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科学审美观教育
关于大学生审美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文教论坛关于大学生审美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周瑶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摘要:大学生审美价值观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的关键一环,引导大学生寻求健康的审美需要、构建正确的审美标准、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不仅使其陶冶心智、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使大学生以美引善、以美辨丑、以美启真、以美明理,培养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识、树立道德品格,构建完善、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审美价值观;大学生审美教育审美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
引导大学生寻求健康的审美需要、构建正确的审美标准、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一、审美价值观的内涵阐释价值观作为人看待世界全面的态度、认识、观点集合,包含了完整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价值评价和价值实现,是人进行社会实践的“主体思想和行为的动机”。
针对这个囊括众多的庞大价值系统,西方行为学家史布兰格把价值观细致的分成六大类型:理性价值观、美学价值观(审美价值观)、政治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经济性价值观和宗教性价值观;黄卫星则将价值观体系归纳为四大维度,即利益价值观、真理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和审美价值观,分别对应利(益)、真、善、美四种价值取向;此外,在更具体的范围内,赵伶俐认为居于价值观体系中核心地位的人生价值观,包括政治价值观、人格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友谊价值观、婚恋价值观、审美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等等。
二、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主要特征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群体,有自我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见解,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在当今西方社会思潮与我国特定国情的背景下,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呈现出诸多时代性特征。
(一)审美倾向逆反化、通俗化开始尝试独立生活的大学生群体,独立意识加强,崇尚自主、自由、青春、活力,反叛意识强烈。
我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看法
我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看法我来到大学,并在这里学习了将近3年的时光,我在大学里看到了很多以前从没有景象,大学仿佛让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让初来乍到的我倍感惊奇,但经过近三年的学习,我知道了这就是社会。
社会就是这样,有着各种各样的色调,包罗万象。
在这万千的色调中,可能针对同一种色调,有的人认为美,有的人则认为不美,这就涉及到审美观的问题。
我虽然不是什么审美大师,但经过两年多的大学生活,我通过我的观察,还是总结了些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看法。
一、审美个性化。
这是我进大学后,大学生们在审美方面给我的第一印象。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以前无论在高中时代,还是初中时代,在学校里,我们穿得,除了鞋子以外,都是清一色的校服,就连学生们的发型,学校都有具体的规定,不允许我们自己塑造不符合规定的发型,因此初高中时期,学校里,学生的风景十分单调,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时间呆长了,性格会变得麻木,根本谈不上个性。
而大学一改高中时的情景,学生们不再需要穿校服,可以尽情地穿着自己喜爱的衣服,修剪喜欢的发型,即使稍微离谱些,也不会有人来管你。
因此,这对我来说是非常与众不同的景象。
所以在当代大学生看来,美是一种个性化风格和主体意识的张扬,即追求“个性”。
只要拥有自己的风格,那就是美的。
我认为这样很好,人需要体现自己的个性,通过一个人穿着打扮,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情趣,甚至他有什么爱好,他喜欢什么东西,都可以从一个人的在其个性的张扬中看到。
当我看到各种不同的色彩混合在一起,走在路上,谈笑风生,我就有种感觉,这就是和谐之美。
虽然彼此有着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追求,但大家却是好朋友。
跟文革时期比起来,这真的是一个天大的进步,那时的学生毫无个性可言,所有学生都穿得跟军人一样,很多人可能不喜欢穿成那样,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整个社会也不允许他们有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人的个性,人为的去把学生的审美观固定下来,现在回想,那时的学生一点都不美。
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探讨
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探讨提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担当着重任。
审美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感化功能、人生导向功能、启迪智慧功能、抵御侵蚀功能、优化环境功能。
通过运用审美对象“物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运用审美情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运用审美活动“隐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用优秀艺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引入审美教育,根据青年学生的审美特点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便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
关键词: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审美教育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以至于他们把所有的精神都放到专业课学习和各类证书的考取上,忽视了其审美能力的养成。
审美能力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它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黑格尔曾经说过:“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和加以利用”。
一、审美教育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凡是那些能体现人类创造力量的事物,能唤起觉醒和斗争的社会形象,都是美的。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审美因素越来越大量地显露出来,人们欣赏美、热爱美,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实践着美。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健全的美育,同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日益呼唤着把美学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具体分析,审美教育可能有四个作用:一是道德感化的作用。
从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标准来看,美的东西也应当是那些合乎道德、顺乎道义,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高尚起来的东西。
因此,人们在接受审美教育时,常常会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美的感染,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变得高尚起来,这就是审美教育的道德感化作用。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素养,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大学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创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学应当创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
这些艺术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艺术的魅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此外,还可以设置跨学科的艺术教育课程,如艺术史、美学原理等,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艺术领域,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增加艺术活动和社团除了课堂教学,大学还应当增加艺术活动和社团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交流和表演机会。
学校可以组织音乐会、美术展览、话剧演出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艺术社团,如合唱团、舞蹈团等,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才华,通过集体排练和演出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推动文化艺术交流大学应当积极推动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学校可以与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合作,开展学术研讨会、艺术展演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的艺术家和学者来校讲座和指导学生的创作,让学生接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形式和思想,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灵感。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
大学教育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
同时,大学应当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创造力,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五、提供优质的艺术资源和设施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学教育需要提供优质的艺术资源和设施。
学校应当配备一流的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教会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教会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在当代社会,美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诉求之一。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教会他们欣赏美的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审美观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提升自己的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讲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以及教会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一、注重艺术与文化教育艺术与文化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针对性的艺术教育,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从而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审美观念的差异,以提高对不同文化的欣赏能力。
二、培养观察力和细节意识艺术并非只存在于画廊和音乐厅,它更多地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为了教会学生欣赏美,我们应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意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建筑、街头艺术等,观察其中的细节之美。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摄影、写作等方式记录下这些美好瞬间。
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了让学生真正欣赏美,教育资源的多元化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演出,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和培训,提供学习美术、音乐和舞蹈等课程。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音乐会等活动来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四、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必须要与创造力的培养相结合。
学生可以通过自由绘画、音乐创作和写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学校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跨学科的融合教学美不仅仅存在于艺术领域,还贯穿于其他学科之中。
跨学科的融合教学可以将美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如语文、数学、科学等,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美。
例如,在语文课上介绍文学名著,历史课上讲述艺术巨匠的生平,数学课上研究黄金分割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欣赏能力。
六、培养品味和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也需要培养他们的品味和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辨别优秀的艺术作品和粗制滥造的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探讨
一
东所说 ,就是一个 高尚的人 , “ 一个纯粹的
是道德感化的作用。 从社会进步和 人 , 一个 有道德的人 , 一个脱 离低级趣 味
人才 的基本素质之一 , 它是通 向成功之路 人类解放的标准来看 , 美的东西也应 当是 的人 , 一个有益于人 民的人。' ’ 如果我们的
》缎 | & ● 旺 §
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有
着 密切 的联 系, 都为培养全 面发展的新世
纪复合型人才担 当 着重任。 审美教育具有
思想政 治教 育的道德 感化 功能、 人生导 向
功 能、 启迪智慧功 能、 抵御侵蚀 功能、 优化 环境 功能. 过运用审美对 象“ 通 物化” 思想
能唤起 内容寓于生动 、 活泼 、 直观 的形象化 的美 的审美特 点有效地 开展 思 想政治教 育工 那些能体现人类 创造力量 的事物 , 都是美的。在建 育之 中, 使广大青年学生在效法榜样的潜 作, 以便于提 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觉醒和斗争的社会形象 ,
实效性 、 针对性和吸 引力。
的桥 梁 , 是大 学生 自我 发展的 需要 , 也是 那些合 乎道德 、 顺乎道 义, 高人的精神 大学生具有这种超越境界 , 提 以一种超越功
社会发展 的需要 。 黑格尔 曾经说过 : 审美 境界 , “ 使人高 尚起来的东西。 因此 , 人们在 利 的态 度去对待 生活、 学习 , 就会 以学 习
企业作为构建集群品牌 的重要力量 , 牌化理论研 究进展探析 .外 国经济 与管 走集群品牌化的道路,就是要集企 首先, 企业要积极推进 自有 品牌 的宣传和 理 , 0 9 2 0. 业、 政府 、 行业协会等各方 的力量 , 建立起 推广。 次, 有强烈 的集群品牌 意识 。 【】 其 要拥 3许基 南. 企业集群 中的 区域形象品牌.
浅谈大学生审美与价值观
浅谈大学生审美和价值观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综合能力,全面素质的提高,而审美能力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应引起广大大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现在大学生审美能力普遍不高,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迫切性和紧迫性。
学生要从意识上重视,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点点滴滴做起,逐步培养起自己较高的审美能力。
作为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美育教育,为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审美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搞好审美教育工作,必须认清审美教育的三个主要任务和贯彻审美教育工作的四个实施原则,提高审美能力,并且加强艺术修养,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审美教育价值观艺术教育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什么是美,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
其次我们应该明确,审美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个评判的过程。
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该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更为重要。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处在人生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学习、交往、实践等集中且频繁,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自己性格、能力以及一些习惯在这一时期都会基本定形。
这一时期养成的好习惯会受益终生,养成的坏习惯也会给一生带来不良影响。
现在的部分大学生普遍缺少敏锐的感觉、直觉、领悟、灵气,看问题、做事情往往呈现出模式化、程式化。
在他们心灵中,“自我思考”、“自我想象”、“自我判断”的领域越来越小。
风华正茂的年代,却不能给人一种意气风发、诗意盎然的精神风貌。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审美境界、审美情趣、人生态度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高层次发展。
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试论高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摘要: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归宿,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审美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审美情趣,开展审美教育也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自觉地追求并达到美的人生境界,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同时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审美教育;途径;审美素养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
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生活中各种形式的现象都启示我们需要研究审美,更应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
我们应该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一起构成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审美教育注重强调陶冶与熏陶,强调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强调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个人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归宿,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审美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具有的特殊力量。
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是当前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环节和重要途径。
一、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当今高校以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专业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形成,对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专门人才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具有不可抹杀的功绩和贡献。
但是,这种教育模式也带来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的缺失。
[1]1-16在当前我们的教育中,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现状导致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势头强劲,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美育观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社会实践等方便进行审美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
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
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
”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
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
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审美教育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其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审美教育作为人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识。
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审美意识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提升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审美意识。
一、美的定义和重要性在开始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美的定义和重要性。
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对优美、和谐、完美等特质的认同。
欣赏美的能力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还有助于提高创造力、品味与想象力等多个方面。
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创造美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校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创造美的环境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学校可以在校园中布置各种美的艺术品,如雕塑、画作等,以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
其次,在教室中可以使用美观的装饰品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美的魅力。
三、运用跨学科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需要跨学科的教育方法。
学校可以将艺术、音乐、文学等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他们体验文字之美;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展示艺术品、音乐等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时期的审美风格。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鼓励学生参与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创作中。
学校可以开设美术课、音乐课等专门的课程,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创作。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美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开展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活动。
通过参观美术展览、音乐会等,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到不同类型美的表达方式,从而培养起对美的敏感度和好感度。
论当代大学审美教育之必要性
论当代大学审美教育之必要性当代大学审美教育之必要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大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们应当不仅仅关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审美教育的培养。
本文将从审美意识的重要性、审美教育对大学生发展的促进以及现行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当代大学审美教育之必要性。
首先,审美意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审美意识是人对美的感觉、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是人与美的关系,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拥有良好的审美意识,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感知美的存在,培养对美的情感和追求,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修养与素质的提升,从而增强自身的审美品味和创造力。
其次,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审美教育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审美品味和创造能力。
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美术欣赏能力,使其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和文化传统,加深其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为大学生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当前的大学审美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大学审美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够凸显。
在大部分大学中,审美教育往往处于次要地位,受到的关注和投入较少。
其次,现行的审美教育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大多数学校只是将审美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和引导。
再次,缺乏与时俱进的审美教育手段和方式。
现有的审美教育方法过于传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满足学生对多样化审美体验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增强对当代大学审美教育的重视。
首先,大学和社会应共同提高对审美教育的认知和重视度,把审美教育放在与学科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为其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
其次,应丰富审美教育的内容,将其渗透到整个教育体系中,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和文化交流,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提高大学生素质:审美教育的探索与改进
提高大学生素质:审美教育的探索与改进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目标。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审美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二、大学生素质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大学生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
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音乐、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从而提升其整体素质。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提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参加艺术活动等途径,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拓展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艺术表现的能力以及艺术创作的兴趣和天赋。
此外,审美教育还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三、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提升作用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感性认识:审美教育通过具体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美的内涵,丰富其感性认识,提高其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
2.提高审美素养:通过系统性的审美教育,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征和表现手法,学会评价和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其审美素养。
3.促进心理健康: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陶冶情操,增强心理素质。
通过欣赏美好的事物,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促进身心健康。
4.激发创新思维:艺术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审美观的拓展与提升
大学生审美观的拓展与提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审美观念逐渐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要群体,其审美观的拓展与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审美观的拓展与提升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部分: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大学生拓展与提升审美观的基础。
要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阅读与艺术欣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参观美术馆、欣赏音乐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2. 观察与思考:要鼓励大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思考其中的美与丑,培养他们对美的辨别能力和欣赏能力。
3. 多样化的媒体内容:引导大学生多样化地接触媒体内容,如电影、电视剧、音乐视频等,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
第二部分:开展审美活动除了培养审美意识外,开展各类审美活动也是拓展大学生审美观的重要途径。
1. 举办文化艺术演出:大学可以定期举办音乐会、话剧演出、舞蹈表演等文化艺术活动,让大学生近距离感受艺术的魅力。
2. 组织艺术讲座和工作坊:邀请专业艺术家、学者等给大学生讲解艺术理论、技巧等,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的内涵。
3. 参与艺术社团活动: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艺术社团,如合唱团、键盘乐团等,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三部分:拓宽审美领域大学生在拓展和提升审美观的过程中,应该拓宽自己的审美领域,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和文化。
1. 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和学习国内外的传统文化形式,如中国传统绘画、戏曲、茶道等,让自己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2. 接触国际艺术:关注和学习国际艺术,如西方经典音乐、雕塑艺术等,与世界接轨,开阔自己的眼界。
3. 探索新兴艺术:了解和体验当代艺术形式,如新媒体艺术、街头艺术等,关注时尚潮流,拓宽自己的审美领域。
总结:通过培养审美意识,开展审美活动,以及拓宽审美领域,大学生的审美观可以不断拓展与提升。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应该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接触和探索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不断充实自己的审美经验,从而塑造一个更为独特和高尚的审美观。
浅谈大学生审美和价值观
浅谈大学生审美和价值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的审美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因为种种原因,审美和价值观一直在不断变化。
同时,这些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的心态和行为,特别是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方式。
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大学生的审美观审美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深刻的、复杂的课题,涉及到哲学、美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通俗地说,审美就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背景、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对外部事物的美好性质进行认识和评价。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的美好程度的认知和评价。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
在过去,人们的审美观念以“端庄、稳重、古典”为主,而现在的大学生审美观以“新颖、直观、个性”为主。
在此背景下,大学生们逐渐重视自由与个性,他们希望通过外在表现体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同时,大学生的审美观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促进了审美观的多元化和流行化。
网络、电影、文化杂志等媒体的出现,让大学生们对于艺术、文化等领域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和接受能力。
价值观是人在了解和认识和接受客观事物过程中形成的对事物的认知、感受、态度等内容的有机整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和不断转化的基本思想观念和道德信仰。
大学生是选拔精英的集中地,其价值观的形成就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大学生们的价值观也在逐步演变。
在社会化进程推动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愈加综合、开放、个性化,从传统的中外文化价值观向日益复杂的多元化、超越性和包容性转变。
比如,针对当下社会的传统观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为婚姻不是必须的,自由恋爱和同居也完全可以成为人们选择的一种方式。
而对于长辈的意见,他们也更多地采取自己的判断,更少被传统观念所束缚。
不可否认地,大学生的价值观差异性也越发明显,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迁,一方面与个人的生长经历、知识积累、经济状况等各方面的要素不断变化有关。
大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的新维度
大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的新维度一、引言审美教育在大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审美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的新维度,以期为大学审美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二、审美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审美教育是一种通过艺术、文学、音乐、美术等手段,培养人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力的教育方式。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审美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当前,大学审美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不足,许多高校缺乏专业的艺术教师和设施,导致审美教育难以有效开展。
其次,教学方式单一,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学生缺乏对审美教育的重视,许多学生认为审美教育不重要,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
四、新维度下的审美教育1.跨学科融合:审美教育不再局限于艺术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审美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人文社科领域中,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社会等多元视角,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2.数字化技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审美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化技术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艺术形式和资源,如虚拟现实、数字艺术、网络文化等。
这些新的艺术形式和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和创造力。
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便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在线教学、互动式教学等。
3.实践与体验:审美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与体验。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如音乐会、画展、戏剧表演等,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浅析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困境及对策-文档资料
浅析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困境及对策“美育”这一概念是席勒在其 1795 年发表的《审美教育书简》中首次提出的;而后,蔡元培将其翻译过来,同德、智、体、劳并举,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和“美育救国”的思想。
[1] 审美教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指运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心灵、提高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注重对其进行德育的同时,不能忽视美育对其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充分肯定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美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及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双重冲击下,尽管我国审美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但也仍存在诸多问题。
通过考察与分析,笔者从以下四个角度浅析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面临的困境。
1.政府层面:管理漏洞与评估体系不健全2006 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指出“为保证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
”然而,由于政府监管不力,尽管部分高校开设了审美课程,但大多并未设立专门的管理和教学机构。
与此同时,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是当前美育面临的又一困境。
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课程实施情况,也就无法根据反馈对教学进行调整,改善教学质量。
2.社会层面:科技崇拜与功利主义盛行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竞争。
基于此,高等教育逐渐卷入盲目崇拜科学技术的热潮,功利色彩使大学生过多地追求技能提升和物质享受,忽略了精神需求。
其次,在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驱使下,大学生开始用功利的态度生活,加之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致使大学生单纯地重视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积累,审美素养较差也就不难解释。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审美教育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是一种通过美的教育而使人性发展和完善的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特征。
它是促使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方式,更是新时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积极的审美态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有效方法和途径,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新时期;审美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体系一、审美教育的内涵真、善、美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人类寻求自然解放和心灵自由的动力。
美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客观存在的,按照对象可将美划分为自然美、社会美、精神美、艺术美和形式美等五种形态,它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审美就是人对美的事物自身的欣赏、评价和创造活动,它是一个过程,其中形成个人主观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审美教育不是片面的艺术教育,它通过具体形象的美的事物,让人感受美、借鉴美并创造美,在感受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审美素质,完善审美人格,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教育。
有人将审美教育狭义的理解为艺术教育,但是艺术教育只是审美教育的一个方式和途径,不能将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等同起来。
审美教育包括的是一切美的事物,不局限于绘画、音乐、雕塑、文学等艺术美,还有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等各个方面。
在课程上,它是包括艺术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教学。
二、审美教育的特征1.情感性。
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将各种形式的美形象可感的表现出来,影响人的情感,感化人的心灵,激起人的情感共鸣。
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审美活动中建构健康高尚的心灵,引导人们进行丰富的审美活动,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
2.自由性。
审美是非功利和自由的,每个个体对美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强迫。
审美教育的原则之一就是自由,“整个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自由的过程,受教育者的情感个性得到越来越自由的舒展”[1],和大学生形成个性的鲜明特征有重要关系。
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教育
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因为各种原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逐渐增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
一、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程度和艺术的欣赏能力。
在大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艺术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与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艺术的美,提升审美能力,培养美的情感和品味。
其次,艺术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作品中的多样性和创意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富有创造性。
二、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应该是多元化和全面的。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艺术展览和演出,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使他们接触到各种形式的艺术,并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
其次,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艺术课程,例如音乐鉴赏、绘画技巧等等,让学生有机会亲自体验和了解艺术的过程。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理解,从而启发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三、培养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艺术素养是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
艺术作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艺术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传承人类文化。
其次,艺术素养的培养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的美和情感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有助于个人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在进行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应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领域和形式,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
其次,教育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接触和欣赏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品味。
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对当代艺术和新兴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理解,使他们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教育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教育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导言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作为一种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以及这种培养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什么是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审美观:指一个人对于美的认知、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
它包括了个体对各个艺术门类(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及自然界中各种事物所表达出来的美感偏好。
•审美能力:指一个人通过感知、理解、分析以及表达来获得并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并从中获得愉悦或有益的经验。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与审核能力的重要性•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不同形式艺术作品产生积极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体验。
•发展创造力: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提出新思维,并在各个领域中有所创新。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具备良好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抱多样化文化。
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与审核能力1.提供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课程:学校应该开设包括音乐、绘画、舞蹈等在内的丰富多样的艺术教育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并尝试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
2.培养对艺术品的欣赏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画廊以及演出等活动,让他们接触到各种艺术作品,并引导他们分析和欣赏这些作品。
3.鼓励自我表达与创造:在艺术课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性绘画、写作或舞蹈表演等活动,培养他们自我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引导学生参与艺术社群:鼓励学生加入艺术社团、音乐团体或舞蹈队等,与其他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一起交流、合作和演出。
5.整合跨学科教育:促进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将文学、历史和数学等内容与艺术相关联,让学生在不同领域中发展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个人发展:培养了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个体可以更好地欣赏并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享受到艺术带来的心灵慰藉,并为自身内在提供提升和满足感。
浅谈大学生科学审美观教育
浅谈大学生科学审美观教育【摘要】当下之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与世界交往的扩大,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带来审美倾向上的多样性。
就当代大学生而言,树立科学的审美观,是其道德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
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美的现象及本质的分析,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才是科学的审美观,美之本质则在于心灵之美。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科学审美观心灵美【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9682(2010)02-0088-02【Abstract】The moment of China,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xpansion of contactswith the world, people and values the diversity brought about the diversity of aesthetic tendencies. In terms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esthetic, moral and cultural qualities of their cultivation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is text try to analyze the nature of the beautiful phenomenon and make students realize the pursuit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of science is a unified aesthetic, beauty lies in the nature of spiritual beauty.【Key words】Students Education Science aesthetic Spiritual beauty一、大学生科学审美观教育的必要性常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并非人人都知道真正的美是什么,怎样去追求美,怎样美化自己的形象和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科学审美观教育发表时间:2010-06-23T11:32:31.92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王忠华[导读] 当下之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与世界交往的扩大,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带来审美倾向上的多样性。
王忠华重庆教育学院学生处【摘要】当下之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与世界交往的扩大,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带来审美倾向上的多样性。
就当代大学生而言,树立科学的审美观,是其道德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
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美的现象及本质的分析,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才是科学的审美观,美之本质则在于心灵之美。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科学审美观心灵美【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9682(2010)02-0088-02【Abstract】The moment of China,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xpansion of contacts with the world, people and values the diversity brought about the diversity of aesthetic tendencies. In terms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esthetic, moral and cultural qualities of their cultivation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is text try to analyze the nature of the beautiful phenomenon and make students realize the pursuit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of science is a unified aesthetic, beauty lies in the nature of spiritual beauty.【Key words】Students Education Science aesthetic Spiritual beauty一、大学生科学审美观教育的必要性常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并非人人都知道真正的美是什么,怎样去追求美,怎样美化自己的形象和人生。
新世纪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反映在大学生的审美观上,有一种以“求异”、“求怪”为美的趋势,尤其是刚入校的新生,无人直接监管,自己又掌握“经济大权”,有些学生开始按照自己的审美观修饰自己,想给别人留下“美”的形象。
平时在校园总会看到一些“奇”、“怪”的景象:穿时尚的日本木屐、性感的吊带背心、露脐装,染彩色头发、戏子般的脸蛋儿......除了仪表仪容方面的怪异外,还有许多不文明的言谈举止,不胜枚举。
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有害于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极不相称。
造成上述不良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一般经历分化、矛盾、统一、转化和稳定的过程。
自我意识分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围绕二者关系的认识,形成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对自我、对他人、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
当二者失衡时,比如,现实自我占优势的个体,往往表现出较强虚荣心和自我陶醉,特别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期望事事处处得到他人的赞赏,常常炫耀自己,追新猎奇、哗众取宠,关心自我的长相、打扮、气质、性格、智商等,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较敏感,并通过这些来勾画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经过自我探究,形成反映自我社会地位与威信的角色意识,最终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如何塑造自我形象,需要教育者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科学的审美观,以真正体现一名大学生应有的风貌。
若问什么东西是美的,大千世界处处有美,人们能举出许多事例,但要问:美到底是什么?事物具备什么条件才是美?此问题在历史曾困惑人们两千多年,从古代象形文字中的“羊人为美”到“羊大为美”形象地说明了:人类最初的审美观念是完全依附于功利观念而产生发展的,美总是和社会生活及人在一起,和实用、价值、功利相联系。
我国有“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春兰秋菊,各有所爱”的说法,认为美是没有客观标准的。
其实美虽然五彩缤纷,但决不是无序和紊乱的,美有自身的规律,无论哪种形式的美都有共同的规律和各自特殊的美的规律,我们要欣赏、表现及建造对象世界的美就必须遵循美的规律。
美离不开客观对象,也离不开审美主体。
审美对象的美,须通过具体的人去欣赏和感受才能领悟。
因而美是人与客观世界建立的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审美性质的关系不同于人与客观世界的实用关系、科学关系、伦理关系、宗教关系等,它体现为审美对象对人的一种精神和情感的价值。
一个事物如果能使人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享受,那它就是美的;反之,如果一个事物使人产生恐惧感或直接有害于人的生存发展,那它就不可能是美的。
二、何谓科学的审美观要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科学的审美观,首先应当弄清什么是审美和美感。
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对象进行观赏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美感则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由美的对象所引起的一种美的享受,是精神得到某种满足和感受的情感表露。
审美观,是一人用什么样的审美观点、抱什么样的审美态度和运用什么样的审美方法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人生进行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
人类天性追求美,因此人与动物的行为就有了一个本质的分界。
正如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注1]在此,马克思所说的“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即事物的“真”;马克思所说的“内在尺度”指人的尺度,即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与目的,体现了人的主体目的性——“善”。
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客观规律服务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即真与善的统一,这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最基本内容。
其中“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必须符合客观世界的必然性,体现这种必须性;“善”是美的灵魂,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应体现为有益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进步的功利价值;“美”则是真与善和谐统一起来的具体而又光辉的感性形态。
如果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把自己掌握真与实现善的本质力量,通过具体的形象在对象中显示出来,这个过程及结果也就充满了欣喜和愉悦,就必然具有了审美价值。
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深刻地认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注2]真、善、美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
因此,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和以纯朴为美是美的本质内容,坚持这样的审美观是科学的审美观。
以真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科学,尚真诚。
宇宙万物,真的未必都美,但凡美必真。
这是一条美的原理,任何虚假的事物都与美无缘。
科学是探索天地间一切事物自身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最注重实事求是;自然界万物按其固有规律活动,是动植物的自然美;社会形态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规律,由低级到高级,愈变愈好,这是社会形态的美;人生亦然,真诚做人,表里如一,形神一致,这是人生的美。
以善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教化,尚伦理,强调在于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在美的享受中愉快接受善的熏陶,讲道德,讲礼仪。
无美不善与凡美必真相对应,又是一条美的真理。
人世间,一切恶的东西都无资格跨进美的圣殿。
以纯朴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本色、尚自然。
“人之初”和“物之初”未经人为的原始状态,就是人的本色,物的本质,质纯形朴。
当然,以纯朴为美,并不排斥对自然美、社会美的适当加工和对艺术美的独立创造,也不排斥美的多样特性。
人有主观能动性,人类社会的美是有为的,美是一种发现,又是一种创造,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多样特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大自然已赋予青年人健美的身姿,红润的肤色、富有弹性的肌肉、活泼敏捷的思维和动作..质朴无华的装饰可以把这些青春美衬托出来,而过重的脂粉气和矫揉造作不仅会掩盖甚至会破坏青春美。
以真为美、以善为美、以纯朴为美,三者协调一致,相得益彰。
如果认为人的美就是容貌、仪表和服饰的美是很片面的,因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操,是要讲品质和道德的。
人的美还应包括品德、学问修养、举止谈吐、能力才艺、智慧志趣等,即“内在美”。
内在美通过外在美来表现,外在美受到内在美的制约,心灵美(内在美)与仪表美(外在美)的统一才能构成人真正的美丽。
其中最本质的美是心灵的美,它与外在美相比,占有主要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
怎样才是心灵美呢?它是对人心灵素质的一种要求,是社会人的一种重要本质,是以科学人生观为基础的对人生、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一种思想和感情:表现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崇高的理想,奋发向上,坚持真理,主持正义;在对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爱祖国、爱人民;在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上,诚实正直、严以律己、助人为乐、热爱集体。
正如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所说:“身体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只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因为天生丽质的美,终将随岁月的流逝而消逝,只有美德是长存的。
三、当代大学生应当怎样进行审美教育大学生在审美问题上的倾向表现要求教育者把握其自我意识发展的各个环节,认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性,有的放矢地采取一些措施。
如,对刚入校的新生应当普及社交礼仪课,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文明优雅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克服不良的形象;每一位教职员工尤其任课教师都应当是仪表美、行为美、心灵美的言传身教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如参观旅游欣赏大自然的美、开展互帮互学献爱心的活动;课堂上针对一部好电影、一首好音乐、一本好书等,就其中涉及美的内涵开展讨论或辩论;请男生为女生设计美的形象,请女生为男生设计美的形象,引导学生认同科学的审美观,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懂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客观地分析短处,扬长避短。
对于能改变的短处,要有闻过则改的精神;对于无法补救的短处,则应面对现实,有勇气接受自己的缺撼,注意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在学问上狠下功夫,培养内在的心灵美,以“内秀”补偿“外丑”。
总之,从青年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出发,进行科学的审美观教育,应当是经常性的、长期的、多方面的系统工作,通过科学的疏导,使他们懂得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遵循美的规律塑造自我形象,以美化心灵、美化生活、美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