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大连(精)
为什么说“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为什么说“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么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这句名言提示了一个道理: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就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繁杂的知识中吸取精华。
②中学课程十分繁重,如果不学会学习,那么学习起来只能是囫囵吞枣,顾此失彼。
不能全面理解,并感到力不从心;但如果学会学习,那么学习起来就会游刃有余。
三国时的诸葛亮便是一个会学习的人。
史书上记载: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共同求学,徐庶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由此可见,诸葛亮比徐庶确实高一筹。
正因为他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观其大略”,所以他才能博览群书,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成为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
③不仅如此,学会学习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我们没有学会学习,面对群书,只能是死记硬背,必然觉得枯燥乏味。
相反,如果我们学会学习,学习起来就会驾轻就熟,感到乐在其中,学习情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晋朝陶渊明运用“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每当悟通一处时,就会“乐而忘食”,这也是因为他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④学会学习不仅对我们现在的学习很重要,而且对我们将来的工作也很重要。
我们这一代青年是中国的希望,肩负着跨世纪的责任。
在这知识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只有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在知识的宝库中吸取丰富的、全面的知识耕耘出美好的未来。
否则,我们面对纷繁芜杂的知识只能是茫然无措,更谈不上改造世界了。
⑤既然学会学习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会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呢?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又云:“见涓滴而知沧海之流,观一隅可晓穹苍之渊。
”这些都是古人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当然不可盲目照搬古人的学习方法,我们应通过自己的学习,积累学习的经验,“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从学习经验中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寻找出捷径,直达知识彼岸。
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
63基础教育论坛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 2018年第4期(总第265期)№4,2018 General,№265要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一定要让学生充分阅读。
条件简陋的农村学校,要全面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必须要保证有一定量的阅读书籍。
学校的图书角、读书吧、阅览室等处正好填补了学生阅读书籍的空缺,我们在这里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适合学生阅读的、健康有益的书籍,为他们提供了愉悦的阅读场所,为学生们创设了广阔的阅读空间。
例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简短的、有趣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优秀作文选》《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优秀作品。
五、六年级的学生向他们推荐《水浒传》《鲁宾逊漂流记》《西游记》《三国演义》《红岩》等中外名著。
三、利用“群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
”广泛加强“群文阅读”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我们针对农村学校的具体条件,安排了各种提高学生“群文阅读”兴趣的活动。
例如,利用语文课好书推荐环节,通过学生们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
在给学生们介绍故事情节时,讲到高潮部分立即停止,目的就是要勾起学生想听下去的愿望。
这时,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要读此书,利用闲暇时间如饥似渴地去找阅读书目,从而达到“群文阅读”的目的。
这样一来,“群文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喜欢的事,读喜欢的书就会成为学生们的一种享受,就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逐渐地,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
“群文阅读”教学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为颂扬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023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23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023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
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
核心素养成为教改的支点,未来学校的六大变化究竟有哪些“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其中有计划地学习和能力培养是各国都普遍关注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________,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将为学校带来诸多变化。
归纳起来有6大方面1、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
3、实践活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4、课业负担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5、课程发生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应加强师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他们的品行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来进行的。
在天真的孩子眼里,老师一般具有某种权威,甚至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作为教师,总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
所以,教师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育职能,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乃至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
历史学习要求
历史学习方法张亭立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
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便应成为目前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初中各门功课的学习中,历史学科一直处于各大主科的阴影中,缺乏学生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加之刚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在小学学习期间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历史,大多只是在《社会》课本中读到以历史故事面目出现的零散的历史片段,更使得他们学习这门新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差强人意。
由于目前历史在小学阶段不作为考试科,初一新生往往延续了小学时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来学习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这就让很多学生在初学历史课时遇到了绊脚石。
拨正历史学习态度,理清历史学习思路,改进历史学习方法更加迫在眉睫。
就这一问题,笔者谨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向同学们谈谈对历史学习的一点看法。
一、预习:学习历史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
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
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
”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
二、课堂学习第一步:创设情景,启发导学根据学生的预习首先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启迪创新思维创设有利条件。
出示由现成的知识结论改编成的探究性问题,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操作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第二步: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
学生自学探究要包括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第三步:小组研讨、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既可互相学习,又可互相讨论、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阅读力决定学习力
阅读力决定学习力作者:***来源:《新阅读》2022年第06期“阅读力决定学习力”这个题目来自我最近出的《阅读力决定学习力——提高阅读力的11堂课》,这是一本写给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阅读指导书,主要探讨阅读力和学习的概念与关系,以及提高阅读力的策略和方法。
学习力与阅读力的概念未来学家托夫勒有一句名言是,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如果你没有学习能力,那么你就会在很多新知识面前成为文盲。
何为学习力?我认为,一是指学习动力,二是指学习毅力,三是指学习能力。
阅读力决定学习力,那么阅读力包含哪些内容呢?我认为有三点:一是阅读兴趣。
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记忆;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阅读,阅读兴趣决定了我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是阅读习惯。
有了好的习惯,就有好的行为。
学生的阅读习惯尤其重要,阅读习惯往往是从小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是阅读力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是阅读能力,主要指阅读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联系实际乃至联想创新的能力。
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写作能力,联系实际、联想创新的能力,因此说阅读力是决定学习力的关键。
阅读力决定学习力无论是教育,还是培养青少年的方法,如果只停留在考试、答题、拿高分上,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是有阻碍的。
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这些又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由此可以发现,核心素养没有哪一条能离得开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有四条:一是语言建构与应用,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三是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是审美鉴赏与创造。
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可以促进审美与创造的能力,但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学生,必须要通过更多的阅读来养成。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我认为,学习能力不足,从根本上说是阅读能力不足的结果。
中高考将进一步加大对阅读能力的要求,高考语文阅读量可能由不超过7000字扩展到9000~10000字,一些阅读力不强的学生将跟不上未来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作者:王莹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2期摘要:曾经有一位科学家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
”中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就是指学生通过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使他们真正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11-01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曾经有一位科学家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
”中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就是指学生通过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使他们真正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一、实验探究要关注问题的提出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只有发现问题,才会积极的认真思考,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新的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实验探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的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电能生磁,磁应该也能生电吧”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想下,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物理探究实验中猜想不是胡乱猜想,猜想要符合影响物理问题的要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创设情景,是帮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和设计实验的前提和重要的途径。
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
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一、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两个明确的观点: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
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习效率提高是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我们正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
人们只有具备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致于落后,才能为社会的发展作一份贡献。
因此,世界各国为了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都在进行教育改革,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
科学家和教育家都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学习的人。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
事实证明:小学阶段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学习初步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就会有力不从心之感。
到了中学,就会一败涂地,落在后面。
二、小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认识学习效率提高,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简言之,效率提高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信息进行的一种反馈控制。
效率提高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融处,真正体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统一。
效率提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
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成分。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具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所以,学法指导,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白云帆博士
地让 学生 接触 知识 尤其 是理科知识 ,却
豳
访 谈l I te nr v i e w s
首先 ,教 师应 懂 得如 何 培 养学 生 的学 习能 力 ,科 学 激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要按 照学生大脑 的认知规律和个性
特点 ,科学 引导学生建立学 习自信 ,帮 助学生做好学 习规划 ,甚至是长远的职 业规划 。课堂教学应 以知识为基础 ,以
忽视 了阅读观察等能力 的培养 ,到 中学 甚至大学才开始提倡学生大量 阅读 ,殊 不知 ,这样做 已经错过 了培养阅读观察
能力 的最佳 时期 ,禁锢了学生的大脑 , 严重遏制 了学生 的创新思维 ,逐渐地把 人 变成 了学 习的机器 。 “ 非正式学 习”是指 发生存 教室之 外 的学 习。对学校来说 ,关键在于为学
进行 。
财力 ,做 了许多 低 水平 、重 复性 的工
作 ,但 效果并不 理想。 目前 ,浙 江、 山西 等全 国大 多数
省 份 在教 育基 本条 件 发展 到 一定 阶段 后 ,都不约而 同地 以教科 院的形式 ,从 全 方位 关注教育 改革发展 的角度 ,统筹
协调教 育科 学研 究和课堂教学研究 ,确
把 获取 已有知识作为学习 目的,关键是 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育未来 的走势应该是在重视 基础
性的 同时 ,更加 关注个性化的教育 ,增 加选择性的课程 ,课程设 置上更好 地遵
以 打 造 优 势 校 本 课 程 为 抓 手 ,实 现 学 校 特 色 发展 和 均 衡 发 展
遵循教育 规律和人才培 养规 律 ,科 学 推 进 课程 改革 与 教 育 教 学 模 式 的创 新 ,注 重 “ 非 正 式学 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 出,“ 未来的文 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 ,而是不会学 习 的人 。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之一 ,便是 知识非常丰富。培 养创造 性人 才,不能
领导干部要增强学习力 提高治国理政的硬本领
领导干部要增强学习力提高治国理政的硬本领作者:龙秀英来源:《中文信息》2018年第10期摘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包括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等八大本领。
[1] 其中将增强学习本领摆在第一位,彰显了学习对党员领导干部重要性。
领导干部,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应该着力增强学习力,提高治国理政的硬本领。
关键词:领导干部增强学习力提高治国理政硬本领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0-0-02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包括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等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
将增强学习本领摆在第一位,彰显了学习对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本领的重要性。
未来学家埃德加·沙因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2]这是真理,尤其是领导干部,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更应该着力增强学习力,提高治国理政的硬本领。
一、领导干部增强学习力的重要性所谓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学习力是由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和学习的能力三个要素组成的。
学习的动力体现了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毅力反映了学习者的意志;学习的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力的本质是竞争力。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学习力的竞争。
为什么?因为,人才其实也是有“保质期”的。
一个人只能保证自己今天是人才,却无法保证自己永远是一个人才,如果没有学习力作为后盾,说不定哪天你就会沦落为社会的一个“包袱”。
领导干部学不学习、本领大小不仅是自己的事情,而且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
领导干部只有善于学习,才能提升政治素养,才能正确认识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才能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不做新文盲的三种境界
不做新文盲的三种境界高学历的未必是栋梁,也可能是文盲。
这话非原创。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国内也有一个广告问得经典:你会学习么?一以前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是现在地球变成了村,信息和知识就真的变成瞬息万变的海洋。
是做旱鸭子望洋兴叹,还是做个草莽英雄溺水而亡,亦或是做个游泳达人,游出世界冠军的神韵来?关键不在于是仰泳或是蛙泳,而在于是否愿意接受世界瞬息万变的开放心态。
有的人习惯说“不”,对于新信息总是抗拒。
当一个人总是看不惯周围的环境时,他的注意力十有八九已经脱离了学习本身。
会学习的第一种境界,是拥有真正开放的心态,随时随地清零吐固纳新的胸怀。
二学习学什么?有人说,要做个不落伍的人,必须要掌握最新最前沿的信息;要做好人生规划,有所选择地学习;要学诸葛亮,凡事观其大略,不拘小节。
都对,却不尽然。
子曰:君子固本。
学问的根本是什么呢?不是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学习,掌握做人的道理、人生的态度、处事的尺度。
在此前提下,博览群书是学习,见贤思齐是学习,行万里路是学习,交万名友亦是学习……此乃学会学习的第二种境界。
三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高复班。
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然倒悬。
这个寓言说明,既使才高八斗,行动,仍然最重要。
有人学习纯粹为了消遣,有人为了学以致用。
为了消遣的,头脑容易变成装着知识的盒子;学以致用的,知识常用常新。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行,然后知不足,才能指导实践、发展实践,创新创业。
这是会学习的最高境界。
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相响呼应的另一个国际词语是“终身学习”。
其实,我们的祖宗2000 多年前就说透了,不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么?网群的一位才子说:孔子那年代,是不是有外星人入侵过地球,否则,他老人家咋那么聪明呢?孔子的聪明,在于经典地说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人只要活着,学习就应成为生活的一种状态。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作者:杨亮来源:《北方经济》2014年第03期【编者按】白云帆,学习科学博士、计算机科学硕士,全国全脑教育工程办公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全脑教育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
白云帆博士曾在内蒙古多所学校考察调研和讲学,承担多项国家级社科和教育规划课题,多年致力于提升学习能力与创造力及区域教育研究。
结合国内外教育发展经验及自治区实际,就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创新发展问题,本刊记者对白云帆博士进行了专题采访。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科学推进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注重“非正式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之一,便是知识非常丰富。
培养创造性人才,不能把获取已有知识作为学习目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育未来的走势应该是在重视基础性的同时,更加关注个性化的教育,增加选择性的课程,课程设置上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
著名的美国道尔顿教育计划早在1919年就证明并且成功实施了这样的方案。
芬兰的学校更是从幼儿园就开设了自我认知课程,让学生从第一天接受教育就开始思考和探索,不断优化自己的人生之路。
而我国从小学甚至学前就开始过早地让学生接触知识尤其是理科知识,却忽视了阅读观察等能力的培养,到中学甚至大学才开始提倡学生大量阅读,殊不知,这样做已经错过了培养阅读观察能力的最佳时期,禁锢了学生的大脑,严重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渐地把人变成了学习的机器。
“非正式学习”是指发生在教室之外的学习。
对学校来说,关键在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有利于非正式学习的机会和环境。
在这方面,北大附中、上海中学、北京十一中学等都做得很成功,他们利用课余和学校社团等开展非正式学习,让学生边自学、边探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沟通、理解等个体能力,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
而这些,正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短板”。
历史教学反思
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
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想,独立钻研,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现在、预见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能力。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
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
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途径。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
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
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
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学会模仿教师编写提纲,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编提纲的练习机会。
学习新课时,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试编。
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者:刘鹏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19年第03期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小组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表现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而作为必修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
基于此认识,我们建设了废纸再生室,并以此为平台,进行学科统整学习,研发了《废纸的美丽蜕变》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程,其中包括蜕变之文理篇、蜕变之制作篇、蜕变之工具篇、蜕变之研究篇、蜕变之创造篇。
我们以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景为学习的背景,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注重学生全员参与、亲身体验,搭建探究空间、思考空间,极大限度的让整个活动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沃土。
笔者将试图从此课程管窥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核心素养的发展。
调研中,培养社会责任感首先,本课程的选题切合环保,缘起于三年级学生面对大量废纸时提出的问题:“废纸能再造纸吗?”问题提出后,他们自发的组成团队访问垃圾处理工厂,上网查阅废纸处理的方法,进而了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及其发展史。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目光聚焦到纸张浪费、一张纸的成本等问题上,也把眼界拓展到源远流长的中国古文化,了解我国的伟大的发明创造。
其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
探究中,发展科学素养在实验中,发展科学素养造纸中,有些学生发现不同颜色的废纸造出来的纸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便提问:可不可以加入一些东西让纸浆变白呢?加什么比较好呢?有些学生认为加肥皂,有些学生认为加洗衣粉,有些学生认为这些都不环保,也许可以试试面粉……我们顺势引导学生成立实验小组,制订实验计划,严格控制好其他变量进行规范的对比实验。
实验后,他们发现纸浆的颜色果真发生了改变,而且加入面粉的纸浆最白,洗衣粉的其次。
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
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摘要: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因此,学生应当培养成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教学,主动探究,实现有意义的自主,体现过程式、情境化的教学。
关键词:兴趣;信心;环境;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领域,一直以来都重复着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一个人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对于一生所应学习的知识来说犹如九牛一毛。
学校教授的知识多是基础理论性知识,更多的应用科学、实用技术需要走上社会后根据需要通过自学来补充、完善。
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一、正确认识自主性学习与自学的关系所谓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
认知建构主义原理认为实际上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
自主学习不是自学。
自学的特征为自愿、独立的学习。
而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它表现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之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就是“自主探究”的学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探究式学习。
二、学生自主学习原因分析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意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因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未来的“文盲”已不是不识字的人
未来的“文盲”已不是不识字的人作者:孙鲁燕来源:《出版参考》2010年第09期日前,笔者参加了一个培训班。
在开班动员会上有关领导针对学习讲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其中一句的大意是:“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跟不上时代知识的人”。
适逢世界读书日,用这句话来强调终生阅读和学习的重要性非常贴切,进而引发我们对今天的阅读、学习以及出版工作的很多思考。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自身的进步和成长越发关注,对阅读和学习也越来越重视。
但是,从对阅读和学习的理解来说,还有许多是应该进行深入探讨的。
今天,阅读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不作更宽泛的界定和理解,显然无法与时代相适应。
识字、阅读目前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即使在我国落后的偏远地区,在党和政府的努力和全民义务教育体系逐渐完善的条件下,孩子们也基本能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实现脱盲。
问题是,未来许多识字的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程度和学历很高的能够阅读的人,如果一味停滞不前,不继续努力,不及时跟上时代的潮流,就有可能成为新的“文盲”。
这不是夸张,也不是危言耸听。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瞬息万变,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已强烈感觉到外部世界的发展带来的冲击。
自己就有一两天不上网,不接触信息已很不习惯,非常茫然的感觉。
记得看过这样一则信息,今天各种渠道一天呈现给人们的信息量,相当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一生的信息量。
吃惊吗?震惊吗?想想没什么不可能的,今天的信息完全能做到这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识字和有文化的人会成为新的“文盲”就不足为奇了。
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重要元素都在日新月异,以人们无法预料和想象的速度在飞速变化和发展着。
要想不成为新的“文盲”,就需要不断阅读和学习。
阅读和学习不仅是提高能力、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这时,培养阅读和学习的习惯,不应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和自觉的。
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时代抛弃。
社会的发展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是无法选择的。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在未来世界,学会如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大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它既是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也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
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学会学习”呢?(1)树立远大的目标是学会学习的前提。
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
人生要是没有目标,没有一个所追求的理想,就像没有航向的船只,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目标渺小,就做不成大事;目标大,期望高,才可能获得大的成功。
理想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大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才能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从而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自己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努力拼搏、奋勇向前、攀登科学高峰。
(2)树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观是学会学习的基础。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地学习。
自主学习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要对自己现有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其次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标准的同时,能够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提高某方面能力的计划,优化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再次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并且不断探索和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最后在实践中能够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在时间上合理分配和调节,在思维方法及处理相互关系上注意经常总结、调整和完善,以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树立了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就会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要靠自己的艰苦努力,从而才能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不断探究学习的规律,以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
(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所谓学会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学会学习的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的培养
2 9
TI ET EDUCATI B oN
・
壤期
0 0
张梅
一
个 独 立 自主 , 央集权 的国 家逐 步沦 为 半殖 民 半封 建社 中
会 , 可 以 了解 到 中 国人 民不 屈 不挠 的反抗 精神 。 也 再如, 在讲 中国历史 第 四册 时 , 本 中有太 多的重 要会 课 议 和决 策 , 时 我就 要求 学 生 和我一 起 来 归纳 邓小 平 思想 这
个历史事件 的背景 . 程 、 过 意义的分析 , 因果关 系 , 种方 有助 于学生科 学地记 忆历 史。 得出 这 法可以做 到有规 可循 . 可以用“ 因为 … . 所 以” 括。 . 来概 例 1 在 讲 中 闭 历 史 第 一 册 时 的 《 无 道 ,诛 暴 .我 伐 , 三 、 养 学 生甩 好 列 表 法 培
朝 的灭 亡 。 这课 就恰 当地应 用联 系 法 。
的一步就是设计好表头 , 历史事件的五大要素就是学生需要牢
例2 .中 国历 史 第 二 册 中《 观 之 治 》 讲 解 本 课 时 记的 , 贞 在 在此基础再做 变化 。 例如 . 国历史第一 册《 中 中华文化的 我 运 用 联 系 法 是 联 系 我 们 现 在 生 活 的 社 会 , 管 是 唐 朝 勃 兴( ) 寸 就可 以把表头设计为代表 、 、 、 不 二= , 》 B 时期 著作 主要思 想。 的盛 事 还 是 今 天 繁 荣 昌盛 的 中 国 , 是 因 为有 勤 劳 勇敢 再 如, 都 我们学 习《 辉煌隋唐 文化 ( ) 一》 时就可 以把表头设计为姓 的人 民 和执 政 为 民 , 励精 图治 的执 政 者 。 我 们 还 可 以联 系 语 文 “ 史 不 分 家 ” 可 以 联 系 政 文 也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青少年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体会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
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
勤学好问、专心致志、严格执行学习计划、认真思考、劳逸结合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习更有条理,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学会预习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二、从实际出发,确立新的目标。
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实现一个个目标、一步步成长进步的过程。
一个目标的实现,就好比接力赛中跑完了其中的一棒;进入一个新的目标,意味着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开始迎接新生活的挑战。
因此,作为学生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的确立新的目标,是我们在学习环境中成长的需要。
三、学会思考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灵机一动,难题解开。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会思考,那么做事、学习就容易获得成功。
人在少年儿童时代最容易产生好奇心,好奇心又往往是创造思维的开始。
问题是,有的学生善于提出疑问并且善于思考,而且懂得如何在实践中体验;而有的学生却不善于思考,更懒得去实践,结果造成了在一样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却产生了思维差异很大的现象。
前面那种孩子具备了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良好素质,而后一种孩子却只能变成人云亦云,没有什么竞争和发展能力的平庸之辈。
四、加强对自我的管理,克服依赖心理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
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容易失去自我,遇到问题时,自己不积极动脑思考而过份的依赖于老师和同学,因此,当依赖成为一种习惯时,对人心理的影响就会达到根深蒂固的地步。
未来的文盲是谁
未来的文盲是谁
天水
【期刊名称】《《阳煤科技》》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夫勒有句耐人寻味的话:“来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
【总页数】1页(P45-45)
【作者】天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1
【相关文献】
1.未来“文盲”与“乞丐”的新标准 [J],
2.未来文盲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J], 禹海波
3.未来的“文盲”已不是不识字的人 [J], 孙鲁燕
4.未来“文盲”与“乞丐”的新标准 [J],
5.未来教育如何避免信息时代的"数字文盲" [J], 李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手”----发掘学生创造力的开始
吕肖博大连34中学
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
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冷冉先生在谈“情·知教学”一文,教会学生学习的观点中提到:“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善于探索,善于试试看。
”生物实验课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拓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师要勇于放手,让学生尽情的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
并在思考中解决疑难,在探索中找到学习方法,在研究中学会总结提炼。
在«探索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一课中,为了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我课前准备了一些馒头,让同学们先品尝一下,要求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看能否吃出味道来。
品尝过后,同学们纷纷举起手说:“发现馒头变的有点甜了”。
我就此设问:“馒头变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各小组用一分钟商讨,确定探究问题及假设”。
学生们有以前的基础,很快就做好了假设。
各小组口头叙述了一下,其他小组来评价它的可行性。
然后各小组迅速修改并确定好了假设。
下面到了制定实验计划的环节,于是我提醒学生注意课本30页—31页的提示,利用老师所提供的实验用具制定探究方案。
话音刚落,就看每个小组都积极研究起来,有列表的、有画图的、不时还出现点不同意见的争论,看到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从内心里感到高兴。
各小组方案的汇报,更是让我感到意外,他们的设计并没有像想象中拘泥于课本上的范例,而是各有创新,分别根据自己小组的假设设计不同的探究方法。
有的利用一组实验装置探究一个问题,也有的利用多组装置分别探究几个问题。
虽然个别方案中有些许瑕疵,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其设计意图。
我发现,其实学生是非常聪明的,只是我们老师时常恐
其不懂、惧其犯错,从而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所以我们就把“东西”做熟了、嚼烂了,喂给他们。
逐渐的,他们变的不会动手、懒得咀嚼、更没兴趣回味了。
可见,为社会培养具有钻研能力,创新精神的青年,我们的教师责任重大!
最后到本课实验现象汇报的时刻,我发现,学生们的汇报都很正式:拿着实验装置,给大家一一展示,并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俨然像一个个小科学家,对于错误其他同学会勇于提出质疑。
我从中看到了学生,对知识的钻研精神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随后,我鼓励学生到:“同学们,今天的实验课,让老师看到了大家的合作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希望大家永远保持这种精神,将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你都将走向成功!”与此同时,我也在内心暗自打气:“我们的学生是社会的未来。
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其中也有我一份责任。
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还有许多东西学习,任重而道远,仍须不断探索,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