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06)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是一套指导和规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规和措施。
该办法的核心目标是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传承,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下面是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一些内容:一、概述二、保护原则1.全面保护原则:根据各个古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制定适合的保护方案,确保其整体性和完整性。
2.传统保护原则:尊重和保护古迹所属文化群体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促进与当地居民的对话和交流,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
3.可持续发展原则: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促进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增长,提高保护的可持续性。
三、保护措施1.管理和监测: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规章制度等,实施对世界文化遗产的长期监测和评估。
2.修复和保护: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展适当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包括物质修复、文化保护、环境保护等。
3.教育和传播:开展相关的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普及和认知,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四、评估和认定1.申报程序:各成员国应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和程序,向其提出文化遗产保护的申报,包括古迹的历史、文化和价值等信息。
2.评估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组织国际专家对申报的文化遗产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建筑、环境状况、文化价值等。
3.评估结果和认定:根据专家评估的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决定是否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认定后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国际合作1.技术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为成员国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修复技术、保护方案制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资金援助:为缺乏经济能力的成员国提供相关资金援助,支持其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3.合作交流:鼓励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保护和管理经验方面进行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案例分析1.长城保护案例:中国的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代表性古迹之一,中国政府通过修复、保护和管理工作,使长城得以完整保留和发展,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是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重要文化和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反映了地球文化的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的稳定性。
这些遗产包括了各种建筑、艺术、文化和自然遗迹,对于保护这些资源的文化、历史、地理和实际意义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以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定了《世界遗产公约》。
该公约旨在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以便它们可以保留到未来的世世代代。
许多国家都参与了该公约,同意将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承诺采取必要措施来保护这些遗产。
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最重要的是保护其原始性和独特性。
这意味着保护其历史和文化特性,以确保其价值在未来得以体现。
同时,保护遗产所在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自然环境可以保护遗产免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这时,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被应用于维护和修复文化遗产。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审查和认定世界文化遗产在作为遗产之前,必须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查和认定。
这项工作由国际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
每个提交申请的国家都必须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明材料,以证明其所提议的遗产是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的。
一旦国家申请获得通过,国际文化遗产委员会就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请,如果申请被认为符合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会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面临的挑战尽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重视,但是实现和维护文化遗产的标准和程序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许多文化遗产所在的国家缺乏经济和媒体资源,这导致无法为遗产保护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其次,旅游和大众化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严峻。
在保护遗产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其开发和利用,确保其在历史和文化价值与生态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如今,大量游客涌入名胜古迹,这些景点承受着重压,缺乏管理和合适的规划。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加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保护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组织审核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审核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申报项目;负责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监督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的初审,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申报项目的初审;负责本行政区域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监督工作。
第四条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以下统称世界遗产)申报、保护监督等工作应当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以捐赠、技术支持、志愿者等方式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和研究。
第二章申报第六条申报世界遗产应当以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珍稀遗产资源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原则,量力而行、厉行节约、有序推进。
第七条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应当满足下列基本条件:(一)满足《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关于世界遗产突出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有关标准、条件和要求;(二)编制了申报项目的保护管理规划;(三)按程序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四)属于依法划定的省级及以上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五)具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文物保护类法规
14.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2005年8月23日颁布
15.关于发布《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的通知2005年8月22日颁布
16.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保护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颁布
2.文物商业管理和文物保护政策1974年12月16日颁布
3.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颁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5月13日颁布
5.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6.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17.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管理办法2006年8月7日颁布
18.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7月13日颁布
19.长城保护条例2006年10月11日颁布
20.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06年11月14日颁布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颁布
7.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2003年7月14日颁布
8.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年12月17日颁布
9.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2004年月15日颁布
10.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2004年1月24日颁布
11.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文物行政执法专项督察的通知2004年3月16日颁布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3月26日颁布
文化遗产管理制度
文化遗产管理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宝藏,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记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各国纷纷建立了相关的文化遗产管理制度。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介绍国际上一些成功的管理机构或制度。
一、文化遗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它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
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保护国家传统文化和历史,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团结和发展。
文化遗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管理制度可以为文化遗产提供法律依据和专门的机构来保护和管理,避免其遭受破坏和消失的风险。
通过对文化遗产的认定、登记和监管,可以确保其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传承。
2. 促进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资源,能够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提供支持和动力。
文化遗产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实现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3. 传承文化传统: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延续,通过建立文化遗产管理制度,可以促进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教育、培训和宣传等手段,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遗产,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二、国际上的国际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或组织,以确保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以下是一些国际上成功的管理机构或制度的介绍: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作为国际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UNESCO致力于保护世界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该组织通过颁布《世界遗产公约》,鼓励各国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并通过认定世界遗产名录的方式,推动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传播。
2. 意大利文化遗产委员会(ICCROM):ICCROM是一个国际性的文化遗产管理培训与研究机构,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
该组织致力于提供培训、研究和咨询服务,帮助各国提高文化遗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单雯翔摘要: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发布,加快了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进程。
本文系统地归纳了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与实践过程,主要包括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多层次文物保护体系的建立和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扩展与实践。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进入21世纪,面对蒸蒸日上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人们开始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概念不断扩大,保护理念也不断深化。
今天,文化遗产保护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更多地立足于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变迁轨迹、人的内心世界的尊重。
因此,重新认识人类社会复合系统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是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所在。
1、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我国素有保护古代遗物的悠久传统,正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见铭文“子子孙孙永保用”所表达的理念,人们存祈愿江山社稷世代相传的同时,对前朝的珍贵器物,也有了妥善保存、永续利用的愿望。
商周时期,皇室、贵族宗庙内“多名器重宝”,保存着为数不少的青铜器、玉器以及其他前朝的遗物。
汉代皇室收藏亦十分丰富,“创置秘阁,以聚图书”,其中既有典籍,也有绘画。
但是,长期以来统治阶层只是将这些器物看做赋予其政权合法性的某种依据,或仅为满足个人私好。
唐代文化鼎盛,从此时的诗句“每著新衣看药灶,多收古器存书楼”(张籍《赠王秘书》)、“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自未离贫”(朱庆余《寄刘少府》)中可以看,当时文人雅士即热衷于收藏和鉴赏前朝器物。
宋代文化再兴,被视为中国考古学前身的金石学,即形成于北宋时期,主要是以肯铜器和石刻为主要对象,进行比较系统的分类、著录并加以考证和研究。
北宋曾巩的《金石录》最早使用“金石”一词,之后,吕大临的《考古图》及《释文》是现存最早而较有系统的古代器物图录;赵明诚的《金石录》著录金石拓木已多达两千种。
至南宋,无论是钱币、玺印、铜镜,还是画像石、砖瓦等物均有著录。
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
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是指由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保护和管理措施,以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可持续性和价值。
文化遗产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宗教、传统等意义的建筑物、遗址、艺术品、手工艺品、古籍等。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珍贵遗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培养人们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情感;通过文化遗产的管理,可以提供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环境,促进文化创新和艺术繁荣。
首先,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责任,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比如,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或部门来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明确其职责和权力。
其次,文化遗产的普查和登记。
政府应组织力量对各地的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登记,以了解文化遗产的类型、数量、分布和状况,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普查和登记的结果可以用于编制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确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和措施。
再次,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和管理体系。
政府应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手段和措施。
此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和重视度。
最后,国际合作和交流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可以通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组织国际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方式,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综上所述,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是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的重要机制,它的实施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创新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与维护
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与维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护一直是世界关注的主题。
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继承并发扬人类智慧和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
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与维护不仅仅是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人类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有着众多管理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和保护非常重视。
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需要各方联手合作,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社会组织,他们共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护负责。
政府是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和维护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方,因为政府拥有最大的权力和资源。
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来管理文化遗产,提供资金支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物质基础等。
非政府组织是文化遗产保护和维护的重要力量之一。
非政府组织可以在保护和维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提供大量的帮助,例如: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承担文化遗产保护和维护工作的一部分责任等。
民间社会组织是文化遗产保护和维护的第三大力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推广文化遗产的知识,增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加强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和支持。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维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维护工作是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各方力量协同合作,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社会组织。
政府需要制定一些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和方案来保护文化遗产。
对于那些特别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政府需要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来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
非政府组织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工作来保护文化遗产,例如: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监督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推广文化遗产的知识,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等。
民间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聚集公众支持,推广文化遗产的知识,发动群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工作来维护文化遗产。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护工作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1)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曹昌智摘 要:文章分析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体现的主要特点,全面回顾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状况及特征,并指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在思想认识和保护理论方面亟待改变。
关键词:遗产;文化;保护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of China,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conditions and features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severe challenge fac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of China, particularly, the awareness & recognition and protection theories are in urgent need of change.Key words: heritage;culture;protection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6-04(6)作者简介:曹昌智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
据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社会。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王朝国家——夏朝。
在这之前的新石器晚期,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青铜器铸造业、陶器与玉器业以及文字符号相继出现,居民点也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规模不等的中心聚落和城市雏形,并且开始建造大型祭祀场所与礼制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引言: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本文将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
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1.1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文化,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有助于维护人类的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1.2历史记忆的传承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通过保护和管理这些遗产,可以让后代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认识过去、思考现在并展望未来。
1.3经济和旅游的推动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历史或者科学价值,它们的保护和管理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吸引游客前往参观世界文化遗产也有助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基本原则2.1综合性原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应当综合考虑文化、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保护和管理措施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文化的完整性、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参与性。
2.2科学性原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需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
这涉及到历史研究、考古发掘、保护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
2.3可持续性原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应当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不仅要保护遗产本身,还要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可持续的生计方式。
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3.1保护和修复措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是保护管理的核心。
通过采取保护性修复、科学研究和保护材料的使用等措施,可以保护遗产的原始风貌和独特价值。
3.2管理与监控措施有效的管理与监控体系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监控和保护,以确保遗产的安全和完整。
3.3社会参与与教育宣传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可以增强民众对遗产的认同和保护意识。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3.08.28•【文号】文物保函[2013]1595号•【施行日期】2013.08.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文物保函〔2013〕15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文管会):为加强协调指导,进一步规范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我局制订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明确了申报相关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申报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和所需开展的工作,以及申报程序等。
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文物局2013年8月28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化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和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审核管理规定》,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及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和世界遗产中心《世界遗产资源手册--世界遗产申报准备》等,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已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拟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项目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以下简称“申报工作”),应当遵循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分阶段推进的原则,各级政府、文物主管部门,有关管理机构,利益相关者,专业单位、专业咨询机构和专家,应当在申报工作中承担相应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以下简称“所在地地方政府”)是申报工作的责任主体。
第四条申报工作应当树立正确理念,以加强保护为最终目标,以揭示和宣传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为基本要求,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力求发挥文化遗产在提升人与社会综合文明素质中的积极作用。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二、遗产申报与评估1.遗产申报要求申报者应出示详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价值相关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遗产的照片、图像,地图、报告、文献和相关的资料。
2.遗产评估(1)国家级评估:由各国自然和文化遗产管理机构进行评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遗产保护准则,综合考虑自然和文化价值对遗产进行评估。
(2)国际级评估:由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组织的专家评估委员会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对遗产的国际保护和管理产生影响。
三、保护与管理1.遗产保护(1)保护措施应立足于维护遗产的完整性、可持续性和代表性。
(2)采取科学、系统、持续的方法,保护和维护遗产的自然及文化特征,确保其独特价值的持久性。
2.遗产管理(1)建立健全的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遗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2)确保遗产的管理与保护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遗产保护准则,落实遗产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3.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平衡(1)保护与开发利用应取得平衡,保证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性。
(2)鼓励合理的旅游开发,提升人们对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并为遗产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四、遗产的监督和评估1.监督(1)由相关国家遗产管理机构负责遗产的监督与巡查,保障遗产的安全与完整性。
(2)对遗产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2.评估(1)定期进行遗产的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可作为改进管理和保护工作的依据。
(2)充分利用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优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措施。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1.国际合作(1)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同面对遗产保护与管理面临的挑战。
(2)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遗产保护事业。
2.交流与合作(1)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和研讨活动,就遗产保护与管理进行交流与合作。
六、其他事项1.审批程序(1)申报遗产由国家遗产管理机构负责审核和批准。
(2)国际级遗产的申报需要经过相关国际组织(如UNESCO)的评审和批准。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41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孙家正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2011年6月24日,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法国巴黎作出决议,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41项,位居世界第三。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并发布了加强遗产保护的通知。
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6月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
该法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步入有法可依的阶段。
其突出亮点是“中国特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保护”区分开来;首次明确了传承人的“退出机制”;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调查应当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并尊重其风俗习惯,侵犯且造成严重后果的会依法给予处分;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未能有效实施的,应当及时纠正、处理。
对我国的文化遗产,2006年11月14日,我国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这一部门规章,并予以施行,旨在将世界文化遗产有效地进行保护。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通过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回溯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考察中华文明的历史与前途,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与时俱进的紧迫感,振奋民族意志,激扬民族精神。
对外宣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就是展现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辉煌绵长的文化创造,展示我们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在世界上高扬中国人的精神旗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文化多样性”是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会通过的宣言,这是国际社会对保护文化遗产的共同要求。
为了实现这一共同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6年通过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框架。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首次在2006年3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共有7篇、37条。
它旨在建立一个普遍适用的国际框架,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涉及到文化遗产的范围、保护措施、管理政策、资金来源、保护活动以及监督执行。
主要内容有:(一)文化遗产范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文化遗产包括考古遗迹、古代建筑、史前记忆、现代记忆和传统技术。
(二)保护措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各国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恶化,保护文化遗产不受破坏。
(三)管理政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保护文化遗产的管理政策应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文化遗产的可能性为准则,既要考虑保护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又能充分体现时代特征。
(四)资金来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各国应从国家和社会提供资金来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由政府监管,防止资金损失或滥用。
(五)保护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各国应采取合理的保护活动,如:组织文化遗产活动,实施社会教育、研究学习活动,建立文化遗产管理机构等。
(六)监督执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各国应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或办法,监督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措施和项目的实施情况,督促各国保持对文化遗产的关注。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全球拥有文化遗产的国家、地区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各国更加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高了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
不仅如此,它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2006)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2006年12月8日经国家文物局第20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12月8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更好地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的责任和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及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实行国家、省、世界文化遗产地三级监测和国家、省两级巡视制度。
监测包括日常监测、定期监测、反应性监测;巡视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巡视。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制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工作的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组织或委托专业机构实施反应性监测;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巡视。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定期监测、反应性监测,及定期或不定期巡视。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的日常监测。
第四条日常监测的内容包括文物本体保存状况、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自然、人为变化、周边地区开发对文物本体的影响、游客承载量等。
定期监测是指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每五年对世界文化遗产实行的系统监测以及每年对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或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的重点监测。
系统监测的内容包括对保护规划执行情况、遗产保护、管理、展示、宣传等情况的全面监测;重点监测内容包括对保护存在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及成效的监测。
反应性监测是针对保护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的一种专门监测,内容包括对威胁到遗产保护的异常情况或危险因素进行监测。
第五条国家或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对遗产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视,巡视内容包括审核监测结果,检查保护、管理状况,并提出整改要求。
第六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须于每年1月将上年度的日常监测报告上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须将审核后的年度日常监测报告于每年3月上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并按照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的要求按时报送定期监测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文化遗产是人们最为珍视和推崇的一种遗产。
它包含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每一个文明社会曾经建设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但是,无论是自然的灾害,还是人类的不负责任的行为,都会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为了将文化遗产遗留给后代,保护和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是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管理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术界、非政府组织、民间爱好者和社区居民之间密切合作。
首先,政府在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文化遗产,如建立监督部门,制定法律和政策,培养专业人才等等。
同时,政府可以为文化遗产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
此外,学术界也是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
学者和专家可以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文化遗产制作成数字模型,用于对文化遗产的初步保护、维护和修复。
同时,学术界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和再利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由于文化遗产对于社区居民和民间爱好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包括他们在内的自发组织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过程中也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
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三个方面:初步点检、修复和保养。
初步点检是指对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确保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保护、修复状况得到全面的把握。
修复工作的重心在于维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原貌,对文化遗产进行必要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提升其可持续利用性。
保养工作需要对文化遗产的再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文化遗产的长期利用和保护。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重采取对策和措施针对不同文化遗产可能面临的问题。
比如,对于那些建筑类的文化遗产,应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仿真,以了解其结构和维护问题。
对于一些不能违反文物保护法的文化遗产,应该限制人的和车的通行,限制在有效地文物意义不受压迫的情况下仍旧保持其历史价值。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唤起公众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感召,激励民间爱好者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第一章:引言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和管理它们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责任。
全球范围内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加强国际合作,致力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并让其得以传承。
第二章: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分类文化遗产是指人类文化、历史和创造性的作品以及人类活动的物质和非物质载体。
根据不同的特征,文化遗产可以分为文化景观、建筑遗产、考古遗址、历史城区、艺术遗产、民俗遗产、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等多种类型。
第三章: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1. 国际公约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UNESCO的《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旨在通过统一标准、强化监管和国际协作、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
2. 地方立法与规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针对文化遗产的专门法律。
这些法律规定了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行为规范、处罚标准等,从而确保文化遗产的长期保护。
3. 教育与宣传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广泛的社会认知和理解。
因此,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宣传工作非常重要。
开展文化遗产教育、文化遗产研究和社区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都是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素养的好方法。
4. 土地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土地美的保护、植被的保护都是文化遗产的保护。
进行土地平衡保护与修复,结合文化遗产共同保护的手段,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种方法。
第四章:典型案例分析1. 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宫殿建筑群之一,故宫博物院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经验丰富。
其采用了综合性的文化遗产管理模式,保护和传承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2. 坦噶尼喀国家公园坦噶尼喀国家公园拥有的珍稀动植物和物种多样性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在公园范围内的考古遗址、人类遗存也是其独特的文化遗产。
公园通过多种管理方法,如定期监测、物种保护和强化监管等,来保护这个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章:结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是一项复杂多样的任务。
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在国际、地方和社会各种层面加强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水平,共同致力于保护这些无价之宝。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过去文明的见证,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
世界文化遗产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从古老的建筑遗迹到独特的文化景观,从珍贵的艺术品到传统的风俗习惯。
然而,如何有效地保护和管理这些宝贵的财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每一处遗产都蕴含着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人们的智慧、技艺和价值观。
比如埃及的金字塔,让我们看到了古埃及人的建筑造诣和宗教信仰;中国的长城,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坚韧和防御策略。
通过保护这些遗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传承历史文化。
其次,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具有关键作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各具特色,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宝库。
保护这些遗产,能够防止文化的单一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再者,文化遗产对于经济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许多文化遗产地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也创造了就业机会。
然而,当前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旅游业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破坏等,都给文化遗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许多古老的街区和建筑被拆除,以让位给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基础设施。
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规划和保护意识,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城市建设中消失无踪。
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量游客的涌入给文化遗产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超出了其承载能力。
游客的不当行为,如乱涂乱画、触摸文物等,对遗产造成了直接的损害。
同时,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一些地方过度商业化,破坏了遗产原有的风貌和文化氛围。
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同样给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等对古建筑和文物的侵蚀作用不可小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重点,分类确定保护措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尚未编制保护规划,或者保护规划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编制、修改保护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审定。经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世界文化遗产损害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参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七条发生或可能发生危及世界文化遗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时,保护机构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同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报告。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接到有关报告后,应当区别情况决定处理办法并负责实施。国家文物局应当督导并检查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提出防范类似事件发生的具体要求,并向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通报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
第十八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行监测巡视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监测巡视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巡视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十九条因保护和管理不善,致使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损害的世界文化遗产,由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予以公布。
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改进保护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建立保护记录档案,并由其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国家文物局应当建立全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记录档案库,并利用高新技术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
第十三条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确定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应当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日常维护和监测,并建立日志。发现世界文化遗产存在安全隐患的,保护机构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06)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06年11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11月14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当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应当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保护要求。
第十一条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作出标志说明。标志说明的设立不得对世界文化遗产造成损害。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说明应当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核心区、缓冲区和保护机构等内容,并包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遗产标志图案。
第六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实施保护和管理。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主要负责人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世界文化遗产辟为参观游览区,应当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作用,并制定完善的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办法。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应当将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办法报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备案。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在参观游览区内设置服务项目,应当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管理要求,并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属性相协调。
服务项目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实施服务项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并维护当地居民的权益。
第十六条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文化旅游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发掘并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并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积累的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