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实验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原理是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原理是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主要集中在物体的自由落体和斜面上,他通过这些实验来验证和探索物理世界的规律。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具有以下原理:
1. 实验简化:伽利略的实验基于简化的假设和理想条件。
他剔除了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对物体运动的干扰,以便更准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2. 实验重复性:伽利略的实验次数非常多,每次实验都要进行多次重复,以减少误差和偶然性。
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他得出了相对准确的结论。
3. 引入观察器具:伽利略发明了吊线装置、坡道等观察器具来帮助他进行实验。
这些装置有助于记录环境参数和准确观察物体的运动。
4. 分解力的原理:伽利略将物体的运动看作是多个简单力的叠加。
他认为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会受到垂直向下的重力和垂直向上的阻力的作用。
他研究了重力和阻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恒定的结论。
5. 量化实验结果:伽利略通过实验数据和观测结果,将物体的运动规律量化为具体的数值。
他得出了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性质,即无论物体的质量如何大小,它们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
6. 建立数学模型:伽利略将实验结果与数学模型相结合,建立了描述物体运动
规律的方程。
他的实验结果和观测数据为日后的运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牛顿的力学定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合理设计的实验,简化环境条件、引入观察器具,并利用分解力的原理和量化实验结果,建立数学模型来揭示物体运动的规律。
这些实验的成功为现代科学方法和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在伽利略力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初中物理理想化实验有哪些
初中物理理想化实验有哪些
初中物理理想化实验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空气阻力实验:使用不同大小、形状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落下,观察它们的下落速度和落地位置的变化,了解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弹簧振子实验:用弹簧和质量块组成振动系统,改变质量块的质量和振动幅度、频率等参数,观察振动的形态和特点,研究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
3.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用弹簧秤或天平等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受力大小,改变受力方向和大小等参数,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4. 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使用镜子、透明介质等器材,改变光线入射角度、反射角度、折射角度等参数,观察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5. 音的传播实验:使用声音发生器、振动板等器材产生声音,改变声源和接收器的距离、介质种类等参数,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强度,探究声音的传播规律。
以上实验都是典型的理想化实验,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 1 -。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4、再做实验: 结论:物体之所以会停,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 的缘故,如果没有阻力作用物体的速度不会改 变,永远运动下去。
二、牛顿第一定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意义: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也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 即:力是改变速度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物体在不受力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运动规律也无法用实验验证它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科学想象而推理得出的一条理想条件下的规律
第四章 力和运动
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 实验
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实验: 结论: 2、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3、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观点:在水平面上,设想没有摩擦,一旦物体 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永远运动 下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惯性:(1)定义、(2)惯性定律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及运动 情况无关。 (4)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 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运动规 律,也无法用实验验证,它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 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科学想象而推 理得出的一条理想条件下的规律。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理想实验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达到理想状态的实验。
这些实验是专门为了探求某一个物理规律或者说物理现象而设计的。
在我们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往往存在噪声、摩擦力、阻力、温度变化等各种干扰因素,而理想实验是通过控制技术和精密设计来减小这些干扰因素,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以此达到对物理学规律和现象进行研究的目的。
1.无阻力下的自由落体实验自由落体是指没有任何阻力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然下落。
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具有恒定的加速度,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差异,只与重力作用的大小有关。
通过无阻力下的自由落体实验,可以准确测量自由落体物体的加速度,进一步研究重力、万有引力等物理学规律。
2.等边三角形的反射定律实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i=r。
通过等边三角形的反射定律实验,可以对这个规律进行较精确的验证。
实验中,可以用激光或者光线照射在等边三角形光顺的一侧,观察到出射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光线的角度。
3.组合摆的周期实验组合摆是一种具有相同周期的两个摆的组合。
通过组合摆周期实验,可以研究重力、摆长等因素对摆的影响,进一步探究物体振动的规律。
组合摆周期实验中,将单摆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家分家分家分家分家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分别放在平衡位置处,通过观测组合摆的双摆的周期,可以得到组合摆的周期。
4.光电效应实验光电效应是指光辐射照射金属所引起的电子发射现象。
通过光电效应实验,可以研究光的波粒二象性,探究光子能量与电子释放的规律。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一定波长的光辐射照射金属,通过观测金属的电流变化或者反向电压变化,可以确定电子发射的阈值。
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可以得出光子能与电子发射能的关系式。
总之,理想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理想实验是指能够直观地展示物理概念或规律,并通过实验过程产生可靠的实验数据来验证理论的实验。
这些实验具有简单明了、操作容易、结果可观测等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理想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一方面,通过理想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理想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物理规律和现象,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理解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光的波动特性和干涉现象。
实验中,可以使用一台激光器将光束打在两条平行的缝上,然后在屏幕上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出现。
通过调节缝宽、距离等参数,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和规律,从而验证波动光理论。
2.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一个动力装置(如空气垫板或滑轮)将一物体推动,然后测量物体的质量、所受力和加速度。
通过改变推力、质量等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实验数据,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物体浸入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
实验中,可以使用一个一致的测量器与物体一起放入水槽中,然后通过测量器上的标度来测量浮力大小。
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体积等参数,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并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4. 电磁感应实验电磁感应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电磁感应现象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中,可以使用一个线圈和一个磁铁来制作电磁感应装置,并将一个示波器连接到电磁感应线圈上。
当磁铁靠近或远离线圈时,示波器上将会显示出一个正弦波形的电流信号。
通过改变磁铁与线圈之间的距离和速度等参数,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电流信号,并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理想实验
学号:2007150805029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系名称:物理系专业名称:物理学年级: 07物本姓名:王聚云指导教师:赵先林2011年 5月 20日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3)前言: (4)一、理想实验的发展历史 (5)1、理想实验概述 (5)2、理想实验概念 (5)二、理想实验的性质 (6)1、理想化方法 (6)2、理想实验与真实验的区别。
(7)3、理想实验的特点 (7)三、理想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8)1、理想实验能澄清物理学中的错误观念,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8)2、理想实验是建立新概念的最佳方法 (9)3、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理论的研究中的也有重要作用。
(10)四、理想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0)1、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理想实验建立新的科学概念 (10)2、应用理想实验巧妙地发现或呈现物理规律 (11)3、运用理想实验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4、利用理想实验可以做到出于简单而归于深奥 (11)5、利用理想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12)6、理想实验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12)参考文献: (14)致谢 (15)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看,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理论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发展的基本动力。
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的地位是尤为重要的。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里,我们人类有他们独有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着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索,为物理学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科研技术,研究用的仪器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理想实验依然保持着它的旺盛生命力。
尤其是理想实验在基础科学的研究中能澄清物理学中的错误观念,理想实验是建立新概念、新理论的有力手段,在物理学的发展及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论述了理想实验的发展历程、优点和缺点、应用范围、理想实验与实际试验的联系以及理想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理想实验与真实实验的区别
理想实验与真实实验的区别物理学是一门理论科学,更是一门精确的实验科学。
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来自于实验,又需要大量实验来验证,最终才能发展为指导实践的依据。
而理想实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实验呢?它与一般概念上的实验有何区别?在物理学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所谓理想实验,就是并不实际进行实验操作,只是设想一套实验装置,并辅助以一定的假设作为前提和出发点,按照一系列理论进行推演,给出实验过程和状态的逻辑思维想法,采用已被大量事实所检验的物理规律或已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物理理论和结论作为判别的标准,对实验的结论,逻辑性或假设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以得到有用的结论。
理想实验又叫假想实验、思想实验、思维实验、想象实验或抽象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的实验过程,是物理学中的专利和特有法宝。
作为经典力学基础的惯性定律,就是理想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
这个结论是不能从实验中直接得出的。
1632年伽利略在实验中注意到,当一个球从一个斜面滚下又滚上另一个斜面时,几乎可达到相同的高度。
他断定高度上的这一微小差别是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如果能将摩擦完全消除的话,高度就会完全相等。
随后,他又假设说,如果第二个斜面的斜度完全消除了,那么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后,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光滑斜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
由此而得到的结论,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二千多年间关于“受力运动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时便归于静止”这一类陈旧观念,这只是一个理想实验,因为摩擦是永远无法消除的。
后来这个结论被牛顿总结为牛顿第一定律,为近代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理想实验既不同于真实的科学实验,又有别于纯粹的理论假说或纯粹的理论推演。
首先,真实的实验是方法,是加工手段,理想实验决不能替代它。
理想实验中的普遍物理规律正是从大量真实实验中得来的。
反过来真实实验也不可缺少理想实验的原理化总结。
但在实验手段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原来有些被认为只能作理论分析的理想实验逐渐变成可用真实的实验去逼近或实现。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理想实验是指在理论上完美的实验,可以得出完全准确的结果,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的实验。
在物理学中,理想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1.万有引力实验:万有引力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力之一,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对于学习整个物理学科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由于地球上体积太大,所以在实验中进行万有引力的测量非常困难。
理论上,如果有一个可以略微移动的重物体和一枚非常敏感的测量仪器,那么就可以完成万有引力实验。
2.理想气体实验:理想气体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没有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行为。
虽然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模拟来模拟理想气体的行为,但实际上,由于气体分子数量太多,所以要在实验中完美模拟理想气体的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
3.光的波粒二象性实验:在光学中,存在着波粒二象性的现象。
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光可以表现出粒子的特性,而在其他实验条件下,光则表现出波动的性质。
虽然可以通过光电效应等实验来研究光的波粒二象性,但是理论上完美展现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不可能的。
4.薄透镜实验:薄透镜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光学器件。
在理想实验条件下,可以通过调整透镜的位置和焦距等参数,来获得完全准确的成像结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透镜的制造、光线的衍射等因素,总会存在一些误差。
5.理想摆实验:理想摆是指摆长无限长、摆角小于20度的单摆。
在理论上,理想摆可完美地运用简单的物理公式,如Τ=2π√ l/g,解析地分析其频率和周期。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摆的摆长和摆角都会因各种因素而产生一些误差。
理想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理想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一、什么是理想实验1.物理实验在物理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物理实验担负了重要作用,如探索新物质、发现新的规律、验证理论、测定常数、实现理论向技术的转化等。
由于物理教学的本身的地位和特点,物理实验在教学中有着特殊作用。
2.理想实验所谓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和上的实验,就是无法应用具体的物理实验来准确的展现出结果的实验,是科学家应用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合理的想象并且以真实物理实验为基础进行的理论研究、推理和进一步的抽象分析,并且在研究中,忽略了次要问题,放大了主要问题,它能够达到真实物理实验无法达到的简化程度,并且实验分析的结果简明扼要的说明了实验对象的本质,更深刻的反映了自然规律。
也就是说,思维上可以达到理想化,实际上却永远无法依靠真实的实验精准无误的给出详细证明,甚至有很多的理想实验至今都无法应用真实的实验来证明,但它们仍然都是正确的,模拟虽然有别于观察实验,但它仍属于获取知识的实践过程,其中也应用到了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而在我们现实的技术发展中也或多或少的应用了这些原理。
1/ 83.理想实验与普通物理实验的区别理想实验在特征和目的上是与真实的物理实验极为相似的,但由于它无法精准的展现出实验现象而不能当做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标准。
但设计理想实验要以真实的物理实验为基础,设想与之相似的实验物、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而且推理要严密,经得起推敲。
理想实验与真实物理实验的差别就在于,在真实物理实验中,科学家通过实验的现象来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总是存在一些不可消除的误差,但在理想实验中,理想实验则是由科学家通过针对理论知识的分析,不断猜想和应用理论基础验证而得来的,大大简化了实验中的问题,而判定它并不存在误差,并且,理想实验是可以充分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并且可以超过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种实验,但是普通物理实验则会受到实际科学技术的限制。
所以在针对于中学物理的某些知识的讲解上,我们有时无法让学生真正的观察到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只能依靠教师建立理想模型来进行实验,针对过程来讲解,提出猜想和假设,通过理论分析来解释问题,这不仅对教师在这方面知识的掌握要求有所提高,也需要学生在学习上更加的集中专注。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物理原理的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理想实验是指在理论假设没有明确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
理想实验能够忽略或者简化实验中的某些因素,使得物理原理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适合物理教学中使用的理想实验。
一、空气阻力实验空气阻力是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它对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轨迹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常常使用自由落体实验来研究空气阻力。
在自由落体实验中,由于落体的高度有限,物体运动的速度较低,所以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明显。
一个理想的实验是建立在一个较大空间中,使物体能够以较高的速度自由下落。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下落时间和下落距离,来计算空气阻力的大小。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简谐振动实验简谐振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振动形式之一,它具有周期性和往复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简谐振动实验采用弹簧振子进行,通过改变弹簧的劲度系数、质量和振幅等参数,学生可以研究简谐振动的频率、周期和受力等特性。
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很难创造出完全符合理想情况的实验条件。
一个理想实验是使用完全无阻尼的弹簧振子进行实验,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到振动的规律。
这样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谐振动的特性和运动规律。
三、电磁感应实验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磁场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常常采用变化的磁场穿过线圈产生电流的方式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在这样的实验中,由于线圈的电阻和电感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电流的衰减和磁场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一个理想的实验是使用一个理想的线圈和一个稳定的磁场进行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磁场和电流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机制。
四、光的干涉实验光的干涉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它描述了光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叠加。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理想实验是一种设计精良,具有很高的教学效果的实验,能够真实地演示物理原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将介绍一些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
一、测量光速实验光速是自然界中最快的速度,测量光速也一直是科学界的研究热点。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设计一种测量光速的理想实验。
这个实验利用的是光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的特点,在实验中可以使用激光器发射出一个窄束光,然后让光经过一段已知长度的光程,再经过一个精确测量时间的仪器。
通过测量光程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光的传播速度,从而得到光速。
二、空气动力学实验空气动力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在这个理想实验中,可以使用一个小型水平风洞,并在其中放置一个模型飞机。
通过改变风洞中风的速度,可以观察到模型飞机在不同风速下的运动情况,并帮助学生了解空气阻力、升力等概念。
三、热传导实验热传导是热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很广泛的应用。
热传导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传导的原理。
在这个实验中,可以使用一根长条形物体,将其一端放在一个热源上,另一端放在一个温度低的对象上。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可以观察到热传导的过程,并帮助学生理解热传导的速率与温度差、物体长度等因素的关系。
四、电磁感应实验电磁感应是物理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原理。
电磁感应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
在这个实验中,可以使用一个线圈和一个磁铁,通过改变线圈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观察磁铁在线圈中的运动情况,进而帮助学生了解磁场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五、牛顿摆实验牛顿摆是力学中一个经典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相互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可以使用一个重物挂在一根绳子上,并通过改变重物的位置和摆动角度,观察重物的运动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重力、惯性和摩擦力等概念,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纽扣定律。
初中物理理想化实验有哪些
初中物理理想化实验有哪些
初中物理理想化实验是指在理论上可以进行但在实际条件下难
以实现的实验。
这种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以下是初中物理理想化实验的一些例子:
1. 磁单极子实验:磁单极子是指只有北极或只有南极的磁体,它们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磁体中凿出一个小孔,然后在孔中放置一个小磁体,使其成为一个磁单极子。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磁单极子的概念和性质。
2. 弹性碰撞实验:在现实中,完全弹性碰撞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会有能量损失。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非常弹性的材料或者在真空中进行实验,来模拟完全弹性碰撞。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3. 磁悬浮实验:在实际情况下,磁悬浮列车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和昂贵的设备。
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磁铁和超导体,来模拟磁悬浮的原理。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讲解磁场、电流和磁力等概念。
4. 真空中的自由落体实验:在实际情况下,空气阻力会影响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但是,在真空中,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将会是一个恒定值,从而方便我们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说明重力和加速度等物理概念。
总之,初中物理理想化实验虽然难以在实际情况下进行,但它们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理想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
这些实验通常具有简单、直观、易于操作和观察的特点,能够生动地展示物理现象和规律,并且可以进行一定的定量测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
1. 弹簧振子的周期实验这个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振幅之间的关系。
实验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质量,测量其振幅和对应的周期,并绘制周期与振幅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振动频率和振动参数之间的关系。
2. 光的干涉实验光的干涉实验是用来展示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
可以使用两个光源,如两个激光器,使它们的光束通过一面半透明镜,然后照射到屏幕上。
当两束光相遇时,会出现干涉条纹。
通过调整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干涉现象,如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
3.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这个实验可以用来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可以选择不同的物体和斜面角度,通过测量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时间和距离,来研究速度、加速度和斜面角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质量、斜面角度和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
4. 波的传播实验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展示波的传播和干涉现象,如水波传播和声波传播。
可以使用一个水槽和水波发生器,通过改变波的频率和振幅,观察波在水面上的传播和干涉现象。
可以使用声波发生器和共振管,通过改变声波频率和管的长度,观察声波的传播和共振现象。
5. 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实验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展示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可以使用一个直流电源、导线和磁铁,将导线放置在磁场中,并接通电流。
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和大小、磁铁位置和磁场强度,可以观察到导线受力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进一步理解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原理和应用。
这些理想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态度。
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理想实验是在物理教学中用来教授和演示特定物理概念的实验。
它被称为理想实验,是因为它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可以通过理论推导或模拟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
下面是几个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理想实验的例子:1. 理想弹簧这个实验涉及到一个假设的理想弹簧,它没有质量,且恢复力正比于它的伸长或压缩量。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弹簧给学生展示它的性质,并让学生根据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确定弹簧的恢复力大小。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霍克定律并熟悉弹簧的特性。
2. 理想气体这个实验涉及到一个假设的理想气体,它没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碰撞也是完全弹性碰撞。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封闭的容器装有理想气体,并改变压力、体积和温度,让学生观察气体的性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行为。
3. 理想光源这个实验涉及到一个假设的理想光源,它发射的光具有单一频率和波长,并沿直线传播。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激光器或单色光源来模拟理想光源,并通过折射、反射和干涉现象来演示光的性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光的反射、折射以及干涉现象。
4. 理想电容器这个实验涉及到一个假设的理想电容器,它没有电阻和电介质的电容器。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带有两个金属板的空容器,通过接通电源来充电,并让学生观察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容和电势能的概念,并熟悉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这些理想实验的设计和进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尽管这些实验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们却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来教授和演示物理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物理世界的直观理解。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一些经验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如图1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轨道另一边与原来释放高度相同的点.图1如果将斜面倾角变小,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斜面的倾角,如图丙所示,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3.伽利略的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实验意义:伽利略理想实验假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物体不受外力时所处的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惯性.思考:我们经常提到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或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等,那么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物理量中哪一个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标志呢3、惯性1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2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3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4.对惯性的理解1惯性与质量的关系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惯性与力的关系①惯性并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越大,运动状态越易改变;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③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3惯性与速度的关系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②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均无关.练习与巩固1、下列运动的物体中,运动状态始终保持不变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C.圆周运动D.静止2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以下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来维持木块的运动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4、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一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原处,这是因为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5、如图3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物体受恒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D.惯性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7、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匀速飘落的羽毛B.匀速拐弯的自行车C.匀加速起动的火车D.绕地球匀速运行的航天飞机7.一架匀速飞行的战斗机为了能击中地面上的目标,则投弹的位置应是A.在目标的正上方B.在飞抵目标之前C.在飞抵目标之后D.在目标的正上方,但离目标距离近一些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位同学看到某人推不动原来静止的汽车,他说这是因为这辆车没有惯性B.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C.小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自由下落时,它的惯性就不存在了D.物体的惯性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9.如图4所示,一个各面均光滑的劈形物体A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呈水平,在其水平面上放一个小球B,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
理想实验法的例子初中
理想实验法的例子初中
以下是 6 条关于理想实验法的例子初中:
1. 你想想看,牛顿思考苹果为啥会掉下来不就是一个超棒的理想实验法例子嘛!牛顿坐在那,就盯着苹果,这不就跟咱在课堂上发呆想问题一样嘛,然后他就琢磨出了万有引力,太厉害了吧!
2. 嘿,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的时候不也是用的理想实验法嘛!他就想啊,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那物体会咋落呢,这可比咱瞎琢磨深刻多了呀,真牛!
3. 还记得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不?他在泡澡的时候都能想出这么牛的理想实验法来!他就想,为啥自己能感觉变轻了呢,咱泡澡可就光知道舒服了,不得不佩服啊!
4. 哎呀呀,咱学过的那个斜面实验,不也是理想实验法的经典嘛!伽利略可真会想办法,通过一个斜面就明白了好多道理,咱啥时候也能这么聪明呢!
5. 你说,要是咱也像爱因斯坦似的,天天琢磨那些光啊啥的,能不能也想出个厉害的理想实验法呢?他思考光速的时候,那脑子得多厉害呀!
6. 初中物理里的那个光滑平面的例子,不也是理想实验法嘛!老师们总说要是没有摩擦力啥的,咱也跟着想想,要是真这样,那得多神奇啊!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理想实验法真的太神奇了,能让那些牛人想出那么多厉害的理论,咱可得好好学一学!。
理想实验法的物理例子
理想实验法的物理例子
理想实验法(也称为理论实验法)是指在实验中,假设所有实验条件和实验装置都是完美的、无误差的,从而推导出理论结果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一些物理中常用的理想实验法的例子:
1.理想气体定律实验:假设气体分子是质点,体积为零,碰撞无损失,相互作用力为零,从而得到理想气体定律。
2.理想光学系统实验:假设光线是直线,不会受到散射、吸收等影响,透镜完美,从而得到几何光学定律。
3.理想导体实验:假设导体电阻为零,磁场中不存在感应电场,从而得到安培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理想弹性碰撞实验:假设弹性碰撞中动能守恒,动量守恒,从而得到弹性碰撞定律。
5.理想简谐振动实验:假设系统无能量损失,没有外力的干扰,从而得到简谐振动定律。
理想实验
所谓“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 “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做“实验”,但它同前面所说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有原则区别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的活动,而“理想实验”则是一种思维的活动;前者是可以将设计通过物化过程而实现的实验,后者则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 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所谓的“理想实验”就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 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理想实验”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抽象思维的方法,“思想实验”可以使人们对实际的科学实验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揭示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例如,作为经典力学基础的惯性定律,就是“理想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这个结论是不能直接从实验中得出的.伽利略曾注意到,当一个球从一个斜面上滚下而又滚上第二个斜面时,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所达到的高度同它在第一个斜面上开始滚下时的高度几乎相等.伽利略断定高度上的这一微小差别是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如能将摩擦完全消除的话,高度将恰好相等.然后,他推想说,在完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不管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多么小,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总要达到相同的高度.最后,如果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完全消除了,那么球从第一个斜面上滚下来之后,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这个实验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永远也无法将摩擦完全消除掉.所以,这只是一个“理想实验”.但是,伽利略由此而得到的结论,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千多年间关于受力运动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时便归于静止的陈旧观念,为近代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后来,这个结论被牛顿总结为运动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爱因斯坦在建立狭义相对论时,曾经作了关于同时性的相对性的一个“理想实验”.即:当两道闪电同时下击一条东西方向的铁路轨道时,对于站在两道闪电正中间的铁道旁边的一个观察者来说,这两道闪电并不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对于乘坐一列由东向西以高速行进的火车正好经过第一个观察者对面的第二个观察者来说,这两道闪电并不是同时下击的.因为,第二个观察者是在行近西方的闪电而远离东方的闪电,西方的闪电到达他的眼里的时间要早一点.因此,在静止的观察者看来是同时发生的闪电,在运动中的观察者看来却是西方先亮,接着东方再亮.同时性的相对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狭义相对论建立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爱因斯坦在建立广义相对论时,作了自由下落的升降机的“理想实验”.他设想:在自由下落的升降机里,一个人从口袋中拿出一块手帕和一块表,让它们从手上掉下来,如果没有任何空气阻力或摩擦力,那么在他自己看来,这两个物体就停在他松开手的地方.因为,在他的坐标系中,引力场已经被屏蔽或排除了.但是,在升降机外面的观察者看来,则发现这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加速度向地面落下.这个情况正揭露了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的相等.爱因斯坦又设想了另一种情况的“理想实验”.即:升降机不是自由下落,而是在一个不变的力的作用下垂直向上运动(即强化了升降机内部的引力场).同时设想,有一束光穿过升降机一个侧面的窗口水平地射进升降机内,并在极短的时间之后射到对面的墙上.爱因斯坦根据光具有质量以及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等效的事实,预言一束光在引力场中会由于引力的作用而弯曲,就如同以光速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路线会由于引力的作用而弯曲一样.爱因斯坦预言的光线在引力场中会弯曲这一广义相对论效应,已为后来的观测结果所证实. 量子论的建立也同“理想实验”密切相关.在量子力学中,海森堡用来推导测不准关系的所谓电子束的单缝衍射实验,也是一种“理想实验”.因为,中等速度的电子的波长约为10-8 cm 左右,这跟原子之间的距离属于同一个数量级. 因而,只要让电子束穿过原子之间的空隙,就会发生衍射.但是,要想制成能够使电子发生衍射的单缝,首先就必须做到把单缝周围的所有原子之间的空隙都给堵死.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在实验中,人们只能做到电子的原子晶格衍射实验,而无法实现电子的单缝衍射实验.“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理想实验”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实验物理教学中,理想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理想实验是指理论上可以进行但在实际中不易实现的实验,它具有简单、明确的目的和结论,能够直观地体现物理规律,是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重要手段。
理想实验在课堂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理想实验值得推荐和使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物理理想实验。
1. 杠杆原理的理想实验杠杆原理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是物体平衡条件的基础。
杠杆原理的典型实验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装置来展示。
实验装置包括一根杠杆,上面放置一个重物而下面则通过一个支点来支撑杠杆。
学生可以通过调整重物的位置和改变支点的位置,观察杠杆的平衡情况和力的作用方式。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力矩的概念,了解力矩平衡条件的原理,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力矩平衡的条件。
2.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想实验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斜面实验来展示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斜面和一个小车,学生可以通过改变斜面的角度和小车的质量,来观察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和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力学中的运动规律。
3. 声速实验4. 光的干涉实验光的干涉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描述了两束光波在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个双缝干涉实验来展示光的干涉现象。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透明屏幕和两个狭缝,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狭缝的宽度和间距,来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光学中的基本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利用一热机工作于B,A之间 就可制成一部第二类永动机.!!
?
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矛盾!
对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矛盾的设想,人 们往往作这样的解释,当气体分子接近小妖 精时,它必须做功。 1929年西拉德(Szilard,1898一1964)曾设想 了几种由小妖精操纵的理想机器。并强调指出, 机器做功的关键在于妖精取得分子位置的信息, 并有记忆的功能。在引人信息等于负摘概念后, 对此更易解释:小妖精虽未做功,但他需要有关 气体分子速率的信息。在他得知某一气体分子 的速率,然后决定打开还是关上门以后,他就 已经运用有关这一分子的信息。信息的运用 等于熵的减少,系统熵的减少表现在高速与 低速分子的分离。从对麦克斯韦妖这一假想过 程的解释可知,若要不做功而使系统的熵减少, 就必须获得信息.即吸取外界的负熵.但是在整个 过程中总熵还是增加的, 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Brillouin,1889-1969)于 1956年在《科学和信息论》一书中指出:若要能 看到分子必须另用灯光照在分子上,光会被分 子散射,被散射的光子为小妖精的眼睛所吸收, 这一过程中涉及热量从高温热源转移到低温热 源的不可逆过程,致使熵增加,而前者系统减 少的熵总是小于后者增加的熵。
宇宙学:
奥尔伯斯佯谬
矛 盾 宇宙不是静 态的,它在 ? 膨胀
若恒星均匀分布在静止无限的 欧几里得空间中,则夜空的面亮 度应该与恒星表面亮度相等
事实上夜空是黑暗的
二.对已有的理论的补充完善
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 表述: 开尔文表 述:
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 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 产生其他影响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 能量,使之完全变为有 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实 现) 热力学系统从一个平衡 态到另一平衡态的过程 中,其熵永不减少:若 过程可逆,则熵不变; 若不可逆,则熵增加 玻尔兹曼
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基础:
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也与“理想实验”密切相关.牛 顿曾在他的《原理》一书中详细论证了行星正是在向心 力的作用下保持着各自的轨道运动.他又进而通过一个 理想实验说明了抛体运动和行星运动在本质上的一致 性.“ 由于向心力,行星会保持于某一轨道,如果我们考 虑抛体运动,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一块石头投出,由于 受自身的重力作用而被迫离开直线路径,如果只有初始 投掷,理应作直线运动,而这时却在空气中描出了曲线, 最终落在地面;投掷的速度越大,它在落地前走得越远. 于是我们可以假设当速度增大到足够大时,在落地前走 过一条1英里、2英里、5英里、10英里、100英里、1000 英里长的弧线,直到最后超出地球的限度,进人空间永不 触及地球’,.这时,这个“进人空间永不触及地球”的石 块实际上就成为地球的一个小卫星,重力就是石块围绕 地球运动的向心力.(注:1英里=1.6千米)
熵表述(熵 增原理):
麦克斯韦妖
19世纪下半叶,在热力学第二定律成为物理学家的 热门话题时,
麦克斯韦曾虚构了一个小盒子,这个盒 子被一个没有摩擦的、密封的门分隔为两 部分。最初两边气体温度、压强分别相等, 门的开关被(后人称作麦克斯韦妖的)小妖精 控制.当它看到一个快速气体分子从A边飞 来时,它就打开门让它飞向B边,而阻止慢 速分子从A飞向B边;同样允许慢速分子(而 不允许快速分子)从a飞向A.这样就使B气体 温度越来越高,A气体温度越来越低,
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创立广义相对论时,同样得益于“理想实验” . 例如,他曾设想 : 有一个升降机正垂直向上运动, “设 想有一束光穿过一个侧面窗口水平地射进升降机内,并 且在极短时间之后,到达对面的墙上.”由于光在空间沿 直线传播,“但升降机正在向上运动,而在光朝墙而射 的 时间内,升降机已经改变了位置.因此光线所射到的点 不会与入口的点恰好相对,而会稍微低一点”.也就是 说,“相对于升降机而言,光线不是沿着直线而是沿着 稍 微弯曲的曲线行进的”. 根据光具有质量以及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等效性, 爱因斯坦预言:一束光在引力场中由于引力的作用而 弯曲,就如同以光速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路线会由于引 力的作用而弯曲一样.爱因斯坦由“理想实验”而得 出的光线在引力场中会发生弯曲这一广义相对论效应, 已为后来的观测结果所证实.(引力透镜) 引力透镜
二.对已有的理论的补充完善 ① 麦克斯韦妖(信息熵) ② 爱因斯坦"光箱"(不确定关系) ③ EPR佯谬(量子力学的完备性) ④ 薛定谔的猫(波函数的解释)
一.物理学理论的建立
• 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在16世纪以前,经典物理学还尚未形成, 长期以来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一直占据统治 地位.他曾把运动分成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 重物下落、天上的星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是自然运动,而让物体作强迫运动必须施 加力的作用,一旦取消力的作用运动即停 止.重物下落是自然属性,物体越重,趋向 自然位置的倾向性也就越大,速度也就越 快—一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 正比.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的反驳: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伽利略第一个使用“理想实验” 方法,对亚里士多德的上述理论给予了有力的批驳,从 而发现了落体定律和抛体的运动定律,为经典力学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曾设想,如果把轻重不同的两物体 连成一体从高处抛下,那么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落 体理论,将会得到如下结论:复合物比两物中的 任何一个都重,它的速度也应大于两物中任何一 个的速度;复合物的速度因两物互相牵扯而慢于 较重物体.这就得到两个相悖的结论.可见,亚里 士多德的落体理论是错误的.这里,伽利略仅通 过一个简单的“理想实验”,就对亚里士多德的 落体理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该理想实验冲破了 束缚人们一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理论,从而为近 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EPR佯谬
1935年爱因斯坦(Einstein)和玻多 尔斯(基Podolsky)、罗森Rosen) 三人合写了题为《能认为量子力学 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的 文章.文章通过一个巧妙设计的“理 想实验”来论证量子力学对物理实 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 该“理想实验”得出的结论 是:要么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 描述是不完备的,要么就存在 一种瞬时超距作用.这就是著名 的EPR佯谬。EPR理想实验” 在物理学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 波。
伽利略
落体定律与惯性定律
伽利略在做小球在光滑斜面上滚动的实验时发现, 无论斜面的倾斜度如何,小球通过的距离都与时间的平 方成正比,而速度与时间的一次方成正比.于是他设想, 当斜面越来越陡,直至变成竖直时,这种比例关系应仍 能保持.这就得到了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规律—落体
定律.而该定律在当时是无法由实验直接得到的.
别去指挥上帝 做什么!
上帝不掷骰子!
爱因斯坦的“光箱” 在1930年召开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
爱因斯坦曾以著名的“光箱”理想实验,对 不确定关系(旧称”测不准原理“)提出质 疑. 他设想,一个装有辐射物质的箱子,能在某 一确定时刻打开并放出一个粒子,通过称量箱 子在发射粒子前后的重量变化,根据相对论的 质能关系式,可以求出能量的变化,这样就可 以同时准确测定时间和能量,从而可以否定不 确定关系. 玻尔则经过一个不眠之夜想出一个利用广 义相对论的“红移效应”来反驳的方案.他指 出,由于广义相对论效应,一个在重力场中 下降的钟走时会变慢.因此,这种“光箱”能 精确测定能量,却不能控制光子溢出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这个“光箱”实验中不可能精 确地测定时间.“
量子力学
光速悖论
爱因斯坦可谓使用“理想实验” 的大师,在创立相对论的几个关 键步骤上,“理想实验”都发挥 了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著名的“光 速悖论”就来源于一个“理想实 验”: . “如果我以速度c(真空中的速度) 追随一束光波运动,那么我就应 当看到,这样的一束光波就好像 在空间震荡着而停止不前的电磁 波.“ 可是,无论是依据经验, 还是按照麦克斯韦方程,看 来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闭”.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这个 悖论已经包含着狭义相对论 的萌芽”
信息的运用=熵的减小 (负熵)
量子力学
自量子理论建立以来,由于对量子理论的 认识和理解不同,科学家之间进行了激烈的 争论.其中,尤以爱因斯坦与玻尔间的争论 最为著名,影响也最为深远.在这场争论中, “理想实验”方法成了科学家们得心应手的 “武器”而被反复使用. 爱因斯坦终生对量子力学的统计特征不满. 他曾风趣地说:‘上帝不掷般子”.他对不确 定关系、对量子理论的完备性始终抱着深沉 的怀疑态度,他以“理想实验”为“武器”, 向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进行了一次 又一次“攻击”。
3.作用: 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理想实验”
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抽象思维的方 法,“理想实验”可以使人们对实际的科 学实验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揭示 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 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
悖论和佯谬
悖论:
悖论,亦称为吊诡、诡局,是指在逻辑上可 以推导出互相矛盾的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 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悖论的出现往往是因 为人们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正确。
狭义相对论
电动力学 伽v相对速度
矛 ? 盾
√
×
时间是相 对的
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创立广义相对论时,同样得益于“理想实验” . 例如,他曾设想 : 有一个升降机正垂直向上运动, “设 想有一束光穿过一个侧面窗口水平地射进升降机内,并 且在极短时间之后,到达对面的墙上.”由于光在空间沿 直线传播,“但升降机正在向上运动,而在光朝墙而射 的 时间内,升降机已经改变了位置.因此光线所射到的点 不会与入口的点恰好相对,而会稍微低一点”.也就是 说,“相对于升降机而言,光线不是沿着直线而是沿着 稍 微弯曲的曲线行进的”. 根据光具有质量以及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等效性, 爱因斯坦预言:一束光在引力场中由于引力的作用而 弯曲,就如同以光速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路线会由于引 力的作用而弯曲一样.爱因斯坦由“理想实验”而得 出的光线在引力场中会发生弯曲这一广义相对论效应, 已为后来的观测结果所证实.(引力透镜) 引力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