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美术:《聚聚散散》教案.doc

合集下载

聚聚散散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聚聚散散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聚聚散散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学设计《聚聚散散》设计王璐璐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生:吹泡泡(观察泡泡,你发现了什么)师:七彩的泡泡在空中飞舞,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挨得近有的离得远,美吗?现在我们就要把这美丽的瞬间定格在我们的画纸上,看我是怎样表现的。

利用大小不同的圆形,在画面中表现飞舞的泡泡,拼摆的过程中,可以注意色彩的搭配,关键要表现出聚聚散散,这样就表现出了美丽七彩的泡泡,这样有聚有散的分布图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聚聚散散,请同学们翻开书翻到第一课《聚聚散散》。

揭示课题《聚聚散散》二、欣赏1、在艺术作品中,重复是一种美,聚散的变化也是一种美,让我们一起欣赏两种表现的作品,它带给我们的美感又有什么不一样,请仔细观察,你感受到了不同的美感吗?谁来谈谈你的看法?生:师:第一幅作品十分整洁带给我们一种均匀,整齐,有稳定的美感,那么第二幅画充满了变化,画面里有着跳跃的节奏感,那么同学们大画家就用聚散的这种美感创作了许多作品,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大画家师如何表现聚聚散散的吧! 2、欣赏 1、出示作品师请学生欣赏,引导小组讨论:“你最喜欢这幅作品,你最想为作品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师讲解这幅画的特点:迴旋交叉,主要说的是线条,它是美术造型的一个普通又有趣的笔法。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

”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2.师;出示西方画家作品。

“大师与大师”:同样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康定基斯的又有什么不同?出示《几个圆圈》,你能谈谈你看到这幅画的感受吗?生回答师:几何图形中的圆,在黑色空间中飘浮,或重叠,或聚散,呈现出光、色的比照与视觉刺激效应。

正是在几个圆圈的大小、远近、色彩的比照中,产生了深邃的空间感,令人领略到抽象的美感。

3.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幅画。

除了,在画家笔下有这样聚散的美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着这样的聚聚散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视频)师:出了刚刚视频里出现的聚聚散散,你还知道哪些聚聚散散呢?生:画面的聚散,使我们的画面富有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将聚聚散散定格在我们的画纸上的吧!(欣赏学生作品)师:欣赏了这些作品,你们发现了定格美丽的方法了吗?生: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表现聚散的方法,真厉害。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绘画技巧:了解和掌握水彩画、蜡笔、剪刀等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创作主题:以“聚聚散散”为主题,进行创意绘画和手工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现,将绘画和手工制作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绘画材料(水彩画、蜡笔、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彩纸、绳子等)。

2. 学生准备:带齐绘画材料,准备好创作灵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聚聚散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和示范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水彩画、蜡笔、剪刀等绘画工具的使用。

3. 创意实践: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将绘画和手工制作相结合,表现出自己的创意。

4. 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美术创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水彩画、蜡笔、剪刀等绘画工具,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意表现。

2. 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观察其审美观念、创新意识和构图能力的提升。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有效沟通,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 邀请家长参与作品展览,增进家长对美术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聚聚散散美术教案

聚聚散散美术教案

聚聚散散美术教案第一章:聚聚散散的概念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聚聚散散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介绍聚聚散散的概念,分析其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效果。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的运用。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聚聚散散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聚聚散散的意义。

1.4.2 讲解:详细讲解聚聚散散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1.4.3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聚聚散散的技巧进行创作。

第二章:聚聚散散的形式与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的各种形式和技巧,提高其美术创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聚聚散散的各种形式和技巧,分析其在美术作品中的效果和表现。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的技巧。

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运用聚聚散散技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聚聚散散的形式和技巧。

2.4.2 讲解:详细讲解聚聚散散的各种形式和技巧,分析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4.3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聚聚散散的技巧进行创作。

第三章: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应用技巧,提高其美术创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应用技巧,分析其在美术作品中的效果和表现。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应用。

3.4 教学过程:3.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运用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应用。

3.4.2 讲解:详细讲解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应用技巧,分析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4.3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聚聚散散在色彩中的技巧进行创作。

第四章:聚聚散散在构图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在构图中的应用技巧,提高其美术创作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聚聚散散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聚聚散散 》

第1课聚聚散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中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教材分析通过分析教材得知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聚聚散散》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这节课的实质是如何创作抽象画,在抽象艺术语言中体现聚和散的关系,本节课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欣赏、分析、体会聚散之美,在活动中创作聚散之美。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两册的教材中学过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课文,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聚散的关系,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有一定的美术认知能力,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聚散之美。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自己的方法表现聚散之美。

五.教学过程1、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赏析,引导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说说有什么聚散现象。

2、对比简析作品,体会聚散之美。

导入课题。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板书!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体会并且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分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一)活动一:欣赏分析身边的聚散之美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资料,烟花绽放的那一刻,鲜花盛开的快节奏,蚂蚁从洞中出来进去,请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说说美不美,为什么美?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欣赏、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聚散之美。

2、引导学生回答出,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聚散之美教师总结:聚散的美都体现在一种动态上面,时间很短暂,但是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永恒的,那么我们如何将这聚散之美保存呢?(用绘画的形式将聚散之美表现出来)(二)活动二:点的聚散之美的教学1、赏析课本中的图片《粉色的音调》—康定斯基【俄罗斯】教师活动:(1)康定斯基的简介;(2)师讲解《粉色的音调》这幅画的特点:一幅抽象派的作品,他用画笔在纸上弹奏色彩的音乐,在苍蓝的天幕上,安装了一块橙黄的方框,方框那神秘的瞳仁里,浑圆的五彩音符就飘出来了,每个音符都罩着一圈粉色的修饰音。

聚聚散散(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聚聚散散(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聚聚散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聚散的构图方式,能够运用聚散构图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创作美术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聚散的概念和特点2. 聚散构图的创作方法3. 聚散构图的实践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聚散的概念和特点,聚散构图的创作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聚散构图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聚散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解聚散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聚散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通过聚散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2)讲解聚散构图的创作方法,包括如何选择聚散的对象、如何安排聚散的位置、如何处理聚散的疏密关系等。

(3)展示一些运用聚散构图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创作技巧。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聚散构图方法,自己创作一幅聚散构图的美术作品。

(2)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聚散构图。

4. 评价与总结(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聚散构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聚散构图方法,创作一幅聚散构图的美术作品。

2. 通过观察身边的景物,尝试运用聚散构图进行创作,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掌握聚散构图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聚散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讲解和引导。

2. 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难以把握聚散的疏密关系,需要教师个别辅导。

3. 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和训练来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聚散概念的讲解,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聚散的特点。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线条的粗细、形状的大小和排列密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运用这些元素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聚散关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画作中表现出人群的拥挤或空旷的景象。
2.创意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独特聚散关系的美术作品,提高创意实践能力;
3.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聚散关系,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4.文化理解与传承:了解线条与形状聚散关系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传承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深入理解聚散关系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聚聚散散》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线条、形状的聚散关系,培养学生对视觉元素的组织和运用能力,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聚聚散散》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聚散关系的奥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们将使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创作出具有聚散效果的作品,体验这种关系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聚聚散散》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聚聚散散》人教版

《聚聚散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造型要素中点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体会点的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培养学生的视觉感悟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用具:彩色粉笔。

学生用具:纸张、画笔等美术工具和材料。

(三)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造型要素中点的基本知识。

2、难点:学生如何利用画笔做出点的聚散效果,并用它们组成一幅画。

(四)教材分析点、线、面是绘画的基本造型元素,让学生在绘画中了解这些基本的造型元素,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对比关系,通过“想一想”“试一试”“画一画”,看看它们的组合关系和变化效果,并进一步了解它们在绘画中的表现方法。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用点的聚散关系来表现节奏、对称、均衡等视觉效果,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自然现象都存在着聚散关系,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大自然才丰富生动。

我们在绘画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我们的画面才丰富生动。

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一课《聚聚散散》。

板书课题:聚聚散散2、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先看书上的这些作品,康定斯基的《粉色的音调》通过将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点和色块进行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感。

教师:我们再看看这两幅学生作品《星空》和《瓢虫》。

同学们,《星空》中星星的颜色怎样?大小相同吗?形状一样吗?生分别回答。

我们再看看《瓢虫》中这些瓢虫是不是很整齐很均匀地在爬行?生答。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画?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做出正确答案。

教师:同学们,请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点的聚散现象。

学生举例子。

教师:同学们,点的聚散是使你产生什么感觉?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上面学生举的生活中的例子画一幅体现着点的聚散效果的画,并以此画为例,充分讲明白点的聚散效果,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用绘画的方法做出点的聚散效果,并用它们组成一幅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聚聚散散》 (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聚聚散散》 (2)

聚聚散散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聚聚散散小学美术教案

聚聚散散小学美术教案

聚聚散散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绘画工具和基本技巧教学重点:了解绘画工具的种类和用途,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绘画工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第二课时:线条的魔法教学重点:掌握线条的种类和用法,用线条表现物体和场景。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变化,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3. 第三课时:形状的魅力教学重点:了解形状的种类和用法,用形状表现物体和场景。

教学难点:运用形状的大小、方向、组合等变化,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节奏感。

4. 第四课时:色彩的魔力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种类和搭配原则,用色彩表现物体和场景。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的明暗、冷暖、纯度等变化,表现物体的质感和氛围。

5. 第五课时:绘画创作与展示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构思独特,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展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如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的运用。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如构思独特、表现丰富等方面的特点。

3. 评价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如认真观察、积极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聚聚散散小学美术教材2. 教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3. 素材:图片、视频、范画等4.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

第1课聚聚散散教案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1课聚聚散散教案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绘画技巧、色彩搭配以及简单的构图原则。他们对美术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运用基本的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美术创作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擅长观察模仿,有的喜欢创新实践,有的则倾向于深入思考。
-举例3:在舞台设计中,演员和道具的分布形成聚散关系,使舞台表演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5.请分析以下作品中的聚散关系,并说明其艺术价值。
-作品1:《向日葵》
-作品2:《海浪》
-作品3:《山水画》
答案:
-作品1:《向日葵》中,向日葵作为视觉焦点,分布在画面的不同区域,形成聚散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了向日葵的生命力和美丽,强调了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聚散关系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创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聚散关系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聚散关系在美术创作中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3:《山水画》中,山和水作为视觉焦点,分布在画面的不同区域,形成聚散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了山水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和谐统一,强调了山水画的意境和韵味。
4.请举例说明聚散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1:在室内设计中,家具和装饰品的分布形成聚散关系,使空间布局更加和谐和有趣。
-举例2:在园林设计中,植物和景观的分布形成聚散关系,使整体景观更加美观和有层次感。
-举例1:在绘画作品中,通过不同大小、形状的物体分布,形成聚散关系,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动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聚聚散散》 (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聚聚散散》 (2)

聚聚散散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小学美术“聚聚散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聚聚散散”的美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聚聚散散”的概念及表现手法。

2. 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及其表现。

3. 团队协作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能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将其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 生活物品或照片作为创作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聚聚散散”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和魅力。

2. 讲解:讲解“聚聚散散”的概念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种手法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作为主题,运用“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进行表现。

4.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共同提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创作美术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不同风格的“聚聚散散”美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 开展美术作品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进行反思。

2. 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聚聚散散”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反映家庭、学校或社区生活的美术作品。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聚聚散散》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聚聚散散》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聚聚散散》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聚聚散散》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聚散现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聚散的视觉艺术效果,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语言表达聚散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生活中的聚散现象,并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表现。

具体内容包括:1. 聚散现象的观察与体验: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聚散现象,如人群的聚集与散开、花瓣的聚拢与散落等。

2.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解析:通过欣赏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聚散手法来表现主题的。

3. 聚散主题的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语言,创作出具有聚散效果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聚散的视觉艺术效果,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聚散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理解和把握聚散的视觉艺术效果,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聚散现象转化为美术语言,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美术作品示例、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学生自备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聚散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1. 聚散现象的观察与体验: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聚散现象,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解析:通过欣赏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聚散手法来表现主题的。

3. 聚散主题的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语言,创作出具有聚散效果的美术作品。

三、实践与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聚聚散散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聚聚散散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聚聚散散教案及反思第1课聚聚散散教材分析: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教具准备: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

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

(板书:点线结合)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

”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执教时间:2月20日——2月22日札记: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聚聚散散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聚聚散散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聚聚散散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欣赏导入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游戏体验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1. 聚聚散散(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

1. 聚聚散散(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

聚聚散散(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聚聚散散的现象,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聚聚散散的概念与意义:介绍聚聚散散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聚聚散散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聚聚散散在实际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学生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聚聚散散的运用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聚聚散散的概念,掌握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聚聚散散的现象,并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聚聚散散的实例图片、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美术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聚聚散散的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聚聚散散的概念、意义和应用实例,让学生对其有深入的理解。

3. 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聚聚散散的运用技巧。

4. 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聚聚散散2. 重点内容:聚聚散散的概念、意义和应用实例3.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实践、总结作业设计1. 作业一:让学生收集一些聚聚散散的实例,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作业二:让学生运用聚聚散散的技巧,进行一次美术创作。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对聚聚散散有了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聚聚散散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

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聚聚散散的运用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以上教学设计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教学重点与难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策略设计的依据。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聚聚散散(7)-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聚聚散散(7)-人教版

《聚聚散散》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让学生欣赏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台。

感受聚散带来的变化
2、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欣赏生活中的聚散
你们能找出图中的聚散吗?
三、体会集散的感觉
比较两张不同的绘画作品(一张整齐排列,一张有聚有散)说说不同表现方法的画面能有什么样不同的感受。

四、游戏体验
分别找学生上台来摆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再次体会聚散给画面带来的生动、活泼。

五、表现聚散的方法
1、用颜料喷、洒;
2、绘画;
3、剪贴。

4、师出示自己绘制的作品,详细讲解剪贴法和绘画法的方法步骤。

六、交流体验
找同学和老师一同完成一幅用绘画的方法表现的聚散作品。

七、学生作品欣赏
八、学生动手尝试,体验聚和散的感觉,教师巡回指导。

九、展示评价
1、学生评价;
2、老师点评。

十、拓展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制作,聚散的运用出出可见,如摄影、设计等等。

希望大家学以致用,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事物。

聚聚散散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聚聚散散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聚聚散散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聚散散》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