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Ⅰ第讲义3章第9讲

合集下载

9.弹力及胡克定律—【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机构)

9.弹力及胡克定律—【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机构)

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1 年级:高一年级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类型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T同步——弹力同步知识梳理一.弹性形变和弹力1.弹性形变和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变化.①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②非弹性形变:外力撤去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2)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填“能”或“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2.弹力产生的条件:(5)弹簧弹力的变化量ΔF与形变量的变化量Δx也成正比,即ΔF=kΔx.同步题型分析1.(弹力的产生)下列有关物体所受的弹力及形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弹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发生形变,撤去此力后,形变完全消失B.有弹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不一定发生形变C.弹力作用在硬物体上,物体不发生形变;弹力作用在软物体上,物体才发生形变D.一切物体受到弹力都要发生形变,撤去弹力后,形变不一定完全消失答案D2.(弹力的产生)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能轻松地顶住从高处落下的坛子.如图所示,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坛的形变B.头的形变C.坛子受到的重力D.人受到的重力答案A1.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弹性形变的有()A.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中,撑竿的形变B.当你坐在椅子上时,椅面发生的微小形变C.细钢丝被绕制成弹簧D.铝桶被砸扁答案AB2.关于弹性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B.一根钢筋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C.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D.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答案C3.在日常生活及各项体育运动中,有弹力出现的情况比较普遍,如图1所示的跳水运动就是一个实例.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跳板发生形变,运动员的脚没有发生形变B.跳板和运动员的脚都发生了形变C.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答案BC4.体育课上一学生将足球踢向斜台,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足球和斜台作用时斜台给足球的弹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沿v1的方向B.沿v2的方向C.先沿v1的方向后沿v2的方向D.沿垂直于斜台斜向左上方的方向答案D6.一杆搁在矮墙上,关于杆受到的弹力的方向,图中画得正确的是()答案D8.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k值也越大B.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C.与弹簧发生的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D.与弹簧本身特性、所受拉力的大小、形变程度都无关答案B9.如图4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A.1N,0B.0,1NC.2N,1ND.1N,1N答案D10.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F 2-F 1l 2-l 1B.F 2+F 1l 2+l 1C.F 2+F 1l 2-l 1D.F 2-F 1l 2+l 1答案 C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下列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斜面上小球受到的重力B .足球在空中飞行受到的重力C .平面上木块受到的支持力D .物块A 对斜面的压力2.如图所示一质量分布均匀的金属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球所受到的重力B .桌面受到压力是因为球发生了形变课堂达标检测C.球受到支持力是因为球发生了形变D.在金属球上只有球心处受到重力作用其余部分不受重力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现在用力缓慢拉A 直到B刚好离开地面,则这一过程A上升的高度为()A.mgkB.2mgkC.3mgkD.4mgk4.如图所示,力F把一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有关力的相互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作用力F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由于墙壁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C.作用力F和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作用力F增大,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也增大5.如图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于水平地面上,将一小球从弹簧的上端处由静止释放,在小球第一次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小球的速度v、小球所受弹力的大小F随小球运动时间t,小球的重力势能E P、小球的机械能E随小球下落位移x的图像关系正确的是(取最低点处小球的重力势能为0)()A.B.C.D.6.如图所示,静止的小球m分别与一个物体(或面)接触,设各接触面光滑,小球m受到两个弹力的是()A .B .C .D .7.如图所示,两根轻弹簧AC 和BD ,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它们的C 、D 端分别固定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A 、B 端分别固定在支架和正下方地面上,当物体m 静止时,上方的弹簧处于原长;若将物体的质量变为4m ,仍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静止时,其相对第一次静止时位置下降了( )A .12123k k mgk k + B .12124k k mgk k + C .1213mgk k +D .1214mgk k +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压在置于地面上的竖直轻弹簧上,上端弹簧弹性系数为k 1,下端弹簧的弹性系数为2k ,弹簧与地面、弹簧与物块间均没有栓接,A 、B 处于静止状态,现给A 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 ,F 的大小自0开始缓慢增大,物块B 自初始位置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A .1mg kB .2mg kC .1211mg k k ⎛⎫+ ⎪⎝⎭D .1212mg k k ⎛⎫+⎪⎝⎭9.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两边所挂物重G=1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1N B.0 C.2N D.不确定10.图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弹力大小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新课标地理必修一讲义..

新课标地理必修一讲义..

地理必修Ⅰ(新课标人教版)讲义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天体和天系统统1天体:孤立的存在于宇宙空间的物质。

大概能够分为两类人造天体:宇宙飞船太空探测器航天飞机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2自然天体的特色——恒星(星光闪耀);星云(轮廓模糊);行星 ( 恒星卫士 ) ;流星 ( 一闪即逝 ) ;彗星 ( 托着长尾 ) ;卫星 ( 行星卫士 )3天系统统:宇宙中的各样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依照级别由低到高包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月系银河太阳系其余行星总星系其余恒星河外星系参照考题其余行星系统2000多亿颗恒星河外星系(包含地球在内的)天系统统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总星系是最高等其余天系统统,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宇宙部分。

并列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包含在银河系之中,是一个恒星系统。

主要由太阳(中心天体)和八大行星等构成。

地月系是最初级其余天系统统,是一个行星系统。

4 此中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又分别是什么呢?中心天体是:太阳依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次序也要记着),我们能够把它们分为三类.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 :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二地球是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一) 一般性5 (1)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色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色分别为类地行星 :①质量和体积小,密度大;②表面温度高;③卫星极少,甚至没有巨行星 :①质量和体积大,密度小;②卫星数目多,且有光环远日行星 :①表面温度低;②有卫星,有光环综合 (1)(2),能够看出不论运动特色仍是结构特色, 地球都是一颗一般的行星. ( 二) 特别性 : 存在生命地球为何会出现生命 ?1 地球和太阳距离适中 , 使得地球表面具备了生命发生发展的温度和水分条件自己条件 2 地球拥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 就有了适中的引力 , 吸引四周的大气, 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3 大海的出现宇宙环境 1 地球处在一个相对照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间2 自从太阳系的出生到地球上生命的出现, 太阳光照都处在一个比较稳固的状态参照考题(图析考点)第10 页同步检测第二题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什么叫太阳辐射?太阳络绎不绝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高中历史必修一讲义完整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讲义完整版

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立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⑵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⑶诸侯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政治:镇守疆土、朝觐述职军事:随从作战经济:交纳贡赋⑷诸侯权利:在封地内可以再分封,享有很大的独立性政治:设置官员军事:建立武装经济:征派赋役⑸影响:积极:A、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B、扩大了统治区域。

C、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受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为后来诸侯割据混战埋下隐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⑴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1、来历: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因此把三皇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

2、机构设置:全国分若干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

3、特点:①形成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形式②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一)汉朝:郡国并行制1、带来问题:诸侯势力膨胀(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二)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1、原因:为加强对空前辽阔疆域的统治2、设置: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1、汉朝:察举制(选官标准:品行),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门第),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3、隋唐至清末:科举制(选官标准:考试成绩)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评价:⑴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⑵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⑶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②演变过程中的两大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③演变过程中的两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半社会近代列第二次鸦片战争—半·半化程度加深强对中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半化程度大大加深黄海海战国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半社会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日军暴行全民族抗战一、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1860年2、侵华暴行:火烧圆明园3、影响:使中国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出现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局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理程标准以某种白魅贯融为阳。

说明在不同生产力靛H 下■口那么资睬的依电、的 械对人类活动的影科。

01k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 。

概念(1)广义:指 回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2)狭义:陆地上的 四淡水资源。

(3)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 主要是河流水、03淡水湖泊水和浅层 地下水。

2 。

分布(1)影响因素:降水量的分布。

(2)衡量指标:多年_玛平均径流总量。

(3)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Jf 范围表现除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六大洲中,国亚洲最 大洲 /■ 「 「■亚多,南美洲次之,一大洋洲最少,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世界第六位I 空间-南方多,北方少:一东部多,西部少中国时间一夏秋多,冬春少[自我探究]为什么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提示]与我国的海陆位置及气候有关。

东部临海,季风气候显著,西部深居了解:水置■月人桑社会的其系。

识记:水赛源的概念昭衡般水资温的具体指林, 殊牖;水沂源的忖交会布特点,水资源可持珂:利用的措他。

向用!运用所学知保分折某一地区的水需源就况,一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椅%。

学习目标植心素养人地帧调观;「解吹隆源与人美H 之的美系。

理脚卡潮即电机产L 的 除叫及提加斡法指怅。

单合思if :分析水货游时人类生存和般履酌度工/」纲病理利用水施 源的港地。

埴计定踩力:根据点怖源的时岁分布 特点,合理用于生产生活。

内陆,大陆性气候强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 。

水资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2 。

科技与水资源的利用(i)科技落后时代:世界主要文明发祥地多产生和开展于水资源丰富的 J03大河 流域。

(2)科技兴旺时代[自我探究]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提示]不是。

通过水循环运动,水资源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来 讲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

但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又是有限的, 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 的枯竭。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第9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第9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

繁芜( wú )丛杂 豁(huò )然开朗 zhu )有成效 卓( Ó zhōng 衷( )心喜悦 给(求: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2、划出文中承递和过渡性词语,理清思路。
3、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马克思对 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的?
理清文章的结构
示例:阅读课文第六段,回答问题。
(1)“这样”指代的是( ) A、第五段所写的内容。 B、上文所写的内容。 C、第三、四、五段所论述的马克思深广的理论研 究和伟大的理论创造 D、上文所论述的马克思的“两个发现”。 (2)第一、第二句话在全段中起的作用是() A、总括上文 B、领起下文 C、转折 D、承上启下
1、先找出承递性语句: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
——“不仅如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
2、找出过渡性段落和总括性段落:
过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
总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
理清文章的结构
墓志铭: “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 . 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 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墓,位于伦敦海格特公墓
述其哀
颂其德
揣摩语言总的方法是联系语境。因为语境时时处 处干涉语言表达。语境,是运用语言的环境,包 括外部语境(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 和内部语境(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
什么样的语言需要揣摩?
A总结概括的句子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3章+第3节 海水的运动和答案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3章+第3节 海水的运动和答案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识记海浪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潮汐的成因及人类的应用特点。

4.理解洋流的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海浪1.海水运动基本形式:海浪、潮汐、洋流。

2.海浪的主要类型(1)常见海浪:由风力形成,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的巨浪。

(3)风暴潮:强风作用下导致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的急剧升降。

3.海浪的影响(1)影响人们在滨海及海上活动。

(2)海啸和风暴潮给沿岸带来灾害。

(3)塑造海岸地貌。

1.含义: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成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3.变化规律:⎩⎨⎧ 一天中有两次涨落,白天为潮,夜晚为汐。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4.影响: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港口建设与航运、潮汐发电等。

三、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海水温度)⎩⎨⎧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

(2)影响海洋航行。

(3)影响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与净化。

(1)海底地震都会带来巨浪,形成海啸。

( ) (2)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

( )(3)在潮间带进行海水养殖,必须研究潮汐规律。

( )(4)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寒暖流交汇。

( ) (5)下列洋流中,属于西风驱动形成的洋流是( )A .北赤道暖流B .秘鲁寒流C .北太平洋暖流D .日本暖流提示:(1)× 海底地震可能会引起海水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即海啸。

(2)× 潮汐能是天体间的引力能,而波浪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3)√ 潮间带在潮涨时被淹没,潮落时露出水面,在此进行生产活动,必须研究潮汐变化规律。

(4)× 世界著名渔场有的是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有的则是因上升补偿流的出现而形成的。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第3节 海水的运动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第3节 海水的运动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识记海浪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潮汐的成因及人类的应用特点。

4.理解洋流的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海浪1.海水运动基本形式:海浪、潮汐、洋流。

2.海浪的主要类型(1)常见海浪:由风力形成,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的巨浪。

(3)风暴潮:强风作用下导致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的急剧升降。

3.海浪的影响(1)影响人们在滨海及海上活动。

(2)海啸和风暴潮给沿岸带来灾害。

(3)塑造海岸地貌。

1.含义: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成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3.变化规律:⎩⎪⎨⎪⎧ 一天中有两次涨落,白天为潮,夜晚为汐。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4.影响: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港口建设与航运、潮汐发电等。

三、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海水温度)⎩⎪⎨⎪⎧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

(2)影响海洋航行。

(3)影响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与净化。

(1)海底地震都会带来巨浪,形成海啸。

( )(2)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

( )(3)在潮间带进行海水养殖,必须研究潮汐规律。

( )(4)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寒暖流交汇。

( )(5)下列洋流中,属于西风驱动形成的洋流是( )A.北赤道暖流B.秘鲁寒流C.北太平洋暖流D.日本暖流提示:(1)×海底地震可能会引起海水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即海啸。

(2)×潮汐能是天体间的引力能,而波浪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3)√潮间带在潮涨时被淹没,潮落时露出水面,在此进行生产活动,必须研究潮汐变化规律。

(4)×世界著名渔场有的是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有的则是因上升补偿流的出现而形成的。

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讲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知识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及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与运动的关系。

3,能正确分析和建立坐标系。

想一想:万米赛跑运动员可以看做一个点吗?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一个点吗?一、质点在研究某些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质点运动的描述。

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___、_______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质点的物理意义①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②质点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反映,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

③建立质点概念时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简化。

④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由问题的性质所决定。

⑤尽管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点,但研究的质点得到的结论可应用于实际问题。

例1,( )下面那些可以看做质点?A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B研究火车从重庆到北京的时间C 研究火车车轮上某点的运动情况D 研究地球公转E 研究地球自转例2,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一定是很小的物体B 质点是实际存在的有质量的点C 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时的一种理想模型D 质点就是物体的重心二、参考系运动的绝对性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样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考系。

2,对参考系的理解:①标准性:用来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②任意性: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但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高中物理必修一 讲义 第3章 3 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 讲义 第3章 3 牛顿第三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和方向的关系(重点)。

3.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重点)。

4.会对物体进行初步的受力分析,并解释物理现象或者解决实际问题(重难点)。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说一说下列情景中哪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力是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________物体和________物体。

2.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________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________、同时________的。

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作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力叫作__________________。

(1)物体间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

()(2)两个物体只有接触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物体间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1.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结果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相等的。

改变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______的,弹力方向相反。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章 体液调节总结讲义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章 体液调节总结讲义

体液调节核心知识点一:下丘脑调节功能整合下丘脑对人体多种功能实行控制,能及时将一些信息反馈给大脑,并转达大脑发出的指令,协调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性,在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

1. 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1)下丘脑一方面通过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控制和协调内分泌腺的活动;如图:(2)另一方面,下丘脑通过控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来直接调节某些腺体的活动。

如血糖平衡的调节:2. 作为神经中枢(1)体温调节中枢(2)水盐平衡调节中枢3. 作为感受器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变化,通过调节,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4. 传导功能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

大脑皮层综合整理后再下达指令——加强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的不足。

5. 分泌功能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其分泌的激素主要有各类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释放激素包括很多种,直接作用于垂体,继而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而抗利尿激素则是先运至垂体的后叶贮存,当身体需要时,再释放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肾脏,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

如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调节垂体分泌促激素,而下丘脑的神经元直接伸入垂体中,分泌抗利尿激素,需要时有垂体释放,更能体现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

例题1 已知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类物质。

请依据如图,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切除①,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分泌量都将减少B. 切除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将不能被运输到②C. 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②活动将增强D. 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激素,则①活动将减弱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下丘脑-垂体-性腺的调节,难度较大。

据图可知①表示垂体,②表示卵巢,切除①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进而使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减少,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使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多,A错误;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切除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仍会被运输到全身各处,B错误;促性腺激素是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口服会被分解,对②的活动无影响,C错误;雌激素为固醇类激素,可口服,吸收后使血液中雌激素量增多,由于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使①活动减弱,D正确。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劝学》是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的名家名篇,作者在文中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当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正是学生所缺失的,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领悟道理,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体验思考,能真正完成从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索知识转变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3)理解荀子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的论述。

(4)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德育目标(1)领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引导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善于从学习中寻找快乐。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论证及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2.合作探究归纳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解题。

熟读课文,再次结合注释把握文意。

师生共同研习第1、2、3段,并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常听到不少人这样的抱怨:活得平庸,活得没劲,活得没自信,活得找不到存在感……同学们,你们有帮助这些人走出困境的好方法吗?不妨说说看!(学生可能会谈到这些人没有理想、缺乏知识、不学习、不懂得付出等,教师看时机切题引导)大家的方法都很有道理,不学习,没知识的人,只能是没有理想的、平庸的人,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去聆听他关于学习重要性的精辟论述。

(板书:《劝学》荀子)二、介绍《荀子》1.学生读注释。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9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课件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9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课件

__H_C__O_3- _+_H_+____C_O__2↑_+_H__2O_____ (更快)
化 与Ca(OH)2 学 溶液反应 性
CO32-+Ca2+
CaCCOa32↓++2OCC_C_Ha__aa2-__((++OO__+2__OHHH__H))C__22__足 少-O+__3-H__量 量__C__::O__C3-__a__C__O__C__3↓a__C+__C__O__O3__↓32__+-+__H22HO2O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涉及反应的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物质
物理 性质
俗名 颜色、状态
水溶性
碳酸钠 纯碱 或苏打 白色粉末
易溶于水
碳酸碳酸钠

物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与酸(H+)反应
_C_O_32_-_+_2_H_+____C_O__2↑_+_H__2O (较快)
程式为 CO32-+H+ HCO3- ,B 错误;根据图像可知,当 V(盐酸)=50 mL 时,得到的 产物为 NaCl,由原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n(HCl)=0.1 mol·L-1×0.05 L=0.005 mol,则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00.0051mLol=0.5 mol·L-1,C 正确;乙溶液 中滴加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 +H+ H2O+CO2↑,根据消 耗 10 mL 盐酸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L-1×0.01 L =0.001 mol, 标准状况下 0.001 mol CO2 的体积为 22.4 L·mol-1×0.001 mol=22.4 mL,D 错误。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章末总结讲义--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章末总结讲义--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班级: 姓名:请同学们认真看完复习总结后再做针对性例题。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章末总结第一节 电离平衡(只有弱电解质才有电离平衡)1.先区分强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

某些盐如BaSO 4、CaCO 3等,虽难溶于水却是强电解质;而如CH 3COOH 、NH 3·H 2O 尽管易溶于水,却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

④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

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由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多少决定,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很弱,浓度较大的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可能较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

【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是非电解质B .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也必存在溶质分子C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一定是电解质D .Na 2O 2和SO 2溶液于水后所得溶液均能导电,故两者均是电解质【例题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非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不导电C.浓度相同时,强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D.相同条件下,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相同【例题1】 C 【例题2】 B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连接符号: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多元弱酸分步写,多元弱碱一步。

写出在水溶液中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l NaOHCH 3COOH NH 3·H 2OH 2SO 4 Fe (OH )3H 2S NaHSO 4H 3PO 4 NaHCO 3(1)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大单元1 第3章 第9讲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大单元1  第3章 第9讲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第9讲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复 习
1.掌握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目 标
2.能综合运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考点一 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


考点二 化学提纯法及应用


答题规范(2) 物质分离提纯操作规范描述
练真题 明考向
< 考点一 >
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
整合 必备知识
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
提升 关键能力
一、结晶与重结晶的应用
1.图甲、图乙为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曲线。 (1)A点KNO3溶液是__饱__和__溶__液__(填“饱和 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将B点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降__温__、___加__入__K_N__O_3_固__体__、__加__热__蒸___发__再__冷__ _却__至__原__来__的__温__度__。 (3)常温下,由NaCl稀溶液获取NaCl固体的方法是__蒸__发__结__晶__。 (4)常温下由KNO3稀溶液获取KNO3固体的方法是_蒸__发__浓__缩__、__冷__却__结__晶__、__过__滤__。
提升 关键能力
(5)NaCl固体中含少量KNO3,提纯NaCl固 体的方式是_将__固__体__混__合__物___加__入__热__水__,__搅__ 拌___、__趁__热__过__滤__(_或__将__固__体__加__水__溶__解__,__将__溶__ 液___蒸__发__至__有__大__量__固__体__析__出___,__停__止__加__热__,__ 趁__热__过__滤__)_。 (6)KNO3固体中含少量NaCl,提纯KNO3固体的方式是_将__固__体__加___水__溶__解__,__将__溶__液__蒸__ _发__浓__缩__至__出__现__晶__膜__,__停__止__加__热__,__冷__却__后__有__固__体__析__出__,__过__滤__。 (7) 图 乙 所 示 为 Na2SO3 的 溶 解 度 随 温 度 的 变 化 曲 线 。 常 温 下 由 Na2SO3 稀 溶 液 获 取 Na2SO3 固 体 的 方 法 是 _加__热__浓__缩__溶__液__至__有_大__量__晶__体__析__出__,__在__高__于__3_4_℃__条__件__下__趁_热__过__滤___ 。

(2020新教材)新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3章第1节重力与重心

(2020新教材)新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3章第1节重力与重心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形成脉络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2 .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测量方法. fj辛帥陈T鷲器〕助林岂3.理解重心的概念及知道物体重心的位置的影响 --------- J因素•基础梳理、力的描述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3. 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4. 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 _5. 力的图示: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所在的位置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二、重力及其测量1 .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 .测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岀,测量时物体必须保持静止,这样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体检时常用磅秤来测量体重.3. 大小:可用公式G = mg计算得出,式中g是比例系数,g= 9.8_N/kg .4.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三、物体的重心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2 .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1) 物体的形状;(2) 物体的质量分布.3.物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越高,物体的稳定性越差;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好.A思维辨析(1) 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2) 只要两个力的大小、方向相同,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3) 要想描述清楚一个力需要指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它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⑸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提示:⑴X (2) X (3) V (4) V (5) XB基础理解(1) 观察下列图片,分析力的作用产生什么效果?①图中撑杆跳运动员的作用力使撑杆弯曲.②图中运动员踢球的力使足球改变了运动方向.(2) 图甲所示,苹果落向地面;图乙所示,建筑上应用重垂线检测墙壁是否竖直.①为什么树上的苹果总要落向地面?②为什么使用重垂线能检测墙壁是否竖直?提示:(1)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①苹果受重力作用.②因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探究1 力和力的图示[学生用书P47]图中的甲、乙描述的是某小朋友拉车的情景.(1)哪幅图对力的表示更准确? ⑵两幅图表示力的方法有何不同?[要点提示](1)甲图性质 理解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是不存在的,一个力 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 用,另一个物体也一定会对这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矢量性力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2•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蠶物怵的运动卜丽的槪变化] 阿种作L,用菠桑厂 L [便物休发生形变H 改变物休的形狀或摊积「⑵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比较作图步骤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选标度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 —―一 (2)甲图是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用线段的长度描述力的大小,箭头表 示力的方向,箭尾所在位置表示力的作用点;乙图是力的示意图 ,它只描述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能描述力的大小. 1.力的三个性质【核心深化】画线段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的线段标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前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前头,表示力的方向U-'Is,1 - 以后除有特别说明外一般画力的示意图而不画力的图示.□关键能力1对力的理解込」(多选)(2019枣庄高一月考)2018年8月24 日,邹市明获得殊荣一一“最多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拳击次特轻量级金牌获得者”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邹市明曾获得2届奥运会拳击冠军、3届拳击世锦赛冠军、WBO蝇量级拳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邹市明在拳击比赛时,给对手一记重拳KO”获胜,说明邹市明对对手施加了力,而对手未对邹市明施加力B •邹市明对对手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邹市明C.邹市明一记重拳,对手感觉到痛而邹市明未感觉到痛,说明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D •邹市明给对手一记重拳,对手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解析]邹市明一记重拳KO”对手,邹市明对对手施力的同时,对手对邹市明也施加了力,选项A错误,B、D正确;邹市明打对手一拳,对手感觉到痛而邹市明未感觉到痛,说明身体不同部位耐受能力不同,而不能说明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选项C错误.[答案]BD口关键能力2力的描述区° 在图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x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x
答案 用意有两点:一是他演讲的“紧张处”,是最精彩的部分;一是用这两部作品来 表明梁先生思想感情所在。
7. 阅读整个节选部分文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字)(5 分) 答案 梁先生是有学问、有文采,激情澎湃、有爱国心的人。 8. 这几段文字中,有两处文字节奏感特别明显,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6 分) 答案 一处是“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一处是“有学问,有文 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前者句式整齐,气势磅礴;后者字数逐渐增多, 节奏逐渐增强,如江河奔腾。 三、课堂延伸(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学海无涯
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 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 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 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 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 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 抓不到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笔而记之。 5. 第一段文字中,作者用了“表演”一词,联系课文,谈一谈你对该词的理解。(4 分) 答案 “表演”一词是对梁先生演讲的外在表现而言的,赞扬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
形象生动,有感染力;而并非说他只要形式而缺少真情实感。 6. 文章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特别提到《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意何在 ? (5 分)
又真是于涕 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 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 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西北风
解析 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处属于地中海气候,冬 季受西风带影响,北半球西风带风向是西南风。
解析答案
4.据图示信息可推断,该区域( B ) A.地势大致东高西低 B.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 C.最大湖泊为内陆湖 D.全年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解析 结合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信息可知,西部沿海地区降水量
10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多雨

0
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 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炎热干燥 终年高温多雨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
答案
3.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以上判断对吗?试说明 理由。 答案 不一定。 并非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在大陆的东岸的信风 迎风地带,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巴西东南侧、澳大利亚东北侧和中美洲等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和 信风关系密切。
答案
A.400
B.550
C.600
D.720
2. 该 区 域 年 降 水 量 自 南 向 北 增
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思维过程 三步读图 找:由题干知本图为等降水量分布图, 由图可知河流、构造带水域和年等降 水量线的分布。 析:如右图
答:1.D 2.C
必修Ⅰ第3章第9讲
精品jing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整合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锋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如果某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一侧为迎风坡
如果某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 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
读图训练 下图示意亚洲西部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 该 区 域 年 降 水 量 最 大 差 值 约
为( )

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
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 ➢ 在迎风坡,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 ➢ 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出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
微观看特殊
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 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解题探究
题组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2013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救援他国船只后被困 南大洋。据此回答第1题。 1.下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答案
题组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14·上海地理)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 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 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第2题。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气压带、风带会跟随太 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 南北移动 40˚ 30˚ 赤道低气压带
夏半年偏北
冬半年偏南
30˚ 40˚
纬度30°到40°
冬季:盛行西风带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
90
极地高气压带
80
极地东风带 70
冰原气候 全年少雨 苔原气候 全年少雨
寒全 冷年
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 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 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
热带季风气候
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 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
风的控制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少雨且集中于夏季
冬 冷
5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
盛行西风带
40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全年多雨 地中海气候 冬季多雨
大陆性气候 全年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 热
夏季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多雨
夏 热
冬 温
东北信风带 20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全 夏季多雨 年
大,东部降水量小,所以西部沿海地区地势高,为迎风坡,降水多;
东西部差异显著;图示湖泊由幼发拉底河入海,属于外流湖;该地为

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
解析答案
图形突破
图形九 等降水量线图
读图方法
宏观看趋势
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根据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2.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
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解析答案
下图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单位:mm)。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
的冬季主要盛行( B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方法技巧 等降水量线图考查的主要趋势 (1)观察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确定影响因素。如受地形抬升影响, 我国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在祁连山北坡向西延伸;秘鲁沿岸地区受寒 流影响,等降水量线向低纬度延伸。 (2)观察等降水量线递变规律,分析其原因。如我国年等降水量线数值 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美国西海岸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 (3)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疏密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分析其原因。如雅鲁藏 布江大峡谷处,等降水量线密集,且向北凸,主要是因为西南季风顺 河谷北上,地形抬升作用强烈,降水地区差异大。
全年高温 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特别提示
深度思考 1.分析下面图示,总结说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答案 (1)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即2个气压带之间为1个风带;高气 压带与低气压带也是相间分布的。 (2)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对称分布。
答案
2.有同学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简单记忆为“夏季北移,冬季南 移”,对不对?为什么? 答案 不完全对。 因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 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果就南半球而 言则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