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合集下载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的通知(二)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的通知(二)
36
AAG0098
船舶工业档案管理规则 著录标引细则和主题词表
CB/T 3495.16-1997
管理
CB
修订
537
AAG0099
船舶工业档案管理规则 案卷格式和一般要求
CB/T 3495.17-1998
管理
CB
修订
538
AAG0100
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
CB/T 2999-2010
AAH0020
海上油气开发工程术语
GB/T 14090-2008
基础
GB
601
AAH0021
船舶工艺术语 修船工艺
GB/T 15094-2008
基础
GB
602
AAH0022
造船及海上结构物 窗和舷窗 词汇
GB/T 17384-1998
ISO 6345:1990
基础
GB
603
AAH0023
造船船舶主尺度 计算机应用的术语及定义
基础
GB
587
AAH0007
船舶通用术语 船体结构、强度及振动
GB/T 7727.4-1987
基础
GB
588
AAH0008
船舶通用术语 船舶环境
GB/T 7727.5-1991
基础
GB
2010年计划
589
AAH0009
船舶舱室设备术语
GB/T 8241-2008
基础
GB
590
AAH0010
船体设备术语
AAG0112
船厂电气作业安全规程
CB 3786-1997
管理
CB
修订
2009年计划

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年度项目指南

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年度项目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12年度指南发布单位:国务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12年度指南。

本指南着眼于船舶科技在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突破船舶及船舶配套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同时注重全面夯实创新基础,建立健全船舶工业标准体系。

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12年度项目指南.doc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12年度项目指南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的科技发展方向,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着眼于船舶科技在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突破船舶及船舶配套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同时注重全面夯实创新基础,建立健全船舶工业标准体系。

本指南按照总体关键技术、配套关键技术、基础共性技术和技术标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2012年船舶科研重点方向。

一、总体关键技术(一)新型液化天然气船液货围护系统预先研究1.研究目标:通过对IMO B型液货围护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出一型能承受液体晃荡载荷、操作与维护方便的新型LNG运输船液货围护系统,掌握其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并完成一型新型LNG运输船的概念设计。

2.主要研究内容:(1)新型液货围护系统结构和强度研究;(2)减少液货舱中液体晃荡措施研究;(3)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操作与维护措施研究;(4)新型液货围护系统低温绝缘材料和绝缘方式研究;(5)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舱工艺研究;(6)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舱低温试验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样舱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新型液货围护系统的设计指导性文件;(4)完成一型新型LNG运输船的概念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5)形成相关专利。

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12年度项目指南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的科技发展方向,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着眼于船舶科技在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突破船舶及船舶配套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同时注重全面夯实创新基础,建立健全船舶工业标准体系。

本指南按照总体关键技术、配套关键技术、基础共性技术和技术标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2012年船舶科研重点方向。

一、总体关键技术(一)新型液化天然气船液货围护系统预先研究1.研究目标:通过对IMO B型液货围护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出一型能承受液体晃荡载荷、操作与维护方便的新型LNG运输船液货围护系统,掌握其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并完成一型新型LNG 运输船的概念设计。

2.主要研究内容:(1)新型液货围护系统结构和强度研究;(2)减少液货舱中液体晃荡措施研究;(3)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操作与维护措施研究;(4)新型液货围护系统低温绝缘材料和绝缘方式研究;(5)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舱工艺研究;(6)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舱低温试验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样舱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新型液货围护系统的设计指导性文件;(4)完成一型新型LNG运输船的概念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5)形成相关专利。

(二)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菱形液舱关键技术及船型基本设计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突破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菱形液舱设计建造的关键技术,完成一型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的基本设计。

2.主要研究内容:(1)菱形液舱结构设计技术研究;(2)菱形液舱支承系统结构设计技术研究;(3)菱形液舱低温材料焊接和试验工艺技术研究;(4)菱形液舱绝缘材料及敷设工艺技术研究;(5)货物系统及配套设计技术研究;(6)菱形液舱建造技术研究;(7)采用菱形液舱的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基本设计研究。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为贯彻落实《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引导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一)节能环保示范工程1.总目标根据船舶节能环保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通过风帆、混合对转推进系统等节能环保装备的实船应用示范以及江海直达环保示范船型的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节能装备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2.重点研究方向(1)风帆技术示范应用开发研究目标:针对国际公约对船舶节能环保的新要求与当前船舶节能技术发展的水平,以超大型油船(VLCC)为目标船型,通过对风帆-主机混合动力推进技术的研究,掌握风帆设计、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完成风帆在大型油船上的示范应用。

利用风帆技术,可实现VLCC在相同航速下平均日油耗降低12%以上。

主要研究内容:1)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总布置及航行性能研究;2)风帆模型风洞、水池试验技术研究;3)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4)风帆-主机混合动力船舶控制策略及系统开发;5)风帆工程样机研制与试验技术研究;6)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7)大型风帆实船安装工艺及精度控制技术研究;8)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节能指标与经济性分析;9)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实船验证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及试验报告;2)相关设计图纸和计算书;3)经实船应用的风帆及控制系统样机;4)相关专利及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2)高效混合对转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示范应用开发研究目标:针对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节能环保船型对高效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的需求,以灵便型散货船为应用目标,自主研发三叶高效螺旋桨、改进型对转螺旋桨(CRP)以及扇形导管,掌握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具备自主开发设计能力,完成实船示范应用,在加装混合对转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后,船舶推进效率提高8%以上,在相同航速下平均日油耗降低6%以上。

《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解读

《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解读

《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解读船舶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行业之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如何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提高船舶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成为了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为此,2019-2021年,国家制定了《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

一、行动计划的制定背景船舶制造业作为典型的重资产、重工业产业,其生产过程繁琐、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靠手工与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在国际市场上,船舶制造业已经进入了产能过剩、价格战的新时代,国内船舶制造业产业结构尚不完善,产能利用率低,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还需加强整合和提高整体效益。

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化改造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适应这个趋势,促进我国船舶制造业向高端、高质、高效的方向转型,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船舶总装建造体系,国家制定了《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

二、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1. 智能装配技术研究和应用通过研发智能装配技术,促进船体装配、设备安装、管路布置等关键环节在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方面的重要突破。

2. 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通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体系的建立,将数字化的设计、生产以及装配过程无缝衔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等目的。

3. 模块化、装配式制造采用先进的模块化、装配式制造技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实现产业提速、产品更加智能化。

这一制造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将会满足国家对于绿色制造的要求。

4. 先进制造技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先进制造技术平台,并在实践中推动不断优化和提升,提高我国船舶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这一平台的建设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在船舶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并且改善整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5. 船舶智能制造工厂的打造塑造智能制造新生态,实现智能制造与管理、工艺和质量完美融合,形成了具备较高生产自动化和柔性化的船舶制造与配套产业体系。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4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4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4-2025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将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看法》,编制本规划。

一、发呈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动身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动,主动培育制造业将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主动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限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究、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化推动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肯定的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24.01.18•【文号】工信部联科〔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1.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科技、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各有关单位: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场景为牵引,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前瞻谋划、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前瞻部署、梯次培育。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系统谋划,超前布局。

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规律,分阶段培育,动态调整。

创新驱动、应用牵引。

中国制造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

中国制造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

中国制造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为此,《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快推进,明确了今后10年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认识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的重要意义海洋工程装备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技术船舶具有技术复杂度高、价值量高的特点,是推动我国造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处于海洋装备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是促进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我国世界造船强国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海洋开发、保障战略运输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一个负陆面海、陆海兼备的大国,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大局。

海洋与陆地的一个根本区别是海上的一切活动必须依托相应的装备,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开发都是伴随着包括造船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在内的装备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

经略海洋,必须装备先行。

特别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进程向前推进,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已经对传统海洋强国形成挑战,西方强国在一些核心技术和装备上对我封锁。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建立自主可控的装备体系,必须掌握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

01 :《关于建立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储备库的通知 》

01 :《关于建立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储备库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信装函[2011]98号
关于建立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储备库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联装[2009]699号,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推动船舶工业科技创新,加强对科研开发工作的引导,促进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的有序实施,经研究决定建立“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储备库”(以下简称项目储备库)。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储备库主要内容
项目储备库是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选题立项的来源,分为船舶开发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船用设备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基础共性技术、技术标准六个领域进行项目储备。

二、项目储备库来源
各相关单位依照船舶工业有关规划要求,针对市场发展需求和世界船舶科技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基础,按照《办法》规定的程序随时报送科研项目。

三、项目储备库管理
项目储备库实施动态管理。

经形式审查符合立项项目建议书评审条件的项目将纳入项目储备库。

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立项将分年度从项目储备库中选取项目,进入评审程序。

为做好今年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项目评审工作,请各有关单位按照《2011年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研发重点》组织开展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论证工作,申报的项目将纳入项目储备库进行管理,申报截止时间2011年6月10日。

○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本标准不适用于用铸造方法制造的轮辋。
QC/T 71-1993
JISD4215-
1995,NEQ
2010-04-01
19
QC/T 819-2009
两轮摩托车和两轮轻便摩托车车架
本标准规定了两轮摩托车和两轮轻便摩托车(以下简称摩托车)车架的术语和定义、车架型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辐条式车轮。
2010-04-01
18
QC/T 71-2009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辋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辋(以下简称轮辋)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用钢制或轻合金制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辐条式车轮用轮辋。用钢制或轻合金制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辐板式车轮用轮辋亦可参照本标准。
2010-04-01
35
JB/T 20040-2009
分粒型刀式粉碎机
本标准规定了分粒型刀式粉碎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讲明书、包装、运输与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分粒型刀式粉碎机。
JB 20040-2004
2010-04-01
36
JB/T 20114.1-2009
QC/T 462-1999
2010-04-01
制药装备行业
30
JB/T 20007.1-2009
玻璃口服液瓶灌装联动线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口服液瓶灌装联动线的标记、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玻璃口服液瓶灌装联动线。
JB 20007.1-2004
2010-04-01
31
JB/T 20007.2-2009

最新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

最新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一)超级节能环保船示范工程1.总目标根据船舶节能减排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在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中分别选择一型作为超级节能环保示范工程船,通过节能减排环保技术及装备的综合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示范船舶须有具体工程依托并由船东实际订造,与现有同类船型相比节能环保水平大幅提高,单船平均日油耗降低40%以上,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比国际海事组织(IMO)EEDI基线值下降30%以上,同时须满足IMO船舶噪声新规则、涂层性能标准、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排放指标等相关法规要求。

2.重点研究方向(1)船型节能环保概念设计与技术经济性论证研究;(2)低阻船体型线与上层建筑设计技术研究;(3)最低压载量的分舱优化配置及航行中纵倾优化技术研究;(4)波浪中失速控制与波浪增阻预报技术研究;(5)新型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6)船体表面减阻技术应用研究;(7)高效推进系统与水动力节能装置优化匹配设计研究;(8)轮机节能环保设备集成应用研究;(9)货油挥发(VOC)回收及再利用系统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0)LNG燃料动力船型风险设计技术研究;(11)LNG供气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研究;(12)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辅助能源在船上的应用研究;(13)船舶舱室噪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14)货油舱涂装关键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5)建造工艺关键技术研究;(16)节能、减排、环保、降噪验证试验技术研究。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 3年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 3年版)

资讯速递nformation express国事要闻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2013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决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会议确定今年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科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

会议决定,在第一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并依法依规及时公布。

会议还讨论通过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三定”规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为了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规〔2009〕358号)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2013年5月2日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

根据《通知》要求,2013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申报采用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统称各地)分别报送方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报的示范基地数量不超过2个,计划单列市不超过1个。

申报类型主要包括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军民结合等六大行业和领域。

申报方式采取网上填报与网下报送相结合的方式,申报时间自文件下发之日起至2013年6月30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二稿)二〇一八年四月目录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1)二、修订背景 (1)1、配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实施需要修订标准 (1)2、评价和规范企业的生产条件需要修订标准 (1)3、船舶企业造船技术水平提高需要修订标准 (2)三、标准修订的思路和原则 (2)1. 标准定位 (2)2.总体思路 (3)3.标准编制原则 (3)4. 修订主要原则 (4)四、编制过程 (5)1、资料收集和整理 (5)2、开展问卷调查 (5)3、召开标准编制研讨会 (5)4、修改完善标准征求意见稿 (6)5、标准第一次征求意见 (6)五、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 (6)1、关于船舶生产企业的分级分类 (6)2、关于评价要素的选取 (7)3、删除注册资本金 (7)4、增加建造技术能力要求及评价方法 (7)5、增加技术创新和产品要求 (8)6、关于人员问题 (9)7、关于计量检测设备 (9)8、关于生产设施 (10)9、关于生产设备 (10)10、改写管理要求及评价方法 (11)11、增加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要求及评价方法. 1112、关于达标项及评价分数的设置 (11)13、关于是否保留附录的内容 (13)六、与现行法规、标准的关系 (13)七、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的建议 (13)1、及时进行宣贯 (13)2、建立审核员队伍并做好培训 (14)附件:《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调查问卷 (15)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2016年12月,工信部联装函(2016)548号文《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集装箱船、客船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研究等16个项目立项的批复》,下达了“船舶行业管理和基础类标准研究”的项目计划。

修订CB/T 3000《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是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之一。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2014年备选项目申请指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2014年备选项目申请指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2014年备选项目申请指南一、指南内容(一)深远海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重大项目1. 海上移动观测平台及组网应用技术(1)波浪滑翔器无人自主观测系统研制一型以波浪能为主驱动力的远程海洋环境观测系统,具有通信、定位和自主航行控制能力,能够实现大范围、远距离的海表温度、盐度、流场及海面风、温、湿、气压等环境参数的实时测量。

提交工程样机3台,并完成海上试验,考核续航能力大于2000公里,连续工作时间大于180天。

本方向拟支持1项,国拨经费控制额1200万元,实施期限为3年,要求企业牵头申报。

(2)远程复合动力快速无人艇监测系统研制可用于浅海、油气平台周边及特定海域测绘、海洋环境监测的远程复合动力快速无人综合监测艇工程样机。

最高航速不小于50节,续航能力不低于1000公里;搭载能力不少于300公斤,可实现多波束测深及水文气象参数测量,具有视频监视、实时通信、定位及无人自主和无线电遥控航行控制功能,可工作于3级海况,完成海上试验。

本方向拟支持1项,国拨经费控制额1000万元,实施期限为3年,要求企业牵头申报。

(3)船载无人机海洋观测系统针对特定区域海洋观测的需求,以海洋环境和海上目标机动快速监测为目标,研制船载基于无人机平台的观测系统工程样机。

重点研究小型化、低功耗测量技术和无人机平台传感器适装及配平集成技术;系统具有实时监测、通信和自主飞行能力,无人机平台飞行高度不低于3000米,巡航半径100公里。

完成海上船载飞行试验。

本方向拟支持1项,国拨经费控制额1000万元,实施期限为3年,要求企业牵头申报。

(4)自主航行潜水器(AUV)组网观测关键技术利用已有成熟的AUV平台,研究水下移动观测系统智能控制、多水下移动平台协同通信、导航、定位及协作观测技术,开发水下移动平台组网观测控制软件,形成相关技术标准;完成组网观测系统海上试验,组网系统平台数量≥3个。

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一、船舶工业现状及面临地形势2003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造船产量快速增长,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已经具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以下称三大主流船型)自主开发能力,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大型船舶企业造船周期和质量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但是,船舶工业在高速发展地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重复投资、产能严重过剩、船用配套设备发展滞后、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进展缓慢等矛盾日益显现.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急剧下滑,造船市场受到很大冲击,新船订单大幅减少、企业融资出现困难、履约交船风险加大,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应该看到,经过多年地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已经形成了原材料配套强、劳动力素质高、制造业体系完备等综合竞争优势,世界造船业正逐步向我国转移,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地关键时期,必须抓住机遇,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地国际地位,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地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地总体要求,通过采取积极地信贷措施,稳定造船订单,化解经营风险,确保船舶工业平稳较快发展;通过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大型船舶企业综合实力,形成新地竞争优势;通过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地经济增长点,为建设造船强国和实施海洋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稳定造船订单,保持生产增长.积极应对推迟接船和弃船风险,防止出现大量撤单问题,力争船舶企业按期完成订单任务,保持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加强政策引导,扩大船舶需求.调整优化运力结构,淘汰落后老旧船舶,扩大船舶市场需求.推进结构调整,整合造船资源.实施兼并重组,整合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生产资源,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促进船舶制造业和配套业协调发展.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提高船用配套设备水平,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提高国际竞争力.(三)规划目标.1.船舶生产稳定增长.今后三年船舶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力争2011年造船产量达到5000万吨,船用低速柴油机产量达到1200万马力.2.市场份额逐步扩大.2011年造船完工量占世界造船完工量地35%以上,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市场占有率达到20%,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率达到10%.3.配套能力明显增强.三大主流船型本土生产地船用配套设备地平均装船率达到65%以上,船用低速柴油机、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等配套设备地国内市场满足率达到80%以上.4.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在高端船舶市场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若干个专业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初具规模,一批船用配套设备生产企业发展壮大,环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5.研发水平显著提高.三大主流船型研发设计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地品牌船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取得突破.6.发展质量明显改善.骨干船舶企业基本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三大主流船型平均建造周期缩短到10个月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三年累计降低15%,钢材利用率显著提高.三、产业调整和振兴地主要任务(一)稳定船舶企业生产.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大型船舶企业和航运企业按期履行合同,积极应对推迟接船、撤单、弃船等经营风险.指导船舶企业加强生产管理,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造船质量和进度,保持生产连续性.(二)扩大船舶市场需求.加快报废更新老旧船舶和淘汰单壳油轮,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用船舶.(三)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支持造船企业研究开发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海洋工程作业船及大型模块、综合性一体化组块等海洋工程装备,鼓励研究开发海洋工程动力及传动系统、单点系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深潜水装备、甲板机械、油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等海洋工程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四)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及其他骨干船舶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引导中小船舶企业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产品制造、船舶修理、特种船舶制造等业务,开拓非船产品市场.支持有条件地企业并购境外知名船用配套设备企业、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定《船舶工业科研开发重点工程目录》,支持优化升级三大主流船型,开发适应新规范、新标准和节能环保要求地船舶,提高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大型液化石油气船、大型汽车运输船、科学考察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地设计开发能力,加快新型船用柴油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信导航自动化设备地自主研发,加快现代造船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六)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制定《船舶工业技术改造工程及产品目录》,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生产设施工程建设,支持填补国内空白、节能环保效果显著以及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地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产品地技术改造.(七)积极发展修船业务.鼓励造船企业利用现有造船设施开展修船业务.加强修船技术研究,增强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修理和改装能力.规范发展拆船业,实行定点拆解.(八)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制定并完善相关措施,巩固我国船舶工业在三大主流船型国际市场地竞争优势,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地国际市场份额;鼓励船用配套设备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带动产品出口.(九)加强船舶企业管理.引导船舶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改革,推进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推进数字化造船;加强国际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地研究,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推广节能节材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钢材利用率,降低能耗物耗;增强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加强合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财务成本,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防范市场风险地能力;加强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培养,强化职工培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四、政策措施(一)加大生产经营信贷融资支持.各相关银行对船舶企业在建船舶和有效合同所需地流动资金贷款要确保按期到位;对船东推迟接船地,要适当给予船舶企业贷款展期支持;对信誉良好地船东和船舶企业要及时开具付款和还款保函.加强银企合作,对在建船舶实行抵押融资.支持符合条件地船舶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加快建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二)增加船舶出口买方信贷投放.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帮助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和其他骨干造船企业稳定现有出口船舶订单.(三)鼓励购买弃船.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骨干航运企业购买远洋船舶地弃船,鼓励金融租赁公司购买出口船舶地弃船.(四)努力扩大国内船舶市场需求.对国内企业向国内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销售海洋工程结构物,继续实行增值税退税政策.加大预算内资金投入,提前实施纳入国家规划地政府公务性、公益性船舶建造.(五)加快淘汰老旧船舶和单壳油轮.研究鼓励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政策.抓紧出台单壳(包括单壳双底和双壳单底)油轮强制淘汰政策,严禁超龄船舶改造、运营.(六)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除《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内地造船工程外,各级土地、海洋、环保、金融等相关部门不再受理其他新建船坞、船台工程地申请.新建大型海洋工程装备专用基础设施工程需报国家核准.今后三年,暂停审批现有造船企业船坞、船台地扩建工程.(七)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地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合并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采取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等方式支持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实施兼并重组.支持骨干船舶企业兼并重组其他船舶企业,优先核准其技术改造工程,鼓励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八)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增加高技术船舶科研经费投入,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支持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加快船舶工业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开展船用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以及特种船舶制造专业化设施设备等方面地技术改造,支持大型船舶企业兼并重组后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流程再造,支持中小型造船企业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地调整转型.支持船舶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条件建设.五、规划实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要适时开展《规划》地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有关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地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地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船舶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2011)。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一)超级节能环保船示范工程1.总目标根据船舶节能减排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在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中分别选择一型作为超级节能环保示范工程船,通过节能减排环保技术及装备的综合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示范船舶须有具体工程依托并由船东实际订造,与现有同类船型相比节能环保水平大幅提高,单船平均日油耗降低40%以上,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比国际海事组织(IMO)EEDI基线值下降30%以上,同时须满足IMO船舶噪声新规则、涂层性能标准、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排放指标等相关法规要求。

2.重点研究方向(1)船型节能环保概念设计与技术经济性论证研究;(2)低阻船体型线与上层建筑设计技术研究;(3)最低压载量的分舱优化配置及航行中纵倾优化技术研究;(4)波浪中失速控制与波浪增阻预报技术研究;(5)新型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6)船体表面减阻技术应用研究;(7)高效推进系统与水动力节能装置优化匹配设计研究;(8)轮机节能环保设备集成应用研究;(9)货油挥发(VOC)回收及再利用系统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0)LNG燃料动力船型风险设计技术研究;(11)LNG供气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研究;(12)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辅助能源在船上的应用研究;(13)船舶舱室噪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14)货油舱涂装关键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5)建造工艺关键技术研究;(16)节能、减排、环保、降噪验证试验技术研究。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一)超级节能环保船示范工程1.总目标根据船舶节能减排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在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中分别选择一型作为超级节能环保示范工程船,通过节能减排环保技术及装备的综合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示范船舶须有具体工程依托并由船东实际订造,与现有同类船型相比节能环保水平大幅提高,单船平均日油耗降低40%以上,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比国际海事组织(IMO)EEDI基线值下降30%以上,同时须满足IMO船舶噪声新规则、涂层性能标准、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排放指标等相关法规要求。

2.重点研究方向(1)船型节能环保概念设计与技术经济性论证研究;(2)低阻船体型线与上层建筑设计技术研究;(3)最低压载量的分舱优化配置及航行中纵倾优化技术研究;(4)波浪中失速控制与波浪增阻预报技术研究;(5)新型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6)船体表面减阻技术应用研究;(7)高效推进系统与水动力节能装置优化匹配设计研究;(8)轮机节能环保设备集成应用研究;(9)货油挥发(VOC)回收及再利用系统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0)LNG燃料动力船型风险设计技术研究;(11)LNG供气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研究;(12)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辅助能源在船上的应用研究;(13)船舶舱室噪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14)货油舱涂装关键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5)建造工艺关键技术研究;(16)节能、减排、环保、降噪验证试验技术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12年度项目指南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的科技发展方向,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着眼于船舶科技在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突破船舶及船舶配套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同时注重全面夯实创新基础,建立健全船舶工业标准体系。

本指南按照总体关键技术、配套关键技术、基础共性技术和技术标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2012年船舶科研重点方向。

一、总体关键技术(一)新型液化天然气船液货围护系统预先研究1.研究目标:通过对IMO B型液货围护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出一型能承受液体晃荡载荷、操作与维护方便的新型LNG运输船液货围护系统,掌握其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并完成一型新型LNG 运输船的概念设计。

2.主要研究内容:(1)新型液货围护系统结构和强度研究;(2)减少液货舱中液体晃荡措施研究;(3)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操作与维护措施研究;(4)新型液货围护系统低温绝缘材料和绝缘方式研究;(5)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舱工艺研究;(6)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舱低温试验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样舱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新型液货围护系统的设计指导性文件;(4)完成一型新型LNG运输船的概念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5)形成相关专利。

(二)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菱形液舱关键技术及船型基本设计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突破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菱形液舱设计建造的关键技术,完成一型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的基本设计。

2.主要研究内容:(1)菱形液舱结构设计技术研究;(2)菱形液舱支承系统结构设计技术研究;(3)菱形液舱低温材料焊接和试验工艺技术研究;(4)菱形液舱绝缘材料及敷设工艺技术研究;(5)货物系统及配套设计技术研究;(6)菱形液舱建造技术研究;(7)采用菱形液舱的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基本设计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一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基本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1:1菱形液舱舱段模型;(4)菱形液舱设计指导性文件;(5)形成相关专利。

(三)采用C型液舱的小型LNG运输船液舱及船型总体设计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针对LNG二程转运任务的船型需求,通过对IMO C 型液舱进行研究,突破C型压力式LNG液舱设计技术,完成一型采用C型液舱的小型LNG运输船基本设计方案。

2.主要研究内容:(1)C型液货舱设计技术研究;(2)C型液货舱在小型LNG运输船上的布置与公约/法规适用性研究;(3)C型液货舱安全性研究;(4)小型LNG运输船总布置设计技术研究;(5)小型LNG运输船推进系统选型优化设计技术研究;(6)小型LNG运输船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7)双燃料动力系统的配置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研究技术报告;(2)完成C型液货舱设计方案,通过船级社审核;(3)完成一型小型LNG运输船的基本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4)完成小型LNG运输船设计指导性文件。

(四)极地自破冰科学考察船基本设计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开发一型能在两极水域全年作业的自破冰科学考察船,在2-3节航速时,连续破水平冰厚度不低于1.5米加0.2米厚雪。

2.主要研究内容:(1)北极海冰形态与海况环境研究;(2)IMO极地船舶规则、IACS极地船舶指导性文件研究;(3)自破冰船型概念设计研究;(4)破冰能力数值模拟和冰池船模试验研究;(5)船舶结构设计技术研究;(6)动力类型及推进装置配置研究;(7)螺旋桨特殊要求研究;(8)特殊功能及综合布置设计研究;(9)防冻设计技术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1型极地自破冰型科考船的基本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形成相关技术标准名录;(4)极地科考船设计指导性文件。

(五)极地航行油船破冰抗冰与耐低温设计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通过开展北极冰区航行环境分析以及破冰线型、推进系统和动力匹配、高冰级抗冰结构、耐低温系统等设计技术研究,突破PC4、PC5、PC6(1Asuper)级极地航行油船破冰抗冰与耐低温设计关键技术,具备不同冰区等级极地航行油船的设计能力。

2.主要研究内容:(1)公约/规则/规范研究及航运条件分析;(2)总体方案设计技术与经济性分析研究;(3)破冰线型设计与冰池试验技术研究;(4)推进系统和动力匹配技术研究;(5)高冰级抗冰结构设计技术研究;(6)高冰级舵、桨设计技术研究;(7)人员防护与救援技术研究;(8)防冻与除冰雪技术研究;(9)关键系统低温环境适用性设计技术研究;(10)低温材料应用研究。

3.成果形式:(1)冰池试验及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不同冰区等级10万吨级以上的极地航行油船基本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极地航行油船设计指导性文件;(4)极地航行油船破冰抗冰设计标准名录。

(六)南海渔船高效节能设计应用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通过开展LNG动力拖网渔船、电力推进围网渔船和金枪鱼渔船的船型设计建造技术、新型动力系统、船体材料等方面研究,开发出满足南海海域作业需求的高效节能型示范船。

2.主要研究内容:(1)拖网、围网、延绳钓渔船船型技术经济论证研究;(2)拖网、围网、金枪鱼延绳钓渔船船型总体布置、船型技术研究;(3)船型船、机、桨、网匹配优化技术研究;(4)船型综合节能技术研究;(5)LNG燃料动力系统应用技术研究;(6)调矩桨在渔船上的应用研究;(7)复合材料在渔船上的应用研究;(8)抗碰撞局部结构形式及强度分析研究;(9)拖网、围网、金枪鱼延绳钓船渔船相关标准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LNG动力拖网渔船、电力推进围网渔船和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基本设计并通过渔检审查及实船验证;(3)相关设计与建造标准。

(七)多功能远洋渔船冷冻系统及总体设计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根据远洋渔业作业需求,完成一型兼具秋刀鱼捕捞和鱿鱼钓功能、节能环保高效的多功能渔船基本设计。

2.主要研究内容:(1)渔船公约适用性研究;(2)船体型线设计与结构优化技术研究;(3)主机、发电机、制冷机组等优化配置的研究;(4)以NH3为制冷介质的冷冻系统研究;(5)诱鱼灯光系统选型研究;(6)秋刀鱼捕捞、鱿鱼钓作业系统优化研究;(7)伞锚、尾帆功能研究和优化;(8)高效舵应用研究;(9)配电板布置及结构优化研究;(10)节能措施技术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以NH3为制冷介质的冷冻系统样机及试验验证;(3)完成一型秋刀鱼捕捞和鱿鱼钓多功能渔船的基本设计并通过渔检审查;(4)相关设计标准。

(八)南海渔业冷藏运输补给船总体设计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通过对南海渔船作业模式、后勤补给需求及方式等分析研究,完成一型适用于南海环境作业需求的冷藏运输补给船基本设计。

2.主要研究内容:(1)南海作业环境适应性研究;(2)南海渔船作业模式分析研究;(3)船型总体方案及技术经济性分析;(4)多功能综合优化布置和系统匹配技术研究;(5)南海高海况下综合补给方式及安全性研究;(6)渔货冷藏系统设计技术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一型冷藏运输补给船基本设计图纸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相关设计指导性文件。

(九)南海深水小水线面双体打捞工程船总体设计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为满足南海深水海洋工程灾害、打捞、救助等多方面的需求,开展适应南海环境小水线面双体打捞工程船关键设计技术和打捞系统综合技术研究,完成一型南海深水小水线面双体打捞工程船基本设计。

2.研究内容:(1)南海打捞环境适应性研究;(2)与作业海况相适应的小水线面双体打捞工程船水动力性能研究;(3)深水打捞、灾害救助技术要求与船舶适应性设计技术研究;(4)深水打捞、灾害救助装备(起重机、ROV、AUV、A字架等)选型及布置设计方案研究;(5)深水打捞起重过程仿真技术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研究报告;(2)深水小水线面双体打捞工程船基本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深水打捞救助过程仿真演示验证;(3)相关技术标准名录。

(十)大型抓斗式疏浚工程船及抓斗设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为满足南海作业需求,开展200m3级抓斗设计、船体总体设计、钢桩定位行走系统设计、作业智能化监控等技术研究,掌握大型抓斗式疏浚船设计及大型抓斗关键设计技术,具备承接工程能力。

2.主要研究内容:(1)大型抓斗式疏浚船南海作业环境适用性研究;(2)大型抓斗式疏浚工程船总布置特殊要求研究;(3)与抓斗所需功率匹配的轮机与电气关键技术研究;(4)抓斗机疏浚作业智能化监控技术研究;(5)200m3级抓斗疏浚船总体设计及钢桩定位行走系统关键技术研究;(6)新型大型抓斗机机械设计与材料应用关键技术研究;(7)大型抓斗机支承结构设计及分析研究;(8)大型抓斗机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200m3级大型抓斗疏浚船的基本设计图纸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提供一型200m3级抓斗基本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原理样机进行相关试验验证;(4)形成大型抓斗机设计指导性文件及相关技术标准名录;(5)相关专利。

(十一)“梯”型油船减阻节能及清洁能源应用设计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通过对大型油船前体“U”形线型向“梯”形线型变化的研究和双燃料供给系统布置技术等研究,突破“梯”型油船设计技术,较大幅度降低船舶阻力,掌握双燃料为动力系统的“梯”型线型大型油船设计方法。

2.主要研究内容:(1)梯型线型油船水动力性能机理研究;(2)梯型线型油船低阻力线型研究;(3)阶梯型分舱布置研究;(4)无下舭墩结构设计技术研究;(5)操纵性与港口适应性研究;(6)推进系统匹配研究;(7)双燃料为动力系统相关国际公约、技术标准研究;(8)双燃料供给系统布置技术研究;(9)防泥沙设计与验证技术研究;(10)船模试验验证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研究报告;(2)两型以上双燃料为动力系统的“梯”型线型大型油船基本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设计指导性文件;(4)相关专利。

(十二)油船结构轻量化优化设计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针对我国船舶结构轻量化减重节能的迫切需求,选择具有广泛市场基础的典型船型作为代表,开展船舶结构轻量化设计相关技术研究,提出降低船体重量10%的轻量化船体结构方案,形成一套船艏部、货舱、机舱、艉部区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的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

2.主要研究内容:(1)油船船体结构应力均匀化和设计技术方案研究;(2)油船新型船体结构型式设计技术及方案研究;(3)面向制造和装配的大型油船船体结构设计技术研究;(4)油船船体钢料重量综合控制技术研究;(5)油船船体结构轻量化优化软件集成软件包研制;3.成果形式:(1)相关研究报告;(2)完成一型与现有大型油船相比结构重量减轻10%的基本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计算软件理论文本、使用说明、源代码文件、目标文件、测试报告、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实际工程应用报告;(4)相关专利;(5)技术标准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