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与中国城市的家庭结构
中国现代家庭的变化趋势
中国现代家庭的变化趋势
1. 小家庭化:由于城市化、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小家庭模式,即只有父母和1-2个子女。
2. 家庭结构多样性:除了传统的核心家庭,现代家庭的结构越来越多元化,例如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非婚家庭等等。
3. 女性地位提高:随着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认可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参与到社会各个领域中,从而导致家庭角色的转化和变化。
4. 价值观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在逐渐变得多元化。
许多现代家庭崇尚自由、平等、开放、多元的理念,这也带来了家庭观念和家庭管理方式的变化。
5. 子女教育重视:现代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父母们开始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上,也让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6. 生活方式变化: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变化。
由于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加入到工作、学习等各种社会活动中,家庭生活日程也越来越紧张。
因此,现代家庭更注重生活的便利性、高效性和舒适性,同时也更加注重健康和环保。
中国家庭结构变化趋势
中国家庭结构变化趋势在中国的家庭结构中,传统的多代同堂居住方式逐渐转变为核心家庭结构,但这种变化并非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开始迁徙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这导致许多人离开农村,到城市独自生活或与配偶一起生活,形成了核心家庭结构。
城市生活的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双职工家庭逐渐增多,也加速了多代同堂居住方式的消失。
其次,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也与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有关。
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孝道,多代同堂居住被视为一种传统的家庭观念。
然而,随着新一代人的成长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发展。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立居住,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此外,儿女的教育和婚姻观念的变化也促使了家庭结构的转变。
传统的中国家庭注重男孩子的教育和婚姻,认为男人应该养家糊口,女人应该依附于家庭。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的意识的兴起,女性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婚姻自由,不再仅仅以婚姻和家庭为中心。
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婚、少生或不生育,也促使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然而,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核心家庭的增多,老年人的照顾问题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由于年轻一代人的工作压力大,无法全职照顾老人,养老院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养老服务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另一方面,多代同堂居住方式的减少,导致家庭关系的疏远和孤独感的增加。
很多老人孤独寂寞,缺乏陪伴和照顾。
因此,中国社会需要在家庭结构变化的同时,加强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提供更好的照顾老人的条件和机构。
同时,也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培养更加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的家庭价值观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家庭结构变化的同时,更好地解决家庭问题,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中国的家庭结构与家庭价值观
中国的家庭结构与家庭价值观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家庭结构与家庭价值观。
不同的地域、民族、宗教和历史因素都对中国家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的家庭现状和变迁。
一、家庭结构1.传统的大家庭结构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以大家庭为主,由祖父母、父母、儿女等多代人共同居住。
大家庭的特点是人数众多、居住相对拥挤,但也有着亲情、互助和尊老敬老的传统价值观。
大家庭的形成往往是为了应对社会经济需求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挑战。
2.小家庭结构的兴起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大家庭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
小家庭结构的兴起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可以给予个人更多的空间和独立性。
小家庭通常只包括父母和子女,因此有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可以集中在核心家庭成员之间。
3.单亲家庭和非传统家庭结构同时,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也逐渐增加。
单亲家庭通常是由一个单身父亲或母亲独自抚养子女,他们承担了双职工、教育和抚养责任。
此外,随着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进展,非传统家庭结构如同性伴侣家庭也开始出现。
二、家庭价值观1.亲情和孝道在中国,亲情和孝道一直被视为核心家庭价值观。
亲情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亲属关系,强调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牵挂与关爱。
孝道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观念,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关心和照顾。
2.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国家庭非常重视教育,家长普遍认为教育是为子女提供更好未来的途径。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家庭会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同时,中国家庭也强调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重视知识技能和品德素养的培养。
3.婚姻与家庭责任婚姻和家庭责任在中国的家庭价值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婚姻被看作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夫妻应该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传统上,妻子在家庭中负责照顾家务和照顾子女,而丈夫则负责外出工作养家。
4.社会和谐与和睦中国文化强调社会和谐与和睦,这也体现在家庭价值观中。
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的合适标准
国际标准对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合适标准的借鉴意义
国际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均住房面积标准不同,如美国、日本、欧洲等
借鉴意义:了解国际标准,可以为中国制定合适的人均住房面积标准提供参考
比较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均住房面积标准,可以了解中国在人均住房面积方 面的优势和不足
●
福州:人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
当前人均住房面积存在的问题
住房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住房 存在质量问题,影响居住体验
房价过高:房价过高导致部 分居民难以购买住房
地区差异大:不同地区人均 住房面积存在较大差异
住房分配不均:部分居民拥有 多套住房,而部分居民无房可
住
Part Two 确定人均住房面积合适
标准的因素
●
长沙: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
●
郑州:人均住房面积29平方米
●
青岛: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
●
沈阳:人均住房面积32平方米
●
长春: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
●
哈尔滨:人均住房面积34平方米
●
石家庄: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
●
济南: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
●
合肥:人均住房面积37平方米
●
南昌: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
社会因素:考虑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如教育、医疗、交通等,确保居民能够 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Part Five 保障人均住房面积合适
标准的措施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
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确保土地资 源的合理利用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土 地资源的浪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国人口结构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中国人口结构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口年龄分布、城市化以及亲子关系的变化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人口结构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一、人口年龄分布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传统的“倒金字塔”型的结构逐渐发生了转变,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
这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需求的增加也带动了养老地产的需求。
老年人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更多的选择购买适老化的住房或者加入养老社区。
这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
其次,年轻人群体的购房需求也在增加。
由于婚龄推迟、独生子女政策等因素影响,年轻人首次置业的年龄逐渐推迟。
这导致了年轻购房者对房屋品质和配套设施的要求更高,房地产开发商需要根据这一变化调整产品结构与销售策略,提供更适合年轻人需求的住房。
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在推进,人口流动和城市扩张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住房的需求。
随着更多人口涌入城市,对住房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特别是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现象较为突出,房价上涨较快。
这为投资房地产带来较高的回报率,同时也使得购房压力增加。
其次,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使得一些三四线城市和小城镇的房地产市场面临潜在的风险。
这些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商需要寻求创新和差异化发展策略,如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基础设施等,增加人口吸引力,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亲子关系的变化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亲子关系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影响。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下,父母一般会将财产传给子女,从而造成富二代的崛起。
首先,富二代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较高。
这些年轻人通常家庭条件优越,对于投资房地产有较高的购买力和兴趣。
他们不仅对自住房有需求,还愿意购买投资属性的房产。
当代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与影响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与影响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家庭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家庭结构中,爷爷奶奶、父母、子女同住一起,三代同堂是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
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开始向城市迁移,小家庭的形态开始逐渐出现,单亲家庭和空巢家庭也开始增多。
本文将分析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于社会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1.小家庭的增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小家庭这种形态越来越普遍。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是这种趋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传统家庭中,家族观念非常强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但在小家庭中,由于家庭成员少,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往往比较少,理解关系也比较单纯。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家庭结构也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2.单亲家庭的出现随着离婚率的增加,单亲家庭也开始在社会中出现。
单亲家庭一般由一方父母和子女组成,家庭责任的负担更加重。
在这种家庭中,由于只有一方父母,可以想象家庭独立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的困难。
3.空巢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一般是指老年人子女离开家庭后的家庭结构。
因为人们对于生活水平和人生观等各种因素选择离家去城市等原因,老年人常常是孤独的。
因此,这种家庭结构一般在老年人中较为普遍出现。
同时,空巢家庭也往往缺乏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心理上的困扰和孤独感。
二、家庭结构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1.人口结构的改变随着家庭结构变化的发生,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单身、单亲、小家庭等家庭结构的出现,使得人口的年龄结构不断变化。
同时,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推进,也加速了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这也导致了人口的发展漏洞和问题。
2.社会关系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变化,也直接给社会关系带来了影响。
像以前那种大家庭式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协助和互助关系比较紧密,而现在的小家庭和单亲家庭等形态,则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另外,由于城市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交网络也发生了变化,个人价值的提升,也导致了人们更加独立和对社会的依赖性更小。
我国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
我国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引言城乡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其功能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和相似之处。
本文将探讨我国城乡家庭的功能异同,旨在了解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1. 家庭结构在城市和农村社区,家庭结构存在一些差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家庭结构•多代同堂生活比较常见,爷爷奶奶、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比较频繁,关系较为亲密。
城市家庭结构•小三口家庭居多,即父母和子女组成一个独立的小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比较疏离,关系相对疏远。
2. 家庭经济功能城乡家庭在经济功能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包括:农村家庭经济功能•农村家庭往往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
•家庭成员之间通常合作耕种土地,共同劳动。
•家庭经济相对自给自足,与社会联系相对较少。
城市家庭经济功能•城市家庭往往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家庭成员之间通常不需要合作劳动,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职业。
•家庭经济相对依赖市场,与社会联系相对较多。
3. 家庭教育功能城乡家庭在教育功能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农村家庭教育功能•农村家庭注重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强调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家庭成员之间教育观念较为传统,尊重长辈权威。
城市家庭教育功能•城市家庭注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强调个体能力的发展。
•家庭成员之间教育观念较为开放,尊重个体需求。
4. 社会关系功能城乡家庭在社会关系功能上也有一些差异,具体表现如下:农村家庭社会关系功能•农村家庭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社会关系网,互助合作较为普遍。
•家庭成员通常与周围村民有较多的交往和互动。
城市家庭社会关系功能•城市家庭之间社会关系较为疏离,互助合作较少。
•家庭成员更多地与工作单位、社会团体等有联系和交往。
总结我国城乡家庭的功能存在一些异同。
在家庭结构、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关系功能上,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我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
中国人家底有多厚 中国人的家是什么
中国人家底有多厚中国人的家是什么房子是中国人最值钱的家当此次调查的家庭财产主要包括,家庭金融资产、房产、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和家庭经营资产。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最值钱的家当由改革开放初的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转变为房产和金融资产。
房产成为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中最值钱的家当。
城市居民家庭现有房产价值(含装修)户均为10.94万元,占家庭财产的47.9%,将近家庭总资产的一半。
住房制度改革使居民住房迅速转化为家庭财产,一部分人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了价值较高的原属于国家或集体的住房,在国家让利的前提下使个人在财产总量上增加了最有分量的一部分。
截至6月底,中国城市居民户均家庭财产为22.83万元,大城市居民户均财产为27.74万元,将近小城市家庭财产的2倍。
这主要是因为大小城市间房产价值的差异,大城市的房产要比小城市更有价值,使得大城市居民家庭财产价值远远高于小城市。
金融资产成为仅次于房产的第二大家庭财产,户均为7.98万元,占家庭财产的34.9%。
城市家庭的金融资产主要由人民币和外币两部分组成。
城市家庭户均人民币资产为7.37万元人民币,占金融资产的92.4%,这其中储蓄存款又以绝对优势排在了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首位,户均5.12万元,占人民币金融资产的69.4%,其次是股票(A股)和国库券。
城市居民金融资产出现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户均金融资产最多的20%家庭,拥有大约66.4%的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
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水涨船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已从十几年前的“十元级”、“百元级”、“千元级”上升到近几年的“万元级”、“十万元级”,消费品的档次越来越高,消费周期越来越短,折旧越来越快。
耐用消费品(主要指非经营性家用汽车和购买原值500元以上,产品寿命一年半以上的消费品)在家庭财产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只占家庭财产的5%左右,户均拥有耐用消费品现值户均为1.15万元。
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性质实现了重大跨越,由先前仅仅拥有生活资料转变为不仅拥有生活资料,而且还拥有生产资料。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间,家庭结构和家庭角色有何不同?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间,家庭结构和家庭角色有何不同?随着时代变迁,家庭结构和家庭角色已经逐渐从传统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形式。
然而,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家庭结构和家庭角色的变化却存在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以下是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间,家庭结构和家庭角色的不同之处:一、家庭结构1.中国中国的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通常由父母和子女组成。
传统上,中国的家庭结构更注重祖孙三代同堂,即爷爷奶奶、父母和孙子孙女住在一起。
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采取了核心家庭的形式,在大城市中已经成为主流。
另外,伴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和空巢家庭也出现在中国社会中。
2.美国美国的家庭结构具有多样性。
除了核心家庭外,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绞杀家庭、传统家庭等形式也很常见。
传统家庭结构通常由父母和子女组成,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的家庭形式也正在兴起。
例如,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正在选择独立生活和跨国家庭,充满挑战和冒险。
3.日本日本的家庭结构通常以核心家庭为主,由夫妻和子女组成。
不过,随着年轻人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态度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日本人选择单身和独立生活,而非传统模式。
二、家庭角色1.中国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男性通常被视为“家庭的顶梁柱”,负责家庭经济和子女教育的责任。
同时,女性则承担着“内聚”和“温习”家庭角色,负责照顾家庭和子女。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她们也感到有必要为家庭的生活和经济贡献更多的力量。
2.美国在美国的家庭中,男性和女性的角色没有明确的划分。
通常,男性和女性都承担着共同的责任,包括照顾孩子、赚钱和维护家庭生活。
不过,在一些传统家庭中,男性被视为家庭主要的经济支柱和领袖,而女性则主要负责照顾家庭和孩子。
3.日本在日本的家庭中,男性通常被视为家庭的经济支柱,而女性则负责家庭和子女的照顾。
不过,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也在外工作和赚钱,形成了“多工族”的现象。
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庭关系状况调研
职业经理人入职前的工作计划(9篇)职业经理人入职前的工作计划【篇1】第一阶段熟悉了解(为期一个月)1.了解公司战略目标﹐部门工作目标及公司高层对本部门的要求(包括对本岗位的期望值)。
2.熟悉公司环境(特别是员工住宿方面﹐员工的日子好过领导的日子才能好过。
)3.认识各部门主要管理人员及工作相关同事。
4.安排时间与各模块负责人员沟通了解其工作的开展情况(注意运用友善的方式)。
5.了解和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人力盘点及查看年度人力规划)。
A)各项人事事务的办理流程。
B)人才引进及普通职位招聘渠道的建立情况。
C)用人留人政策及具体做法。
D)教育培训系统的建立及实施状况。
E)人力资源基础及增值建设情况(薪酬﹑绩效﹑员工关系)。
F)各项规章制度的实用性和落实情况。
G)企业文化建设及宣传情况。
注意﹕一个“空降兵”进入新企业,最常见做法也都是设法尽快取得业绩,以便得到雇主的肯定。
这也是合乎常理的。
毕竞每企业都它固有的企业文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有缺陷是必然的,要进入工作状态,其次,再慢慢的改变现状,或许,你认为不规范的,恰恰是适合企业的因为中国的特色太多了。
先了解需求,寻找不足与缺陷,再择之以立。
我个人认为让自己尽快融入该文化中并得到同事的认可与支持更为重要。
永远不要忘记“HR”是服务性部门,要想在这个企业存活下来,就得让人家感觉到你是在协助服务他们的人/部门。
所以在取得必要的资讯后,在工作开展中,不要一味地站在部门角度去开展工作,而是结合需求有选择地步步进入。
记住,更不要否认前任所做的一切,多肯定,再完善。
了解每个人的品性﹐特别是老板,老板之所以能做老板,他的很多见解自然能高远,有时我们自己只能看到问题点,看不到问题的复杂背景。
记住,背景非常的重要。
第二阶段诊断和分析(为期一个月)1.对第一阶段掌握情况进行整理并分类诊断分析。
2.评估各模块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存在不足的具体情况)。
3.找出关键急需改善的“制约环节”与当时人沟通﹐征求他人意见再结合自身观点拟定“改善实施方案”。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模式——以上海、浙江、福建的调查为例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模式——以上海、浙江、福建的调查为例杨舸【摘要】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本文从社会转型出发构建的研究框架将影响因素归纳为思想观念和生命历程,思想观念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互相制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代际居住模式.本文利用“家庭动态调查”数据,构建序次Logistic模型,分析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思想观念转变对当前中国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安排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正发生显著变化:核心家庭比例下降;直系家庭、单人家庭、空巢家庭比例提升.从代际居住模式来看,传统性使得父母依然倾向于跟儿子居住,但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变远;现代性(都市化生活和受更高教育)又使得父母与子女的居住距离远离;父代和子代的需求使得不同生命阶段的代际居住距离缩小.总体来说,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模式的变迁使得家庭功能减少,家庭养老正因此面临着危机.【期刊名称】《人口学刊》【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13页(P5-17)【关键词】家庭结构;居住模式;社会转型【作者】杨舸【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4.24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社会转型,社会由传统向现代、从农业向工业、从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变迁和发展。
社会转型本身就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由此也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等的深刻变化。
家庭的规模、结构和居住方式随之发生转变,可能会削弱传统的抚育、赡养等家庭功能。
学者们多利用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研究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研究表明,我国家庭户规模正显著缩小,1990年之前是由于生育子女数量的下降,1990年之后则更多由于迁移流动及生活方式变化使得主干家庭变少。
[1]近十年的数据表明,核心家庭是家庭形式的主导,但比例下降;夫妇家庭、隔代家庭比例增幅较大;单人户比例显著上升;直系家庭比例相对稳定,略有增加;主干家庭比例下降,联合家庭近于消失。
我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趋势
我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趋势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趋势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断变化而来的。
在传统社会中,中国的家庭结构以多代同堂为主,祖父母、父母、儿女、孙子孙女共同居住在一起,一家人相互关爱、互相依存。
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独立生活,城市的高压工作也让人们的核心家庭变得越来越小。
这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趋势。
首先,中国的儿童家庭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儿童家庭结构逐渐朝向核心家庭转变,即父母与小孩的家庭成员数量逐渐变少。
现代城市中,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
他们习惯于将自己放在首位,追求自己的利益,缺乏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也缺少与祖辈相处的机会。
其次,中国老年人家庭现状。
在中国,老年人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上,中国老年人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生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也慢慢变得越来越少了。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中老年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以核心家庭为单位生活。
再次,中国婚姻家庭现状。
现在,在中国的城市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或者不婚。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城市经济发展、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以及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有关。
与此同时,离婚率也在不断上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个人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离婚成为了一种正常的选择。
最后,中国家庭结构变迁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从以前的多代同堂到现在的核心家庭,对于保持家庭和谐以及世代传承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家庭结构的变迁也对社会文化、社会道德、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家庭的作用也位于不断调整之中。
总之,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趋势是个复杂的社会历史问题。
如何适应这种变迁、创新家庭理念,以及如何为新时代的家庭结构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保障,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家庭结构的趋势
中国家庭结构的趋势
中国家庭结构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核心家庭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呈现为核心家庭结构,即父母与子女构成的小型家庭。
这主要受到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的影响。
独生子女政策也是导致核心家庭化趋势的因素之一。
2.空巢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子女独立后独自生活,形成了空巢家庭。
这主要与人们对独立生活的追求、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子女对工作和生活的安排等因素有关。
3.小家庭化: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年轻一代婚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干脆不要孩子,形成小家庭。
这主要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与经济压力和教育资源有关。
4.多代同堂的回归:尽管核心家庭化和空巢化趋势明显,但部分家庭仍然保持着多代同堂的方式生活。
这主要是因为家族价值观念的传承、老人对子孙的照顾和更多的社会支持。
总体来说,中国家庭结构的趋势是从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核心家庭化和空巢化程度增加。
然而,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中,家庭结构的差异还是很大的,这取决于
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住房分化:市场、再分配还是家庭结构?——基于广东、北京及上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1 2 7 6户,其 中北京、上海及广东 的样本量分别是 3 9 1 户 、5 9 4户及 2 9 1 户。 本文选取住房套数作为居 民住 房分化 的重要指标 ,结 合 “ 现居住 房产权状况 ”及 “ 别 处是 否拥有产权房”将 住户分成三类 : 无 产权户 、一 套房户及二套房户 。二套房户指家庭有 二套以上 产权房 。三个地区 的住房套数分布状况见图 1 ,总体 样本 中 , 无 产权户 、一 套房户及二套 房户分
一
、
观 点 与 问 题
再分配经济体制下 ,生产者与消费者缺乏直接联系 ,经济剩余是先 提交给 国家 ,而后 再进行 统一分配 。在这种情 况下 ,政府 按照 权利关 系分 配各 种资源 , 行 政级别 、政治 忠诚 ( 党 员身 份 )及工龄是影响资源 ( 住房 )分配的重要因素 , 人力资本 是以 “ 非市场 贸易” 的形 式与生产 资料相结合 ,结果人力资本产权残缺不全。 市场经济体制下 ,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 见面 ,资 源掌握在私人而非国家手中 ,结果导致资源 ( 住 房)分配与权力没有必然联系 ,而是取决于私人 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讨价还价的能力即市场能力 ,市场能力越 强则在资源 ( 住房 )的分配中便有优 势 。市场能力可简单地认为是个体的 自致性能力 ,如人力资本、工资收入 等。 简言之 ,再分配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源分配和调拨方式上有本质不 同:前 者遵循权 力逻 辑 ,后者则 遵循 市场逻辑。那 么 ,我国从再分 配向市场转 型 ,是否会 导致社会分层与 不平 等 秩序的变迁?市场转 型理论及 其支持者认为 ,市场化改 革的结果 自然 是按市场规 律分配住房 , 以往的再分配规则 将逐渐受到侵蚀 并最终瓦解 。 “ 权力维续论 ” 、“ 权 力衍生论” 及其支 持者 却认 为 ,由于单位 制的继续存在 ,住房的再分 配逻 辑将不会彻底 消失 ,住房市场具有 明显的 ( 制 度)嵌入 性,结果导致住房分配秩序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 这些争议性观点引发本文对 两个问题 的思考 :第 一 ,转 型期 我 国城市住 房分配 的逻辑 是什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的案例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的案例
中国家庭结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以下是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的一些案例:
1. 传统家庭结构的转变:在过去,中国的家庭结构以多代同堂为主,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组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立居住或者核心家庭结构,只有父母和子女居住在一起。
2. 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多年,导致了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影响了家庭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3. 老龄化的挑战:由于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养老的挑战。
传统上,子女会负责照顾年迈的父母,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子女离家工作或迁往他处,许多老人需要依赖社会福利和养老院等机构。
4. 婚姻观念的变化:婚姻观念的变化也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不婚或离婚,这也导致了单亲家庭、混合家庭和再婚家庭的增加。
5. 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对家庭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家庭成员可以更方便地保持联系和交流,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疏远和沟通不畅。
以上是一些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的案例,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经
济发展、政策变化和文化观念的演变。
这些变化不仅对个人和家庭产生了影响,也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发展趋势探析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发展趋势探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不再是现代社会中的唯一家庭形式,新的家庭模式在不断涌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发展趋势以及其中的一些问题。
一、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在过去,中国家庭结构以“三合一”为主要形式,即父母与子女住在一起,这种家庭结构称为“大家庭”。
而现在,由于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经济条件不断提高、城市化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分居或分家。
结构更为简单,只有父母和子女,也有老人和未婚子女的“二合一”家庭。
这种家庭结构更为灵活,家庭成员之间相对独立,互相照顾也不再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年轻人选择独自生活,这又引发了共享住房、组屋、租房等多种生活形式,这些家庭结构往往被称为“小家庭”。
二、家庭角色分工的变化随着女性的逐渐解放,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明确的男女分工也在发生变化。
女性开始参与到工作中,女性的职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她们的角色不再只是在家里料理家务和照顾孩子,而是开始平等地与男性分担起家庭和工作的重担。
而在一些传统的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仍然明确。
然而,在随着改革的进行,这种分工模式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部分家庭中,男女也开始逐渐合作,乃至发生了交换角色的现象。
母亲出去工作,父亲在家带孩子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了。
三、家庭关系和价值观的变化随着传统观念的被打破,许多文化习惯已经被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多元化文化所深深影响。
这种影响还体现在中国家庭结构中的关系和价值观中。
家庭关系逐渐趋于自由化、多元化,思想观念逐渐开放,家庭成员之间交往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人们不再强制要求孩子长大后必须留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相反,更多人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在自己喜欢的城市中生活和工作。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庭成员的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家庭关系更加注重互相尊重和包容。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方式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方式的差异是什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发展和交流越来越频繁。
随着社会变迁,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分析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该方面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一、家庭结构1.中国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以三代同堂为主。
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小型家庭,只有夫妻和一个孩子。
此外,老人和子女分开居住的现象也愈来愈普遍。
2. 日本日本的家庭结构主要是核心家庭,即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子女离开家庭后,老人则独自一人生活。
目前,超过30%的家庭是单身家庭。
3. 美国美国的家庭结构主要是核心家庭和单亲家庭。
除了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外,一些人也选择与非亲属的人一起住。
此外,美国还有不少家庭选择领养孩子。
二、家庭生活方式1. 中国中国的家庭生活方式以关注家庭和子女为主。
通常,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但是,中国家庭的变化正在加速,年轻一代往往更加注重自己的人生和爱好。
2. 日本日本的家庭生活方式以个人为主。
生活方式大多是独居,以节省空间和花费为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更注重个人利益。
3. 美国美国的家庭生活方式以平等为主。
夫妻之间分工明确,通常共同承担家庭任务。
此外,美国的家庭生活方式非常丰富,包括旅游、购物等方面。
三、原因分析1.文化遗产中国、日本和美国有不同的文化遗产,这也影响了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方式。
中国和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其家庭结构的改变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美国则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其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
2.政策和社会因素政策和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独生子女政策限制了中国家庭的人口数量,促进了小型家庭的发展。
日本和美国的离婚率相对较高,使得单亲家庭数量增加。
4.现代化进程现代化进程也是影响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中国家庭趋势
现在的中国家庭趋势现在的中国家庭趋势与过去相比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在过去,中国家庭通常是一个多代同堂的大家庭,爷爷奶奶、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家庭正朝着核心家庭模式发展,即只有父母和子女一代居住在一起的小家庭。
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家庭观念的变化等。
首先,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把家庭成员留在农村,被称为“留守儿童”。
这种情况往往导致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长期分离,因此小家庭成为了较为常见的家庭形式。
其次,经济发展也对家庭产生了重要影响。
过去,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生活方式比较传统。
大家庭可以共同合作劳动,分担生活压力。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工作,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因此选择小家庭能够更方便地照顾自己的需要,并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另外,家庭观念的变化也是中国家庭趋势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独立和个性发展。
传统的大家庭模式往往意味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受到限制,因为每个人要按照家庭的整体利益来行动。
然而,在小家庭中,个人更有自主权和选择权,可以更好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社会变革也导致了中国家庭趋势的发展。
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她们更独立,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目标。
这使得女性更倾向于选择小家庭,以便更好地平衡事业和家庭。
此外,传统家庭观念的冲击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也影响了家庭结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结婚或晚婚,或者选择非传统的伴侣关系。
这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尽管中国家庭趋势向小家庭发展,但多代同堂的大家庭仍然存在,并且在一些农村地区比较普遍。
在农村地区,家庭结构更加保守,更注重家族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此外,一些家庭也会因为经济困难或特殊原因而选择多代同堂的生活方式。
我国城市家庭结构的规模和类型
我国城市家庭结构的规模和类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家庭结构的规模和类型已经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目前我国城市家庭的总
体规模和类型特征如下:
一、规模
在全国范围内,城市家庭的规模逐步增加,尤其在一些发达地区,家
庭规模比其他地区大。
据统计,目前城市家庭中,单人家庭仅占总数
的10%左右,三口家庭是最多的。
而且,有些发达地区大家庭也成为新的家庭规模结构。
二、类型
虽然城市家庭的规模不断增加,但是它的类型变化也很大。
除传统的
典型夫妻家庭之外,还有同性家庭、单亲家庭、养老家庭等。
这些新
型家庭不仅在规模上有所不同,而且在家庭社会性别角色和经济职能
也有显著变化。
总之,目前我国城市家庭的规模和类型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
不仅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变化,也更好地满足了当代家庭的多样性需求。
城市化对中国家庭结构的影响
城市化对中国家庭结构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多代同堂居住模式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核心家庭和三代两代家庭成为主流。
城市化给家庭带来了种种挑战和机遇,使得家庭结构与亲情关系不再像过去那样紧密,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碎片化。
首先,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家庭成员常常因为工作和教育等因素而分散在不同的城市。
父母可能在一线城市谋得了就业,而子女却在二三线城市求学。
长期的分隔不仅削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孤独和疏离感。
即便是居住在同一个城市的家庭成员,由于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压力,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与其他人共同生活,这让家庭变得更加疏远。
其次,城市化使得家庭结构形成了以核心家庭为主导的模式。
由于城市中的房价和生活成本较高,很多年轻人不得不放弃和父母同住的传统模式,选择独立生活。
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独自居住,形成了核心家庭。
这种变化减少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照顾,使得家庭结构变得更加“小而散”。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家庭成员能够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经济保障。
这样一来,家庭的经济状况得以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其次,城市化促进了教育资源的集中和优化,使得更多的子女能够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这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家庭的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经济和教育方面的影响外,城市化还塑造了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城市中,时尚、消费和个人价值得到了更大的强调。
相比传统农村家庭,城市家庭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体权利的实现。
这使得家庭成员更加独立和自主,减少了传统家庭的束缚和约束。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在悄然改变。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对这种变化进行价值评判。
城市化既带来了一些问题,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在家庭结构变迁的同时,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以及家庭的价值观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结构:
所谓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人员构成 ,是组成家庭分子之间的某种 性质的联系 ,家庭分子之间的配合与组织 ,家庭分子之间相互作 用和相互影响的状态 ,以及由于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家 庭模式和类型。
区位学理论:
所谓区位学理论是用人的空间距离来测量他们的社会距离的理 论 ,或者说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关系的理论。
上表的数据表明上海和天津近年来住房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 提高 ,而天津的人均住房面积比上海要大。
上海和天津 60 岁以上老人与子女同住比例及变化
地区 天津 同住子女 已婚子女 任何子女 上海 已婚子女 任何子女 注:任何子女包括已婚和未婚子女。 1983-1984年 42 71 52 1988年 42 64 46 62
• • • • • •
作者: 潘允康 ,男 ,1946 年生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 员; 【美】约翰 .罗根 ,男 ,1946 年生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本 尼分校社会学系教授; 【美】边馥琴 ,女 ,1952 年生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 校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生; 【美】边燕杰 ,男 ,1953 年生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 副教授; 关 颖 ,女 ,1954 年生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 究员; 卢汉龙 ,男 ,1946 年生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 员。
内 容 提 纲
、
1、 1、 2、 、 3、 、
女婚后与父母同居的
的 与 的
、
与家庭结构
的
在中国的家庭中 ,子女对父母依附的时间相 对较长。不仅未婚成年子女会留在父母居处,而 且子女婚后也可能和父母共同居住在一起 ,时间 或长或短 ,从而形成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的模式。 由于大多数家庭父母只留已婚子女中的一个在身 边 ,所以主干家庭模式较多。学术界称这种已婚 儿女和父母同居的模式为中国传统家庭模式。
( %)
1993年 35 49 52 63
上表的数字说明天津的居住模式比上海变化要快。天津老人与任何子 女同住的比率从1983 —1984 年的 71 %下降到 1993 年的 49 %,已婚子 女和父母同住的比例从 42 %下降到35 %,而上海基本上没有变化。造成 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天津的人均住房面积高于上海 ,前些年城市 居民住房建设步伐较快 ,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 所谓区位学理论是用人的空间距离来测量 他们的社会距离的理论 ,或者说是研究人 与人之间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关系的理论。 • 住宅从一定的意义说能表现家庭成员的空 间距离 ,进而说明他们之间的社会距离。 因而 ,研究住宅和居住模式、家庭结构模 式的关系时 ,区位学理论是不可少的。
区位学理论
• 区位中心论 • 区位聚散论 • 区位共生论
第一部分
• 当前中国家庭结构模式现状:较大程度上 保留了子女婚后与父母同居的传统。 • 这种传统事实上已经发生改变:子女婚后 与父母同居的趋势在减弱。
第二部分
子女婚后与父 母同居的相关 因素分析
传统的存在和改变
现实生活的需求
住房因素
传统的存在(一)
一、与西方家庭传统比较 亚洲的家庭传统 ,特别是中国的家庭传统 ,与西方家庭有很大 的差别。在西方家庭中 ,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 ,有单向接 力模式之说。 即: A →B →C→D → 也就是说,在代关际关系中,父母要抚养教育子女,子女不 必赡养父母。 二、中国的家庭传统 在亚洲,尤其在中国,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式双向的,有 双向反馈模式之说。 即: A B C D 也就是说,父母要抚养子女,子女也要赡养父母,两代人之间 的关系和义务是双向的,这已经成了传统和风俗。在这样的传 统中,子女结婚后与父母住在一起就是自然而必然的了。
传统的改变
一、倾向于分开住而不是同居 • 在中国的都市 ,已婚子女和父母同住的已从 10 年前的 52 % 下降到 1993 年的 42 %。 • 1991 年天津社会科学院进行了关于家庭问题的大规模抽样 调查 ,在问被调查者“您的子女成家后 ,如果条件允许 ,您打 算和谁住在一起 ?”时 ,只有 21.5 %的人表示愿意和子女住在 一起 ,其余的都愿意分开住。而在问到“您愿意和父母同住 吗”? 被调查者的 76.4 %表示不愿意 ,而希望自己单过。
住房对居住模式的影响
分析结论:
从以上对有关住房因素和居住模式的 相互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 ,随着社 会的变迁 ,在影响家庭居住方式和家庭模 式的各种因素中 ,住房因素变得越来越重 要。
第二部分
子女婚后与父 母同居的相关 活的需求
住房因素
减弱
增强,日益重要
住房与家庭结构关系的区位学理论思考
住房是影响居住和家庭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关研究 • 一些研究在 80 年代初期就提到过住房对家庭结构的影响。 《试论我国城市的家庭和家庭结构》一文认为“目前我国 城市住房比较紧张 , ……青年人婚后一时找不到新房 , 只有在父母处居住。 • 1986 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家庭社会学》 一书 ,列举 了天津的一个居民点关于住房的调查 ,证明有 75.26 %的 家庭只有一间住房 ,在这种情况下 ,即便儿女结婚以后 , 想和父母住在一起也不具备客观条件 ,不得不离开父母另 寻住房 ,大家庭自然会分解。 • 《社会学研究》1987 年第 3 期发表的《中国城市现代家 庭模式》 一文 ,引用了天津市第三次户卷调查资料 ,在 分析 433 户合家而后又分家的原因中 ,最主要的是增加 了住房面积和改善了住房条件 ,占 35.3 %,远远高于其他 原因。
传统的存在(二)
父母和已婚子女居住状况 已婚儿子(人 已婚女儿(人 子女的年龄 已婚儿子 人) 已婚女儿 人) 30 及以下 31 %(36) 13 %(71) 31 —40 27 %(293) 5 %(321) 41 —50 23 %(202) 6 %(214) 51 及以上 20 %(114) 9 %(96) 25 %(645) 7 %(703) 合 计 注:该表的百分比是强度百分比。比如说在表里的数字的第 一行第一组数据是说被调查的 30 岁以下的已婚儿子共有 36 人,其中31 %(11 人)与父母同住。其余依此类推。 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到从夫居和从父居现象。 这是传统的又一表现
• 1987 年《社会学研究》第 3 期发表题为 《中国城市现代家庭模式》的文章 , 谈到当 今老年人对子女和两代人关系的一些新看 法。——很多老年人希望和子女分开住, 要自己的生活方式,要享福。 • 90 年代以来 ,许多研究又都报导了老年人希 望由老伴来养 ,而不希望子女来养的有关信 息和调查资料。
1982年在中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和 成都进行调查证实,子女婚后住在父母家 的占49.71%,近一半。 1985年,在天津调查相同问题的数据为 55.45%,1993年为42%。 1988年,在上海的调查显示的数据是40%。
迄今中国的家庭仍在较大程度上保留有子女 婚后与父母同居的传统
中国都市60岁以上老人与已婚子女同居情况 1980-1984年 52% 1993年 42% 研 究 意 义
1、从区位中心论看住房与家庭结构 • 所谓区位中心论是指在一个区位人际关系 结构中有一个中心结构 ,这一结构能左右 和影响其它结构。 • 根据婚姻和家庭的基本理论 ,婚姻是家庭 的根据 ,由婚姻产生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关 系的支撑点 ,因此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 中心。
向 心 力
向心力
中心
向 心 力
向心力
从客观事实出发 , 在今天两代人(子女是 已婚的成年人)在家庭 中家务劳动是分担的 , 而且各自都有单独为 满足自身需要的家务 劳动的内容 ,而没有 明显的相互依赖和相 互需求的情况。
仅从家务劳 动等现实生活需 求的角度去寻找 两代人要居住在 一起的理由 ,是 不足的 ,还必须 探讨影响居住模 式的更为重要的 因素 ,即住房问 题。
研究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对预测家庭的未来 ,分析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将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的 作用 ,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政策的改变 ,都是十分重 要的。 中国做为亚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近几十年来经济 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 ,其变迁的速度前所未有。 研究中国家庭居住模式的变化和家庭模式的变化 ,更 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意义。
• 一种是促成两代人同居的力量 ,比如中国的 传统伦理道德。 • 另一种是促成两代人分居的力量 ,比如经济 上的分散。
分家力量大于合家力量
• 该文认为后一种力量大于前一种力量 ,换句话 说 ,分家的力量大于合家的力量 ,因而两代人 是分居的趋势 ,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向核心家 庭的方向发展。 • 此后国内的许多研究又提供了大量的证据 ,说 明现实生活中人们是思分不思合。如果说80 年代的早期研究认为在家庭中主要是青年人主 张分家的话 ,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关于老年 人要分家的事实。
中心 中心 中心 中心 心力 中心
中心
• 从这点上说,住房因素不仅能使同居的家 庭结构模式解体 ,而且能为新的家庭中心 的成立提供可能。换句话说 ,它不仅能破 坏原有的家庭模式 ,而且能促成新的家庭 模式 ,这是住宅在拉大一些人的空间距离 之时 ,又能缩小另一些人的空间距离的特 点所决定的。 • 今天 ,如果社会能向人们提供更多、更充 裕的住宅 ,社会的家庭结构还会有更明显 的变化 ,因为它符合现代家庭分解的大趋 势。
住房情况和居住模式的多变量回归分析
预测因素 住房面积 工作单位提供住房 子女是户主(房本持有者) 多变量回归系数 .32 * * * -.542 * * * -2.360 * * * 标准误差 .005 .191 .207
第一 ,在分析住房面积和居住状况的关系时得到的回归系数是 .032 ,具有统计 上的意义。 它表明 ,住房每增加 1 平方米 ,子女结婚以后与老人同住的比率提高 3 %。 第二 ,在分析工作单位是否向本人提供住房时 ,得到的回归系数为 – 0.542 , 它表明 ,如果工作单位向本人提供住房 ,子女婚后与父母同住的比率下降。 第三 ,在分析子女是否户主或房本持有者与居住模式的关系时 ,得到的回归系 数为- 2.36. 它表明 ,如果房子是老人的(父母的) ,则两代夫妻同居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房子 是子女的 ,则同居率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