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及方法

合集下载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地理区域知识:指区域特点、人文自然景观等。每个区 域均有其独特的区域特征,即地域性,影响到图像上的 图形结构等。因而解译者对这一地区的了解相当重要, 能帮助直接识别、认识地物或现象。如陕北的窑洞、呼 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等。
遥感图像解译与我们日常的观察习惯有三点 不同:
遥感图像通常为顶视,不同于平日里的透视;
一、目标地物的特征

色调 颜色
反映了影像的物理性质,是地物电磁波能量的记录。
阴影 地物三维空间特征在遥感影像色调上的反映。
大小 形状 形 纹理结构 是色调、颜色的空间排列,反映了影像的
几何性质和空间关系 图形格式 影像的图形结构特征
位 空间位置 相关布局(组合)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又称为“图像解译要素”,指那些 能帮助辨认某一目标物及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遥感系统知识是基本:解译者必须了解每张图像 是怎样生成的;不同遥感器是如何描述景观特征 的,它采用了何种电磁波谱段,具有多大的分辨 率,用什么方式记录图像,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 响图像,怎样从影像中得到有用信息等。
专业知识:需要熟悉所解译的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 包括对地物成因联系、空间分布规律、时相变化以及地 物与其它环境要素间的联系等知识。此外,由于图像记 录的是多种信息的综合,且往往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被植 被、图像所覆盖,因而还需了解植物、土壤等相关知识, 并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而解译人员必须具 备应用学科之间较综合的知识。
大小 色调 色彩 阴影
标 间接解译标志:凡是通过与某地物有内在联系的一 地貌
志 些现象在影像上反映出来的特征,间接判断目标物 水系
及其性质的标志。
植被
人类活动痕迹
划分是相对的。比如:植物的影像特征对植被是直 接解译标志,而对岩性解译而言,则成为间接解译标志。

遥感第5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第5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BACK
BACK
花 都 3 千 比 例 尺 航 片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3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物理基础
❖ 电磁辐射规律、电磁波谱及常用的电磁波段(回顾) ❖ 几种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植被、土壤、水体、岩石 ❖ 常见的卫星平台上的传感器的波谱设置和光谱效应:
☆气象卫星系列:NOAA系列和中国FY系列 ☆陆地卫星系列:(重点)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6 微波影像的判读
☆ 雷达遥感的信息特征(看书p163~170) (1) 雷达影像的色调差异主要取决于回波的强弱 (2) 一般来说,距离近的物体回波强,距离远的物体回波较弱 (3) 金属物体往往都有较强的回波 (4) 平行于航向的物体回波较强 (5) 受地形起伏的影响,雷达波不能到达之处,形成雷达阴影 (6) 受天线角度影响,地面镜面目标无回波 (7) 在雷达影像上,线状地物一般比较清晰 (8) 雷达影像的立体感较强
❖ 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是相对的,有时一个解译标志对甲 物体是直接解译标志,对乙物体是间接解译标志。间接 解译标志因地域和专业而异。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2 目视解译方法
❖ 直接判读法:依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如赛马场,水体 ❖ 对比分析法:与该地区已知的资料或与实地对比,或通过对遥感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5 遥感扫描影像的解译判读
卫星遥感以多波段为主,判读前先进行彩色增强处理, 提高目视判读的分辨率。
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彩色合成后,与航空像片的判 读方法类似。如IKONOS,QuickBird。
光谱特性:由于地物组成成分、结构、理化性质的差异, 导致不同的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存在着差异,并且致使 地物的热辐射性质也不完全相同。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 谱段,其反射的电磁波与热辐射也有差异。反映在图像 上为:相同地物在不同波谱段图像上色调会不同。这叫 做地物的光谱效应。判读之前要熟悉地物的光谱特性。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RS Image and cartography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RS Image and cartography
知识点:
掌握:概念:遥感图像解译、目视解译、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的直接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常用方法。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步骤。
58
• TM5 1.55-1.75UM中红外波段:对植物含水量和云 的不同反射敏感,处于水的吸收波段,一般1.41.9UM内反映含水量,用于土壤湿度植物含水量调查, 水分善研究,作物长势分析,从而提高了区分不同作用 长势的能力,可判断含水量和雪、云。在TM7个波 段光谱图像中,一般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 富。
遥感图像人工解译的重要性 •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遥感制图的重要环节。
遥感图像乃是一定比例缩小的地表景观的综合 影像,它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制图物体的多种特 征,欲从图像上获取地图信息,必须进行图像解 译(或称解译),因而,遥感图像解译是遥感制 图的重要环节。
一、目标地物的特征
1. 色: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颜色,包括色调、颜色和阴
是由于微波受阻无法到达传感器造成的。
本影
落影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 细纹或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 复出现。可揭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型结构。 揭示了不同地物间的内在联系。
•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
Interpretation - The process in which a person extracts information from an image.

05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05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一)、遥感影像地图概述
1. 概念 2. 分类 3. 特征 4. 趋势
传统地图制作方法:
测绘——测量 编绘——编图、绘图
计算机及相关输入、输入设备出现
计算机地图制图(工艺上/技术上的变革, 产生数字地图)
遥感技术出现
遥感影像制图(丰富了地图类型、内容)
(一) 、遥感影像地图概述
第五章 遥感图像 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解译 (Imagery Interpretation) “判读” 从遥感图像上获取地物目标信息的过用的基本技 能
计算机解译的结果还需目视解译来验证和 核实
第一节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长方格子状 水系(断层)
第二节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一、目视解译一般原则
总体观察; 综合分析; 对比分析; 观察方法正确; 尊重影象客观实际; 解译图象耐心认真; 有价值的地方重点分析
1. 总体观察:从整体到局部对遥感图像进行观察;
2. 综合分析:应用航空和卫星图像、地形图及数 理统计等综合手段,参考前人调查资料, 结合地面 实况调查和地学相关分析法进行图像解译标志的综 合, 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遥感摄影相片
彩色与彩红外像片解译 像片判读步骤:
了解感光材料特性及成像原理 =>熟悉各种地物反射光谱特性 => 建立地物反射光谱特性与像片假
彩色对应关系 => 建立判读标志 => 解译
(彩红外利于识别伪装 植物病虫害)
TM2 ( 绿 ) 波 段 有 一 个 绿 色植被的反射峰,因而用 于确定植被的活力,用于 区分不同生长期的植被。 但总体来讲植被还是颜色 比较暗,一般用于彩色合成。 云是亮的色调。

遥感导论第五章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导论第五章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41
遥感原理
热红外图像解译—城区昼夜变化
白天
黎明前
42
遥感原理
热红外像片解译
反映工业热流的热红外图像1 1:排污口 2:江叉口 3:热流扩散异常 4:江水流向 5:船舶 在潮汐息流期间,热流受潮汐的影响很小, 在江中自由扩散,影响范围较大
43Βιβλιοθήκη 遥感原理热红外像片解译
反映工业热流的热红外图像2 1:排污口 2:江叉口 3:热流扩散异常 4:江水流向 5:船舶 热流在江中的扩散方向反映涨潮方向
25
遥感原理
直接判读标志


形状:人造地物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清晰的边界,自然地物具有 不规则的外形和规则的边界。 大小:不知道比例尺时,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已知比例 尺,可直接算出地物的实际大小和分布规模。 阴影:本影:是地物未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的构像。有 助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落影:是阳光直接照射物体时,物体投 在地面上的影子在像片上的构像。 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谱在像片上的表现。在黑白像片上,据地 物间色调的相对差异区分地物。 在彩色像片上据地物不同颜色的 差异或色彩深浅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 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可揭 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型结构。揭示了不同地 物间的内在联系。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 26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顺序
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先山区后平 原、先地表后深部、先整体后局部、先 宏观后微观、先图形后线形
22
遥感原理
一.
二. 三. 四.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遥感扫描影象的判读 微波影象的判读 目视解译方法与基本步骤

ch5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ch5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第一节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1)第二节不同类型遥感图像的判读 (3)第三节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 (16)第四节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本程序与步骤 (18)第五节遥感制图 (19)第一节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5.1.1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特征遥感影像包括航空影像和卫星影像。

常用的航空影像以航空相片为主, 常用的卫星影像以TM和SPOT图像为主。

把这些图像放大来看, 它们都是由一行行、一列列的像元构成。

像元是遥感影像中最基本的单元, 有时也把像元称为像素。

各个像元按照行列方式排列, 构成一个点阵, 宏观上表现为一幅遥感图像。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目的是从遥感图像中获取需要的地学专题信息, 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判读出遥感图像中有哪些地物, 它们分布在哪里, 并对其数量特征给予粗略的估计。

因此, 我们必须掌握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特征。

概括说来, 目标地物特征包括“色、形、位”三大类。

色--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呈现的颜色特征。

形--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表现的形状特征。

位--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空间位置特征。

地面各种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中存在着不同的色、形、位的差异, 构成了可供识别的目标地物特征。

目视解译人员依据目标地物的特征, 作为分析、解译、理解和识别遥感图像的基础。

5.1.2 目视解译的生理与心理基础目视解译是人与遥感图像相互作用的复杂认知过程, 它涉及到目视解译者生理与心理许多环节。

为了更好理解目视解译过程, 这里对目视解译的生理与心理基础作一简单介绍。

人的眼睛是目视解译的重要器官, 眼球的构造与功能在获取信息的许多方面类似照相机。

依据生理学的功能划分, 人的眼睛由以下部分组成: 眼球壁和折光部分, 其中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图5-3), 它们在获取图像信息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当眼睛观察遥感图像时, 图像信息从每只眼睛的视网膜沿着视神经向上传导。

视神经由视神经孔入颅腔形成交叉后, 延为视束。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新)PPT课件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新)PPT课件
①资料收集 根据解译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 遥感资料作为解译主体。如有可能,还可收集 有关的遥感资料作为辅助,包括不同高度、 不同比例尺、不同成像方式和不同波段、时 相的遥感影像。同时收集地形图和各种有关 的专业图件,以及文字资料。
67
三、遥感影像目视判读(解译)过程
②资料分析处理 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初步分 析,掌握解译对象的概况、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遥感影像质量,了解可解 译的程度,如有可能要对遥感影像进行必要的加 工处理,以便获得最佳影像。同时,要对所有资 料进行整理,做好解译前准备工作。
29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30
阴影
31
阴影
美国加利福 尼亚机场
32
这张分辨率为1 米的纽约曼哈顿 的卫星照片,是 2000年6月30日 由空间图像公司 的 IKONOS 卫星 拍摄的。这张图 像是从南方拍摄 的,中间是 110 层高的世界贸易 中心的双塔。
33
2001年9月12日
2001年9月15日
18
直接解译标志:
3、色调(Tone、Colour)
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 (也叫灰度)。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 本依据,依据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所存在的能 被人的视觉所分辨出的色调差异,目标地物才 能够被区分。
19
直接解译标志:
(1)最重要的判读标志:
①是其他判读标志的基础,是电磁波辐射的直接 反映。
8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解译)标志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解译)标志: 是指那些能够用来区分目标物的影像
特征,可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 志。
9
直接解译标志
根据地物或现象本身反映的信息特性 可以解译目标物的影像特征,即能够直接 反映物体或现象的那些影像特征称为直接 解译标志。

第五章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第五章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22
遥感原理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

目标地物识别特征
–图型(pattern):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
成的图形结构。例如住宅区建筑群在图像上呈 现的图型,农田与周边的防护林构成的图型, 以这种图型为线索可以容易地判别出目标物。 –相关布局(association):多个目标地物之间 的空间配置关系。地面物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物质与能量上的联系,依据空间布局可以推断 目标地物的属性。例如,学校教室与运动操场, 货运码头与货物存储堆放区等都是地物相关布 局的实例。
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谱在像片上的表现(采用不同波段和使用不同感 光胶片,其色调反映的意义不同)。在黑白像片上,据地物间色调的相 对差异区分地物。 在彩色像片上据地物不同颜色的差异或色彩深 浅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遥感原理
直接判读标志
Shadow - silhouette
13
遥感原理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

目标地物识别特征
–形状(shape):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
的外部轮廓。如飞机场、港湾设施在遥感图像 中均具有特殊形状。用于图像判读的图像通常 多是垂直拍摄的,遥感图像上表现的目标地物 形状是顶视平面图,它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经常看到的物体形状。由于成像方式的不同, 飞行姿态的改变或者地形起伏的变化,都会造 成同一目标物在图像上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解 译时必须考虑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
1


遥感原理
目视解译的重要性

目视解译是信息社会中地学研究和遥感应用的一项基本
技能。
遥感技术可以实时地、准确地获取资源与环境信息,如 重大自然灾害信息等,可以全方位、全天候地监测全球资 源与环境的动态变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定性、定量与 定位的信息服务。通过目视判读遥感图像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北京故 宫博物 院与护 城河之 间的色 调差异
(5)颜色:指彩色图像上色别和色阶,如同 黑白影像上的色调,它也是地物电磁辐射能 量大小的综合反映,用彩色摄影方法获得真 彩色影像,地物颜色与天然彩色一致;用光 学合成方法获得的假彩色影像;根据需要可 以突出某些地物,更便于识别特定目标。
真彩色图像上地物颜色能够真实反映实际地物颜色 特征,这符合人的认知习惯。同一景多光谱扫描图 像的相同地物,不同波段组合可以有不同的颜色, 目视判读前需要了解图像采用哪些波段合成,每个 波段分别被赋予何种颜色。
从图上可以看出,呈深蓝色或蓝黑色的为 水文要素(河流、湖泊);呈红色的为植被; 呈灰白色或浅蓝色的为人工建筑(城市、道路、 村庄)
1998年遥感图像上宽度一致,色泽浅蓝的顺 直的直线状物为道路
左上角深蓝色区面积(河流、湖泊水面) , 1991年明显大于1998年。1991年发生洪水使得 河水上涨,河道变宽。1998年的岛屿在1991年 图上则不可见
标志
• 形状(Shape)
• 大小(Size() 1)直接标志
• 色调(Tone)
• 颜色(Color)
• 阴影(Shadow)
• 图型(样式)(Pattern)
• 布局(Association)
• 纹理(Texture)
• 位置(Site)
(1)形状:指目标物在影像上所呈现的特 殊形状,在遥感影像上能看到的是目标物的 顶部或平面形状。例如飞机场、盐田、工厂 等都可以通过其形状判读出其功能。地物在 影像上的形状受空间分辨率、比例尺、投影 性质等的影响。
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又称遥感图像理解(Remote Sensing
Imagery Understanding),它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利用 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根据遥感图像中目标地 物的各种影像特征(颜色、形状、纹理与空间位置),结合专 家知识库中目标地物的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析和 推理,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译。

实验5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实验5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04
了解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在地理信息科学领 域的应用。
实验要求
掌握遥感图像的基本特征 和分类。
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 步骤和流程。
熟悉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 技巧和方法。
学会利用遥感图像目视解 译制作专题地图。
0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本概念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指通过观察和分 析遥感图像,对地表特征进行识别、 分类和解释的过程。
实验5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目 录
• 实验目的与要求 •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 遥感图像制图 • 实验数据与软件 • 实验过程与结果 • 实验总结与讨论
0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01 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02
熟悉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步骤和流程。
03
学会利用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制作专题地图。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遥感技术应用中 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地 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 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
01
02
03
直接解译法
根据遥感图像上直接呈现 的地物特征进行识别和分 类。
对比解译法
通过对比动态解译法
结合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 据,分析地物的动态变化 过程。
软件功能
ENVI软件主要进行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增强、分类等操作,ArcGIS和QGIS则主要用于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和可视化 等方面。
软件操作
在进行目视解译和制图时,需要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包括图像导入、调整视图、标记特征、制作 地图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实验过程与结果
实验过程
实验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遇到了遥感图像解译难度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提供了 额外的遥感图像数据供学生练习,并加强了解译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遥感导论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及方法

遥感导论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及方法

遥感导论: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及方法引言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遥感数据处理中最基础且重要的环节之一。

它通过人眼观察和分析遥感图像,将图像中的各种地物和地貌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从而获取地表信息。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概念、目标和方法。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概念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指通过观察遥感图像并辅以特定的解译规则,对其中的地貌特征、地物类别和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和识别。

它利用人眼对图像细节和纹理的敏感性,以及对地物光谱反射信息的分析能力,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和解释。

目标和意义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目标是准确地将遥感图像中的各种地物和地貌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这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意义包括: 1. 获取地表信息:通过目视解译,可以获取遥感图像中各种地物和地貌特征的分布情况,从而获得地表信息。

2. 土地利用规划:目视解译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和标识,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环境监测:通过解译遥感图像,可以监测环境变化,如森林退化、水资源变化等,从而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4. 资源管理:通过解译遥感图像,可以识别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为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在进行目视解译之前,需要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解译的准确性。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 辐射校正:校正图像中的辐射失真,使图像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具有一致的亮度和对比度。

- 大气校正:校正图像中的大气影响,减少大气散射和吸收带来的影响。

- 几何校正:校正图像的几何畸变,使图像具有准确的位置信息。

2. 目标选择在目视解译之前,需要确定解译的目标和区域。

根据解译的目标和研究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区域和特定的地物类型进行解译。

3. 目视解译在目视解译过程中,需要运用人眼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根据目标的特征和解译规则,对图像中的地物和地貌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及方法.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及方法.

5、水系类型 是指水系平面分布的形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图形,水 系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这些图形的形状来命名的。每种 水系类型都反映了一定的地质构造环境,它们与岩性、构 造、岩层产状和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 树枝状水系 在一个比较平坦面上自由发展,因此无一定方向性,支流之间均 是锐角相交。一般发育在岩性均一、构造简单、地形坡度小的地区。 ② 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 一般发育在块状岩石地区,原生裂隙发育、球形风化和剥蚀强烈。 ③ 羽毛状水系 一般发育在黄土地区。 ④ 似树枝状水系 一般发育在平缓倾斜的平原地区。 ⑤ 平行树枝状水系 受地形控制多出现在稳定倾斜的地区,如滨海斜坡、冲积锥、单 面山的一侧。
二、可变性 即同一种地质体,即使是在同一个地区,当其出 露面积、厚度、所处构造部位、岩层产状以及覆盖程 度不同时,也能表现出不同的色调、水系或地貌形态
第三节
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原则
一、解译方法 目视解译方法就是研究如何利用遥感图像上的各种 影像特征与成像规律,来达到解译地物的目的。
1、直判法 指直接运用解译标志就能确定地物存在 和属性的方法。一般针对形状独特、色调特征 明显的地物和自然现象。如道路、建筑物、河 流、树木、岩体、火山锥、褶皱、断层等均可 用直判法辨认。
地质解译中水系分析,就是通过对水系的形态、密度、 均匀性、方向性等的分析,间接地推断该地区的岩性和构造 特征。 1、密度 水系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各级水道发育的数量。一般以 支沟间距来衡量。小于100m称密度大,100~500m为中等, 大于500m称密度小。 密度大者,常反映岩石透水性差,如粘土岩、板岩之类 密度小者,常反映岩石坚硬或透水性好,如砂岩、玄武岩等 在相同气候条件下,水系密集程度与它们的间隔大小反映 出地质岩性的差别。如:石灰岩→砂岩→页岩,地表水系由 少→多,透水性好→差。

遥感-5

遥感-5

阴影 :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 可分为冷阴影和暖阴影两种。 根据热红外影像解译标志,可以识别不同的地物: 水体与道路:在白天热红外像片上,由于水体具有良好的传热性, 一般呈暗色调。相比之下,道路在影像上呈浅灰色至白色,主要是 因为道路在白天接受了大量太阳热能,又很快转换为热辐射的缘故。 午夜以后获取的热红外像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影像上呈浅灰色 至灰白色,而道路呈现暗黑色调,这因为水体热容量大,散热慢, 而道路在午夜散热快。 树林与草地:白天的热红外像片上,树林呈暗灰至灰黑色。因为在 白天,树叶表面存在水汽蒸腾,降低了树叶表面温度,使树叶的温 度比裸露地面的温度低。夜晚,树木在热红外影像上多呈浅灰色调, 有时呈灰白色,这是因为树林覆盖下的地面热辐射使树冠增温。草 地在夜晚热红外像片上呈黑色调。
3.影像解译标志及地物影像特征 色调:雷达回波强度在微波影像上的表现。强回波在影像正片呈现 白色色调,弱回波信号在影像正片上呈现为灰暗色调。 单波段微波影像上色调由黑白和深浅不同的灰度组成。描述雷 达影像色调程度的术语是白色、灰色、暗黑色和黑色,分别与雷达 回波的强、中、弱和无四种程度相对应。 阴影:是微波影像上出现的无回波区,它是由于雷达和目标地物之 间存在障碍物阻挡了雷达波的传播所造成的。地形起伏是造成微波 影像上出现阴影的重要原因之一。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
2)间接解译标志 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 借助它可以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 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 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 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 3.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方法 (1) 可见光黑白像片和黑白红外像片解译 在这两种像片上,地物的形状和色调是识别地物的主要标志。 可见光黑白像片识别与解译规律是:可见光范围内反射率高的 地物,在航空像片上呈现淡白色调,反射率低的呈暗灰色调。

5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5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47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 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 • 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 • 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48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2.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 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 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 作为建立地区性的判度标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 ,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统,建立遥感影 像解译标志。
纹理(Texture) : 遥感图像中目标 地物内部色调有 规则变化造成的 影像结构。即地 物影像轮廓内的 色调变化的空间 布局和频率。 如点状、粒状、 线状、斑状等 粗糙、平滑
19• 图型(Patte来自n) :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 结构。
20
非洲中部
美国戴维斯空军机场
飞机坟场
• 布局(Association) :物体间的空间配置。物体间一 定的位置关系和排列方式,形成了很多天然和人工 目标特点。 如学校教室与运动操场,货运码头与货 物存储堆放区。 • 位置(Site) :地物分布的地点。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
• 综合推断法: 它是借助各种地物或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 用逻辑推理方法 , 间接判断某一地物或自然现象 的存在和属性。如由植被类型可推断出土壤的类 型,根据建筑密度可判断人口规模等。 地理相关分析法 进行地质构造分析,可以把水系形态、地貌类型 作为间接标志。
直接判读法
青岛Jianggezhuang潜艇基地
色调/灰度(Tone)
单波段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
目标与背景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色调差异,才能被区分。
地物在不同波段 表现出不同色调 特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斑状色调(色调不均匀):在小范围内地层或地表物质成分,含水状况 有很大变化,结果出现一片暗,一片亮的斑块状色调
3、边界清晰程度:指不同地质体之间色调的差异程度 ① 边界清晰 反映地质体之间界限分明,是截然的、突变的关系。 ② 边界模糊 反映地质体之间的界限不甚分明,呈过渡的关系。
影响地物色调因素 ① 物体本身的物质成份 ② 岩石的结构构造 ③ 含水情况 ④ 风化作用 ⑤ 表面粗糙度 ⑥ 植被和土壤 ⑦ 季节
均匀水系: 反映岩性单一,地质构造简单 不均匀水系:反映岩性复杂,地质构造复杂
3、方向性 方向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显者,往往反映该方向构造特别发育,或存在
大面积单斜岩层。 水系的方向性常受地形和构造条件控制。水系的发育有
时表现为同一方向,有时表现为方向突然变化,这均是鉴 别地质构造的良好标志。 4、水系的集结
水系的交会,水系的集流,它们是向一个带集中,还是 向一处集中;是向四处流散,还是由周围向一处汇集,这 都反映着构造和岩性的差别。
色彩:是指物体具有的颜色类别。
在利用色彩判断地物时,要注意: ① 多波段的彩色合成图像,不仅要了解地物的波谱 特性,而且要知道彩色合成时波段影像与红、绿、蓝三色的 对应关系 ② 彩红外图像:植被-红 水-蓝青 道路-灰白
建筑物-灰或浅蓝
四、阴影(Shadow) 阴影分本影和落影两种。 本影-指物体本身没有被光线直接照射到的部分,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及方法
第一节 目视解译标志
影像特征是在遥感图像上识别物体、区分物体的依据。 那些能直接或间接识别、区分各种地物,并能表明它们的特 点、性质的影像特征,称为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是地物本身的 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如形状、大小、色调、阴影 等。间接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 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在像片上呈暗色调。它有助于建立像片的立体感。 落影-地物经光线照射投影于地面的物体阴影,在
像片上呈暗色调,它有助于观察地物的侧面形态及一些细 微特征。
但地物的阴影常常掩盖物体的细节,给解译带来不 利。 五、水系(River System)
水系标志在地质解译中应用最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 区分岩性、构造等地质现象。这里所讲的水系是水流作用 所形成的水流形迹,即地面流水的渠道。它可以是大的江 河,也可以是小的沟谷,包括冲沟、主流、支流、湖泊以 至海洋等。在图像上可以呈现有水,也可以呈现无水。水 系的级序,一般是从冲沟到主流,依次由小到大(1、2、 3……)排列。
侵入岩体的浑圆状
火山锥的锥圆状
沉积岩的条带状
断层的直线状
三、色调(Tone)和色彩(Color)
色调是物体的电磁波特性在图像上的反映,在黑白像 片上指黑白深浅程度。地物的形状、大小都要通过色调显 示出来,所以色调特征是最基本的解译标志。
色调的深浅以灰阶来表示。在解译中,人们根据眼睛的 分辨能力将灰阶从白到黑分为十级:白、灰白、淡灰、浅 灰、灰、暗灰、深灰、淡黑、浅黑、黑。应用时,归为五 级:白、灰白、灰、深灰、黑。
一、形状(Shape) 形状是指地物外部轮廓的形状在影像上的反映。不同
类型的地面目标有其特定的形状,因此地物影像的形状 是目标识别的重要依据。
二、大小(Size) 大小是指地物在像片上的尺寸,如长、宽、面积、体
积等。地物的大小特征主要取决于影像比例尺。有了影 像的比例尺,就能够建立物体和影像的大小联系。
在相同气候条件下,水系密集程度与它们的间隔大小反映 出地质岩性的差别。如:石灰岩→砂岩→页岩,地表水系由 少→多,透水性好→差。
2、均匀性 水系的均匀程度反映着岩性是否均匀。在构造比较简单
的地区,水系的均匀也可以用来区别岩性类型。然而对于 同一类岩性如果水系分布不均则是由于构造因素引起的。 构造节理集中的部位,隆起和凹陷部位常表现出水系的不 均匀性。
5、水系类型 是指水系平面分布的形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图形,水
系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这些图形的形状来命名的。每种 水系类型都反映了一定的地质构造环境,它们与岩性、构 造、岩层产状和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 树枝状水系 在一个比较平坦面上自由发展,因此无一定方向性,支流之间均
是锐角相交。一般发育在岩性均一、构造简单、地形坡度小的地区。 ② 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 一般发育在块状岩石地区,原生裂隙发育、球形风化和剥蚀强烈。 ③ 羽毛状水系 一般发育在黄土地区。 ④ 似树枝状水系 一般发育在平缓倾斜的平原地区。 ⑤ 平行树枝状水系 受地形控制多出现在稳定倾斜的地区,如滨海斜坡、冲积锥、单
在地质解译时,常用下列术语描述黑白像片的色调特 征:
1、色调深浅:指地质体的灰度大小
① 浅色调:指白-淡灰之间的色调变化。
如排水性良好、干燥的、有机质成分低的土壤;中酸性岩浆岩、 松散堆积物、大理岩、石英岩等一般具有浅色调。
② 深色调:指淡黑-黑色之间的色调变化。
如潮湿的、有机质成分高的土壤、煤层、基性、超基性岩浆均具有较 深色调。
③ 中等色调:指浅灰-深灰之间的色调变化。
如石灰岩、白云岩、砂岩以及中基性岩浆岩等,变质岩中的变粒岩具 有灰色色调。
2、色调均匀性:指地质体内部色调的均匀程度
① 色调均匀:反映土壤和岩石物质比较均一、稳定,地质体的物质成分和 结构变化不大,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
② 色调有规律性变化:有一些地质体,当其出露面积较大时,内部色调有 时会出现规律性变化,如岩浆岩的环带状色调变化,可能反映岩体内部的 分带现象.
面山的一侧。
⑥ 格状水系(方格状水系、矩形状水系、菱形状水系) 矩形状水系:一般出现在沉积岩褶皱构造区 菱形状水系:一般出现共扼相交的裂隙发育区。
地质解译中水系分析,就是通过对水系的形态、密度、 均匀性、方向性等的分析,间接地推断该地区的岩性和构造
特征。 1、密度
水系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各级水道发育的数量。一般以 支沟间距来衡量。小于100m称密度大,100~500m为中等, 大于500m称密度小。 密度大者,常反映岩石透水性差,如粘土岩、板岩之类 密度小者,常反映岩石坚硬或透水性好,如砂岩、玄武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