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视角下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总体规划_朱烈建

合集下载

区域协同背景下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思路研究

区域协同背景下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思路研究

区域协同背景下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思路研究刘亮【摘要】科技创新已逐渐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由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众多企业通过合作实现技术革新,从竞争走向竞合的跨区域协同创新正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新趋势.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科技创新要素最集中、区域协同合作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的长三角地区,需要在当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大科技创新合作和协同发展的力度.为此,本文在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协同发展现状、形势和要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目前在科技创新合作和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并从总体思路、功能定位、保障机制和组织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和解决思路.【期刊名称】《上海经济》【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7页(P75-81)【关键词】区域协同;科技创新;创新协同;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思路【作者】刘亮【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上海 2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4目前,科学技术正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与经济日趋融合已成为当前世界的主要趋势之一。

而我国也正面临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以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

由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众多企业通过合作实现技术革新,从竞争走向竞合,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正逐渐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优化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基础。

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科技创新要素最集中、区域协同合作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的长三角地区,需要在当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借助自身的科技创新集群优势、产业链整合优势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先发优势,在国内的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率先突破,形成垂范。

张江科学城如何“建城兴业”?

张江科学城如何“建城兴业”?
人 留 F了 ,路 就 不 会 那 么堵 了 。
项 目 、7个 科 技 创 新 项 目 、1 1个 城
市 功 能 项 目 、3 0个 艇 础 设 施 和 生 态
1 。 。 7 。 6 。 — —
环 境 项 目等 。 那么 。 相比于现有的高科技园区 , 科学城未来将有哪些不同?
“ 内 功 ” 相 配 套 的 一 些 项 目 也 在 6月
新兴 技术 开发 区并 称为 “ 上 海高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区”( 下称 “ 上 海 高 新 区 ”) 。 2 0 0 6年 ,“ 张江 ”成 为上 海科 技 创新 的代名词 。 上 海 高 新 区整 体 更 名 为 “ 上
张江 科学城如何“ 建城 兴业
l f 】 旧 济 川》 记 程子彦 ll 海报道
, ,


江 生 物 医 药 基地 落地 而得 名 ) 。这 里 集 聚 了 数 肯 俊 ,破 戏称为 “ 张 江男 … ‘ 张江女” , 他们多臼辉工背景 、 薪 资 丰 , 们 常 常给 人 以 “ 深居简出” , 不 太 会 费 印 象 。 除 了 “ 没肘 问” ,
【 J J 路 和 龙 东 火 道 两 条 路 ,上 下 班 口 、 j n 】 1 拥 堵 严 重 ,张 江 镇 党 委 书 记 沈 健 如 称这是 “ 潮' 『 夕式 ” 拥 堵 ,“ 这 是 冈 为 这
只 有 产 业 .没 有 城 。 ”
沈健如认为 , 建好 城 , 就 能留下人 ,
源 管 理 局 、 浦 东 新 区 人 民 政 府 联 合 发
布 《 张 江 科 学 城 建 &规 划 》 ( 征 求 崽 见 稿 ) ( 下称 “ 规 划 ”) , 于 5月 8 ¨ 2 1 H面 向 社 会征 求意 见 。

(完整版)【前瞻产业研究院】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完整版)【前瞻产业研究院】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项目情况张江高科技园区约36平方公里,园区规划范围内可建设用地约17.1平方公里,已建用地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占可开发建设用地的72%;已建成各类建筑135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研収、商业等公共建筑430万平方米,工业建筑44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450万平方米。

2009年,上海市政府“南汇撤销、并入浦东”的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

2011年11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抓住两区合并机遇,扩大园区规模为75.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和中区、张江南区、康桥工业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合庆工业园区、张江光电子产业园和银行卡产业园。

其中,核心区总占地25平方公里,由各功能区组合而成。

2014年12月29日,国务院决定上海市自贸区扩区至张江片区,面积37.2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线、申江路,南至外环线,西至罗山路,北至龙东大道。

产业情况以产业链带动园区产业发展,通过设计和制造整合产业链发展,形成设计+代工的产业整合发展模式。

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

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目前张江已经成为国内最集中、技术水平最高、产业能级最优的集成电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产业基地。

园区内已经形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业为龙头的“设计+代工”的产业模式,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园区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探索形成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医药产业发展模式。

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服务能力最强、新药创制潜力最大的生物医药基地之一。

细分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一期:龙东大道以南、科苑路以东、祖冲之路以北、金科路以西,面积约1.5平方公里。

生物医药产业区二期:背面靠高科路,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张江集电港一期:龙东大道以南、金科路以东、祖冲之路以北、张江路以西,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02_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2022年)

02_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2022年)

节点,围绕汽车全产业链,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打造科技创新功能节点,松江区以G60科创走廊为战略支点,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青浦区充分发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带动作用,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技术服务中心”;奉贤区放大美妆产业优势,建设生物医药全球创新创业基地。

苏浙两省培育若干全球功能性节点,共筑全球功能网络。

昆山市、慈溪市、嘉善县打造科技创新功能节点,发挥专业领域的技术引领,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技术服务中心。

江阴市、昆山市、常熟市、张家港市、余姚市、慈溪市等打造智能制造功能节点,聚焦重点平台,推动前沿突破与智能升级,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张家港市打造航运贸易功能节点,建设集装箱运输的内贸转运枢纽、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

桐乡市打造文化交流功能节点,强化数字赋能,借助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性平台,争创国家级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

(5)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服务本土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以本土服务为主,突出本地特色产业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同时提升地方性服务功能,加强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的金山区、崇明区,江苏的宜兴市、溧阳市、太仓市、如东县、启东市、如皋市、海安市,浙江的象山县、宁海县、海盐县、海宁市、平湖市、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岱山县、嵊泗县等19个城市建设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

进一步发展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节点城市,承接全球城市的非核心功能外溢。

图 4-1:上海大都市圈功能体系规划图第二节 构建紧凑开放的网络型空间结构匹配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格局,规划构建“紧凑开放的网络型”空间结构,提出廊道引领、网络流动、板块协作三大核心理念,以空间模式转型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1、廊道引领培育七条区域发展廊道,作为引领区域要素集聚与紧凑发展的空间骨架、串联关键节点的核心载体,实现紧凑发展。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跨省市融合创新发展实践区)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跨省市融合创新发展实践区)

级 标准厂房5幢,研发办公楼1幢
小 已入驻新型集成光波导器件的研发与应


用项目、超大功率铒钇共掺激光通信信

号放大器项目、专业消毒机器人系统项

目等12个科技人才项目
创业创新平台

旦 大
平湖园与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共建而成
学 以大健康、医疗器械、微电子、智能制
张 江
造等相关产业为重点,引进各类科技创
排污
企业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由嘉兴污水厂进行集中处理。现行污水处 理能力为30万吨/天,远期可达80万吨/天。
天然气
由平湖市天然气有限公司供应,供应量 达1亿立方米/年。
邮政通讯
园区已经纳入国内、国际自动电话交换 网,可以提供100兆光宽带及ADSL等数 据通讯,有EMS快递等多种邮政服务。 目前园区可以使用-021固话。
创业创新平台
投资3亿元,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2019年底全部建设完毕
创 浙沪两地协同合作开发建设,国内首个

集研发、孵化、路演、会展中心于一体

的跨省市合作项目
分为公共服务中心、人才公寓、众创办
公三部分,为创业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
一站式专业服务
生活 配套 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园区内建设两大集休闲、旅游、购物、艺术、博览于一体的新型商业综合体,充分满足企业员工的生活需求。 同时毗邻金山和松江等大型商超 。

项目等
电商企业优惠政策
新入驻并经认定符合园镇高端服务业产业定位的企业,3年内 享受税收激励政策: 销售额达到500万元,给予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 50%的奖励;企业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给予企业所得税、增 值税地方留成部分60%的奖励;企业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 给予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80%的奖励。

2020年张江:世界一流科技园努力建设成带动上海、长三角乃至整个东部地区创新发展重要引擎

2020年张江:世界一流科技园努力建设成带动上海、长三角乃至整个东部地区创新发展重要引擎

32特别报道 │ Special Report2013.08 Shanghai Economy础配套与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园区信息化建设。

推进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建设。

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完善促进质量提升的政策体系。

发展科技服务业、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营造创新文化。

打造创新品牌。

第四板块是保障措施,主要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三个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张江示范区建设部际协调小组负责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上海市政府负责组织规划纲要的具体实施。

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对规划纲要的实施予以指导;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根据规划纲要,制定本部门、本区域支持张江示范区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张江示范区建设部际协调小组负责对本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市政府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并向国务院报告实施情况。

四、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的要求和近期工作安排科技部和上海市领导对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做出了多项重要指示,科技部领导指示:要加强国务院批复精神的贯彻,把现有的政策落实下去;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争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创制和应用具有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创新集群;要加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的培养、引进,培养、聚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要加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市领导要求:张江示范区一定要体现自主创新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和改革先行的引领作用,把张江改革发展这篇文章做好。

7月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贯彻国务院批复的各项工作。

会议指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既要按照张江规划提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分阶段推进各项工作,也要抓住重点,加快启动。

近期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抓紧制订后续文件。

即“贯彻张江规划的实施意见”和“张江示范区空间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国际化人才试验区的实施意见”;二是抓紧梳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人才试验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的在张江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需求;三是抓紧推进行政审批权下放园区试点和股权激励试点等工作。

张江高科技园区案例资料

张江高科技园区案例资料

我国高新区运作实例之一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概况)
• 经过16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 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框 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 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 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 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 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 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 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 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 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 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 创业园,一批新经济企业实现了大 踏步的飞跃。“自我设计、自主经 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 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创业氛围正 逐渐形成。
◊文化创意产业:一条以网络游戏、动漫研发 、影视新媒
体为发展方向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我国高新区运作实例之一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集成电路产业是张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张江高科技 园区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上海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 核心区,是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国家上海集成电路产 业园)。发展集成电路,张江率先实践“产业链”发展思 路,即以产业链的培育和完善带动和提升集成电路产业的 整体规模和水平,实现了集成电路产业在张江的跨越式发 展。目前张江集成电路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 包括设备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呈现出在 国内加工水平和生产能力最高,研发机构实力最强、高端 IC设计企业最集聚等特点。
我国高新区运作实例之一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我国地)
未来发展,张江将重点以IC设计和芯片制造业为重点,形 成从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和配套 生产设备的更为完整的产业链。在IC设计领域重点引进和 培育IC设计、IP供应等产业链高端企业,通过与园区及周 边地带先进集成商在先进技术和标准制定等领域的合作, 力争在移动通信,数字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外设,仪表电 子,家电和光电子等领域的IC设计上达到国际水平,为我 国的制造业提供来源和支撑。注重半导体装备业在园区的 培育和发展,争取建成国家半导体装备产业化基地。争取 到2010年建成具有自主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区域规划与建设方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区域规划与建设方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区域规划与建设方案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口,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为了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需要进行有效的区域规划和建设方案。

一、背景介绍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和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

然而,由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旨在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

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中,区域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区域规划,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稳定。

同时,区域规划还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推动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

三、区域规划的原则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中,区域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协调发展原则:要实现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各省份之间应加强协调和合作,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2.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科学规划原则:要依据科学的数据和分析,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建设方案的内容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中,建设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交通和通信的便利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可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建设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的品质和环境。

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长三角区域城市群是中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由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组成,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之一。

本文将就该地区的城市群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一、长三角区域城市群的概况长三角区域城市群是指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沪浙皖的城市群。

区域总面积17.1万平方千米,包括了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一部分。

区域人口约1.13亿,居民收入比发达城市地区高,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该地区的城市群拥有多个国内知名的城市,如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常州等。

同时,该地区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完善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

无论是产业基础还是科技水平,该地区都领先于其他地区。

因此,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长三角区域城市群的发展战略1. 优化空间结构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带,但是城市群之间的空间布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密集程度不均衡、城市间的距离过远、缺乏集聚效应等。

因此,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应当优化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群的整体协调性和竞争力。

2. 加强区域协作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比如,长三角各城市群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共建优质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更新、深化改革等方面。

在加强区域协作的同时,可以提高整个地区的品牌效应和国际知名度,进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 重点发展技术创新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在科技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果。

可以加大对重点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支持,推动科学技术向产业化和商业化转化。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可以通过与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的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张江科学城 实施方案

张江科学城 实施方案

张江科学城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张江科学城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地。

作为上海市的科技创新核心区域,张江科学城的建设对于推动上海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张江科学城的建设,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总体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推动张江科学城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基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 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人才高地;3. 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4.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创新环境。

三、重点任务。

1.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加强科研机构建设,提升科研实力;(2)加大科研项目资金支持,鼓励科研成果转化;(3)加强科技成果评价,激励科研人员创新。

2. 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

(1)建立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际一流科学家和创新团队;(2)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留住本地人才;(3)提高人才待遇,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3. 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1)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3)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示范,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4.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科研实验条件;(2)建设科技园区,提供创新创业场所和服务;(3)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资源共享。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2. 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3.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实施资金需求;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施效果。

五、预期效果。

经过本实施方案的实施,预计将取得以下效果:1.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大幅提高;2. 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才结构优化;3. 产学研深度合作成果显著,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效果显著;4.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7.08•【字号】沪府发〔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21〕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21年7月8日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推动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一)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张江科学城的科学特征日益明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机构加速集聚,“从0到1”的原始创新持续增加。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布局。

张江科学城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8个。

光源二期首批线站投入试运行,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成功实现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并创下脉冲峰值功率的世界纪录,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顺利出光,硬X射线装置核心部件研制加快推进,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的用户遍布全球,初步形成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功能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集群。

高水平科技创新主体加快集聚。

张江实验室和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先后挂牌成立,李政道研究所、张江药物实验室、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上海实验室等一批创新机构和平台落地张江。

原创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原创新药“九期一”正式上市;由上海科技大学牵头的“抗新冠病毒攻关联盟”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关键药物靶点和RNA聚合酶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空间结构,为新冠肺炎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基础。

张江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张江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张江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张江科技城在上海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上海的科技创新中心,张江科技城承担着推动技术进步、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张江科技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张江科技城发展现状1. 创新资源聚集:张江科技城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如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

同时,众多重点实验室和创新研究中心的设立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优质的研发环境。

2. 产业融合发展:张江科技城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张江科技城,如阿里巴巴、华为、百度等。

这些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科技城的产业融合发展。

3.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张江科技城致力于打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科技园区内设有众多孵化器、加速器和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了优惠政策、资金支持、技术咨询等服务。

这种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创业者和创新团队。

4. 产学研合作深入:张江科技城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成立了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合作模式的深入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链的升级。

二、张江科技城未来趋势分析1. 产业升级和转型: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张江科技城将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引进和聚集创新资源,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为上海和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2. 人才引进和培养:张江科技城将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通过设立优厚的创新创业政策、提供丰富的科研项目支持和人才培训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研究人才和创业人才来到张江科技城,同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张江科技城将积极拓展与国外科技园区和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项目,提高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区域创新走廊——构建逻辑与要素配置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区域创新走廊——构建逻辑与要素配置
我国区域创新走廊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 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尚待明确。因此,对 这 种 建 设 的 热潮进行冷思考。目前,区域创新走廊的学术研究 仅就其空 间 布 局[1]、合 作 模 式[2] 等 方 面 展 开,尚 未 对其成因和必要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区域
1 区域协同视角下的协同创新研究
1. 1 区域协同: 目标共识下核心与周边城市合作 共赢
区域协同是因城市与区域的空间生产关系转 变,为控制和协调生产网络关系而产生的区域治理 结构[3],其目的是解决主体间矛盾和平衡各方利益 诉求,追求 区 域 利 益 最 大 化[4]。 近 年 来,学 者 聚 焦 中心城市 与 周 边 腹 地、临 近 地 区 间 的 诉 求 和 矛 盾, 提出不同尺度的区域协同的重点,包括宏观尺度的 城市分工[5]、中 观 尺 度 的 管 理 机 制[6],以 及 微 观 尺 度的空间和项目衔接[7]等。在实践方面,区域协同 衍生出都 市 圈 规 划、跨 界 协 调 规 划 等 新 的 规 划 类 型,其实质 是 政 府 间 共 同 搭 建 动 态 平 等 的 对 话 平 台,通过政府行动和协同工程落地满足产业、交通、 生态、设施等方面的一体化诉求[8]。
略以来,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日渐明晰。区域创新走廊作为区域协同创新的新形式,正成为我国各层次区域
探索实践的关注重点。然而,区域创新走廊建设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尚待明确,需要对其构建逻辑和要素配置进行思考。从
协同创新的视角切入,结合目前区域创新走廊的建设实践,提出其构建逻辑是在城市间价值共赢前提下,为满足加速技术成
目前,协同创新主要有两种空间形式: 一是基 于个体业缘联系的非地理临近的协同创新,主要以 专利 合 作[13]、资 金 和 资 源 投 入[14] 等 方 式 产 生 协 同 创新关系; 二是基于地缘优势的城市创新联盟,即 因人缘的文化临近和业缘的技术临近等因素[15],城 际间组 成 往 来 频 繁 的 创 新 网 络,如 创 新 型 都 市 圈[16]、创新城市群等。 1. 3 国内现状: 协同网络的织补和预期偏离的产生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单元规划(含重点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单元规划(含重点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单元规划(草案公示稿)前言张江单元位于浦东新区中部、张江科学城北部,范围与张江镇行政边界一致。

自1992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园以来,伴随浦东开发开放的脚步,张江因“科技创新”而兴,集聚了一大批高校、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形成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了从地理名词到科技地标和产业高地的蜕变。

2017年上海市政府批复《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围绕“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和“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战略,张江科学城将建成“科研要素更集聚、创新创业更活跃、生活服务更完善、交通出行更便捷、生态环境更优美、文化氛围更浓厚”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张江单元作为张江科学城的核心承载区,将贯彻落实科学城总体定位,以“科创、复合、活力”为导向,实现“园区”向“城区”的总体转型。

2035年的张江单元,将聚焦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强调开放、集聚,培育顶尖的科创能力,凸显“科创要素集聚、创新人才集聚、科创服务集聚”特色;2035年的张江单元,将强化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服务设施和服务环境建设,突出融合、多元,尊重海外人才、科学家、青年人才等多样化需求,构建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

2035年的张江单元,将打造高品质的城市活力中心区,重点突出科技商务文化等创新要素复合,充分体现绿色、交流,营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培育创新文化氛围。

让我们携手创建张江单元更美好的未来!说明:本次浦东新区张江单元规划草案上承《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7-2035)》的要求,向下指导未来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与修编,重点体现全区发展战略,突出公共利益和公共资源,是统筹协调生态空间、公益性设施和文化风貌等底线型内容,强化空间引导和落地管控的管理平台。

本文件为单元规划草案公示文件,最终规划内容以公布文件为准。

张江科学城规划正式出炉!

张江科学城规划正式出炉!

张江科学城规划正式出炉!喜⼤普奔!张江科学城规划正式出炉!备受关注的《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已由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张江科学城规划效果图张江科学城规划新增约920万平⽅⽶住宅,890万平⽅⽶采⽤租赁模式。

规划指出张江科学城将扩容约94平⽅公⾥,衔接龙阳路枢纽、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周边地区,总⾯积约191平⽅公⾥。

展开剩余93%张江科学城规划定位:世界⼀流科学城,从园区转型为城区。

张江的“⼼”在北部川杨河两岸;“核”在南部国际医学园区。

轨道交通实现步⾏600⽶社区⽣活圈全覆盖,建⽴“轨道交通局域线中运量”的公交发展模式。

世界级科学城长什么样?早在今年5⽉《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规划公布后,浦东规⼟局陆续公⽰了张江科学城的各板块规划。

据上海发布报道,张江科学城已有56个项⽬启动了。

张江西北⽚区未来在张江西北⽚区将建成以科技研发、科创⾦融、创业孵化、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主体的“科技商务社区”。

张江中区作为张江科学城和市级城市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江中区规划设计布局以⼈为本、功能混合、职住平衡,将以科创办公和公共服务功能为导向,打造配套齐全、交通便捷、宜居宜业、活⼒开放的市级城市副中⼼。

孙桥国际社区孙桥国际社区,未来希望能满⾜科学家、⾼级管理、外籍⼈⼠的居住需求。

这⾥的新增居住⽤地,以⾃持为主。

规划上,有商业服务、⽂化娱乐、体育休闲设施以及公共绿化,另外还设置了养⽼院等医疗保健中⼼。

张江科学城轨交规划孙桥地区,⽬前有地铁有11号线和在建的13号线,虽然都是擦⾝⽽过,但精华在于分分钟直达市中⼼商圈:徐家汇、南京路、新天地等。

未来还有轨交21号线和机场联络线加持!张江科学城最新进展!不久前,浦东新区新闻办公布张江“四个⼀批”重点项⽬的最新进展,包括:8个⼤科学设施项⽬、7个科技创新项⽬、11个城市功能项⽬、30个基础设施和⽣态环境项⽬等。

⼀批科技创新项⽬上海光源上海光源⼆期、软X射线⾃由电⼦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等4个项⽬已开⼯,⽬前⼯程正在推进,部分设备采购⼯作已启动,总体推进情况⽐较顺利。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项目介绍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项目介绍
山科技园开始,与中央活动区的环城大道交接,一直延伸到张江平湖科技园,将浙江与上海联为一体。既 是园区的交通主干景观大道, 也为园区开发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3
三是开发建设7平方公里的中央活动区,在活动区的中心将开发1平方公里的长三角中心广场,并建设体现
长三角一体化的标志性建筑
4
四是启动现代高科技产业园区首期开发,让一批大项目尽早落地,尽快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

重要交通通道

三条横向交通干道,承担着园区东西向的

主要交通联系功能
在“三纵”中有一条以“张江大道”命名

(或“长三角大道”)的园区交通主干道,
从张江金山科技园开始,与中央活动区的

环城大道交接,一直延伸到张江平湖科技
园,将浙江与上海联为一体。张江大道”

长约10公里、宽80-100米,两边为商务
多基地(“园中园”特色基地)
围绕五大产业板块,通过产业与空间规划,进行主题定位、产业招商、 特色开发等措施,营造企业发展环境,形成企业发展生态链,以“园中 园”形式打造一批高新、特色的基地
产业特色园中园:如电子物联产业园、服务外包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 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
区域特色园中园:如张江长宁科技园、张江静安科技园、张江黄浦科技 园、张江徐汇科技园、张江硅谷科技园、张江欧洲科技园、张江日本科 技园等
产业新区 科技新城
项目简介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项目简介
产业新区 科技新城
张江长三角 科技城
园区 概况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由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平湖科技园 与张江金山科技园共建而成,位于上海西南部的金山区枫泾镇 与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的交界处,地跨浙江与上海两地。城区 总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浙江平湖境内61平方公里,上 海金山境内26平方公里

04_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2022年)

04_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2022年)

图5-1:上海大都市圈知识集群分布图注:数据来源为教育部、中科院网站,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第二节 共建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体系集聚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都市圈将以共同建设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体系为目标,对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带动的先进制造业的集群发展进行针对性引导。

1、加速提升四大技术成长型产业集群体系(1)生物医药产业加强优势要素叠加,以张江、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联动各级各类中小集群,全面探索跨界创新,全力推进生物制品和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探索临床研究与转化能力,实现国际影响力的研发外包,同时推行异地监管、 VIC 8新药孵化模式等。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按照苏沪引领、无锡、宁波、南通为辅、多集群布局的发展思路,形成上海、苏州两大产业链体系,发挥无锡、宁波、南通中端制造优势,集中力量做好芯片设计及高端生产。

在苏沪锡通以外,鼓励多地同步发展具有关键技术的中小企业集群,共同完善产业链条。

(3)高端智能装备产业按照常苏甬三核、沪通为辅、多集群布局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的整体实力。

常州围绕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的核心技术及生产环节重点发力,同时突出轨道交通制造业技术和生产的全面自主,形成出口优势产品;苏州聚焦机器人本体、智能装备集成、工厂数字化发展;宁波围绕工业互联网、关键基础件、高端装备,努力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上海发展高端数控机床;南通重点发展智能专用设备与增材制造设备等,同时在海工装备方面,加强与舟山错位互补,提高生产工艺与生产组织水平。

湖州以智能物流装备等为重点,加大与苏州吴江等地联动发展,加快培育长三角智能物流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

此外,嘉兴等将加强与周边联动,强化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特色。

(4)新能源产业规划提出合理推进新能源产业,逐步推进都市圈能源转型。

形成以上海、南通、湖州为核心的三大基地,重点发展风电氢能装备、储能产业集群,实现绿色循环产业的全面提升。

沪浙临界地区协同发展路径初探

沪浙临界地区协同发展路径初探

沪浙临界地区协同发展路径初探朱烈建陈侃侃张建波摘要:文章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区域协同的认识,指出当前长三角地区仍存在行政壁垒制约区域发展的问题。

沪浙临界地区有较强互补性, “区域协同”是提升临界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地跨沪浙两省市,利益主体多元,规划以科技城“打造跨区域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为目标,突破体制壁垒,从交通联网、产业联动、空间融合、设施共享、政策互利等几个方面,探索沪浙临界地区的协同发展路径。

关键词:临界地区、区域协同、科技城、发展路径引言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区域管理的重要内容。

区域协同发展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过程。

长三角地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区域协同的引领,应转变以省、城镇等行政单元为主体的传统发展模式,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区域资源、实现整体提升,而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的规划建设,将成为践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1区域协同的现实需求与政策动向1.1沪浙临界地区的发展困境与现实需求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产业、人口高度集聚。

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地区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单一省市层面不能解决的问题日益增多,开展跨区域合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1]当前,沪浙两省市间的合作不断深化,区域协同也在制度性层面不断加强,但尚未成立区域统筹的综合性权威机构,仍存在一定程度各自为政的问题,造成了一些临界地区的发展困境。

部分临界地区交通设施上缺乏整体考虑、交通结构单一,因专注地方性的“小交通”,造成区间交通断裂,而高效、独立的城际道路网仍需加强。

[2]基础设施方面,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亟待区域层面的协调整合。

产业方面,上海对产业向外转移缺乏主动性,一些临界地区协调不足,存在产业同质、恶性竞争等问题,甚至以牺牲环境及空间资源为代价,谋求自身短期发展。

公共服务方面,浙沪两地系统独立,养老保险转移、医保互通等方面存在障碍。

2022关键开局

2022关键开局

2022关键开局夏自钊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103号甲的一栋小楼,是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所在地。

武康路本是一个幽静安逸、车流稀少的路段,2022年以来,这个路段突然繁忙起来,进进出出的人和车络绎不绝,绿树掩映中的那栋小楼在晚间也经常灯火通明。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成立快两年了,我在这里工作也快两年了。

站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层面看,我最大的感受是2022年长三角一体化取得的进展,是过去可望而不可即的。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安徽派驻负责人赵瑞告诉《决策》。

与赵瑞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长三角区域合作办的沪苏浙负责人。

他们坦言,2022年,长三角一体化按下“快进键”,这一年他们的忙碌和收获,都将是各自职业生涯里的“高光时刻”。

2022年,长三角一体化到底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突破了哪些长期以来的难点和堵点?其中又蕴含怎样的区域经济大势?“三个清单”背后的深谋远虑长期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停留在抽象议论而无实质推进的状况,让一些专家学者焦灼不已。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数年前就撰文呼吁,要坚决避免在一体化的广泛领域中发抽象的议论、议而不决,秉持务实精神,把推进行动落实在具体的项目中。

刘志彪的呼吁,在2022年得以集中实现。

“通过建立一体化项目库,以项目化推动一体化,是2022年长三角一体化向深层次推进的重点工作。

”赵瑞告诉《决策》。

2022年上半年是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成立以来最忙碌的一段时间。

彼时,三省一市对各自与一体化相关的重大项目和各地市的诉求进行集中梳理,并报给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和有关部委。

在此基础上,2022年12月,国家建立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库,并出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近期重点工作、重点事项和重点项目清单》。

按照清单,三省一市将共同推进系列重点任务和多个重大工程。

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各省市代表口中,这个项目库被称为“三个清单”。

三省一市在国家“三个清单”的框架下,又出台了各自的“三个清单”。

区域协同视角下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总体规划

区域协同视角下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总体规划

区域协同视角下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总体规划朱烈建;陈侃侃;张建波【期刊名称】《规划师》【年(卷),期】2014(000)010【摘要】The Yangtze Delta region stil has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that restrict regional development despite of coordination trend. The bordering area of Shanghai and Zhejiang province are complementary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needs regional coordination to achieve better results. Zhangjiang Yangtze Delt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covers Shanghai and Zhejiang province with multiple stakeholders. Its master plan sets “establishing cr oss-regional coordination model” development vision, breaks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studies coordinate development from transport networking, industrial interaction, spatial integration, facility sharing, and mutual policy support.%在当前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长三角地区仍存在行政壁垒制约区域发展的问题。

沪浙临界地区有较强的互补性,区域协同是提升临界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地跨沪浙两省市,利益主体多元,其总体规划以“将科技城打造成跨区域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为目标,突破体制壁垒,从交通联网、产业联动、空间融合、设施共享和政策互利等方面探索沪浙临界地区的协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朱烈建,陈侃侃,张建波区域协同视角下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总体规划[摘 要]在当前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长三角地区仍存在行政壁垒制约区域发展的问题。

沪浙临界地区有较强的互补性,区域协同是提升临界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地跨沪浙两省市,利益主体多元,其总体规划以“将科技城打造成跨区域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为目标,突破体制壁垒,从交通联网、产业联动、空间融合、设施共享和政策互利等方面探索沪浙临界地区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临界地区;区域协同;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总体规划[文章编号]1006-0022(2014)10-0053-05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BZhangjiang Yangtze Delt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Master Plan From Regional CoordinationViewpoint/Zhu Liejian, Chen Kankan, Zhang Jianbo[Abstract] The Yangtze Delta region still has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that restrict regional development despite of coordination trend.The bordering area of Shanghai and Zhejiang province are complementary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needs regional coordinationto achieve better results. Zhangjiang Yangtze Delta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city covers Shanghai and Zhejiang province with multiplestakeholders. Its master plan sets “establishing cross-regional coordination model” development vision, breaks administrative barriers,studies coordinate development from transport networking, industrial interaction, spatial integration, facility sharing, and mutual policysupport.[Key words] Bordering area, Regional coordination, Zhangjiang Yangtze Delta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city, Master plan0引言区域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到达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统筹区域管理的重要内容。

区域协同发展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过程。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京津冀一体化专题会,要求充分发挥地区经济合作发展与协调机制的作用,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李克强总理在调研长三角地区时指出,长三角是龙头,要在率先升级、带动腹地和区域一体化等方面先行先试[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明确要求优化城镇化格局,建立完善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深化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

在当前区域协同不断强化的大政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产业与人口高度集聚、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应当抓住历史机遇,打破省市间的行政壁垒,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

位于沪浙临界地区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在区位条件、发展基础、政策平台和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和一定区域内都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在上海寻找产业外溢空间、浙江寻找对接上海的前沿平台之际,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总体规划从区域协同的视角出发,打造沪浙合作先行示范区,对推动区域资源整合、促进分工协作、保护生态环境和统筹设施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1沪浙临界地区的发展困境和机遇1.1困境与机遇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长三角地区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开展跨区域合作的要[作者简介]朱烈建,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规划四所主任规划师。

陈侃侃,助理规划师,现任职于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张建波,注册城市规划师,现任职于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求也越来越强烈[2]。

当前,沪浙两省市间的合作不断深化,但在交通、产业、空间和环保等方面各自为政的现象仍然存在。

此外,浙江接轨上海的步伐也落后于江苏,如嘉兴与上海的关联度就远低于苏州与上海的关联度[3]。

发展的差距意味着深化合作的巨大潜力,当前国家正加大对生态产业、创新产业的支持力度,以及园区环境优美、土地储量丰富、生活及商务成本较低,这都为沪浙两地协同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新兴产业空间和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带来利好的条件。

1.2建设科技城的现实需求(1)分割变融合。

在当前泾渭分明的行政管辖权范围下,界河如同刚性的分隔带,使沪浙两地在设施、资源的融合方面需要更高层次的协调。

(2)洼地变高地。

平湖市和金山区在浙沪都属于相对落后的洼地地区,急需增长极的带动。

依托上海的产业升级与创新以及浙江方面相对较低的土地成本,两地联合发展创新科技城是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3)边缘变枢纽。

平湖市是浙江深入推进“接轨上海”战略的前沿阵地,沪浙两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平湖市整体实力提升,扭转被边缘化的趋势,成为沪浙之间的联接枢纽。

2区域协同视角下的总体规划理念与策略2.1项目概况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位于沪浙交界处,规划范围为87.1 km 2,地跨上海金山区枫泾镇与浙江平湖市新埭镇(图1)。

枫泾镇是金山区的重点镇,其历史悠久,产业发达,新埭镇则是重要的“浙北粮仓”和“鱼米之乡”。

目前,长三角科技城已被列为沪浙两省市的合作项目和浙江省重大项目。

未来沪浙两地计划推动长三角科技城成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将其打造成全国第一个跨省市行政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2.2理念与定位协同理论强调在开放的系统中,各要素在同一目标的指导下统筹协调,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规划以协同理论为指导,视沪浙两省市发展为利益共同体,提出了“融、新、智、绿”的核心理念。

“融”即政策协同,指充分融合沪浙两地的优惠政策及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政策;“新”即经济协同,以高新技术、创新产业作图1 科技城区位关系示意图图2 科技城规划理念示意图 图 3 科技城战略重任示意图为引领,建设产城高度融合的新张江;“智”即社会协同,打造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智慧型园区,并构筑吸引人才的创业高地;“绿”即环境协同,统筹两地城镇空间与景观,利用水乡特色资源,打造水绿交融、低碳生态的科技城环境(图2)。

规划以“打造国家级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与政策实践的实验区”为目标,将长三角科技城定位为具有国际水准、拥有创新活力和体现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国际化生态智慧科技新城,浙江“对接上海”战略的先行区,以及上海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践行区(图3)。

2.3规划策略区域协调是城乡规划工作转型的重点,应从区域视角更注重城市之间以功能联系为纽带的资源配置方式[4]。

本次规划呼应市场配置资源的新要求,协调两地三方的不同利益诉求;强调理念先行、功能支撑,主要从统筹生态、交通、产业、空间、设施和政策六方面来搭建长三角科技城的总体框架,其中产业协同是基础,空间协同是核心,设施与环境协同是支撑,制度协同是保障。

规划运用产城融合、网络控制、生态低碳、对接共融及共建共享等策略,指导长三角科技城的开发建设,不断提升区块整体竞争力(图4~图6)。

3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总体规划的协同布局3.1联通区域的生态协同区域整体的生态格局与生态网络是城市生态发展的基础与保障[5]。

长三角科技城生态区位的重要性突出,周边环绕大云省级旅游度假区、平湖市绿心等众多区域性生态斑块,区内的上海塘河亦是黄浦江的源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长三角科技城最富竞争力的优势,规划以构筑区域协同的生态网络为导向,保证区域的生态廊道和城市的生态空间不因城市的扩张而遭到破坏。

参考哥本哈根的指状发展模式,规划沿大卯塘、大寨河、朱吕公路和界河等构建多条横向生态廊道,将滨水绿化空间延伸至科技城内部。

规划沿上海塘、张江大道构筑纵向生态廊道,强化区间生态流,也为区域候鸟迁徙提供重要保障(图7)。

3.2联网高效的交通协同长三角科技城毗邻诸多重要的交通枢纽,规划进一步强化其与区域交通的连通度,尤其是沪浙两地在轨道交通、主干公路和快速公交等方面的协作对接,突出科技城作为区域交通节点与沪浙门户的地位,为张江长三角创造良好的物流环境,为人员流动提供便捷的出行环境。

规划设置平(湖)金(山)城际轨道图5 科技城规划思路图图4 技术路线图图6 科技城规划总平面图线,该线路北接沪杭高铁的金山北站,经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市区南下至九龙山旅游度假区。

规划构筑“三纵四横”的框架性主干道系统,张江大道北延衔接上海的环东二路,作为长三角科技城形象展示与交通联系的纵向主轴。

规划连通上海的枫冠路与浙江的乍新路等,承担区间交通联系的职责。

图7 科技城绿地水系规划图图8 科技城产业布局规划图图9 科技城规划结构图图10 科技城概念构思图3.3分工联动的产业协同协调发展并不排除差异(分工)和冲突(竞争)[6]。

长三角科技城的产业选择,在顺应国家宏观政策要求、适应长三角内部产业分工与协同的基础上,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以第三产业为支撑,以大都市郊区农业为补充,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新研发、生产服务和生态休闲等产业。

为促进沪浙两地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提出了分工与联动策略。

(1)分工策略。

规划结合金山区与平湖市各自的优势与发展阶段,进行产业的差异化发展。

在第二产业方面,金山园以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新能源产业为主,未来向电子、新材料等产业拓展。

平湖园提升现有的箱包等产业,重点发展先进、智能制造业。

通过在长三角科技城内部合理划分不同的产业功能组团,以“园中园”的形式打造一批产业基地(图8)。

在第三产业方面,在金山园内结合高铁站建设高铁商务区,设置商业服务、商务办公等功能;科研院所、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海归创业和高端休闲旅游等功能则结合南部的优美环境,主要设置在平湖园内。

(2)联动策略。

规划通过制定沪浙两地统一的招商政策,对产业引入进行协同考虑。

规划深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的关联度,以形成功能合理、具有互补性竞争优势的产业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