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读后感
爱国德育教育心得体会7篇
爱国德育教育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范文、策划方案、鉴定材料、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templates, planning plans, appraisal material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爱国德育教育心得体会7篇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展视野,心得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在读书或者实践之后写下的感受性文字,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国德育教育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德育新论》读后感
《德育新论》读后感《德育新论》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棒的书,叫《德育新论》。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着:“德育?会不会很枯燥呀?”可没想到,读着读着就被它深深吸引啦!书里讲的那些关于德育的事儿,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身边的好多场景。
比如说,学校里老师教育我们要团结友爱,这可不就是德育的一部分嘛!还有在家里,爸爸妈妈教我们要懂礼貌、尊重长辈,原来这也是在给我们进行品德教育呀。
我觉得吧,德育就像是一颗种子,需要我们用爱和耐心去浇灌,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注重德育,那这个世界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暖。
读完这本书,我自己也暗暗下定决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
比如说,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爱护公共环境,遵守社会规则等等。
《德育新论》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德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小伙伴们,如果你们还没读过,一定要去看看哦!《德育新论》读后感二亲人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德育新论》的感受哈。
哇塞,这本书可太有意思啦!一开始,我以为它会是那种特别严肃、让人昏昏欲睡的书,结果完全不是!它里面好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以前我觉得做好事就是为了得到表扬,可书里告诉我,真正的品德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为了外在的东西。
这可让我好好反思了一下自己呢。
还有啊,它讲了好多关于如何培养品德的方法,都特别实用。
就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这样就能减少很多矛盾和冲突啦。
而且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德育不仅仅是大人们的事儿,我们小孩子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呢。
比如说,在学校里,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小小的公益活动,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长大了不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不一样了。
我现在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人,也更愿意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我觉得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宝藏,每翻开一页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它让我知道,品德的培养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要一直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德育报读后感
德育报读后感《德育报》是一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德育的知识和理念。
在阅读《德育报》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德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德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首先,《德育报》告诉我们,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更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
德育涉及到个人的品德修养、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德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德育报》还告诉我们,德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品德的人才。
在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需要学校的规范和制度的支持;在家庭,父母需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各种社会机构需要为德育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德育报》还告诉我们,德育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化和情感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因此德育工作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的培养。
同时,德育工作也需要注重情感化,要让学生在德育工作中感受到关爱和尊重,让他们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成长。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和积极心态的学生。
通过阅读《德育报》,我对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德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我会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德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他们在健康的成长环境中茁壮成长。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德育工作,共同努力,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有品德、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才。
德育报读后感
德育报读后感《以德育》读后感。
《以德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它深刻地阐述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德育理念。
首先,本书强调了德育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逐渐淡化,学生的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德育不仅仅是灌输学生一些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榜样力量和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觉,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只有通过德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本书强调了德育在塑造学生性格方面的重要性。
学生的性格塑造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德育则是塑造学生性格的重要途径。
德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孝顺父母,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坚强意志,使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只有通过德育,才能真正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才。
最后,本书强调了德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德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性格,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德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
只有通过德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更加注重德育工作,通过榜样力量和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自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德育工作的新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完整版)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读后感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读后感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实效是德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站在高处、看在远处、着手小处、干在实处。
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如今学校道德教育弱化,应该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避免德育教育的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单一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师管教不管导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学校团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花架子多,内容空洞,学生消极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
如今,就存在一种教育现状;;“圈养”,用繁重的课业把孩子困在教室内的时候校园和教室就成了“饲养场”;在那里,教师并不顾及学生的饥饱与口味,而是实时定量地“喂食”。
根据课程表规定的时间,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依照教师的理解,向不同的学生教授同样的知识。
以往的学校德育目标往往缺少明显的层次和梯度,小学生时常进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单一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空洞说教和教育效果的苍白无力。
二、德育主体的缺失和德育内容的刻板与学业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欢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
德育内容应该回归凡人生活,贴近凡人现实,即充分重视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普通人的思想状态,而以往的德育习惯于用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来进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来进行反面教育,即习惯于用“超人”和“坏人”来教育学生。
这样的德育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
培训德育心得体会6篇
培训德育心得体会6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培训德育心得体会6篇目前心得体会的高频率使用,让很多人都明白了它的意义,对于写心得体会这件事,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培训德育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德育培训心得体会3篇
德育培训心得体会3篇德育培训心得体会(1)在近20天的研究中,我听了专家们对德育工作的精辟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认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应该着重做好以下两点:首先是要真正树立德育工作创新意识。
要做到这一点,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必须改变“重智轻德”的应试教育思想,站在培养跨世纪“现代型”、“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实抓德育。
同时,要树立效益意识,因为现代社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效益。
任何工作都要谋求和提高效益,不讲效益,便无所谓创新。
此外,还要树立正确的超前观,加强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树立变化发展的观点,克服墨守成规,力求创新搞活。
其次是要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如果把德育工作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德育工作的创新则是为它开掘新的活力和源泉。
未来的世界充满着挑战和竞争,而这一切挑战和竞争都集中在“一种主要的决定因素──人的身上”。
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潮流,知难而上,携手共进,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极大发展找寻“水源”,贡献心智。
能割裂开来,它们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然而,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被局限在某些固定的课程或活动中,成为学生们的“负担”,难以真正起到德育的作用。
在新时代,我们要整合各种资源,将德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的融合式发展。
教师要有全局意识,将德育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得德育的启示和指导。
同时,要注重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将德育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创造出具有校园特色的德育氛围。
3月23日,德育工作将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成为无时不有、无处不存的渗透源。
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与教育教学分离,这是由于学校管理系统的分化所致。
现代学校的德育模式应该通过有效的协调,使多种途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使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共同参与、融合渗透。
二、研究德育教育的收获和体会本人有幸参加了德育教育的研究和培训,通过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完成相关课程的研究培训,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是一部富有中国传统美德和文化内涵的故事集。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活,情节跌宕起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受感动和启发。
在这些故事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孝道的故事。
比如《百善孝为先》中的小明,他在父母生病的时候不顾一切地照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尊重和遵循的道德规范。
除了孝道,中华德育故事中还有许多关于诚信、勤劳、守纪、友爱等方面的故事。
比如《诚实守信的小红帽》中的小红帽,她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惧怕艰难,坚持诚实守信,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这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也让我深受鼓舞,决心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在阅读中华德育故事的过程中,我还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
精深。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道德寓言,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这些故事,我了解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也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中华德育故事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读物。
通过阅读这
些故事,我不仅仅了解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的决心。
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牢记这些故事中的启示,努力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德育读后感(精选5篇)
德育读后感(精选5篇)德育读后感1一开始看到《德育智慧源何处》的书名,我想着又该是一本理论高深的书籍吧。
可是信手一翻看了一看,我发现这是一本以心灵感悟教育经典案例为主体,以随笔的形式阐述一个个经典而值得深思的案例,深入简出,非常引人入胜。
整本书共有经典案例78个,张老师用经典案例、心灵感悟、相关链接等栏目详细的介绍了德育的思想与观念、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德育的技术与智慧等德育相关内容,既有理论的研讨也有实践的总结,点面结合、深入浅出。
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也可以感悟到朱永新,魏书生的教育理念;既可以看到马寅初、季羡林的大师匠心,又可以欣赏到李庾南、王金战的教育智慧。
虽然这是一本班主任工作助手丛书,但我觉得非常适合每个德育工作者去品读与学习。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给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德育在现代教学中也就显得举足轻重了,有句俗语说的好“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
那么我们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我想还是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德育观念和德育背景下不断去研究德育新情况、解决德育新问题。
要做到一名合格的德育工作者,我觉得需要树立以下观念:(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开复在给学生的信中提到“我们要培养成功、自信、快乐的学生”。
那么成功、自信、快乐的学生,他们的老师应该具有怎么样的素质呢?——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高效的教学技能。
“大学之成在于大师”,大师的养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开放的胸怀和终生学习的理念。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让学生佩服你。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德育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中国德育读后感
中国德育读后感
在深入阅读《中国德育》后,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传递的理念和信息所打动。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德育的简单描述,更是对德育教育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深入剖析。
首先,我对于《中国德育》的历史篇非常感兴趣。
从古代的德育观念到现代的德育教育,这本书详细地梳理了德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我了解到,中国的德育教育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内涵。
这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德育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理论篇中,我对德育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书中详细介绍了德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使我对德育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书中还探讨了德育与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使我更加明白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篇是我认为最具启发性的部分。
这里介绍了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实践经验和案例,让我看到了德育教育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
这些生动的例子让我深刻地理解到,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更是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的学生。
科研篇则是对德育研究的深入探讨,介绍了当前德育研
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德育教育的学术性和科学性,也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总体来说,《中国德育》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更让我对德育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每一个关心中国教育、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读的。
德育心得读后感(精选10篇)
德育心得读后感(精选10篇)德育心得读后感篇1一学期的时光匆匆流走,耳边响彻的是幼儿入园时彬彬有礼的问候“早上好!”和离园时的奶声奶气的道别“再见!”。
从小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在人文道德逐渐流失的今天,势在必行。
本学期,幼儿园通过开展经典国学教育《__x 规》以来,幼儿的礼仪、行为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下面我将德育工作小结如下:一、营造浓厚的文明和谐的氛围。
1、在幼儿园走廊悬挂《__x规》,张贴文明警示标语,图文并茂,营造文明和谐的走廊文化,倡导人人懂礼仪、讲礼貌做个有素质的文明人。
2、各班开辟“德育专栏”展示幼儿所学及其进步闪光点,布置幼儿生日会,感恩父母等栏目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
二、开展德育教学活动。
将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采用积极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某些行为可以做为教育素材的要及时运用,采取个别讲解引导法、集体讨论等让幼儿明白哪些做法是对的,为什么对,哪些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从小事入手,从成人做起。
充分挖掘节假日的教育契机。
本学期,幼儿园结合中秋节、教师节开展“庆教师节,迎中秋”博饼活动,结合重阳节开展,尊敬老人活动要求孩子为家里的老人捶捶背、洗洗脚等尊贤活动。
结合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师以身作则,同伴之间互相影响,幼儿之间相处融洽。
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其态度、习惯、个性都处在奠基时期,很容易受教师及同伴的影响,幼儿往往会以身边的崇拜者为榜样学习教师的言行举止。
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称赞一声“你真棒”或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孩子一个微笑,无声地伸出大拇指。
孩子就在不断的赏识中,巩固着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幼儿园已形成入园见面互相问候的氛围,自然而然家长、小朋友不管见了谁也会主动地互相问好打招呼了。
四、“评选礼仪小天使”活动。
以评促进,挖掘榜样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更多的小朋友进步,推动家长重视,从而形成家园合。
儿童家庭德育指导手册读后感
儿童家庭德育指导手册读后感《儿童家庭德育指导手册读后感》初读《儿童家庭德育指导手册》,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儿童内心世界和家庭德育奥秘的大门。
读到手册中强调家长以身作则的部分,我特别有感触。
在我的认知里,家长一直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很多时候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家长来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
就像之前我看到朋友家的小孩,朋友是一个非常热心肠而且很有礼貌的人,他总能主动去帮助邻居拿重物,在路上见到熟人会热情地打招呼。
他家的孩子耳濡目染,小小年纪就特别有礼貌,在幼儿园里也总是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家长的行为示范对孩子品德教育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力。
这时候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比单纯的说教更加有效。
手册里还提到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氛围。
我感觉这一点太重要了。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在一个比较民主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我的想法能够被父母听到并且尊重,相对地,我也学会了去尊重他人。
在家庭里,我们可以平等地探讨问题,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大家可以讲道理。
这让我感悟到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家庭就像是孩子品德成长的肥沃土壤。
然而,书中有些地方我开始也不太理解。
比如说在处理孩子间冲突时的部分,提到要引导孩子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但对于如何具体引导并没有非常详细的实例。
后来我仔细琢磨了下,我想这可能是作者希望每个家庭根据自身的情况去灵活应对吧。
毕竟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冲突的情境都是不同的。
特别触动我的还有关于培养孩子责任感的章节。
它提到让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负责自己的日常生活打理开始。
我见过邻居家孩子,什么事都由家长包办,结果孩子对于家务什么的都没有一点责任感,也不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
这让我意识到在家庭中真正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哪怕结果不完美,也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方式。
读完这本书,我认识到家庭德育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工程,需要我们家长不断地学习和摸索。
它并不是简单的规则灌输,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点滴影响。
德育报读后感
德育报读后感《德育报》是一本关于德育教育的杂志,它不仅包含了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还有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教学经验分享。
通过阅读《德育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德育报》中,我看到了很多关于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比如德育的定义、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等等。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对德育教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明白了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德育的内容包括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这些内容都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我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除了理论知识,我在《德育报》中还看到了很多的实践案例和教学经验分享。
这些案例和经验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比如,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方法。
在另一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德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也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的。
通过阅读这些实践案例和教学经验分享,我对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有了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通过阅读《德育报》,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的实践经验。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做好德育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德育教育,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读后感
《德育》读后感《德育》读后感1在闲暇之余,我喜欢翻翻各类杂志,尤其喜欢比较通俗的文章或故事,这本《德育故事》引经据典,博采古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值得一读的是前面以古文形式出现,后面是白话文,古文与白话文对比可帮助读者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而且本书故事性强,引人入胜。
可以肯定,《德育故事》对于我们通晓经典见证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修养意义重大,不失为一本德育辅导的好教材。
面对家庭、社会共同的需要我们深明光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为师者春风化雨的神圣社会责任。
但在具体教学中,单提这些伦理道德的名词,对孩子们来说,确实太抽象了。
老师一定要融入生活的事例,以便让学生体会正确的做人道理,真切感知这些伦理道德是如何落实在生活之中的。
每则故事都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
老师不可任意增加内容或曲解事实,也不可因今人做不到就妄加批判,老师一定先要肯定尊重人性本善的至德至行。
让孩子们融入故事,培养良好德行,这本书高年级的孩子老师可以推荐给他们阅读,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可以用老师讲故事孩子听故事的方式进行。
老师给孩子们讲完白话故事,可以启发他们思考,哪些人物值得学习,哪些值得警惕?如何在生活中落实文中人物的可贵之处!《德育》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学校下发的中华美德故事,读完后,使我大有感触,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磨杵成针》。
李白以前总是不好好读书,可是有一天,李白遇到了一位老祖母,她正在把一根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针,李白看了十分震憾,他明白了1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从此,他发愤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心中为之一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老祖母真有毅力要把这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细的绣花针。
我心想:既然铁杵都能磨成针,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又算什么呢?看看这个故事,在对比生活中的自己,我自叹不如。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中华德育故事》是一本充满着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书,它记录了许多经典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对于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或忠诚,或孝顺,或勇敢,或仁爱,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动不已。
比如《孝顺的女儿》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孩为了治病救母,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故事。
她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母亲得救了,女孩也因此得到了救赎。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顺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
另外,《忠诚的狗》这个故事也让我印象深刻。
故事中,一只狗为了守护主人的财产,不顾自己的生命,最终成为了忠诚的典范。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忠诚的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忠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些美德对我们的影响。
这些美德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让我们成为了一个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在当今社会,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伴随着一些道德问题的出现。
比如,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和法律,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伤害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让这些美德成为我们心灵的指引。
通过阅读《中华德育故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弘扬这些美德的决心。
我相信,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践行这些美德,我们的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够更加强大。
让我们一起努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成为我们生活的底色,让这些美德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
德育原则读后感
德育原则读后感德育原则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在教育实践中,德育原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体现。
通过学习和实践德育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德育原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现代社会,道德沦丧、人心浮躁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德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德育原则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要求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中健康成长,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德育原则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德育原则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品质,是一个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基本条件。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让学生明白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使命,是一种担负。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德育原则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
爱心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品质,是一个人成为有情有义之人的基本条件。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念,让学生明白爱心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关怀,是一种奉献。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念,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总之,德育原则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在教育实践中,德育原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体现。
德育的读后感
德育的读后感德育的读后感导语:在确立德育内容时,要体现德育的现实性和德育的理想性相结合,既要立足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水平,又要着眼未来社会新道德要求的进步性和超前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德育的读后感(1)近日,于再清的“德育说”在国内体坛上引起轩然大波,人们议论纷纷。
各媒体、记者对此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德育,撇开别的不说,它确实有重要的意义。
鲁迅先生曾说“德才兼备,才为正品,有才无德,则为危险品。
”可见德育的必要性。
现今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注重人才教育培养的同时,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周洋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体坛人才,对她进行德育无可厚非。
只是,让这么个年轻的运动员在展示了自己才能而获奖后接受必须先感谢国家,再感谢教练,等感谢完一大堆人物后,才把父母放在最后的卑微位置上的德育似乎有些变味。
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周洋感谢父母,将父母放在第一位何错之有?获奖后第一时间就是感谢父母,这是人之常情。
倘若进行了所谓的“德育”后,每个获奖员都是满嘴“感谢国家”……诸如此类的话,听起来似乎十分有理,实在已失去了它真正的含意。
这种德育,还是摒弃为好,别让我国运动员得奖后满口都是空话、套话,这具公式特色的话。
爱国、感谢国家是必要的,但这得要出于真情实感,强迫他们接受这样的德育,这就与其目的背道而驰了。
在我看来,德育应注重人性化、真实化、时代化。
所谓“人性化”就是要与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自身经历相符合。
比如,你对一个刚做坏事而坐牢的人进行德育,你硬是要他过多几天要成为雷锋式人物,这必定是要闹笑话的。
而“真实化”与“时代化”常联系在一起。
曾经,有小学生对《西游记》提出质疑,认为这小说情节太假,太千篇一律了。
作为老师则立即对其进行德育,说作者的地位高,我们要尊崇他。
像如上“伪德育”现象屡见不鲜。
德育,算得上是一个亘古的话题。
从先秦至现在,千百年前的人们与我们一样懂得德育的重要性。
儿童家庭德育指导手册读后感
儿童家庭德育指导手册读后感《儿童家庭德育指导手册读后感》
读完《儿童家庭德育指导手册》,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家庭教育的洗礼。
读到那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部分,我觉得特别实用。
比如说讲到诚实这一品德时,书中提出通过日常小事进行教导,像孩子如果不小心打破东西,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而不是因为害怕责罚而撒谎。
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曾经因为害怕被骂,把打碎花瓶的事情隐瞒起来,后来被发现时反而被父母更严厉地批评了。
如果当时我的父母能像书中说的那样,以一种温和引导的方式对待我的错误,可能我自己的内心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恐惧和愧疚。
书中提到的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方法也十分让我感触深刻。
它主张给孩子分配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家庭任务,如让孩子帮忙整理自己的小书桌。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强调这不仅是完成一件小事,更是在向孩子传递责任的含义。
我开始思考在我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一直知道要培养责任感,但并没有如此系统地实施过。
在以前,总是嫌孩子做不好而自己包办一切家务,现在明白了这种做法其实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不过,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有一些疑惑的地方。
书中提到对于孩子一些
不好行为应该及时纠正,但对于什么是不好行为,界限有时候不是很清晰。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基于大众普遍认可的道德水准来界定,但在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一些出入。
这或许也需要家长根据自己家庭的价值观来加以判断。
通过阅读这本手册,我收获很大。
未来我决定在我家的家庭教育里好好运用书中的这些方法,从点滴小事抓起,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我相信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培育道德精神:大学德育之思》的几点感触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之际,社会之于核心价值观级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重新提上议题。
而近来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被曝光,借助网络、传媒等工具广为人知,引起全民性的大讨论、大反思。
在今天,对于“老人跌倒在路旁,要不要救扶”这样被认为本不应该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为不少课堂中德育老师必须面对的现实困惑,也成为了学生道德践行中的艰难选择。
这也不由得让人们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就自己读的《培育道德精神:大学德育之思》结合亲身感受谈谈切身的几点感受和理解。
要弄明白一个问题,首先就应该追本溯源,理解这个问题涉及的概念和含义是什么。
记得毛泽东说过:“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何为精神?精神,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1)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2)指主旨、主要的意义。
而“道德精神”则基本上从“精神”的以上两个方面衍生出来的。
一般人们多在以下几个层面使用“道德精神”一词:道德意识、到的主张、基本道德观点等。
其实,无论人们从何种意义上使用“道德精神”,都是指“渗透在人们一切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道德行为中包含着特定意向的意识”。
而我个人认为,道德精神既是一种意识与精神状态,那它就应告示动态的、变化的,故道德精神应是人们对道德所持有的一种心理态度和思想意识,具体而言,就是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而形成的敬畏道德、向往到的、坚守道德的心理意识和精神态度,而这也是儒家所强调的“诚”精髓所在。
人之于道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境界。
首先,是敬畏道德。
道德的约束性和权威性,客观上使人们在道德面前显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种心理状态有些类似于大多数宗教情感,即对某种权威的敬畏和服从,在道德层面而言,这种敬畏之情希求都是对现世的超越——自我心灵境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臻于完美。
其二,是向往道德。
道德精神不仅表现为对道德的敬畏,而且表现为对道德的向往。
德性之所以成为德性,不是在于它的强制性,而在于它的主体的自觉自愿选择.“德即为善”,向往道德实际上就是“乐于为善”。
其三,是坚守道德。
道德精神也表现为人们择善固执、坚守道德的道德意志,这是人们敬畏道德、向往道德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道德精神是人们为善的内在道德依据,是人们道德行为的源泉;另一方面,道德精神是人们守善的基本保证,它不仅帮助人们向外选择道德行为的对象,而且还帮助人们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然后去错存对,去恶存善,使自身的德行始终保持纯净。
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是高级知识分子汇聚群,是一个时代的引领者,一个名族的俯仰者,一个国家的支撑着,被社会寄以厚望。
在社会道德问题,大学生理应肩负身份对应的责任,在道德问题起到上引领和榜样作用。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摆在我们面前,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与水平低于社会期望值,大学生的道德精神培养存在现实的系列问题和尴尬。
当今的校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圈已经远远超越了校园的围墙,他们已经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见了自己的交往的圈子和社会关系网络,这使得高校学生的道德精神呈现以下特点:既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主流道德价值抱有认可态度,但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而又难以落实;既对道德英雄人物、道德模范等表现钦佩,但又找不到再自己学习和生活中向他们学习的路径;既对道德保持着比较虔诚的敬畏,认为道德是对个人言行有着强大影响的力量,对这种力量的威力持有怀疑态度;既对利他价值表示接受,但在实际生活中又注重功利主义;既有强烈的精神追求,但又存在不同程度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迷茫倾向。
出项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觉得以下几点是不能不提的。
一、道德地位的相对降低使大学生难以树立道德权威
传统社会里,道德的地位非常高,道德对社会的介入力度也十分强大,表现为道德的话语权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行为起着巨大的支配作用;而现代社会具有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到的运行机制,表现为道德对政治的依赖性减弱,道德话语权的弱化而使其威力和生存处于边缘化的危机之中。
不仅如此,道德在社会评价体系中的分量也日益受到挤压。
我国进入转型期后,由于传统道德发挥的作用的惯性,道德评价仍是重要的社会评价力量,但不能不承认一个现实,这种道德评价的力量在逐渐弱化,它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也趋于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