重。
课堂讲授以“细读”方式为主,尽量超越“鉴赏式”的水准。
大纲所列作品为学生必读书目,讲解时选取其中部分代表作品,其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三)教学方法教师认真备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解读线索与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考查。
平时成绩占30%,期中小论文占30%,期末考查采用读书报告会方式,占4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部分小说一、教学要求:学习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
由于篇幅所限,许多长篇作品未列其中,学生应尽可能找来原著,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掌握小说的思想价值、艺术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及文学意义等。
有些作品还须细心揣摩作家的创作思路、作品的语言和风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现代小说的不同类型和艺术风格以及取得的成就。
三、授课时数: 24学时。
四、教学内容:第一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情况及分期2、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及背景第二讲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鲁迅1、呐喊》、《彷徨》2、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重点分析:《阿Q正传》第三讲小资的忧郁与平民的悲哀——郁达夫与老舍1、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2、老舍《骆驼祥子》第四讲两个不同世界的女人——翠翠与七巧1、沈从文的创作及其《边城》2、张爱玲的传奇与流言及其《金锁记》第五讲两种完全不同的风貌——方鸿渐与小二黑1、钱钟书的创作及方鸿渐的典型意义2、赵树理的创作及其对文学的贡献第六讲建国初小说的清新气息1、三红一创的辉煌2、百花齐放的壮观3、小说繁荣的原因探析第七讲小说的复兴——从伤痕到先锋1、文革后小说的流变2、代表作品赏析《陈奂生上城》、《红高粱》、《人到中年》等第八讲长篇的繁盛——从新写实到新历史1、90年代长篇小说的寻找与突破2、从《白鹿原》到《秦腔》,寻求精神栖息的家园五、本部分必读书目1、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2、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3、老舍《骆驼祥子》4、沈从文《边城》5、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6、张爱玲《金锁记》7、赵树理《小二黑结婚》8、钱钟书《围城》9、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10、杨沫《青春之歌》(节选)11、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12、高晓声《陈奂生上城》13、余华《活着》14、莫言《红高梁》15、汪曾祺《受戒》16、残雪《山上的小屋》17、刘恒《狗日的粮食》18、陈忠实《白鹿原》19、苏童《米》20、贾平凹《秦腔》21、白先勇《游园惊梦》22、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第二部分诗歌一、教学要求:学习诗歌,要求学生必须反复阅读(包括朗读和默读)所选诗歌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其人文思想与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批评思维和创作能力。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帮助他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文学文化现象和精神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熟悉代表作品及其作者生平背景。
2. 能够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创造与批评意识。
4.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文化修养。
三、课程内容1. 近现代文学概述1.1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2 近现代文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1.3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题与风格的演变2. 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赏析2.1 鲁迅2.1.1 《狂人日记》2.1.2 《阿Q正传》2.2 茅盾2.2.1 《子夜》2.2.2 《春蚕》2.3 丁玲2.3.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3.2 《全家福》2.4 钱钟书2.4.1 《围城》2.5 高行健2.5.1 《玛丽安》2.5.2 《黄金时代》3. 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赏析 3.1 余华3.1.1 《活着》3.1.2 《许三观卖血记》3.2 莫言3.2.1 《红高粱家族》3.2.2 《蛙》3.3 阿来3.3.1 《尘埃落定》3.4 张炜3.4.1 《北方一片苍茫》3.4.2 《雨花石》四、课程教学手段1. 教师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代表作品的艺术特点、主题和价值观。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特定话题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
3. 个人撰写要求学生选取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个人阅读与撰写读后感、文学评论或创作作业,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4.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个人作品或者对特定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2.英文名称: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二、学时学分总学时:58学时学分:4学分三、开课学期第1、2学期四、课程考核方式考试五、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掌握其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现代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理解他们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受到积极的思想熏陶。
六、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第一节绪论中国现代文学概述(2学时)(1)中国现代文学的源流。
(2)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3)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发展时期:五四文学(1917——1927)、30年代文学文学(1927——1937)、40年代文学(1937——1949)。
(4)五四文学发展概况。
(5)30年代文学发展概况。
(6)40年代文学发展概况。
本节教学重点: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三大发展时期的文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鲁迅与《狂人日记》(2学时)(1)鲁迅生平及作品简介(2)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解读《狂人日记》:创作背景、对“狂人”的几种不同的认识、“狂人”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主题、《狂人日记》艺术特色本节教学重点: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主题。
第三节《阿Q正传》解读(2学时)(1)改造民族灵魂的代表作(2)不同时代对阿Q形象的不同认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典型;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者;落后农民的典型;生存困境与“精神胜利法”等。
(3)艺术特点以喜剧风格表现悲剧内容;出色的讽刺艺术;创新的传记体小说。
本节教学重点:不同时代对阿Q形象的不同认识。
现代文学作品选读 教学大纲
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70146X10课程名称(中/英文):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Research on the Classic Literature)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经典文学作品选读(一)适用专业:新闻传播、数字出版教材、教学参考书:乔以钢主编:《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AB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及其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以及文学社团、文学思潮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与作品的介绍与阅读分析,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培养高尚的品味、人格和人生价值观;同时深刻体悟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有助于本专业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与表达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人文基础;此外,从“大文学”的理念出发,本课程在使学生们获得更为丰富、深厚的历史、人文知识的同时,还致力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美好情操。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一)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及其创作思想。
(二)具备文本细读能力和专业鉴赏能力。
(三)了解相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学史坐标。
(四)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美好情操。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笔试等形式,将作业测评、课外讨论、期末考核结合起来,进行多种类型的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外文学作品选(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7014003 学分: 3.5 总学时:68说明【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教学目的】1、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名家名著。
2、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3、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以及人文精神。
【教学任务】按照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线索,介绍“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讲授其的代表作品。
【教学内容】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二章 20年代的文学第三章 30年代的文学第四章 40年代的文学【教学原则和方法】1、按照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线索,以作家作品为讲析重点。
以作家作品带文学史。
2、主要采取讲授法。
教师讲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及音像作品赏析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之从中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道德的熏陶,提升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和当代审美的标准独立地阅读鉴赏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4、本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既注重本科知识的系统性又兼顾其扩展性;既关注其学术性又具备可接受性;既接受前人的成果又力争富有前瞻性,同时还要讲究师范性。
【先修课程要求】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参考书】《中国现代文学史》朱东霖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现代文学30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版大纲内容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反封建的文学;爱国的文学;开放的文学;多元的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范畴(一)、什么是“现代文学”?(二)、什么是“文学的现代化”(三)、文学语言与形式的更新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1917—1927年文学革命十年(新文学的准备期)1927—1937年左翼文学十年(新文学的丰收期)1937—1949年抗战文学十年(新文学的调整期)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掌握重要文学社团的有关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第三节 现代文学的分期 一、现代文学30年的分期 第1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基本要求】 一、了解白话的兴起和近代诗文界革命。 二、理解发生的内涵和近代知识分子角色的转换。 三、掌握现代文学发生的条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现代文学发生的条件 2.难点:发生的内涵和知识分子角色转换
合
计
64
64
第二部分 主要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绪论 【基本要求】
1、 了解本门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 2、 理解文学启蒙的意义。 3、 掌握现代文学的分期。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现代文学的分期。 2.难点:文学启蒙的意义。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文学的课程性质与学习要求 1、 课程性质 2、 学习要求
本课程上出现的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因此, 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 间的配合,避免内容重复,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 完整性。
同时,中国现代文学史又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所以熟悉和 掌握中国历史是学好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前提和基础。 【适应对象】语文教育专业学生 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 点及发展过程;要用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全面、科学、实事求是地分析 评价各种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等,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既要认真阅 读文学史著作,又要仔细阅读一些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及有关的研究论 著;既要比较系统地了解此期间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 各种文体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和总体概况,又要深入把握一些重要的 内容。总结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功经验与教训。 【课时分配】
一、与新月派的摩擦 二、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批判 三、同“第三种人”的思想交锋 四、文艺大众化运动 第三节 左翼诗歌和小说 一、蒋光慈、殷夫和胡也频的诗歌创作 二、浪漫化的革命小说 三、转向写实的小说 第十章 现代派文学思潮 【基本要求】 一、了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和现代话剧的先锋实验。 二、理解新感觉派小说。 三、掌握戴望舒的诗歌。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内容和艺术 2.难点:新感觉派小说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李金发与象征派诗人 一、法国象征派诗歌 二、李金发 三、穆木天 第二节 戴望舒与现代派诗人 一、现代派诗人群 二、雨巷诗人——戴望舒 三、汉园三诗人 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 一、新感觉派小说的概念 二、刘呐鸥、穆时英 三、施蛰存 第四节 现代话剧的先锋实验 一、象征主义的影响 二、陶晶孙和陈楚怀 第十一章 茅盾、巴金及现代长篇小说 【基本要求】 一、了解茅盾和巴金生平与创作,李劼人的大河小说。 二、理解《蚀》三部曲的创作意义,《虹》中梅行素的形象。 三、掌握《子夜》和《家》的思想主题、人物和艺术。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大纲第一节:引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以及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和审美情趣。
第二节: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背景和发展历程;2. 分析和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3. 掌握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5. 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三节:课程内容1. 近现代文学史概述:包括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文学的转折与发展,五四运动对文学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及其对文学的推动作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多元发展等。
2.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选择代表性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作品,包括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白朴、余华等作家的作品,以及贾平凹、莫言、史铁生、王蒙等当代作家的作品。
3. 文学鉴赏与批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敏感性,加深对文学技巧的理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能力,包括对文学主题、结构、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与解读。
第四节:学习方法与评价方式1. 学习方法:- 阅读与思考:学生需广泛阅读相关文学作品,逐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化对作品的认识。
- 写作与表达:学生需写作文学评论、读后感等作业,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批评思维,通过表达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
- 研究与实践:学生可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文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实践性的文学创作或批评活动。
2. 评价方式:- 作业评价:包括文学评论、读后感等书面作业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 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批判思维能力。
-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节:教学资源1. 课本教材:选择编写完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内容覆盖课程大纲所需的相关作品和知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本科)课程编号:07405207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目的:1.系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
2.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使之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
3.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班。
二、先修课程:无三、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1.分析现代文学代表作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2.正确处理熟读作品与分析作品的关系,强调学生积累自我的阅读感受与充分认识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
(二)考核方式:考查与考试相结合。
四、学时数分配总学时:86。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年-1927年)(27学时)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4学时)教学内容: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掌握)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掌握)三、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掌握)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了解)教学难点:“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及新文学社团。
教学重点: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理论。
第二章鲁迅(一)(4学时)教学内容: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掌握)二、说不尽的阿Q(掌握)三、《野草》与《朝花夕拾》(理解)教学重点:鲁迅《阿Q正传》及鲁迅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教学难点:《呐喊》与《彷徨》的历史贡献与解析《野草》。
第三章小说(一)(3学时)教学内容: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了解)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掌握)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理解)教学重点:问题小说与人生派写实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精品选。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鉴赏》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基础课,它是与当代文学史相配合的一门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文学感受能力的一次基础性训练。
重点是对当代文学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文学创作现象和文学作品代表性篇目的了解,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大致走向一次初步把握。
通过作家作品的分析来提升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课程章节的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小说[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说的主要代表性作品相关的创作现象和艺术性,试图让学生初步掌握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对作家不同时代的不同语境创作现象差异性。
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 赵树理与“锻炼锻炼”、登记;茹志鹃与百合花;孙犁与山地回忆;王蒙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张洁与爱,是不能忘记的;汪曾祺与受戒;高晓声与陈奂生上城;余华与十八岁出门远行;阿城与遍地风流;苏童与棚车;徐怀中与来也匆匆,支也匆匆;残雪与山上的小屋等[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1949—1999小说分四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分别简介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作品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同时让学生对作品内容的阅读,感受作品的作家在不同时代语景中的不同表达和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锻炼锻炼”第二节:登记第三节:百合花第四节:山地回忆第五节: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第六节:爱,是不能忘记的第七节:受戒第八节:陈奂生上城第九节:十八岁出门远行第十节:遍地风流第十一节:棚车第十二节:来也匆匆,支也匆匆第十三节:第在皮绳扣上的魂第十四节:山上的小屋第二章民间文学基本特征[学习目的] 分别简介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作品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同时让学生对作品内容的阅读,感受作品的作家在不同时代语景中的不同表达和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及难点] 八十年代朦胧诗与八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诗人自杀现象。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学分: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先修课程:现代汉语(粉色部分请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及要求自行填写,第三部分请列表填写。
格式请按以下说明操作,或直接在本模板上填写。
本模板以年新版大纲为标准,已编写过年新版大纲的老师可复制。
)格式说明:页边距上、下为厘米,左、右为厘米。
“课程简介”部分以上,标题字体为黑体,小四。
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
单倍行距,段前段后行。
“课程简介”部分以下标题字体为黑体,小四。
段前段后行。
内容为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一、课程简介.中国现代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是清末民初的新文学运动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文学思潮流派、主要作家创作情况介绍和经典作品赏析。
“现代文学”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还揭示了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性质,因而,对“现代性”的思考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文系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与其它文学课程如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都有密切关系。
要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产生的渊源关系,必须有外国文学和古代文学的知识,同时,学习中国现代文学也为学习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打下基础。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文化关系密切,学习中国现代文学有利于本专业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与现实,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时代目标。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与发展规律,熟悉中国现代文学运动、思潮、流派的历史过程及特点;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艺术感悟能力与理论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史研究能力,学会搜集史料,分析文本,写作科研论文;在以上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化传统的自豪感与理性分析能力,为学生创造中国当代文化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國現代文學選讀」課程綱要
本課程希望讓學生對五四以來至1945年為止的中國現代文學有一精要瞭解。
在閱讀材料方面,不同於以往面面俱到的取向,這回採取精兵策略,將會把焦點鎖定在魯迅與沈從文兩位重要作家上,再旁及其餘作家作品,並由此輻射出去,體會那個時期中國作家的複雜心靈。
此外,閱讀、理解這些早期的中國現代作家,除了能提供知識上的補給外,更重要的是,他們藉由文學來回應時代的天崩地裂,因而留下的掙扎身影,應該具備著超越現實的意義,應該足夠讓我們謙卑地學習。
壹、課程重點:
第一部份:時代精神與文學史脈絡
一、重返五四
二、科學與民主、傳統與現代
三、知識份子、文學社團與文學革命
四、一個東亞文學史的視野
第二部分:作家作品精讀
五、魯迅
六、周作人
七、沈從文
八、老舍
九、茅盾
十、趙樹理
十一、張愛玲
十二、上海與新感覺派
貳、參考書目:
核心:
一、《中國現代文學概論》,欒梅健、張堂錡著,台北:五南出版社。
二、《魯迅小說集》,楊澤編,台北:洪範書店。
三、《魯迅散文選》,楊澤編,台北:洪範書店。
四、《沈從文小說選ⅠⅡ》,彭小妍編,台北:洪範書店。
五、其餘閱讀文本將印製成一本講義。
支援:
一、《中國現代小說史》,夏志清著,香港:三聯出版社。
二、《理想主義者的剪影》,施淑著,台北:新地出版社。
三、《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陳平原著,台北:二魚文化。
四、《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孟悅‧戴錦華著,台北:時報出版社。
五、《超越寫實》,彭小妍著,台北:聯經出版社。
六、《從劉鶚到王禎和》,王德威著,台北:時報出版社。
七、《反抗絕望:魯迅及其「吶喊」、「徬徨」研究》,汪暉著,台北:久大出版社。
八、《上海摩登》,李歐梵著,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九、《台灣新文學與魯迅》,中島利郎編,台北:前衛出版社。
十、《亞洲意味著什麼:文化間的「日本」》,孫歌著,台北:巨流出版社。
參、考核與要求:
一、會不定期(頻率應該很高)在課堂上請同學寫下前一週所規定的閱讀範圍之心得。
二、評分標準:平時50%,期末考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