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电子政务设计,使学生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政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掌握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熟悉电子政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4.能够运用电子政务设计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5.具备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基本能力。

6.能够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子政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电子政务实践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考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基本概念、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原则和方法、电子政务系统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1.电子政务基本概念:介绍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原则和方法:讲解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

3.电子政务系统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介绍电子政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如政务数据库、政务、政务应用等,并讲解它们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子政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政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电子政务系统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系统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使用电子政务系统及相关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认识到电子政务系统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政府与民众互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政务系统的概念:介绍电子政务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电子政务系统的组成部分:讲解电子政务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库等组成部分。

3.电子政务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电子政务系统的工作流程、功能模块和关键技术。

4.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场景:介绍电子政务系统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5.电子政务系统的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

3.讨论法:学生就电子政务系统的优点、缺点及改进措施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熟练使用电子政务系统及相关工具。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子政务系统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990课程名称:电子政务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36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建设“电子政府”已成为世界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显著标志。

电子政务是各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促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实行政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方兴未艾,引导学生了解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正确的开展经营活动,对于大力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知识目标: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了解信息时代的政务模式以及政府管理的全新思路,正确掌握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概况及发展战略,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和运用理念;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技术知识、应用领域,并掌握电子政务常用应用系统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电子政务的环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目标: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对政府管理的新要求.先修课:《管理学基础》、《电子商务概论》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意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为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着眼于使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就学生培养而言,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使学生熟悉电子政务基础知识,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技能,能利用Internet进行信息收集、发布和更新,了解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运营理念、发展战略、发展基础与法制建设,熟悉电子政务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电子政府业务流程设计与优化。

电子政务电脑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电脑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电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电子政务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熟练使用电子政务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电子政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子政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社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来说,将讲解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子政务的定义和分类、电子政务的产生和发展背景、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等内容。

同时,将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电子政务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包括电子政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将讲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通过案例分析法,将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电子政务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实验法,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子政务的操作和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内容;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实验设备将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子政务的操作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估;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电子政务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评估方式将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03603课程名称:电子政务英文名称:Electronic Government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管理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二、课程简介《电子政务》课程于专业领域课程(核心课程),学生经过相关基础课程学习,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之后,进入本课程的研习。

课程内容可分为基础理论、专题与实验实践三个部分。

本课程注重从政务管理的视角切入电子政务领域,了解信息化环境中政务组织管理的特征特点,注重技术渗透中政务模式的变迁,培养既懂得技术应用特点,掌握一定政务信息技术,又懂得政务管理一般原理与过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本课程开设实验教学环节,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包括档案管理、会议管理、政府信息门户、行政审批系统、政府办公系统、公文传输平台、招标采购平台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八大模块。

通过在一个完整的政府电子政务系统上进行模拟操作,使学生了解电子政务的整体形态、政府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会电子政务给政府传统办公带来的巨大变革,领悟实现电子政务的真正意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电子政务》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全面了解和掌握电子政务基本原理和内容,并从政府管理者和信息管理者的角度了解电子政务中的管理问题。

学习支撑电子政务的各种基础环境,掌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运行、组织的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是在掌握上述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让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深入理解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新思路;深入了解我国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和新技术运用,以及我国电子政务在践行“以民为本”发展理念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将培养新时代电子政务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为最终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讲导论(一)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电子政务及其相关概念、特点,电子政务的研究方法。

电子政务网站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网站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网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掌握电子政务网站的功能、架构和关键技术。

3. 了解我国电子政务政策及信息安全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查找和分析电子政务相关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电子政务网站架构和功能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信息保护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增进学生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前景的认识,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的热情。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融合的实践性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电子政务网站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兴技术和社会热点问题有较高的关注度。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课程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政务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 电子政务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现状分析2. 电子政务网站架构与关键技术- 网站架构设计原理与实现- 电子政务网站的安全技术、数据挖掘与分析3. 我国电子政务政策与信息安全- 我国电子政务政策法规解读-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信息安全防范策略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电子政务网站设计项目实践- 典型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与评价5. 信息素养与团队协作- 信息检索、筛选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团队协作、沟通与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材的章节内容,以及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和进度安排。

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大纲2.1 大纲

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大纲2.1 大纲

《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电子政务》是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2学分,32学时,开设一学期。

电子政务是各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促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实行政务公开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方兴未艾,加强电子政务的人力资源培育,引导相关人员了解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大力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是一个比较紧迫的课题。

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电子政务课程,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二、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以电子政务体系框架为主线,结合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实际,从法律体系、网络体系、安全体系、资源体系、标准化体系、应用体系等六个方面,全面细致地阐述了电子政务在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其行政、服务、管理功能的过程中,对政府职能和政府运作的影响,以及实现电子政务的技术方案和制度保障,并结合适当的案例,使学生能充分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了解电子政务基本理论,能实施电子政务的简单应用与管理的中级管理人才,为从事与电子政务相关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电子政务》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上要求要在加强基本理论讲授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做到讲练结合,在技能训练这一环节的安排上要多下功夫,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辅助以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

三、教学媒体1.教材:《电子政务》,杨兴凯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1月第2版。

2.网上学习资源:江西财经大学BB网络教学平台四、教学环节本课程开设一个学期,课内32学时,共2分。

学时分配如下: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一电子政务概述2二电子政务运营理念与政府管理模式4三电子政务系统及其规划与设计4四政府内部公务处理的电子化 4五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化4六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资源建设6七电子政务安全管理 2八电子政务与法制2九电子政务的发展41.理论教学环节(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1)面授对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讲授、辅导与答疑等。

电子政务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2.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及政策,了解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3. 学生掌握电子政务安全知识,了解信息安全在电子政务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电子政务系统的优劣,提出改进措施;2. 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电子政务相关信息的检索和整理;3. 学生具备初步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实施能力,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合理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政务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的热情;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服务民生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政务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政务基本概念:介绍电子政务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的政策、发展历程、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3. 电子政务系统组成:讲解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架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4. 电子政务安全:阐述信息安全在电子政务中的重要性,介绍信息安全技术和策略。

5.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电子政务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6.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设计:培养学生根据政府部门需求,设计合理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电子政务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政策第三周:电子政务系统组成与关键技术第四周:电子政务安全第五周:电子政务案例分析第六周:电子政务解决方案设计与实践本教学内容基于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与教材紧密关联。

电子政务项目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项目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项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政务的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学生能了解电子政务项目的实施流程,包括项目立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实施与运维等阶段。

3. 学生掌握电子政务项目中所涉及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子政务项目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需求分析和项目规划。

2. 学生能运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对电子政务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保证等。

3.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项目中进行有效分工与协作,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认同感,认识到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重要性。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遵循法律法规,尊重用户隐私,保障电子政务项目的安全可靠运行。

3. 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电子政务项目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政务项目实际,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第一部分:电子政务基本概念1. 电子政务的定义与分类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政策第二部分:电子政务项目实施流程1. 项目立项与可行性研究2. 需求分析与规划3. 系统设计与开发4. 项目实施与运维第三部分:电子政务项目管理1. 项目进度控制2. 成本控制与质量保证3. 项目风险管理第四部分: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1. 云计算与大数据2.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3. 人工智能与政务创新第五部分: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与实践1. 国内外电子政务成功案例解析2.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3.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涵盖教材相关章节。

电子政务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2. 学生能够阐述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关键技术,了解电子政务系统的架构和功能;3. 学生掌握电子政务系统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议;2.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任务;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电子政务系统的界面设计和功能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政务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效能、方便群众办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面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政务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未来从事电子政务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政务基本概念: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历程、国内外应用现状;2.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原则: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关键技术、系统架构与功能;3.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方法、需求文档编写、需求评审;4. 系统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模块划分、功能设计、界面设计;5.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子政务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6. 小组项目实践:分组进行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功能实现等;7. 相关软件工具使用:介绍界面设计、原型设计等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学科知识体系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分为七个部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电子政务基本概念(2课时)2.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原则(3课时)3. 需求分析(4课时)4. 系统设计(4课时)5.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2课时)6. 小组项目实践(6课时)7. 相关软件工具使用(2课时)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电子政务设计相关知识,为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电子政务的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的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子政务的实际案例,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政务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政务的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认识到电子政务在便利人民生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子政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介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3.电子政务的应用案例: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政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电子政务的技术支持:介绍支撑电子政务运行的关键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和趋势。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政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人民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影响。

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电子政务的运行。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子政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直观展示电子政务的运行和应用。

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等设备,让学生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电子政务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要求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评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

《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子政务E-government课程代码113304101265课程属性工作技能课时/学分48/2.5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16责任教师课外学时0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工作技能课程之一。

本课程在全面讲授电子政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电子政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成为变革政府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日益成为公共管理与实践的热点议题。

本课程主要分为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两部分,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进展,实践训练主要通过上机操作、模拟演练和课外调研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与操作技能。

This course is a work skill course for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of the basic theory of E-government,this course focuses on training students'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Driven by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govern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change government governance,and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hot topic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practice.This course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raining.Classroom teaching mainly enabl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progress through teacher lecture,group discussion and case analysis.Practical training mainly improves students'-1-prac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on skills through computer operation,simulation exercise and extracurricular investigation.2.设计思路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两大模块:①理论教学,这一部分讲授电子政务的相关理论与最新实践,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政务的概念与内容、电子政务的国内外发展、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电子政务的政府基础、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以及电子政务的未来趋势等;②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借助公共管理智慧实验室进行电子政务模拟,安排学生按照要求选取相关部门进行实地参观与调研。

电子政务的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的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实践情况;2. 掌握电子政务的分类、功能及其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3. 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政策法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处理政务信息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在线办事、参与公共决策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政务的兴趣,激发其积极参与政府治理的意愿;2.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使其认识到电子政务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信息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参与政府治理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为未来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与国内外实践案例2. 电子政务的功能与应用- 政府与公民、企业的互动功能- 政府部门内部协作与信息共享- 电子政务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3. 我国电子政务的政策法规与发展现状- 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4.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电子政务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电子政务项目的规划、实施与管理5. 电子政务应用案例与未来发展- 典型电子政务应用案例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

电子政务系统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系统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2. 掌握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架构、功能模块和关键技术;3. 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设计电子政务系统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分析和整合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政务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提高信息素养和道德水平;3. 增强学生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前景的信心,激发其为国家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意愿。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系统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电子政务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深入了解和实际应用尚有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政务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政府治理中的作用2. 电子政务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系统架构:客户端、服务器端、数据端- 关键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3. 电子政务系统功能模块- 政务信息公开模块- 在线办事模块- 公众参与互动模块- 政府内部办公模块4.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电子政务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5. 电子政务系统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电子政务系统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与评价,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6.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应用-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实践:以实际项目为例,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环节的教学教学大纲安排:第1周:电子政务概述第2周:电子政务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第3周:电子政务系统功能模块第4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第5周:电子政务系统案例分析第6周: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应用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电子政务系统的相关知识。

《电子政务》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秘书学专业本科学生;获准修读第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秘书学专业)的非秘书学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代码:46E03125学时分配:30赋予学分:1.5先修课程:写作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秘书史、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学、等等后续课程:社会学概论、秘书礼仪、等等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秘书学专业的专业任选课。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网络及相关信息技术开展政务活动,从而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手段,带动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对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龙头,其进度、成效、质量不仅事关政府自身改革,更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能否健康高速开展。

推行电子政务,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本钱的必由之路。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开展的基本脉络,在此基础上把握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的趋势;准确地掌握电子政务的概念体系,能够从基本概念确实定含义出发透析电子政务的基本意义,系统地演示电子政务的概念逻辑关系,以便使它成为理解内容结构的基石;立足于全球电子政务开展史的学习,回顾过去,审视现在,预示未来,尤其是通过横纵比拟研究,能够正确对待我国电子政务的历史性变革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能在理论上给予合理解释;在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把握电子政务的研究与学习方法,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和具体方法运用到解决一些典型案例中,通过分析案例更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把它融入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体系之中。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程教学要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理解电子政务建立、构成、运行与开展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我国电子政务问题的能力,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以便其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电子政务课程教学目的具体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其一,系统地论述现代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突出电子政务范畴的管理要点和特点,注意信息技术与政府业务的紧密结合,使学生从政府业务管理者和信息管理者的角度了解电子政务中的管理问题;其二,全面介绍国内外电子政务有关理论和方法的最新动态的技术成果,阐释我国电子政务开展概况及开展战略,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和运营理念,为这些知识的实际运用提供专业训练;最后,通过模拟电子政务软件练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政务运作流程的同时: 提高实际政务操作能力。

《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E-govern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6学时,上机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适用专业:行政管理教材:《电子政务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赵国俊主编,2004年版,开课单位: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本科阶段学习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了解、体验电子政务平台的使用方法、更新观念;了解电子政务的一般流程和简单应用,能利用计算机、索取、存储、展示、交流政务信息;学会政务资源的分析、共享和交流、能利用网络进行协同工作;能在网络上实现政务信息简单的交互,了解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电子政务概述(4学时)(1)了解电子政务的内涵、动因以及电子政务的基本应用模式(2)熟悉电子政务的功能和效益(3)了解中国电子政务的开展基础、主要任务、指导原那么以及基本开展脉络(4)了解国外电子政务的开展与启示重点:中国电子政务的开展基础、任务难点:电子政务的基本应用模式.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6学时)(1)了解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2)熟悉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变化和挑战(3)掌握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方式的特征(4)掌握政府流程的特征和种类(5)掌握政府流程设计的原那么与方法步骤(6)掌握政府流程优化的方法技巧重点:电子政务流程设计难点:电子政务流程设计的方法技巧.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实施(5学时)(1)掌握电子政务系统的性质(2)掌握电子政务系统的结构(3)熟悉电子政务系统规划设计与实施的特点、过程(4)掌握电子政务系统规划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规那么与方法重点:电子政务系统结构、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规那么与方法难点:电子政务系统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电子政务的主要工作形式(5学时)(1)掌握电子化公务处理在电子政务中的地位、目标、功能以及主要应用(2)了解电子化公共服务在电子政务中的地位、功能与基本内容(3)熟悉电子化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一一政府门户网站(4)熟悉电子政务的技术构成重点:电子化公务处理难点:电子政务的技术构成.信息平安技术(3学时)(1)了解电子政务的平安威胁与平安需求(2)理解电子政务平安管理体系的构成(3)熟悉电子政务平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电子政务的平安管理体系难点: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案例(3学时)重点:案例解读与理解难点:案例剖析四、课程考核(1)作业和报告:作业:3次,课程论文:篇;(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五、参考书目1.《电子政务及其战略规划》,科学出版社,章祥茄,2004年版.《政务信息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周晓英,2004年版2.《电子政务教程:理论•实务•案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吴爱明,2004年版.《电子政务》,高等教育出版社,孙万军,2004年版3.《全球电子政府开展概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焦宝文,2003年版.《电子政务基础》,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汪玉凯、赵国俊,2002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990课程名称:电子政务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36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建设“电子政府”已成为世界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显著标志。

电子政务是各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促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实行政务公开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方兴未艾,引导学生了解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正确的开展经营活动,对于大力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知识目标: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了解信息时代的政务模式以及政府管理的全新思路,正确掌握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概况及发展战略,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和运用理念;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技术知识、应用领域,并掌握电子政务常用应用系统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电子政务的环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目标: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对政府管理的新要求。

先修课:《管理学基础》、《电子商务概论》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意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为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着眼于使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就学生培养而言,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使学生熟悉电子政务基础知识,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技能,能利用Internet进行信息收集、发布和更新,了解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运营理念、发展战略、发展基础与法制建设,熟悉电子政务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电子政府业务流程设计与优化。

2.从社会效益而言,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政治环境的认识,使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具备更好地专业素养,能够以更符合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式从事电子商务活动。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根据本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相关的信息技术的一般知识,认识和掌握知识经济时代政府各种管理和服务变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既懂得如何做好政府经济工作,又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政府的职能,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作出贡献。

二、职业能力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了解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

(二)能力目标具备利用电子政务开展相关活动的能力。

(三)技能目标会利用电子政务开展相关活动,如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等。

(四)观念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的认识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电子政务管理理念。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通过对电子政务活动的具体流程进行分解,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建议总课时为36,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所示:项目一:电子政务的产生(参考学时:3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点:(1)信息化及信息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2)重塑政府理论以及克林顿的“重塑政府”运动;(3)电子政务的兴起;(4)政府信息化的深远影响。

技能点:(1)了解电子政务兴起的背景;(2)了解信息化的含义及影响;(3)了解政府信息化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学内容:信息化及信息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重塑政府理论以及克林顿的“重塑政府”运动;电子政务的兴起;政府信息化的深远影响。

教学实施: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由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和思考,通过课堂发言,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和理解和掌握,老师归纳点评。

考核评价:教师安排课堂讨论,按等级进行计分。

项目二:电子政务概述(参考学时: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学时,实践学时: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点:(1);“政府”与“政务”的含义;(2)电子政务的定义与本质;(3)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

技能点:(1)理解电子政务的定义与本质;(2)理解电子政务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关系。

教学内容:“政府”与“政务”的含义;电子政务的定义和本质;电子政务与相关概念辨析;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

实训项目:了解电子政务;教学实施: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加深学生对电子政务基本概念理解与掌握。

考核评价:教师布置个人完成浏览电子政务网站的实践作业,进行课堂讨论,按等级进行计分。

项目三:电子政务的结构、模式和功能(参考学时: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学时,实践学时: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点:(1)电子政务的分层逻辑结构;(2)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3)电子政务的功能。

技能点:(1)理解电子政务系统的分层逻辑结构;(2)掌握四种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3)理解电子政务的功能。

教学内容:电子政务的分层逻辑结构;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电子政务的功能。

实训项目:了解电子政务的结构。

教学实施: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对电子政务基本结构和应用模式的理解。

考核评价:教师布置个人完成浏览电子政务网站的实践作业,进行课堂讨论,按等级进行计分。

项目四:电子政务下政府运行机制的转变(参考学时: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学时,实践学时: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点:(1)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管理;(2)电子政务与政府组织结构变革;(3)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改革;(4)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5)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建立新理念。

技能点:(1)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信息管理的影响;(2)理解电子政务与政府组织机构变革的关系;(3)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行政改革的影响;(4)理解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关系;(5)了解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建立的新理念。

教学内容: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管理;电子政务与政府组织结构变革;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改革;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建立新理念。

实训项目:(1)政府信息管理现状分析;(2)政府行政改革趋势分析;教学实施: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帮助学生分析电子政务对政府的全面影响。

考核评价:教师布置个人完成实训项目,按等级进行计分。

项目五:政府门户网站(参考学时: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学时,实践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点:(1)政府门户网站的定义和功能;(2)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3)政府门户网站的应用现状。

技能点:(1)理解政府门户网站的定义和功能;(2)理解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3)了解政府门户网站的应用现状。

教学内容:政府门户网站的定义和功能;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政府门户网站的应用现状。

实训项目:(1)政府门户网站浏览及评价;(2)国内外政府门户网站对比分析。

教学实施: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作用及发展现状。

考核评价:教师布置个人完成实训项目,按等级进行计分。

项目六:全球电子政务透视(参考学时: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学时,实践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点:(1)电子政务在全球的发展,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和模式,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划分,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模式,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特征;(3)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对中国的启示。

技能点:(1)了解电子政务在全球的发展状况;(2)理解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3)理解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教学内容:电子政务在全球的发展,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和模式,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划分,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模式,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特征;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对中国的启示。

实训项目:(1)国外电子政务网站浏览;(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发展经验总结;教学实施: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和经验积累。

考核评价:教师布置个人完成实训项目,布置小组作业,提交小组报告,进行课堂讨论,按等级进行计分。

项目七:中国电子政务的实践探索(参考学时:7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学时,实践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点:(1)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中国发展电子政务的时代背景,中国信息化建设回顾,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划分,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2)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特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问题;(4)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

技能点:(1)了解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背景和历程(2)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3)了解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特点;(4)了解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5)了解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

教学内容: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中国发展电子政务的时代背景,中国信息化建设回顾,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划分,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特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问题;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

实训项目:(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分析。

教学实施: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考核评价:教师布置个人完成实训项目,按等级进行计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法、多媒体教学。

一是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电子政务是新兴的学科,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与电子政务的应用有联系,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来理解、研究课程的有关问题。

二是要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系统联系的教学方法,把整个教学的内容串联起来,把握教材的总脉络,以及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做到融会贯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内容。

强调掌握和弄通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是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案例分析等作业,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有重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督促和辅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