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论军事外交翻译必备素质和基本原则
论军事外交翻译必备素质和基本原则1 军事外交翻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1.1军事外交翻译的基本特点1.1.1政治敏感性高军事外交翻译首先是政治性翻译。
与其他类翻译不同,军事外交译员往往直接参与军事外交活动,因此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确保译文的精确到位。
无论是在外训课堂、军事代表团访问、军队领导人会谈,还是军事谈判的场合,译员都必须了解我军在相关问题,尤其是诸如台海问题、朝鲜核问题、南海问题等涉及國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等敏感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谈话口径。
为此,军事外交译员不仅要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同时还应掌握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军事外交政策,紧密跟踪时事动态;必须牢记“军事外交无小事,事事都要讲政治”的要求,做到临场不惊,冷静应对,仔细揣摩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和政治倾向。
1.1.2专业术语多军事外交翻译也是军事类翻译。
与其它类型的翻译相比,军事外交翻译专业性强、术语多。
由于各国军队编制体制各不相同,采用的术语也千差万别,很多时候翻译无法找到对应的外文说法。
笔者刚接触外训翻译时,就曾经历过类似的苦恼。
最典型的例子是军衔制度,中国和西方不同,如中国的“大校Senior Colonel”军衔在很多西方国家没有设立。
美国和英国也不尽相同,同样是空军上校,美国是Colonel,而英国是Group Captain。
另外,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我军出现了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而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
比如,近年来我军官方文件的高频关键词“信息化”,很难用一个英文单词来准确表达其蕴含的丰富内涵。
我军英文版国防白皮书等官方文件使用的是“informationization”,但根据笔者的了解,这是中国提出的概念,外军初次接触并不太了解其真正含义。
所以每当此时,笔者都是把“信”放在第一位,采用直译和释译结合的处理办法,如时间允许,场合合适,必要时在直译之余对其深层含义加以解释说明。
1.1.3时代性鲜明军事外交翻译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浅析对外宣传用语的翻译策略
浅析对外宣传用语的翻译策略摘要: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逐渐被世界所了解。
在此过程中,外宣翻译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以及新世纪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介绍给国外,已成为每位翻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对外宣传用语社会差异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一、引言在对外宣传用语中,尤其是涉及两种语言的翻译时,译者的首要任务是传达信息,表述观点,而不是单纯地翻译语言。
翻译者必须根据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认真地考虑两种语言所涉及的社会、文化等差异,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二、灵活应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1.在词汇方面,汉语和英语存在很大差异第一,英文的表达中,一般不会出现同义的重复,如果把两个同义或意义相近的词放在一起,就会被认为是产生了多余的信息。
而汉语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却经常会加一些意义重复的修饰词,如“共同合作”,如果我们把它译为“common cooperation”就不太恰当,应该把表达多余信息的“common”去掉。
汉语中我们会说“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翻译成“impractical illusion”就存在了多余的信息。
第二,英语的表达通常比较具体,而不像汉语经常使用一些抽象的概念来表达,英语比较倾向于使用自然的、物质的事物来表述。
如汉语说“很多的自行车”,而英语则将其具体为“a sea of bikes”, 更加形象,生动。
2. 在句式的表达方面,英语的句式经常以行为的执行者为中心展开,并常把行为者和动作放在句首。
此外,英语具有比较完备的语法标记,如具有清晰的词尾形式,而汉语则没有。
汉语的句子重意义,经常是用一些排比句、对偶句等。
三、巧妙应对翻译过程中的社会差异首先,把关于中国的事物翻译成英语时,我们必须考虑双方社会环境的差异。
在翻译时应尽量选择与西方接近的话语体系。
其次,在翻译一些政治特色较强、政治立场的词汇时,需要格外谨慎,否则就难以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
外交翻译的特点以及对外交翻译的要求
#外事翻译#外交翻译的特点以及对外交翻译的要求徐亚男摘要:本文主要谈了外交翻译区别于其他翻译的两个主要特点。
它们是政治上的高度敏感和用词分寸的把握。
外交翻译的特点决定了外交翻译人员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要求。
即:站稳立场、掌握政策、认真严谨、严守纪律、良好译德。
关键词:外交翻译政治素质用词分寸Abstract:T he article devotes mainly to tw o features that diplomatic interpretation o r transla-tion differs fro m o ther inter p retation and tr anslation.T he y are p olitical sensitiv it y and the v a-l ue of w ords w hich carry w eig ht,including innuendo and nuances of m eaning.Given the fea-tures o f di p lom atic inter p retation and translatio n,di p lomatic inter p reters must hav e the follow-in g basic q ualities:to kee p to the p o sition o f the central g overnment,have a thorou g h under-standing o f the policies of the go vernm ent,follow closely w o rld and national political,so-cial,cultural,econom ic and o ther ev ents,be able to transm it messa g es w ith discretion and p recisio n,and obser ve r i g id disci p line and g oo d occu p ational ethics.Key Words:diplomatic interpretatio n diplomatic translation political sensitiv ity value of w or ds外交翻译与其他翻译的最大区别,是翻译内容的政治性强、政策敏感度高。
外交语言翻译策略中的政治等效原则研究——以外交部发言稿为例
281CULTURE区域治理作者简介:陈熠帆,生于1999年,扬州大学本科在读,英语师范专业。
通讯作者:刘 猛,生于1978年,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2020年度扬州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外交语言翻译策略中的政治等效原则研究——以外交部发言稿为例”,项目编号:X20200216外交语言翻译策略中的政治等效原则研究*——以外交部发言稿为例扬州大学 陈熠帆,张依宁,刘猛摘要:“政治等效”翻译理论于2008年由杨明星教授首次提出,十多年来,其“准确传达出原文的政治内涵,实现相同或相似的交际功能”的翻译原则对外宣翻译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被广泛运用于翻译实践当中。
近年来,国际政治局势多变,中国外交风格也逐渐转变,外交话语更加坚定有力,因此,外交话语的翻译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及严肃。
本文选取了外交部发言人近一年来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外交话语,对其翻译方式以及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是如何体现“政治等效”这一翻译理论的。
关键词:政治等效;外交部发言;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1-0281-0003一、“政治等效”原则的起源与内涵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这一翻译理论,强调在翻译时应达到对等的“读者反应”,即译语受众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应该和源语受众对源语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
在1986年,奈达又对其理论进行了完善,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偏重于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文体风格上地对等。
在2008年,我国杨明星教授结合奈达“对等理论”与当时中国外交形式,提出了“政治等效”翻译理论:外交翻译的理想目标是传达出原文的政治内涵,实现相同或相似的交际功能。
目前,“政治等效”已经成为政治文献翻译中较为成熟和系统的翻译理论。
“政治等效”翻译理论的本质是翻译时应着重分析原文的政治语境,准确、忠实传达出原语和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和政治内涵,同时强调翻译等效的动态性,译者必须与时俱进,紧贴原语的时代内涵和译入语的最新发展。
外交交传与外交同传翻译原则与策略异同点
外交交传与外交同传翻译原则与策略异同点摘要:目前在外事外交活动中,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已经成为两种最普遍的口译形式。
二者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各自独有的特点。
在外交领域这两种口译形式都具有该领域高度政治敏感性,政策性等特点。
外交活动不比其他活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译员在外交活动中不仅仅是一名译员,更是一名政治家。
本文通过对外交交传,外交同传翻译特点的比较,旨在探讨其翻译原则与策略的异同点,以便更好的指导译员工作,传递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外交交传;外交同传;翻译原则;翻译策略1.交传,同传的定义交替传译也称连续口译、即席口译,简称“交传”,是指译员在讲话人讲完一段话停下来的间隙进行口译,讲话人等译员完成该段话语的翻译后又接着往下说,并在适当的时候再次停顿让译员翻译,如此循环往复。
同声传译又称同步口译,简称“同传”,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人讲话的情况下将其所说话语不停顿地传译给听众,讲话人的“说”与译员的“译”几乎同步开始,同时结束,译员只是稍稍滞后于讲话人(仲伟合,2010:1)。
2.交传,同传的相同点2.1时效性和现场性口译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语言交际活动,这一方面表现在讲话人话语的一次性和转瞬即逝性,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译员译语生成的即时性。
2.2不可预测性和独立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口译是一项独立性、不可预测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
对于口译员来说,一旦接手一项口译任务,就无从自行选择工作场景,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要独立完成口译工作。
无论译员进行了怎样细致的译前准备,他/她依然可能在工作中遭遇这样或那样难以预知的问题,如理解、记忆、笔记和沟通协调问题,还可能出现心理压力过大或体力不支等问题。
有些问题即使不是译员自身造成的,也会对口译质量和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如音响效果不好,工作环境很差,讲话人声音很小、语速过快等等。
(任文,2012:5)。
3交传,同传不同点3.1时间性对同声传译而言,听(输入)与说(输出)在保持一定时间差的前提下同步进行,而交传是在讲话人停顿以后才开始翻译,因此交传活动所耗费的时间往往是同传活动的一倍左右。
浅谈外交辞令的语言策略
浅谈外交辞令的语言策略默认分类2009-03-05 14:19:39 阅读6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浅谈外交辞令的语言策略张伟0管理提醒:本帖被潇阳从百家讲坛移动到本区(2007-09-22)一、引言yv\ j &B|外交的实质就是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调整国际政治关系。
语言的熟练和准确运用对谈判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说来,外交语言是一种正式、保守、准确的说服性语言,注重礼仪和方法策略。
外交辞令指的是在外交活动中谈论较尖锐或较敏感的问题时所使用的经过慎重考虑的措词。
语用原则是人们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达到交际目的而遵守的一套规则。
它在某种程度上异于常态的语言,灵活使用语言策略,不仅会显得有礼有节,而且往往能在外交活动中获得主动,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外交模糊语言进行分析和解释,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O&r 9+r1`二、语言策略W$:D#;jz`h(一)得体性与外交辞令VN]j*$5思想家培根说过:“交谈时的含蓄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当尼克松走下飞机和周恩来握手的这一历史性时刻,周恩来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交往了啊!”这是多么得体而又充满诗意的语言,它既有无限的欣慰,又有良多的感慨。
机场没有隆重热烈欢迎场面,尼克松虽有瞬间的不悦,但听到周恩来这句话也就悄然消失了。
K [i&!Z&(二)准确性与外交辞令$> h H {语言是外交的主要工具,使用正确、恰当的语言是对每一名外交官的基本要求。
外交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外交官在外交语言实践中的用词造句准确、贴切,外交文书、信函的使用形式与格式符合习惯及规范。
外交是主权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官方行为,是一国在国际事务中捍卫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外交官的言行不仅能够体现本国的风度和形象,更重要的是反映该国的对外政策和策略。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外交语言和策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在沟通交流中巧妙地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成为了外交工作者必须学会的重要技能。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原则来谈一下外交沟通中应该如何表达。
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各方之间可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避免竞争与矛盾,而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在外交交流中,这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合作的基础上,可以让各国之间建立信任,增进友谊。
首先,利用“我们”的表达方式。
在沟通交流中,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形式来说话,这样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合作态度。
比如,“我们可以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共同合作,尽快达成协议”等等。
其次,采用倾听式的交流方式。
在交流中,不仅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倾听对方的意见。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并且尊重其看法,那么就有可能建立合作关系。
比如,“请告诉我您的想法,我非常认真地听取”。
最后,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
在交流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那么对于合作关系的建立会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我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我们可以考虑一下”。
二、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指在语言交流中,尊重对方和维护自身形象的原则。
在外交沟通中,做到礼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外交工作者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辞。
在交流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等,这些词语在外交交流中是非常常见的。
同时,还要注意语气,避免使用过于强硬的说话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其次,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在外交工作中,要必须要有一定的外交与礼仪教育,遵循一些外交的惯例和流程。
例如,向对方的国家领导人打招呼,要注意表达找对方的工作和贡献的敬意,也要注意怎样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政策或行动。
最后,注意形象气质。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邓冰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摘要:外交新词作为高文化负载词,体现着国家的发展与大政方针,翻译质量影响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展现了现代汉语的生机活力。
外交新词政治性强、具有中国特色,常常出现在各类外宣材料,结合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翻译时应遵循政治等效、译名统一、专业表达、约定俗成四大原则。
关键词:外交新词外宣翻译原则新词翻译原则1.外交新词翻译现状及问题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稳步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外交工作日趋活跃,外交新词不断涌现,如:新型大国关系、八荣八耻、中国梦等等,各种外宣材料翻译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新词则是重中之重,翻译质量决定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影响国家形象,外交新词翻译中也存在以下问题:翻译用词不够准确,政治敏感性不强。
外交新词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政治性强,因此选词要恰当、准确,如2009年11月11日新闻发布会上,译员将表达达赖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贬义词“窜访”译成了中性词“visit”,缺失了词语本身的政治内涵,没有向西方传达出中国政府和人民暗含其中的感情色彩。
译名不够统一,缺乏规范化意识。
一些重要、常见的外交新词翻译版本众多,没有统一性,就如“中国梦”一词的翻译,出现了“the Chinese dream、the China dream、the dream of China”等诸多版本,有时同一文章译名都未达到统一,引起外国媒体的猜测与误读。
译文欠缺专业性,术语国际标准化意识不强。
对于一些外交新词的翻译过于通俗,按照字面翻译,用词冗长,语体不正式,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外交术语的文体特征。
外交新词翻译是外交翻译工作的难点,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必须确立相关翻译原则,确保翻译质量与外宣效果。
2.中国外交新词的语言特征外交新词分为全新词、新义旧词(旧词新用)和外来词。
本文主要研究全新词和旧词新义的翻译,其具有政治性强、中国特色性强、寓意深刻,富有新意、专业性,唯一性和简洁性的主要特点,用词往往言简意赅,铿锵有力,节奏感强。
外交用语的语用策略
使 用 外 交语 言 ,能 够 使 人 们 在谈 论 尖 系 ,表 明无论二 人的权 力有 多大 , 自己始终 港 人 再 次 举 行 游 行 ,你 有 何 评 论 ? 今 天 卫 生
锐 问题 时 不 致 于激 怒 对 方 或 者 失 礼 , 能 够 用 位 于 二 人 之 上 , 这 就 是 他 的 底 线 所 在 。
的 风 度 , 中 国 记 者 不 露 声 色 、和 风 细 雨 地 否 的情 况 ,并 具体 问道 : “请 问陈毅先 生 ,中 情 况 。总 的来说 ,建立 中国和 东盟 白贸区的
定 了外 国 记 者 对 中 国 新 闻 出 版 的 理 解 , 也 从 国将 于 什 么 时 间 爆 炸 第 三 颗 原 子 弹 ? ” 陈 毅 进 程 发 展 顺 利 。
四 、移 交原 则
则;回避原则;移交原 则
成 了全球 的主 宰 。”罗斯 福接着 说: “我也
外 交 发 言 人 在 答 记 者 号 :H0 30 文 献 标 识 码 :A
做 了 一 个 梦 , 梦 见 我 成 了 宇 宙 的 主 宰 。 斯 大 会 遇 到 言 辞 犀 利 的 记 者 ,他 们 的 问 题 已经 超
而 应 留 有 回旋 余 地 , 这 时 需 要 通 过 巧 妙 机 智 线— — 是 四个 而 不 是 两 个 。
表明拒 绝和别 的 国家 分享 中国 内部 问题 。非
的遣词造句 ,将使人 不甚愉 快 的内容婉转 含
三 、 回 避 原 则
典 曾经 是 中国面临 的一个 大灾难 ,中 国人 民
各 种 外 交 场 合 , 外 交 发 言 人 及 高 级 外 交 官 需 先 生 的任 命 , 也 没 有 批 准 对 罗 斯 福 先 生 的任 主要 的负责部 门 ,这 也不失 为外交 中的好方
第五章 外宣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
第五章:外宣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1. 概述外宣翻译是将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内容包括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状况、各级政府的信息通报、投资指南、旅游指南、城市/企业事业机构的宣传介绍、各种大型国际性活动宣传等。
外宣翻译的成效与国家和区域形象的塑造宣传、企业品牌推广,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密切相关。
就中文宣传文本的翻译而言,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信息特征强;二是注重宣传效应;三是许多中文外宣文本自身存在诸多不足。
这类文本范围较广,目前,这类文本翻译的社会需求很大,但在中译外的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最多。
1.1. 外宣文本英译的现状外宣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读者能够准确无误、方便快捷地理解和获得译文所传递的信息, 在此过程中, 译者不仅要设法化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逻辑关系、语体风格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理解上的困难,而且要满足译文的文本功能,适应目标读者的阅读和表达习惯,从而取得最佳宣传效应。
然而,在外宣英译实践中,译文让读者费解,甚至误解的现象比比皆是,具体表现为,译文带有严重的“死译硬译”痕迹,许多中文里的套话空话和中国文化语境中特有的表达被机械地翻译成英文,虽然在形式上,汉语转换成了英语,但是在句子结构、语篇结构、语言风格、信息传递等层面上依然保留了汉语的典型特征,即所谓的中式英语,不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和表达习惯,因而不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无法达到外宣英译的最终目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 译者对中文文本的实际内容缺乏深入了解, 只满足于寻求两种语言之间的对应转换;其次, 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逻辑关系、语体风格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重视不够,译文在语篇结构、语言风格、信息传递等方面依然保留了汉语的典型特征;第三, 长期以来,我们的翻译标准强调信、达、雅,译者也一直以忠实原作为己任,注重探索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技巧和策略,努力寻找有关中国式思维模式最贴切的英文转换,但是对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信息需求关注不够,视乎语言转换完成了,信息就自然传递了,译者对译文的可读性和适用性考虑不多,对译文的文本功能和宣传目标缺乏整体把握,因而, 译文的信息传递效果是未知的, 不为译者所重视。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外交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合作原则指的是在交往中,双方应以合作为基础,尽可能地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
礼貌原则则强调了在交往中应当尊重对方的情感和意愿,避免使用过于直接或伤害性的语言。
在外交交往中,合作原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往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各方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也可以帮助各方建立起信任和友谊。
同时,合作原则也可以帮助各方在交往中保持冷静和理智,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在具体实践中,这种合作原则可以表现为双方在交往中互相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尽量采取妥协的方式达成共识。
与此同时,礼貌原则也是外交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礼貌原则要求各方在交往中尽可能地尊重对方的情感和意愿,避免使用过于直接或伤害性的语言。
这种礼貌原则可以表现为在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和客套话,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使用过于粗鲁或傲慢的言辞。
如果不遵守礼貌原则,可能会导致交往失败,甚至会伤害到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总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外交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这两种原则可以帮助各方在交往中保持平等、理智和友好的态度,从而为国际关系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 1 -。
跨文化交流中外事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译文 片 了 h l 词 , 气 有 些重 了 , 符合 原 文 口气 , J ep一 语 不
这 与我们 强调 的“ 自力 更 生 ” 则 相 矛 盾 , 泽 为 : re p 原 改 Ou x e
re c h ws t t Ch n a n t r b i t ef wih t e d o i n e s o ha i a c n o e u l is l d t h o r
2 .及时 掌 握 国 际 国 内 形 势 变 化 , 真 分 析 政 治 热 点 认
问 题
外 事翻译 人员 要坚持 用宽广 的眼 界观察 世界 , 高科 学 提 判 断 国际形势 和进行 战 略思 维 的 水平 , 到 审 时度 势 、 做 因势 利导 、 内外 兼顾 、 利避 害 , 是外事 翻译人 员应 当具备 的一 趋 这
“
、
培政 治立 场 外事翻译 工作 是一 项政 治性 、 原则 性 都很 强 的工 作 , 不 但涉 及到维 护 国家 主权 和利 益 , 涉及 到 外交 关 系 。所 以 , 还
一
rfan df m tre ig 意 思 是 克 制 自 己不 去 干 预 。 erie r i ev nn ” o n
度 , 能具有 丝毫 的随 意性 。 不
co e o t e o t i e wo l n ha tc n o e e o n io l s d t h u sd rd a d t ti a n td v l p i s —
一
对 于重要 的词 特 别 是 涉及 到领 土主 权 、 大 国 家 利益 的词 重 语, 要保 持清 醒 的头 脑 , 掌握 好 分 寸 。不 仅 要译 出词 的字 面 意思 , 而且要表 达 出原文 的深刻 内涵 。
国际关系中的外交策略与技巧
国际关系中的外交策略与技巧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领域,其中外交策略与技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交是一种沟通的艺术,通过各种方式来传达意图、维护利益和解决争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国际关系中的外交策略与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原则外交政策是国家的核心职能之一,其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国际合作。
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国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此外,国家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尊重国际法和尊重他国主权等。
二、外交策略的制定外交策略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国家利益、国际环境、盟友关系、对手意图等。
在这个过程中,决策者需要权衡各种利益和风险,选择最佳的外交手段。
1.了解对手:了解对手是制定外交策略的基础。
这包括分析对手的战略目标、领导风格、外交政策取向、国家文化、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环境等。
通过了解对手,可以更好地预测其行为,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2.沟通与谈判:沟通与谈判是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对手进行坦诚的对话,可以增进相互了解,解决分歧,达成共识。
在谈判中,要保持灵活性和妥协精神,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3.建立联盟:在国际关系中,联盟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
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或签署合作协议,可以增强国家的安全和影响力。
在建立联盟时,要注重互利共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国际挑战。
4.利用多边舞台:多边舞台是外交的重要平台。
通过参与国际组织、会议和论坛等,可以扩大影响力,增强话语权,推动国际议程。
同时,多边外交还可以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
5.文化交流与软实力:文化交流是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
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可以传播本国价值观、增进相互认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三、外交技巧的应用在外交实践中,一些技巧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实现外交目标。
1.信息收集与分析:信息是制定外交策略的基础。
英语新词新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新词新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当发现新的事物,遇到新的问题,总结新的经验和产生新的想法的时候,人们开始认识到现存的词汇很难满足表达的需要。
因此,新词新语便应运而生了。
这些新词新语对语言来说就象强壮的新树枝,它们正向人们的交流语言注入新的血液,让人们以新的眼光看待语言。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和变化,是反映社会变迁的晴雨表。
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语言各要素中,词汇又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具代表性、最具开放性、同时也最具时代意义的要素。
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
笔者拟就英语新词新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作一探索,以便对研究英语新词新语有所启发。
一、新词新语的内涵及构成要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随时都可以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人们对客观外界也会不断产生一些新认识新发现,因此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反映当时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们思想认识的词语,这些词语在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内都曾属于新词新语的行列。
经过一段时间应用之后,有些被沿用到我们的词典词汇之中,而有些由于时间长了,便退出了新词新语的行列。
新词语这一概念我们采用neologism 一词来表达。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对该词作以下解释:(1)a new word or anew meaning for anestablished word;(2)the use of ,or the practice of creating ,new words or new meanings for established words.根据第一款意义,新词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词语;而是指旧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新义和新用法。
第二款意义指的是新词创造及使用,旧词新意的形成和用法。
一般来说,新词新语是要有时间和范围限制的,必须是在近期内产生或者被吸收到英语词汇中来的词语。
汉英交传中语际转换对应幅度扩大的增加策略
汉英交传中语际转换对应幅度扩大的增加策略增加策略是指译员在口译的过程中,为了顺利完成交际,增加一些内容的做法。
译员增加的内容既可以是句中的成分,也可以是译员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增加的其它信息。
增加策略的使用既可以由于汉英语言层面的差别,也可以有语言之外的原因。
1.语言层面的增加在很多情况下,增加策略的使用是由汉英两种语言固有的特征所致。
比如,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上和结构上存在着差异。
译员如果不增加一些成分,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直接转化两种语言,就会出现无法传达意思的情况。
如:我想对中国今年的外交工作可以讲四点:第一,抓住“一条主线”,那就是要全力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
(2009年3月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外交部长杨洁篪答记者问)On China's diplomacy this year, let me make the following four points. First, we should focus on one overarching objective.That is to make every effort to serve the goal of ensuring stead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这是译员在口译现场采用增加策略的比较典型的例子。
原文中“第一,抓住‘一条主线’,那就是要全力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缺乏主语,如果直接翻译成“hold one main line”,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如果按汉英完全对应的关系翻译,会出现无法顺利表达意思的现象。
所以,译员在翻译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发言人的思路,增加主语“we”。
译员添加句子成分以后,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明确地传达了杨部长的意思。
2.译员理解造成的增加口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然而谈话的双方无法直接进行对话,无法自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中国外交新词英译探析
中国外交新词英译探析摘要:外交活动是国际交流中较为活跃的领域,新事物、新理念和新术语层出不穷,外交新词不断涌现,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焦点。
外交新词因其“新”,无从考究,给译者提出了很大挑战,可谓领导一“任性”,翻译就发呆。
文章以“大家都很任性”的翻译为例,探讨我国外交新词的英译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 外交新词;英译;任性基金项目:2015年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中美外交语言模糊性对比研究”(编号:2015zzts143);中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2015zzts143)。
作者简介:信萧萧(1991.10-),女,汉族,河南开封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0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外交语言的创新和翻新接踵而至。
语言形式更加灵活,用词也越发个性甚至“任性”,有意接近民间话语和网络用语,以显示其与时代变化、社会进步之间的紧密关系。
如,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提出政治关键词“不折腾”;2014年3月2日,在全国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吕新华就曾因用网络流行语“你懂的”答问被点赞;2015年3月2日,吕新华回答记者提问的反腐问题时,套用一个网络热词,叫大家都很“任性”等。
然而,面对“横冲直撞”入我们视野的外交新词,相关的规范化研究仍较欠缺,故本文以“大家都很任性”的翻译为例,分析我国外交新词的英译技巧和策略。
1中国外交新词的特点本文的“外交新词”是指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在外交场合或外交工作中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术语,反映国家的外交政策,治国理念和执政纲领,是一种广义上的外交新词。
[1]具体而言,中国外交新词包括首次出现的全新词和赋有新意的旧词两类,其中后者占多数,如“一带一路”、“韬光养晦”等。
外交新词是外交文明发展的缩影,在国际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特点如下:(1)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涉及国家利益、政策和安全,这是最为突出的特点;(2)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3)来源广泛,富有新意。
外交部高翻周宇谈口译技巧
一、同传的翻译技巧1.良好的双语基础(1)用词恰当、语法和时态准确。
例如,要表达“关心”或“关切”,至少有三种说法:“to be concerned about”,“to be interested in”, “have been following closely”。
要了解这三者的细微区别,决定在哪种情况下使用哪种表达方式,则依靠译员对双语的掌握程度。
(2)根据不同的场合变换不同的语言风格。
例如,在轻松的对话气氛中说“could I raise a question to you”比“I will avail this opportunity to raise a topic to you”效果要好。
(3)熟悉各种语音。
(4)广泛的知识面,要成为“Jack of all trades”。
平时多涉猎,译前搜集尽可能多的背景知识。
2. 译前准备(1)译前索要讲话稿和背景资料(2)查找、积累相关的背景和词汇3.同传技巧(1)处理中、英语序不同的问题。
例如,“China enjoyed rapid economic expansion after the 1970s when it started to implement the reform and open-up policy”,如不调整语序则译成“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时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种译文听起来不是很舒服。
为解决这一问题,译员通常采用两种途径,一是“lagging behind”,不要跟的太紧,等“1970s”出来后再开始组织翻译,自而把语序调整过来;二是根据意群断成短句,在各个短句中间加一些补充的话起连贯作用。
根据这种方法,这句话可译成“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开始的,七十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处理中、英文语态的不同。
例如“The people are given the most social benefits”应译为主动语态的句子“人民享有最大的社会福利”,而非保持原来的被动语态“人民被给予最大的社会福利”。
中英外交需要注意的地方
中英外交需要注意的地方中英外交需要注意的地方中英外交是两国间的重要议题之一,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为了确保双方关系的顺利发展,有一些重要的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中英外交需要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
两国应相互尊重对方的主权和内政,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核心价值观。
虽然两国之间可能存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的差异,但双方应以平等和相互理解为基础,寻求合作共赢的机会。
其次,中英外交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
双方在某些问题上可能存在分歧,但双方应采取对话和协商的方式,通过互相了解和沟通来解决问题。
这需要双方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和高层交往,以促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
第三,中英外交需要注重互利共赢的合作。
两国之间有着广泛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交流。
双方应加强合作,互利共赢,推动两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
这可以通过加强双边贸易、增加投资、深化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第四,中英外交需要注重地区和全球事务的合作。
中国和英国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两国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机遇。
双方应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和人权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中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稳定和发展。
第五,中英外交需要保持高层交流的良好状态。
高层交流对于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尤为重要。
中英两国的领导人应保持频繁的互访和高层对话,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第六,中英外交需要防止和化解可能的危机和纠纷。
双方应预防可能发生的争议和纠纷,以避免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如果出现问题,双方应通过外交渠道尽快进行沟通和协商,努力化解分歧。
第七,中英外交需要注重民间交流和人文交流。
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是中英关系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双方应加强民间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友谊。
这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活动、教育交流、旅游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最后,中英外交需要注重多边合作。
中英两国都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应共同推动全球公共事务的解决。
双方可以加强在气候变化、反恐怖主义、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第二讲 外宣翻译目的与策略原则
第二讲: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1.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应用类文本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及其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向学生讲解对外宣传“最佳社会效应”的目的论原则,以及一系列辅助性策略原则的具体内容。
要求学生基本上能够用于指导相应的翻译实践。
同时, 让学生认识到对外宣传翻译不宜按照中文文本的措辞行文,避免译文累赘繁复、语句冗长,造成中式英语;并且通过解析,帮助学生认识中文宣传文本自身的语言特征以及英语读者的信息需求;要求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注意考虑英语民族语言文化和认知思维特征及其对英语文字运用与行文的接受心理;其次要求学生在中译英的翻译实践中一定要仔细查阅英-英词典,以便掌握英语词语概念的语义结构特征。
2、教学内容:a) 对外宣传目的论原则b) 策略论原则c) 对外宣传“经济简明”策略原则d) 可操作性规则e)实例分析3、教学重点: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上升到具体4.教学方法:解析法、归纳法、推论法;提问与讨论5、教学材料:《今日中国》片断、香港回归宣传材料片断《上海翻译》2007《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Louis V uitton: A Passion for Creation路易威登:创意情感2009,香港Part I:概述1.对外宣传翻译的侧重性目的论原则目的-需求论理论特点:翻译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遵循的行为模式:行为——动机——目的——需求,即翻译活动行为背后必有其特定动机,而动机背后必有特定目的,目的背后又必有特定需求。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看,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是动态的、发展的。
从翻译活动看,需求层次不仅体现在(通过译者实现的)委托人的需求和读者需求两个方面(前者需求实现以后者需求实现为前提),还体现在需求的层次性。
比如,在旅游项目的开发宣传中,游客的需求变化(如追求特色性、观赏性、知识性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外国语学院
英语笔译
邓冰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摘要:外交新词作为高文化负载词,体现着国家的发展与大政方针,翻译质量影响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展现了现代汉语的生机活力。
外交新词政治性强、具有中国特色,常常出现在各类外宣材料,结合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翻译时应遵循政治等效、译名统一、专业表达、约定俗成四大原则。
关键词:外交新词外宣翻译原则新词翻译原则
外交新词翻译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稳步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外交工作日趋活跃,外交新词不断涌现,如:新型大国关系、八荣八耻、中国梦等等,各种外宣材料翻译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新词则是重中之重,翻译质量决定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影响国家形象,外交新词翻译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翻译用词不够准确,政治敏感性不强。
外交新词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政治性强,因此选词要恰当、准确,如2009年11月11日新闻发布会上,译员将表达达赖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贬义词“窜访”译成了中性词“visit”,缺失了词语本身的政治内涵,没有向西方传达出中国政府和人民暗含其中的感情色彩。
译名不够统一,缺乏规范化意识。
一些重要、常见的外交新词翻译版本众多,没有统一性,就如“中国梦”一词的翻译,出现了“the Chinese dream、the China dream、the dream of China”等诸多版本,有时同一文章译名都未达到统一,引起外国媒体的猜测与误读。
译文欠缺专业性,术语国际标准化意识不强。
对于一些外交新词的翻译过于通俗,按照字面翻译,用词冗长,语体不正式,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外交术语的文体特征。
外交新词翻译是外交翻译工作的难点,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必须确立相关翻译原则,确保翻译质量与外宣效果。
中国外交新词的语言特征
外交新词分为全新词、新义旧词(旧词新用)和外来词。
本文主要研究全新词和旧词新义的翻译,其具有政治性强、中国特色性强、寓意深刻,富有新意、专业性,唯一性和简洁性的主要特点,用词往往言简意赅,铿锵有力,节奏感强。
新词翻译四原则与外宣三贴近
《中国外交新词与对外翻译的原则与策略》一文结合中国外交新词的特点和翻译现状,提出中国外交新词翻译的四个原则:政治等效、译名统一、专业表达和约定俗成。
政治等效原则。
中国外交新词具有政治敏感性和民族特殊性,翻译中首先考虑的是在考虑准确忠实反映源语政治思想和政治语境时,还要运用目的语读者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达到政治含义的信息等效,译文与原文达到相同交际功能,避免造成不解与误解。
译名统一原则。
译名的统一一直困扰着中国翻译者,对于争议问题的讨论与探索也由来已久。
虽然对于同一词语的翻译从翻译的角度可以有多于一个正确的版本,但是一名多义并不符合外交概念和术语的唯一性和单一性。
译名统一作为翻译工作的三大原则(中国国标委,2005:5),外交部先后组织编写《汉英外交政治词汇》和《汉英外事实用词典》提出外交新词权威版本,2012年,国务院批准国家语委牵头成立“中国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会议制度,定期发布专有名词标准译名。
译名统一有助于西方读者的正确理解与引用。
专业表达原则。
外交新词翻译时,表达和措辞要专业、经济、简洁,符合外交语言习惯用法,不能俗气,也不宜过长,遵循”以概念译概念,以术语译术语”的原则。
约定俗成原则。
即已有旧译且已通用时,应采纳已有译法,不宜新增译名。
按照语言发展规律和语用习惯,已经广泛应用并被接纳,外国读者正确理解的不宜更改。
一些译名即使明显错误,但因流传已久,一般不再改动。
四大原则,以政治等效原则为根本原则,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中国外交新词的翻译是外宣翻译的一部分,虽然《中国外交新词与对外翻译的原则与策略》一文中并没提及“外宣三贴近原则”,但却与其紧密相连。
外宣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传播方式,针对外宣翻译的特点,黄友义学者通过长期从事翻译工作,提出“外宣三贴近”,即“贴近中国发展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他认为对外介绍性的素材一般是最贴近中国的发展实际和国外受众需求。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的明显不同,为了在目的语读者身上产生同样的效果和反应,以目的语为依归,真正达到宣传目的。
他还提出:译者最要潜心研究和了解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特点,时刻不要忘记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且译者应该熟知外国语言习俗,防止落入文字陷阱。
政治等效原则首先要达到“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而后考虑“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达到政治等效。
译名统一原则和约定俗成原则,是为了规范化词语翻译,在外宣中避免造成国外读者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与猜疑。
专业表达原则,一方面是秉承专业意识,体现相关术语的专业性,一方面其实也是为了“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让国外受众对于中国的政治概念、民生现状等有正确理解。
文中中国外交新词翻译四原则根本上符合“外宣三贴近”原则。
思考与建议
外交新词翻译是一项“面子工程”,是中国外交新理念、国情民生向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外宣翻译“三贴近”最重要的就是“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新词翻译四原则最重要的就是“政治等效原则”,这也体现着外交翻译的重要功能就是宣传中国,为了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就要努力做到“政治等效”,贴近国外受众思维习惯,有时要采取具体化翻译,让国外受众看懂字面时,更了解深层的概念,如基层民主译为“community-level demorcracy”,单纯译成“基层”,外国受众无法懂得这种民主的层次,具体化的翻译虽然跳出了原文的束缚,却更好的传达出了实际的深层含义。
在十八大工作报告的翻译中还有许多这样的译法,由于宣传这一功能,也决定外交翻译中不得不考虑如何准确向国外受众传达信息,达到宣传中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明星,中国外交新词对外翻译的原则和策略[J]中国翻译,2014(3):103-107
[2]杨明星,论外交语言翻译的“政治等效”——以邓小平外交理念“韬光养晦”的译法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94
[3]中国标准化委员会.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5-6
[4]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5-26
[5]Osnos Evan.The Age of Complacency?[J].The New Yorker,July 28,2010:2.
[6]Patrick Mendis.Crossing Paths:US’Past,China’s Future[N].China Daily,Sept,3,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