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法培训讲座(1)
行政强制法讲座

我国《行政强制法》使用“行政强制措施”一 词,与我国以往在立法上的表述一致。 如《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中都规定 “对行政机关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可以 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国家赔偿法》 规定对“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 制措施”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 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可以请求行政赔偿。
行政强制措施是维护公共秩序,实现公共目的 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法律赋予行政主体的 特定措施之一。它对于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的 发生和继续,确保调查取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避免危害发生和控制危险扩大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同时,行政强制措施直接涉及对行政相 对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限制,如果被滥用,非 常容易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 通过立法对行政强制措施进行规范。 以往我国行政强制措施存在的问题:(1)设 定权不明确;(2)种类繁多;(3)实施主体 混乱;(4)程序规则不完备等。
(二)立法宗旨 1、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与实施; 2、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 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3、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强制法通过具体的各项制度,保障上述立 法目标的实现(从规范强制制度立法行为规范 设定权,从规范强制主体、程序角度以及设立 禁止性规定规范实施权,确立行政适当原则、 说服教育原则以及保障知情权、表达意见权等 规则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
1、依据不同。行政强制措施直接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强 制执行依据行政决定。 2、目的不同。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是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 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等;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迫使相 对人履行行政决定所确定的义务。 3、实施主体不同。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主体为法律、法规规定的 行政机关或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主 体为法定的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 4、实施前提不同。行政强制措施的前提为某种状态的出现;行政 强制执行的前提是相对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 5、实施阶段不同。行政强制措施在行政决定之前,行政强制执行 在行政决定之后。 6、效力的表现不同。行政强制措施是暂行性措施,行政强制执行 是终局性行为。
学习资料行政强制法概述

行政强制旳现状 行政强制旳现状能够概括为三个字:“乱”、“滥”、 “软” 1、法律规范旳乱 2、行政强制实施旳滥和软
行政强制法旳立法经过和主要争论 1、经过 难产又两次濒临死亡旳法律 2、主要争论 行政强制法旳立法目旳、指导思想、设定权、实施
主体、实施程序、执行体制等等。行政强制法旳立法目旳 1、规范行政强制旳设定和实施 2、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推行职责 3、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4、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旳正当权益
行政强制旳概念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旳,对相 对人旳人身、财产和行为采用旳强制性措施。
行政强制涉及两个类型,一类是行政强制措施,一 类是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 为阻止违法行为、预防证据损毁、防止危害发生、控制危 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旳人身自由实施临时性限制, 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旳财物实施临时性控制旳 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 民法院,对不推行行政决定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依法强制推行义务旳行为。
行政强制旳特征 1、法定性 2、行政性 3、承担性 4、临时性 5、强制性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对不 推行行政决定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依法强制使其推行义务或到达与推行义务相 同状态。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讲行政强制法概述
1、行政强制旳功能 2、行政强制旳现状 3、行政强制法旳立法经过和主要争论 4、行政强制法旳亮点 5、行政强制法旳立法目旳 6、行政强制旳概念 7、行政强制法旳合用范围
行政强制旳功能 1、既有维护社会秩序旳功能 2、既有提升行政效率旳功能和价值 3、既有维护公民权利旳功能和价值
行政强制法讲座

行政强制法讲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管理中,行政强制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相对陌生且复杂的法律领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行政强制法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它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行政强制法。
简单来说,行政强制法是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法律。
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对疑似病例进行强制隔离,这就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则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例如,对于逾期未缴纳罚款的当事人,行政机关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那么,行政强制法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的权限、程序和条件,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随意采取行政强制手段,从而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不受侵犯。
其二,规范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
行政强制法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促使行政机关依法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增强执法的公信力。
其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共利益,行政机关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手段。
行政强制法的存在,确保了这种手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使得行政机关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行政强制法中的一些重要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行政强制法的首要原则。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且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进行。
行政强制法PPT学习教案

押的期间不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检测、检
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应当明确,并书面告知当事人。检测、 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5、关于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保管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
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 任。
能采取轻的就不采取重的。 3、教育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第六条 法律第三十五条的催告程序亦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执
法需要人性化,如执行和解。 4、行政强制不得以权谋私的原则。第七条 5、救济原则:当事人有陈述、申辩权;行政复议或诉
讼权;行政赔偿请求权。第八条
第3页/共22页
四、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
第7页/共22页
五、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法定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 施行政强制措施。
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 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二)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主体 1、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职权 范围内实施。 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而行政处罚可以委托。 2、综合执法: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使相对集中行 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 罚权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解决集中执法问题。 3、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 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行政强制法讲座

一、《行政强制法》的立法宗旨《行政强制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本条开宗明义,指出了4个立法目的。
1.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
行政强制的设定是行政强制的源头,指的是哪些国家机关有权自行创设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是限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增加其责任的行为。
如果不从源头上加以规范,一旦行政强制滥用,很容易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因此,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法律没有赋予所有机关行政强制设定权,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具有行政强制权的机关过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必要的侵害。
行政强制的实施是指是有行政强制权的机关具体实施行政强制的过程。
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行政强制的实施予以规范:一是实施的主体,即由谁行使行政强制权,作出行政强制行为;二是行政强制行为,即行政强制的实施主体可以采取哪些行政强制行为;三是行政强制的程序,即行政强制的实施主体作出行政强制行为应当采取的方式、步骤等。
2.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目前,我国行政强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1)“软”。
表现为行政机关的强制手段不足,对某些严重违法行为不能有效制止,有些行政决定执行不力。
(2)“乱”。
表现为设定行政强制的行政机关不明确,实施行政强制的主体比较混乱。
(3)“滥”。
行政强制的具体形式名目繁多,缺乏规范,“滥”用行政强制普遍。
《行政强制法》的出台和实施,一方面,能够保障行政机关有效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可以划定行政强制的边界,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权予以监督和控制,防止滥用行政权力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
3.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行政强制虽然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权利构成限制,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行政强制法》讲座

行政强制法讲座引言行政强制法是行政法的一个重要分支,用于规范行政机关以强制手段干预个人和法人行为的法律体系。
本次讲座将介绍行政强制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行政强制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1 概念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在特定情形下,依法利用行政手段对个人或法人进行干预的行为。
1.2 原则行政强制法的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原则:行政强制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并且需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适当性原则:行政强制的干预必须是适当的,即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程序正当性原则:行政强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听证、复议等程序保障。
限制性原则:行政强制的干预必须限制在必要范围内,不能超越法定权限。
第二部分:行政强制的种类及实践案例2.1 行政强制的种类行政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者进行罚款、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采取通知书、责令书、限期整改等方式强制违法行为者进行整改。
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可以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如查封、扣押财物等,强制履行相关义务。
行政强制救助:行政机关通过强制手段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2.2 实践案例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行政强制法实践案例:某企业未按法定要求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部门可以采取行政处罚的方式对该企业进行处罚。
某建筑工地未按规定安装安全网,工商部门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责令限期整改。
某企业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付款义务,法院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执行措施,扣押该企业的资金进行清偿。
某居民遭受家暴,妇女联合会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救段,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部分:行政强制法的争议问题3.1 行政强制是否存在滥用的问题行政强制的实施往往需要权力的行使,这也存在滥用的风险。
行政强制法在实践中需要严格遵循合法性原则和程序正当性原则,以避免权力滥用的问题。
3.2 行政强制与个人权利的平衡问题行政强制的实施可能对个人权利产生一定的限制,需要在行政强制的过程中确保个人权利得到充分保护。
行政法讲座

行政法讲座林建华第一章、中国法治环境的特殊性一、先从外地烟头说起“湖北省公安县规定,全县一年计划抽烟23000余条,县政府红头文件规定抽烟计划。
”这里涉及的问题是“红头文件”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关系问题。
在两者发生冲突时,究竟哪个效力大,也就是谁服从谁的问题,这是一个没有争论的问题。
理论上“法”大,实际上“权”大,即红头文件效用大,究其原因的根本在于中国是一个党国同构,党在国头的体制问题决定的,关键时刻,要服从党,党要领导一切。
所以对法律不遵行,要树立中国特色的法律观。
二、从执法人员的素质来看只因同名同姓,两次成“替罪羊”。
“5月2日,家住杭州枫华府第的陈国太,16年来第二次被警察带回警局“协助调查”。
洗清冤枉之后,陈国太说,一切都像港片中演的那样,要怪只能怪老爹当年把他的名字取得太大众化了,老和做坏事的坏人同名。
今年48岁的陈国太史浙江诸暨人。
其实老爹起名字挺有意义的:希望国家太平,儿子安康。
可说起5月1日傍晚的事情,他还是挺难过。
”3“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在哪?第二章、行政法导论一、王某要求省教育委员会撤销学校行政科给予的“行政处罚”案王某是某省一所高校外语系二年级的本科生。
1996年10月下旬的一天傍晚,他在学校宿舍里私自用电炉煮饭时不慎失火,造成部分公私财物毁损,本人也被轻微烧伤。
因其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校关于禁止在学生宿舍使用燃煤、燃油炉具和各种用于煮饭、烧水的电热器的规定,故受到记大过的处分,同时学校总务处行政科(当时叫做这个名称)依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其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
这期间,我国《行政处罚法》刚刚施行(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各种媒体正在广泛宣传该法有关知识;王某看报后认为学校行政科不是国家行政机关,无权对他实施行政处罚,要求退还那100元罚款,但校方不予退还;于是,王某申诉到省教育委员会反映此争执情况,要求撤销学校作出的“行政处罚”,责令学校退还该项罚款。
行政强制法专题PPT课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人民法院在强制 执行中有违法行为或者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受 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3.事先催告程序(第35、36条);
❖ 1.设定权的明确规定; 第十条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 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限制公民人身自 由)、第四项(冻结存款、汇款)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 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 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
5.限制人身自由的特别程序;
第二十条 依照法律规定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 施,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程序外,还应当遵守下 列规定: (一)当场告知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家 属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机关、地点和期限; (二)在紧急情况下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 机关后,立即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程序。 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得超过法定期限。实施 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已经达到或者条件已经消失,应当立即 解除。
六、关于强制执行的具体规定
❖ 1.强制执行体制之争; 第十三条 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 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截止四稿的版本: 第六十条:“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案 件,裁定执行的,由人民法院执行。”
2.救济途径的全新设定;
9.依法拍卖权。
2024版行政强制法讲座ppt课件

行政强制法讲座ppt课件目录CATALOGUE•行政强制法概述•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法的实施与监管01CATALOGUE行政强制法概述行政强制法的定义与作用定义行政强制法是指国家机关为了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采取的强制措施的法律规范。
作用行政强制法是行政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法定原则行政强制必须依法进行,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强制权。
比例原则行政强制应当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避免过度使用强制手段。
程序正当原则行政强制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强制行为的公正性。
附则规定相关术语的定义、解释权等。
规定违反行政强制法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刑事责任等。
强制执行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条件、程序、方式等。
总则规定行政强制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
强制措施规定各种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适用条件、实施程序等。
02CATALOGUE行政强制措施0203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种类01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适用条件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违法行为情节严重,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依法进行,并遵循比例原则;采取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0102030401一般规定02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03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1 2 3出示执法身份证件;通知当事人到场;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01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02制作现场笔录;03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01 02 03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行政强制法讲座 PPT

主讲人: 单位: 电话:
人物简介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强制法》,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共7章71条。
行
相 关 背 景
相 关 概 念
行 政 强 制 原 则
行 政 强 制 设 定 权
行 政 强 制 实 施 程 序
②保全型:行政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最终行政决定的合法有效作出,
本身并不是目的;③单向性:行政强制措施由行政机关单方面实施。
行政强制执行:①执行性: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为了使义务人
履行行政决定确定的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②从属性:
行政强制执行是确定义务的行政决定的延续;③强制性:具有强迫行
查封
因目的不
同而不同
间接强制如代履行、 相对人逾 执行罚;直接强制 期不履行 如划拨、收缴、拍 义务 卖
暂时性控制
对当事人权 利的一种长 时间剥夺
实例:
预防
强制措施
强制措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某日,张三饮酒过量, 醉酒后与李四发生口 角,并对其进行侮辱, 李四无法忍受,便向 派出所请求解决。民 警赶到现场,见张三 仍呈醉酒状态,谩骂 威胁他人,劝阻无效, 还对民警进行辱骂。 为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该所民警将张三带进 该所约束,至当晚11 时张三酒醒后释放。
3、救济法(监督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际赔偿 法。
行政强制:
1、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 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 施。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 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等。
《行政强制法》讲解

《行政强制法》讲解在现代社会的治理中,法律作为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行政强制法》是一部对行政强制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重要法律。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部法律。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啥是行政强制。
简单来说,行政强制就是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依法对相对人的人身、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手段。
这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两大类。
行政强制措施呢,就像是在紧急情况下给车子踩的那一脚刹车。
比如说,要是发现某个商店在卖可能危及人身健康的假冒伪劣食品,行政机关可以当场查封这个商店,这就是行政强制措施。
它的特点是具有临时性、紧迫性,目的是为了防止危害的扩大或者证据的灭失。
常见的行政强制措施还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等等。
行政强制执行呢,则是在相对人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时候,行政机关依法采取的强制手段,让相对人履行义务。
比如说,某人被罚款了但一直不交,行政机关就可以从他的银行账户里直接扣钱,这就是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执行又可以分为直接强制执行和间接强制执行。
直接强制执行,像强行拆除违法建筑;间接强制执行呢,包括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代履行等。
那么,为啥要有《行政强制法》呢?这可太重要啦!一方面,它能保障行政机关有效地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法律来规范行政强制行为,行政机关可能会滥用权力,随意对老百姓采取强制手段,那社会不就乱套了嘛!另一方面,它也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有了这部法律,老百姓就知道行政机关在啥情况下能采取强制手段,要是行政机关违法强制,老百姓也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接下来,咱们说说《行政强制法》的一些重要原则。
合法性原则那是必须的。
行政强制必须依法进行,要有法律的明确授权,不能想咋来就咋来。
比如,行政机关不能自己随便创设一种行政强制手段。
合理性原则也很关键。
行政强制的手段和目的要相称,不能杀鸡用牛刀。
能不采取强制手段的就尽量不采取,能采取轻一点的强制手段的就别用重的。
《行政强制法》讲座

《行政强制法》讲座行政强制法讲座一、引言行政强制法是行政法的重要分支,是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对象采取强制手段实现公共利益的一种制度。
本讲座将着重介绍行政强制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以及行政强制的限制和保障措施。
二、行政强制法的概念行政强制法,简称行强法,是指行政机关以行政命令、行政处罚等手段,对行政对象进行强制行为的法律规范体系。
它是行政法的一部分,规定了行政主体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强制行使公共权力。
三、行政强制法的原则(一)合法性原则:行政强制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不能凭主观意愿随意行使行政权力。
(二)公正性原则:行政强制行为必须公正、公平、公开,不能任意歧视或滥用职权。
(三)适当性原则:行政强制行为必须适当,不能过度或不足,要综合考虑公共利益和行政对象的合法权益。
(四)程序性原则:行政强制行为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听证、申辩、裁决等环节,保障行政对象的合法权益。
四、行政强制的程序(一)立案:行政强制行为前,行政机关必须经过立案程序,确定行政强制对象和依据。
(二)通知和听证:行政机关必须向行政强制对象发出通知,并进行听证程序,听取行政强制对象的申辩意见。
(三)裁决和执行:行政机关根据听证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行政决定并予以执行。
五、行政强制的限制和保障(一)法定限制:行政强制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并受到法律的限制。
行政机关不得凭个人意志或滥用职权进行强制行为。
(二)人权保障:行政强制行为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不能侵犯行政对象的人身自由、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三)救济机制:行政强制对象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对不当行政强制行为进行申诉和救济。
六、行政强制法的实践问题(一)行政强制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行政机关如何在行使强制权力时确保合法性和合理性?(二)行政强制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问题:行政机关如何保证行政强制程序的公正和透明?(三)行政强制与人权保障的平衡问题:行政机关如何在行使强制权力时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七、行政强制法是行政法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公共利益和行政对象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2024版行政强制法专题课件

公众对行政强制法的了解不足,缺乏必要的 法律意识和配合意愿。
完善行政强制法的对策建议
健全法律制度
加快制定和完善与行政强制法相 配套的法律、法规,为实际操作
提供有力依据。
加强执法力度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确保行政强制执行的有效实施。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其对行 政强制法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告知与说明理由
行政机关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应
当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
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救济途径。
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程序
01 02
பைடு நூலகம்
催告与执行
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经催告, 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决定,且无正当理由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强 制执行决定。
行政强制法专题课件
目 录
• 行政强制法概述 • 行政强制的种类与设定 • 行政强制的实施程序 • 行政强制的救济与监督 • 行政强制法与其他法律的衔接 • 行政强制法实施中的挑战与对策
01 行政强制法概述
行政强制法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行政强制法是指规范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 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 为的法律规范。
制作并交付强制执行决定书
强制执行决定书应当载明强制执行的理由、依据、方式、时间等事项, 并告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03
执行方式与执行人员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定方式实施强制执行,并由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强制法培训讲座(1)行政强制法讲座信春鹰强制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属性。
没有强制权,国家将无法维持秩序,实现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
国家通过立法,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要求全社会遵守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国家意志,通过司法强制实施有效的司法裁决以解决争端,通过行政强制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者不履行生效的行政决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予以限制或者处分,直接执行或者迫使当事人履行由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法律上的义务,以实现其对社会的管理。
因为国家管理大量的表现为行政管理,所以行政强制是国家强制权中的重要部分。
一、行政强制法的基本理论与原则现代行政强制制度是现代政府职能的扩大和依法行政理念相结合的产物。
资本主义之前的西方社会,政府被界定为“守夜人”,其职能通常限于国防、外交、治安、税收等领域,政府一般管理中的强制权极其有限。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产生,政府不得不增设机构和人员对社会生活加以干预,其职能也扩大至管理社会经济秩序、管理城市规划和乡镇建设、保护环境与资源、分配社会福利、直接组织大型工程建设等诸多领域。
在履行政府职能过程中,对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公民或者组织,通过强制手段迫使其履行法定义务,以达到社会管理的目标,从而使行政强制成为行使行政权力的重要方式。
二十世纪,许多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行政强制制度。
例如,奥地利1925年制定了《行政强制执行法通则》,德国1953年制定了《联邦行政执行法》,美国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第551节从程序角度规定了行政强制执行,包括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和调查、对违法行为的指控和制裁以及对裁决强制执行的全部程序。
行政强制的理论是同行政权的性质和特征相联系的。
效率是行政的生命。
行政机关在管理和组织社会事务的时候经常不得不用行政强制措施来实现行政目的。
1.行政强制是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强制性是法律的基本属性。
这是因为,法律的价值是通过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施来实现的,而规则自身不会自动实施,它需要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
在任何社会里,总有一部分公民或者组织为了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不遵守法律或者故意逃避法定义务。
特别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自由、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个人权利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运用强制手段解决冲突就成为政府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2.行政强制是依法行使行政权的有力保障同民事行为以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完全不同,行政强制具有单方性。
虽然现代社会中行政管理相对人能够参与行政程序,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依法确定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最终取决于行政机关的意志而不是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志,并要求行政管理相对人必须服从和配合;在其不服从、不配合的情况下,依法强制就成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保障。
3.行政强制是维护公共秩序的有力手段行政管理秩序是一个社会最表面化的秩序,直接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
从市容环境到城市规划,从市场秩序到质量监督,行政强制面对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多元行为主体。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建立过程中,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难免存在秩序混乱的状况,由于行政管理相对人行为不守规范直接导致行政强制不可避免。
例如,我们在南京调查时了解到,仅城市管理一项,2003年一年查处的违法案件就达2.67万起。
没有对这些行为的查处,社会秩序就会陷入混乱。
4.行政强制是促进全社会遵守法律的有效方法对违法或者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施以强制,迫使其履行法定义务,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社会氛围,对提高全社会的守法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部分公民的自觉守法意识不强,特别是在个人或者小群体利益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为了一己私利牺牲法律秩序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行政强制成为维护法律的权威的有效方法。
另一方面,行政强制是政府权力直接面对公民、社会组织的1.我国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支持强大的行政权。
在历史上,立法权和司法权统一在行政权之下的模式一直延续到清末变法之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的是庞大的行政权无处不在的管理模式。
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组织体系内部的关系。
行政机关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指挥和控制企业和社会成员,行政强制具有极强的效力。
偶有不履行义务的情况,行政机关有足够的手段迫使行政管理相对人服从。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权的行使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与隶属型关系相适应的行政指挥与行政命令方式逐步退出,规范行政执法的法律、法规日益健全,依法行政成为政府的主导理念。
据统计,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前,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所规定的具体行政强制措施和执行方式,名称就有200多种。
作为一个法律制度,其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对行政强制措施和决定的可诉性作规定,也缺乏法律救济的规定。
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侵权争议大都只能通过信访途径解决。
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诉讼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诉讼。
1999年通过的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或者“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上述规定把行政强制行为纳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范围之内,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
1994年通过的国家赔偿法规定,“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受害人有权取得赔偿。
至此,我国的行政强制制度基本形成。
2.我国法律、法规中行政强制的基本情况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我国现行法律中有62部对行政强制作出了规定,其中51部法律规定了行政强制措施,24部法律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
现行行政法规中有72部对行政强制作出了规定,其中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有61部,规定行政机关有强制执行权的有22部,同时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的有11部。
在72部规定了行政强制的行政法规中,有30部行政法规有上位法依据;在没有上位法依据的其他42部行政法规中,有27部规定了查封、扣押。
从制定的时间看,对行政强制作出规定的72部行政法规中,有45部是在2000年之前制定的,其余是2000年以后制定的。
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包括七大类:一是对人身自由的限制,有9部法律,包括由戒严法、人民警察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等,有5部行政法规,包括强制戒毒办法、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等,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有盘问、留置、约束、强制带离现场等。
二是对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查封,有13部法律,包括税收征管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等,有31部行政法规,包括海关稽查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
三是对财务的扣押,有12部法律,包括枪支管理法、海关法、产品质量法等,有35部行政法规,包括公安机关督察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
四是对存款的冻结,有2部法律即海关法和税收征管法,有5部行政法规,包括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进出口关税条例等。
五是检查、调查、监管等涉及进入公民住宅、生产经营场所,有39部法律,包括国家安全法、消防法、食品卫生法等,有32部行政法规,包括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等。
六是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爆发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紧急情况下采取紧急措施,有12部法律和12部行政法规。
七是金融监管和技术性监控措施,有7部法律包括证券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有5部行政法规。
规定行政机关自己强制执行的有20部法律,包括集会游行示威法、海关法等,有23部行政法规,包括防汛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被授权的行政机关和组织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税务机关、防汛指挥机构等。
此外,在涉嫌犯罪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金融监督和监察机关对有证据证明有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迹象的,可以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
除法律、行政法规外,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也大量设立行政强制。
有些地方和部门的规范性文件也有设定行政强制的情况。
层级越低的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强制越多。
(1)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为了预防或者制止违法行为,防止危害发生,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有的国家称之为“即时强制”。
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在事项和方式上有交叉,二者的不同在于,行政强制执行是在行政决定依法作出并生效之后,行政强制措施是在行政决定依法作出之前,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由不同的法律分别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则体现了“即时性”。
从功能上分,行政强制措施可以分为检查性措施、保全性措施、处分性措施、执行性措施、惩罚性措施等。
(2)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
行政强制机关自己实施的强制执行,数量占行政执行的主要部分。
迄今为止,我国有20部法律赋予行政机关自己实施强制执行的权力,有23部行政法规赋予行政机关有强制执行的权力。
执行的方式一般分为直接强制和间接强制。
直接强制是在无法采取间接强制或者采取了间接强制仍不能达到执行目的时,行政强制执行机关直接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人身或者财产采取强制手段,以达到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
间接强制是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为促使行政管理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所采取的手段。
间接强制又分为两种:一是代执行,指由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行政管理相对人履行义务,代执行的费用由义务人承担,如拆除非法设置、张贴的广告等。
二是执行罚,指对拒不履行义务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反复地课以金钱给付义务,如加收一定比例的滞纳金、加处罚款等。
执行罚的比例随着不履行义务的时间增加而增加,所以有的国家称之为“怠金”。
执行罚和罚款的区别在于,执行罚是行政强制的手段,罚款是行政处罚。
在我国,涉及金钱给付义务的强制一般都规定了执行罚。
(3)执行体制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行政机关执行模式。
第二类是司法执行模式。
第三类是混合执行模式,行政机关和法院都有对行政决定的强制执行权。
我国的体制属于第三类。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