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参考]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参考]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

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

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

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 1.26万亿元。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

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

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 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至今已达到7.9亿人,等等。

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世界经济的深度转型调整与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

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世界经济的深度转型调整与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
( 一 )处 于 长 增 长 周 期 起 步 阶 段 的 美 国 经济 。
1 0 %上 升 至 2 0 1 2年 的 3 3 %) , 从 而 使 天 然 气 对 煤 炭 和 石 油 能 源 消 费 实 现 了显 著 替 代 。2 0 1 2 年, 美 国全 年 进 口原 油 规 模 预 计 从 2 0 0 6 年 的
转型期, 美国、 欧盟和 日 本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启 动了宽松货 币政策, 给世界经济带 来 了新的扰动, 也给我国宏观经济形势 的稳定 带来 了冲击和影响。我国仍处于重 要的战略机遇期 , 但 同时也是结构性矛盾的凸显期, 切实推进 收入分配改革是把握 机遇、 应对挑战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 世界经济转型; 中国财政; 收入分配改革
机构提 供 “ 无 限制 ” 的购债安排 , 日本 央 行 明 确 将 继 续 加 大 日元 的 供 应 量 以 实 现 2 % 的 通 货 膨
本文是《 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 课题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 《 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研究》 ( 批准
号: 1 0 A Z D 0 2 0 ) 的阶段性研 究成果 , 课题 组组长 : 闰坤 。
6 . 5 6亿 吨 下 降 到 4 . 2亿 吨 左 右 , 原 油 进 口量 回退
到 1 9 9 2年 左 右 的 水 平 , 与此 同时 , 美 国已成 为成 品油 的 净 出 口国 ; 而 煤 炭 资 源 在 美 国 能 源 结 构 中 的地 位 下 降 更 为 明 显 , 2 0 1 2年 煤 炭 占 总 能 源 消 耗 的 比重 仅 为 3 2 %, 出 口量 则 达 到 1 . 2 5亿 吨 , 占
锯轩 研宪考 考2 0 1 3 年第1 0 期( 总第2 4 9 8 期)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践分析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践分析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践分析(一)我国宏观经济现状摘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五大特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继续加快;财政收入和支出双双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销售增速稳步加快;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对外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总体形势良好,但是宏观经济总体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势头进一步加剧。

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27亿元,同比增长15.9%;进出口总额157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国家外汇储备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总体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继续加快。

2.财政收入和支出双双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3.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结构性矛盾突出。

4.市场销售增速稳步加快,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

5.对外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值得注意的是,连续多年的投资增长明显大幅高于GDP增长的状况,使得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持续攀升,预计今年将达到56.6%,成为经济增长过热的重要推动力。

于是中央决定将我国实施了近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从而宏观经济由“一积极,一稳健”转变为“双稳健”。

这是央行作出加息决定后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局部过热的又一重大举措,如果说加息是临时性的急救措施,那么这次财政政策的转变则是战略性的。

至1996年底我国的紧缩政策成功地将当时的高通货膨胀降了下来,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加上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上陷入了通货紧缩的状态,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中国政府于1998年毅然决定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在建国以后尚属第一次,同时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

至这次财政政策的调整,这一整体上积极的宏观政策历时七年已久,前后能持续如此长时间的宏观政策,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篇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第一,中国经济在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袭击下仍然继续增长,全年保8%看来问题不大去年9月中旬,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并且很快的转为全球经济危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陷入衰退.篇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自从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由于国际经济严峻的形势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我国政府不断的努力,现在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

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23经济指标分析(一)国内生产总值分析持续快速增长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8855亿元,同比增长7.7%,而环比则增长1.6%,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增长下的平稳状态。

面对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的格局,我们既要把握好主动性,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也要增强紧迫性,坚持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序转变。

在第一季度中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的非农业收入增速明显。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8015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同比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

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5%,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3%,财产性收入增长27.0%,转移性收入增长12.2%。

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稳步推进城镇化,是保证上述两项收入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保证。

(二)经济增速分析创危机以来新高点1.经济并未“过热”一季度高速增长,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较大。

尽管此增速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但如果以20一季度为基期,近两年一季度平均增速为9%,低于~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

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报告总结

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报告总结

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报告总结
经过对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经济增长: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将保持稳定。

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增长2-3%,这取决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环境。

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以促进经济增长。

2. 通货膨胀:预计2024年通货膨胀率将保持在低水平。

通胀率的稳定主要归因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和经济调控措施。

政府将继续关注物价上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

3. 就业市场:预计2024年就业市场将保持稳定。

政府将继续促进创造就业机会的政策,并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以降低失业率和提高劳动力参与率。

4. 财政政策:为了支持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稳定,政府将采取适度扩张性财政政策。

这包括增加公共支出,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领域的投资。

5. 贸易政策:政府将继续积极推进自由贸易政策,并寻求与其他国家达成贸易协议。

这将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吸引外国投资。

总的来说,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的稳定。

政府将继续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投资和消费,并提供支持和培训,以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同时,政府还将关注通胀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物价上涨。

第 1 页共 1 页。

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和政策。

财政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转型,财政政策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本文将在多个方面探讨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指标的调节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宏观经济指标的调节具有决定性影响。

在当今的中国宏观经济中,财政政策通常被用来应对通货膨胀、就业问题、经济复苏、发展转型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财政政策调节,中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通货膨胀率、实现就业目标、实现经济增长,进而推动发展转型。

1、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问题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经济问题之一。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政府支出、税收等手段调节经济运行,使之处于合理的通货膨胀水平。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增加了木材、肉类等商品进口,调节供给,以控制通货膨胀率。

2、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中国近年来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财政政策中,一方面通过政府支出的增加,增加了公共服务部门,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补贴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等手段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吸引其它原因导致失业的人到这个领域就业。

另一方面,对于较高失业率的地区,采取就业促进计划,通过财政政策引导资金进入这个地方,建设或扩建一些设施、工厂,从而达到增加就业岗位的目的。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财政政策通过调控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控制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实现经济增长。

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扩大国内需求等措施也能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实现经济转型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行业发展财政政策还能够通过对各个行业的资金补贴和税收调节等措施来促进行业的发展。

通过外有政府的资金帮助,内有市场竞争的压力,从而提升行业竞争力,加速行业发展。

在财政政策的体系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报告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波动等方面。

中国经济在稳中有进的态势下保持了稳定增长,但也面临着下行压力。

具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投资增长放缓,消费需求有所疲软,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下行压力。

二、引导经济增长的政策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宏观经济政策来引导经济增长。

1.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基础。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既不过于宽松也不过于收紧,避免出现通胀或通缩的风险。

财政政策要继续适度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要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2.激发消费需求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应采取措施激发消费需求。

首先,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农民工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加他们的购买力。

其次,鼓励发展新兴消费领域,如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

最后,优化消费环境,打造良好的消费氛围,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3.促进投资增长投资对于推动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应通过开放和开展创新,鼓励各类投资。

一方面,要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投资产生良好效益。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引导中小企业发展。

4.加强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优化经济结构。

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培育壮大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风险与挑战尽管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有效引导经济增长,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与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加大,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同时,还要面对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性调整,如何平衡各类利益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采取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来引导经济增长。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当前我国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增长缓慢、结构矛盾突出、风险挑战增多。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就业率,创新发展模式等等。

下面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取向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2019年我国 GDP 增速为 6.1%,与历年相比较低。

造成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出口下降,内需下降以及疫情等外部冲击影响。

然而,2020年我国成功控制疫情,逐步恢复生产和消费,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恢复正常。

预计 2021 年 GDP 增速将达到 8% 左右。

同时,虽然外部环境仍然严峻,但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工作方针未变,市场活力和国内需求仍然强劲,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

财政政策取向为了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中国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采取了积极主动、灵活适度的应对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1.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稳定投资、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中国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例如通过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和特别国债等方式加大财政支出,扩大投资规模,增加民生保障开支等。

2.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中国政府通过减免股权投资、专利西药认证、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多种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鼓励企业更积极地投资和创新。

3. 增强中央和地方财政调节能力。

中国政府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调节能力,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调结构作用。

通过一定程度的财政调控,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仍然是面临困难和挑战,但也具备机遇和发展潜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内需,实现高水平开放,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经济正在向着更加强大和美好的未来迈进。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经济增速虽有所下滑,但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

但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过去的财政政策主要着力于逆周期调节、刺激经济增长,现在的财政政策则更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等方面的支持。

具体来说,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由于过去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水平有限,导致了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相关领域,如交通、通信、能源等,可以有效提升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支持民生投入:民生投入可视为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生保障的基石。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加强了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旨在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到了调整和升级的时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财政政策所倡导的重要方向。

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供给质量,可以有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4. 优化财政投资结构:财政政策的一大作用是调节经济投资结构,通过优化投资布局,引导社会资本的合理流向,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如加大对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的投入,优先支持和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人才,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稳定,财政政策取向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求。

同时,我国还需要继续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年度总结财经分析报告(3篇)

年度总结财经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背景2023年,我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实现了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在此背景下,本报告将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对2023年度财经领域进行总结分析。

二、宏观经济1. 经济增长:2023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8%,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协同拉动经济增长,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2. 通货膨胀:2023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1%,涨幅较上年收窄0.9个百分点,通货膨胀压力得到缓解。

3. 就业形势:2023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0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三、金融市场1. 股市:2023年,我国A股市场震荡调整,上证指数全年上涨4.8%,深证成指上涨6.3%。

其中,中小盘、成长主题板块表现相对强势。

2. 债市:2023年,我国债市收益率总体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3.2%左右,为近5年来的低位。

3. 外汇市场:2023年,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在6.4-6.9之间。

四、行业发展趋势1. 电动汽车:2023年,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100%。

电动汽车结构胶粘剂等行业有望受益于行业快速发展。

2. 5G通信:5G商用加速推进,相关产业链企业受益明显。

5G基站建设、网络优化、终端设备等领域将持续发展。

3. 商业地产:2023年,我国商业地产市场在消费升级、消费复苏的背景下,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消费基础设施REITs的推出,为商业地产发展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五、展望202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预计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行业发展趋势良好。

在此背景下,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2023年度我国财经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坚定信心,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_经济增长_拐点_与新积极财政

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_经济增长_拐点_与新积极财政

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_经济增长_拐点_与新积极财政一、概要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

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的现状,探讨经济增长的拐点,并提出新积极财政政策的策略与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加速进行。

尽管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劲,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逐渐加快,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提供了新动能。

经济增长的拐点已悄然来临,传统经济模式的动能逐渐减弱,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愈发凸显。

本报告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实施新积极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包括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投资引导、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税降费等方面的工作将成为我们的重点研究内容。

报告还将探讨如何加强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佳效果。

1.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概述。

全球经济形势正在经历复杂而多变的变化。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呈现不稳定的发展态势。

主要经济体增长呈现差异化,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增速较高,但也面临着内外部压力的挑战。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上升,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复苏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全球经济也正在经历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智能经济等新动能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形势同样面临挑战和机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对于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财政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经济增长拐点与新积极财政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从财政政策分析当今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5篇

从财政政策分析当今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5篇

从财政政策分析当今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5篇第一篇:从财政政策分析当今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从财政政策分析当今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2005年– 2008年:稳健型财政政策2004年12月3~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5年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即“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但又不明显缩小,松紧适度,重在传递调控导向信号;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保证一定中央财政投资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支出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06年是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第二个年头,着力点有所侧重,更多的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透视公共财政。

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财政支农的力度加大;二是科技投入资金规模加大,鼓励自主创新;三是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加大。

2007年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是继续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基本定位仍然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2008年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着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并加强与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把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促平衡有机结合起来,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保持我国在2009年经济能够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具体做法是: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重点建设;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预计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5000亿元左右;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精选多篇)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精选多篇)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精选多篇)第一篇: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年,我市工业经济全面和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地为“*”划上句号,主要经济指标比“九五”实现了翻番和突破。

为了使“*”开局之年的工业经济再创佳绩,为了更好地捕捉信息、抢抓机遇、正确应对,我这里结合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首先就宏观经济形势及有关政策走向作个发言。

一、正确分析宏观经济形势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是“两个不变,六个隐忧”。

“两个不变”: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减弱。

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有望保持增长。

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趋势没有改变,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包括服务业和研发环节的转移继续加快。

“六个隐忧”:一是发展不平衡加剧,二是石油价格仍在高位波动,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强化,四是国际投资资金频繁冲击金融、商品市场,五是局部地区动荡不安,六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蔓延等。

国内环境是“五个有利,五个深层次问题”。

“五个有利”:一是我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内在动力较强,有利于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二是今年是“*”起步之年,中央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将全面启动实施,有利于引导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性;三是供求总量关系进一步改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四是各方面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五是我省将加大扶持苏北的力度,南北产业转移将进一步扩大。

“五个深层次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竞争日益显露;二是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四是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制环境不健全;五是经济运行中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容忽视,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较多。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复杂性、挑战性和机遇性。

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速已经逐年缓慢下滑,2020年GDP增速仅为2.3%,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剧了经济困境。

去年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6.8%,但由于政府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三季度和四季度经济增长率逐步回升,加上口岸国际贸易复苏的拉动,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现在国内经济已经回归到了上升期。

此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不断显现,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动力。

但是,环保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收紧、房地产政策调整等政策的相应加码也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少压力。

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的主要取向是“稳定经济、促进发展”。

政策明确表态,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出手”。

今年的财政政策可以明显感受到开支力度比去年略微增加。

此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资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这表明了财政政策在增强内需、稳定就业方面下了硬功夫。

同时,财政政策也将更加注重结构性改革,加大研发、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资,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政府通过减税降费、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创新创业,推进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升级。

此外,财政政策还注重做好宏观调控,特别是财政安全防范,统筹考虑资产负债表、预算收支和债务风险等多个方面,避免财政过度扩张给未来带来风险。

保社保稳定,还有去年加大对医疗和公共卫生投入也是财政政策所关注的一些重点。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并不宏观地面临太大压力,政府也加大了财政政策方面的力度,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很多的投资和扶持政策,相信未来我国经济能够逐步稳定回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及政策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及政策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及政策分析首先,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表现出多层次的特点。

我国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连续多年保持在6%左右的增速,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国经济增速也呈现出城市与农村、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差距。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快速,而中西部地区仍然面临较大发展压力,这需要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其次,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稳定增长的特点。

虽然面临国内外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如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贸易摩擦等,但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仍然保持稳定。

这得益于我国政府实施的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组合拳,为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再次,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呈现结构转型的特点。

由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和升级,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传统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新兴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不过,这种结构转型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推动结构升级和优化。

此外,我国金融风险也是宏观经济形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进程的推进,金融风险也不可忽视。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金融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风险问题,如股市波动、债务风险等。

因此,我国政府需要切实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和传导。

对于上述宏观经济形势的特点,我国政府可采取相应政策进行应对。

首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同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全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其次,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特别是要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我国产业链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再次,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和传导。

政府要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防止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最后,要加强对就业的关注和扶持。

中国2024202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2024202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24—2024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梳理(一)2024年1、经济背景1)2024年,在持续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主动改变,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GDP年均增长11.9%.2)20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3)2024年,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主动进展,初步形成了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4)2024年期间,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进而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5)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从过快偏热快速下滑,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0.6%快速回落到第三季度的9.0%,为2024年其次季度以来的最低增幅。

2、经济目标2024年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上,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限制在4.8%左右一一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限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

3)城镇新增就业100O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4.5%左右。

4)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通货膨胀。

5)年中,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状况下,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限制物价过快上涨”。

3、经济政策D政策名称与方向年初规划: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坚决实施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政策工具稳健的财政政策:A.变动政府支出:财政支出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削减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B.加大保隙措施,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C.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实施主动的就业政策。

D.实行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

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四个文件,概括起来有10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浅析我国近年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

浅析我国近年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

浅析我国近年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一国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政策工具,两者充分搭配协调才能达到最佳宏观调控效果。

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和我国国内经济领域的各类矛盾,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良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得到改善,我国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国内形势看,2004年部分领域投资过热,2005年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2006年“三过”问题突出,2007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2008年资本市场的强烈震荡……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挑战和考验,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中国经济列车始终保持了在高位平台上的快速稳健运行,年度波动控制在1个百分点以内,年均增长率达到10.6%,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4.5%高出1.36倍,已成长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

本文对我国近五年(2004-2008)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并对相应搭配产生的效果做了一定的分析。

一、2004年——“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宏观经济背景。

2004年年初,承接上一年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但同时信贷规模增长偏快,消费价格指数高位运行,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大。

其主要表现为:央行每月发布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在2004年的头四个月比同比上涨了6.3%、7%、8.3%和9.3%;油、电、煤、运全面紧张和基础原材料价格也大幅上涨。

狂飙的价格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也反映了上游行业的热度。

这主要是由投资膨胀造成的。

这年开始的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开始了新一轮“政绩工程”的基建投资热潮。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正在逐步发生变化,以鼓励投资为主要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通货紧缩的态势也在逐渐淡去,宏观财政政策也应相应进行调整。

200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财政政策转型的决定,宏观调控由“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过渡到“双稳健”模式。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具有巨大的人口和土地资源,以及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报告将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稳定且持续。

从2000年到2021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为9.6%,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消费、投资以及出口。

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作出了更大的贡献,这是因为中国的中产阶级迅速扩大,消费需求逐渐增加。

二、经济结构转型中国经济的结构逐渐从传统的以重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服务业和创新驱动为主导的模式。

这一结构转型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然而,在结构转型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就业结构不平衡、劳动力市场问题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三、开放型经济中国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参与全球化进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进一步推动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合作。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建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中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投资、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同时,货币政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给来影响经济运行。

尽管如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债务风险、资金流动性问题等,需要持续加以改进。

五、未来发展展望中国经济在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中国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方面仍需下更大的努力。

其次,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明显,这将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压力。

同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四当前我国宏观形势分析及政策叏向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我国经济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明显回落2009年受刺激政策的影响经济逐季回升2010年下半年开始在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主动性政策调控的影响下经济增势逐步趋稳增速水平回归稳定增速区间季度gdp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运行在9510的区一从中长期角度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二为新周期开启积极蓄势阶段从当前的形势看我国经济正处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第三个增长周期的调整回落期国际釐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刻基本进去如何积极把握重要戓略机遇期使我国经济顺利迈向新一轮增长周期将显得至关重要
恶性通胀总体而言对股市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 ,货币加速贬值,人们将囤积商品、购买房屋等 进行保值,资金流出证券市场。另一方面经济将 被严重扭曲和失去效率,企业经营受挫,盈利水 平下降。
在1993年-1995年连续三年 两位数的恶性通胀形势下 ,股市表现非常疲弱,尤 其是1993年到1994年通胀 持续攀升的阶段,股市下 跌态势更为明显。
积极
稳健
积 极
当然,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 ,总体看应重点关注年度财政预算、财政收支结 构与重点,把握财政收支总量变化趋势的同时, 了解政府财政投资的重点和倾斜政策,再结合行 业与公司分析做出投资选择。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所制定 的关于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 本准则,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债是国家按照有偿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也是实现 政府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具体产业结构,用于国民经济 的薄弱部门和瓶颈产业的发展,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调整,促 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二是可以通过发行国债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 流通量。
2003年到2007年上半 年,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经历了不断上调的 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转自:经济参考报复合式通胀已成我国宏观经济首要问题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

总体上,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企稳并正式步入复苏期,但在结构上,则表现出许多深层次的缺陷和失衡,国民经济的恢复还存在明显的脆弱性。

由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差异,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调整中形成了多重选择和非对称性,加剧了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

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得到了有效的支撑,但复合式通胀压力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面对后危机时期复杂的经济环境,我国宏观调控已开始转向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搭配的新框架。

全球经济政策的多重调整与输入性通胀压力2010年第4季度,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进入复苏期,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得到有效支撑。

但在总体复苏的背后,由于主要经济体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差异,主导国家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差异化和不对称性,甚至形成了逆向调节,从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复杂程度,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明显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一)美联储的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与过量美元输出2010年11月3日,美国启动了规模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政策的影响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美联储以美国中长期关键期限国债为对象连续在8个月内投入6000亿美元。

通过对关键期限国债大规模的投入流动性,可以有效的降低关键期限国债的收益率情况,从而推动市场中长期利率曲线下移,稳定市场对中长期利率的风险预测。

第二阶段是美国国内金融市场获得基础货币后,增强了对美国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第三阶段是沉淀在美国国内金融系统内部的基础货币开始通过金融、投资和贸易渠道流向国际市场,给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扰动。

第四阶段是国际市场上的资金回流阶段。

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国际收支盈余通过购买美国商品和服务,或者是购买美国国债或其他形式的证券资产回流美国,进而转化成对美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有效支撑力量。

因此,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可以有效改善美国金融市场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基本面,但有害于美元和美国经济的长期利益,并对世界经济输出了通货膨胀。

(二)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纠正与欧洲央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欧元区债务危机是典型的主权债务危机,但导致其集中暴发并大规模蔓延的原因并非仅仅由于危机国家国内经济政策的失误,欧元机制内部的两大失衡是导致这场危机的最主要原因。

第一类失衡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美欧的政策资源的失衡。

在次贷危机暴发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一方面迅速启动了规模庞大而形式多样的财政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及时推动美联储扩张资产负债表,推行“大规模资产收购计划”。

而欧元区国家则难以借助货币政策的力量来向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提供支持,欧洲央行拒绝了欧元区边缘国家提供国债融资的要求,使得欧元区国家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处于政策的跛行地位。

第二类失衡是欧元区内部主导国家(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间的权利失衡。

主导国家可利用投资、贸易和政府债务等手段向边缘国家转移危机和转嫁风险,并导致边缘国家的经济资源和金融能力向主导国家转移。

因此,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直接诱因既包括边缘国家自身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控中的内在缺陷,又受到主导国家风险转嫁的巨大影响。

尽管欧元区债务危机仍在延伸发展,继希腊之后,爱尔兰、葡萄牙也濒临危机的边缘,西班牙和比利时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危机的风险累积,但可以预见,随着两个“失衡”得到支撑和解决,2011年上半年欧元区边缘国家的债务危机将逐步平稳,国民经济运行逐渐恢复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区内国家的消费需求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恢复,欧洲央行事实上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开始形成。

(三)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向调整与输入性通胀压力在当前调控中,我国的主要政策方案与美欧形成了逆向调整,一方面加大了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极大增加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自主调整的困难。

由于国内经济政策的自主性受到限制,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也形成了波动和不稳定性,在美欧等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第4季度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急剧增大,外部价格冲击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大量流动性进入到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后,主要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和化工原料的价格开始迅速上涨,我国国内市场也受到直接的影响,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迅速上升。

过多的国际流动性在直接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同时,还加大了我国及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的泡沫。

特别是我国逆向宏观调控政策形成后,国际游资通过各个渠道加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渗透。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最新数据,截至2010年9 月, 我国新增外汇储备2330.82亿美元,而第4季度单季实现新增外汇储备1989 .97亿美元,超过前3季度的85%,增速明显上升。

在外部流动性加速进入的情况下,我国基础货币投放速度也相应加快,尽管受到加息等从紧信号的影响,但资本市场泡沫累积很快,甚至出现了过度波动的情形,在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预期的同时,强化了我国经济的脆弱性。

复合式通胀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首要问题复合式通胀是指在形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中,构成成份是综合而多元的,其表现是多种压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和集成效果。

在输入性通胀压力之外,受到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深层次原因和经济政策扭曲的影响,还表现出了货币性、结构性、成本推进性和理性预期型通货膨胀的特征。

复合式通胀管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首要问题,也是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

(一)货币性通胀是复合性通胀的基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侵扰,2008年11月,我国紧急启动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相搭配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中央银行在两年内向市场注入了17.65万亿的流动性,短期内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形成了过量流动性,诱发了货币性通胀。

至2010年末,我国M 2的存量已经达到72 .58万亿,按照年中汇率核算,接近11万亿美元,为当年度现价G D P规模的182%,为同期美国M2规模88535亿美元的124%。

(二)结构性通胀是复合式通货膨胀压力的具体表现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重要农产品和关键生产或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

从粮食作物的期货价格来看,波动并不大。

在食品中,生鲜食品的价格上涨成为推动食品价格总涨幅达到7 .2%的主因,但其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在短期内获得纠正,一般不会通过原材料市场向重要的制成品领域传递。

因此,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仍属于独立结构层面的问题,尚未到引发全面通胀的程度。

居住类价格快速上升是我国当前结构性通胀另一个重要表现。

2010年我国居住类价格上涨达到4 .5%,为C PI达到3.2%提供了22%的支撑。

而在居住类内部,水、电、气、装修等产品占到了整个居住类的95%以上。

考虑到国家发改委暂缓了理顺能源、资源价格体系的改革,预计上述价格将在2011年保持基本稳定,尽管会带来一定的扩张性的支出驱动,但总体上尚未形成全面通货膨胀的风险。

(三)成本推进性物价上涨是引发全面通胀风险的主要因素第4季度,我国重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涨幅达到10%以上, 除燃油价格外,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期价格上涨的时间和幅度保持一致。

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成本推进性通胀的主要诱发原因来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也即输入性通胀的延伸影响。

随着国内结构性通胀重心的转移,长期未能理顺的资源和能源价格体系的缺陷极易成为下一个结构性通胀的结点,也即,结构性通胀成为引发下一轮成本推进性通货膨胀的重要驱动力量,从而使我国当前的复合式通胀演化为全面通胀。

目前,国内游资已经开始进入到价格控制相对宽松的中间产品市场和必需品市场,并开始向上述大宗商品市场转移,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四) 共同理性预期的形成放大通货膨胀效应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不同,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感知在2010年第1季度成为社会共同的对通货膨胀的理性预期。

至第4季度,有73.9%的受访者表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而且持物价持续上涨预期的比例达到61.4%。

随着CPI的快速走高,我国对通货膨胀的共同理性预期开始形成。

理性预期带来的通货膨胀会在短期内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偏好、投资选择和社会菲利浦斯曲线,从而给宏观调控和人民生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创新财政供给管理,构建宏观调控新框架通货膨胀预期管理成为2011年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1年宏观调控的新框架,即“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一) 当前通货膨胀形势与宏观调控思路根据前文分析,我国目前的物价上涨压力是融合了输入性、货币性、结构性、成本推进性和理性预期型通胀于一体的复合式通胀。

下图表现了当前复合式通胀的结构和调控思路。

政策调控的总体思路是:(1)控制货币投入规模和速度,使其进入正常发行范围;(2) 提高利率,抑制资本品过度投资和消费品领域的过量游资,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归正常轨道,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资(机);(3)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坚持财政补贴、贴息、直接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等供给管理手段,对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攸关民生的战略性产业予以支持,并防止利率的进一步上升而对上述产业带来的阻碍和损害;(4)在坚持完善外汇市场建设的同时,适度提高人民币汇率,以减缓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经济的冲击;(5)在维护总需求稳定的同时调整总供给曲线,使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价格水平总体下降,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突破。

(二)构建“审慎灵活”的稳健货币政策体系稳健货币政策的核心是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

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强信贷政策指导,着力引导和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继续优化中小企业金融生态,多方面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改进和完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

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

(三)推进供给管理,完善积极财政政策体系供给管理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其中包括对劳动力、工资、价格、产量增长等的管理与调节。

当前,财政应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财税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