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曾经说过
习惯决定命运作文
![习惯决定命运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daf733f78a6529647d535c.png)
习惯决定命运作文篇一:习惯决定命运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
”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所以人的生命不可以没有好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讲,好习惯可以决定我们命运。
据闻,一大型跨国企业,因新增分厂,急需员工,发出招聘通知的两天后,面试开始了,而面试的场所却被主考官用心设计了一番,在门口他放了一袋垃圾,而垃圾旁边便是垃圾桶,给应聘者坐的椅子放在离主考官四米多远的地方,一切都准备好了……当天来面试的人中不乏什么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而面试的结果却令人匪夷所思,被录取的竟然是个普通大学生!主考官的解释让我们恍然大悟,同时他的话也值得我深思一番,他说:“在所有的应聘者中只有他一个人在进来前把那袋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也只有他在面试开始前把自己做的椅子搬到了离我们较近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录取他的原因,我想我们还用不起那些自命清高的人。
”……而当人们以惊讶的眼神去问那位青年是如何做到的时候,他却只是浅浅的一笑,说道:“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习惯了。
”“我只是习惯了”,没错,习惯了的事做起来就会很容易,而不习惯的事总会认为很难,每个人都是这样, 所以,要养成好习惯必须从小事做起。
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那个普通大学生是幸运的,对他来说,他只不过做了一件他认为很平常的事,而正因为这件很平常的事却给他的命运带来了不平常的改变。
想必他日后的生活会像帆船一样乘风破浪直闯天际。
一种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的命运处处充满奇迹,它像风帆一样控制着各自的命运的方向。
我们也许无法选择命运, 但我们可以改变命运,拥有了好习惯,就拥有了创造命运的工具。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好的习惯尤为重要。
就拿学习来说吧,有些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踊跃发言,有些同学双休日总把是一些作业拖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完成等等。
分享快乐倾诉忧愁作文
![分享快乐倾诉忧愁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48db2bd15abe23492f4dbe.png)
篇一:《分担忧愁后的快乐》分担忧愁后的快乐培根曾经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快乐或忧愁的时候,但是我们只要学会分享或分担,就可以从中得到很多。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我的成绩急速下降,只考了83分。
回到家,我向妈妈说了这个消息,妈妈被气得没话说了,只是很失望地叹了一口气,扔下一句话:“你自己好好反思一下吧。
“随后走进了卧室。
爸爸回来了,得知了这个消息,并不像妈妈那样感到无望,而是照常数落我,还让我每天做十题奥数。
十题啊!况且还是奥数。
我伤心到极点了。
在我正沉浸在无望中,我想到了她。
她是我最要好朋友,不论是快乐的事情还是忧愁的事情,我都会分享或分担给她。
我约她到公园散步。
到了公园,我带着沉重的脚步,非常吃力地走着。
我低着头,都没有讲话。
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情,就亲切地问我:“是不是遇到什么伤心的事情了呢?“我沮丧地说:”是啊。
因为这次数学成绩不理想,所以被我爸爸数落了一顿。
“她带着安慰的语气说:”那你就努力点了,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
“”不止这样,爸爸他还让我每天做十题奥数!做错了,一定会被骂的。
“我十分激动。
她语重心长的说:”你有没有想过,只有父母爱你,才会严格的要求你,希望你能考好。
如果他们不爱你了,他们还会去管你的学习吗?即使你考0分他们也不回去管的。
你每天就乖乖的做奥数吧,因为你爸爸让你做奥数,无非就是希望你的数学成绩能提高,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你难道不能帮你爸爸实现吗?“我听了,深受感悟,还将忧愁分担了一半,我的嘴角上,露出了一丝丝的微笑。
快乐,可以传递;忧愁,可以倾诉。
把快乐传递给一个朋友,那个朋友会以他的方式和你一起享受这份快乐;把忧愁倾诉给一个朋友,那个朋友会以他的思想帮你一起分担这份忧愁。
篇二:《分享快乐作文600字》分享快乐作文600字分享快乐作文600字(一)分享?分享是什么?顾名思义,分享就是与他人共享精神或物质上的东西。
打好基础是成功的关键作文选
![打好基础是成功的关键作文选](https://img.taocdn.com/s3/m/74c5ae11aa00b52acfc7cae5.png)
打好基础是成功的关键作文选打好基础是成功的关键作文篇1:培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
现实中何尝不是这样,爱迪生经过多少尝试才发明啦电灯,莱特兄弟又经过多少尝试才发明飞机,其实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在含义上是有点错误的,失败啦不尝试还能成功吗?就像今天晚上这样。
爸爸又要带我们去游泳馆咯,我和弟弟开心得不得了,妈妈为我们拿好泳衣,我们要出发了!这是一个位于瓜沥【地名】的游泳馆,里面好大,分深水区和浅水区,进入泳池,我原本想在浅水池里享受一会儿,谁知爸爸硬把我拉到深水区的边缘,对我说;我看这里都是些旱鸭子,走,跟爸爸去深水区我们游个痛快。
听了这话,我有些生气啦,爸爸明明知道我还不怎么会游泳,拉我去深水区,爸爸自己都站不住脚的地方,我不被淹死才怪呢。
爸爸猜透了我的心思,又轻蔑的说;莫非有些人承认自己是旱鸭子啦?我是个好强的女孩,绝对不能服输,绝对不能在爸爸面前屈服,所以,我趴着游泳圈,进入了深水区。
深水区没几个人,但是十分热闹,那里都是些会游泳的,拿着游泳圈的好像只有我一个,水花四溅,沾的我脸上全是水,那种感受是十分难受的。
我慢慢进入泳池,套好游泳圈,用手用力划向中间,但是爸爸又开始捣乱我啦,他要我把泳圈放开,用手掌拖着我的下巴,用自己的力气游过去,哼,像我这种脾气,才不会要丢脸呐,所以,我想也不想的把游泳圈扔在一边,爸爸拖着我的下巴,让我游向中间。
游着游着,嘿。
我的身体好像真的有种浮力啦,我可以用自己的力气浮起来了,但是我高兴的太早了,猛然间,爸爸放手了,我像是全身无力似的沉了下去,幸亏爸爸还有点人情味,很快的接住了我,我喝水喝的肚子都快胀啦,还吃了几个酸鼻头【本地方言】哼,我把手一甩,用水泼像爸爸,这下他脸上全是水了,呵呵呵。
其实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的,如果不是爸爸的激将法,我也不敢尝试去深水区游泳啊,有勇气尝试啦就好了,虽然还是没有学会游泳但是我相信在我未来好多次的尝试下,我一定会学会的,尝试,就是为成功打好基础。
教练三大核心信念
![教练三大核心信念](https://img.taocdn.com/s3/m/c177122d482fb4daa58d4b3e.png)
相信是一种力量,教练的信念就是始终相信。
培根曾经说过:“对人的相信,对人的热情,形象点儿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是的,相信是爱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有了相信,夫妻才会和谐共处,白头偕老;有了相信,朋友才能坦诚相待,推心置腹;有了相信,陌生人之间也能够传递爱的温存;有了相信,人生会因此而开阔,生命会因此充满爱的味道!教练的信念就是始终相信每个人——教练三大核心信念之一相信每个人都是九牛之人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美丽动人的故事:据说,在古希腊的某个村子有两个兄弟阿舍和阿得,到了适婚年龄还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女孩。
于是,两人便驾着自己的小船踏上“觅妻”之路。
离开家乡之后,他们摇啊摇啊,摇了九九八十一天,走过了七七四十九个岛屿,也没有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妻子,不是未嫁的女人看不上,就是看上的女人已出嫁……就在他们快要绝望时,他们来到一个小岛,在他们的小船靠近岸边时,阿舍的眼睛猛地一亮:那个在捡贝壳的女人不就是自己要找的另一半吗?!他指给了阿得,阿得摇了摇头。
嗨,她的相貌和气质太一般了,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样子长得也不怎样!但阿舍很坚决,她就是我要找的女人!于是阿得陪着阿舍上了小岛到当地去打听,打听到这位姑娘名叫阿秀,正待字闺中。
然后打听提亲的风俗,当地人告诉他,这个岛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男人要向女人提亲,是要用牛来做聘礼的。
而牛的多少代表了女人在男人心目中的价值。
一头是很差的,是那种见一面以后再也不想见谁也不想娶的丑女,二头是勉强看得过去的,而一般普通的女孩子就是三头、四头牛,能用六头牛作聘礼的已经是很不错的那种漂亮贤惠的女孩了。
而最多是用九头牛,这样的女孩子是非常优秀象仙女般的了,相当罕见,这么多年来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人送过九头牛。
结果阿舍想方设法买了九头牛,在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后,选了个良辰吉日,牵着九头牛浩浩荡荡地赶着牛群去提亲了。
开卷有益作文8篇
![开卷有益作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4ca824ad02de80d4d8407f.png)
开卷有益作文8篇【篇一:开卷有益】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说明了读书对人类的重要性,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错,知识就是力量。
自古以来,许多的仁人义士都为我们作出了垂范……明朝初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从小酷爱读书,但因家境贫寒,没有办法买书来读,于是他想尽办法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到之后,亲手用笔抄写焉,约定好期限按时归还。
冬天,砚池里的水都结成了冰,人冻得手指都不能屈伸,他也从不懈怠。
因此他得以遍观群书,成为一代鸿儒。
与宋濂相比,确实感到羞愧。
我们拥有无比优越的读书条件,有什么理由不向他学习呢?坚持不懈的阅读,既是对头脑的充实,更是对心性的磨练。
我希望每个有作为的青少年都能够多读书,读好书,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一个部分,为最终走向成功之路奠基。
江总书记说过:“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
”这句话同样提醒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处在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只有通过全民读书,社会才能进步,科技才会发展,祖国才会更加富强!而生之为人,我们的生命要有灵魂,灵魂之源于内心的智慧之泉,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无止境地学习,这眼泉水才会永久奔流,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得到升华,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更加地有价值。
记住,开卷有益!【篇二:开卷有益】在人们生活中,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书能带给你知识,使你开拓视野;书能带给你乐趣,使你无忧无虑;书能带给你进步,使你充满自信。
看书,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乐趣,开卷有益。
书,时刻与我们相伴。
对于有的人来说,书只是贫乏的文字,是枯燥无味的语句,是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
而有的人甚至都不愿意看书。
而你们又何曾到过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所学的知识书;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广告书;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书,文字书……与与我们形影不离。
读史明智
![读史明智](https://img.taocdn.com/s3/m/d29e14ef770bf78a652954cb.png)
读史明智,是每一个读书人内心的渴望。
大哲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固然主旨是宣传读书的益处,强调读得每一种好书都能使人裨益,但其将”读史使人明智“放在第一位,我认为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基于读史的重要性。
故而,读史是每一个试图对人生或者历史发展规律有所了解的人的必经之路。
但读史这条道路上人群摩肩接踵,真正能小有所成的人却是非常稀缺的,大多数人不过是增添了一些谈资,或者是成为了”一站到底”中“百科全书”型的人物——很遗憾的是,单纯知识信息片段的占有量已经远远不是评估当代知识工作者生产力水平的最核心指标和标准了——可见,读史明智殊为不易。
是啊,总有人会说读史的目的是鉴古知今。
诚然,千百年来人性的根本没什么变化,似乎现今一切事件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相似参照,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出预判。
可是事实是历史的车轮往复向前,前人犯下的错误,后人又用“花式”重演。
我们能了解过去,但却只能看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
那么,读史究竟有什么用?读史真得能明智吗?个人浅见,读史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浅层次的,也就是读进去了,熟知了历史过程、朝代演变、人物传记等。
好处当然是拥有了大量有趣的谈资和塑造了读书人形象。
可惜的是,饶是你学富五车饱读诗书,而可能并不拥有实际运用的”硬货“。
所以我一直都认为,看一个人如何读历史是最能有效区分他“读死书”还是“读活书”的,无它,因为在读史这个领域很容易被“死书”的一些收益诱惑,执迷不悔越走越远。
第二个层次呢,就是真正从史书中有一些体会,跳出固态知识的范围,将史书变成方法论,也就是通过研究历史更替的规律和梳理塑造历史观,提升自身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样子对于关于人生或者历史发展规律能有更为深刻的见解,避免走入与历史车轮前进方向相悖的方向。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阅人历事,这样一个人的素养、胸襟、眼见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国旗下的讲话稿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国旗下的讲话稿](https://img.taocdn.com/s3/m/0f9af1e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3.png)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国旗下的讲话稿国旗下的讲话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
“叶圣陶爷爷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确实,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
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
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致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
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就拿与我们亲密相关的学习来说吧。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不刻苦、不用功,考试常常得不到高分;我们也看到,有些同学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压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开了夜车还做不好。
其实,这完全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
而假设你不能养成好的习惯,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踊跃发言,不钻研难题,这些习惯不但不能进步效率,而且对你身心开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身。
”这样一来,你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
让我们从如今做起,从今天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共同创造辉煌的将来!国旗下的讲话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各位指导、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中小学生》。
古人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想学会理发来帮寺庙的和尚剃发。
于是他就开始用冬瓜练习,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时总要顺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
没多久就学会了如何剃发,当他第一次帮人剃发,去打水洗头时,“顺手”把剃刀插了上去。
知识就是力量(完整版)
![知识就是力量(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7985f0da38376baf1fae50.png)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识就是力量》同学们,你一定羡慕神话故事中那些力大无比的人吧!你一定也幻想自己能成为呼风唤雨,所向无敌的英雄吧你知道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让我来告诉你,要想实现这个愿望的窍门,就是学好文化,练就本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现在这句话已被无数个事实所证明.知识就是力量,只有拥有了知识,才能帮助人们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才能有现在这样发达的社会.假如不懂得地质学,人们就不会知道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下的宝藏;假如不懂得信息科学,就会变成耳聋眼花的现代人;假如不懂得基因科学,就不能克服遗传障碍,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知识就是力量,建设祖国需要知识,管理国家需要知识,建设好我们的学校同样也需要知识.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难以在现代社会生存;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国家,就会落后,挨打.那么怎样才能拥有知识呢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为写《资本论》,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以致于在他的座位下面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脚印.宋朝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在他房中,柜里装书,桌上堆书,床上铺书,他睡觉枕的还是书.所以他给后人留下了9000多首诗,成为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也是视时间如生命,视知识如美肴,为了学习,工作都彻夜不眠,以致于写出了那么多激情飞扬的文章和诗词,新中国也才能够从此诞生了.毫无疑问,这些人的成就与他们的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同学们,他们那些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尚且认真读书学习,而我们现在的条件这么好,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尤其是我们这些同学,在这样一流的学校里,家长,老师,还有餐厅的阿姨们给我们创造了那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加发奋学习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趁着我们还年少,正是学习的黄金时间,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新学期,新起点;新的一年,新的召唤,让我们从今天做起,把握好今天,你将会拥有更加快乐的明天同学们,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腾飞需要科学技术;时代告诉我们,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祖国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接班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向着世界科技的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吧!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第二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她就出自弗朗西斯培根之口。
关于行为习惯的演讲稿(精选26篇)
![关于行为习惯的演讲稿(精选2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26c43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3.png)
关于行为习惯的演讲稿(精选26篇)关于行为习惯的演讲稿篇1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追求好习惯。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些良好的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
就说鲁讯吧!他从小就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他要求自己要抓紧时间,还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他终于养成了好习惯,后来成为了中国有名的作家。
而现在,有很多同学不但迟到,甚至还会出现旷课的现象。
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啊!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同学不刻苦,不用功,所以总是常常得不到高分。
有些同学周末总是在玩,总是把作业留到星期天晚上再赶着做。
这完全是习惯的问题。
而如果你不能养成好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踊跃发言,不懂的知识也不闻不问,这些习惯就会使你成绩下降。
所以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去改正,比如说: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有时间就读一下课外书,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就能上升了。
平是在大街上,总是看到很多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羞耻。
为什么在外国,总是可以看到用中文写着“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扔垃圾”的标语牌呢?这都是因为有一些人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我们中国人民丢脸。
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说小时候形成的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养成好习惯。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増强越好。
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好习惯用加法,坏习惯用减法。
其实养成习惯并不难,重要的是坚持到底,很多人在培养习惯的是后总是半途而废,使旧习惯又卷土重来了。
同学们,你们要知道,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为了我们人生,让我们一起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吧!关于行为习惯的演讲稿篇2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文明小学生》。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89e134756c175f0e7cd137d5.png)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培根曾经说过:“阅读使人充实……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这说明读书对人的合理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学习,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种教师实际行为,不是一句空话。
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读书能启迪人的智慧,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这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教师应当具备学科知识素养,这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相同学科的要求。
教师在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素养之外,还必须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素养。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因此教师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以及具备教育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个性和品德形成的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规律教育学生等。
而上述素质的获得都需要读书。
我认为读书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始终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应该多读书终身教育理念使人们对教师教育也有了新的理解:学校正规的、系统的教育,不再是教师受教育的终结,而只是其教学生涯中受教育的一个阶段;教师受教育的过程应该延伸到成人乃至终身。
“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教育才能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教育需求,这是时代和“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对教师提出的共同要求。
为了实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多读好书,使自己的教育生命的到最大的成长。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你怎么看这句话?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你怎么看这句话?](https://img.taocdn.com/s3/m/8c50ecc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8.png)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
确,你怎么看这句话?
书是精神食粮,这句话得到了很多人的认证。
读书使人充实——读书多了,眼界自会不同,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便是这个。
讨论使人机智——讨论就是交流,是思想的碰撞。
自己一个人埋头苦读,不跟别人讨论,理解的不会十分透彻,好的想法往往是碰撞出来的。
笔记使人准确——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好,过段时间也会被时间冲淡许多,而记录下来的内容,却可以保留很久。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https://img.taocdn.com/s3/m/e8bb83a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6.png)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
”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
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
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
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来讲,尤为重要。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
”再看看我们周围,有人勤奋,有人懒惰;有人认真,有人马虎;有人惜时如金,有人挥霍光阴;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勤奋节约的人收获幸福,铺张浪费的人收获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梦想都成真……事实告诉我们,有怎样的行为习惯,就有怎样的人生!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
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
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好习惯成就大未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资企业招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样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可是,未曾想到,没有提问,没有出题,短短10分钟,他们都失败了.原来总经理借故离开了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意非凡,围着总经理的大写字台,看看这个材料,翻翻那个资料.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他们纳闷,总经理说:"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被录取,因为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东西的人."这些年轻人一听,顿时捶胸顿足:"我们长这么大,从没觉得乱翻别人的东西是多大的错,有这么严重!"知识,能力固然重要,但好的习惯往往能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不经意间,助你一臂之力.一个坏习惯也常常能让你从悬崖上重重地摔下.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文明礼貌,微笑对待每一个人;学会尊重,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上下楼靠右行,勤奋自强,天天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同学们,这些你都做到了吗可能有些同学回答的很干脆,我做到了,有些同学回答的很惭愧,有部分做到了,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回答,肯定是没有做到的.今天在这里,我送给所有同学们一句话,希望同学们记住并去理解它的意义"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这也是三好学生中的品德好,学习好和身体好,品德不好,将来可能会犯罪,是破坏分子;学习不好将来是会被社会淘汰的没有能力的人,是无用的人,是次品;身体不好,将来没有为祖国奉献的双手,没有为祖国奔波的双腿,没有为祖国呐喊的心,那就是废品了.同学们,希望你们从今天开始,养成好习惯,明天成就大未来吧!。
人的美在于灵魂美
![人的美在于灵魂美](https://img.taocdn.com/s3/m/5bf99d4d5acfa1c7aa00ccef.png)
人的美在于灵魂美培根曾经说过:“许多容颜俊美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的美,而放弃了内在的美。
”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在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可见,人的美在于灵魂美。
灵魂的美到底有哪些呢?灵魂的美在于道德。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有些事物是由于它们的本质而美,例如道德。
”魏晋时,某县有个将军叫许允,他的妻子德才兼备,就是相貌丑陋。
许允不愿意娶她,并责怪她说:“妇女应该有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这四德,你具备哪几条?”新娘说:“我只缺少美貌罢了。
在美中,德行美排在首位,你好女色而不重德行,怎么能说你知书达礼呢?”许允惭愧。
此后,夫妻俩互相尊重,恩爱到老。
当今,有的人的道德逐渐沦丧,在公共场所上闹事,在公园里践踏草坪,乱摘鲜花,在树干上乱写乱画,毁坏公共设施,公共汽车上不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互相打闹、推撞,在别人的家门前乱扔垃圾,对一些犯罪行为视而不见,对自己无益的事情充耳不闻……那么,他们即使有俊俏的外表,也只是虚幻的。
灵魂的美在于修养和知识。
良好的修养能使人形成文雅的气质、风度,而缺乏修养的人往往品行粗野、野蛮。
一个人尽管他的穿着有多么的漂亮,样子有多么的迷人,若然他没有良好的修养,在别人的面前,无论他怎样的掩饰,始终会露出自己不好的一面,外表多么漂亮也是没有用的。
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注意学识的修养,文明素质的提高,是增加外表美和灵魂美的途径之一。
冯玉祥将军出身行伍,开始没有什么文化,又具有军阀气。
后来,他潜心学习,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忧国忧民,积极抗日,这时的冯将军意气风发,气宇轩昂,外有男子汉的不屈不挠的威仪,又内秀其中,眼光敏锐,思维清晰。
相比之下,曾为冯将军部将的韩复榘虽读过几年书,但投身军队后就不在接受文化熏陶,只有率兵作战的英勇,后来他在济南大学校庆会上对学生训话道:“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七八国文,兄弟我是个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这种缺乏修养的人,犹如鲜花没有芳香,还美吗?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个人去见工,本来他的学历是不符合老板的要求,但他在面试完毕后,有礼貌地向老板鞠了一个躬。
读史使人明智
![读史使人明智](https://img.taocdn.com/s3/m/92bcf80c3169a4517623a30e.png)
读史使人明智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
所以,细细品读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宝库,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我们会收获到:学会分辨历史上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使我们拥有更加开阔的心胸,睿智的头脑,敏锐的目光,高远的志向。
读史,让我明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为之倾倒,为之膜拜的人物: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千古智圣诸葛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圣李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热血诗人文天祥还有纵横沙场,所向披靡的常胜将军韩信的风采;单枪匹马,浴血搏杀,保护刘婵突出重围的五虎上将赵云;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大败吴国的越王勾践;更有深谙兵法谋略,长于纵横之术,将整个春秋战国掌控于股掌之中的著名政治家鬼谷子阅读他们,就如同与大师携手同游,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智慧,还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读史,让我明白,做人要诚实,为人要正直。
孔子学生曾子宁可杀掉猪也要妻子履行诺言,以此来保护孩子纯净的心灵,培养从小讲诚信的美德;秦末的季布,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于是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美名万古流传;韩信落魄的时候,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侯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北宋词人晏殊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晏殊当职时,京城的大小官员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只和兄弟们在家读写文章。
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只有诚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你怎么看这句话?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你怎么看这句话?](https://img.taocdn.com/s3/m/3e838b6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1.png)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充实,讨论使⼈机智,笔记使⼈准确,你怎么看这句话?培根是英国⽂艺复兴时期散⽂家,哲学家。
他说的“读书使⼈充实,讨论使⼈机智,笔记使⼈准确”这句话是从他的写作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这⾥⾯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弗朗西斯·培根单纯从写⽂章⽅⾯,我们需要读书,讨论和笔记。
⼀篇好的⽂章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读书,然后,在社会友朋间不断地讨论,辨识⾃⼰的题材选择与确⽴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记好笔记,写好⼼得。
从⼈⽣⽅⾯,这⾥充满着哲理。
⼈,需要充实。
尤其是思想充实,读书是个很好的办法,起码防⽌⽼年痴呆。
⼈,需要机智。
尤其是在办事处事的关键的危机时刻,更需要机智。
机智从哪⾥来?从讨论中来。
与社会,与亲朋好友讨论,在各种场合下讨论,在讨论中寻找灵活与机智,因为在与⼈的⾔谈举⽌中我们会很⾃然地去认知与接受机灵。
当遇到千变万化的事件时,⾃⼰就会很从容地应对,不会慌乱⽽束⼿⽆策。
⼈,需要准确。
尤其是关键环节上所做出的决定,采取的措施必须要准确。
⽽这个准确从哪⾥来?从⾃⼰的笔记中来。
我们记笔记很多是在读书笔记或者是⽣活笔记。
这两种笔记⼗分重要,因为在记笔记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会很⾃然地明确事情的本质与因果,然后,会根据所笔记内容,来确定⾃⼰的思想观点认知。
那么,我们做任何事会准确地把握,避免或减少失误。
总之,培根“读书使⼈充实,讨论使⼈机智,笔记使⼈准确”这句话,对我们⼈⽣帮助很⼤。
⼈活着要多读书,多参与⼈群活动,多写笔记,这样做留下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钱买不到的精神⾷粮,对⼈⽣意义重⼤。
人与自然的名言名句培根
![人与自然的名言名句培根](https://img.taocdn.com/s3/m/af827a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1.png)
人与自然的名言名句培根人与自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关系。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人类也在不断地与自然进行着互动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培根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自然是最好的艺术家。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自然是最好的艺术家,这句话意味着自然的美丽和独特是无法被人类所超越的。
无论是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还是小自然的花草树木,都展现出了自然界的独特之美。
人类可以通过欣赏自然的美丽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愉悦。
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欣赏着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丽,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与世界融为一体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我们忘却了尘世的烦恼,让我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同时,自然也是人类的良师益友。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和智慧。
人类可以从自然中学习到很多东西。
例如,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法则和生活方式。
它们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和智慧。
人类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与环境和谐相处,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
同时,自然界中的景观和气候也给人类提供了很多启示。
例如,人们可以从四季的变化中学习到生命的轮回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自然也是人类的庇护所和供给者。
自然界中的资源和能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例如,水、土地、空气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而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则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能量。
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能源,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和交流的关系。
自然是最好的艺术家,它展现出了独特的美丽和智慧。
人类可以通过欣赏自然的美丽和学习自然的智慧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智慧。
同时,自然也是人类的庇护所和供给者,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正如培根所说:“自然是最好的艺术家。
培根关于时间的名言
![培根关于时间的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2dc4efc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4.png)
培根关于时间的名言
培根是英国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其思想和名言被广泛传颂。
其中,培根对时间的探讨和思考,给了人们很多启示和思考。
时间是一种思想和体验。
我们常说时光荏苒,时间飞逝。
但实际上,时间是无感知的。
它不是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和触摸的物质,而是一种抽象概念。
我们感受到的,是时间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对于培根而言,时间是非常珍贵的,是最有价值的财富。
培根曾经说过,时间是大自然的财富,却又极易被挥霍。
这句话非常深刻,意思是说时间是很宝贵的,它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但是我们很容易就会挥霍它。
我们总是拖延时间,浪费时间,错过了很多不可重复的机会和人生的精彩。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时间,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
时间一经流逝,就永不再来。
我们要想充分发挥时间的价值,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时间管理的计划。
我们需要设定目标和计划,明确我们要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完成。
我们还需要学会选择和调整优先顺序,及时处理重要的事情,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决断和果断。
时间就像一把宝剑,可以用来创造奇迹,也可以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我们要时刻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和有限性,及时作出决断和行动,不要拖沓和犹豫。
总之,培根的时间名言,让我们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善于利用时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人生的精彩。
弗朗西斯·培根语录
![弗朗西斯·培根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508e5f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5.png)
弗朗西斯·培根语录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知识一直被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知识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首先,知识赋予个人力量。
在现代社会,知识是获取成功的关键。
无论是在职场竞争中,还是在个人生活中,拥有丰富的知识都能让人更加自信、更有竞争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个人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其次,知识推动社会进步。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新都是源自于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制度的变革,都离不开对知识的不断探索和应用。
正是因为有了知识,人类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创造出一个个奇迹般的成就,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知识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不会因为使用而减少,反而会随着分享和传播而增值。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从而让整个社会的智慧之树不断茁壮成长。
总之,弗朗西斯·培根的这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深刻地揭示了知识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社会,知识都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力量,它能够赋予人们力量,推动社会进步,成为人类宝贵的财富。
让我们怀着对知识的敬畏之心,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让知识的力量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马克利奇《埃及志 》名词解释
![马克利奇《埃及志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f89b2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6.png)
马克利奇《埃及志》名词解释我们都知道,只要有意义,那么就必须慎重考虑。
了解清楚马克利奇《埃及志》名词解释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总结的来说,一般来说,要想清楚,马克利奇《埃及志》名词解释,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
培根曾经说过,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
带着这句话,我们还要更加慎重的审视这个问题:经过上述讨论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既然如此,王阳明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我希望诸位也能好好地体会这句话。
就我个人来说,马克利奇《埃及志》名词解释对我的意义,不能不说非常重大。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审视一下马克利奇《埃及志》名词解释。
要想清楚,马克利奇《埃及志》名词解释,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
就我个人来说,马克利奇《埃及志》名词解释对我的意义,不能不说非常重大。
我们都知道,只要有意义,那么就必须慎重考虑。
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那么,现在,解决马克利奇《埃及志》名词解释的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一般来说,生活中,若马克利奇《埃及志》名词解释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
总结的来说,博曾经说过,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
维带着这句话,我们还要更加慎重的审视这个问题:马克利奇《埃及志》名词解释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马克利奇《埃及志》名词解释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
培根曾经说过,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带着这句话,我们还要更加慎重的审视这个问题:总结的来说,马克利奇《埃及志》名词解释,发生了会如何,不发生又会如何。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既然如何,现在,解决马克利奇《埃及志》名词解释的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米歇潘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带着这句话,我们还要更加慎重的审视这个问题:斯宾诺莎曾经说过,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精选初一尝试600字作文
![精选初一尝试6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62856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72.png)
初一尝试600字作文1培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跌倒再爬起,不断的绝望,在抓住希望。
记得是六年级上册,那时我们刚刚学习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按套路肯定要些所谓的“总结”,果不其然,老师让我们写《综合性学习总结》,我本以为应该很好写的,但却无从下笔。
“如果按常规的老写法写的话,虽然能勉强过关,但却千人一面,毫无新意,这样的文章不出彩,读者怎会去读呢?倒不如仔细构思,不按常规的老套路的写法写。
”我有些犹豫不决,“这想法是好,但成功率小,如果失败,那岂不是”“但是人的一生就在于不断的尝试,不断的突破自我啊!”我决定试一试。
我很快从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典》身上找到了灵感,“对呀,用文言文形式写啊!可是”我又开始犹豫不决了,这对我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毕竟我一个刚接触文言文的新手,还是十分生疏的,正当我左右摇摆不定的时候,我想起了。
培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
”这句话让我热血沸腾!我拿起笔疯狂的写了起来,灵感源源不断的爆发,我任由灵感在笔尖挥洒,“呼”在一阵疯狂后,我又回归了平静,但却是十分快乐十分激动的,如同拿破仑发现了新大陆!我突破了自己!一种莫名的荣誉感随之而来,它仿佛给我戴上了桂冠。
我很自豪!这种在勇敢尝试后的甜蜜滋味如同苦笑中的一缕清风,令人心旷神怡。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的尝试,不断的突破自己。
初一尝试600字作文2每个人的成长都会伴随着无数次的尝试,这一次次的尝试也将成为我们帮助我们更好前行的垫脚石。
时而悠扬,如涓涓细流,时而激昂,像浩浩波涛,有时静缓,如一泓碧水,时而急奔,像涛涛江海,有时轻盈,如叮咚泉水。
悦耳动听的琴声弥漫在我课余生活的上空,通过一次次的练习与尝试,我已经拿到了钢琴八级等级证书。
在闲暇的时候,我会拿起我的证书,回想我那一次次的考级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从这一点来说,每个人都要爱读书、常读书。
从教师的职业来看,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因为伟人和罪人都有可能在他手中形成。
作为一名老师,要时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素养,在学生面前要以身作则,这样,学生才会效仿你,学习你。
一个个人素养低下的老师是不可能培养出伟人的。
阅读经典名著无疑是提高自我修养的良好途径,只有这样,教师的心灵才会变得高尚,远离庸俗,才会带领着学生走向高尚,把教育做到更好。
那么何谓“经典”?经典就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
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
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学习和精神发展。
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也是他的阅读史。
从2005年开始,我们鼓楼小学就开展了“让经典走进校园”的读书活动。
学校给每一位教师发经典书籍,教师给每一本经典做读书笔记,教师带每一位学生阅读经典、品味经典……读书是需要读书心境的。
有了阅读的心境,有了阅读的氛围,我们鼓楼小学形成了强大的阅读磁场:人人想读经典,人人爱读经典。
当我静下心来阅读经典的时候,我发现真正大的世界是书籍,它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
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
古语言:读书知理,读书给人以智慧。
爱因斯坦在读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子进入一个新纪元。
马克思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积极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阅读经典会让我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我有着独特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从而也让民族的未来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更为正确的指航标。
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
阅读经典,这个是我们永远需要的,因为任何对经典的了解,都会让我们人文的价值、人文的精神不断地升华提高。
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要做学习型和反思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承担教育工作的重任;只有时刻思索才能不断发展;只有不断阅读才能为人师表;只有多读经典,才能让教师引领孩子们更好地去感悟生活、品味生活、创造生活;只有多读经典,才能使师生在理智的思考中,让心灵飞跃,让生命达到圆融自在的境界!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传承,教师每天都和书本打交道,更需要阅读经典。
教师阅读经典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
经典阅读要读大家著作。
名师大家的著作,是经得住实践与历史的考验的。
教数学的老师可以读一读笛卡尔、莱布尼茨、罗素的著作,如罗素的《数学原则》是对于概念的意义理解,即使从哲学角度,也会有重要收获。
教外语的能不能读一读语言学专著,比如索绪尔的《语言学教程》,教语言的要理解语言。
语文老师要想教学到位,一定要认真研读吕叔湘、叶圣陶的学术论著,了解他们的教学观,他们的很多东西是颠扑不破的。
随着时代的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要有一定的学术宽度。
知识面太窄,发展有限,也会影响深度。
学文科的教师要染指一下数理逻辑、科学史、技术发展方面的知识,学理科的教师,更不能有人文缺失,提高文字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能直接影响教学效应。
进一步说,无论哪一科教师,都应该学习教育哲学。
教师自身应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自立自强、人际和谐等,那么,《学记》、《论语》、《孟子》等典籍不可不读。
手捧一卷古籍,凝神静气,神交古人,心飘万里,那是何等的怡然自得,何等的心胸俱醉。
金钱、权力、名利、冤屈等等,全部一扫而空,真可谓:“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每读一本,自己的知识库里又补充了新的血液,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又多了一分了解,少了一分无知。
阅读经典还要有做学问式的阅读态度,“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快餐式的文化,来得快走得也快,没什么根底,对此教师应该有所不为。
做学问讲求精思炼志,“吹尽黄沙始到金”,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该励志。
教师崇尚阅读经典,阅读经典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具有教育智慧与人格力量,让教育发展保持旺盛的朝气与活力。
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院长、教育科学博士、教授、功勋科研人员。
1918年他以乡村小学教师职务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从1929年起,开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担任过俄罗斯教育科学院缺陷儿童研究所所长。
从1957年到1977年这20年间,他和“教育与发展”室的同事们一道,以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为课题,进行实验研究,其成果主要反映在《教学与发展》、《和教师的谈话》等150多篇教育著作之中。
其中的《论小学教学》《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曾经是苏联教师的必读书,而且被译成多种文字,享有世界声誉。
《和教师的谈话》中赞科夫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引导并启发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具体事例等方式,将他在长期实验中积累的经验及教学思想,浅显易懂地介绍给了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
赞科夫认为教师从事的是专业性强,有创造性的工作。
教师要注意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关注于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育工作者要以鲜活的有感召力现实生活实例教育学生,从正面,从可视、可感的层面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生活。
教育教学组织中,赞科夫强调教师要有民主与平等意识,教师要有爱心,他认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关系如何。
”“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我们每个老师的班上都有为数不少的“难看”的孩子,他们学习成绩不好,还有许多缺点。
我们该如何去爱他呢?要爱儿童,必须得深入去了解他。
了解他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的精神世界,去尊重他们。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赞科夫认为,“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现实生活是科学知识的源头活水。
他告戒我们说:儿童是活生生的人,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之心。
教师不仅让孩子们认识眼前的世界,还应该告诉他们遥远的地方是怎样的,他们会很喜欢听,也知道世界并不只是眼前看到的这样。
在课堂教学中,赞科夫主张通过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智力,并进一步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他认为智力包括了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
这其中尤其要重视发展观察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赞科夫鼓励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选用“能使儿童真正开动脑筋”的教材与教法,尽早地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儿童越学越聪明,越学越主动,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
赞科夫尤其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强调观察力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如果学生的观察力有限,那么他的知识就是浮光掠影的,他的知识就缺乏坚实的基础,就会流于空谈。
观察力是任何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品质。
在教育的理念上赞科夫强调“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以学生为出发点,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赞可夫强调,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将学生的水平拉高就低,使之一般齐,降低教学要求,限制优等生的发展,而是让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在自己的智力起点上,按照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得到最理想、最充分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区别对待”,力求将相同或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上。
他反复强调要“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教学的结构好比是“因”,而学生的发展进程好比是“果”。
“传统教学体系没有教给学生创造性、首创精神和独立性,甚至使学生缺乏大胆想象的勇气”。
“我们没有勇气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往往是依赖家长和教师”,“我们在学校里很少思考,而更多的是背书。
”这些经典的“谈”话简直就是中国减负,发展创造力,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原因。
《和教师的谈话》可谓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教育百科全书。
赞科夫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之一,与美国布鲁纳和德国根舍因相齐名。
他所创立的实验教学体系(也称新教学论体系),反映着世界教学论发展的一大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苏联乃至世界的教学改革发生着重大的影响。
阅读这本书,与大师对话,走进大师,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更丰盈,我们的精神更丰富。
儿童是成长的生命。
如何让儿童的成长变得顺利,变得符合儿童的天性并且也符合成人的文化期待,是每一位家长都用心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关心儿童、爱护儿童的出版人和教育工作者所用心思考的课题。
我在两年前撰文专门论及了儿童图书出版的主流应该是人文主义的,即儿童图书出版应该以经典的文学作品来塑造儿童的阅读文化,让每一个儿童在经典的书香中学会感悟世界,学会理解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感受美与爱。
二十多年来,河北少儿出版社为儿童读者奉献过许多精美的文学图书。
最近,该社又要出版了《美丽的乔》《野性的呼唤》《黑骏马》《拂过杨柳的风》《狼还莫戈里》《列那狐的故事》等“世界经典动物故事”,并把这套书作为重点图书献给儿童读者,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文化眼光的。
这套“世界经典动物故事”是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桑德斯、杰克·伦敦、英国著名作家安娜·西维尔、肯尼迪·格雷厄姆、罗德亚德·吉卜林和法国著名作家玛·阿希·吉罗夫人等人的代表性作品,其中罗德亚德·吉卜林还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其他五位作家也是西方文学史中非常有地位而且影响至深的文学大家,他们这些作品我觉得与其他的西方文学经典相比,更不一般:它们既是属于儿童世界的“动物文学”,属于儿童文学的经典,又是得到广大成年读者喜爱的“西方正典”。
这些作品都以动物为视角,刻画的是动物形象,展现的是动物的性格、情感、美德等堪与人性媲美的品质,它们有的是“散文体童话”,有的是“诗意小说”;有的是“丛林故事”,有的是“荒野的声音”;有的表达智慧与友爱,有的展示坚韧与美好……它们不仅仅是一般的大自然的文学书写,因为这些作品与其说是“写动物”,“写原野”“写森林”,不如说是“写人”。
也就是说,它们都有深刻的隐喻意义——作家借动物世界来展现人的社会,来展现人性,来表达普遍的生活哲学和人生命题。
因此,这样的作品与那些完全写人的文学经典相比,更加给人新鲜感和惊奇感,更加富有艺术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
小时候由于爸爸和姨父是老师,他们鼓励和支持我的课外文学阅读,我有幸阅读了很多儿童文学经典,那种阅读体验今天已经变成了幸福的回忆,它时常给我美的召唤,甚至在潜移默化中修正我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