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三次形考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9·11”事件后,美国人面临着进一步恐怖威胁时,由来已久的种族对抗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缓和。是因为(D.共同外部威胁)会促使群体合作的产生。

2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认知者的(D.情感状态)会影响社会认知。

3 “望梅止渴”的成语说的是一种( A.直接暗示)。

4 “行之于心,应之于手”属于态度改变的( C.内化)阶段。

5 ( A 同辈群体)是一个独特而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尤其是在个体进入青春期后,他的影响日趋重要。

6 ( B.调查法)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7 ( B.服从)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

8 ( 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

9 ( 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

10 ( B.社会影响)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11 ( B.信念)是指对人、对事、对物及对某种思想观念是非真假的认识,通常是以对某事某物的相信和怀疑的方式表现于外而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

12 ( C.公平理论)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13 ( C.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14 ( D.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认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业、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

15 ( D.移情—利他假说)认为,人们的确存在纯粹出于善心的利他行为,其产生条件是人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帮助的人的位置、以他们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

16 (A.竞争)是指每个人都在努力,以求达到自己获得最高报酬而不给其他人任何好处的互动方式。

17 (A.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18 (A.态度)是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19 (B.利他行为)是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20 (B.人际沟通)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21 (B.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22 (B.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23 (C.罗森塔)等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24 (C.去个性化)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25 (D.爱情)是人际吸引的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

26 (D.自我暴露)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27 “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一种(C.社会惰化)现象。

28 “运输竞赛”是一项说明竞争与合作之间关系的经典研究,是( A.多伊奇)和克劳斯于1960年进行的。

29 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A.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30 爱情三角理论由( C.斯腾伯格)提出的。

31 暗示可以根据发出者的来源分为( C.他人暗示E.自我暗示)。

32 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有(B.相互性原则C.交换性原则D.自我价值保护原则E.平等原则)。

33 避免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攻击行为的产生的方法有( B.宣泄C.习得的抑制D.置换E.培养同情心)。

34 测量偏见的方式主要有(A.测量生理反应 B.测量行为C.测量无意识联想)。

35 成员在群体内的现实互动方式是影响群体规范的重要因素,( C.竞争 D.合作)是群体内主要的互动方式。

36 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 C.再社会化)。

37 出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可能有( B.责任扩散 C.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D.评价焦虑)。

38 从状态上划分,可将人际关系分为(A,B,C,D,E )。

39 促进利他行为可以通过(A.促进旁观者干预B.促进志愿服务)。

40 挫折—攻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多拉德)和米勒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

41 导致人际吸引的因素有(A,B,C,D,E )。

42 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另一种是(B.问卷法)。

43 对小群体的定义是(A,B,C,D,E )。

44 儿童期社会化被学者们称为(B.基本社会化)。

45 非正式群体存在的意义(A,B,C,D,E )。

46 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认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 B.与自己类似的人)进行比较。

47 封建社会中通过世袭继承形成的皇帝属于(B.先赋角色)。

48 改变态度的方法主要有(A.劝说宣传法B.角色扮演法C.团体影响法 D.活动参与法)。

49 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有(A.T小组训练法C.角色扮演E.合理利用良性心理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