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课文全解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收录了《咬文嚼字》这篇随笔,这篇课文总结了咬文嚼字精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并思考了如何在写作文时运用咬文嚼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①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①《屈原》:著名的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1月。
作品借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揭露和讽刺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 文章开头叙逑郭沫若为了准确表达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词,以便够味。
郭沫若是当今人人皆知的语言大师,他尚且要反复推敲语言文字,这便有力地说明了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这是炼字①的好例。
(①炼字:指写作时在遣词造句方面下苦功,力求其精的作法。
)[这个句子归结上文,引出炼字二字,逐步过渡到本文议论的中心。
]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由这个句子自然引出下文对郭沫若炼字的评论。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专题 《咬文嚼字》课文简析
语文
7.第6自然段中,用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 团》诗为例证,其用意是什么?
[对应考点:比喻修辞的效果] 提示:正面论述联想意义。主要说明用字的 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8.阅读第7自然段,概括“套板反应”的主
要表现有哪些?
[对应考点:归纳概括要点]
[对应考点:开放性阅读] 提示:不一致。一般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 声音;作者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 是当时诗人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协调就用哪一个字。 作者以透彻的分析去挑战经典,有理有据,质疑精神令人 佩服。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阅读第6~7自然段,回答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3.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 观点不同,为什么?他认为在“炼字”中起主要作 用的是什么?
[对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提示: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郭的观点注重 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 了它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作者认为情感应该起主 要作用。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 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 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 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 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语文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课件PPT
初三学生刘某以737分的高分在7万名考生中 独占鳌头,成为重庆市近十年来中考丢分最 少的人,其中四科都是满分,这样的好成绩让 人瞠目。尽管如此,刘峻琳似乎还不满 足:“再仔细数学其实也可以拿满分
1
由于父母没有对他过多雕琢,刘峻琳 属于那种没有什么特长的学生。
2
双休日,其他同学都在上各种补习班,只有 我是自由的,爸爸妈妈也不管我,让我有充 裕的时间去参加体育运动或者看课外书。
以 跳 读 的 方 式翻阅 全书
以 跳 读 的 方 式翻阅 全书
以跳读的方式翻阅全书
以 跳 读 的 方 式翻阅 全书
当拿到一本书 时,我。们不要一 页一页地去翻, 要先看书的标 题和副标题、 作者和出版者 、编者的话和 关于作者的说
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然后浏览目录, 阅读内容提要 、前言或后记; 最后,以跳读的 方式大体翻阅 全书,并注意每 章里面的小标
又洒脱呀,哪怕自有佛法以来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你
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
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隐遁。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
下
去
。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只要抓住“有学识快速阅读”这两个关键
词语,就理解这个句子的基本意思了
快速阅读有三种表现方式
3.组合式阅读,即群读。要想做到群读需要经过不
断地训练才能达到要求。我们可以找一篇通俗易懂
03
的短文来进行群读,训练自己一次扫视3~5个字或词。
经常进行这样训练,快速阅读速度就能大大提高。
新人教版咬文嚼字课文分析
新 人 教 版 咬 文嚼字 课文分 析
2、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 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 示?
明确: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 松的谨严”。拿“你是”式、“你这”式来 说,仅仅一字之差,作者却品味出它们不同 的表达效果,而且讲出表达效果不同的原因 。这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一个字也 马虎不得。
新 人 教 版 咬 文嚼字 课文分 析
新 人 教 版 咬 文嚼字 课文分 析
3、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 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 读者心田。作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 ,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 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同时 ,作者所举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 说服力。对例子所做的解说,周密精要,令人 心悦诚服。全文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结合 紧密,材料产生观点,观点又建立在材料基础 上。
言的精练与吻合。 3、咬文嚼字的方法:以严谨的态度
,刻苦自励,精心玩索,推陈出新。
新 人 教 版 咬 文嚼字 课文分 析
新 人 教 版 咬 文嚼字 课文分 析
1、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 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明确: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 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 想感情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 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 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 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 地使用语言文字。
《咬文嚼字》.
——句式不同,感情不同
二、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 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 改后失去了: 射,终不能入。 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
——文字增减,意味不同。
三、贾岛吟诗
咬文嚼字: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扣字眼 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贬义
朱光潜:
(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 论家,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 《文艺心理学》 《诗论》 《谈美书简》。《西方美 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 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联想的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文学是艰苦的事……
2.文章共举几个实例?说明哪些道理?
5个 前三个是关于文字修改的, 后两个是关于词语联想意义的。
一、郭老改字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2.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 3.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陈述句 不够味 感叹句
6.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两句的意境各是什么? 答:
“推”字表示的是孤僧步月归寺。一个倍 感静寂的夜晚,孤僧便有兴致于月下独往独 来。门原是他自己掩的,于今归来,便自行 将门推开。着一“推”字,很见他的自在无 碍。“敲”则表明寺里或有人应门。来者仿 佛是乘月色相访的友人,很是冷清了,便不 甘寂寞,乘着月色造访,着一“敲”字,更 显出友人造访带来的声响,也衬出山林的静 谧。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 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 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 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 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咬文嚼字课文讲解
课堂探究
1.标题“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把题目换成“炼字”好不好? 答案:“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 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词夺 理。作者在这里去掉了它的“贬”的成分,吸取它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 来表现自己的观点,即在文学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作者在文中 实际上不只是谈炼字和锤炼语言的问题,而且还重点谈到文学上思想感情和语言运用的 关系问题,因此,把题目改为“炼字”并不能涵盖文章的全部内容。
畅言教育
第三单元 · 阅读
咬文嚼字
本课时编写:洛阳市 李金霞老师
课堂导入
1930年5月,阎锡山、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阎锡 山和冯玉祥的两支部队预定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求一举聚歼河南的蒋军。可 是,由于冯玉祥的参谋在拟制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了“泌阳”,这场战争就没能 在原计划的河南省的“沁阳”境地开战,而是弄到了河南省的“泌(bì)阳”。沁阳在 河南的西北部,即黄河以北,而泌阳则在河南的西南部,这一北一南相差200多公里。 结果,冯玉祥的部队误入泌阳,殆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最 终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预习检测
2、积累成语 (1)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2)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3)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4)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思或趣味也没有。 (5)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6)点铁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7)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8)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咬文嚼字》解析
(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 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 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 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 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
星期日闲逛了一整天,惫疲不 堪地回到学校,却突然发现寂寞的 教学楼显得如此的孤独和无奈,教 室的黑板也失望地瞅着自己。
说明的道理:
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 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 迷离不易捉摸的,难以控制的。既可 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 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 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启示:
(让我们明白)创作时要大胆发挥想像 和联想,不能满足于平淡的表达。
事例:
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批评 误用字的联想意义而产生“套语”这 一流弊“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如果 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有了咬文嚼字的精神,作者在用字用 词上才会力求别开生面,表达出的思 想感情也才会有新意,创作出来的作 品也才成其为文学作品。从反面举例 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⑥段是正面说明:要善用文字的联想意义。
5.阅读第⑧段回答下列问题:
1、咬文嚼字的条件:
要具有谨严精神,处处留心,刻 苦自励,推陈翻新。
2、咬文嚼字的要求:
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相 互吻合。
3、咬文嚼字的目标:
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6、作者在文中从哪两个方面对
“咬文嚼字”的内涵进行了解 说?请结合课文内容各用两个 字概括。
研讨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 实例,品读语言,体会在 炼字、用字上的妙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和“圆”都是炼字。一个“孤”字写出 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 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 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 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 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 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 中。
《咬文嚼字》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 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 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 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 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 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 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 条警示语是什么?
小处不可随便
苏小妹 苏东坡 苏东坡 苏小妹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拓展: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 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 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 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 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 伤感的心情。
朱光潜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 儿如何对锯?”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 生怎样出蹄!”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 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 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 “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 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 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 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 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 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 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 尴尬。
1、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女, 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 白,施朱则太赤。”
2、乐府民歌《陌上桑》:“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朱光潜《咬文嚼字》
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心随 思处 索留
自刻 励苦
出推 新陈
炼时 吻求 合精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本文给予我们的启示
• 让我们明白作家的语言修养程度与其艺术成就的高低密切 相关。
• 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修养问题的重视。
• 让我们明白语言文字的套板反应是要不得的。
昨夜( )枝开。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对联以表彰他, 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字 来讽刺他。怎么加呢?
皇恩浩荡 (矣!)
臣节如山 (乎?)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情感不同。
实例④—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水中清茶,味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水中明月,视觉)
指读书应力求广博,观其大略,有所“会意”,不 要固执于个别字词。只有这样,才能博览群书,获 得渊博的知识。
—“炼字”题型答题模 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字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画面)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来。(点手法)
①营造了某种意境
第四步:(析作用/情感) ②增强了感染力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 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 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 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 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 词典上的解释是含贬义的。
朱光潜(1897--1986)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3)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3)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这个句子引出本文的第三个分论点。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①” “杨柳万条烟②” “烟光凝而暮山紫③” “蓝田日暖玉生烟④”……种种境界。
(①一川烟草:这是南宋词人贺铸《青玉案》中的词句,原文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川,一片平川。
②杨柳万条烟:语出唐朝诗人岑参《送杨子》:“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文中“柳”字可能是“叶”字之误。
③烟光凝而暮山紫:语出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④蓝田日暖玉生烟:语出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
[这里是对分论点的涵义进行具体的阐述,作者以“烟”字为例,具体说明“字”有直指的意义,还有联想的意义,“用字的难处”不在直指的意义,而在联想的意义,因为联想的意义“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这几个句子进一步说明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的不同特征和不同作用,科学的文字要用直指的意义,而“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而联想的意义既有正面的效应,“可以使意蕴丰富”,也有负面的效应,“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咬文嚼字》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 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 到艺术的妙境。
下列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弊端?
美人:“柳腰桃面”
才子:‚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离别:‚柳岸灞桥‛ 印书:‚付梓‛‚杀青‛
误用字的联想意义会导致“套板反应”。
“套板反应”:运用词的联想义时,看到一事 物立即联想到套词滥调。
•
知识扩充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 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 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 色。 ———清· 沈德潜
பைடு நூலகம்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 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 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 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 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 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 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1、“闹”字能形容其杏花之红,其红之浓, 且将无“声”的景象附着了有“声”的意味。 它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了春天 的勃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一个万物萌发 ,生机盎然的季节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 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 ”字之中。 2、“一枝”乃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 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 ,悄然“早”开,更显此梅不同寻常,写出了 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的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 情。
三、作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 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试从自己的写作体会 或者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这个论断。
1.《为了忘却的记念》:“眼看朋辈成新鬼”改“忍 看朋辈成新鬼”,思想感情就起了变化。“眼看”,是眼 睁睁看着的意思,说的是无力救助;“忍看”,则饱含悲 愤之情。 2.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 绿江南岸”,既写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 悦兴奋的心情。 3.《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句“他们想骑车子也行, 想走路也行,边蹓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呢!” 最后一句改为“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 的幸福。”思想感情由羡慕而调整为赞美舍己为人的高尚 情操。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收录了《咬文嚼字》这篇随笔,这篇课文总结了咬文嚼字精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并思考了如何在写作文时运用咬文嚼字。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①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①《屈原》:著名的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1月。
作品借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揭露和讽刺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的反动政策。
)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 文章开头叙逑郭沫若为了准确表达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词,以便“够味”。
郭沫若是当今人人皆知的语言大师,他尚且要反复推敲语言文字,这便有力地说明了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这是炼字①的好例。
(①炼字:指写作时在遣词造句方面下苦功,力求其精的作法。
)[这个句子归结上文,引出“炼字”二字,逐步过渡到本文议论的中心。
]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由这个句子自然引出下文对郭沫若“炼字”的评论。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朱光潜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朱光潜咬文嚼字一、解题“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1933年回国前所作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
《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
”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
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
解放后,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人教版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精讲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精讲背景资料作者简介朱光潜及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1897年 9 月 19 日生。
1916 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 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25 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 1929 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3 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 1933 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
1/ 121933 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
《咬文嚼字》
苏东坡认真地思 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 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 好了,但仍不属上 品。”
黄山谷忍不住了,问 道:“依小妹的高见 呢?”苏小妹便念了 起来:“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苏东 坡、黄山谷吟诵玩味 着,不禁托掌称妙。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 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 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 “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 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 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 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 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 了一种浓浓的意境。
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 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刘鹗《老残游记》)
1.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看样子也就十岁左右, 个子长得差不多高矮,穿戴也都完全一样。两个 人都是苹果脸儿,樱桃嘴儿,浓黑的眉毛下镶嵌 着一双乌黑的杏核儿眼,一笑两个小酒窝,两个 人都扎着两个羊角辫,辫上都扎着粉红绸结„„ 2.两个小姑娘个头一般高,模样差不多,都穿着 粉红色连衣裙,都扎着马尾辫儿,辫上扎着红绸 蝴蝶结,跑起来就象一对蝴蝶追着两朵鲜花飞。 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不细看很难分清谁是姐姐 谁是妹妹;一个眼睛虽大,却显得沉静秀气,一 个大眼睛乌溜溜地左顾右盼,显得更天真活泼 „„
失去了: 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
李广射虎的例子表明什么道理?
说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3、“推敲”的推敲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一般认为: 一、“敲”字将环境衬托得更为幽 静,幽然之境顿出,孤寂之心情也不言 而喻。把诗人的心境表现得更为透明。 二、诗题是“题李凝幽居”,所叙 之事是访友,这个“门”应是李凝幽居 之门,而不是僧(贾岛)自家之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
●课文研讨鉴赏
一、主旨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强调了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关于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他认为:“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文(即意象和概念),离开事物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进行。
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便是‘意’的一部分,在内的,与‘意’的其余部分同时进行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看成在外在后的‘形式’,用来表现在内在先的特别叫做‘内容’的思想。
‘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绝对不能成立。
”(《谈美·谈文学》)这个思想,运用到创作上,它要求作者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不论是形象,还是情感,还是观点,都要能够在脑海中鲜明地呈现出来;运用到欣赏上,它指导人们不就文字来欣赏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看看思想感情表达得是否恰切、鲜明。
本文主要是谈文学创作,但对我们进行文学欣赏也不无启发。
二、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用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非只在字面上下功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视。
首先是以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为例。
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
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其次是以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为例。
王若虚认为原文啰嗦,用词重复,于是将它加以精简,却没想到,这样一来丧失了原文的丰富的意蕴。
第三个例子是大家熟知的“推敲”的故事。
千百年来,人们普遍接受了韩愈的看法,即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联里,“敲”比“推”好。
作者却通过仔细玩味“推”“敲”二字各自所暗示的内容及营造的意境指出,究竟是“推”好还是“敲”好,这要看贾岛当时要表现的是哪一种意境。
换言之,“推敲”二字本身并无高下之分,到底应该用哪一个字要由作者贾岛自己决定,别人(包括韩愈)其实插手不得。
比较起来,第一个例子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第二个例子需要凭借良好的语感,第三个例子则需要更多地调动形象思维能力,进入诗境,仔细品味“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的区别。
第二部分(第6~7段):更进一步讲,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
有了咬文嚼字的精神,作者在用字用词上才会力求别开生面,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也才会有新意,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才成其为文学作品。
作者用文学
创作中经常碰到的对字的联想意义的使用作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在批评误用字的联想意义而产生“套语”这一流弊时,作者引入近代文艺心理学上所使用的术语:“套板反应”。
对于文学作品中袭用熟语套话,近代的王国维也颇为不满。
在《人间词话》里,“词最忌用代字”条、写景“隔”与“不隔”条,均可看出王国维对于词人用现成词语来写景言情的反感,而反感的原因,其实也正是“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第三部分(第8段):总结上文,说明本文只是从一些方面来谈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的道理,接着提出对于文学创作者的要求和期望。
三、启示
学习本文,给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指明了一条路径,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认识到,在写作中,那种心里清楚而笔下写不出的说法不过是推委之词,心里真正想清楚了,笔下自然就能写出来。
因此,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多动脑筋,把要写的意思想明白。
●课后练习答案参考
一、本题意在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照自己阅读和写作的经验,获得一些有益的启发。
1.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眼都不能轻易放过;就连郭沫若那样的文学家,在用词上也会有小毛病,这说明,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得下苦功夫、细功夫。
2.文字是好是坏,关键要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繁简;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
3.锤炼文字不能光从字面上着眼,重要的是捕捉、把握自己要表达的感情。
4.创作时要敢于大胆发挥想像和联想,不能满足于平淡的表达。
5.动辄“掉书袋”并不表示有学问,反而可能是思想感情贫乏、文字水平低的反映。
二、本题意在通过比较,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不求甚解》专就读书而言,《咬文嚼字》虽然主要是从写作的角度来讲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读书的主张。
比较两篇文章的观点,要从读书方面来谈。
①“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这两种读书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材料。
如果为的是开阔视野、获取信息,那么“不求甚解”能大大提高效率;如果意在领悟作品的思想精髓,揣摩写作艺术,则最好能“咬文嚼字”。
再则,阅读经典作品,尤其是文学类的,要真能吸取其中的营养,还是得下“咬文嚼字”的功夫。
②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在逐步提高的。
对于阅读障碍比较大的作品,开始不妨“不求甚解”,以后再慢慢“咬文嚼字”,或者不必“咬文嚼字”,就豁然贯通了。
所以说,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它们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的一种读书方法,它们之间构不成彼此否定的关系,它们的存在也不会排斥别的读书方法。
三、此题意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的能力。
诗文中可举的例子很多。
例如:
1.《为了忘却的记念》:“眼看朋辈成新鬼”改“忍看朋辈成新鬼”,思想感情就起了变化。
“忍看”含有反问语气,悲愤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2.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形象鲜明,突出了春天变化的过程。
●课文教学建议
一、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获得学好语文的启发。
比如,阅读时要注意从词句入手欣赏和理解文章,并看看作者的用词能否恰切鲜明地塑造形象,表达思想与情感;写作时要注意锤炼自己的思想,并用恰切的语句表达出来。
二、几个实例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品味;对于作者的分析,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见解。
教师可以将几个实例直接提出来让学生揣摩、体会,然后再让学生对照课文里相应的分析,看看自己和作者的观点的异同。
另外,文学鉴赏与批评是个性很强的活动,本文作者固然在文艺素养上要高于学生,可也不能由此轻视学生对这几个实例可能会有的不同认识与看法,只要言之成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三、朱光潜的一些谈读书作文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教师可以适当地作一些介绍,建议学生课外阅读。
二、字音字形
咬文嚼jiáo字咀嚼jué援yuán例(引用成例)锱铢zīzhū(小钱小事)中石没镞zú岑cén静(寂静)付梓zǐ(交付刊印)尺牍dú(书信)下乘chéng(下等)
三、分析课文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一,交作业。
(尽是用原句回答,最后一个分点可用自己话回答)
1、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2、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3、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4、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5、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四、阅读末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
1、运用文字应该有谨严精神。
2、阅读或写作,要刻苦自励,推翻翻新,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
第二课时
一、讲析上节课练习。
1、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①创作要“炼字”,一个字都不放过。
(2段1行)
“改得好”(2.2)“不很妥”(77.1)
③“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3.3)
2、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①咬文嚼字,实际是提炼思想和情感。
(3段5行)
②换说法,意味就改了。
(3段6行)
③简洁,不一定就好。
(4段1行)
④平常语句,也有丰富的意思。
3、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①更动了文字,就更动了思想。
(5.2)
文字有分别,意境上就有分别。
(78页第3行)
②自己关闭,就用“推”。
月夜访友,就可用“推”,可用“敲”。
“推”与“敲”,哪个好,在于境界需要。
(5段倒2行)
③推敲文字,实际是推敲思想情感。
(5段末行)
4、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①字有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段2行)
②创作要大胆联想。
(7段首句)
5、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①联想意义容易误用而生流弊。
(7段1行)
②惟陈言之务去。
(79页末行)
③不用俗滥的语言,思想就会深刻。
(80页1行)
④动辄“掉书袋”,可能是思想贫乏、文字能力低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