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商品性农业

合集下载

我国现阶段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程度分析

我国现阶段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程度分析

我国现阶段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程度分析农产品商品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在我国,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机制的逐渐完善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农产品商品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首先体现在生产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过去,我国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规模较小且分散,农产品主要用于自给自足。

如今,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规模化种植基地和养殖小区涌现出来。

这些规模化的生产主体能够更好地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为农产品商品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一些粮食主产区,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并且能够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粮食的商品率。

在农产品品种和质量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改进。

为了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农业科研部门不断培育和推广新的优良品种,使得农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

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生产者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这推动了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发展,通过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检测,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比如,一些地方的特色水果、蔬菜因为品质优良,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出口到了国际市场。

农产品商品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不断完善。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从初级的农产品加工到精深加工,各种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涌现,生产出了丰富多样的加工产品,如水果罐头、肉类制品、粮油深加工产品等。

在流通环节,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使得农产品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地运输到全国各地甚至国际市场。

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农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销售收益。

然而,我国现阶段农产品商品化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一些规模化生产主体能够按照标准进行生产,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小农户的生产方式仍然较为传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商品化的进程。

中国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

中国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

中国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简小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摘要: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性梯度分布格局,表现在:1)宏观上,东部、西部和中部的发展速度不均衡,呈现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又快于西部的现象;2)中观上,以城市为中心,同一区域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结构随距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变化;3)微观上,农业发展的水平呈现随地理海拔高度的降低而提高的趋势。

本文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农业发展 空间格局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农业发展速度极为缓慢。

由于片面过分强调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和所谓“一大二公”的原则,致使广大农村的发展基本上停留并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各地的发展水平差异不大,即空间上呈现一种平面的分布格局。

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各地农村的农业发展处在相对同一的起步线上。

这种状况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农业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探索这期间农业发展的规律和机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我国农村的改革开放,首先意味着广大农村获得了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农业发展战略的自主权,从而有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发展的机会;其次,改革开放使农业生产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成为可能,并为与农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的实现,在技术上、物质上、资金上及政策上提供了各种保证;第三,改革开放导致人们对农业发展观念上的一系列改变。

由于各地地理区位的不同、农业资源秉赋上的差异,因而出现各地农业发展在速度上较大的悬殊,而这种悬殊的不断积累,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从空间上看到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立体分布状态及某些较明显的规律。

本文将从我国农业发展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这个角度,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次,探索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关机制,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的改革,促进我国农业的长足发展,尤其对于加快那些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1.我国农业发展总体水平呈现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区域性梯度分布格局 每年的农业年鉴所提供的统计数据都清晰地显示出东部沿海省(市)、中部内陆省份和西部边疆省(自治区)之间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1.1 农业的发展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1.1 农业的发展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八上第四单元第2课农业的发展【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

2.运用中国主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图,找出九大商品粮基地,并说明我国建立主要的商品粮、棉基地的必要性。

3.举例说明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等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结合国情说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5.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培养建设农村美好家园的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1.因地制宜原则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2.主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图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地理助学。

学生观看图片同时回答: 林业、畜牧业、渔业、种植业。

学生思考并分析各地农业差异巨大的原因。

(主要是地域不同,自然条件下差异很大。

)学生回答:A 林业B 种植业C 畜牧业 D 渔业[学生活动] 在空格中说相应的分布地区。

学生回答:分别是林业、畜牧业、种植业种植水稻、渔业农作物 地区 春小麦 谷子 水稻 花生 油菜 甜菜 甘蔗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查找、标注、识记。

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在生产条件比较优越的平原、平原等地。

我国在、、等地建立了商品棉基地,在、等地建立了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

讨论后请补充更多的答案:多媒体展示袁隆平三、走现代农业之路读课本插图和课文,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师讲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学生观看教师演示的基塘农业的生产过程温室大棚【当堂达标】1.北京市郊区农业主要种植花卉、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条件 B.市场需求 C.农业技术装备 D.农民文化技术水平2.我国耕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不足。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多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为 B.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 D.围湖造田,填海造陆3.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品粮基地是 ( )A.成都平原 B.三江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鄱阳湖平原4.为扩大出口贸易,新建立的花卉、蔬菜、水果、塘鱼等出口商品基地在 ( ) A.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地区 B.太湖平原和黄土高原C.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D.三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5.根据右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6.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B.要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C.基塘生产是生态农业的一个典型D.要大力开垦荒地、草地,扩大耕地面积,以提高粮食产量7.读回答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名称。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农业是人类利用植物或动物生长、繁殖机能,通过人工培育,获得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副产品,以解决人们吃、穿、用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

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又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般来说,农业单指种植业(或耕作业),全面而言,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一、粮食作物中国立国几千年来的一条根本治国经验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

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粮食生产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各地粮食生产不平衡,中低产面积广,问题较多;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

因此,我国粮食生产丝毫不能放松,必须抓得狠、抓得紧。

充分调动广大粮农的积极性,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业生产结构,广泛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改善粮食生产投资环境,增加投入,是粮食增产的基本途径。

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中一直占重要地位。

我国粮食作物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异,但主要作物仍然大体类似,有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薯类。

(一) 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1.稻谷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

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

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

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

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的海南岛到北纬52°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

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大致分为两大产区,见图5-1。

图5-1 中国水稻分布示意图(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

农业的基本知识

农业的基本知识

一、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与区位1、我国冬小麦:多分布暖温带;播种期为10~11月,收割期为第二年5、6月。

2、我国春小麦:多分布中温带;播种期为3~5月(春播),收割期为第二年7~9月(夏秋收)。

我国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在暖温带的华北地区, 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3、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农业活动冬小麦:播种:秋季(3~5月)收割季节:夏季(11—12月) 牧羊忙季:配种(6~7月)、剪羊毛(8~9月)二、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比较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与分析四、我国主要农业区区位条件分析五、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及存在的问题突出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即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科技水平低。

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副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将农业生产由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六、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的分析。

区位因素分析:盆地地形,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广人稀,东水西调,改善灌溉条件;邻近港口和公路,交通方便。

主要特点: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我国珠江三角洲也有混合农业分布。

我国南方地区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以及生产结构的单一性。

区位因素分析: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位于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气象灾害多发,生物物种丰富;土地类型多样;生活能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借鉴:生态农业体系,南方丘陵山区应建设良好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多样化经济,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等多种经济;市场灵活性,根据国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的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国的农业[1]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国的农业[1]
四、试题不讲究知识跨度的形式,突出中心问题式 设问,这样有利于考查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比较、分 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综合能力。
•概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 业、林业、畜牧业和
渔业。在我国,种植
业是农业的主体。 水稻、谷子栽培世 界最早。 大豆的原产地 桑蚕、茶树的故乡。
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 多的国家。 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高考形势分析
该部分知识在今后的高考命题时还有以下四个趋势:
一、不回避热点,如我国的农业问题。
二、不求形式翻新和热点吸引,追求运用地理原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点考查地理突出的思维能力, 考查“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等 高层次的能力。
三、纯记忆性的题目大大减少,进行综合分析能力 考查的题目增加。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商品粮基地
江淮地区
成都平原
江汉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商品粮基地 主要农作 有利条件 物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小麦、 玉米
地广人稀、土壤 肥沃、机械化水 平高、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
热量不足、 复种指数低
长江流域
水稻
江淮地区
珠江三角洲 地区
农业基础好, 地形平坦、水 热充足
④绿洲农业: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葛 尔盆地.
⑤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 谷地.
农业特色
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①耕作业: 东部季风区
②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草甸草原
骆驼,山羊
马牛羊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 农业》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 农业》优质教案

第二节农业【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地位和分类2、知道种植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

3、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分布和主要牲畜。

4、知道我国渔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教学用具】各种教学挂图和投影片【作业设计】列表比较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地区和主要农作物【教学反思】发展农业走科技强农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发展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

2、知道我国商品性农业基地的情况,记住商品粮基地的名称和位置。

3、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和三大商品棉基地【教学用具】中国主要商品粮、棉基地图总结:我国农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劳动率底下,浪费严重等问题,因此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

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商品棉:华北平原,淮北、新疆。

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知道基塘生产的好处。

了解生态农业的情况和蔬菜大棚的好处。

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我们在生活中要站得挺拔,坐得端正,读得响亮,说得大方。

要做一个有精神的学生!。

25中国农业专题练习

25中国农业专题练习

下面为“我国商品性农作物基地分布”图,读后完成1-3题。

1.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起决定性的区位因素A.巨大的市场需求量B.国家政策和措施C.便利的交通运输D.农业科学技术2.N 地区盛产长绒棉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肥沃的黑土B.丰富的水源C.充足的光照条件D.平坦辽阔的地形3.M 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A.自给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畜牧业D.混合农业下图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豆、油菜、甘蔗、棉花)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一5题。

4.棉花、油菜均有分布的省区是A.新、川、豫、贵 B.冀、鲁、豫、晋 C.湘、鄂、皖、赣 D.黑、吉、辽、新5.③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最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扩大 B.全球气候变暖 C.自然条件改善 D.耕作制度改变下图是我国肉牛、奶牛、肉羊生产优势分布示意图,回答6—8题。

6.图a、b、c分别表示的是()A.肉牛、奶牛、肉羊B.奶牛、肉羊、肉牛C.肉羊、肉牛、奶牛D.肉牛、肉羊、奶牛7.我国肉牛、奶牛、肉羊优势生产区域布局规划的主要依据是()①国内消费市场②劳动力资源③自然资源④产品的加工水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当前,我国肉牛、奶牛、肉羊生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是()①优良品种单一②生产成本较高③生产规模较小④饲草、饲料资源贫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下图是我国四种水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示意图,回答9—10题:9. 图例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水果作物依次为A. 苹果、香蕉、柑橘、葡萄B. 香蕉、葡萄、苹果、柑橘C. 香蕉、葡萄、柑橘、苹果D. 苹果、柑橘、香蕉、葡萄10. 四种作物中,属于非地带性作物的是A. 苹果B. 香蕉C. 柑橘 D .葡萄11、对照有关甲、乙、丙、丁四个省会城市的位置示意图16.31,正确说法是()A.甲、乙、丙、丁分别是武汉、长沙、南昌和上海B.甲、乙、丙、丁分别是湖北、江西、湖南、浙江四省的省会C.这四个省会城市都濒临大江大河D.长沙临赣江,南昌濒临湘江读图16.32中的四幅图(图中的数字表示经纬度),回答下列两题。

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

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

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1、影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基地类型分布地区粮食作物水稻性喜温凉,水分条件和光热较好的平原,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适宜种植玉米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

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冬麦多分布于华北和黄土高原;春麦则分布于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九大商品粮基地: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棉麻作物棉花棉花: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多分布于长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及华北地区(新疆的长绒棉质地最好)五大棉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黄麻黄麻:喜高温,水分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的三角洲地带。

典型分布区是恒河三角洲油料作物基地花生对热量要求较高;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油菜光热较好的的亚热带地区,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有“北移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芝麻主要在河南大豆略胡麻西北内陆地区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分布于东北,宁夏,新疆北部一带如: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茶叶喜温好湿,喜酸好阴.适宜我国江南丘陵酸性红壤生长出口商品基地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学案(教师用)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学案(教师用)

第六部分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学案考纲浏览:1、中国的农业类型、农业区域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中国工业布局变化及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3、结合资料分析我国农业、工业分布、发展的区位条件。

热点提示:本部分内容以中国地图(包括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考查学生对我国工业、农业分布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自主学习和探究:第一部分:农业一、我国农业概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1、种植业:影响的自然条件:①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②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

分布: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1)基本情况:(2)重要农作物的分布(a)主要粮食作物:①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

集中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

春小麦——长城以北,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

以黑龙江产量最多。

冬小麦——长城以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②水稻:性喜温湿。

秦岭——淮河以南则是水稻的集中分布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台西平原。

③玉米:性喜暖湿,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至云贵高原的东北----西南向的长形地带。

④大豆:喜温作物。

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

主要在松辽平原和黄淮平原。

大豆是粮、油兼用作物。

(b)主要经济作物:①棉花:喜温好光作物。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②花生:原产热带,对热量要求较高。

主要分布在东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山东产量最多,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

产量居世界第一。

③油菜:喜凉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

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出现“北移南迁”——北到黑龙江、辽宁,南到华南地区。

2019-2020学年高二区域地理同步学案:第18讲 中国的农业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区域地理同步学案:第18讲 中国的农业 Word版含答案

第18讲中国的农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读图思考]我国主要种植业区所在的地形区;分析某地区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读图思考]指出我国主要农作物优势产区的分布特征;分析其各自形成的优势条件。

[读图思考]我国各农业类型分布区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其不同农业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种植业(1)分布: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2)内部差异①成因:南北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②表现①九大商品粮基地: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江淮地区,D太湖平原,E江汉平原,F成都平原,G洞庭湖平原,H鄱阳湖平原,L珠江三角洲。

②五大商品棉基地:M黄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N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江汉平原,O南疆。

③出口性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2.畜牧业(1)牧区畜牧业: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

我国四大牧区是a内蒙古牧区、b新疆牧区、c青海牧区和d西藏牧区。

(2)农耕区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是城市乳肉产品的主要来源。

3.林业:e西南天然林区、f东北天然林区、g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4.渔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我国农业的发展[读图思考]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的特点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与生态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A种植业占主导地位,B畜牧业只占27%,D林业、C渔业比重太小。

(2)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

2.对策(1)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2)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3)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1.读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⑥,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⑨。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部分 5.1 中国的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部分 5.1 中国的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

(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A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残留在土壤中的破碎地膜阻断土 壤空隙,经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从而影响植 物根系的呼吸,危害农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水 肥的运移,①③正确。地膜有保温、保土作用,从 而②④错误。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解析】第(1)题,考查商品粮生产地位下降的具体 原因。四个选项中的粮食主产区分别位于我国东部 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 达程度存在差异,耕地面积和粮食需求存在差异, 经济越发达,商品粮地位下降越显著。这是因为工 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乡建设占地和人们 对肉、乳、蛋等禽畜产品需求增多,使耕地减少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益的农业压缩粮食生 产,使其商品粮地位下降。太湖平原经济最发达, 故选A。
(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CD ) 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选用优良品种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解析】第(2)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乙地为华北平原地区,造成该地中低产田较多的原 因是旱涝、盐碱、风沙,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该地单 产的措施是选用高产、耐盐碱的优良品种,以及加 强农田水利建设,减小旱涝对于农作物单产的影响, 确保高产稳产,故选CD。A选项是提高总产量的措 施,而非提高单产; B 选项提高机械化水平有利于 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但并不是提高玉 米单产的有效途径。
【考点2】
我国主要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2—1】(2012· 新课标卷 )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 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 年以来,我国粮食总 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 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Word版含答案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主要得益于 ( )
A.广阔的市场与耕地面积
B.发达的信息传播与交通
C.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
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解析] 泰国地形多山,耕地面积不大;经济落后,无先进的耕
13
作技术、装备及充足的化肥、农药;泰国香米享誉全球得益于发达的 信息传播,出口遍及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得益于发达的交通。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
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一是要认真分析关联图中各要素之间的
17
4.下列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B.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
化生产,耗费能源多。
[答案] D
14
5.读图甲和图乙,回答问题。
(1)图甲中 a 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试评价其发展水稻种植 的有利条件。
(2)图乙是图甲中 b 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试分 析制约 b 地水稻种植最为突出的自然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形成原因。
(3)c 地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解析] 第(1)题,a 位于中南半岛,水稻发展的有利条件从气候、 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和劳动力、历史等人文因素方面综合分 析。第(2)题,根据乙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得出 b 地为热带季风气候, 其典型的特点是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因此水旱 灾害频繁,成为制约 b 地水稻种植最为突出的自然因素。第(3)题,c 地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夏季温度较同纬度高,且雨热同期,因此较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6 中国的农业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6  中国的农业

6 中国的农业学习目标1.粮食问题,解决粮食的途径2.中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区域,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4.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图表导航1.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完成:(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是: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

(2)以上商品粮基地的地形多为____,位于东部____区,其____和____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有两个商品粮基地的省是____;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甘蔗产区的代号是____和____。

(4)根据耕地类型和粮食品种将以上商品粮基地归类,完成下列表格。

【答案】(1)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郡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2)平原(盆地)季风热量水分(3)黑龙江③ ⑨(4)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2.读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B、C、D所示区域的经济作物名称。

A是____,B是____,C是____,D是____。

(2)四种经济作物中属糖料作物的是____,属油料作物的是____。

(3)造成四种经济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自然、社会经济)。

(4)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流域是其主要的产区。

(5)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____省、吉林省、____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从温度带看,甘蔗主要分布在____带和____带,花生主要分布在____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甜菜主要分布在____带。

【答案】(1)甘蔗甜菜油菜花生(2)甜菜、甘蔗油菜、花生(3)自然(4)油菜长江(5)黑龙江内蒙古热亚热暖温中温3.读我国牧区图,完成各项要求。

(1)图中牧区与农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分别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牧区名称:A是____牧区,B是____牧区,C是____牧区,D____牧区。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课件——农业和工业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课件——农业和工业

粮 食 作 物
水稻
小麦
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
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北
高温多雨;水田
平原广阔;旱地
棉花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两大棉区;五大 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 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 淮地区,南疆地区 山东丘陵;主要产在山东,产量占全国 1/3以上 长江流域,并有北迁南移趋向;四川产 量全国第一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西北内陆的胡麻,河南的芝麻
一、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
基地类型 糖 料 作 甜菜 物 分布地区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 甘蔗 期长。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 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 长期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四个省区(中温带)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 出口商品 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种植花卉、 基地 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林区
东北林区 西南林区 东南林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喜马拉雅山 南坡
台、闽、赣等省山区 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 湾渔场 海水养殖、淡水养殖
水产 业区
近海捕捞业 水产养殖业
2.种植业的地区差异 (1)我国四大区域种植业的地区差异
北方地区 地区 东北 华北
界线
南方地区 长江中下 游地区 华南及 海南岛 西北地区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高寒草场
高寒草场
作物秸秆、 加工业的 农耕区畜牧业 副产品和 部分粮食
饲养
在我国畜产品 生产中占主要 东部农耕 地位,城乡居 区 民肉、奶、禽、 蛋的主要来源
4.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
类型 气候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时间 6 月~9 月 9 月~次年 6 月 6 月~9 月
农作物种植 玉米
小麦
玉米
A.黑龙江省
B.山东省
C.湖南省
D.广东省
4.下列关于我国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粮食作物是“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 B.糖料作物是“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C.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三大棉花生产 区 D.秦岭—淮河以南以旱田为主,农作物一年二至三 熟
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棉 基地
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 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黄淮平原;南疆盆地
油料作 物基地
花生 油菜
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 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 量最多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 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南迁” 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 华南地区
11.以下四地粮库数量最多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12.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分布规律推测,乙地储备的
粮食主要为( D )
A.小麦
B.高粱
C.玉米
D.稻谷
读中国农业分布图,完成下题。
13.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符号分别表示四种农作物, 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B )
A.①—甜菜 ②—甘蔗 ③—花生 ④—油菜 B.①—甜菜 ②—花生 ③—油菜 ④—甘蔗 C.①—花生 ②—甜菜 ③—甘蔗 ④—油菜 D.①—花生 ②—油菜 ③—甜菜 ④—甘蔗
考点一 农业及其重要性
1.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是( C )
A.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农业
D.商业
2.右图为某国土地类型构成柱状图,该国最适宜发 展的农业部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松嫩平原(黑龙江吉林) 江汉平原(湖北)
成都平原(四川) 太湖平原(江苏及浙江) 三江平原(黑龙江)
珠江三角洲(广东)
洞庭湖平原(湖南)
鄱阳湖平原(江西)
江淮地区(安徽江苏河南)
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 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
发展花卉、蔬菜、水果、鱼、禽 畜生产,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太湖平原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
基地类型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花生 油菜 芝麻 胡麻 分 布 地 区 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 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 淮地区;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 东产量最多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南 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主要在河南 西北内陆地区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台湾、福建、广东、 广西、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林、内 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商品粮 基地建 设条件
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
江淮地区
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洞庭湖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商品粮基地
珠江三角洲
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 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 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 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区内水 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 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 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
冀中南、鲁西 北、豫北平原
南疆地区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油 料 作 物 基 地
花生: 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 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 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 辽、黑及华南地区
芝麻: 主要在河南
西北内陆地区 胡麻:
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两湖平原的南部。又称洞庭盆 地。主要由长江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输入的 泥沙和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带来的泥沙 冲积而成。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 50米以下。 地势北高南低,主要湖沼洼地多在南缘地带。洞庭湖产鱼 、菱、莲、苇等。平原热量丰富,水域广阔、土层深厚, 土壤自然肥力较高,为理想的粮、棉、麻、水产和蚕丝的 重要基地。
盛产大豆、春小麦、玉米、高粱、甜菜、亚麻
松嫩平原
江淮地区
位于中国江苏省、安徽省的淮河以南、长江 下游一带 。主要由长江、淮河冲积而成。地势低 洼,海拔一般在10米以下,水网交织,湖泊众多 。受地质构造和上升运动的影响 ,沿江一带平原 形成了2~3级阶地,分布着众多的低山、丘陵和 冈地。流水侵蚀切割,多冈、冲相间地貌。滨江 和江心发育有面积很大的江心洲和滩地。处在中 亚热带区域,水、热资源丰富。
夏种水稻,冬种小麦和油菜
江淮地区
太湖平原
位于中国江苏省长江以南,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碟 形洼地。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1米。其西 面有滆湖、长荡湖,东面有阳澄湖、澄湖、淀山湖等,形 成以太湖为中心的湖泊群。有鱼类71种,其中有经济价值 的40种,主要捕捞对象18种。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又有 较好的耕作措施和机械化条件,可发展双季水稻连作的三 熟制。防洪排涝是农业上的一大问题。
盛产大豆、小麦、玉米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是东北平原的组成部分。位于大、小兴安岭 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 而成。松嫩平原中南部是一片较平坦的地区,地表广泛发 育着黑钙土,有机质含量4-8%,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 ,代换性盐基离子以钙、镁为主,属盐基饱和土壤,除腐 殖质层近于中性外,其他各层为微碱性,PH值8-8.5之间 ,质地适中,结构良好,是仅次于黑土的宜农土壤,特别 适于甜菜、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油料 作物 基地
糖料
作物
甘蔗 甜菜
出口商品基地
盛产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籽,蚕丝。
成都平原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因为它的地理 位置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小三角洲计),以大三 角洲计,亦在北纬23°40′—21°30′之间,即 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从气候上看,则大三角 洲亦属于热带地区。主要发展混合农业,基塘农 业。
盛产蚕丝,水稻,甘蔗等
盛产水稻,鱼虾和湘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中国长江和鄱阳湖水系赣、抚、信、修、鄱等水冲积 而成的湖滨平原。位于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西南边境。为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地势平 缓,海拔多在50米以下 ,边缘部分有相对高度20~30米 的红土坡状地。河网稠密,小湖泊众多。平原上稻田、菜 畦、鱼塘、莲湖纵横交错,生物资源丰富,鱼类很多,还 有莲,藕等等。
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 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 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
太湖平原
江汉平原
江汉平原是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的平原。 位于长江中游。与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位 于湖北省中南部,西起枝江,东迄武汉,北至钟 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面积3万余平方公里。
盛产水稻、棉花。油料作物也占有重要 地位,以油菜、芝麻、花生为主。鱼类也 很多。
珠江三角洲
我国经济作物
棉花 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 胡麻、芝麻等 糖料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等 另有茶叶、烟叶、桑蚕、柞蚕和 多种热带作物。
江汉平原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商品棉 基 地
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黄淮平原
南 疆
生长条件:1、夏季高温、光照强、降水丰沛 2、生长的后期降水少,利于后期成熟和采摘 3、土壤呈沙性
盛产水稻和棉花、油料、生猪等。
鄱阳湖平原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平原中心 地带沉积物厚度达300m,第四纪沉积物之上覆有 粉砂和粘土,结构良好,宜于耕作,为四川省境 最肥沃土壤,海拔450~750米,地势平坦,由西 北向东南微倾,平均坡度仅3‰~10‰,地表相对 高差都在20米以下,有利于发展自流灌溉。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黑龙江 吉林 新 疆 内蒙古自治区
南蔗北菜
四川 福 建
甜菜 甘蔗
云南
广西
广东
台 湾
珠江三角洲
蚕桑生 产基地 长江三角洲
四川盆地
太 出口商 品基地 湖 平 原
以进入国际市 场为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
种植花卉、蔬菜、 水果,发展塘鱼 禽畜生产。
珠 江 三 角 洲
闽南三角地区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花生: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地 位
最重要的油料作物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地 位
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黑龙江
辽宁 黄淮海平原
南迁北移
长江流域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
甘蔗
糖 料 作 物 甜菜 分

生长期长。 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 产区(热带、亚热带) 生长期短。 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