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高三语文调研测试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三校高三学情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夙.愿(sù)呜咽.(yàn)促膝.谈心(qī)铩.羽而归(shā)B.狙.击(zǔ)兑.现(duì)自怨自艾.(yì)长歌当.哭(dàng)C.摇曳.(yè)熨.帖(yù)熠.熠闪光(yì)命运多舛.(chuǎn)D.叱咤.(zhà)佳肴.(xiáo)蹑.手蹑脚(niè)曲水流觞.(shāng)【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
本题考查的字,既有多音字,也有容易读错的字。
A项,呜咽,咽,为多音字,此处应读yè;促膝谈心,为方言误读,应读xī;B项,狙击,为形近字和方言误读,应读jū;D项,佳肴,为形近字和生僻字误读,应读yáo。
所以选C。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与这些可畏的后生相比,一些大家在翻译经典作品时态度却显得有些拘谨,他们对译稿改了又改,往往会把最初的文稿改得面目全非....。
B.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C.点开广东省编办官方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专栏,48家省直机关及其下设机构的名称、5000多名公务员姓名等信息昭然若揭....。
D.新“国八条”出台后,国务院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对先前出台的楼市政策产生的效果顺藤摸瓜....,以便了解新变化制定新政策。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A项,“面目全非”意为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2025届江苏省宿迁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江苏省宿迁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靳彝甫汪曾祺靳彝甫家门口钉着一块铁皮的牌子,红地黑字:“靳彝甫画寓”,他是靠卖画吃饭的。
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
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
因为要投合不同的兴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画。
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
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一年能收几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画几十张各式各样的钟馗,挂在巷口如意楼酒馆标价出售,能够有较多的收入,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
虽然是半饥半饱,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
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
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
靠墙种了几竿玉屏萧竹。
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
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
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
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戥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
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
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
秋天,养蟋蟀,每天晚上,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
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
这三块田黄都不大,可是跟三块鸡油一样!一块是方的,一块略长,还有一块不成形。
数这块不成形的值钱,它有文三桥刻的边款。
江苏省宿迁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013.11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虚伪嘘寒问暖殷墟面面相觑.B.劲拔大相径庭痉挛不胫而走C.铺垫嗷嗷待哺苗圃匍匐前进D.树梢稍纵即逝捎带花里胡哨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
(2)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3)虽然华尔街对苹果在上个季度的业绩给出“表现平平”或者是“失望”的评价,但苹果仍是美国最盈利的公司,其他竞争对手难以▲。
A.鱼目混珠息息相关望其项背 B •鱼龙混杂息息相关望尘莫及C.鱼目混珠休戚相关望尘莫及 D •鱼龙混杂休戚相关望其项背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的含意,不超过30个字。
(4分)当邦迪亚上校面对行刑枪队时,他便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找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曾叱咤风云的李斯在被腰斩前,对其子慨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4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5分)注:2012年,该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根据以上数据,请你写出三点结论。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
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
”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弓I .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
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
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
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
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
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
江苏省宿迁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北仑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新近出版的随笔集《燕园困学记》中,温儒敏作为一位“老北大人”的深情与热肠跃然纸上。
《燕园困学记》中有逸闻,有趣事,但也更有对燕园甚至中国学界近四十年历史的写照。
《燕园困学记》辑三“聊书”,收录的大部分是温儒敏写作于燕园的学术随笔,与他的学术著作相映成趣。
(甲)他写此类文章的开笔之作是评论萧乾《搬家史》的《可作野史读的‘搬家史’》一文。
(乙)在他看来,萧乾此书“牵连着三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从中可以看到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史”。
无独有偶的是,辑一中的《书香五院与》与《北大“三窟”》也写到了北大中文系与温儒敏自己的“搬家史”。
(丙)而从这两篇文章以及《燕园困学记》中其他带有“写史”意味的文字中,何尝不“可以看到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史”?(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跃然纸上B . 甚至C . 无独有偶D . 何尝(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7·四川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伴随着科学对人类社会的改变,人们对科学的力量越发信奉,进而发展成科学主义思潮。
20世纪初,哈佛大学教授、“科学史之父”乔治•萨顿提出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引发社会空前关注,也使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融合日益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
科学主义思潮视科学研究为认识世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唯一正确方法,认为科学技术是万能的。
科学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在将人从自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创造出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带来价值危机,使人在精神上感到焦虑和无所适从。
2025届江苏宿迁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江苏宿迁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下列对联与所挂环境,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香气袭人三杯再进仍然少,味儿可口两碗仍添不算多。
②取浑浑清泉穷本得圣人旨,瞻漪漪绿竹比肩起君子心。
③质本坚贞频经攻错写历史,体昭温润好与研磨画春秋。
④倾国钱财金缕衣丝丝入扣,连城价值龙泉剑熠熠生辉。
A.①砚店②饭店③书院④文物店B.①砚店②书院③饭店④文物店C.①饭店②书院③砚店④文物店D.①饭店②文物店③砚店④书院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市长钓鱼李忠元一清早,黄诚书记就接到上边电话,说老市长在周末闲来无事,出来散散心,想到大碗河钓鱼。
黄诚吓了一跳,他知道老市长爱钓鱼,但他从没想到老市长会舍近求远,来他这个偏僻的小县城钓鱼。
江苏省宿迁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盐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______,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__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B . 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C . 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D . 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B .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 .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D .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B .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C .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D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7·厦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苏省宿迁市2024届高三三模 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三年级信息卷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很多诗人读懂了社会,看到了社会的黑暗,满怀愤懑之情却不被世人理解,其实表现的是孤独的体验。
他们常以理想中的群体为自己的参照物,所以他们难以适应现实环境。
以完美无缺的人物对应生活中的人,诗人怎么会满意呢?他们难以与现实中人交往以摆脱孤独,恶性循环走向更孤独。
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独创往往也遭受排斥或不理解。
典型的要算李商隐了。
他刻意追求诗歌的表现形式,独创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却不为时人理解。
历史上杰出诗人没有不在遭受政治社会打击后走向更加孤独的,他们都在孤独中奋进,在孤独中创作,给后世留下了璀璨的诗篇,他们或者在生前或者在身后得到社会历史的肯定。
他们对孤独有超乎一般人的理解,在他们的诗歌中常有孤独的描写。
古人直接用孤独类词语做诗题的如蔡琰《悲愤诗》、曹植《怨诗行》等。
作为社会中人,他们也感受到自己可能是社会的边缘人,他们也知道承受孤独将意味着什么。
但他们把遭受孤独作为享受,都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般的义无反顾,“虽九死而无悔”“天子呼来不上船”。
他们执著、孤行的背后是对社会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孤独体验给他们的仕途和生活道路带来了阴影,却给他们的艺术创作带来了生机,成就了他们独创的艺术生命。
宿迁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卷
宿迁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3.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羚.羊窗棂.棱.角高屋建瓴.盛气凌.人B.老妪.熨.帖抵牾.钟灵毓.秀鹬.蚌相争C.嫌.隙领衔.癫痫.弦.外之音垂涎.三尺D.书籍.作揖.棘.手负笈.从师佶.屈聱牙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范曾泼墨人物画的出现,使几成绝响的梁楷泼墨人物画,于八百年之后,再次奏出黄.钟大吕...般的华美乐章。
B.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休养生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衰转盛、由颓而新的重要政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
C.随着高考的改革,一些高考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学或少学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将会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山穷水尽....。
D.节日的宿迁雪枫公园,鲜花点缀,秋叶烂漫,这座在一个月前投入使用的城市公园,正热情接待着不绝如缕....的黄金周游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对野生动物的养殖和利用,中国近年来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一系列规范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
B.2006年2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C.“志愿中国·人文奥运”网络大讲堂邀请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优秀志愿者等现场宣讲,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视频和图文直播,旨在弘扬志愿精神和奥运理念,营造人人关注和支持奥运的良好舆论氛围。
D.“炎黄一号”黄种人基因组序列图谱,以一系列神秘的符号展现出来,这些神秘的符号揭示了某个人的遗传密码、他的祖传命运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病变。
2025届宿迁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宿迁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
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
儒家的天下观旨在构建理想的“天下”秩序。
儒家的“天下观”,可以帮助人们从全球乃至宇宙的维度来思考世界秩序,从而避免因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所带来的国际问题治理困局。
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中记载,帝尧家族内部关系融洽后,又先后在各部落以及更远的外邦间次第推行德治与仁爱,使各部落以及外部邦国和平有序。
显然,儒家把“和”看作是处理中国与外国关系的思想准则。
而“和”的本质是“仁”,这是儒家所倡导的“忠恕”之道。
“仁”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合于国家间的关系。
为此,孔子还从“仁”的普遍伦理角度确立了人际关系的两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两条原则,就是要求自尊和尊人,把自我与他人同等看待,承认他人与自我的相同心理需求。
从这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宽容和尊重精神。
《左传》作者曾将这种“仁”推及国家间的关系,认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
如何达到“和为贵”?其中的重要途径是“和而不同”。
“和而不问”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
宿迁市高三2月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宿迁市高三2月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8高一上·扶余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B . 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C . 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D . 有关负责人强调,必须把制止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当作一项任务长抓不懈。
2. (2分)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划线处,正确的一项是()史铁生的离去令人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①我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个个字的②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③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④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⑤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⑥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A . ②①③④⑥⑤B . ②③①⑤④⑥C . ⑤②④⑥①③D . ⑤④②①③⑥3. (2分) (2016高二上·郸城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昌民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
宿迁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
宿迁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上·白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计下来的丈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
但是,近些年,在城市改造的大潮中,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老街老巷,摇身一变成为光鲜亮丽的商业街。
这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是由于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导致许多历史街区千城一面,不仅景观雷同、生态混乱,而且还夹杂着不少的假古董和伪民俗。
在过去的城市更新中,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进行更新,而历史记忆常常被漠视甚至淡忘,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当代城市更新中的遗憾。
我们知道,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带来了生机,政府所追求的“老城市新活力”梦想似乎也不再遥远。
但遗憾的是,即便在貌似更加人性化的“微更新”过程中,城市记忆的流失依然。
其实,城市更新的目的,说到底是保持城市的活力,延续城市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说,()。
比如,童年时代街边的小吃、屋顶的飞鸟、门前的花香、唢呐的声响,这些个体记忆的碎片汇聚在一起,就是城市的历史。
可以说,没有记忆的人生命是残缺的,没有历史的城市也不过是一群无根的建筑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独立性尊重粗枝大叶严厉B . 独特性尊敬粗制滥造严厉C . 独特性尊重粗制滥造严峻D . 独立性尊敬粗枝大叶严峻(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过去的城市更新中,我们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进行更新,而历史记忆常常被淡忘甚至漠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当代城市更新中的遗憾。
B . 在过去的城市更新中,我们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进行更新,而历史记忆常常被淡忘甚至漠视,这不能不说是当代城市更新中的一大遗憾。
C . 在过去的城市更新中,我们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进行更新,而历史记忆常常被漠视甚至淡忘,这不能不说不是当代城市更新中的一大遗憾。
江苏省宿迁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语文Ⅰ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
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世界各国。
疫情发生后,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了控制疫情的防线,用中国实践为世界抗疫树立了新标杆。
中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的努力将为全人类最终战胜疫情作出巨大贡献。
A. 破釜沉舟蔓延卓尔不群B. 风雨同舟漫延卓尔不群C. 风雨同舟蔓延卓有成效D. 破釜沉舟漫延卓有成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联系上句“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该句说的是世界各国共同经历患难,应填“风雨同舟”;第二处,蔓延:指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延伸,扩展。
漫延: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
句中形容疫情扩展,应填“蔓延”;第三处,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句中形容努力,应填“卓有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宿迁市高三语文调研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高三上·通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直以来,学界对过于封闭的专业文学批评颇有微词,常指责它们搬弄西方学术名词,话语呆板乏味,行文程式僵化,难以击中对象的要害。
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学术规范之名,忽略批评所应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
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
因而,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它有时候会沉浸于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在纯粹的阐释中迷失批判性力量,从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而都可能是批评家。
这无疑有利于打破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激活普通大众的话语热情,也打破专业话语对批评行业的垄断。
在这个意义上,“微批评”因其微小而更易于回到对象本身,回到批评的初心。
它________,无所旁骛,能够在简短的文字中直抵根本,而无需漫无边际的铺陈和________的延展,更没有________的枯燥和________的迂腐;它拒绝一切关于批评的繁文缛节,只要“寸铁杀人”、一针见血的快意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惊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危言危行喧宾夺主要言不烦食言而肥B . 仗义执言喧宾夺主要言不烦食古不化C . 仗义执言虚张声势长篇累牍食古不化D . 危言危行虚张声势长篇累牍食言而肥(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危险B . 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C . 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D . 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的危险(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弱化批评现实感的学理性B . 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C . 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现实感D . 但其学理性常会成为弱化批评现实感的罪魁祸首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一上·云南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将我们在生活中的表演称之为“前台”。
他观察到了真实生活和戏剧表演的某些共同之处:为了特定的目的,人们总是在生活中为自己涂脂抹粉、培养各种礼仪和谈话技巧、通过阅读和学习来获得谈资,凡此种种,构成了我们对外的“公共人格”。
这种“公共人格”就是我们人生自我展示的一块广告牌。
我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并透过它被周围的人知晓,从中,我们积累下了人际资本,博得了重要人物的好感,为自己获得机会并维持这一形象。
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很难说它是不虚伪的。
而戈夫曼也注意到,对于我们这些人生的演员来说,“前台”之外,还存在“后台”。
那“后台”就是我们“卸妆”的地方,把自己从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的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人而存在的时刻。
通常,这个时刻不会很多,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戈夫曼的这套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着一个新问题是:移动网络的出现似乎让我们的“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的退缩、减少。
如果我们把“虚伪”等同于“前台表演”时间的增多,那么我们将看到,在微信朋友圈的“绑架”下,我们几乎24小时每天都处于“前台”。
早上起床微信自拍刷脸,每去一个地方都打卡签到,时而低调炫富,时而转发寓意深刻的鸡汤文。
在这八万四千六百秒的时间内,每一秒钟几乎都贡献给了此类廉价的表演。
说实话,悲催的真相是,我们的内心一如过去那样热衷表演,只是现在表演的成本和门槛更低:几张PS痕迹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塑造出了我们微信时代的公众形象。
换个说法,这叫互联网思维。
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不断增多,我们今天不但要“线上”而且要“线下”的表演,从线上演到线下,每一个不断扩大的前台都占用了我们过多的表演时间。
并且,如今的我们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希腊戏剧中的唱诗班。
留言、点赞、转发……让我们成为了无比疲惫的演员。
我想询问的是,当硕大无朋的“前台”不断侵占我们的生活之时,当我们的“后台”已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生活中是否有某些重要的东西正在失衡,在倾塌?(孙骁骥《我们都爱上了朋友圈里的虚伪》,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前台”是人们每个人生活的常态,人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积累人际资本,是为了自己获得机会。
B . “后台”是把自己从“前台”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的地方,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通常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C .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不断增多,因此,人们已经无力摆脱过多的“前台”表演。
D . 微信朋友圈让今天的人们每天24小时都处于“前台”的状态,人们的每一秒钟都贡献给了廉价表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以移动互联时代为界限,进行鲜明对比,论证戈夫曼“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地退缩、减少的观点。
B . 戈夫曼将生活的表演与“前台”进行类比论证,其中包括人在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方面的表现,维持自我展示的美好形象。
C . 戈夫曼的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新问题,以微信朋友圈为实例,论证了“公共人格”具有虚伪的特点。
D . 文字末尾阐释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多样性,论证“后台”与“前台”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并且表达了对我们“后台”面临困境的担忧。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前台”注重华丽的外表和技巧,甚至人类的阅读和学习也只是为了获得一些谈资,所以人们应该退出“前台”。
B . 人们在“后台”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没有太多的戏剧成分,往往会是真实面目的呈现和真实情感的流露。
C . 几张PS痕进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和留言、点赞、转发……这些廉价的表演,无非是满足人们的虚荣心。
D . “前台”不断地在延展,“后台”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人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虚伪。
3. (12分) (2019高二上·连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匆匆过客路遥天还没有亮,我就急忙向汽车站赶去。
不知什么时候天阴了,空气里满含着潮湿。
我的心情沉重了。
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一进车站候车室,我赶忙把目光投向售票处——802次的售票口,我看见车次牌上用粉笔写着:增加一辆车。
一种难言的兴奋涌上心头,我笑了。
我觉得我是面对着我的老伴和孩子们笑的。
当我正要赶过去排队买票的时候,身边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我急急忙忙赶了过去。
我在两条队伍的末尾,犹豫了一下:先排哪个队呢?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当我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后就站到803次的队伍后面。
我当然是这个队伍的最后一名。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像故意弄成那个样子的。
他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要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
的确,我现在已经对当今的年轻人有一种执拗的不信任感。
就在这时,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她既像是在排队,又不在队里边,眼睛斜视着窗口,像是在探索什么,又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她身边还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看来是她的孩子。
由于这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站在前面,我有点丧气了。
我深知他们会在紧要的时候做出什么事来。
倒霉的事终于出现了:当只留下我们三个人的时候票已经剩最后一张了。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丢下孩子,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等那个男青年反应过来的时候,票已经到了那个青年妇女的手里。
那男青年刚要找售票员算帐,那小门却“啪”一声关了,小门板上“票已售完”四个字嘲笑似地对着他。
那个男青年马上把全部的愤怒转向了那个青年妇女。
他两只拳头紧捏着,开始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并强硬地让她把那张票交出来,说如果不交出来的话,她今天无论如何走不成。
那青年妇女在男青年暴风雨一般的攻击下,眼帘低垂着,嘴唇微微在颤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然而却不知她嘟囔了句什么,结果,那个男青年更愤怒了。
坏了!看来他恐怕要动武了!“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正在这时,那个小姑娘护着她的妈妈,小嘴一张一张地说。
那暴怒的男青年吃惊地盯着那个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竟然举起一只僵硬的手,在那小女孩的头上轻轻摩挲了一下,说:“你……别怕!叔叔……不打人……”男青年沉默了一会,转过头来对那个青年妇女说:“同志,对不起。
刚才,我,太过分了……”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把它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他这举动使我茫然了:这是怎回事呢?那个青年妇女也茫然了,迷惑地眨巴着眼睛。
“您不要奇怪。
”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
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但让您买了。
不过这不要紧,您带着孩子,在这里待下去太不方便了。
我不走了,但请您帮个忙,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
”“谁?”她问他。
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呶了呶嘴:“那个瞎眼老头”。
只见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也拿出了自己的那张车票递到了男青年面前,惊喜地喊叫着说:“呀,这太巧了!我这张也是给他买的呀!”“他是你什么人?”她摇摇头:“不认识……”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羞愧地站在班主任面前的小学生。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
但看见那个老头儿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就决定先给他买一张。
我想现在您应该相信我了吧?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儿上车去吧!”那个男青年从她手里接过车票,并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便转身走了。
我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了自己的车票,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
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我接过钱,把帽沿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