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多情的土地
人音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多情的土地》(一等奖课件) (1)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施光南音乐作品及个人相 关简介,聆听对比《多情的土地》 音乐效果。 2,、让学生可以分辨常见的独唱, 合唱等演唱形式
•
二、结构分析
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 作曲家。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深受群众喜爱, 可是,施光南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
《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 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 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 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 经走过的道路。这首歌曲是作曲家施光南在20 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写的一首优秀艺术性抒 情歌曲。采用e小调,2\4拍,用完善的前奏 +A+B+尾声的两端提结构写成。
三,演唱练习歌曲
1、同学们跟琴练习 2.、小组内交流学习 3、会课
四、小结
《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描写,深刻的表现出对故乡的眷 恋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谊带有深沉的责任 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 道路 。
多
情
《多情的土地》这首歌词,诞生在“文化大革命”
的
结束后的第一个十年里,而这期间有着特定的社 会思潮和音乐思潮。1个百废待兴的时 期.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
地
何.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
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
1、全曲采用e小调,2\4拍,用完善的前奏+A+B+尾声的两端提结构写 成 2、这首歌曲节奏排列比较疏散,给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觉;慢速、弱 深情的。所以学生要把握歌曲的整体速度来视唱简谱 3、教师示范演唱。学生会注意到谱子上的力度、三连音、倚音等符号 和弱起、附点的节奏型 4、歌曲分析,把握情感。让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这首歌曲的歌词,体 会作者的感情,并在纸上画出这首歌曲的的旋律线。划完后看到的纸 上是波浪式、环绕式的旋律线,掀动着情感的起伏。然后加入钢琴伴 奏让学生随琴演唱,边唱边用手划旋律线,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意境中 抒发出对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故土的深厚感情。 5、学唱歌曲,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可以学会这首歌曲
人音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多情的土地》(一等奖课件) (2)

恩平市独醒中学 罗佩贤
活动规则
全班同学将分为两个小组。每 个小组设立一名组长,负责回 答问题。每答对一个问题都给 予一颗星星的奖励记录在黑板 上。最后统计哪个小组成为星 级小组。
欣赏歌曲《多情的土地》
演唱形式
独唱 齐唱 轮唱
合唱
领唱
常见的演唱形式
欣赏歌曲《走向复兴》
• 歌曲的节拍
• 四拍子
• 歌曲的风格(曲式 特点)
• 进行曲
• 与本单元哪首歌曲 风格相似?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歌曲》
练一练
歌曲名称
演唱形式
《多情的土地》 《爱我中华》 《走向复兴》
独唱 领唱、合唱
混声合唱
星级小组颁奖
请同学说说这三首 歌曲的主题抒发什 么样的感情?
•歌唱祖国
定义
由一人独立演唱
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 唱同一曲调 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有两 人或更多的人演唱 有一人或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合唱
思考
这三首歌曲各自 是什么演唱形式? 请学生们带着问 题去欣赏歌曲 。
欣赏歌曲
(1940-1990),作曲家 。 主要作品有歌剧《伤逝》、 《屈原》,舞剧音乐《白蛇 传》,声乐套曲《革命烈士 诗抄》,歌剧《周 总理,你 在哪里》、《祝酒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多 情的土地》等。
节拍、节奏、节奏型
节 拍:音乐中强拍与弱拍有规律的重复 节 奏:音乐中声音的长短与强弱关系 节奏型: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
节 拍: 二拍子 三拍子 四拍子
拍 号: 2/4 3/4 3/8
4/4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1单元 欣赏《多情的土地》教案1 人音版

《多情的土地》教学目标:1.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例外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从歌曲中体会用灵敏多变的声音色彩,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严重作用。
教学道具: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留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1.对歌曲高音字“脊”、“溪”要注意音色圆通,气息流通。
2.能统统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心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有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一堂课作好准备,启发学生积极性。
导入新课:1.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对比他作的歌曲与<多情的土地>有什么异同。
2.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严重性.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统统.丰盛学生经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堂发展:一.教师活动:1.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温柔,平缓,适意的气息,圆通,亲密,温柔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2.发声练习3.歌曲学唱(1).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练习时气息要连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个上波音,6个前倚音以及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确凿。
(2).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溪”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音“1”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跟随琴学唱歌曲。
(4).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5).统统地演唱歌曲。
(6).尝试让学生试一试这首歌,例:用女声来演唱,比较,讨论哪一种音色艺术效果最佳。
二.学生活动:1.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作业内容:1. 听歌识曲: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熟悉歌曲旋律和节奏,并尝试通过哼唱、拍打节奏等方式进行记忆和巩固。
2. 歌词理解:学生仔细阅读歌词,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 创作感悟: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对《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的感悟和启示,字数不少于200字。
4. 音乐知识拓展: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创作手法,以及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提交形式:作业以电子版文档形式提交,包括听歌识曲的哼唱和拍打节奏、歌词理解的文字表述、创作感悟的电子文档以及音乐知识的相关资料。
2. 提交时间:作业应在课程结束后一周内提交,逾期不候。
3. 作业质量:学生应认真完成作业,确保提交的作业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抄袭或敷衍了事。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参与度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优秀作业将获得额外的平时成绩加分。
2. 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分数和评语,并挑选出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
3. 反馈机制:对于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将在课堂上或通过私下交流的方式进行解答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评价和指导,对于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及时提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评价和指导,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群组、论坛等途径,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作业感悟和收获,共同学习和进步。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还能拓展自己的音乐知识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欣赏和分析《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 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能够进行简单的演唱。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欣赏能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作业内容1. 聆听《多情的土地》歌曲,记录下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歌曲的理解。
2. 观看相关的音乐视频或演出,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故事,增强对歌曲的认知。
3. 按照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简单的演唱练习,可以录制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4.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土地”这一主题的感悟,以及对家乡、祖国的情感。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作业,确保录音、图片、文字等资料的质量。
2. 作业内容要真实、客观,能够反映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3. 鼓励合作完成作业,提倡创新思维,展示个性特点。
4. 作业完成后,提交至学习平台,并注明班级、姓名等个人信息。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创意性、真实性、音乐审美等方面。
2. 评价方式将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年级或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和表扬,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汇总和分析,了解学生对《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音乐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通过作业反馈,教师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之,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聆听、欣赏、演唱、感悟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进一步理解和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情的土地》这一音乐课程,让学生们能够:1. 了解并掌握歌曲的旋律与节奏,增强音乐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3. 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歌曲学习:学生需自行学习《多情的土地》的歌词及旋律,并尝试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
2. 歌曲理解:学生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网上资源,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所表达的情感,形成个人对歌曲的理解。
3. 歌唱练习:学生需进行歌唱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来演唱歌曲,并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
4. 创作拓展:学生可自行或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尝试将《多情的土地》的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并提交创作成果。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歌曲学习与理解:学生需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歌词及旋律的学习,并形成个人对歌曲的理解文字描述,不少于300字。
2. 歌唱练习:演唱视频需清晰录制,声音清晰,情感表达到位。
学生可自行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或环境,但需保证音质和画面质量。
3. 创作拓展:创作成果可以是歌曲、乐曲或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需体现《多情的土地》的元素和特点。
团队作品需明确每位成员的贡献。
4. 提交方式:所有作业需通过学校指定的作业提交平台或邮箱提交,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多情的土地》第一课时作业”。
5. 截止时间: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作业,逾期将不予受理。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歌曲学习与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2. 歌唱练习中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3. 创作拓展中的创新性和《多情的土地》元素的运用。
4. 作业的完成度和提交时间。
评价结果将以等级制呈现,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多情的土地》课件(共13张PPT)

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词寄给了施光南不久
歌曲获奖消息传来《多情的土地》在获奖歌曲
中排在第三名。
1=G 2/4 2拍子的特 点: 强 弱
舞台上,歌唱家们演唱 着啊《多情的土地》
他们用这种方式诉说着对这 片土地的热爱
幸 福 的 笑 容 。
情 的 土 地 》 , 脸 上 露
歌 唱 家 宋 祖 英 唱 着 《 多
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 作曲家。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深受群众喜爱, 可是,施光南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
多
情
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
美 丽多 的情 土的 地土
地
田野风光 西湖美景
西北大漠
美丽的新疆
你知道有哪几种演唱形式 吗?
独唱 领唱 轮唱
合唱 齐唱
多情的土地
你学会了吗
再见啦
的
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 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
土
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 也比在国内呆着强.
地
创
作
背
作曲家任志萍心里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景
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 的冲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多情的土地》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与节奏。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与兴趣。
3. 通过作业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听歌识谱:学生需在家中反复聆听《多情的土地》歌曲,并尝试记录下歌曲的旋律与节奏,将听到的音符、节拍等信息整理成谱,加深对歌曲旋律与结构的理解。
2. 歌词朗诵:学生需认真阅读歌词,理解歌词中的意境与情感,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主题。
3. 创意编舞:学生可以以《多情的土地》音乐为背景,自由创作舞蹈动作,展现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与表现力。
可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简短的舞蹈作品。
4. 创作歌词:鼓励学生根据《多情的土地》的音乐风格与主题,创作一段新的歌词,表达自己对家乡或某片土地的热爱与情感。
5. 录制演唱:学生可以自行录制一段歌曲演唱视频,注意音准、节奏与情感的表达,并上传至班级音乐共享平台,供同学们互相学习与交流。
三、作业要求1. 听歌识谱部分:要求学生在谱子上准确记录下所听到的音符、节拍等信息,并能够流畅地哼唱出歌曲的基本旋律。
2. 歌词朗诵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能够理解歌词中的意境与情感。
3. 创意编舞部分:舞蹈动作需与音乐节奏相协调,能够展现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与表现力。
4. 创作歌词部分:歌词内容需紧扣《多情的土地》的主题,表达出对家乡或某片土地的热爱与情感。
5. 录制演唱部分:要求学生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的表达,尽量做到声情并茂。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2. 对于听歌识谱、歌词朗诵等作业,教师将评价学生的准确性与表现力。
3. 对于创意编舞、创作歌词和录制演唱等作业,教师将评价学生的创意性、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4.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参考,也将作为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的体现。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情的土地》这一音乐课程,让学生们能够:1. 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2. 理解并欣赏民族音乐中的文化内涵;3. 锻炼音乐表达和鉴赏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歌曲学习:学生需在家中自学《多情的土地》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尝试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 节奏练习:学生需根据歌曲的节奏,自行编写或查找相关节奏型,并加以练习,以便更好地把握歌曲的节奏感。
3. 文化探究:学生需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源,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与土地、情感相关的元素,并将所了解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歌曲的理解和文化探究的成果,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
5. 录制作品:每组学生需在家中录制歌曲的演唱视频,要求能够清晰展现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作业要求针对上述作业内容,特提出以下要求:1. 歌曲学习要求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有基本的掌握,并能流畅地演唱。
2. 节奏练习需注意准确性和稳定性,尽量与原曲保持一致。
3. 文化探究需深入浅出,总结归纳的内容要准确、全面。
4. 小组讨论要积极互动,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5. 录制作品时需注意环境安静、画面清晰,演唱时情感表达要到位。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歌曲掌握程度: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情况。
2. 节奏准确性:学生在节奏练习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文化理解: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与土地、情感相关元素的了解程度。
4. 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互动情况和团队合作意识。
5. 演唱表现:学生在录制作品中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并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讲解。
同时,教师还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
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的第1单元复习欣赏《多情的土地》学习教案2人音版本

多情的土地教课目标:1、经过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发音发声技巧,运用正确的发声地点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抒发感情。
2、掌握该曲的要点部分,投入感情去演唱。
教课要求:气味畅达,声音废弛,光亮。
教课难点:1、指引学生,领会此中土地的深情,和怎样热爱。
2、组织教课,认识创作背景。
歌曲教课:一、创作背景:1982年正当中国盛行了第一次出国高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俱兴的期间。
好多人因为看不出此后国家的发展究竟会怎样。
所以好多人都想到外国去有的人甚至感觉只需到外国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
作曲家任志萍心里憋着一股劲,深信中国此后必定会好起来的。
有感于这类状况,他感觉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的激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
二、歌曲剖析:1、本歌曲,为G大调(因个人音色关系,可起落调)2、节拍为,(2拍子的特色:强弱)三、演唱要求:这是一首典型的抒怀歌曲,要演唱好这首歌,除了要掌握并很好的运用演唱技巧外,以情动人,以情动人,才是演唱好这首歌的要点。
1/4在演唱中体要求演唱者要用醇厚的音色和真的感情去演唱。
不一样的感情生不一样的声音色彩。
在呈式段中,歌者是在描他所的那片故乡,如般的,深情柔美,感情真,是一种自然的表露。
感情在前4个句的不停累和推以后,由“啊⋯⋯”引入的歌曲高潮,是感情累的发泄,情上激一点,而两句“啊”是有烈比的。
因为有了前方的情累,第一句的“啊”是在音上唱出的,是感情爆最直接的表。
需要注意的是,音也不是要声嘶力竭的高喊,在感情表达上是含内的高呼,也就是要理智的投情。
俗:深情其实不必定是强烈的。
接着第二句“啊”用弱声来呼,通力度的比来表作曲家的感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概而言之,无怎唱,都要在歌曲定的情境中,以歌曲依照来行表,仔剖析理解歌,掌握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内涵,通正确的演唱技术去发掘和表歌曲的思想感情,在伴奏的提示和下丰富的内心思,充足想象力,把歌曲所表达的真感情众,起众的共,表出完好的音形象,增添其表,歌唱品行的升和上的再造。
人教版七年级上多情的土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多情的土地》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演唱、朗读等多种方式,感受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通过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结合歌曲《多情的土地》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调式、大调式音阶等相关音乐知识。
教学内容:1. 欣赏歌曲《多情的土地》,感受歌曲的表现情绪和情感抒发。
2. 结合科尔文手势、字母谱复习音阶、音程、度数,学习调式、大调式音阶等相关知识。
3. 演唱歌曲《多情的土地》,并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感受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难点:通过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音响设备4. 教学PPT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国歌舞音乐的基本认识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进行演唱练习、表演练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多情的土地》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氛围。
随后提问学生:“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歌曲《多情的土地》的背景和创作意图,接着通过PPT展示科尔文手势和字母谱,复习音阶、音程、度数等相关音乐知识。
随后带领学生欣赏歌曲《多情的土地》,并讲解歌曲中的调式、大调式音阶等相关音乐知识。
最后,进行演唱和表演的练习。
3.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演唱和表演的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
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表演、个人演唱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和学唱《多情的土地》,使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2. 通过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作业内容:1. 聆听《多情的土地》歌曲,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选取一首与土地有关的诗词或歌曲,分享给大家,并谈谈你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搜集有关土地的诗歌、歌曲、故事等素材,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2. 作业内容要真实、客观,能够反映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3. 分享时,请准备PPT或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质量、分享表现、参与度等。
2. 评价方式: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3. 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纳入期末成绩评定中,作为学生音乐课程的平时成绩。
五、作业反馈:1. 请同学们在作业完成后,将作业成果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交给教师。
2. 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对同学们的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
3. 对于同学们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4. 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作业,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次作业,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同时通过搜集相关素材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同学们的完成质量、参与度和表现情况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期末成绩评定中,作为学生音乐课程的平时成绩。
这不仅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将及时对同学们的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同学们的学习和提高。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多情的土地》歌曲,达到良好的表演水平;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土地的多情之处;3. 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有深入的理解和感受;2. 提高学生演唱这首歌曲的技巧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听歌识曲: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熟悉歌曲旋律和节奏,并尝试用简谱记录下来。
2. 歌词理解:学生阅读和理解歌词,深入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歌曲的理解。
3. 演唱练习:学生跟着歌曲伴奏进行演唱练习,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可邀请家长或同学进行评价和指导。
4. 音乐鉴赏:学生观看与土地、乡愁等主题相关的音乐视频或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请学生在课后一周内完成上述作业,并提交;2. 提交形式:听歌识曲部分以简谱形式提交,歌词理解可配以文字描述,演唱练习可录制视频或音频,音乐鉴赏部分可提交观后感;3. 认真对待:请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确保提交的质量。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完成质量、态度、创新等方面;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分,同时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3. 优秀作业展示:对于完成优秀的作业,将在班级或年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请学生在提交作业后认真阅读教师的反馈和指导,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2. 教师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也会对优秀作业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通过这次作业,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同时培养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积极寻求家长和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对于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将会进行提醒和督促。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学习主题为“初中音乐课程《多情的土地》”。
我们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第一课时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歌曲背后的文化了解、歌曲情感的体验和歌唱技巧的掌握,达到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与表现力的目标。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多情的土地》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的相关信息,掌握歌曲的基本乐理知识。
2. 技能与操作:学会正确演唱《多情的土地》的旋律与歌词,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
3. 情感与态度:通过歌曲学习,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同学互动交流的情况以及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2. 歌唱技能评价:学生能否准确演唱《多情的土地》的旋律与歌词,是否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
3. 情感体验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与作业,评价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体验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介绍《多情的土地》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
- 播放歌曲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乐理知识(10分钟)-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 讲解歌曲的基本乐理知识,如音符、节拍等。
3. 学唱歌曲(20分钟)- 教师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 分段教学,逐句教授歌词与旋律。
-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发音与节奏。
4. 情感体验与交流(10分钟)- 分享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与体验。
- 分组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个人感受。
-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重点。
- 强调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随机抽查学生演唱《多情的土地》的情况,评估其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歌曲,并完成一篇关于《多情的土地》情感体验的短文。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多情的土地》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简谱知识和情感表达,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歌曲欣赏与讨论:教师将播放《多情的土地》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简谱学习与练习:教师将讲解简谱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简谱学习和练习。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合唱练习与展示:学生将在小组内进行合唱练习,并最终进行合唱展示。通过合唱练习和展示,学生能够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首先,在简谱学习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简谱的识谱和节奏掌握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练习和指导。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简谱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简谱知识。
其次,在合唱练习中,部分学生存在发音不准或节奏不稳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发音和节奏训练。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发音和节奏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9.分享自己的音乐学习心得,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学习和进步。
10.定期进行音乐学习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完成《多情的土地》歌曲的简谱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谱并哼唱歌曲。
2.设计一个关于《多情的土地》歌曲的小组讨论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撰写讨论报告。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 课件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歌曲的节拍?
这首曲运用了哪些特殊的节奏型
切分 三连音
弱起小节
《多情的土地》
学一学
祝祖国繁荣昌盛
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我们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族众多、 文化灿烂的国家。
有辽阔的东北平原
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
富 庶 的 四 川 盆 地
我们要去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土地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
作者简介
施光南(1940-1990)作 曲家。主要作品有歌剧 《伤逝》、《屈原》, 舞剧音乐《白蛇传》、 声乐套曲《多情的土 地》、《祝酒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多情的土地

多情的土地《多情的土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情的土地》。
《多情的土地》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中的一首欣赏歌曲。
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这首歌曲是作曲家施光南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写的一首优秀艺术性抒情歌曲。
采用e小调,2\4拍,用完善的前奏+A+B+尾声的两端提结构写成。
作者在全曲中巧妙地运用三连音、倚音、波音及弱起节奏等艺术性很强的细腻手法,与歌词抒情性风格水乳相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眷恋的感情。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目标:聆听《多情的土地》感受男中音的音色特点;结合歌词的声韵起伏、变化的规律,感受词曲完美的配合;并感受复杂的节奏型对音乐情感起到的推动作用。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让学生感受复杂的节奏型对音乐情感起到的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为感受词曲完美的配合。
对于这样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落实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体验。
为了实现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设为以下四个模块:第一模块,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第二模块,聆听全曲,感受旋律;第三模块:复听歌曲,感受特点;第四模块:知识拓宽首先,聆听施光南的两首作品,分别为《多情的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通常会回答一个速度快一个速度慢,一个男声一个女声或者是一个是民族一个是美声,教师补充完整完成我的导入,这种设计丰富了学生的经验,提高了学生审美情趣。
通过对比性的聆听,随着律动性的引导初步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歌曲的魅力,并把音乐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为下面的新课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板块:聆听全曲感受旋律先播放《多情的土地》,然后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仔细感受音乐,并回答:音乐的情绪和演唱形式是什么?他属于男中音、低音还是高音?『通过提问式引导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去聆听歌曲,整体感知到这是一首男声独唱的艺术性歌曲』第三板块:复听歌曲感受特点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先尝试后教学,凭借教师示范、动作体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策略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被广为传唱。
施光南:1940年出生
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 的新一代作曲家。
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 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上 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其中,《祝酒歌》《吐鲁番 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 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 《多情的土地》等深受群众 喜爱。可是,施光南先生英 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
当时词作者任志萍家里的亲戚也多次写信劝他出国深造,任 志萍心里却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有感于 这种情况,他觉得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拿 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
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词寄给了施光南由他作曲。不久歌曲
获奖消息传来,《多情唱 轮唱 领唱 齐唱 独唱
《多情的土地》这首歌词,诞生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 个十年里,而这期间有着特定的社会思潮和音乐思潮。1982年正 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 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所以很多人 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 呆着强。
常见的演唱形式
独唱 齐唱 轮唱 合唱 领唱
独唱
由一个人独立演唱 的演唱形式
齐唱
由两人或两人 以上同时演唱 同一曲调的演 唱形式
轮唱
由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声部先后模 仿演唱统一旋律 的演唱形式
合唱
两个声部以上的 歌曲,每个声部 由两人或更多人 演唱的演唱形式
领唱
由一人或数人引领 众人齐唱或合唱的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