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卫生清洁区域划分
河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2017年修正)

河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201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09.28•【字号】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0号•【施行日期】2017.09.28•【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河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2008年11月28日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1月26日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规的决定》修正根据2017年9月28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制镇的城区,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推行环境卫生作业用工制度的改革。
环境卫生作业企业应当与环境卫生作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依法办理社会保险,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环境卫生作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法律、法规以及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意识,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风尚。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榆政办发〔2017〕42号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榆政办发〔2017〕4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榆林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4月14日榆林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和陕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陕政发〔2016〕52号)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我市“三区一高地”建设实际,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榆林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到2018年,全面摸清我市土壤环境状况,明确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确保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国家、省下达的目标值;到2020年,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0.1 Revisloii history修订履历0.2 Document review & approval page 文件评审&批准一、目的:为了创造舒适、卫生、整洁的工作环境,加强公司的卫生管理,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并使公司清洁卫生管理工作有所遵循,特制定本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二、制度适用部门:财务部、行政人事部、PMC部、生产部、工程研发部、品质部、信息技术部。
三、制度适用范围:凡本公司工厂区和生活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均依本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实行。
四、定义:4.1公共卫生:4.1.1广义上讲,是关系到一个公司员工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4.1.2狭义上讲,就是一个公司公共地区(包括:工厂区与生活区)的清扫清洁工作。
五、权责单位:5.1行政人事部负责本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工作;5.2总经理室负责本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审核与批准。
六、具体制度如下:6.1卫生区域划分6.1.1工厂楼梯、宿舍的走廊、生活区的楼梯、生活区的公共区域、厂房四周的公共区域等区域的清洁卫生,由行政人事部的安排清洁人员负责打扫;6.1.2三楼写字楼各办公室,由行政人事部安排员工轮流打扫;6.1.3各生产车间、车间走廊、车间卫生间、车间办公室、车间会议室、车间培训室、车间接待室等,由各生产部门安排清洁人员负责打扫;6.1.4研发工程部的清洁卫生,由研发工程部安排人员负责打扫;6.1.5各仓库的清洁卫生,由仓库安排人员负责打扫;6.1.6厂房的货用电梯的清洁卫生,由物控部仓库安排人员负责打扫;6.1.7员工食堂的清洁卫生,由食堂的工作人员负责打扫;6.1.8员工集体宿舍的清洁卫生,111各宿舍的员工轮流打扫。
6.2清洁卫生的方法与要求6.2.1地面的清洁a.地面清洁人员负责将地面的垃圾清扫干净,保证地面无垃圾,如果有不易清除的脏污, 用铲刀铲干净,铺有地毯的地面,需要使用吸尘器进行清扫,地面的物料、物品等需定位摆放整齐;b.有磁砖的地面,用拖把反复拖抹磁砖地面,确保地面光亮整洁无脚印。
五年级班级清洁大扫除安排

7
拖地,倒垃圾
石燕清、王仲全
8
花坛(垃圾和除草)
黄星云
9
食堂前的空草地王俊吉 Nhomakorabea10篮球场左边
刘建国
11
篮球场右边
简万军
12
教室内外(蜘蛛网)
林明志
注意事项:
1、每次大扫除,涉及地板及门窗墙面区域的同学务必待打扫完天花板后再开始!打扫原则:自上而下、由里及外!
2、各区域负责人负责按班级规定搁置、整理好各自清洁工具;
1每次大扫除涉及地板及门窗墙面区域的同学务必待打扫完天花板后再开始
2016-2017学年五年级大扫除具体分工安排
序号
区域划分
责任人
备注
1
1号窗户、墙面
张俊、余坤南
2
2号窗户、3号窗户
张露
3
教室门、窗
范靓靓
4
电视、黑板及墙面
李婷婷、陆安顺
5
讲台、书柜、桌椅、卫生角
肖琳、周雪树
6
扫教室、走廊地板及护栏
张凤杰、胡雪涛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17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17 一、引言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是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行业,其产品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保障消毒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卫生规范。
本文将介绍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在2017年应遵守的卫生规范。
二、卫生管理体系建立1. 卫生管理岗位设立: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应设立专职的卫生管理岗位,负责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与执行。
2. 卫生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应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卫生管理的责任与要求,确保卫生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 卫生管理档案建立: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档案,包括卫生管理规程、记录和报表等,以供监督和验证使用。
三、卫生设施与设备1. 卫生区划规划: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和卫生要求,合理划分清洁区、卫生区、污染区等不同区域,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2. 环境洁净度要求:根据不同区域的要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应保持相应的洁净度。
特别是卫生区和无菌区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高度洁净。
3. 设备检测与维护:企业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生产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卫生状态。
设备使用前应进行清洗和消毒,并保持干燥,避免交叉污染。
四、生产操作规范1. 人员健康管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员工健康管理,鼓励员工接种相关疫苗,确保身体健康。
员工患有传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工作并进行治疗。
2. 良好的操作规范:生产操作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循卫生要求,防止微生物污染和交叉污染。
3. 原辅材料的卫生管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应对原辅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卫生管理,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
五、质量控制体系建立1. 检测程序建立: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对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检测和验证,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 抽样检验:企业应建立抽样检验制度,对入库原辅材料和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处理程序,包括追溯和销毁等措施,以避免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Reg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surface in healthcare2016-12-27 发布2017-06-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煤炭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宣武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医院、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评价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倪晓平、武迎宏、陆群、胡必杰、巩玉秀、任淑华、钟秀玲、林蓉、李卫光、刘丁、索瑶、王力红、胡国庆、徐虹、林春桥、刘亚涛、谷继荣、高晓东、王惠琴、孙建生、胡斌春、蔡虻、邵文博、王巧燕。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 S/ T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清洁区管理规范

清洁区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清洁区是指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进行清洁操作的特定区域。
它的管理对于保持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清洁区管理的规范,包括区域划分、设备和工具管理、清洁剂使用、清洁程序和培训等方面。
一、区域划分1.1 确定清洁区的范围和边界: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和需要清洁的物体,确定清洁区的范围和边界。
清洁区应与其他区域明确分隔,避免交叉污染。
1.2 设立进出通道:清洁区应设立专门的进出通道,以便员工和设备进出时能够遵循相应的卫生规定和程序。
1.3 标识清洁区:在清洁区的入口处设置标识,明确指示该区域为清洁区,以提醒员工和访客保持卫生和注意区域规定。
二、设备和工具管理2.1 定期维护和清洁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清洁区内的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清洁区内的设备也需要定期清洁,以防止污染物的积累。
2.2 使用专用工具:为了避免交叉污染,清洁区内应使用专门的工具,不得将清洁区工具带出或混用于其他区域。
2.3 设备和工具的存放:清洁区内的设备和工具应有固定的存放位置,以便员工能够方便地找到并使用。
三、清洁剂使用3.1 选择合适的清洁剂:根据清洁区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清洁剂。
清洁剂应符合相关法规,并且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2 正确储存和使用清洁剂:清洁剂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区域,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
使用清洁剂时,应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方法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或浪费。
3.3 清洁剂的处理和处置:清洁剂使用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置。
废弃的清洁剂不得随意倾倒,应进行分类和妥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清洁程序4.1 制定清洁计划:根据生产过程和清洁需求,制定清洁计划,并确保计划得到有效执行。
清洁计划应包括清洁频率、清洁方法和清洁剂的使用等内容。
4.2 定期检查清洁效果:定期检查清洁区的清洁效果,确保清洁工作符合要求。
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改进。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完整版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一、清洁与消毒原则: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2.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3.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4.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5.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注: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6.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
7.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8.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9.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10.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11.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注: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12.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13.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二、日常清洁与消毒1.各部门和临床科室按照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高度风险区域,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见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