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_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合集三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其核心问题是教育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势在必行。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合集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1一、教育案例分析1.“我当官了”。

班上有一名学生辉,性格倔强,有点偏激,比较厌学,由于贪玩,作业经常拖拉,考试成绩不理想。

在班上他是老师经常批评的对象。

因此对学习没有多少积极性。

一次偶然的机会,生活老师让辉当上了“生活小组组长”,这让他激动不已,并有了出色的表现。

由此,我发现这些被教师忽视的学困生群体,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

因此,我以此为契机,在班级好好地表扬了他,他格外的兴奋,表现更好了。

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后进生”,由于偷懒、调皮、不守纪律等,使得这些学生成绩不理想。

在老师和别的同学眼中,他们是“坏孩子”,看到的尽是缺点,没有优点,因此他们经常感到自卑,没有信心。

如果老师长期训斥他们,批评他们,那只能是让他们感到更加自卑,破罐子破摔,越走越远,最终对家庭和社会带来无穷的问题。

与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教育方式呢,用我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及时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点滴进步,适时地给予表扬和赏识,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的希望。

2.“妈妈,您在哪儿”。

班里婷娟同学,来自“单亲”家庭,平时比较孤独、自卑、胆怯。

在她的记事中,妈妈总是痴痴呆呆的,更别提对母爱的诠释了。

由于父亲忙于生活,经常外出打临工,因此无法在家照料她,懂事的她除了学习还要照看生病的妈妈,帮干家里的农活。

生活艰苦的她,穿着比较俭朴,同学都不愿与她交往,甚至都不喜欢和她坐同桌,这使得她总是独来独往,不太合群,感到无比的孤独、自卑。

一次我看到了她的日记《妈妈,您在哪儿》。

日记中写道:每到过年时,看着别的人家都开开心心地过年,我心里就非常难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3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3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3篇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变革,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1案例一:与老师对立,逃学上网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曾经教过的男生。

他是一个朋友的孩子——轩。

我见到他时,一个人在大街上溜达,身上背着书包,嘴里还吸着烟。

他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我,当我喊他的名字时,先是一愣,后急忙扔掉香烟,站在那呆呆得看着我。

也许是老师的身份,让他当时的表情就是诚惶诚恐。

我并没有批评他,只是嘱咐他早些回学校,因为那个时间段是学生在校上自习的时间。

第二天,他主动来到我的办公室,说出了他昨天逃课的原因。

轩本来是个不错的学生,好多老师都说他聪明,给我的印象也很好。

可在高一下半年学校重新调整了班级,轩离开了原来的班级。

新的环境让他感到很陌生,新的同学和老师让他感到很不适应,没能够很快的调整心态,融到新的集体中去。

有一天轩迟到了,新的班主任批评了他,这让他感到很不快。

第二天轩又迟到了,这次他是故意的,他不愿向老师认错,老师很生气,就请了他的家长,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轩不仅没有改正,而是选择了逃避,逃学去网吧待了一个上午。

后来就出现了开始我讲的情况。

轩对我说自己很想回到原来的班级,对原来的老师和同学很留恋。

自己非常担心在新的环境中和同学们处不好,怕被老师和同学们瞧不起,心情非常焦虑,产生了对立情绪。

案例分析:轩的行为是因为心情焦虑时间过长,自己长时间处于无缘无故又无法摆脱的紧张状态引起的。

通过和轩谈话了解到,其实到了新环境中后,他并没有和别人发生矛盾,而是自己过度担心、紧张的情绪使自己产生了焦虑心情,从而导致行为失常。

辅导态度及方法:一是理解接纳他,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

尊重他,信任他,宽容他,告诉他相信他讲的话都是实话,产生这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绪。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势在必行。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1案例简介:人际交往案例分析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

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小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

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

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原因分析: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

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解决方法: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1.认清嫉妒的危害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并贻误了自己。

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

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

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

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

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正如我们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2个案基本情况:李某, 1987年出生,广东人。

初中一年级男生。

家中排行第五。

七岁上小学,二年级以前很好学,很听话,是家人和老师的好孩子、好学生。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案例青少年学生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教师应该定期开展心理案例,对青少年心理进行辅导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案例篇1分析与诊断:男生小未,十一岁,现就读某小学五年级。

该生表现为:贪玩,学习兴趣不高,和同学关系不好。

最近,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竟欠了班上几个同学共计248元的债!经查,原来,他为了同班里几个爱玩、会玩的同学一起玩,竟然提出“玩一次,许诺给对方多少钱”,到那天为止,除去欠款,他已付出了300多元的交友代价!这是一种人际交往习得性失助感导致不正当的自我防卫机制的个案。

患者不是从自我方面去找原因,努力改变自身的毛病,而是以消极的方式来应对,借用金钱、物质外在手段以排遣人际交往不良带来的压力。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成人社会黑暗面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使然。

不可否认。

但这样做的结果,给成长中的孩子埋下了痛苦的心理隐患。

他没有真心朋友,也不可能交到好朋友。

他为什么会令自己陷入失助的状态?有必要提及他的家庭生活情况:他生活在一个问题家庭,在他四岁时,父母的感情就亮起了红灯。

母亲竭力挽救,总算维持。

为了孩子,母亲委曲求全,但又处心积虑、小心提防“背叛”的父亲,对孩子,总觉有些愧疚,希望多一点补偿。

是否能从家庭寻求到慰藉,就可想而知了。

在班里,他不爱学习,作业常不能完成,又爱以各种理由搪塞,同学们早已习惯了他爱讲大话;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由于其情绪反复无常、常推卸责任;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讲信用,常说话不算话;。

不注意个人卫生,身上总有一股说不清的臭味。

同学们都不太愿意和他交朋友。

他也一度处于自卑、自弃的失助状态之中。

沦为个别霸道学生的“攻击目标”,动不动被人欺负一顿。

辅导方法与过程:基于小未身上出现的人际交往习得性失助感,眼前必须建立一次成功的经历,并让他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他在学校门口买了几条金鱼,喜滋滋地拎回家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教育案例是⼀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1 案例介绍: 阮XX,⼥,15岁,初⼆年级学⽣。

该⽣是单亲,⽗亲在其读⼩学四年级时遇车祸去世,母亲是某电动门公司的职员,性情内向,⾃发⽣不幸之后,扶养⼥⼉的重担落在了她⼀个⼈⾝上,她显得更为虚弱。

对于⼥⼉的教育也显得⼼有余⽽⼒不⾜。

该⽣虽然聪明、要强,但学习成绩⼀般,性情怪异,⾏为举⽌异常,有性别错位趋势,很难与⽼师、同学相处。

卫⽣习惯差,⼿脸总是有污秽;作为⼀个⼩⼥孩,总喜欢穿男性服装,如迷彩服。

平时课内喜欢在桌上涂涂抹抹,地上常有纸屑。

⼈际关系紧张,总是和周围同学闹⽭盾,刚开学就与⼀位男同学打架,对于班⼲部的管理充⽿不闻。

对于⽼师的批评教育常报以对抗情绪,稍有不顺,就在教室不顾课堂纪律⼤发光⽕。

初⼀时,曾与其原班主任发⽣过激烈的冲突。

案例分析: 1、当时作为已12岁的阮XX来说,⼀直宠爱着她的⽗亲的去世,给了她严重的打击,恋⽗情结⼀直⽆法从内⼼消除。

2、母亲性情软弱,对于⼥⼉的教育也甚感⼒不从⼼。

曾经带其到⼼理医⽣处咨询,结论是:患有多动症、轻微⾃闭症以及抑郁症。

3、⾃不幸发⽣以后,⽼师对其⾏为引导不够,同学也曾经有过冷嘲热讽,以⾄于养成了怪僻的性情。

辅导⽅法: 1、给予孩⼦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充分利⽤本⼈性别的优势,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

经常在课间找她谈话,谈学习,谈⽣活,谈兴趣,让其能从平时的接触与交流中体会到另⼀种⽗爱。

由于其与本班下班教师刘晓玲较谈得拢,故初步制定师⽣结对计划(即德育导师制)。

2、积极联系学校政教处,充分利⽤学校⼼理辅导员的科学指导,使⾃⼰在对该⽣的⼼理矫正及教育上有⼀个明确的⽅向。

3、积极主动联系家长,实⾏家校联系制度,努⼒共同教育。

4、⿎励其他学⽣多与该⽣接触,多点宽容,并在班中成⽴了“友谊⼩联盟”,⽣⽣结对,让该⽣真正体验到集体的温暖。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第一,小明的学习压力过大。

小明所在的学校对成绩有很高的要求,课业繁重,考试频繁,导致他感到压力山大。

他认为自己必须取得好成绩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赞扬,否则会被他人看不起。

第二,小明在学校中遭遇了一些负面事情。

他曾被同学当众嘲笑和羞辱,这让他感到非常难过和自卑。

他开始害怕和他人交流,生怕再次受到伤害。

1.支持和接纳小明的情绪。

让小明知道他的感受是被理解和尊重的,让他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案例二:
第一,小红对学习的目标模糊。

她不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觉得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完成作业。

第二,小红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她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并且拖延做作业,加重了学习的压力。

总结:。

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共5篇)

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共5篇)

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共5篇)第一篇: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健康存在着误区,简单地以为是心理有问题的人,所以很排斥这方面的知识。

而在上了大学之后选了这门课我才逐渐清晰地认识了这个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绝不仅仅是指心理有问题,一个正常人同样可能存在着这些问题,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罢了,但我们也不能将他们列为神经病、精神有问题这些范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在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在自己身上存在着很多大学生普遍都有的心理问题,在这之前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心态,甚至会焦躁不安、感到羞愧,不敢让别人知晓。

但是渐渐地我能正确看待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同时我也看到一些同学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比如人际交往关系、学习上的压力、自我认知低下等等,这都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把它压抑在心里,只会愈演愈烈。

以下我就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归结到一位同学身上,以她为典型来分析这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大学生活环境。

同时为了保证同学的隐私,我会以姓代替名字来进行陈述。

王同学:女,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做班干部,学习很好,所有任课教师、系领导对她评价都很高,是那种大家都认可的“优秀学生”,并且顺利考上了心仪的浙江大学。

主要个性特征:(1)内向与外向并存,内省理智,与人友善;(2)感情自制力好,情感不易外露,好胜心强,追求完美,做事井井有条:(3)敏感,多虑,遇事过于细致严肃,易从消极方向进行归因:(4)不安于现状,易产生内心冲突,对自己要求很高:(5)执着,具有坚持性。

状态:大一,入学快一年了,却发现自己却怎么也融入不进大学生活,产生了许多烦恼。

原本在高中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本来以为到了大学也会混的如鱼得水,却发现在学习上问题很多,不懂的题目也找不到老师询问,不像高中老师常常来班级辅导,又不好意思向同学询问,怕丢脸。

和同学们的关系不融洽,班级上的同学都很陌生,平时都见不到面。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高中生在身心方面都发生剧烈的变化,在加上升学等方面的压力,使得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1一、案例摘录及相应精简分析:■典型案例一:新环境下的心理问题高一新生晓强在去年入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多次和同学动手打架,但原因却往往是一两句不投机的话,或同学间无意的碰撞。

每次打架之后,老师找他谈话他都表示十分后悔,要彻底改正。

可过不了一两天,又会出现一起新的打架事件。

除此之外,他还多次不交作业,不是说自己不会,就是说时间不够没写完,或是忘了带作业本。

课间或自习课上,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若有所思;有时还紧握双拳表现出一副“ 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痛苦状……问题分析:其实晓强同学种种异常表现源于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

入学适应不良是新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高一新生中最为普遍。

从高中到高中,面对突然变得紧张的生活和学习,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有的一时间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信心,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变得心情抑郁;有的遇事难以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

■典型案例二:与老师冲突,形成对老师所谓的“不满”高一学生张华为人特别直,有时候也显得有些桀骜不驯。

刚上高一的时候,课堂上的他常常不能控制自己在课堂上说话,有时候跟老师意见不一样就大声喧哗,甚至与老师胡搅蛮缠,有时导致一堂课有一半时间都在争论。

按张华的观点来说,是老师们不能接受意见。

最后所有的老师都不愿意上这个班的课,因为大家都觉得张华同学实在是个难剃的刺猬头。

班主任家访的时候多次对家长提出这个问题,张华的家长也极为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孩子这样的行为,批评他吧,他说他就是对的,不批评吧,这样下去迟早没老师愿意教他。

问题分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孩子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主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要求:提供具体的案例,案例字数在1500字左右,采用简明扼要的风格,不要在回答中包含任何网址链接和图片,要求用优美的排版格式输出。

案例一:高中生的失眠问题
问题简述:某高中学生小敏因为考试压力和沉迷于手机游戏而导致了失眠现象。

分析与解决:小敏的失眠问题是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有关教师和家长尽快采取措施。

首先,有关教师应该肯定小敏在学业上取得的成绩,并建议她适当减轻考试压力。

家长可以一起协商建议她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来消除疲劳感。

另外,家长也应该对小敏进行手机游戏的减少控制,建议她在晚上睡觉前放下手机。

案例二:小学生的抑郁症状
问题简述:某小学5年级学生小明出现了抑郁症状,情绪低落,并拒
绝和同学交流。

分析与解决:小明的抑郁症状需要及时得到重视。

首先,有关教师可
以在班级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同学了解到抑郁症的症状,以及该
如何帮助同学。

其次,小明的家长应该与校方协商寻求心理医生的协助,及时安排对小明进行心理疏导。

家长也应该关注小明的生活情况,保证他每天的正常作息和饮食。

结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关教师和家长应该共
同关注和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

我们应该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并让他们在健康的心态
下成长。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理教师要把握⼼理教育案例研究的结构框架、专业特征,积极开展⼼理教育案例⾏动研究,全⾯完善专业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

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青少年⼼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少年⼼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篇1 案例介绍:徐某,男,15岁,⾛读⽣,学习成绩中等,智⼒较好,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理科成绩较突出。

性格倔强,⾃尊⼼特强,逆反⼼理⼗分严重。

经常和⽗母、⽼师发⽣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

在家⾥,⼀旦⽗母不能满⾜他的要求,他就使性⼦,以赖在床上装病不去上课来抵抗⽗母,弄得⽗母亲实在⽆计可施。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为也很尖锐。

每当⽼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师,⼀副不服⽓的样⼦,甚⾄还和⽼师顶嘴。

数学⽼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从此他专和数学⽼师作对,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

数学科考试时做得起的题都故意不做,数学成绩常常是交⽩卷或⼏分。

多次找他谈话,他⼀句也听不进去,是个家长和⽼师⼗分头疼的孩⼦。

案例分析:该⽣的叛逆⾏为是进⼊青春期的⼀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对⼤⼈都有⼀种逆反⼼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过不去,认为伤害了⾃⼰,因⽽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是家庭教育⽅式不当。

徐某的⽗亲是我校附近⼚⾥的⼀名职⼯,⼯作压⼒较⼤,也很繁琐,和孩⼦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他的母亲主要关⼼孩⼦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的思想教育,认为孩⼦还⼩,⼤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的教育问题上,两⼈的⽅式也常常不⼀致。

⼆是个别⽼师不懂得学⽣的⼼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式不当,使⽭盾和冲突⽇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偏见,以为与⽼师、家长对着⼲很勇敢,是⼀种英雄⾏为,因⽽盲⽬反抗,拒绝⼀切批评。

辅导⽅法: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徐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案例分析案例1:时间:2005年12月的一天下午第一节课地点:教室事件:上课不久,教室靠后的一个男生给暖气放气,老师说教室里现在也不冷,你给暖气放气声音挺大的,影响不影响大家学习呀?“嘘嘘嘘”学生嘴里发出厌烦的声音用手向老师挥了挥说“上课吧”。

案例2:时间:2005年12月的一天晚自习地点:教室事件:大多数学生正在安静的上晚自习教室后面有三个学生在后面吃瓜籽学生,值班老师说了三次,仍有一个学生还在吃,我把他叫了出来,问他:“老师说了三次你怎么还吃呀,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个学生说:“我吃完了就不吃了,”案例3:时间:2005年上半年地点:校内事件:有一个学生知识渊博,学习很好,但是他上课特别随便,和同学关系也不好,课余时间经常去网吧玩,最后自己不想念了,家长和老师怎么劝也不行,就是不念了。

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现在有一些学生到底是怎么了呢?为什么会表现出自卑、自私、自负、逆反、忧郁、疑虑、嫉妒的心理,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经常表现出不良的思想和心理。

(一)、有的学生无责任心。

班上有几个学生,每天都在犯着各种各样的错误。

从常规管理上的迟到早退旷课,到抽烟打架,到上课就睡觉或者看些卡通书,考试也不当回事,甚至于题都懒的答。

分析其具有如此心理行为的原因,撇开其他因素不看,不难发现,最为重要的便是无责任心,是“不为”而非“不能”。

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学习责任,对学习就视同儿戏;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道德责任,对纪律和义务就视若无物;同样还是因为没有责任心,所以他们不顾及其他人的存在和感受,丁点小事就能采取一种极为极端的手段。

归结产生这种无责任心“不为”心理行为的根源,则或是因为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或因为家长的溺爱放纵,或由于经受了挫折打击,或由于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有畏难心理。

有一个学生字写得较差,我让她多练练,她却说:“我我这个字,练不好啦。

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三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三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一一、案例介绍范某是本班的一位女同学,她高高的个子,长长的头发。

成绩中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通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从不主动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基本不去。

二、案例分析在每个班级中,可能都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习惯于沉默寡言。

他们胆小怕事,在课堂上从不敢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被点名,发言也会显得过于紧张,张口结舌,不知所措,有些学生甚至急了还会哭。

怯懦的学生遇到脾气蛮横的学生,从来不敢反抗,总是逆来顺受。

他们怯于与人交往,以致造成孤僻、自我封闭的个性特点,人际关系冷漠。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如此胆小怯儒的呢?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范某的父母离异,她随母亲改嫁重组家庭,母亲对她要求严格,期望值很高,她在学习上的压力很大;再者是家庭经济条件拮据,使她感觉在同学之间抬不起头来,很是自卑。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教师对范某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她的评价偏低,她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属于中间状态的范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滋长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其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三、辅导策略作为教师,在了解了该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只有对该生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才能促使她在心理上逐步健康,成绩才能不断提高,能力才能不断加强。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三份)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三份)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毛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案例教育作为一种选材典型、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师的重视,这种方法对提升青少年德育实效同样十分有益。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篇1以前我曾经带过一名叫白灵灵的孩子,给我印象深刻。

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记得开学时他的妈妈向我抱怨说这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

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我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她性格形成的原因:1、孩子的任性行为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白灵灵的任性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孩子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

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白灵灵的逆反心理,使白灵灵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

3、当白灵灵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白灵灵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白灵灵的任性行为。

当白灵灵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注。

有哪些相关的案例分析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1案例一:与老师对立,逃学上网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曾经教过的男生。

他是一个朋友的孩子——轩。

我见到他时,一个人在大街上溜达,身上背着书包,嘴里还吸着烟。

他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我,当我喊他的名字时,先是一愣,后急忙扔掉香烟,站在那呆呆得看着我。

也许是老师的身份,让他当时的表情就是诚惶诚恐。

我并没有批评他,只是嘱咐他早些回学校,因为那个时间段是学生在校上自习的时间。

第二天,他主动来到我的办公室,说出了他昨天逃课的原因。

轩本来是个不错的学生,好多老师都说他聪明,给我的印象也很好。

可在高一下半年学校重新调整了班级,轩离开了原来的班级。

新的环境让他感到很陌生,新的同学和老师让他感到很不适应,没能够很快的调整心态,融到新的集体中去。

有一天轩迟到了,新的班主任批评了他,这让他感到很不快。

第二天轩又迟到了,这次他是故意的,他不愿向老师认错,老师很生气,就请了他的家长,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轩不仅没有改正,而是选择了逃避,逃学去网吧待了一个上午。

后来就出现了开始我讲的情况。

轩对我说自己很想回到原来的班级,对原来的老师和同学很留恋。

自己非常担心在新的环境中和同学们处不好,怕被老师和同学们瞧不起,心情非常焦虑,产生了对立情绪。

案例分析:轩的行为是因为心情焦虑时间过长,自己长时间处于无缘无故又无法摆脱的紧张状态引起的。

通过和轩谈话了解到,其实到了新环境中后,他并没有和别人发生矛盾,而是自己过度担心、紧张的情绪使自己产生了焦虑心情,从而导致行为失常。

辅导态度及方法:一是理解接纳他,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

尊重他,信任他,宽容他,告诉他相信他讲的话都是实话,产生这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绪。

二是鼓励他给予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教育案例学,是以典型的教育案例为根据,分析、研究教育的学问。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1案例介绍:杨某,女,16岁,尊敬师长,与同学团结友爱,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中上,以诚实上进而获得师生的普遍好评。

但却在月考中由于作弊而被监考老师抓住,因害怕被学校处分,导致几天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并且好长一段时间精神状况极差,抑郁不安,她母亲反映,她回到家也不说话,总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子里;同学反映,她在校也很少跟同学们谈笑了,多是一个人独自行动。

案例分析:该女生的行为是由于考试作弊被发现以后,害怕受处分,丢面子,导致心情非常地焦虑和紧张。

既害怕父母知道后会责骂自己,又害怕更多的老师知道后会改变对自己一贯良好的评价,更怕同学知道后会指指点点,瞧不起自己,孤立自己。

该女生考试作弊,有很复杂的原因,并不表示她品质不好,并不说明她变坏了,只是由于一时的心理偏差而做出了不恰当的行为。

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切忌无限上纲上线,武断下结论或墨守陈规,简单做出处分。

避免导致当事人在逆反心理和高度压力下,做出极端的行为,引发无可挽回的悲剧。

辅导方法:作弊现象的出现,是与当前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也是某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的弊端和单一的人才选拔制度的产物,因而需要综合治理。

对杨某的行为,我是这样处理的:1、及时与杨某谈心,了解其行为的动机以及行为前后的心路历程。

谈心时,心平气和,避免采取审问式的态度。

杨某谈到:“我周围有一同学本来比我差,平时常抄我的作业,可测验时总比我好,就是因为偷看,我就不服气;另外,我家里希望我段考能进班级前10名,我感到较困难。

况且我见有人作弊又没被老师发现……”归结起来,该生之所以作弊,我看原因主要有:一是虚荣心作怪,总想考得更好的名次;二是不平衡心理,看到本来比自己差的人由于作弊而获得高分,受到老师表扬;三是侥幸心理,见有人作弊未被发现,自己也挺而走险;四是家长的压力,期望太高。

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通过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写作,教师学会反观自己的教育生活,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篇1案例介绍:莫某,男,16岁,成绩较好,中等智商,性格内向,中等身材。

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结结巴巴,总是担心回答不对大家会笑话。

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甚至与同桌都很少交流,人际关系欠佳,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案例分析:该生父母在牧业上,小学、初中时都主要和祖父母居住,但与祖父母之间的交流很少,放学后他经常一人独自呆在房间里。

缺乏大人的关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

于是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对同学冷淡,不多理睬,伙伴们也不敢与他接触,所以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方法:1、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3、写观察日记:让他每天写一篇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且读给同学或老师听,增强他的胆量。

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

如由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开展活动。

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5、引导阅读:让他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篇写下读后感,写完后,每天自己对着墙壁大声读两次,既充实了知识,也可以改变心理状态。

6、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

7、与家长联系:针对其父母常年在外的情况,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及时把他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并提出要求;尽量给孩子多打电话,让其祖父母多与刘某谈心,间隙性的带出去玩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裕展希望小学
一、案例描述:
杨某某,女,12岁。

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家里只有妈妈和弟弟。

一次,我通过日记了解到:她在日记里写到在家里要干很多家务,妈妈、弟弟都欺负她,她感觉只有到学校才快乐,很不愿意回家。

在日记的结尾,她写到: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妈妈?难道这也是爱吗?我讨厌我的妈妈。

我看了日记后,心被震撼了,一时手足无措,六年级的孩子竟然如此多愁善感,如此敏感,有如此怪异的想法和心理。

二、问题分析:
1、存在问题:
A、该生胆小畏怯,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长存在封闭思想。

B、心理积怨了许多仇恨,心灵得不到释放,想法无处交流,快乐痛苦得不到肯定和分享。

2、原因分析:
A、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理解爱是什么?难以体验家庭的温暖,从而陷入失望、怨恨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学生都有极强的慰藉心理,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她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但案例中的孩子却缺少这份慰藉,从而产生交往障碍。

B、家庭因素:由于中国传统的男女观念,部分家庭、家长存在重视男孩,忽视女孩的封闭思想,给予女孩关心少,重视少,甚至忽略其存在。

这给女孩子心理造成阴影,好像我可有可无,从而否定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逐步形成自卑、压抑心理。

要是
学习不好、表现差的孩子就更严重了。

由于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帮助不够,父亲又常年外出务工,还遭到弟弟的欺负,出现了日记里的一幕。

C、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这些同学产生失落感,缺乏自信,背负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

但从日记里的反映来看,说明我们老师平时很关注她,让她产生了依恋学校,喜欢学校的心理。

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转折期,小孩子的思想开始慢慢有个性,更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该生家庭情况异常复杂。

该生的问题属于心理问题,疏导不好,很容易产生心理偏执的心理问题。

三、辅导方法:
1、询问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学生。

找孩子谈心,诱导孩子说出她的心里话。

从谈话中知道,原来孩子在幼儿时就应母亲不重视自己在邻居旁说不让自己读幼儿园,还说女儿长大了是别人的,只想好好供弟弟读书。

于是心理有了结,加之平时处处被母亲忽视和惩罚,自此心里便不想与母亲交流。

通过了解得知她的心是如此的脆弱和敏感。

了解了孩子心中的苦与闷,找出孩子的心理症结,为接下来要实施的疏导策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准备。

2、与孩子交谈,了解内心世界。

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必须站在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

当听到她所说的那些生活故事的时候,我的心头一震。

我用朋友似的语气与她交流,倾听她的诉说,她是那样的滔滔不绝,我感到我的责任。

我尽量用平和的语气,积极的处事态度影响她。

我鼓励她要摆脱阴影,积极面对,关心父母,与弟弟和睦相处。

我跟她分析,弟弟经常打骂她,其实是想跟她玩耍,喜欢她的状况,让她从心里喜欢这个弟弟。

3、家访。

与孩子父母交谈。

加强对母亲的思想疏导,破除封闭思想,给予关心爱护。

家长的思想解决后,孩子的压抑心里得到缓解,母子关系有所缓和。

4、我建议她努力学习,做好自己。

只要自己做好了,别人才不会有所批评。

努力学习是获得爱的基础。

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不懈努力你才会觉得世界是五彩,生命才有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