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题李次云窗竹翻译赏析
李贺的诗词《竹》赏析
李贺的诗词《竹》赏析《竹》唐·李贺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赏析】这是一首咏竹诗,前半部分从竹子的外形入手,既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后半部则从竹子的功用着笔,并寄寓感慨。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首二句直接描写竹子的外形。
“入水文光动”描写的是水中竹的倒影:微波荡漾,竹子倒映在水面,竹影摇曳闪烁,十分可爱。
“抽空绿影春”则写的是空中的竹子:它凌空而上,翠绿的竹影充满着无限生机。
这二句一俯一仰,把不同形态的竹子十分细致地刻画出来。
紧接着两句诗是间接写竹,以露、苔衬竹,描写出竹子所处的环境之清幽,以及竹子的青翠可爱之态。
“抽空”,形容竹子劲直挺拔上长的状态;“霜根”,是指竹根上结的白色粉末,有如寒霜。
这四句诗不但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
诗的后四句写竹子的功用:“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竹子编织为席,可以承接香汗;斫裁成竹竿,可以用来钓鱼。
这都是竹子最普通的用途,但它最值得夸耀的用途是:“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诗人怀不世之才,常有济世报国之心,但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的,所以诗人说,得知竹子可以用作冠帽中的硬衬,便想砍下一节献给王孙。
寓意很明显,借竹子表达了希望被重用的愿望。
扩展阅读:李贺的作品风格李贺诗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描写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写人民的疾苦;揭露时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昏聩,歌颂边塞将士英勇卫勉等。
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
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
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
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典型如李贺的《秋来》诗文。
关于竹子的诗句_描写竹子的诗句_赞美竹子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竹子的诗句_描写竹子的诗句_赞美竹子的诗句_古诗大全《竹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新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
其古诗全文如下: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
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题竹石牧牛》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
其古诗全文如下: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翻译】郊野间有块小小的怪石,翠绿的幽竹紧挨着它生长。
牧牛娃手执三尺长的鞭子,驾驭着这头龙钟的老牛。
这石头我很喜爱,请不要叫牛在上面磨角!牛磨角还罢了,牛要是斗起来,那可要残损我的竹子。
《斑竹管笔》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
其古诗全文如下:翠管江潭竹,斑斑红泪滋。
束毫何劲直,在橐许操持。
欲写湘灵怨,堪传虞舜辞。
蔚然君子器,安用俗人知。
《墨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
其古诗全文如下:许有卢娘能画竹,重抹细拖神且速。
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笔间天意足。
战叶斜尖点映间,透势虚黍断还续。
粉节中心岂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
《竹枝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竹里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赋得临池竹应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虞世南。
竹子的诗及诗句意思
竹子的诗及诗句意思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竹子的诗及诗句意思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竹子的诗句和解释竹石·郑燮(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解释]1. 《竹石》是1首题画诗。
2. 咬定:比方根扎得牢固,像咬着不松口1样。
3. 磨:熬煎。
坚劲:坚决强劲。
4. 尔:那。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1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2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坚固。
次2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旧坚决强劲。
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决坚韧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决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行。
2. 竹子的诗句加上解释.墨竹图题诗(清)郑燮(xie 同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1枝1叶总关情。
(此诗已被9年义务教育学校语文课本收录)[编辑本段]简析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1枝1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房外竹子的1枝1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1举1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一一、2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12两句托物取喻。
第1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哽咽,给人1种10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2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
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似乎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哽咽之声,充分体现了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三、4两句畅述胸怀。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一句:山际见来烟,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际:边际。
○以“见”写存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现,灵动了景色,增添了人气。
二句:竹中窥落日。
窥:从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窥”呼应了前一句的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见”,生动地再现了夕阳余晖疏朗地洒落竹林的情景。
三句:鸟向檐上飞,向:从,在。
檐:屋檐。
○用“向”不用“于”,借词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的多义性所带来的暗示,激活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意的表达。
四句:云从窗里出。
○这正是山居不可思议的神奇景象。
本有的突兀感在前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三个诗句的铺垫下,自然熨帖,不露半点神来的痕迹。
译文: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题解: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山中杂诗映入眼帘的——是暮色里蔼蔼的山岚,陷入竹隙的——是落如缓缓的画卷。
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从窗口缓缓飘出的是一丝淡淡的云岚。
赏析一: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
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哪”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
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人教版七下课外古诗全解
刘梓轩
目录
1. 山中杂诗 2. 竹里馆 3. 峨眉山月歌 4. 春夜洛城闻笛 5. 逢入京使 6. 滁州西涧 7. 江南逢李龟年 8. 送灵澈上人 9. 约客 10. 论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内容
意思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 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 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意思 赏析: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句句写情,尤其是 后两句,乍看好像是写郊野向晚的景色,实则蕴含 着诗人的无限情思。“荷笠带斜阳”一句,最易误 解为纯属自然景物的描写,无甚用意。其实不然。 作者写斜阳经天,不是光照山峦火树,而是映现于 荷笠者一身,是为了突出“荷笠”这一人物形象和 整个画面构图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感情的专 注。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内容
意思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 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友人)了,多么思念你 啊! 赏析: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 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 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 “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 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 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 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 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 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
山中杂诗的诗句
山中杂诗的诗句
《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的一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三首是:其一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从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飞过,洁白的云儿竟然在窗户间穿进穿出(这句是说山上的房屋地势很高,所以云从窗户里面穿进穿出)。
其二
绿竹可充食,女萝可代裙。
山中自有宅,桂树笼青云。
译文:翠绿的竹子可以当作食物,松萝的叶片可以当作裙子。
山中本就有自己的住所,桂树丛生,笼罩着青云。
其三
具区穷地险,嵇山万里余。
奈何梁隐士,一去无还书。
译文:太湖岸边穷困地势险,嵇山道人万里未回还。
为何隐居的梁先生,一去再无片字传。
整体鉴赏:
从诗中可看出当时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第一
首最为有名,采用如水墨山水画的白描手法,不如唐代诗歌那般优美,却显朴素自然,未加雕琢,随口呤出。
第二首和第三首都是诗人自我宽慰解郁。
非常羡慕那时的文人们,当时的山林尚未开垦成旅游胜地,价钱低廉,意境清远,足以遐想忘忧。
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古诗词冬之意象四:竹子(一)川雪
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古诗词冬之意象四:竹子(一)川雪中国被西方学者视为“东方竹子文明”的故乡。
中华竹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国是诗的国度,咏物诗中的咏竹诗更是独具特色,诗与竹的精美结合,尤是中华竹文化的灿烂篇章。
竹林是诗歌的源泉,许多著名诗人均热爱竹林,承受竹林的恩泽。
写下丰富多彩的咏竹诗,流传我国诗坛。
还有以竹为名的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唐代的竹溪六逸等著名文化名流。
松、竹、梅,素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
古往今来,竹子曾被多少诗人、画家所称颂,它不但四季苍翠,而且枝干挺拔,有宁折不屈之慨。
古话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用以比誉人的气节。
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子,在写冬天的古诗词意象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那挺拔凌云坚贞不阿刚直有节的操守和特质,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赞赏。
中国古人之爱竹,最著名的大概是“书圣”王羲之之子王徽之。
据《世说新语》所记:“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吟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题为《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的诗,前四句是:《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唐.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这后一句说的还是王子猷。
《世说新语》另有一条记载说,王子猷某日出行经过吴中,看到一户士大夫人家种有好竹,于是径自闯了进去,旁若无人地欣赏起来。
主人素知王子猷爱竹,早已洒扫预备款待,不想子猷赏竹完毕,竟招呼也不打就要扬长而去。
主人也不含糊,当即命家人关好院门,执意留客。
本就落拓不羁的王子猷对主人的这一招很是欣赏,就留下做客,尽欢而去。
王维化用此典说“看竹何须问主人”,正是表达对修竹的纯粹的审美,其重要性远在世俗的人事关系之上。
对此,北宋大史学家司马光写诗赞道:《种竹斋》北宋.司马光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
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两句描写竹的优美诗句
两句描写竹的优美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两句描写竹的美丽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两句描写竹的美丽诗句咏竹(齐.谢眺)窗前一丛瘢宕涠姥云妗?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梁.刘孝先)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赋得阶前嫩竹(陈 . 张正见)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咏竹(唐.李峤)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唐 . 令狐楚)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秋日白沙馆对竹(唐 . 许浑)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初食笋呈座中(唐 . 李商隐)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很多,忍剪凌云一寸金。
咏竹(唐.郑谷)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风(唐.唐彦谦)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春日山中竹(唐.裴说)数竿青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咏竹(唐.张必)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到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霜筠亭(宋.苏轼)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赋园中全部(宋.苏辙)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
《题李次云窗竹》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李次云窗竹》原文、翻译及赏析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借竹言志,对竹子赞誉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题李次云窗竹》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题李次云窗竹唐代:白居易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译文它不需要被做成用来吹奏的笙箫,也不需要截断做成钓鱼竿。
只待冬天千花百草凋零后,在纷飞的大雪中去看那点点葱翠。
注释凤管:笙箫。
创作背景竹,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向来都是某种精神品格的象征。
苏东坡曾作诗:“宁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可想而知,竹子的品格在文人心中有多高尚。
诗人在赞赏竹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衬托出自已高洁的情怀。
赏析《题李次云窗竹》是一首咏竹诗。
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它象征着高尚、坚韧、虚心等美好品格。
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借竹言志,对竹子赞誉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首二句,平淡无奇,不仅用词浅显,亦无深刻的寓意,只是交代了竹子一般的用途,但作者强调的是“不用”、“不须”,至于缘由,结尾两句予以点明。
原来,前三句都是陪衬,是为了与末句构成对比的。
诗人说,我不用把竹子制成笛子,也不把它用作钓鱼竿,要的是让竹子在千花百草凋零之后,在大雪纷飞之时,能够屹立在雪中,使我看到那一番凌雪傲霜的情调。
前两句实际上写的是竹子的功利实用性,末句则是竹子的精神“实用性”,而功利实用性是不被作者看重的,他看重的是竹子品格对人的影响。
作者故意使之构成强烈的对比,对比之中,流露出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及对竹子品格的赞誉。
“留向纷纷雪里看”,看什么?自然不是为了看竹子的青翠之姿,而是从雪里的孤竹中看到了竹的高洁本质,一种独立于世俗的孤傲。
此诗托竹寓意,巧用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那种高洁孤傲、坚贞不屈精神的追求。
竹的生存环境,总是猗猗静谧幽雅,醉心在竹的世界里,可以弥补人的心理缺陷和远离凡尘的愉悦、超脱!可以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题灯上人竹卷译文翻译
题灯上人竹卷译文翻译
《题灯上人竹卷》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往岁己酉北上,舟过莲泾,访双林上人于积善庵,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
以后每经吴门,数欲过庵中而不果。
盖不见上人者,六年矣。
幽窗净几,薰茗相对,今日如复理梦中也。
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今遂化为乌有。
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岂此君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耶?冁然一笑,遂题其后。
甲寅清和月。
信笔为文,略无藻饰,然隽永耐读,亦复有深情寓其中。
宛见其人展卷临之,恍若身入万竿秀挺之竹,扑面临头,受此森然一绿,如王子猷游吴中人园庭,墨戏臻此,技乃益进,是以睹之若有此君真气自卷中拂拂出。
然不见者六年。
初识之欢,别后之思,讵能忘之?唯对卷冁然,乐其进益,未免思及曩日相过从,坐窗下,熏香品茗以为乐,浑如一梦耳。
何日更同游?
《题灯上人竹卷》翻译
作者多年后与灯上人重逢,见其所画竹卷“新枝古干,披展森然”,有如真竹,作者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作者于六年后终于再见友人,两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作者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作者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作者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
始怜幽竹山窗下意思
《“始怜幽竹山窗下”意思》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理解一下“始怜幽竹山窗下”这句诗的意思。
“始怜幽竹山窗下”,咱们一个词一个词来看。
“始”就是开始的意思,“怜”在这里可不是可怜哦,而是喜爱、怜惜的意思。
“幽竹”就是幽静的竹子。
“山窗下”就是在山窗的下面。
连起来这句话说的就是:开始喜爱那山窗下幽静的竹子。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他家附近有一片竹林。
一开始他没怎么在意,觉得竹子普普通通的。
可有一天,他心情不太好,就走到了那片竹林里。
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斑。
微风吹过,竹子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在跟他说话。
那一刻,他突然觉得这些竹子好美,好安静,让他的心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
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喜爱这些竹子了。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
比如有时候我们路过一个小花园,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特别。
但当我们仔细去看那些绽放的花朵,闻着花香,就会突然喜欢上这个小花园。
再比如说,我们可能一开始觉得某个同学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的。
但是有一次,我们看到他默默地帮助别人,或者在困难面前表现得很勇敢,这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开始欣赏他、喜欢他。
“始怜幽竹山窗下”这句诗,就是在告诉我们,很多美好的东西,可能一开始我们没有发现,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在某个瞬间突然喜欢上它们。
同学们,大家想想,自己有没有过这样“始怜”的经历呢?比如说,一开始不喜欢某个科目,后来因为老师的一次精彩讲解,或者自己做出了一道难题,就开始喜欢上这个科目了。
大家一起分享分享自己的故事吧!。
清风一榻水云边
清风一榻水云边原文竹李日华〔明代〕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
束得古书来作枕,梦中熟记筼筜篇。
译文在清风处,在水云边,安放了一张床,不独柳树睡着了,绿竹也都睡着了。
诗人以古书为枕,也进入梦乡,梦中熟记的正是筼筜这一篇。
注释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赏析这是明代诗人李日华的一首咏竹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以“梦”切题,带出了知音相惜之情,人生在世,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清风、水云、柳竹,都需要一种静谧的情怀,而这静谧,正来自于周围的舒适、自在。
得自在,心自在,而梦亦美哉!“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
”这两句是说,在清风处,在水云边,安放了一张床,不独柳树睡着了,绿竹也都睡着了。
这是写“环境之清幽”。
诗人说清风吹来,不但柳树睡着了,竹子也睡着了。
整个环境处于一片清静悠然之中。
有风、有水、有云、有柳、有竹、有榻,一幅清风卧榻图跃然纸上,使人感到无尽的舒适与惬意。
“束得古书来作枕,梦中熟记筼筜篇。
”这两句是说,诗人以古书为枕,也进入梦乡,梦中熟记的正是筼筜这一篇。
这是写“诗人之心情”。
“筼筜”,当指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这一篇。
文与可,是苏轼表弟,著名画家,有著名的画画理论,竹子不可一节一节画,因为不是一节一节长。
曾赠画作《筼筜谷偃竹》给苏轼。
文与可去世后,苏轼有一天晒书,见其画作,痛苦之。
因而作此文悼念之。
诗人这里引用筼筜篇,因其亦是画家,当有知音相惜之感。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知音相伴,是幸福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遇见知音,不只是外表合格,内在更要契合,芸芸众生,不过一二人机会,岂能尽如人意。
不过,诗人以竹为知音,亦无不可。
大千世界,只要顺其自然,应该都有最好的安排。
作者简介李日华(1565年-1635年),字君实,号竹懒居士,又号九疑,浙江嘉兴人。
中国明代书画家、绘画理论家、文学家。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李日华中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
卒于明毅宗崇祯八年(1635年),年七十一岁。
【经典诗句】“还似天台新雨后,小峰云外碧尖尖。”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经典诗句】“还似天台新雨后,小峰云外碧尖尖。
”的意思及
全诗鉴赏
“还似天台新雨后,小峰云外碧尖尖。
”这两句是说,新雨之后,小松蓬勃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上,一株株小松枝叶的尖端,露出翠绿的新叶。
观察入微,描绘细腻,非身临其境,不能为也。
出自章孝标《僧院小松》
甩杉腰柏冷僧帘,门锁月髻风出来殿檐。
还似天台新雨后,小峰云外碧尖尖。
僧院:佛教寺庙、寺院的总称。
唐白居易《新秋喜凉因递兵部杨侍郎》诗:“褰帘对池竹,幽寂例如僧院。
”
抛:舍弃,丢下。
门锁:提在门窗、器物等伸缩处或连接处,必须用钥匙、密码、磁卡等就可以关上的金属装置。
檐: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
似:二者类,像是。
新雨:刚下过雨。
亦指刚下的雨。
隋江总《侍宴玄武观》诗:“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
”唐韩愈《山石》诗:“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新雨后泥平如掌,绝无人踪。
”
尖尖:末端细小锋利貌。
唐章孝标《僧院大吉》诗:“还似天台新雨后,大?云外碧尖尖。
”宋杨万里《小池》诗:“大荷?茜尖尖角,尚无蜻蜓公底下。
”《白雪遗音·马头阳入·玉石琵琶》:“玉石琵琶怀中抱著,十指尖尖把弦重调。
”
作者
章孝标(791—873年),唐代诗人,字道正,章八元之子,诗人章碣之父。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原文、赏析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题李次云窗竹》
原文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竹,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向来都是某种精神品格的象征。
苏东坡曾作诗:“宁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可想而知,竹子的品格在文人心中有多高尚。
诗人在赞赏竹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衬托出自已高洁的情怀。
赏析
《题李次云窗竹》是一首咏竹诗。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题李次云窗竹翻译赏析
《题李次云窗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前言】
《题李次云窗竹》是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咏竹诗。
全诗运用巧妙的对比描写,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竹洁高品质的赞誉。
【翻译】
笔直的竹子,不用把它栽来做声音优美如凤鸣的笛子,它也不需要用来做钓鱼竿,只要看到在那冬日严寒,千花百草均已凋零之后,唯有窗前的竹子,仍然青翠碧绿;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去看,白茫茫中仅有的绿意,别具一番凌雪傲寒的情调。
【鉴赏】
《题李次云窗竹》是一首借竹言志,别具情韵的咏竹诗。
这两句是说,冬日严寒,千花百草均已凋零,唯有窗前的竹子,仍然青翠碧绿;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去看,白中见绿,别具一番凌雪傲寒的情调。
足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及对竹子品格的赞誉。
竹,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向来都是某种精神品格的象征。
竹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坦荡磊落,正大光明;竹的节节攀升,步步小结,象征君子的稳重踏实,严谨自励;竹的青翠素淡,
冰清玉洁,象征君子的高洁脱俗,卓尔不凡;竹的经寒不凋,修直挺拔,象征君子的高洁脱俗,刚强正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它象征着高尚、坚韧、虚心等美好品格,在中国诗词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历来受到文雅之士的喜爱。
白居易这首诗,乍看之下似乎平淡无奇,但若仔细品读就发现其
中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诗的开头就是的一连串比喻描写,这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方式,前三句的比喻都是为了最后一句做铺垫,一个“看”字点明了诗的主旨,激发了诗的灵魂,让人无限遐想。
“留向纷纷雪里看”看什么?洁白的雪里,唯剩下竹而已。
从竹孤立于雪里看到竹的高洁本质。
一种孤立于世俗的孤傲,历代的士人君子之所以醉心于林,流连忘返,并非仅仅为了逃避现实社会,而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
竹的生存环境,总是猗猗静谧幽雅,在竹的世界里,可以弥补人的心理缺陷和远离凡尘的愉悦、超脱!可以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此诗巧用对比,略形显神,托竹寓意,象征显旨。
全诗有三个词非常关键,“不用”,“不须”,“留向”,前两个词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念与后一个词所表达的形成鲜明的对比,实际上是竹的功利实用的品格与精神品格的对比。
先看鸣凤管,据《列仙传》记载,春秋时萧史善吹箫,能作凤声引凤凰止于其屋,故称“箫”为“鸣凤管”。
由竹子加工制成的箫,其声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王褒《洞箫赋》云:“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
其妙声,
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