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类型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的压力呈多样化,不仅来自自身的成长压力和学习压力,而且也有父母、老师及社会的外部压力。
如果对此处理不当,容易产生情感困惑、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
2010 年《青少年健康人格康人格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健康问题突出,除16.9%的小学生表示每次考试前不会紧张外,其余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1]。
青少年心理健康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很多研究已经发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确实产生影响。
因此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讨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文从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缺陷以及家庭生活环境四个方面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来阐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构成。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在一个充满爱、温暖的、积极地家庭里,利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自我意识等等方面的发展,反之,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家庭关系里,处理好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以及母子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当这三个关系达到平衡时,才能使整个家庭关系和谐的发展,促使家庭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对青少年在人际交往的发展也是起促进作用。
但是,当三者的平衡被打破时,对家庭还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
不健康的父母关系是造成青少年心理不健康因素之一,据研究发现,不健康的父母关系会造成孩子不良的人格特征,甚至心理疾病。
父母在家庭里冲突越频繁,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就越差,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下降。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间的交往以及由此建立的稳定的关系。
它是连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父母关系的桥梁,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其影响更直接、更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体的家庭关系或家庭氛围状况。
有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并具有预测作用,特别影响青少年情感关系、社会性方面等方面的发展[2]。
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及其建议
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及其建议摘要:家庭环境是一个人出生后接触到的一个外部环境,家庭环境的好坏会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家庭环境不仅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提供了精神环境。
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教养人的素质对孩子成长有关键性的影响。
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受遗传、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制约发展,其中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其成长的影响尤为重要。
家庭是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也孩子们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
因此,孩子们在后天心理健康、性格等形成和发展与家庭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然而,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则有起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分开阐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环境环境影响孩子成长身心发展一、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家庭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家庭环境除通常意义上的家庭物质环境外,还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心理环境。
(一)家庭物质环境家庭物质环境是指孩子住房条件、家庭经济情况,也包括孩子经常接触到的人、事、物等。
它们的优劣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1.住房条件的差异体现在居住环境的内部条件是否宽敞、整洁,住房周围环境是否安静、干净等。
住房条件不是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干净、整洁的住房环境有利于形成愉悦的心情,给孩子美感,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相反,如果居住环境肮脏、嘈杂,孩子没有合适的场所休息、学习、娱乐,孩子心理上也容易出现烦躁、松散的情绪。
2.家庭经济情况指家庭中孩子监护人的收入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和家庭之间的收入肯定是存在差异的。
一般情况下,家庭收入较好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休闲娱乐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视野更加开阔、性格也更加乐观。
而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的家庭,其孩子在可能物质上得到满足,也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
青少年家庭环境对比
青少年家庭环境对比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对青少年的成长、性格、行为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类型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
家庭环境一:和睦温馨的家庭和睦温馨的家庭通常指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理解、支持。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之间关系和睦,孩子与父母之间沟通顺畅,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青少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通常会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家庭环境二:冷漠疏离的家庭冷漠疏离的家庭则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和情感交流,父母对孩子冷淡漠视,家庭氛围缺乏温暖。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青少年可能会感到被忽视、无助和失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种家庭环境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其正常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家庭环境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以上两种不同类型的家庭环境可以看出,和睦温馨的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家庭环境下培养出来的青少年通常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而冷漠疏离的家庭则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
除了上述两种极端情况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家庭环境存在。
例如单亲家庭、重男轻女家庭、拥有兄弟姐妹与独生子女等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也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单亲家庭中,孩子可能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在重男轻女家庭中,女孩可能会感受到不公平待遇;而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相处,可能会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存在一定障碍。
综上所述,青少年家庭环境对其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及家长应重视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注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下,青少年才能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深远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深远影响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是人们心灵的港湾,是人们心灵的避风港。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环境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深远影响。
一、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馨、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能够给予青少年安全感和归属感,让他们感到被爱和被尊重,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反,一个冷漠、争吵、暴力的家庭氛围则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使他们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甚至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
二、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也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民主、理解、鼓励和引导等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而专制、溺爱、忽视等消极的家庭教育方式则会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使他们产生自卑、叛逆、孤僻等心理问题。
三、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结构往往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和困扰,使他们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因此,家庭结构的变化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以避免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四、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和困境往往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使他们感到自卑、焦虑和无助。
而富裕家庭的经济优越感则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骄傲、自满和冷漠的态度,从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五、家长素质家长素质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的教育水平、人格特质、情感表达等素质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
家长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如:关注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引导孩子的发展等,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孩子成长的需要。
浅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浅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家庭对每个人来说,是人生起点,生活和休息的港湾。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教导和关爱,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与孩子时常交流沟通,孩子就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孩子健的人格确立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
父母为家庭安宇幸福所付出的努力,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都会在孩子的心□中形成无形的力量,助使其健康幸福成长。
家庭安宇则社会安宇,家庭和谐则社会和谐。
因此,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场所。
但如果家庭结构失调、破裂,家长不良言行的污染,教育不当等都可导致家庭教育缺陷家庭教育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
一、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几种家庭模式1.家庭残缺。
残缺家庭是指家庭出现夫妻双亡或一方亡故、分居、离婚、再婚、在押等情况。
残缺家庭对青少年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他们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温暖和关心,过早地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有的甚至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这一切严重地阻碍了孩子健康成长。
残缺家庭的孩子山于缺少关爱与社会化的教育,很容易在内心世界形成一种暴力倾向,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残缺家庭中的青少年,III 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应有的关心,他们很可能在社会上去寻找朋友的慰藉,于是他们容易成为违法犯罪团伙猎取的对象,受到诱惑与利用。
心情忧郁、精神空虚,很可能沉溺于黃色书刊、淫秽录像以及网络中,其至吸毒、酗酒、性放纵等。
2.问题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习惯于暴力攻击行为,在心理上鲁莽凶暴、易于冲动、控制力差、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
一旦这些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动机,就会发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属于攻击性行为。
如北京昌平区小唐的父母感情不合,整日吵闹甚至大打出手,在这样环境中小唐生活了15年。
2005年9月6日,已经失学在家一段时间的小唐找来儿个同学到家里来玩牌,玩的过程中因谁先出牌与秦某发生争执,小唐一怒之下从案板上操起菜刀,挥刀向秦某砍去。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多元化,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家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会化场所,家庭的环境和氛围对青少年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家庭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通常包括惩罚、表扬、奖赏、引导等等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巨大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越有利于青少年的发展,那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会越好。
如果家庭教育方式采用过激的惩罚方法,或者采用过分迁就的方式,将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重要的家庭环境因素之一。
健康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巨大的影响。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否融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以及家庭中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竞争等不良情况,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是一个家庭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庭难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相反,如果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父母的行为是发挥家庭作用的关键环节。
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的行为可以作为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
父母的言行举止、态度、价值观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的行为不良、言行不一致,很容易糊涂孩子的思路,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总之,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需要在一个和谐、温馨、稳定、富有爱心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通过父母的教育和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在成长中逐步学会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在未来中走得更加稳健、健康和成熟。
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怎样的家庭环境更健康
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怎样的家庭环境更健康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青少年发展积极的品格和良好的价值观,塑造他们的性格和个性,提供安全感和稳定性,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
下面将就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探讨一下怎样的家庭环境才能更健康。
1. 温暖和谐的亲子关系温暖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一个健康家庭环境的基础。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表达对孩子的赞美和肯定。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通过积极的沟通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2. 稳定的家庭结构稳定的家庭结构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石。
家长应该始终保持婚姻稳定和家庭和睦,避免频繁的离异或家庭成员的变动。
稳定的家庭结构能够给予青少年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 积极正面的家庭氛围积极正面的家庭氛围可以培养青少年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面对问题和挑战的积极态度。
家庭成员之间要多关注积极的方面,鼓励青少年发展他们的潜力和兴趣,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4. 公正的家庭规则家庭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手段。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并负责监督和执行。
家庭规则要公正合理,不偏袒某一方,并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
5. 开放包容的家庭沟通家庭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家庭成员之间保持良好关系的关键。
家长应该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倾听和理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家庭成员之间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6. 适度的家庭控制和监督适度的家庭控制和监督有助于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
家长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学习情况、社交圈子和日常行为,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纠正。
但同时也要给予青少年一定的自主权和个人空间。
7. 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应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运动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庭结构类型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而家庭结构类型则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如双亲家庭、单亲家庭、继父母家庭和同性恋家庭,都会对孩子的情感发展、认知能力和社交行为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首先,双亲家庭通常被认为是最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结构类型之一、在双亲家庭中,孩子通常能够得到双亲的关爱和教育,这对于他们的情感发展非常重要。
双亲的支持和关心有助于青少年建立稳定的自尊心和对外界的信任感。
此外,在双亲家庭中,父母通常能够共同分担家庭责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格。
然而,与双亲家庭相比,单亲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在单亲家庭中,通常只有一位父母承担起家庭的全部责任,这对孩子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
单亲家庭的经济压力和时间压力可能会使父母缺乏时间和能力来充分关注和照顾孩子,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感需要的满足和发展。
此外,缺乏一方父母的监督和教育,孩子可能面临更多的行为问题和不良习惯的形成。
但是,研究也表明,单亲家庭中的一些孩子可能表现出更高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因为他们经历了一种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成长环境,这使他们更加独立和坚强。
此外,同性恋家庭也是一个日益普遍的家庭结构类型。
同性恋家庭中的青少年可能面临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和社会偏见。
相比于传统的家庭结构,同性恋家庭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来帮助孩子应对外界的压力和偏见。
然而,研究表明,许多同性恋家庭中的青少年表现出与异性恋家庭相似的情感发展和社会行为。
这表明,关键因素在于家庭中的情感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家庭结构本身。
综上所述,家庭结构类型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双亲家庭通常提供了最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支持和关爱。
然而,单亲家庭、继父母家庭和同性恋家庭等非传统家庭结构也在不同程度上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影响。
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和困难。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
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究其原因,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本文仅从家庭因素方面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而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
如果儿童从小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的学校教育就能顺利地进行;如果儿童在家庭里受到不良的教育,就会使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发生困难,学校久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去矫正他们的错误和缺点。
因此,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它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成败。
在纷繁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
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有生以来所接触和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
家庭对一个人的身心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二,家庭是人们连续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生活环境。
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个人的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
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
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有巨大影响作用,同时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人员的构成及其排列顺序。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疏离感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疏离感是指个体与社会、他人或自我之间出现的不和谐、不亲密或陌生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其功能的发挥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及其机制,对于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疏离感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对青少年疏离感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影响青少年疏离感的因素。
家庭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在满足成员需求、解决问题、应对挑战以及促进成员成长和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家庭功能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情感支持、行为指导和社交机会,从而降低其疏离感。
相反,家庭功能不良则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情感缺失、行为失范和社交障碍等问题,进而增加其疏离感。
在探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时,研究者们发现这种影响并非直接产生,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和中介。
调节因素可能包括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个性特征等。
而中介因素则可能是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满足、自我认知、情绪调节等。
这些调节和中介因素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使得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我们将以家庭功能为核心变量,结合调节和中介因素的分析框架,全面考察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揭示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影响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疏离感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认识,为家庭教育和家庭治疗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其功能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摘要人的教育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
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生影响案例:2009年江苏某市中院共判决未成年罪犯53人,从犯罪时年龄看,低龄化特点鲜明。
犯罪时年龄16岁以下7人,16至18岁46人。
根据上述材料,笔者主要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这个角度作出以下分析:一、家庭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最先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
孩子的社会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
家庭中的各种因素和父母本身的特点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自尊的形成和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是家庭因素中对孩子自尊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它不仅影响孩子自尊发展的水平,而且影响孩子自尊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孩子自尊的发展,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则会阻碍孩子自尊的发展,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家庭的结构也是家庭因素中的重要方面,心理学中一般把家庭结构分为“核心家庭”和“非核心家庭”两种。
“核心家庭”是指由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组成的家庭,“非核心家庭”是指由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孩子三代人甚至四代人组成的家庭,或者是孩子直接由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隔代家庭。
通过研究发现,核心家庭的孩子其自尊发展水平高于非核心家庭的孩子,这可能与两类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不同有关。
非核心家庭比核心家庭在教育子女上有更多的弱点,一般来说,祖辈对孙辈多偏重抚养,而父母对子女则不仅注重抚养,还注重教育,核心家庭更多地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二、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同时也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重要环境。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深远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深远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石,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深远影响。
一、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幸福,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反,一个充满争吵、冷漠、忽视的家庭氛围则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个健全的家庭结构能够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成长支持。
然而,如果家庭结构存在问题,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等,孩子就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进而影响他们的情感和行为。
因此,家庭结构的不健全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三、父母角色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父母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家庭观念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他们就更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反,如果父母缺乏关爱和支持,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不良行为。
四、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会面临物质匮乏、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这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反,富裕家庭的孩子则可能拥有更好的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但是,过度追求物质条件也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和虚荣心,进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依赖性和反抗心理;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忽视型家庭教育方式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
因此,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和自信心,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情感支持和积极的成长体验,有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结构和积极的人格特质。
相反,如果家庭环境存在问题,比如冷漠、矛盾、暴力等,就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充分认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支持: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情感支持。
父母的关怀、理解和支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和自信心,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管理能力。
相反,冷漠、忽视和否定的家庭环境则会给青少年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家庭氛围:家庭的氛围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可以使青少年感到安全、坚定和快乐,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人格特质。
相反,矛盾、冲突和暴力的家庭氛围则会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刺激,导致他们产生消极、抵触和攻击性的心理反应。
三、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种温和、民主和尊重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主性、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和健康的心理结构。
相反,苛刻、专制和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则会抑制青少年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导致他们产生顽固、叛逆和自卑的心理问题。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改善家庭环境,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一、重视情感交流:父母要重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不要冷漠和忽视。
二、营造和睦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避免无谓的争吵和冲突,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浅谈家庭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浅谈家庭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和基础,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有效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顺利社会化的保证,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则是有效的家庭教育的前提。
青少年社会化家庭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一、引言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的不断的选择和构建,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这一过程开始于人的出生,结束于死亡,终其一生都在进行,其中,青少年阶段的社会化对人的影响最为重大,它既是儿童走出家庭逐渐融入社会的开始,又是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化成功与否,将影响青少年的一生。
青少年社会化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它要受到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家庭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环境和人们进行社会化的最基本条件,是人们开始社会化进程的起点和基础。
所以,家庭对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具有最为重要的影响。
家庭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的主要手段是家庭教育,而良好家庭亲子关系又是有效的家庭教育的前提。
本文分析了亲子关系对家庭教育的意义,讨论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二、亲子关系对家庭教育的意义讨论家庭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很容易使人首先想到家庭结构对于青少年的影响。
然而,根据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社会化的研究表明,不同家庭结构分类(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家庭;无工作/单职工/双职工家庭;完整/不完整家庭;核心/主干/联合家庭)下的青少年社会化未见明显差异,即与想象的不同,家庭结构对青少年社会化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家庭往往是通过家庭关系主要是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来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化的。
亲子关系(parent-child relationship),法律上指父母和子女或者继子女之间权利义务的总和,在心理学范畴则侧重于指父母与子女或者继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简述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简述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和情绪的支持:家庭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稳定和安全的环境,父母通过积极的情感交流和关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这种情感支持是孩子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
2.教育和指导:家庭是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的教育方法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技能和人格发展。
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方向。
3.家庭结构和关系:不同的家庭结构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此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4.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影响。
贫困或不稳定的经济状况可能限制孩子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而良好的经济条件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5.家庭氛围:家庭的氛围会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心态和行为习惯,而紧张或冷漠的氛围可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6.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社交方式等都会影响孩子。
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行为习惯。
7.家庭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可以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等方式,帮助孩子巩固学校所学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情感、教育、经济条件、氛围到榜样的作用等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家长应当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保障。
不良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不良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作者:黄晓红来源:《时代青年·视点》2015年第04期;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的教育影响对学生的心理品德、思想行为的养成具有长效性、稳定性。
不良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影响是造成学生心理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对比等方法对不良家庭教育环境影响进行分类,并谈谈如何规避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影响。
不良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的几个方面一是缺陷型家庭环境的影响:缺陷型家庭情况较为复杂多样,是造成学生心理障碍、性格畸形、行为失衡的主要原因,具体为:1、父母外出型家庭。
父母为了生计,过早脱离孩子,外出打工做生意,特别是农村较为普遍。
这一类家庭对学生来讲,家只是栖身之所,并没有温暖感、亲切感。
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放任自流。
使他们小小年纪就掌管家门,处理日常家务和社会事务,才担当大人角色。
这一类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思想行为缺乏管教,心理情感缺乏沟通,易受社会不良影响,独立意识较强,极易养成处事独断专行,我行我素的个性。
2、父母离异型家庭。
这类家庭的孩子感受的父母之爱是不完整的、残缺的。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于愈合的创伤,他们自以为是父母不要自己了,自己成了一个令人讨厌的弃儿。
有些孩子虽然随父母一方到重新组成的家庭生活,但总觉得这个家不属于自己,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形成复杂的心理。
这一类家庭中的孩子一般性情呆痴,胆小怕事,性格倔强,待人冷漠,爱钻牛角,古怪小气。
3、结构复杂型家庭。
因各种原因重新组合的家庭,成员结构复杂,往往存在很多家庭矛盾和冲突,甚至家庭暴力,而孩子往往成为家庭矛盾的焦点。
父母对孩子关心不够,处事不公,教育推诿,甚至有的采取两种极端,宽严失度,要求不一。
深度分析:家庭结构对孩子的影响
深度分析:家庭结构对孩子的影响家庭结构对孩子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模式的多样化,人们对于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成长和发展造成的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文将对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传统家庭结构与孩子的影响传统家庭结构通常由父母和双亲组成,而这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传统家庭结构可以提供稳定的环境,有助于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
父母之间的稳定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尊心,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角色模型,培养了良好的价值观和社交行为。
单亲家庭结构与孩子的影响单亲家庭结构是指只有一个父母或监护人独自带养孩子的情况。
相比于传统家庭结构,单亲家庭结构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结构的孩子更容易面临经济困难和社会压力,可能会出现行为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单亲家庭结构的孩子都会受到负面影响,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仍然能够健康成长。
同性伴侣家庭结构与孩子的影响随着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同性伴侣家庭结构在社会中的存在越来越多。
研究表明,同性伴侣家庭结构的孩子在心理健康和社交行为方面与传统家庭结构的孩子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父母之间的稳定关系以及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
总结家庭结构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传统家庭结构通常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单亲家庭结构可能对孩子带来一些挑战。
然而,同性伴侣家庭结构和传统家庭结构在孩子的发展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关键在于提供一个稳定、爱与关怀充满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1. 王毅,《家庭结构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研究》,2019年。
2. 李明,《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发展的影响》,2020年。
3. 张丽,《同性伴侣家庭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研究》,2021年。
青少年家庭环境特点分析
青少年家庭环境特点分析1. 家庭结构多样化青少年家庭环境的第一个特点是家庭结构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逐渐演变为更加多元化的形式。
除了传统的父母子女结构外,还出现了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继父母家庭等多种形式。
这种多样化的家庭结构给青少年带来了更广泛的生活体验,也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2. 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家庭氛围是青少年家庭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反,若家庭氛围紧张冷漠,缺乏沟通和理解,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3. 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方式对他们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严厉型、民主型、放任型等各种类型。
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性格养成、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因此,家长在选择教育方式时需要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家庭经济状况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而经济困难的家庭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空间,甚至影响到他们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因此,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家庭和困难青少年的帮助与支持,让每个青少年都有平等的成长机会。
5. 家庭文化传承与创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家庭文化传承既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包括对现代文化的接纳与创新。
一个具有积极向上文化氛围的家庭可以激发青少年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青少年家庭环境是他们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并分析不同类型家庭环境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供相应支持与帮助。
家庭结构类型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家庭结构类型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叶兆琴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系家庭是青少年出生的摇篮,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最主要的场所,家庭结构类型决定了家庭职能、家庭环境的各异,制约着家庭观念的变化。
不同家庭结构的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长久和深远的。
深入分析各类家庭结构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社会学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由家庭成员构成。
在家庭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特定的角色和功能,他们彼此依赖、互相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而家庭的变化会对每个家庭成员发生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出生的摇篮,是其人生的奠基石;家庭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家庭结构是家庭的构成,但是这种构成不是指家庭的经济、职业、文化的构成。
而是特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关联的联系模式。
家庭结构是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既包括代际结构,也包括人口结构,并且是二者组合起来的统一形成。
根据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划分,我国的家庭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四种: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单亲家庭,其中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流,单亲家庭数量有所增加,联合家庭的数量有所减少.主干家庭是由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
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及未结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是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代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或两对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是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家庭。
单亲家庭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组成的生活联合体。
个性或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它包括个人的气质、性格、体貌特征、智力和创造性,与人交往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动机、志向、兴趣、信念和人生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结构类型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叶兆琴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系家庭是青少年出生的摇篮,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最主要的场所,家庭结构类型决定了家庭职能、家庭环境的各异,制约着家庭观念的变化。
不同家庭结构的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长久和深远的。
深入分析各类家庭结构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社会学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由家庭成员构成。
在家庭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特定的角色和功能,他们彼此依赖、互相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而家庭的变化会对每个家庭成员发生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出生的摇篮,是其人生的奠基石;家庭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
家庭结构是家庭的构成,但是这种构成不是指家庭的经济、职业、文化的构成。
而是特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关联的联系模式。
家庭结构是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既包括代际结构,也包括人口结构,并且是二者组合起来的统一形成。
根据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划分,我国的家庭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四种: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单亲家庭,其中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流,单亲家庭数量有所增加,联合家庭的数量有所减少。
主干家庭是由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
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及未结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是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代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或两对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是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家庭。
单亲家庭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组成的生活联合体。
个性或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它包括个人的气质、性格、体貌特征、智力和创造性,与人交往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动机、志向、兴趣、信念和人生观。
此外,个性还包括自我意识。
家庭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重要基地,家庭结构、父母的教养模式和家庭的物理环境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个性产生这样和那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又互相交错、互相制约的。
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理论的八个发展阶段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深入分析各因素对青少年成长的深刻影响。
本次农村家庭结构类型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社会调查,以调查研究为主要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手段收集资料,选取重庆市荣昌县峰高镇峰高中学的八年级一班的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本次农村社会调查实践,进行描述性研究。
峰高中学是峰高镇的中心学校,其地方以简单的农业为主,学校学生也是基本是当地的农村户口,符合农村调查实践的要求。
峰高中学的学生数量大,其家庭结构类型比较齐全,便于集中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50份问卷,收回50份问卷,有效问卷49份。
调查程序为:选题——查看文献——设计维度指数表——设计调查问卷——发放、回收问卷——问卷统计——撰写总结报告。
50位学生中,有62%的学生家庭结构类型为主干家庭;22%的学生家庭结构类型为核心家庭;14%的学生家庭结构为联合家庭;只有1位学生是处于单亲家庭结构类型。
由于单亲家庭结构类型的数量份额太少,无法进行科学的统计和比较,于是不具有调查参考价值。
从问卷的填答结果中,发现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这两种家庭结构类型中,留守青少年所占比例较大,其中31户主干家庭中有27户家庭的青少年为留守青少年,占87%;7户联合家庭中有5户家庭的青少年为留守青少年,占63%。
主干家庭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和子女组成,特点是结构复杂、人口多。
在我国最为典型的是“五口之家”。
本次调查中,主干家庭占有绝大多数,有31户,占62%,并且在这31户主干家庭中,有27户,87%的青少年为留守青少年,这是农村主干家庭的特点。
主干家庭里,祖父母可以协助父母照顾、管理、教育第三代,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爱和更充分的教育,生活上的照顾和日常的管理也比较周到。
老年人对孩子的照料更有经验,老年人一般也比较耐心、细心,能较细致地体察孩子的心情。
在调查中,有84%的青少年能个人自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是因为这些青少年主要是留守青少年,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在家只有祖辈照顾,这种农村隔代生活模式,使得农村青少年更早的进入家庭角色,负责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务,而使得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主干家庭对青少年的兴趣爱好的影响比较小,也是由于隔代生活的原因,老辈的思想观念落后老套,不能赶上新时代的潮流,再加上青少年趋于成年,在学校和其它社交圈里能够接触到各种新颖时尚的观念,于是其兴趣爱好多与自己和朋友有关。
同样的原因,青少年的朋友多是同学校友,或其它情趣相投的朋友,其人际交往受家庭的影响很小。
由于农村主干家庭中,祖辈的文化水平偏低,多数处于小学甚至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加之父母不在身边,学习方面,青少年无法接受家庭教育,只能是祖辈的督促,比如提醒做作业等,无法提供学习指导和正确的家庭教育,青少年的学习自觉性不高。
在个性和人格方面,由于在农村这个大的环境氛围内,大多数家庭都是从事农业,所以青少年对父母的职业的骄傲程度趋于一致,家庭对其自尊心的影响不突出。
由于长期没有父母在身边,有一定的孤独感,并且处事的独立性很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环境,其生存能力很强。
在挫败时,重新站起来需要较长时间,艰苦奋斗精神的能力不够强。
在主干家庭中,由于祖辈的年龄大,并且教育抚养方式落后,与青少年的代沟较大,于是青少年常常有叛逆心理,不服从祖辈的管理,再加之祖辈有心无力的管理能力,对青少年的自律能力的养成不利;并且祖辈的溺爱,使得青少年的个性有相当的缺陷,不懂得节省和关心他人。
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特点是人口少、辈分少;多集中于我国的城市地区。
本次调查中,有11户为核心家庭,占22%。
这种核心家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密切,但是农村有其独有的特色,农村的父母有一部分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兼照顾子女,于是农村的青少年更为早熟懂事,帮助做农活干家务,其生活的良好习惯自觉养成。
由于父母子女关系密切,父母从事的活动几乎都会带着子女一并参加,并且父母的年龄较祖辈小,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于是更容易影响青少年的兴趣爱好。
青少年的年龄较之儿童要大很多,并且心理更为成熟,对新事物的欲望更为强烈,于是其社交多与同龄人有关,家庭的影响较小。
核心家庭中,父母的文化水平主要处于中学水平,对青少年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帮助,能够有效的指导孩子的学习,并且能够找到一种符合孩子特质的正确教育模式,于是,家庭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较大。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的程度水平越高,子女的自尊水平也越高。
在我国现代的核心家庭中的父母,尤其是城市中的核心家庭中的父母素质较高,更容易接受先进的教育方式、实行较为开明的教养方式。
因而,当今的核心家庭结构有利于青少年自尊心的发展。
在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和社会适应方面,该家庭类型的青少年更为突出,他们在父母那里能够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方式,在挫败时,由于有父母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也能够较快的站起来,其艰苦奋斗的能力更为强烈。
但是,核心家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心密切,于是处于半成熟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父母习惯的影响,在语言和行为方面经常模仿父母,也学得了出口成脏和一些不好的行为端止。
农村的娱乐方式主要是麻将纸牌,父母在闲暇时候多从事这些活动,青少年多与电视为伴,也具有一定的孤独感,使得青少年性格有些孤僻。
联合家庭是由祖父母和弟兄姐妹婚后的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特点是结构十分复杂、人口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中。
本次调查中,有7户联合家庭,占14%,并且有5名学生为留守青少年,占63%。
此次调查当中,联合家庭中留守青少年的现象也是一特点,这种联合家庭,主要是婶婶在家照看其他的小孩,形成了孩子多,家长少的局面。
由于家庭成员的复杂,还有“不是的孩子,不好强权”的心理,于是,留守青少年在生活方面习惯不是很好,大多家务都由监管人完成。
由于监管人与青少年的关系不密切,在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方面,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较小,青少年多是与同龄人接触,其兴趣和交往都与朋友有关,或是通过电视接受新事物。
监管人的精力有限,不能将全部孩子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并且主要精力放在年龄小的儿童上,于是,学习方面,青少年的自觉性很高;在这种家庭中,青少年的数量多,容易产生竞争状态,这也刺激青少年积极学习。
个性人格方面,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并且有寄人篱下的孤寂感,自尊心受到伤害。
在独立、艰苦奋斗、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青少年所受挫折多,经历得多,于是这种家庭更有利益青少年良好个性人格的形成。
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之处,许多儿童过多地沉浸在自己的“家族圈”中,而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
出现社会适应能力差的现象,在家里活泼、调皮。
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沉默寡言、害羞、腼腆、不合群、孤独。
4.在儿孙满堂的家庭中,祖父母往往出现偏爱某个儿孙的现象,从而又容易引起其他儿孙的妒忌、被忽视心理,久而久之往往会导致儿童报复的心理。
单亲家庭的资料不足,无法进行描述,现摘录《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一文中,对单亲家庭的描述,以备今后对家庭类型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进行更深研究。
单亲家庭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组成的生活联合体,特点是家庭结构简单、家庭成员少。
近年来由于独生自女的普遍,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的价值观念急剧变化,家庭机构也随着发生变化,表现在单亲家庭不断出现,家庭结构的稳定正在动摇,再婚率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是家庭的解体与重构。
家庭的变化,父母的离异,首当其中使儿童的心理受到伤害,家庭的破裂使儿童赖以生存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家庭给予儿童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一下子消失,随之而去的是失去父母,甚至失去双亲的痛苦,孩子成了父母争夺的对象等。
这些都给孩子心灵以极大的创伤,使孩子容易成变态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他们爱亲生父母,很难与继父母相处,因此,他们或结伙离家出走,或宁可流浪街头。
这都严重阻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成长,走向犯罪的深渊。
在单亲家庭中家长往往采用放任自流、不过问的教养态度。
在这种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同时也直接影响其学习。
调查证明:父母离异的孩子有90%以上成绩较差,从而又容易形成儿童的自卑心理,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儿童在智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情绪障碍、自我控制和问题行为等方面,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董奇等,1994;林崇德,1992;)离婚父母因受种种压力(如经济、家务、社会舆论、自我概念)而显得紧张、焦虑、孤独,对儿童显得易怒、缺乏关心和耐心,影响亲子关系和正常教育;儿童感到自尊心受到蹂躏或内疚,影响学习活动,害怕与同伴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